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門豹教學反思
《西門豹》是一篇頗具戲劇性的歷史題材課文。課文寫了戰國時期,西門豹管理鄴地時,破除河伯娶媳婦的迷信,懲治巫婆、官紳頭子、興修水利的事,歌頌了西門豹破除迷信,為民造福的業績。下面為大家整理了一些精彩的西門豹教學反思,僅供參考。
西門豹教學反思1
本文講的是戰國時候,魏王派西門豹管理鄴這個地方,西門豹和群眾一道破除迷信、興修水利的事。課文是按照事情發展的順序敘述的。重點敘述了西門豹破除迷信,將計就計懲罰壞人的事。文章主要運用人物的語言刻畫出人物形象,表現了西門豹懲兇除害的決心和大智大勇,讓學生受到尊重科學、反對迷信的教育。
整堂課我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主動參與的積極性。整體感知課文內容。調動學習的積極性,進行思維、表達能力的訓練。培養學生自己提出問題、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抓住描寫人物語言的重點詞句體會人物形象。討論、交流學習所得。
我首先請學生談理想,引出課題。然后交流預習情況,回憶課文的主要內容及寫作思路。說出西門豹和哪些人有聯系?怎樣聯系起來的?
然后質疑探究學習第一部分,西門豹為什么向老大爺提問?以分組問答形式讓學生了解西門豹明白了哪些情況,并體會寫法。學生通過自讀、找劃、四人小組討論,體會西門豹說的話的深刻含義。
西門豹說:“這樣說來,河伯還真靈啊。下一回他娶媳婦,請告訴我一聲,我也去送送新娘。”
最后小結:西門豹是一個怎樣的人。
第二部分是課文的重點,我引導學生通過朗讀、討論,注意場面及人物語言、動作、神態,引導學生知道西門豹是怎樣巧妙的處理河伯娶媳婦這件事的?
在教學第三部分時,我讓學生讀后思考:這部分主要寫什么?哪些地方與開頭照應?讓學生弄清三部分的聯系。
優點:
1、在課堂教學一開始做到了整體感知,引導學生進入學習情境環節簡練明快。
課堂伊始,以學生暢談理想導入教學,激發興趣。接著讓學生匯報預習情況,了解課文主要內容、寫作思路。進而抓住聯系,明白人物之間是通過破除迷信這件事聯系起來的,從整體上初步感知課文內容,使學生能很快進入學習情境。
2、能啟發學生從西門豹對巫婆、官紳頭子、眾官紳說的話中體會將計就計辦法之巧妙。還讓學生根據板書用“因為……所以……”練習說話,進行語言文字訓練,不僅讓學生明白了西門豹是以客氣的話為理由懲治惡人,而且還懂得了“將計就計”的真正含義,此環節的設計達到一舉多得的效果。
3、在探究過程中采用四人小組學習方式,激發學生自己學習、自己尋找問題的答案,時間比例的分配比較恰當。
4、教學中設計的板書起到了多種作用,達到了教會學生學習的目的。
不足:
1、課文第一部分的學習不應占用過多的時間,應該在讀書之后讓學生采取一
問一答的方式用簡明的語言說出西門豹了解到的一些情況,這樣就可以把精力放在第二部分的學習上。
2、書設計得有些繁多,應該再簡略些,便于學生記憶。
西門豹教學反思2
《西門豹》一文通過寫戰國時候,西門豹治理鄴這個地方,運用了將計就計的方法,和群眾一起破除了迷信,懲治了惡人,教育了老百姓,率領老百姓開鑿水渠,從此年年都得到了好收成的故事。贊頌西門豹聰明過人,除暴安良、尊重科學的品質。
課文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講西門豹來到鄴看到田地荒蕪、人煙稀少,找來當地的老大爺了解情況,摸清底細,知道這是由于當地的官紳和巫婆給河伯娶媳婦給鬧的;第二部分講西門豹將計就計,懲治了巫婆和官紳,讓當地的老百姓受到教育;第三部分講西門豹興修水利,為民著想。整篇文章曲折迂回,學生都感興趣。
在一班上《西門豹》第一課時時,我發現,在教學課時的分法上出現了不足,即使能完成這節課的教學任務,但時間必須非常緊湊,因而縮短了學生在課堂上書寫的時間,最后連對學生的書寫也不能進行點評。
根據上次的經驗,我把教學任務改了一下,把課前預習收集到西門豹資料,讓學生自由講,并且在默讀環節補充了解主要人物。結果,既檢查他們預習情況又讓學生讀的時間多了,寫字的時間也比較充分,還對兩名學生的書寫進行點評。
特別是我們班的陳宇軒同學的點評,學生們都能對這位平時書寫十分馬虎的孩子進行表揚,這位孩子的臉上露出了久違的笑容,加上這節課學習任務清晰而充實。
西門豹教學反思3
課堂上自己和學生一樣,總是匆匆忙忙,草草收兵。今天早上第一節課,我和乙班的學生一起學習《西門豹》一課,這一課故事性較強,孩子們學習的興致很高。在初讀課文中,我仔細地檢查了學生的朗讀情況,糾正了其中部分字的讀音,練習讀了幾遍課文后,孩子們一起掃清了詞語理解方面的障礙。接下來,便進入到了每節課的最后一個環節:我與教師共同解決問題。(這是近一年來我和學生每節課快結束時必須進行的程序,由我和個別同學提出問題,讓全班其他同學共同來解決)我給學生提出的問題是有關課文內容理解方面的:西門豹和老大爺進行了幾次談話?我原本想孩子們會很容易解決的,可我放眼一看教室里的情況,禁不住心里一顫:只有一個孩子舉手,這太出乎我的意料了。我擔心個別同學沒注意聽講,于是又把問題重復了一遍,兩分鐘后事實還是不盡人意,只有三個孩子膽怯地豎直了胳膊,從他們疑惑的眼晴里,我讀懂了其實他們個個心里虛得很。我的思維在激烈地活躍著,猛然間,我醒悟了,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在我,因為我說錯了一個概念,所提的這個問題中不能說談話,應該是對話。于是我又向孩子們解釋道:一問一答算是一次對話,現在你再認真地看一看課文,到底西門豹與老大爺進行了幾次對話?這樣一來,孩子們便紛紛地舉起了手。頓時我長長地舒了一口氣。這時,下課鈴響了。
走出教室,我的腦子一刻也沒有停歇,因為下一節是甲班的課,我不能讓這樣的尷尬再次出現。鎮定思緒后,我胸有成竹地走進了甲班的教室,在不同的學生面前,我汲取了上節課的教訓,同樣的環節中我問學生:西門豹與老大爺進行了幾次對話?話音剛落,不到10秒鐘的時間里,孩子們紛紛舉起了手,隨之洋溢在我心頭的是無盡的喜悅。接下來我又問學生:你們說這個問題還能怎樣問?孩子們靈活地總結了:
1、西門豹向老大爺請教了幾個問題?
2、西門豹向老大爺請教了幾次?
再次走出教室,我既慚愧又自豪。慚愧的是由于我的疏忽,給全班的孩子造成了誤會;自豪的是變換發問后,孩子們的思維靈活了,課堂上也體現了新課改。由此,我想到了雕刻家在創作時所表現出來的那種一絲不茍,那種精雕細琢的心境是多么的難能可貴啊!
教師工作的特殊性決定了課堂上我們的語言必須是準確,否則影響的將是一群孩子。我們不能單純地追求一節公開課或觀摩課上精心準備的斟字酌句,更重要的是要錘煉每節課上乃至與學生點滴交流中的語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