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我的祖國電影觀后感
影片《我和我的祖國》素材來自中國成立70周年以來,祖國經歷的無數個歷史性經典瞬間。我和我的祖國電影觀后感專題:為大家提供我和我的祖國電影觀后感的文章,以幫助大家更快的找到所需內容。
我和我的祖國電影觀后感1
曾經在《以夢為馬》中讀到這句詩:“萬人都要將火熄滅/我一人獨將此火高高舉起”。當時我很為詩中描繪的悲愴的獨行者所感動。
有趣的是,在《我和我的祖國》中,出現了一個完全相反的場景:有拿著銅勺的廚師,有抱著孩子的婦人…成千上萬的平凡的人啊,提著燈向前走,擋住了瑟瑟秋風,照亮了茫茫黑夜。看到這一幕,我突然想到,從那以后的每一個夜晚,在這片大地上,都不會再有人踽踽獨行了。于是禁不住鼻子一酸。
而后隨著時間的推移,電影以普通人的視角,向觀眾展示了
普通人,赤子心,最可貴。
郭靖說:“俠之大者,為國為民。”
曾經我也渴望飛檐走壁、行俠仗義,而如今我只希望我可以像電影中的那些人一樣,雖只是平凡生命,卻能為這片土地獻
如此一來,縱書生之軀,亦可有幾分俠氣。
最后說一句,我們
我和我的祖國電影觀后感2
20xx年9月30日20點10分和爸媽于無錫看了這部影片。這應該算是一部合家歡吧,時間跨度很廣,就像是看著
一共七個故事,個人很喜歡《回歸》、《護航》這兩個part,前者總體對劇本拿捏得非常準確到位,后者則是小宋佳精湛的演技給這部電影劃下了完美的句號。
此外,《奪冠》帶著徐崢的囧式幽默,小演員的演技堪稱一絕,襯托得吳京和馬伊琍著實有點尷尬。而《北京你好》讓我不免感嘆一句葛大爺還是葛大爺,牛。
不過媽媽更加喜歡《相遇》這個片段,可能因為爺爺奶奶是原子彈工程的參與者,爸爸對這一故事的情懷都格外不一樣。但是個人認為這個故事其實略顯單薄,公交上那段獨白一旦處理不好會拖垮整個故事。不過好在張譯和任素汐的演技是真的高,可以把這么一個單薄的劇本演
《前夜》則是讓我見證了黃渤這個老戲骨演技的絕妙,實力派果然時刻讓人驚喜。值得一提的是,歐豪這個角色算是承包了我開頭半小時的笑點了。
至于《白晝流星》……劉昊然和陳飛宇形象突破勇氣可嘉,江珊老師演技時刻在線。無奈劇本和情節著實尷尬。很難想象可以導出《霸王別姬》的陳凱歌導演居然導出了這么一個尷尬的故事。且不說演員以及劇本漏洞了,單看這個故事,只給我一個感覺:扯。(那么重要的場合怎么容你兩個少年騎著馬瞎跑?)
