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興八首其一教案
《秋興》既是他旅居夔州時寫下的一組詩,共有八首,“玉露凋傷楓樹林”是其中的第一首。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秋興八首其一教案,歡迎閱讀參考!
高中語文秋興八首(其一)教案精選
作為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往往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準確把握教材的重點與難點,進而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那么應當如何寫教案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高中語文秋興八首(其一)教案范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高中語文秋興八首(其一)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學會把握詩歌中奠定了怎樣的基調。
2、學會抓住意象解讀古詩的技巧。
過程與方法:
3、學會如何賞析一首古詩。
4、賞析情景交融的藝術特點。
情感與態度:
5、詩歌意象中所蘊含的情感,感受詩人深沉的苦痛與憂國之思。
教學重點:目標1、2、5。
教學難點:目標3、4。
教學課時: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介紹背景,導入新課:
公元759年,杜甫為避“安史之亂”,攜妻兒由陜西入四川,寓居成都,依靠四川節度使嚴武等親友的接濟維持生活。765年四月,嚴武病逝,杜甫失去依憑,于是離開成都,經重慶等地到了夔州(今四川奉節),住了兩年左右的時間。《秋興》既是他旅居夔州時寫下的一組詩,共有八首,“玉露凋傷楓樹林”是其中的第一首。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這首詩,一起走進他對國家命運與民生疾苦的關注之中。
二、教師指導學生反復誦讀詩歌,然后完成:
1、從詩體上說,這是一首什么詩?(律詩,并回顧唐詩體裁特點)
2、這首詩的韻腳是哪幾個字?(林、森、陰、心、砧)
3、用筆畫出詩中的意象。
杜甫詩三首《秋興八首》(其一)教案
作為一名教學工作者,總歸要編寫教案,通過教案準備可以更好地根據具體情況對教學進程做適當的必要的調整。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杜甫詩三首《秋興八首》(其一)教案,歡迎閱讀與收藏。
教學目標
1.賞析品味作品觸景感懷、情景交融的寫作手法。
2.感受詩人深沉的苦痛與憂思。領會詩人感時傷世,憂國憂民的愛國情懷。
教學重難點
把握詩歌意象和詩歌情感的有機聯系,品味作品觸景感懷、情景交融的寫作手法。
教學課時:
一課時
教學步驟
一、詩人簡介
1.生平
杜甫(公元712--770),字子美,世稱杜工部,唐代三大詩人(李白、杜甫、白居易)之一,我國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其人有“詩圣”之譽,其詩有“詩史”之稱。
在內容主旨上,杜甫大膽揭露當時社會矛盾,對統治者的罪惡作了較深的批判,對窮苦人民寄以深切同情。善于選擇具有普遍意義的社會題材,反映出當時政治的腐敗,在一定程度上表達了人民的愿望。許多優秀作品,顯示出唐代由開元、天寶盛世轉向分裂衰微的歷史過程,故被稱為“詩史”。
在藝術上,杜甫善于運用各種詩歌形式,風格多樣,而以沉郁為主;語言精練,具有高度的表達能力。繼承和發展《詩經》以來的優良文學傳統,成為我國古代詩歌的現實主義高峰,起著繼往開來的重要作用。《兵車行》、《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春望》、《羌村》、《北征》、《三吏》、《三別》、《茅屋為秋風所破歌》、《秋興》等詩,皆為人傳誦。但有些作品也存在著較濃厚的“忠君”思想。
人教版高二必修三《秋興八首》(其一)教案
作為一名優秀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進行細致的教案準備工作,教案是實施教學的主要依據,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人教版高二必修三《秋興八首》(其一)教案,歡迎大家分享。
