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身工教案
《包身工》一文以報告文學的形式敘述了上海等地包身工遭遇的種種非人的待遇以及帶工老板等人對他們殘忍的壓榨。下面小編為大家整理了一些優秀的包身工教案,歡迎大家瀏覽。
包身工教案1
課時:2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1.感同身受的理解血腥的包身工制度
2.初步學習綜合多種表達方式的寫作方法
教學重點:觸發學生的真實感受以思考這一事件
教學難點:講解時不失時機地觸發學生的思考
學情分析:要讓學生從現實再回到那個黑暗的時代去感受殘酷這本身就是本課需要解決的問題,它有賴于教師的講解和學生是否能從中受到感染.
板書設計:
10.包身工
夏衍
包身工一天的生活
清晨四點一刻:起床
四點半后:吃飯
五點鐘:上工
下午五點(可能):收工
教學程序:教學內容及活動:一.1.板書課題和作者,進而指出課文的作者――夏衍
2.在新中國的報告文學史上,曾經有三篇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作品。
板書:魏巍《誰是最可愛的人》
徐遲《哥德巴赫的猜想》
注:簡介這兩篇作品的內容。
二.在考慮本文的導語的時候,我想到了心理震撼這個詞匯.
用最具有震撼力的語言給學生以最具有沖擊力的感受,以促發他們學習的興趣,其實,這里,學生有的已經不僅僅是興趣了,可能吸引他們的是那種具有震撼色彩的畫面以及動情的講解.
因此,本文的前四自然段將是最好的導語.
三.在結束了作為導語的前四段的講解之后,學生的狀態可能已經比較激憤.這時,可以不失時機地提出如下問題:
這些都是什么人呀?她們的生活狀態為什么如此的惡劣?(以上問題可以先讓學生提出.教師可以引導以及啟發.目的是為了引起下文)
四.(一)學生自瀆5-8自然段.思考:
1.這幾個自然段跟前四段在表達方式上有何區別?
2.試概括這幾個自然段的段落大意?
設計小題目:選擇5-8自然段的正確結構示意圖
(二)針對5-8段中的重要內容作針對性的講解.主要是圍繞學生對段意的概括的基礎之上的.
可講內容:
1.關于包身工的居住環境,聯系前四段中的住宿條件.
2.關于帶工如何到鄉下去騙小姑娘的情形.
3.關于帶工賺錢的血腥,昧良心.
五.彈性安排:
1.在時間允許的情況下再講9-11段.
2.時間不允許的情況下,可以布置作業.
A.寫出你對包身工的感受及思考.深入分析一下產生這一情形的原因.(字數不少于800)
B.概括各段段落大意,有些特殊段可以合并處理.交上來.
六.在以上基礎上,如時間尚有剩余,則安排一個小結.(可以讓學生來)
學生活動:
一.在聽講的同時作一些必要的摘記
二.接受情感的震動,促發進一步的思考
三.思索,提出問題,說出講前四段的直接感受.
四.自讀5-8自然段,思考問題.
五.完成小練習.
六.聽講.隨興的課堂交流.
七.學生的小結是一個值得注意的活動.
包身工教案2
【教學目的要求】
1、了解舊社會包身工的悲慘生活,認識日本帝國主義和中國封建勢力互相勾結,殘酷壓榨我國勞動人民的罪行。
2、培養閱讀比較復雜的記敘文的能力,學習以問題為中心,以一天活動為線索,選取典型生活圖景和典型事例,穿插說明、議論和抒情的寫法。
3、了解報告文學的基本特點。
【教學設想】
1、這篇課文篇幅較長,題材較復雜,表現方法多樣,學生閱讀有困難。宜設計啟發性強的思考序列題,引導學生領會作者寫作意圖,把握文章中心,按照線索順序,逐步深入課文理解課文。
2、內容方面,要緊緊扣住中心思想,突出包身工的悲慘生活和造成包身工深重苦難的原因。
3、寫作方面,要講清楚中心、線索、選材、組材,然后再講清楚運用多種手段表達中心思想的寫作方法。
4、教法方面,要以啟發誘導為主,適當點撥總結,引導學生自覺深入課文、獨立思考、分析研究問題,可按自學預習(啟發)──質疑問難(解答)──研究討論(點撥)──綜合練習(鞏固)的順序進行教學。
【授課時間】
三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簡介作者
夏衍,我國著名戲劇家、翻譯家。原名沈端先,浙江杭州市人。早年參加太陽社,是左聯領導人之一。主要作品有《上海屋檐下》、《法西斯細菌》等,建國后把文學名作《林家鋪子》、《祝福》改編為電影劇本。
《包身工》是一篇報告文學作品。報告文學是文學體裁的一種,散文中的一類,是文藝通迅、速寫、特寫的總稱。基本特征有三:真實性(不同于其他文藝創作),新聞性(不同于一般文章),文學性(不同于一般工作報告、社會調查)。
二、與課文有關的材料
印發北京師范大學《高中語文選講》中魏灝選輯的《夏衍談〈包身工〉》,或現行通用高一語文《教學參考書》中夏衍的《從包身工引起的回憶》,指導學生自學。
要求:
1、了解作者寫作時間;
2、了解寫作意圖;
3、了解作者深入紗廠親自觀察體驗生活,調查搜集材料的情況,為學習課文、理解報告文學特點打下基礎。
三、閱讀課文
1、運用工具書排除文字障礙,下列字詞必須注音解釋。
⑴ 注音:
游說 抹桌子 著力 骷髏 錠殼 拎
⑵ 解釋:
一聽天命 生殺予奪 強化 優惠 施與
2、思考回答以下問題(書面完成,課后交教師檢查):
⑴ 為什么以包身工為題?題目和課文有什么關系?
