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哲理故事及啟示(精選12篇)
故事:在現實認知觀的基礎上,對其描寫成非常態性現象。是文學體裁的一種,側重于事件發展過程的描述。強調情節的生動性和連貫性,較適于口頭講述。已經發生事。或者想象故事。下面是小編給大家帶來的人生哲理故事及啟示(精選12篇),希望能幫到大家!
人生哲理故事及啟示 篇1
傳說上古炎帝之女到海中游玩,不幸溺水身亡,遂化身為鳥,名曰精衛。精衛為了報前世之仇,每日不辭勞苦,銜著石塊投入大海。發誓要將大海填平,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矢志不移,被世人奉為持之以恒的楷模。
這一天,精衛正在忙碌,忽然看見一只烏鴉從身邊飛過,口里也銜著一顆石子。“難道烏鴉也要學我填海嗎?”精衛心里納悶,就尾隨著烏鴉,只見烏鴉落在一處懸崖上,那兒立著一個裝著半瓶水的玻璃瓶,烏鴉小心地將石子丟進瓶子里,瓶中的水上升到了瓶口,烏鴉高興地喝了一口水,精衛不由得啞然失笑,鄙夷地說:“哼,不過是雕蟲小技罷了!”烏鴉瞅了一眼精衛,悠然地又喝了一口水,“嘖嘖”嘴說:“尊敬的精衛鳥,我的目標的確很普通,但它是實實在在的,您整天奔波,卻可曾想過這樣一個事實嗎?就是在這個地球上,海洋的面積是地球面積的2.5倍,海洋容積也是陸地容積的10倍,也就是說,即使您可以把陸地全部都扔到海里去,地球上也只會是一片汪洋……您遠大的目標實際上是不可能完成的。”
精衛聽完后當即暈倒。
啟示:烏鴉通過簡單的勞動輕易地喝到了水。精衛雖然持之以恒,日積月累也只是徒勞。原因就在于它只發揮了主觀能動性,卻沒有看到海洋容積要遠遠大于陸地體積的這一客觀實在。凡事都要腳踏實地,但也要抬頭看路。
人生哲理故事及啟示 篇2
有一位退休的老人回到老家,在小城買了一座房住了下來,想在那兒安靜些寫回憶錄。開始的幾個星期,一切都好。但是有一天,三個男孩放學后來這里玩,他們把垃圾桶踢來踢去,玩得很是開心。
老人受不了這些噪音,于是出來和他們進行談判。他說:“我很喜歡你們踢桶玩,如果你們每天來玩,我每天給你們每個人一塊錢。”三個小青年很高興,更加賣勁地施展著他們的腳下功夫。過了三天,老人憂愁地說:“通貨膨脹使我的收入減少了一半,明天起我只給你們5毛錢。”小青年很是不開心,但還是答應了。每天放學后,繼續去進行他們的表演。
一個星期后,老人愁眉苦臉地說:“最近沒有收到養老金匯款,對不起,每天只能給兩毛了。”
“兩毛錢?”一個小青年臉色發青,“我們才不會為了區區的兩毛錢而浪費寶貴的時間為你進行表演呢,不干了。”
如此以后,老人又過上了安靜的日子。
啟示:沒有任何一個事物是孤立存在的。老人回到老家想安靜地寫些回憶錄,結果被放學后頑皮玩耍的孩子打破了安靜的生活。退休老人根據退休工資及福利只漲不跌及年輕人的逆反心理,采取欲擒故縱,拐彎抹角的方式,巧妙地達到了自己的目的。可見,辦事情要想取得成功就必須堅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老人對三個年輕人的玩耍吵鬧沒有開門見山地批評,而是抓住了他們的心理特點,采取了欲擒故縱的方式,從而達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人生哲理故事及啟示 篇3
