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麗的大腳觀后感
美麗的大腳,美麗的老師,美麗的母親,美麗的一生更留下了美麗的故事,她的一生都是美麗的,無悔的。《美麗的大腳》這部電影講述了一位山村教師為了山村教育而奉獻自己一生的感人故事。下面小編為大家分享了關于美麗的大腳觀后感,僅供參考。
美麗的大腳觀后感1
今天我看了一個題目叫《美麗的大腳》的電影,這部電影片子是關于老師和同學的。上面演了老師不顧自己,寧愿犧生自己也不愿犧牲同學們的精神吸引了我,我就想起了從學前班教我們的苗老師。因為以前她為我們操勞過度,頭上已不知不覺地爬上了幾根銀絲,想到這里我已是淚流滿面了,這時媽媽叫我,說:“甜甜,你怎么了?”我連忙把眼淚擦干,說:“沒事,我們看電影吧。”于是我就看起了電影來,上面演:那時是灰色的,看見遠處有一個人影,那就是那位老師,她在一邊教孩子們學習,一邊種土豆(他們稱作洋芋),她們村很窮,只有洋芋,她們也只能吃洋芋,老師在種洋芋,那時同學們都在睡覺。他們那個村特別缺水,沒有洗臉用的水;沒有象樣的教室;沒有象樣的課桌;沒有象我們學校一樣有很多老師;沒有象我們學校一樣有很多電腦…… 很快電影就演完了,我的眼淚也止不住了,像斷了線的珠子一樣的流了下來,我從這個電影中知道老師是多么辛苦,多么可貴。今后我一定要好好學習,對得起老師給我的教育。
美麗的大腳觀后感2
老師在課上讓我們觀看了許多有關教師這個職業的電影,希望結合平常上課所講的內容,從不同的方面讓我們更全面的了解教師這個職業。電影是一種直觀并且讓人印象深刻的方式,其中有兩部電影讓我記憶深刻。
一部是由楊亞洲執導,倪萍、袁泉、孫海英傾情加盟的一部勵志片《美麗的大腳》,另一部是根據美國“最佳教師”獲得者羅恩?克拉克的故事改編的《熱血教師》。
就是這兩部電影讓我至此難以忘懷,并重新讓我從不同的方面深刻的了解“教師”二字所蘊含的真實含義。 先說說《美麗的大腳》,其故事講述一個普通農村婦女張美麗的故事。
她被愚昧奪去了丈夫和孩子,為使農村的“娃兒們”不再愚昧,她開辦了一所鄉村學校,與從北京來的青年志愿者夏雨之間發生的一系列故事。
剛開始夏雨對于這個地方的新鮮漸漸的變為不適應,所以萌生出了想要回北京的念頭,這時候,張美麗老師連同孩子們一起到城里為夏雨老師收集橘子皮,讓其不為水的原因離開這里,因為夏雨老師的到來讓這個原本平靜的山村躁動起來,山外的世界讓張美麗和孩子們感到驚奇和困惑,同時也看到了希望,所以為了孩子們的未來,張美麗老師一直都在為其打點一切,希望夏雨老師能留下來,讓這個村里的孩子們可以學到更多。
想起這個片段,我不禁又回看了一遍,張美麗笨拙的動作,孩子們認真地眼神,無不一一刻在我的心里----那是一位鄉村教師對于孩子們未來的堅守,那是孩子們憧憬已久的、渴望已久的
老師,也同時是他們未來的希望。如果說張美麗讓孩子們讀上書,那么夏雨就讓孩子們有了未來,有了不再種地種土豆的未來,有了可以出去外面闖世界的未來。其實,也就是那么簡單。老師的執念都是為了孩子。
后來,夏雨決定留下來了,也決定帶張美麗老師和孩子們去北京看一看。這是第二個令我記憶猶新的場景。張老師和孩子們在北京顯得多么的格格不入,但是卻透露出城市人所沒有的淳樸。
影片還有幾處地方透著一種淡淡的詼諧,讓我不能忘懷:張美麗跟王樹明明在暗中說些情人的體己話,卻要裝模作樣大聲地說著公家話,被夏雨戳穿后,還慌得摔了一跤。
還有王樹給殘舊的電影配音,王大河的造句……但詼諧的背后有無盡的深思。那是他們真實的生存狀態,但那就是他們所應得的貧困和愚昧嗎?當然不是。
