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能力
1.了解蘇軾的生平和思想,了解詞的寫作背景
2、通過比較閱讀,引導學生初步掌握賞析詩詞的步驟方法,提高學生理解鑒賞能力。
二、過程與方法
1、通過閱讀學習,理解詞中寫景、詠史、抒情為一體的手法。
2、通過教師點撥、引導,學生自主探索“拍岸”“裂岸”“強虜”“檣櫓”的不同以及結尾的理解。
3、通過朗讀,理解豪放詞特點及詞的情感。
三、情感態度價值觀
感受蘇祠豪放的特點,體會作者渴望建功立業的情感和壯志未酬的苦悶,學習他曠達胸襟和進取精神。
教學重點:理解詞中寫景、詠史、抒情融為一體的寫作手法。
教學難點:體會作者渴望建功立業的壯志與壯志未酬的苦悶。學習他曠達的胸襟和進取精神。
教學過程:
一、導入課文
1、猜猜作者
中國著名作家林語堂曾評價一個人。我們今天就上他的課,猜猜他是誰?
一個無可救藥的樂天派,一個偉大的人道主義者,一個百姓的朋友,一個大文豪,一個大書法家,一個創新的畫家,一個造酒試驗家,一個工程師,一個憎恨清教徒主義的人,一位瑜伽修行者、佛教徒,一個巨儒政治家,一個皇帝的秘書,一個酒仙,一個小丑(幻燈片投影)
2、學生介紹蘇軾、了解蘇軾
二、學習課文
1、教師范讀(配樂)
2、明確詞牌名、題目及詞的類別:懷古詩
明確懷古詩特點:觀眼前之景 寫歷史故事 抒一己之懷
3、速讀上闕。提問:(觀眼前之景)最有氣勢的是哪句?(自由發言)
明確:“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推雪”
提問:哪幾個字富有表現力?來說說看。
分析:“穿”寫出亂石高聳入云的動態,化靜為動。描摹出山勢之險要、高峻。“拍”描摹出赤壁水勢洶涌澎湃。“卷”表現出驚濤驚天動地、波瀾壯闊的氣勢。
三句運用夸張、擬人、比喻等手法,從形狀、聲音、顏色等方面寫出赤壁雄奇壯美、波瀾壯闊的景象。(板書:描壯美之景)
提問:有版本作“驚濤裂岸”,試和原文比較,你認為哪個更好?(自由闡述)
明確:“拍”更好些,“擬人”的使用,使得更形象,動態感強,而且其中還暗含聲響。“裂岸”是從“形”上來寫,這和第一句的視角重復了。三句分別從形、聲、色三個角度寫的。所以不能用“裂岸”。
生齊讀感受赤壁的壯美,領略蘇祠的豪放。
4、提問:作者在描摹了壯美之景后,用了一句過渡句過渡到寫什么上?
明確:由“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杰”過渡到歷史人物上。
5、提問:作者站在赤壁古戰場上想到了誰?他有何特點?(依文找特點)
明確:英俊瀟灑 文武雙全 年輕有為 鎮定自若……
“小喬初嫁了”襯托出周瑜年輕有為,春風得意
“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表現周瑜的儒雅、風度翩翩
“談笑間,強虜灰飛煙滅”刻畫了周瑜從容自若,指揮若定的形象。
6、提問:“談笑間,強虜灰飛煙滅”有版本作“檣櫓灰飛煙滅”,你認為哪個更好?
明確:“強虜” 是突出敵方強大,襯托周瑜的英雄形象。“檣櫓”是借代,代指曹操的八十萬水軍,更能體現水軍的特點。
7、提問:三國時期,有很多的風流人物,為什么蘇軾想到的卻是周瑜?(出示圖表,學生分組討論)
人物 周瑜 蘇軾
年齡 34 47
生活 幸福美滿 貧困潦倒(妻子早亡)
外表 英俊瀟灑 早生華發
職位 東吳大都督 黃州團練副使
成就 功成名就 一事無成
明確:感嘆自己雖身懷報國之志卻得不到統治者的信任和重用。借周瑜之酒杯,澆自己之塊壘,所以才有了“多情應笑我”的感嘆。(板書:嘆風流之人)
8、提問:對詞人情感的理解,有人認為此時蘇軾善于自我解脫、自我安慰,比較曠達;也有人認為此時的蘇軾比較消沉,憤懣無法排解,只好寄情山水,你怎么看?(學生討論)
明確:曠達多于消沉
蘇軾和周瑜相比,蒼涼和消沉之情是難免的,但蘇軾畢竟是蘇軾,他沒有真正消沉,他特想得開。他在想:所有風流人物都將隨歷史的潮流而被滌蕩了,即便周瑜這樣的風流人物不也被浪淘盡了嗎?人生就如夢一般,何必過于執著呢?不如意十之八九,所以特別灑脫,把酒灑在地上祭祀江月,這其實就是林語堂評價的“他是天生的樂觀派”。(板書:抒曠達之情)
9、齊讀下闕并自由朗讀試著背誦這首詞
三、小結并布置作業:
懷古詩:觀眼前之景 寫歷史故事 抒一己之懷
課后閱讀(1)林語堂《蘇東坡傳》(2)余秋雨《東坡突圍》
四、在齊聲朗讀中下課
單春
[《念奴嬌.赤壁懷古》教學設計 (蘇教版高一必修二)]相關文章:
10.《念奴嬌赤壁懷古》的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