神奇的五角星幼兒教師教育隨筆
一天,我興高采烈地帶著新學到的科學小游戲,走進了教室。我取出五根火柴棒,將每根火柴棒從中間折一下,折成V形,再將五根V形的火柴棒擺成花朵狀。我問孩子們:“瞧,火柴棒變成了什么?”“花、電風扇、轉盤、風火輪……”我肯定著孩子們的想法。“你們能否將‘火柴花’變成五角星?允許你們借助一樣東西幫忙,但只能動一下。”我向孩子們拋出了問題。
第一次嘗試
文文第一個站起來,他激動地叫著:“我有好辦法,可以用筆撥一下。”他小心翼翼地用筆在“火柴花”中間的空隙處撥了一下,“火柴花”變大了些,但變得有點歪,孩子們笑了起來:“歪了。”
喬寶自信地說:“看我的。”他拿起鉛筆,用力地在“火柴花”中間的空隙處撥了一下,“哎呀”!一根火柴棒彈了出來。喬寶呆呆地看著,有點想不通,孩子們則叫起來:“彈出來啦。”
孫孫有點猶豫不決:“讓我試試,我用火柴棒來撥。”他拿著火柴棒專注地撥著,可是什么動靜都沒有,孩子們掃興地直搖頭:“又失敗了!”
游戲前我向幼兒提出的要求中有兩個重點,分別是“允許你們借助一樣東西幫忙”和“只能動一下”。從幼兒的行為來看,他們顯然只記住了“允許你們借助一樣東西幫忙”,可能“東西”兩字容易使幼兒聯想到教室中存在的物品,因此,他們想到用鉛筆、火柴棒(還有很多幼兒想到用梳子、棉簽、牙簽等)嘗試撥出一個五角星。但是,這些東西似乎只起到代替手指的作用,如果能用手指完成游戲的話,為什么我還要提出“允許你們借助一樣東西幫忙”的要求呢?同時,我也發現幼兒不管使用何種材料,他們的動作都是“撥”,這也是手指能實現的動作。顯然,幼兒即使想借助不同的材料使“火柴花”變成五角星,但他們的動作卻是相同性質的。
面對失敗,我思考著,是不是我的要求沒有講清楚,是不是游戲中我沒有及時提醒幼兒借助的東西和動作不能和手指的功能和作用相似呢?也許這就是造成幼兒失誤的癥結吧。
第二次嘗試
為了繼續激發孩子們游戲的興趣,我直接告訴孩子們:“看起來,不管借助什么東西幫忙,用‘撥’的方法,肯定不能使‘火柴花’變成五角星。”
聽了我的話,孩子們又一次投入了游戲。
訊知恍然大悟地說:“我明白了,拿掉一根火柴棒可能會出現五角星。”訊知拿起這根火柴棒,又拿起那根火柴棒,覺得好像都有點不對勁,最后,他鼓足勇氣拿掉一根火柴棒。孩子們激動地湊到前面一看:“哎呀,不像五角星。”
天天樂呵呵地說:“我把‘火柴花’轉呀轉,轉到最后就會變成五角星。”天天跑到前面,雙手不停地擺弄,同伴們也來幫忙,最后大家哈哈大笑起來:“這哪像五角星,簡直就變成迷宮了。”
小倪笑道:“‘轉’這個方法不行,還是鉤吧。”說著,小倪伸出食指去鉤火柴棒,喬寶趕緊把頭湊過去,結果還是悻悻地告訴同伴“沒用,也失敗了。”
五角星依然沒有出現,這一次幼兒把重點放在想出不同的動作上,他們有的拿、有的轉、有的鉤……雖然他們的動作依然都是靠手指在進行,但是這一次幼兒似乎知道了第二個要求——“動一下”,并在“動”上動足了腦筋。可是,不管他們怎樣“動”,“火柴花”始終不能變成五角星。
幼兒的第二次失敗促使我又一次反思自己的指導,第一次失敗后,我只告訴幼兒:不管借助什么東西幫忙,用“撥”的方法,肯定不能使“火柴花”變成五角星。這無形中向幼兒強調了要注意“怎樣動一下”,所以游戲中幼兒只顧著使用不同的動作來操作“火柴花”,他們完全忘記了“允許你們借助一樣東西幫忙”這一操作要求。顯然我的不全面提示又一次成了幼兒失敗的誘因。看來,這次我得仔細地向幼兒重申游戲的要求,并給予提示,我得告訴幼兒:游戲時必須記住兩個要求,“允許你們借助一樣東西來幫忙”“使用這種東西時只能動一下,五角星馬上就會出現”。
第三次嘗試
聽了我的提醒,孩子們又一次投入了游戲,他們期待著五角星早點出現。
小毛說:“我知道了,剪一個五角星,放在‘火柴花’上肯定行!”