〖《秋興八首》(其一)、《詠懷古跡》(其三)、《登高》〗
提前一周要求學生背誦并默寫這三首詩
第一課時
秋興八首(其一)
玉露凋傷楓樹林,巫山巫峽氣蕭森。
江間波浪兼天涌,塞上風云接地陰。
叢菊兩開他日淚,孤舟一系故園心。
寒衣處處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譯文
楓樹在深秋露水的侵蝕下逐漸凋零、殘傷,巫山和巫峽也籠罩在蕭瑟陰森的迷霧中。巫峽里面波浪滔天,上空的烏云則像是要壓到地面上來似的,天地一片陰沉。花開花落已兩載,看著盛開的花,想到兩年未曾回家,就不免傷心落淚。小船還系在岸邊,雖然我不能東歸故鄉,飄零在外的我,心卻長系故園。又在趕制冬天御寒的衣服了,白帝城上搗制寒衣的砧聲一陣緊似一陣。看來又一年過去了,我對故鄉的思念也愈加凝重,愈加深沉。
[寫作背景]
公元759年,杜甫為避“安史之亂(755年12月16日-763年2月17日)”,攜妻兒由陜西入四川,寓居成都,依靠四川節度使嚴武等親友的接濟維持生活。765年四月,嚴武病逝,杜甫失去依靠,于是離開成都,經重慶等地到了夔州(今四川奉節),住了兩年左右的時間。《秋興》既是他旅居夔州時寫下的一組詩,共有八首,“玉露凋傷楓樹林”是其中的第一首。
人教版高一必修三《秋興八首》(其一)教案
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常常需要準備教案,通過教案準備可以更好地根據具體情況對教學進程做適當的必要的調整。那么問題來了,教案應該怎么寫?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人教版高一必修三《秋興八首》(其一)教案,歡迎閱讀與收藏。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學會把握詩歌中奠定了怎樣的基調。
2、學會抓住意象解讀古詩的技巧。
過程與方法:
3、學會如何賞析一首古詩。
4、賞析情景交融的藝術特點。
情感與態度:
5、詩歌意象中所蘊含的情感,感受詩人深沉的苦痛與憂國之思。
教學重點:
目標1、2、5。
教學難點:
目標3、4。
教學課時: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介紹背景,導入新課:
公元759年,杜甫為避“安史之亂”,攜妻兒由陜西入四川,寓居成都,依靠四川節度使嚴武等親友的接濟維持生活。765年四月,嚴武病逝,杜甫失去依憑,于是離開成都,經重慶等地到了夔州(今四川奉節),住了兩年左右的時間。《秋興》既是他旅居夔州時寫下的一組詩,共有八首,“玉露凋傷楓樹林”是其中的第一首。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這首詩,一起走進他對國家命運與民生疾苦的關注之中。
二、教師指導學生反復誦讀詩歌,然后完成:
1、從詩體上說,這是一首什么詩?(律詩,并回顧唐詩體裁特點)
2、這首詩的韻腳是哪幾個字?(林、森、陰、心、砧)
3、用筆畫出詩中的意象。
三、鑒賞詩歌
接下來,我們鑒賞這首古典詩歌。那么,如何鑒賞一首古詩呢?
秋興八首其一優秀教案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 學會把握詩歌中奠定了怎樣的基調。
2、 學會抓住意象解讀古詩的技巧。
過程與方法:
3、學會如何賞析一首古詩。
4、賞析情景交融的藝術特點。
情感與態度:
5、詩歌意象中所蘊含的情感,感受詩人深沉的苦痛與憂國之思。
教學重點:目標1、2、5 。
教學難點:目標3、4 。
教學課時: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介紹背景,導入新課:
公元759年,杜甫為避“安史之亂”,攜妻兒由陜西入四川,寓居成都,依靠四川節度使嚴武等親友的接濟維持生活。765年四月,嚴武病逝,杜甫失去依憑,于是離開成都,經重慶等地到了夔州(今四川奉節),住了兩年左右的時間。《秋興》既是他旅居夔州時寫下的一組詩,共有八首,“玉露凋傷楓樹林”是其中的第一首。 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這首詩,一起走進他對國家命運與民生疾苦的關注之中。
二、教師指導學生反復誦讀詩歌,然后完成:
1、從詩體上說,這是一首什么詩?(律詩,并回顧唐詩體裁特點)
2、這首詩的'韻腳是哪幾個字?(林、森、陰、心、砧)
3、用筆畫出詩中的意象。
三、鑒賞詩歌
接下來,我們鑒賞這首古典詩歌。那么,如何鑒賞一首古詩呢?