美國哈佛大學曾做過一個非常有名的實驗。有一年他們對即將從哈佛大學畢業的一群學生進行了一次關于人生目標的調查,這群學生的智力、學歷、環境條件都相差無幾。調查結果是這樣的:3%的人,有清晰而長遠的目標;10%的人,有清晰但比較短期的目標;60%的人,目標模糊;27%的人,沒有目標。
25年后,合佛對這群學生進行了跟蹤調查。結果是這樣的:3%的人,25年間他們朝著一個方向不懈努力,幾乎都成為社會各界的成功之士,其中不乏行業領袖、社會精英;10%的人,他們的短期目標不斷實現,成為了各個領域中的專業人士,大都生活在社會的中上層;60%的人,他們安逸地生活與工作,但都沒有特別的成績,恢復生活在社會的中下層;剩下的27%的人,他們的生活沒有目標,過得很不如意,并且常常在埋怨他人、抱怨社會、抱怨這個“不給他們機會”的世界。
啟示:理想是指路明星,沒有理想就沒有前進的方向;沒有堅定的方向,就沒有生活。志不立,天下無可成之事。
人生哲理故事及啟示 篇4
日本北海島出產珍貴的鰻魚,海邊漁村的漁民都以捕撈鰻魚為生。鰻魚的生命非常脆弱,只要一離開深海區,要不了半天就會全部死亡。奇怪的是有位老漁民天天出海捕撈鰻魚,返回后,他的鰻魚總是活蹦亂跳的,而其他人無論如何處置捕撈到的鰻魚,回港后全部都是死的。由于鮮活的鰻魚的價格要比死鰻魚貴一倍以上,因此沒幾年的功夫,老漁民一家便成為了遠近聞名的富翁。老漁翁臨終時把秘決傳授給了兒子。
原來,老漁民保證鰻魚不死的秘決,就是在整倉的鰻魚中,放進幾條狗魚。鰻魚與狗魚非但不是同類,還是“死對頭”。幾條勢單力薄的狗魚遇到成倉的對手,為了求得生存,便在鰻魚堆里四處亂竄,這樣反而把整倉死氣沉沉的鰻魚給救活了。
啟示:狗魚與鰻魚的“死對頭”關系,成就了魚倉中鰻魚的生存;反之,沒有鰻魚,漁倉中的狗魚也是死氣沉沉。
人生哲理故事及啟示 篇5
華佗東漢末年杰出的醫學家。他技術全面,精通醫道,尤于外科,曾發明全身“麻沸散”用于剖腹開背、切除胃腸等大手術,特別是在他功成名就之后,仍然謙虛好學。華佗拜師學藝的故事,被后人傳為佳話。
一次,華佗給一個年輕人看病,經望、聞、問、切之后,認為患者得了頭風病,可是他一時又拿不出來治療此病的藥方,急得束手無策,病人也很失望。
后來,這位病人找到一位老醫生,很快就把病治好了。華佗聽后很是慚愧,便打聽到老中醫的住處,決心去拜師學藝。但華佗當時名噪四方,唯恐老中醫不肯收他為徒,于是改名換姓,來到老中醫門下,懇求學醫。老中醫見華佗心誠,就收他為徒。
從此,華佗起早貪黑,任勞任怨,虛心好學,終于獲得了治頭風病的絕技。當華佗滿師歸來時,這位老中醫才明白眼前這個徒弟就是名醫華佗,他一把拉住華佗的手說:“華佗啊,你已是名揚四海,為何還要到我這里受苦?”華佗把來意告訴了老中醫,并說:“山外有山,學無止境。人各有所長,我不懂的地方就應該向您學習。”