我們國家已經發出了西部大開發的號召,農村的發展刻不容緩。當我們安逸舒適地躺在家里的沙發上看《美麗的大腳》中那些因寒傖而起的詼諧畫面時,我們是否感到心里涌起的一陣酸痛!想起要為貧困地區的孩子做些事情,支持教育,改變他們貧瘠的命運,盡一個平凡人應負的社會責任,更不用說將來會成為一名教師的我。美麗的大腳這部影片從另一個側面反應了中國山區教育的落后——教師資源的匱乏,基礎設備的落后,經濟狀況的低下,我們當代大學生所能夠做到的就是盡自己的一份力量為山區教育做貢獻,我們可以多了解中國山區教育當前的情況,實地了解后再去宣傳,讓更多的人了解到當前情況的嚴重性,讓
更多的目光投注到孩子們的身上,中國的教育還需要我們,還需要更多人的努力去改變不合理的現狀,改變資源分配不均勻,改變山區教師的待遇,改變對于教育不夠重視的觀念以及落實的高效性。
影片中張美麗和夏雨來自不同的的世界,有著不同的生活背景和生活經歷,但她們有著相同的愛心和熱情,她們都是善良而又美麗的。張美麗老師愿意為學生為教育付出一切犧牲一切的堅強信念和偉大的奉獻精神讓我敬佩不已。她的形象影響了我也引起我們深深地反思。
對教育對生活都有了新的認識和理解,改變了我們的許多觀念。教育是嚴肅的,需要耐心信心和毅力。之所以稱為《美麗的大腳》,從張美麗說過的話來看:我是因為可愛而美麗。是的,她長的的卻不美麗,甚至在從北京來的夏雨老師的面前有點土氣。但她的卻又很可愛,她為了山里的孩子不要像她男人樣沒有文化,自己沒有多少文化的她當起了孩子們的老師,她把孩子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
她時時刻刻都在教育孩子,不僅教孩子文化,更教孩子如何做人,在北京之行中,一位游客要孩子學驢叫,她沖上前去,把游客狠狠的訓斥了一頓,更把孩子們好好的教育了一番;
夏雨:對于山里的孩子,夏雨老師的到來無疑是一場甘霖。新的知識,新的信息,新的玩具,新的學習用具。。。給沉悶的黃土地帶來了一絲新鮮的空氣。她開始不習慣這里,最后被美麗老師感動,毅然做掉孩子留在這里。她們的美
麗是作為一名真正教師的美麗,是真正投入到教育孩子的行業里去的堅持與堅守的美麗。
再一部電影就是《熱血教師》-----影片以真實感人的例子講述了克拉克老師與眾不同的教學方式,以樸實自然流暢的紀實手法描述了他對教育的獨特見解。劇中的克拉克老師信心十足、風趣幽默、富有朝氣,他善于捕捉教育時機,善于用敏銳的目光洞察學生的內心世界。
故事的背景發生在90年代,克拉克為了追求個人價值的實現,離開了出身的小鎮,來到了紐約哈林黑人區執教。他以前帶的都是非常優秀的班級,而且成績也非常的好。但他來紐約后所帶的班級是全校最差的,老師被這些學生氣走了一個又一個,學校、家長、學生自己都已經放棄了。
但這個男人毅然的擔起了這個責任,他也曾想放棄,有一次也被氣出了教室,但他重新審視了自己,再次研究整個班各個學生的心理和他們的長處,詳細了解了每個學生的家庭狀況,他真誠的去幫助他(她)們,他說:“你們在這四方的空間里,呆一段時間,不是在看一個個老師被攆出去的鬧劇,而是要達到一個目標,那就是自信的走出去,只要我想做,努力,任何事情我都行,不是嗎?而我就是來幫你們的,我的知識你們可以隨便問,因為我們是一家人。”
他最初制定的班規很簡單,就是“我們是一個家庭(We are a family)”這是中國教育和西方教育的不同。所以這一中一西的電影的結合讓我更清楚更全面的了解到為什么這么多人都抨擊中國教育而去推崇西方的教育,當
然這并不是主要討論的。有這么一個片段:為了讓學生能認真聽他一堂課,他跟學生們“做交易”,他買了一大桌子的軟飲料,說:“聽我講15秒,時間一到我就喝一罐,你們不是愛捉弄老師嗎,那好,看老師能不能喝完這一桌的東西。”就這樣他用了一個近乎自虐的方法,吸引學生上課的注意力,而當一個學生回答出一個動詞是什么,他都感到興奮不已,給予學生最大的鼓勵。