⑵ 文章以記敘為主,記敘了一些什么材料?中間又穿插寫了一些什么材料?為什么記敘之中又穿插這些材料?
⑶ 找出議論和說明部分列舉了哪些數字(在書上用橫線畫出來)?說明它們的作用。
⑷ 記下自己疑惑不解的問題。
四、布置作業
讀一遍課文。
第二課時
一、檢查生字新詞
1、注音:
抹( )桌子 抹( )眼淚 抹( )石灰
猜著( )了 著( )力 我沒著( )了
2、解釋(加粗的字要單獨解釋):
一聽天命 生殺予奪 施與 著力
3、聽寫:
毆打 憐憫 氣烘烘 懲戒
二、解題
1、時代背景(著重引導學生用《從包身工引起的回憶》中的材料概述作者寫《包身工》的時間、意圖和調查搜集材料經過。):
《包身工》1935年寫成,1936年發表。
1927年,作者在上海認識了一些在紗廠工作的朋友,了解了一些紗廠工人的情況;1929年,從做工人運動工作的同志那里知道了一些包身工的非人生活情況。一·二八戰事后,為了寫《女性的吶喊》電影劇本,又搜集了一些包身工材料,對二十世紀帝國主義經營的工廠里,還公然保存封建奴隸制度非常憤怒,決心深入調查,打算徹抵揭露。由于紗廠工人的熱心幫助,作者深入工廠實地觀察調查了三個月,獲得了大量第一手材料。
具體時代背景從略。
2、題目的意思:
報告文學可以寫人,可以寫事,也可以寫問題。《包身工》屬于第三種,寫問題。以包身工為題,點明文章以包身工問題為中心;同時也暗示文章的中心思想:寫包身工的悲慘生活,揭露包身工制度。
三、回答學生提出的問題
選擇成為閱讀障礙的問題,作扼要回答。多數問題可隨分析課文逐步解決。
四、分析文章的構思
1、文章以包身工問題為中心,以包身工一天生活為線索。掌握中心可以了解寫作意圖,掌握線索可以了解如何選材、組材。
2、已經講過,作者搜集的素材很多,關于包身工生活的素材一定也不少,不可能都寫進去,需要加以選擇。
3、看課文,作者寫包身工一天的生活,選取了哪些材料?
(學生議論。)
明確:四點一刻,包身工清晨起身的情景;四點半,包身工吃飯的情景;五點鐘,包身工上班勞動的情景。
4、不是說以一天的生活為線索嗎?怎么只寫到五點鐘上班就中斷了呢?再看課文,還有沒有了?
(學生議論。)
明確:還寫了十二小時勞動后,抄身情景;黑夜里。這樣,從清晨四點一刻起床,到黑夜睡覺,一天的勞動生活十分完整。不過前后兩部分寫法大不一樣。前者寫得詳,后者寫得略:寫抄身,沒有明寫時間,又不是正面寫搜身情景;黑夜的休息情景也沒有寫出來。顯然,作者把前三個生活圖景作為重點。起身和吃飯,表現包身工惡劣的住宿、飲食條件,上班勞動,表現惡劣的勞動條件,是寫勞動。兩方面合在一起,已經構成了包身工地獄生活的全貌。至于寫黑夜,沒有寫什么生活圖景,卻寫黎明的到來,畢竟是無法抗拒的,這是和結尾放在一起加以考慮的,有利于揭示全文的中心思想。
5、這篇作品不僅選取了幾個反映包身工悲慘生活的生活場景,還有別的內容,都是些什么呢?
