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善洲觀后感
電影《楊善洲》講述了原云南保山地委書記的楊善洲退休后,放棄了到大城市安度晚年的機會,回到家鄉植樹造林,沒要國家投資一分一厘,全部自己籌資,承包大亮山,臨死之時,他把自己經營20多年,現值1億,林木成材后價值3億多元的林場無償地捐贈給國家。下面小編為大家整理了關于楊善洲觀后感,供參考。
楊善洲觀后感1
11月19日下午,按照上級的要求我們準時到鄭州市四十七中觀看電影《郭明義》,為什么我的眼里飽含淚水——電影《楊善洲》觀后感。在寬敞的大禮堂里攝影師扯了幕布拉滅了電燈,一切就緒開始放映,沒想到屏幕上竟然打出了“楊善洲”幾個大字。
陌生的人名并沒有讓我覺得電影的索然無味,主演李雪健精湛演繹還是吸引著我的眼球。隨著劇情的逐步深入我的眼里含著淚水,哽咽著幾次忍不住流了出來。
為什么我的眼里飽含淚水?我被故事里主人公的精神深深地感動。
其一,工作中以身作則敢于擔當。在保山縣擔任地委書記時,在他親自帶領下建立了糧倉,水稻產量逐年增長。平時他不是坐在辦公室里悠閑自在遙控指揮,而是深入田間地頭,察看莊稼的長勢,指導農民插能夠高產的秧苗——雙龍擺尾。特別是一次天大旱的時候,農民因為吃水用水的問題差些聚眾打起架來,地委領導班子討論是否放水問題,當很多人持猶豫態度時,楊書記果斷表態:“這個責任我來付。”在抗旱現場,楊書記再次強調取消建設幾個單位辦公樓的資金用來打機井。無奈水土流失,平時30米即可出水的地方打了80米仍然沒有清泉出現。大概天公感動于楊書記的所作所為,終于大降甘霖。看到實驗田里的水稻獲得豐收,楊善洲的臉上浮現了笑臉。
第二,嚴于律己從不以權謀私。作為一個地方的地委書記實在是一個不小的父母官,很多事楊善洲一個口頭指示甚至一個電話都能搞定,但是我們看到楊善洲的老母親和妻子一直生活的農村,觀后感《為什么我的眼里飽含淚水——電影《楊善洲》觀后感》。忙不完的家務農活致使大女兒早早輟學幫助妻子料理家務,二女兒結婚后兩地分居很多年楊善洲堅決不給女兒開口子。女兒了解父親的脾氣也緘口沉默。但是退休后的楊善洲發現很多孩子因為沒學可上時,便把以前的老部下請到山上坐坐,輕而易舉得解決了好多代課老師轉正的問題。當得知這個消息后,二女兒再次來求他,他仍然沒有答應。作為父親楊善洲就是安排了女兒別人也會覺得理所當然情有可原,但是作為一名共產黨員他時時都在堅守著自己的原則。他可以為肯于吃苦的張博安排為林場正式職工,卻不可以允許自己公車私用而不拿油錢。為歡送孫子上大學,用了公車竟然必須要求司機打表計算油錢。多么可歌可贊的高尚品格。
再者,知恩圖報不計報酬。楊善洲幼年喪父,母親獨自帶著他長大,父老鄉親街坊鄰居沒少幫助他。看到家鄉大亮山因為水土流失造成百姓吃水困難,他心里是格外的疼痛。退休后,他帶領一些有理想的青年克服重重困難在大亮山植樹造林,這一干就是22年。聽著他那句:“人呀,別把自己當回事。如果我不說自己曾經是地委書記別人怎么會知道。”看著他提著一個竹籃到街頭巷尾撿拾別人丟棄的果核,手不及的就用拐棍往外撥的鏡頭。我再也忍不住淚水奔涌的淚水。22年的汗水,換來大亮山的一片郁郁蔥蔥,換來價值幾千個億的資產,換來周圍很多地方地方干旱而紛紛到大亮山求援取水的場面。當老的實在無力照顧那些蒼松翠柏的時候,楊善洲毫不猶豫地無償把資產獻給了國家。連獎勵給自己的20萬也捐給了保山一中10萬林場6萬。對于農戶他信守承諾,給群眾按比例分紅。滴水之恩,涌泉相報呀。
最后,妻子的作用不可小覷。有人說一個成功男人的背后必然站著一個偉大的女人,楊善洲能為國家人民做出那么大的貢獻妻子功不可沒。多年來都是妻子在家獨自照顧年老的母親,撫養3個孩子,還有繁重的農活。一次飯桌上,女兒竟然說妻子嫁給他還不如嫁給一個農民,可見對于家庭他虧欠的實在太多。而跟著自己含辛茹苦一輩子的妻子,沒有一絲怨言。把自己女兒嫁給了楊善洲的老岳父,一輩子竟然只見到他三面,這還是算上看到他坐著車飛馳而過的一次。
影片讓人感動之外,還有讓人頗感欣慰之處,張博跟著楊善洲在大亮山干了17年,娶了媳婦后帶著媳婦安家在大亮山,顯而易見他代表了我們中國的發展后繼有人。
觀看《楊善洲》讓自己的心靈得到了一次洗禮,精神得到了一次升華。
多么希望多拍些這樣的影片,多么希望每一個成人尤其是人名的公仆看看影片,多么希望涌現更多的楊善洲……
楊善洲走了,但是他的精神卻永遠留在大家的心中。
楊善洲觀后感2
近期,在單位的組織下,我們觀看了《楊善洲》這部電影。影片講述了云南省原保山地委書記楊善洲同志的真實故事,他的無私奉獻,他的清正廉潔,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作為一位地委書記,在任時,楊善洲狠抓農業,專注民生,即使退休了,他仍不忘記為自己的家鄉做出貢獻。他不顧家人的不理解,放棄了在城市安享晚年的機會,帶著自己的滿腔熱血回到大亮山植樹造林。他親自帶頭綠化荒山,種下了希望,造福了子孫。在荒山重披綠裝之后,他又無私地將自己艱辛付出20 余年價值3 億的林場經營管理權無償移交給了政府。