他為了幫助全班記住美國的24位總統,在全班不屑的起哄聲中搖頭晃腦的跳了段自編自演的president rap,當學生和他一起載歌載舞的時候,這不是說明了他已經得到了這批“問題學生”的認同嗎?而且也使那些學生獲得了應學的知識。
這是中國老師無法完成的事,撇開中西方老師教學方式的不同來說,因為中西方國家的社會模式也是不一樣的,但是無論是張美麗老師、夏雨老師,或者是克拉克老師,他們的出發點都在于,盡全力讓學生學到知識,不管他們是否是農村的娃們,是否是不受期待讓人討厭的差學生。這就是老師。
教師和藹的態度,親切有神的目光,真誠的信任和鼓勵,是學生學的動力。教師即要有淵博的學識和良好的教學藝術,有對學生始終如一的關懷和愛護、無私和沒有偏見的品格,有莊重的儀表和舉止等。 我覺得要處理好師生關系要注意以下兩點:
美麗的大腳觀后感3
“美麗的大腳” 這個題目剛開始有點讓我摸不清頭腦,覺得這個名稱給人一種玩笑似的輕松感,“大腳”在擁有的人看來,絕大部分是自卑與煩惱,認為美麗的卻寥若晨星,但隨著影片的展開,把我深深的帶入了一個充滿淚水,充滿關愛的世界……
故事發生在荒涼的西部,這,干涸的土地,一望無際的山巒,“綠色”顯得那么的貧乏,會讓人打心眼兒里感到凄涼。生活在這里的主人公——張美麗,她是一名農村教師,唯出眾的地方就是那出眾的地方就是那雙能穿43碼鞋的大腳,也許,你聽到這個數字會不免一笑,甚至會含有諷刺的意義,但她悲苦的命運卻會讓你情不自禁的留下傷感的淚水。張老師的丈夫因為貧困,沒有文化,偷拔了幾棵鐵路道針,致使一列火車出軌,就因為這個而被判了死刑。張老師為了不讓自己的孩子也像他父親那樣因沒有文化而犯罪,就教他識字,講道理,可是,不幸的是,孩子7歲那年就死了,這是一個多么殘酷的現實啊,但張美麗毅然挺了過來,走向了教育事業,她把全村的孩子當作自己的孩子一樣看待,教他們讀書、識字。有人問她:“你的志向是什么?”張老師說:“讓孩子們別再種毛芋了!”樸實的語言,表達了張老師多么熱切的期望啊!山里人窮,除了毛芋,連水都沒有。
后來,在北京過膩了養尊處優生活的夏雨報名成為了一名志愿者,來到了這個窮苦的山村當老師,張美麗老師用多日積攢下的水讓她洗了洗臉。洗完后,水已經發黑了,張老師還用它給孩子們洗臉,最后再去給騾子喝。一盆水如此反復利用,怎不令人感動呢?在我們生活的地方,能看到幾個這樣動人的場景,即使看到了,也不過是眼中的笑柄罷了。
“雨”對于我們來說,是再熟悉不過了,甚至有時會厭倦雨聲,可是,在西部,即使是毛毛細雨,也是百年難遇 ,希世之珍 。一次,孩子們正在上課的時候,忽然,一聲雷響,孩子們都立刻沖了出教室,當時放這幕時,我的眼前閃出了一個問號,不知道發生了什么事情,實在難以理解——“雷聲”與“上課”有什么內在聯系,但后來我明白了,我的心同時也被刺痛了。干涸的黃土地、已常年沒有水洗臉的孩子們、到北京來的夏雨老師想要半途而廢回去的理由,就是這個問號的答案——這里的水太渾了。可是當那一張張充滿乞求、充滿天真的笑臉望著天空,渴望下場大雨時,那無情的陽光卻把孩子們心中的這一點點的希望都給粉碎了。
看完了這部電影,我真的不知道,我是否還可以安安穩穩的坐在那里,同學們,你們有沒有想過,如果有那么一天,水資源枯竭了,我們該怎么辦?如果有那么一天,世界沙漠化了,我們該怎么辦?如果有那么一天,天空不再下雨了,我們又該怎么辦?或許,我所說的會讓你覺得害怕,擔憂,那么就讓我們化眼淚為動力,珍惜身邊的一切一切,從此,發憤圖強,合理利用每一份資源,努力學習,報效祖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