第一步,抓住題目。題目即詩眼,解讀了題目,詩歌就理解了一半。
第二步,解讀詩句的意思。
第三步,找出詩中的意象,然后結合時代背景和作者的生平,看這首詩歌有什么樣的內涵,抒發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情感。
秋興八首(其一)課堂實錄(人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學設計
師:上課,同學們好。
生:老師好。
師:上節課。……走進1200多年前的那個秋天,去感受一下詩人在長江畔日千萬思緒。今天就讓我們一起鑒賞一下《秋興八首》其一。(板書課題)
師:注意這節課是鑒賞課,所以你們是主人,所以希望大家踴躍發言,因為古人說“詩無達詁”。首先,請大家聽一下一位藝術家對于這首詩的朗誦。聽的時候請認真體味朗誦者的感情。(放錄音)
師:錄音出了一點問題,那么就由我來朗誦,也許沒有這位藝術家朗誦得那么到位,但也是我對這首詩的理解與感悟。
(師朗誦)
師:我已經讀完了,接下來就請各位同學自己帶著感情,帶著你對這首詩的初步感受,自由地朗誦一下本詩。朗誦的同時請你結合注釋,去思考一下自己在讀這首詩的時候,你的第一感受是什么?或者說你有哪些感受。接下來大家開始自由地朗誦。
(學生自由朗誦了一分鐘的時間)
師:大家都讀完了。接下來就請同學來談談你的初步感受是什么?或者你在朗誦的過程中發現了什么問題?
趙勇:詩中的意象大多是很凄涼的。
師:你抓住了一點:意象都是很凄涼的。還有嗎?具體講講哪些意象給你這種“凄涼”的感受?
趙勇:“孤舟”、“寒衣”等等。
師:所以說,整首詩通過這些意象帶給你的就是一種凄涼的感覺。除此之外,還有其他的發現嗎?
趙勇:還有題目是《秋興》。(學生將“興”讀作第一聲)
師:應該讀作“秋興”(xìng)
趙勇:詩的后面好像抒發了一種情懷,一種思念故鄉的情感。
師:哪里體現了出來?
趙勇:“孤舟一系故園心”這一句。
秋興八首(其一)(人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學設計
[寫作背景]
公元759年,杜甫為避“安史之亂”,攜妻兒由陜西入四川,寓居成都,依靠四川節度使嚴武等親友的接濟維持生活。765年四月,嚴武病逝,杜甫失去依憑,于是離開成都,經重慶等地到了夔州(今四川奉節),住了兩年左右的時間。《秋興》既是他旅居夔州時寫下的一組詩,共有八首,“玉露凋傷楓樹林”是其中的第一首。
杜甫出生在一個時代“奉儒守官”的家庭,自小所收的教育與熏陶,是他對國家命運與民生疾苦非常關注。他曾多次在詩中表示過“至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窮年憂黎元,嘆息腸內熱”(《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之類的心跡。在流寓四川的年月里,它時刻關心著國家形勢,盼望“安史之亂”早日平息,國家與百姓能夠重歸安寧。可是,事與愿違,“安史之亂”雖與763年被平定,但國家的形勢卻仍不穩定,回紇、吐蕃等民族自是兵強馬壯,不時侵略唐境,吐蕃還于763年一度攻占了都城長安;而唐朝內部在平定“安史之亂”戰爭中作大的軍閥也擁兵割據,對朝廷構成了威脅。國運威迫,猶如四季之在暮秋,杜甫為此而深感憂慮。
在寓居四川的近十年里,杜甫歷經流離,備嘗艱辛,身心憔悴不堪。“不被多年冷似鐵”(《茅屋為秋風所破歌》)、“過懶從衣結,頻游任屐穿”(《春日江游》)、“牙齒半落左耳聾”(《復陰》)、“緩步仍須竹杖扶”(《寒雨朝行視園樹》)、“窮愁但有骨”(《王閬州筵酬十一舅》)等詩句,即是他在此期間處境窮困和心境凄慘的真實寫照。他日夜想回歸故鄉,卻始終無法實現愿望。寫此《秋興》時,他已五十五歲,已處在人生之秋,眼看來日無多,葉落歸根之想更為迫切。正是在此種悲人生之秋和國運之秋的心境下,他寫下了《秋興》這首詩。
《秋興八首》(其一)簡案(人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賞析情景交融的藝術特點。
2、感受詩人深沉的苦痛與憂思。
【教學重難點】
1、體會詩歌中的意象為本文奠定了怎樣的基調 。
2、賞析情景交融的藝術特點。
【教學步驟】
一、導入新課
公元759年,杜甫為避“安史之亂”,攜妻兒由陜西入四川,寓居成都,依靠四川節度使嚴武等親友的接濟維持生活。765年四月,嚴武病逝,杜甫失去依憑,于是離開成都,經重慶等地到了夔州(今四川奉節),住了兩年左右的時間。《秋興》既是他旅居夔州時寫下的一組詩,共有八首,“玉露凋傷楓樹林”是其中的第一首。
二、賞析課文
1、這首詩中描寫了哪些景物?表達了怎樣的感情?