作為一名干部,楊善洲留給老百姓最深刻的印象,不是主席臺上的身影,也不是報紙電視中的排名座次,而是身邊經常帶的那把小鋤頭,高高挽起的褲腿,草帽下黝黑的臉龐,以及生活中的那份平淡。他吃苦耐勞,親自下田示范插秧,為了節約出買果樹種子的錢,親自到大街上俯身拾撿果核;他嚴于律己,不為自己女兒的工作謀私,不濫用公車公油。他用自己的實際行動,為我們塑造了一個光輝的“公仆”形象。
影片中最讓我感動的是最后一幕。當楊善洲積勞成疾入院后,大亮山的人民都趕來看他。一碗水,一碗來自大亮山的水,從一雙雙手中遞到了坐在輪椅上的楊善洲面前。看著這碗水,你想到了什么?你是否想起那曾經旱災嚴重靠天吃飯的大亮山,想起背著鋤頭爬山的那個單薄身影,抑或是想起現在年年豐收的大亮山?這一碗水里,承載的是楊善洲多年的辛酸與汗水,同時,也滿載著大亮山人民對楊善洲的感激之情。
我相信,像楊善洲這樣的具有無私奉獻精神的干部還有很多。是他們,懷揣為民之心,為人民群眾辦實事。也是他們,講求奉獻精神,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獻給了祖國和人民。也同樣是他們,為我們永遠銘記!
楊善洲觀后感3
觀看電影《楊善洲》后,我心潮澎湃,深受教育與鼓舞。該片講述了原保山地委書記楊善洲一心為民的感人事跡,電影的一些情景此刻仍記憶猶新。
楊善洲在當地委書記的時候,常拄著棍子,提著一個小黑包,行走在田間。當時正在推廣一種“雙龍出海”的水稻插秧法。他來到一個村里,見大家對這種插秧法并不理解,自我脫掉鞋子下到田里作起示范。還有一次,保山遭遇大旱,百姓面臨作物絕收的困境,楊善洲帶領干部挖水井。但很快困難隨之而來:經費不夠!他果斷召集現場的地委委員開臨時會議,舉手表決將修建辦公樓的經費挪作打井費,工程得以繼續進行。
“如果說共產黨人有職業病,這個病就是自討苦吃”,楊善洲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楊善洲退休了,上級關心他,讓他到昆明的干休所安度晚年,他放下了組織安排的大家所羨慕的生活,退休后扎根大亮山。當時,大亮山周邊十幾個村寨缺樹、缺水、缺糧、缺電、缺錢,缺水的問題個性突出,村民要到十里外去找水,然后人背馬馱運回來。一盆水,早上洗臉,晚上洗腳,最后還要澆菜、喂豬。村里哪一家遇上紅白喜事,做客的人不僅僅要送禮,而且還要提上一桶水,掛在禮單上,而主人不但要建一個“禮簿”,還要建一個“水簿”。當別人家請客的時候,不但要還禮,個性是要足額歸還“水賬”。楊善洲在大亮山上義務植樹造林22個春秋,使昔日山禿水枯的大亮山重披綠裝,80個大山頭、180個小山頭,全部被郁郁蔥蔥的森林覆蓋。在這個期間,他還把植樹造林與造福群眾結合起來,每年無償為村民帶給林柴,為4個村解決人畜飲水問題,為6個村修通公路交通,為8個村解決生活用電問題,使大亮山地區的人民實現了脫貧致富。20xx年4月,82歲的楊善洲把辛勞建成的面積8萬畝,價值3億多元的大亮山林場無償移交給國家,縣政府獎勵他10萬元,他謝絕了,市政府獎勵他20萬元,他捐助公益事業16萬元,只把4萬元留給一生支持他為公無私、
艱苦創業,從不計較、無怨無悔的老伴。
楊善洲是一位地廳級領導干部,能夠說是有權有勢的,很多事他一個口頭指示甚至一個電話都能搞定,但是我們看到楊善洲的老母親和妻子一向生活的農村。忙不完的家務農活致使大女兒早早輟學幫忙妻子料理家務。但是退休后的楊善洲發現很多孩子因為民辦老師流失沒學可上時,輕而易舉得解決了好多代課老師轉正的問題。二女兒也是偏遠山寨的老師,從結婚到生子,一向為兩地分居煩憂,本來透過考試本早都能夠調到中心小學,但因為缺少一個蓋章,一向沒有調走。所以女兒哭著請求父親幫幫她,把這個章蓋了,但楊書記就是不一樣意。父親解決了七十個民辦老師的指標卻不肯為自我打一個電話,二女兒與父親之間越發不可調和。在我們平常人看來,女兒的請求合情、合理,畢竟他女兒也是有真才實學的。只要楊善洲張口,我想地方部門肯定會賣他一個面子,可他卻從來沒想過運用自我的關系辦私事。
楊善洲同志的先進事跡感動著我們,讓我們心靈受到震撼、精神得到洗禮,是我們每一位黨員學習的榜樣。尤其在當前深入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作為一名黨員,一名領導干部,我們就應以楊善洲同志為榜樣,從自我做起,從此刻做起,從小事做起,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和利益觀,做到心系群眾,一心為民,真正用一顆赤誠的心投入到火熱的事業中去,以更加昂揚的精神狀態、更加扎實的工作作風,在自我的工作崗位上做出新的更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