凌楠說:“我可以拿五根棉簽,擺在‘火柴花’外面就是五角星了……哦,不對,那是五邊形,不對的。”
我反問孩子們:“假如直接放五角星,還要‘火柴花’干嘛呢?”我又提示孩子們:“這種材料不是固體,是液體。”
越越滿臉疑惑地問:“難道是水嗎?”
文文豁然開朗:“哦,將水點在‘火柴花’中間的空隙處嗎?”
孩子們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還是不確定:“這樣有用嗎,好像不會出現五角星呀?”
安安著急地說:“不用說了,試一下不就知道了嘛。”
說干就干,我拿來了水和棉簽,用棉簽將水小心地滴在“火柴花”中間的空隙處。在水的作用下,“火柴花”竟然奇跡般慢慢移動起來,兩根火柴棒之間“放大”了,一個窄窄的五角星逐漸出現,而且越來越大,最后一個完整而漂亮的五角星呈現在孩子們的眼前。
可能因為有了前兩次嘗試和失敗,也可能是我重點強調了兩個要求的緣故,幼兒開始大膽想象。小毛“剪一個五角星”的想法令我佩服,細想一下這個方法倒是滿足了兩個要求,而且也出現了五角星,只是缺少了實驗的過程和神奇的效果。“用棉簽在‘火柴花’外面圍成五角星”,這個想法也跳出了在“火柴花”中間或旁邊撥動的思維方式,拓展到了“火柴花”的外圍,這也是一個質的飛躍,小游戲激發了幼兒的思維,猶如一把金鑰匙,開啟了幼兒的智慧之門。可見,科學游戲中教師的指導語對游戲的成功有著不可低估的作用,所以面對幼兒的再次失敗,我給出了一點小提示“這種材料不是固體,是液體”,可能一說到液體,幼兒第一個想到的就是“水”,但是他們似乎還難以想象水能將“火柴花”變成五角星,正是這種疑問讓幼兒對小實驗充滿興趣,他們帶著疑惑觀察我的實驗過程。當我將水點在“火柴花”中間的空隙處后,“火柴花”的移動令幼兒驚詫不已,在一片驚叫聲中,五角星逐漸出現,幼兒折服了,神奇的變化令他們對生活中的`科學現象產生了濃厚的興趣。當然,我也為自己的“小提示”而暗自高興,在和幼兒一起經歷了兩次失敗后,我也領悟到應該如何在科學游戲中對幼兒進行有效的指導,如何正確分析游戲中幼兒失敗的原因,如何將幼兒的失敗和教師的指導聯系起來分析……
第三次嘗試,終于成功啦!孩子們在教室里歡呼著……
“哎呀,真厲害呀,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孩子們提出了新的問題。
邱寶好像想到了什么:“哦,如果碗下面有水,碗也會向前移動的。”
“不對。”越越說:“那是因為下面有水,水可以減少摩擦,碗才向前滑。”
小博士麟麟說:“好像是水的張力吧。”
“什么是張力?”幾乎每個孩子都問出了同樣的問題。
小博士麟麟回憶著:“我聽爸爸說過,我也不是很清楚,比如小蟲子可以在水面上走呀、跳呀,而不沉下去,還有荷葉上的露珠是圓的,反正是書上看到的。”
“太好玩了,我也要去買這樣的書來看。”
當我第一次玩這個游戲時,我也感到“好神奇”,并了解到其中的道理:是由于水的張力才使火柴棒移動。我也上網查詢過,再次關注“水的張力”,雖明白其道理,但當幼兒問我“什么是張力”時,我覺得還是無法用形象的語言來告訴他們。可喜的是,我們班的小博士替我解了圍,用他的經驗向同伴解釋“什么是張力”,重要的是激發了同伴探索的興趣,他們變得喜歡去發現和探究觀察身邊的一切,這或許就是我最大的收獲。
【神奇的五角星幼兒教師教育隨筆】相關文章:
幼兒教師教育隨筆:五角星風波11-26
五角星風波幼兒教師教育隨筆11-28
懲罰教育的幼兒教師教育隨筆11-29
都是五角星惹的禍教育隨筆10-09
大班幼兒教師教育隨筆03-24
大班幼兒教師的教育隨筆03-23
幼兒教師教育活動隨筆11-26
感動幼兒教師教育隨筆11-25
變的幼兒教師教育隨筆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