首聯以秋風起興,以楓葉凋零、秋氣蕭森,寄寓老大傷悲、凄苦落寞的情懷。頷聯緊承首聯“巫山巫峽氣蕭森”語意,進而描繪望中的'巫峽景象和殷森氣憤:駭浪滔天,似暗寓了時局的動蕩不安和心潮的翻卷不息;陰云匝地,又象征著國家命運的光景暗淡和作者心情的陰沉郁悶。頸聯傾訴思鄉衷曲,以“叢菊兩開”、“孤舟一系”的圖景,現出思鄉之情的深沉濃烈和欲歸不得的無奈與凄傷。尾聯在一畝的秋風里,一片搗衣聲的環境、氣氛,含茹游子無家可歸之惆悵凄涼,緊承上文之“故園心”,又暗扣題目,綰結全詩。
此詩以描繪秋景為外在的行文線索,以抒發悲愁之情作為連通各聯的內在聯絡,以情感的起伏流轉,貫穿次第展開的各組景物,形神教誨,渾然一體。
高中語文秋興八首(其一)教案
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時常要開展教案準備工作,教案是教材及大綱與課堂教學的紐帶和橋梁。那么大家知道正規的教案是怎么寫的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高中語文秋興八首(其一)教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高中語文秋興(其一)教案1
【教學目標】
1、品味作品中的意象特點。
2、賞析作品情景交融的寫作手法。
3、感受詩人深沉的苦痛與憂思,領會詩人感時傷世、憂國憂民的愛國情懷。
【教學重點】
品味作品中的意象特點。
【教學難點】
感受詩人深沉的苦痛與憂思,領會詩人感時傷世、憂國憂民的愛國情懷。
【教學方法】
誦讀法、賞析法、講析法、合作法
【教學工具】
多媒體課件
【教學課時】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劉禹錫的詩中說到“自古逢秋悲寂寥”,那么各位同學能否回憶起一些悲秋的詩句?(師生共同回憶)今天我們就來看一看唐代的現實主義詩人——杜甫,他是如何悲秋的?他的悲秋里有著怎么樣的情懷?請大家集合課前的預習,有感情的朗誦這篇詩文。
二、文學常識回顧
杜甫,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杜少陵,杜工部等,唐代三大詩人(李白、杜甫、白居易)之一,我國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被世人成為“詩圣”,由于善于選擇具有普遍意義的社會題材,反映出當時政治的腐敗,在一定程度上表達了人民的愿望,因此其詩有“詩史”之稱,有《杜工部集》。
文學常識
古體詩又叫古風,形成于漢魏六朝,在句數、字數、平仄、用韻、對仗方面均較自由。近體詩是與之相對的概念,也叫今體詩,唐代詩人在梁陳詩人對詩律研究和創作實踐的基礎上創造了律詩和絕句這兩種新詩體。律詩分五言和七言,每首四聯,依次稱首聯、頷聯、頸聯、末聯(或尾聯);每聯兩句,上句稱出句,下句稱對句;每句的平仄都有嚴格規定,特別是第二、四、六字的平仄不得隨意變更;凡偶句都要押韻(首句可押可不押),一般押平聲韻,一韻到底;中間兩聯須對仗。近體詩的絕句,也稱律絕,每首兩聯,平仄和押韻同律詩一樣,只是不一定對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