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夜思課件
古詩《靜夜思》是唐朝大詩人李白的名篇,在學習之前我就預料到每個學生應該差不多都會背,可是通過課前摸底發現其實好多根本不準。下面為大家提供了一些優秀的靜夜思課件,僅供瀏覽。
靜夜思課件1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能用自己的話說這首詩的意思。
2.會認“靜、夜、思、床、前、明、舉、低、故、鄉”十個生字,會寫“鄉、頭、是”三個字以及詞語“月光”
3、體會古詩的意思,表達的思鄉之情,激發學生熱愛家鄉、熱愛親人的感情。
【教學重點】
1. 認識10個生字,會寫3個生字。
2. 朗讀、背誦古詩,讀出詩的韻味。
【教學難點】
1. 識字、寫字。
2. 朗讀古詩體會詩中的感情。
【教具準備】
教學掛圖(或課件)、錄音帶。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學流程】
一、揭示課題,介紹作者
1.談話引入:我們已學過不少古詩,誰先給大家把你最拿手的一首古詩朗讀或背誦一首?(生誦讀。)
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一首新的古詩。
2.板書課題,釋題。靜夜——安靜的夜晚。思——所想到的。師:這道詩的作者是我國唐代著名詩人李白寫的。詩中描寫了詩人在一個深秋的月夜里所看到的和所想到的。
二、嘗試朗讀,初步感知
1.聽課文錄音。
(1)閉眼聽錄音。師提問題:詩人在深秋的月夜里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2)打開書聽課文錄音。
2.自由讀課文:畫出課文中的生字,注意讀準字音。
3.指名讀課文。
4.分組讀課文。
5.小組討論:詩人在深秋的月夜里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三、整體入手,了解大意
1.出示課件(或掛圖),教師大致描述圖意,學生轉述。師生評價。
2.教師范讀課文,學生圖文對照,說說詩句大意。
四、分句導讀,理解詩意
1.朗讀第一行詩,思考:從詩中知道是什么時候?(夜晚。)詩人看到了什么?(明亮的月光。)這是在什么地方看到的月光?(遠離家鄉的地方。)從哪里可以看出來?(從詩中的第四句可以看出來。)
2.讀第二行,思考:“疑”是什么意思?(以為。)詩人以為什么是地上的霜?(月光。)
3.讀讀、議議。講講第一、二行詩句的意思。(床前一片銀白色的月光,以為是秋霜降落在床前。)
4.指名讀第三、四行詩句,討論:到底是霜還是月光呢?
(1)這第三、四行里哪些詞意思剛好相反?(“舉頭”和“低頭”。)
(2)“舉頭”這個詞應該怎么理解?(抬頭。)詩人抬起頭來,望見了什么?低下頭去,想到了什么?
5.讀讀、議議。試說第三、四行詩句的意思。(抬頭望去,只見窗外一輪明月高高掛在天上,不禁低下頭思念起故鄉來。)
五、體會感情,指導朗讀
1.看圖體會感情,并想象:詩人先靠在窗前,望著明月,此時此刻,他的心里會想到什么樣呢?(啟發想象,圍繞著思鄉之情各抒己見。)
2.指導朗讀:這首詩表達了遠離家鄉的詩人對家鄉的思念之情,我們怎樣才能讀出這種思想感情呢?(指導朗讀時注意韻腳、停頓和重音。)
靜夜思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
低頭│思故│鄉。
六、認讀認字,指導書寫
1.出示卡片認讀。
2.記憶字形。
(1)同座交流記憶字形的方法。
(2)全班交流。
(3)重點強調“低”不能掉點。
3.指導書寫“頭、鄉、是”。
七、背誦課文,再說詩意
八、實踐活動
觀察夜晚的天空,說說自己看到了什么,鼓勵學生發揮想象,用圖畫展示出來。
【板書設計】
13 靜夜思
明月↖
舉頭 思
低頭↗
【教學反思】
在教學本課時,我引導學生通過抓重點詞句來大致理解詩意,把學生引入到詩的意境中,詩人的情緒里,喚起學生朗讀這首詩的情感狀態。同時滲透了讀書方法的指導,加深了對古詩的感悟。通過反復吟誦,來感悟詩的意境和韻味。體會到了古詩的意思,詩人所表達的思鄉之情。激發了學生熱愛家鄉、熱愛親人的感情。
靜夜思課件2
設計意圖:
這是一首家喻戶曉的詩,我聽到很多沒有上大班的小朋友,都可以倒背如流,但是我發現多數小朋友在朗讀古詩上缺乏訓練,不知道如何正確的朗讀古詩。也不知道古詩的含義。所以,我需要用這節語言課程,提高幼兒對古詩的興趣,和對內容的理解。
活動目標:
1. 可以流利的朗讀古詩,知道大概的意思。進而培養幼兒對古詩的興趣。
2. 知道“舉頭”“低頭”的含義,知道是個動詞,并且可以做出來動作。
3. 可以控制自己的朗讀能力,盡量不拉長音,不結巴。
4. 能夠和其他小朋友溝通,享受討論的快樂。
5. 讓幼兒體會到什么是思鄉之情。
活動準備:
前經驗準備:幼兒在語言教育活動中已經會吟誦《靜夜思》這首詩歌
活動難點:
1.能夠理解古詩之中的含義。體會到詩中的美好意境,和詩人的思鄉之情。
2.能夠知道“舉頭”“低頭”的含義,知道是個動詞,并且可以運用到生活和游戲之中。
活動過程:
一、引入課堂:
教師在ppt上出示月亮、或者夜空等有意境的圖片。問小朋友這些圖片好不好看?這些圖片分別是什么?這些圖片里有什么?對,有月亮,那么今天我給你們講一個由月亮引出來的故事好不好?