(學生議論。)
明確:還有與描寫記敘生活場景相應的說明和議論。說明包身工是怎么來的;分析包身工制度形成的原因;說明包身工給帝國主義制造了驚人的利潤;說明包身工制度是最野蠻最殘酷的制度。
6、為什么描寫了包身工的悲慘生活,還要議論包身工制度?(議論)
明確:運用了描寫、記敘和說明、議論相結合的寫法,兩者結合,互相補充。描寫記敘部分好象電影中的特寫鏡頭,說明議論部分好象是特寫鏡頭的解說詞。特寫使人獲得形象認識,解說使人獲得本質認識。隨著時間推移,包身工的生活圖景越來越清楚,對包身工制度的本質認識越來越深刻。最后寫黑夜歸到結尾,有力的揭示了中心思想。
五、劃分段落
第一部分:記敘包身工悲慘生活實況,分析包身工制度形成原因。
第二部分:記敘包身工悲慘的勞動實況。揭露帝國主義靠包身工獲取驚人利潤。
第三部分:憤怒控訴野蠻的吃人制度。
六、布置作業
完成研討與練習二、三。
包身工教案3
教學目標
1、了解包身工的涵義及包身工制度。
2、學習《包身工》的寫作手法。
a.刻畫典型環境和典型人物; b.藝術構思; c.細節描寫; d.語言風格。
3、了解《包身工》的影響
教學課時:三課時
教學方法:講授法提問探討法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作家作品介紹
夏衍,原名沈端先(1900——1995),優秀劇作家,戲劇運動的組織者、領導者,杰出的新聞記者、政論家,主要進行話劇和電影創作,長期而多方面從事創作實踐。著名的電影劇作有《上海屋檐下》、《法西斯細菌》,并改編魯迅《祝福》、茅盾的《林家鋪子》為電影劇本。解放后任文化部副部長。
《包身工》發表于1936年6月上海《光明》月刊創刊號,是作者僅有的一篇報告文學作品,但在我國報告文學發展史上有較大的影響。文學在我國是三十年代新興的一種文學樣式。它以散文手法報導真人真事,它的特點是新聞性與文學性的有機結合。它的新聞性表現為嚴格的真實性、報導的時間性以及內容的傾向性,它的文學性主要在于語言優美形象生動。
《包身工》之前的報告文學往往存在偏重事實報導而缺乏藝術加工的弊病,而夏衍先生提煉生活中材料真實而生動,富有鼓動性,成為名副其實的報告文學作品,并產生了很大的社會影響。
作者夏衍先生當時為了寫《包身工》這篇文章,選擇一家日本工廠,名叫“三井系”,當時作者靠廠里一位朋友幫忙,以“外頭工人”的身份混進工廠,并且對包身工的生活進行觀察。他每天早上四點半左右出發,從上海郊縣步行至三井系工廠。在這樣的情況下,由于他總在工房周圍兜來兜去引起帶工頭的注意,認為他是“挑亂”來了,戒備很森嚴,夏衍先生只好中止對包身工的觀察。
課文可分為四部分:
第一部分(第1-8段)記敘包身工起床情景。同時又議包身工制度的產生。通過寫包身工起床的情景,介紹她們惡劣的住宿條件;通過寫包身工的來歷和身份,說明包身工制度的產生。
第二部分(第9-17段)記敘包身工早餐的情景,并議及包身工制度的發展。這一部分中第9段至第11段重點描寫包身工吃早飯的情景,介紹惡劣的飲食條件;第12段至第17段,作者深入分析了日本廠家特別愿意雇傭包身工的三大原因:可靠、安全、廉價,說明包身工制度的發展。并以“蘆柴棒”被毆打侮辱為例,形象揭示出帝國主義對中國工人殘酷的壓迫。
第三部分(第18-25段)記敘身工上工的情景,揭露帝國主義工廠對于工人階級的殘酷剝削。其中第18段至第23段,作者重點介紹包身工上工的情景。點出三大威脅,即音響、塵埃、和濕氣,又指出毆打、罰工錢和“停生意”這三大危險。第24段至第25段歸結出本文的主題,點明帝國主義由于利用了包身工這種廉價勞力而獲得巨額利潤。
第四部分(第26-33段)這是全文的總結,沉痛概述包身工的悲慘遭遇,憤怒控訴野蠻的吃人制度,并指出黎明即將到來。這一部分,作者以墨鴨作喻,形象地揭露、控訴包身工制度的野蠻和殘酷。
第二課時
分析課文
1、 了解包身工的生活
(一)住房:“七尺闊,十二尺深”,約為9個平方多。“在不到十個平方的房間里”住著十六七個人;平均居住面積是0.6個平方
房間除了作寢室外,還作“吃喝拉撒”用,生活如豬玀
(二)生活安排:作者描寫了包身工起訂時的混亂情景,緊張忙亂。她們為何這么緊張,可以慢點嗎?