啟示:我們要在實踐中正確處理個人與群眾的關系,要虛心向人民群眾學習,汲取人民群眾的經驗和智慧,才能不斷拓展、深化和完善自己的知識結構。華佗拜師學藝,不恥下問的故事,就體現了這一點。
人生哲理故事及啟示 篇6
弗萊明是一個窮苦的蘇格蘭農民。一天他在田間勞作時,聽到附近傳來哭喊聲。他放下農具跑過去,發現是一個小孩掉到了糞坑里。弗來明忙把這個小孩從死亡邊緣救了起來。第二天一輛嶄新的馬車停在農夫家門口,車上走下來一位優雅的紳士,他自我介紹是那個被救小孩的父親。紳士說:“我要報答你,是你救了我孩子的性命。”農夫說:“我不愿意因此接受到什么報酬。”就在這時候,農夫的兒子從茅屋里走過來,紳士問:“這是你的兒子嗎?”農夫說:“是。”紳士說:“我們來一個協議。讓我帶他走,并讓他接受良好的教育。假如他能像他父親一樣,將來一定會成為一位令你驕傲的人。”農夫答應了。后來,農夫的兒子從英國的圣瑪利亞醫學院畢業,成為舉世聞名的弗萊明?亞歷山大爵士,他就是盤尼西林(青霉素)的發明者。數年后,紳士的兒子染上了肺炎,是什么救活了他呢?是盤尼西林。那紳士是誰?英國上議院議員丘吉爾。他的兒子是誰?英國“二戰”時的首相丘吉爾爵士。
啟示:樸實善良的蘇格蘭農夫救人之急,不求厚報,憑著做人的本能做了一件好事,竟給自己的孩子帶來了良好的機遇。又由于自己孩子的成就,醫治了紳士的兒子即后來成為“二戰”首相的丘吉爾爵士;一個普通農夫的一點點善良,竟然能給世界帶來如此重大的變化,善莫大焉。
人生哲理故事及啟示 篇7
在茫茫大西洋中,有一個馬里恩的島嶼,人跡罕至,是海鳥棲息生存的天堂世界。可自從1945年英國一支探險隊踏上這塊處女地之后,不長時間,情況就發生了急轉直下的逆變。
原來,伴隨著科考隊員的上島,探險隊運輸船上藏匿著的幾只老鼠也乘機溜上了島嶼。上島的老鼠如同上了天堂,因為島上食物豐饒的驚人,又沒有天敵,故而老鼠如燎原的野火,瘋狂無度地繁殖起來。8年后致使全島鼠滿為患。科考隊員復上此島后,發現情況不妙,于是一紙電報發回大本營,要求總部速送幾只壯貓來抑制鼠患。豈料,隨后發生的事情再一次令人目瞪口呆:來到島上的五只壯貓,非但未能抑制住鼠災,反而使島上那些長期以來不知恐慌的海鳥一下子就成為了貓們輕易就能捕食到口的美味佳肴。這下,貓們便開始徹底改行了——不愿意再去奮力搏擊那些壯碩兇頑的大鼠,而是一味貪婪不止去捕食那些相對平和得多的海鳥。若干年后,“肥吃海喝”的五只“始祖貓”一舉繁殖到了2500只的驚人數目。而每天落入貓口的海鳥數量更是達到驚人的60
萬只之多!“海鳥世界”從此淪為了“海鳥的墓場”。
啟示:科考隊員百思不得其解的原因在于沒有看到矛盾的特殊性,用老辦法解決新問題。按常規而論,貓與鳥原本并非冤家對頭,貓與鼠才是真正的勢不兩立;可一但周圍環境發生了特殊的變化,事物的特殊性也會發生相應的變化。于是才出現了“貓改行”。
人生哲理故事及啟示 篇8
從前有一位智者收了很多學生,其中有個學生向他請教:“老師,你能講講我的價
值嗎?”老師拿出一塊石頭,說:“你先幫我做件事,,我再告訴你人生的價值。你把這塊石頭拿到集市上賣,可別人無論出多少錢你都不能賣。”