二、授新課,學習《靜夜思》
1. 在這晴朗的夜空,有許多星星一閃一閃亮晶晶的,一輪又大又圓的月亮掛在藍藍的天空中,真美!在許多許多年以前,(出示課件)有一位叫李白的詩人在外面游歷,他很久很久沒回家了, 在這靜靜的夜晚,面對這圓圓的月亮,思念起家鄉的親人,由此而寫下了一首詩,叫《靜夜思》。(揭曉古詩名字,齊讀一邊靜夜思)
(把詩的大概解釋放在前面,引出古詩,提高興趣。)
2. 小朋友聽完了老師講的古詩想到了什么呢?談話:如果小朋友在小的時候離開爸爸媽媽到很遠的地方,會是什么樣的心情呢?
3. 下面和老師一起來學習這首詩,出示古詩。
靜夜思
唐,李白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
低頭思故鄉。
出示古詩時,伴有一些符合內容的圖片,目的是讓小朋友理解古詩內容,更容易理解到思鄉之情。
注:ppt上不會出示翻譯的內容,教師口述講解,(古詩解釋)這樣小朋友在看圖的同時,聽老師的講解,會更容易理解,字數多了幼兒會厭倦。
4. 互動:看了剛才的圖畫,你能用動作表現一下李白是怎樣思念故鄉的嗎?(用你的表情、語言、動作都可以)目的了解一下幼兒了解到什么程度,方便講解;加深幼兒對思鄉的理解。
5. 下面讓我們一起讀一次《靜夜思》,出示靜夜思,兒童隨便讀,不用齊。教師主要是聽,看看幼兒有沒有拉長音,讀錯,結巴的問題。
6. 下面小朋友自己讀一遍這首詩,然后和周圍的小朋友討論,找出你認為不好讀的字,一會問老師。如果你都會讀,可以找出你覺得我會讀錯的字,來考考我,每個人都要參與。(找出來的字,一會集體讀三遍。)
7. 老師的一個朋友讀《靜夜思》很好聽呢,讓我們一起聽一下吧。(播放視頻,視頻中會有古詩解釋,再一次解釋,加強理解古詩意思。)
談話:讀的好聽么?有誰可以給我講一下這首詩講了什么故事?
下面老師有感情的讀一句,你們一個一個的重復好不好,要求盡力模仿我。(這樣可以實現每個幼兒讀一遍,聽三遍的效果,運用模仿的方法,可以糾正朗讀的惡習)
三、游戲,加強理解,提高朗讀能力,培養溝通能力
1. 老師把小朋友兩兩分組。兩人一組,兩個組同時朗讀古詩,一人一句,朗讀古詩。在有韻律有感情的情況下,看看哪一組快。齊讀。
2. 游戲會分出勝負,老師和輸的小朋友說,不要灰心,我們還有一個游戲。
一個組內的兩個小朋友,一個讀古詩,一個表演。“舉頭”“低頭”動作對的,會有小貼紙作為禮物,下課領。
活動延伸:
可有小朋友回到家里,和爸爸媽媽一起賞月,并且和爸爸媽媽一起背誦這首詩。(鞏固理解)
靜夜思課件3
教學目標:
1、通過欣賞古詩了解中秋節全家團圓的含義。
2、感受詩人對故鄉和親人的思念之情。
教學準備:
(材料準備)古詩原文,動畫
(認知準備)知道自己的家鄉,并且初步了解故鄉的含義。
重點:理解故事內容
難點:感受詩人對故鄉和親人的思念之情
教學過程:
一、主題引入
·孩子們知道再過幾天是什么節日?
·你們知道這一天的月亮會有什么變化呢?
·中秋節大家要做些什么呢?(鼓勵幼兒大膽說出自己的想法)
小結:中秋節的月亮圓又圓,一家人都在一起賞月、吃飯、品嘗美味的月餅,中秋節是闔家團圓(一家人團圓)的節日。
二、學習古詩:
·中秋節是一個團圓的節日,可是有很多不在自己家鄉工作的人,沒辦法回家和家人過中秋節,他們非常想念家鄉,思念家人們。我們古代唐朝有一位著名詩人李白,他就懷著這種心情寫了一首古詩——《靜夜思》,我們來聽一聽,看一看:(出示古詩的動畫視頻)
提問:
·古詩的名字叫什么?動畫里的那個人在干什么?
小結:古詩的名字叫《靜夜思》,意思是李白在安靜的夜晚思念自己的故鄉和親人。
·再次欣賞古詩,幫助幼兒逐句理解古詩的內容(重點)
小結:李白看到自己的床前亮光光的。看起來好像是在地上結了一層霜。于是,他就抬頭來看天上的月亮,發現今晚的月亮特別的圓,特別的亮。想起了遠方的故鄉和親人,心里感到很難過。
三、幼兒吟誦古詩
·引導幼兒有感情的吟誦古詩,感受詩人對故鄉和親人的思念之情(難點)
·思考:作者為什么看到月亮會想起家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