作息時間:四點一刻:起床 要做多少事?其忙亂程度可想而知
五點上工 中餐及午休一小時 下午六點收工
除了十二小時強勞動,還有工房和老板家庭的義務服務,而她們的年齡與在座的同學的年齡差不多。惡劣的生活條件,繁重的體力勞動,嚴重摧殘著這些未成年少女的身心健康。在這樣的環境里,她們變得麻木,像機器一樣。差不多失去了作為女性最起碼的羞恥感。
(三)生活條件
“穿”——穿著短衣,上面是褪了色的油臟了的湖綠乃到青蓮的短衫,下面是無色或是柳條的褲子。長頭發,很多還梳著辮子。破臟的粗布鞋,纏過而未放大的腳,走路也就有點蹣跚的樣子,
“吃”——早晚吃粥,中午干飯。中午的飯和晚上的粥,由老板差人給她們送進工廠里去。粥,它的成分并不和一般通用的意義一樣。在南方,碎米和豆渣根本就是豬食。
“住”——每間工房七尺寬,十二尺長——面積約9.32平方米。要容十六、七個人,吃喝拉撒睡都在這里。
“行”——她們沒有自由,只能在嚴密監視下往來于工房與工廠之間,兩點一線。可見所謂“供給住食”用“飼養”一詞更符合實際——豬狗不如的生活。
2、帶工老板如何壓榨包身工的?
(一)“兩年來帶工老板從‘蘆柴棒’身上實際已收入二百三十元錢了。”
第三年若按第二年末的日工錢三角八分計算,并且就算是“蘆柴棒”一年僅干340天,帶工老板三年從她身上的收入是359塊,除去包身費二十塊,帶工老板從“蘆柴棒”身上至少榨取了純利潤339塊。每個帶工老板帶三十、王十甚至一百五十以上的包身工,三年至少可賺10170塊錢!多者可賺50850塊錢以上。
全上海當年 有24000以上的包身工,她們僅在三年之內至少被帶工老板榨取了8136000塊錢以上。包身工身受日本資本家和帶工老板雙重剝削的,日本資本家獲得會更多。
第三課時
在上節課中我們分析了包身工們的實際年齡、生活環境、工作環境和被剝削程度。
q1:作者為什么要描寫那個穿著和時節不相稱的拷綢衫褲的男子?被他連踢帶罵吆喝起床的“豬玀”如此“懶惰”?
a:豪華的不合時宜的穿著,揭示了那個男子的身份、地位和內心世界,與包身工們“衣服破爛”形成鮮明對比。在惡劣的勞動環境(音響、塵埃和濕氣)的威脅下,經黨挨打受罰而又只有兩粥一飯的包身工們,每天從事繁重的工作長達十二小時,因而身體衰弱、精疲力竭,而“清晨四點一刻”那么早就又得起床,難免一些人一時起不來。但這不能說明包身工們懶惰,反而和包身工們所受的非人折磨和牛馬般的生活,充分暴露出包身工制度的黑暗。
q2:包身工們的“女性所有的那種害羞的感覺”為什么“似乎已經遲鈍了”?她十五六歲,除了老板之外,大概很少有人知道她的姓名。為什么朝夕相處兩年多的同伴卻“很少有人知道她的姓名?”這合不合情理?
a:這些都是一些反常的現象,是當時包身工們被壓近得麻木不仁的悲慘生活的寫照,完全合乎當時特定的“情理”。
q3:她們是如何淪落到這種地步的?
a:在家鄉無法活命,又受騙簽下了“包身契據”,所心“她們的身體”“包給 了叫做‘帶工’的老板”,成了“替帶工賺錢的‘機器’”。在“包身契”上早已寫明“生死疾病,一聽天命”。當女孩子真的有事時,她們真的沒臉見人了嗎?
q4:“包身工”制度是如何造成的?它形成的政治經濟原因是什么?
6-8 由包工頭“招工”的實例指出包身工制度的起因
12-17 由“芒柴棒”等人的實例分析包身工制度得以發展的三個原因。
24-25 以大量確鑿的數據闡明包身工制度發展的實況。
19-23 以包身工所受的三大威脅和三大罰規為例揭露包身工制度的罪惡。
我們包身工的悲慘遭遇、包身工制度的形成原因及本質有了一個全面、概括地的了解,那么對于具體的例子也就是書上所說的點面結合的中典型人物“蘆柴棒”、“小福子”遭遇:燒火、生病、抄身、挨罰。這樣寫的作用是:具體形象的面上的材料使課文的內容充分,典型突出的點上的材料使課文內容深刻鮮明。點面結合,相得益彰,增強了課文的說服力和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