總體來說這部影片還是非常值得一看的,我愿意為我的愛國情懷買單。
最后再夸一夸葛大爺,痞帥痞帥的。
我和我的祖國電影觀后感3
“歲月能侵蝕花崗巖,但是卻不能侵蝕與他們有關的記憶。”電影落幕,我坐在原位卻因這句歌詞而久久不能自已。
金庸說:“俠之大者,為國為民”。在我看來影片中的主角高遠就是這么一位一腔熱血只為獻國的大俠。身為研究所的科研人員的高遠又怎么可能不知道徒手將兩個反應物掰開是什么樣的后果?可正是因為他身上具有一種“雖千萬人吾往矣”的精神,才成功阻止了一場毀滅性的災難。
高遠從出場就注定是一個悲劇性的人物,但他的悲劇背后又蘊藏著家國大義。我忘不掉影片中高遠在撤離的人群中逆行的背影,忘不掉他被高壓水槍沖刷時殷紅色的鮮血從潔白的口罩內蔓延滲出的場景,忘不掉他強撐病體每日殷勤地詢問護士街上是否有消息傳來的模樣,更忘不掉他與愛人相遇卻矢口否認的眼神。
你說高遠是否還愛著方敏?我心想他必定是愛著的,否則不會在重逢時露出凝重欣喜又慌亂的復雜情緒。眼前這個女孩是他愿意冒著大太陽跨越大半個城買過季西瓜的人,自然也是他想廝守一生的人。可是他因為工作的特殊性沒有留下任何訊息就消失在了她眼前,整整三年杳無音信。直到他受到了嚴重的核輻射,才得以離開科研所。或許是因為命不久矣,他踏上了那輛曾經和方敏一起坐過的公交車,是巧合也是命定,在公交車上遇見了三年來日夜等待的方敏。面對愛人的眼睛,高遠有訴不盡的千言萬語卻又如鯁在喉,只能淡淡地說一句:“你認錯人了。”怎么會認錯呢?想要廝守一生的人,哪怕滄海桑田我依舊忘不了你的臉。方敏知道自己沒有認錯,卻不知道高遠為什么不肯與自己相認。可高遠又該如何與方敏開口呢?短短三年,卻已時移世易,她仍舊是那個愛讀《青春之歌》的少女,可他卻已經不是那個木訥嘴笨可以滿城為她尋找西瓜的少年了。七尺身軀,既許國,再難許卿,愿這世間還有來生,我只護你一人的周全。
《相遇》篇中最讓我難過的并非高遠因核輻射而重病住院那一段,也并非高遠和方敏相遇卻故作不相識的那段,而是影片末尾,街上人頭攢動慶賀女排奪冠,黑白電視上卻播放出高遠的相片。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到女排奪冠,整整二十年,多少個日夜交替,多少個春秋變換,這些科研人員的名字才得以出現在世人面前。隨著方敏眼中的淚水落下,我再也沒繃住自己的眼淚。影片最后一幕,方敏遺憾的低泣中帶著自豪的笑意,她知道自己當初沒有看錯人,她想要廝守一生的男人是值得一生愛慕與追憶的。“君埋泉下泥銷骨,我寄人間雪滿頭。”即便這一生方敏沒能與高遠廝守,但能與他相識亦是此生最美的“遇見”。
看到此處,我不禁想起曾看過“兩彈”元勛鄧稼先的記錄片。記憶最深的便是他夫人許鹿希回憶當時鄧稼先參加原子彈項目前說過的話:“我今后恐怕照顧不了這個家了,這些全靠你了。我的生命就獻給未來的工作了。做好了這件事,我這一生就過的很有意義,就是為了它死了也值得。”當時我尚且年少,不能理解所謂家國大義,只覺得鄧稼先無情,怎么能為了一份工作而拋妻棄子?地球離了誰都能轉,難道原子彈項目離開鄧稼先就會停滯不前嗎?
我把心里這些疑惑與憤懣訴說于父親時,他搖了搖頭,無奈地說了一句:“你還小,你不懂。”而今我終于長大,用白巖松的話來說,便是孩童終于懂得了什么是國,什么是家,同時也明白了鄧稼先拋妻棄子的“無情”是世上最動人的“深情”。
建國不久的中國正值積貧積弱的年代,內憂外患接踵而來。直至朝鮮戰爭爆發后,面對美英等國的鉗制包圍,中國便再也不能再等了,這時的中國迫切地需要強大起來,要擁有屬于自己的原子彈,將主動權牢牢地抓在自己的手里。正是為了這個當時看來遙不可及的夢,多少科學青年將熱血灑在蒼涼大漠。他們同樣為人子女,為人父母,卻為了祖國這個“大家”舍棄了自己的“小家”,甚至義不容辭地獻出自己的生命。他們是普通的無名英雄,同樣也是支撐國家民族的柱石。
新中國成立70周年滄桑巨變,影片中的主人公高遠不過是偉大事業中的一個“小人物”,卻也是因為這些連名字都沒有被世人記清的“小人物”默默付出才鑄就了“大時代”的豐功偉業。你們的名字無人知曉,你們的功績與世長存。而今太平盛世,我們身為中華子孫應時刻牢記那些為祖國獻身的先烈們,更應承擔起祖輩的重擔,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奮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