學生拿著石頭到集市上去叫賣,有人愿意出2塊錢買這塊石頭。這個人剛出完價,又來了一些人,大家紛紛說這塊石頭真光,都開始抬價,一直把石頭的'價抬到10元錢。學生高興地回去和老師說:“老師,你這塊石頭居然能賣10塊錢呢!”老師說:“你再把這塊石頭拿到黃金市場上去賣,別人出多少錢你都不能賣。”
學生到了黃金市場,有個老者看了這塊石頭的成色,說里面一定是塊寶貝。大家開始競爭這塊石頭,抬到了1萬塊錢的價格。學生有些動心了,興高采烈地跑回去對老師說:“您這塊石頭居然能賣到1萬塊錢,真是想不到啊!”老師笑著說:“你把這塊石頭拿到珠寶市場上去賣,別人出多少錢,你都不能賣掉。”
學生拿著石頭到了珠寶市場,剛一叫賣,就有人出到10萬塊價格。一眨眼的功夫,石頭的價格已經升到了30萬塊錢。學生忍住了極大的誘惑回去了,對老師說:“想不到您還有這樣一塊寶貝呀!我的任務完成了,您該告訴我這塊石頭的價值了吧。”老師對學生說:“這塊石頭真的是無價之寶,它里面有名貴的玉,但你不識貨,它頂多值10塊錢。”
啟示:其實,每個人都是一塊玉,我們要以珠寶商看玉石一樣去審視自己,有的人打磨了自己,他就成了玉,打磨得越好,他的價值就越高;有人守著自己的玉一輩子都不打磨,他一輩子就是一塊不值錢的石頭。這則案例啟示我們,去思考人生價值的內涵,即人生的價值是什么?實現人生價值的關鍵是什么?你是如何看待自己的人生價值的?
人生哲理故事及啟示 篇9
成功之道 一個青年向一個富翁請教成功之道,富翁卻拿出三塊大小不同的西瓜放在青年的面前:如果每塊西瓜代表一定程度的利益,你選擇哪塊?當然是最大那塊。青年毫不猶豫地回答。富翁一笑:那好,請吧。富翁把最大的那塊西瓜遞給青年,自己卻吃起了最小那塊。
很快富翁就吃完了,隨后拿起了桌上的最后一塊西瓜得意地在青年面前晃了晃,大口吃起來。青年馬上就明白了富翁的意思。富翁吃的西瓜雖然沒有青年吃得大,卻比青年吃得多。如果每塊代表一定程度的利益,那么富翁占的利益自然比青年的多。 吃完西瓜后,富翁對青年說:要想成功,就要學會放棄,只有放棄眼前的利益,才能獲得長遠的利益,更大的利益,這就是我的成功之道。
【啟示】:只重視眼前利益,會喪失長遠利益;眼前利益與長遠利益存在著統一的一面,只有放棄一些眼前利益,才能獲得更大的長遠利益。 一個人要想成就一番大事業,必須堅持發展的觀點,正確處理眼前利益與長遠利益的關系,不能只看中眼前的一點點利益,被眼前利益所迷惑,否則沉溺于既得利益中,會不思進取,消磨斗志,沒有突破與創新,不能獲得更大的成功;要著眼于長遠利益,目光遠大,并朝著目標不停頓地努力,才能實現人生最大的價值。
人生哲理故事及啟示 篇10
蜜蜂與蒼蠅的實驗 一位科學家曾做過這樣一個實驗:把幾只蜜蜂放在瓶口敞開的瓶子里,側放瓶子,瓶底向光,蜜蜂會一次一次地飛向瓶底,企圖飛進光源。它們決不會反其道而行,試試另一個方向。困在瓶中對它們來說是一個全新的情況,是它們生理結構所始料未及的,因此,它們無法適應改變后的環境。 這位科學家又做了一次實驗,這次瓶子里放的是幾只蒼蠅,瓶底向光,不到幾分鐘,幾只蒼蠅都飛出去了。它們多方嘗試,向上、向下、面光、背光。它們常會一頭撞上玻璃,但最后會振翅飛向瓶頸,飛出瓶口。然后,科學家解釋這個現象說:橫沖直撞要比坐以待斃高明得多。
【啟示】:在人生的道路上,許多人因害怕失敗而不敢輕舉妄動。這種恐懼的心理,使許多人更喪失了成就未來的大好時機。實際上,在實現人生價值、人生理想的過程中,往往總是伴隨著挫折、痛苦和失敗。所謂心想事成、一帆風順,只不過是人們的美好愿望而已民。這就要求我們必須具備百折不撓的意志品質或者叫做屢敗屢戰的勇氣。
人生哲理故事及啟示 篇11
扛船趕路 一個年輕人背著個大包裹千里迢迢來找無際大師。他說:大師,我是那樣的孤獨、痛苦和寂寞,長途跋涉使我疲憊至極,嘗盡了人間的心酸與苦辣,為什么還不能找到心中的陽光。 大師問:你的包裹里裝的是什么?年輕人說:它對我可重要了,里面裝的是我每次跌倒時的痛苦,每一次受傷后的哭泣,每一次孤寂時的煩惱……靠了它,我才能走您這兒的。
于是,無際大師帶年輕人來到了河邊,坐船過了河。上岸后,大師說:你扛著船趕路吧。年輕人很驚訝:它那么沉,我扛得動嗎?是的,孩子,你扛不動它。過河時船是有用的,但過了河我們要放下船趕路,否則它會變成我們的包袱。痛苦、孤獨、寂寞、災難、眼淚,這些對人生都是有用的,它能使生命得到升華,但須臾不忘,就成了人生的包袱。放下它吧!孩子,生命不能太負重。 年輕人放下包袱,繼續趕路,他發現自己的步輕松而愉快,比以前快得多了。原來,生命是不必如此沉重的。
【啟示】:痛苦、孤獨、寂寞、災難、眼淚,這些東西都是人生寶貴的財富,它能使人清醒、成熟、長見識、出智慧,所謂吃一塹長一智是也。但是我們如果把當成一個沉重的包袱背在肩上,那就會使我們無法負重前行。最后,在重壓之下跨掉、趴下。
人生哲理故事及啟示 篇12
古時候有一漁夫,是出海打魚的好手。他有一個習慣,每次打魚的時候都要立下誓言。有一年春天,聽說市場上的黑魚價格最高,于是立下誓言,這次出海只捕撈墨魚,好好賺它一筆。但是這次魚訊所遇到的全都是螃蟹,他非常懊惱地空手而歸。等他上了岸才得知市場上螃蟹的價格比墨魚還要貴。他后悔不已,發誓下一次出海一定要打撈螃蟹。
第二次出海,他把注意力全放在螃蟹上,可這一次遇到的全是墨魚,不用說他又只能是空手而歸。他懊悔地發誓,下次出海不管遇到的是螃蟹還是墨魚全都打。 第三次出海,漁夫嚴格遵守自己的誓言,不幸的是,他一只螃蟹和墨魚都沒有遇到,見到的只是一些馬鮫魚。于是,漁夫再一次空手而歸...... 漁夫沒有趕上第四次出海,他在饑寒交迫中死去。
【啟示】:一個人在確立自己的人生目標、人生理想的時候,不僅僅要符合自身實際,也要符合社會需要的實際。而社會需要的實際總是在不斷地變化發展著,因此我們要根據不斷變化發展的社會實際,調整自己的理想,這樣才可能由理想變為現實。否則,即使自身條件再好,理想也只能是空想、幻想。
【人生哲理故事及啟示】相關文章:
人生哲理故事及啟示09-07
啟示人生哲理故事07-14
《夢的啟示》人生哲理小故事03-09
喂狗的啟示人生哲理故事09-28
企鵝上岸啟示的人生哲理故事03-06
讓人有啟示的人生哲理故事12-10
讓人有啟示的人生哲理故事10-09
人生哲理故事:三種魚的啟示01-15
爛梨與仙桃故事啟示人生哲理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