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上的足跡教案
《月亮上的足跡》,文章名,為2014年人教版初一語文課本課文,作者朱長超,選自20世紀發現縱橫談(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月亮上的足跡教案,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月亮上的足跡》教案11篇
作為一名教職工,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學質量,收到預期的教學效果。如何把教案做到重點突出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月亮上的足跡》教案,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月亮上的足跡》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
①速讀課文,能快速理清文章思路
②提高理解、歸納能力及信息篩選能力
2.過程與方法
①利用信息技術和網絡進行交流、探究
②拓展思維,激發創新意識
3.情感、態度、價值觀
激發學生探索科學奧秘的興趣,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堅信有夢想去努力就一定能實現。
教學重點
1.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增強處理信息的能力。
2.激發學生探索月球乃至宇宙奧秘的興趣
教學難點
激發學生探索未知世界的激情,相信只要有夢想最終就可以實現。
教學方法
1.師生間和同學間的討論式多向交流
2.學生自主學習和合作交流相結合
3.(開放式)探究法
教學準備
1.教學媒體。
2.了解月球及宇宙知識;做好課件并搜集與太空相關的網站。
3.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況,鼓勵學生閱讀相關的課外書籍,并上網查詢資料。
教學設想
本文為一篇科普小品文,教學中以正確的閱讀方法把握文章內容,感受科學氛圍。利用文本提高理解、篩選、歸納能力的同時,激發其探索自然奧秘的興趣,陶冶學生情操。
引導學生創新,教師首先要創新,所以,我在處理這篇看似平淡無奇的文本時,脫出窠臼,挖掘出了一個不同于常規思維的主題──只要有夢想,(去努力)總會有成真的一天!并將其作為一個全新的教學目標,貫穿整個課堂教學始終,以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
《月亮上的足跡》優秀教案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編寫教案是必不可少的,編寫教案助于積累教學經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我們該怎么去寫教案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月亮上的足跡》優秀教案,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月亮上的足跡》優秀教案1
○教學目標
①速讀課文,概括文章主要內容。
②理清文章思路,了解人類登月的知識。
③激發學生探索科學的興趣,培養自主探究的學習能力。
○教學重點
速讀課文,養成自主閱讀的習慣,理清文章思路,從中了解有關人類登月的知識。
○課前準備
教師可帶領學生參觀天文館,了解有關宇航和月球方面的知識。
學生可以閱讀有關的書籍,如《航天時代》、《宇宙奧秘》、《十萬個為什么》等等,也可以網上查詢有關月球的資料,為更好地理解課文做準備。
○教學內容
這是一篇紀實報道。作者用平實的語言,真實地記錄了人類首次登月的全過程。通過閱讀,讀者定能體會到那登月全過程的驚心動魄、登月成功后的喜悅以及作者對人類聰明才智的贊美。文章所記
敘的準備、升空、登月、返航四個部分清晰流暢,結尾阿姆斯特朗的話“這一步,對一個人來說,是小小的一步;對整個人類來說,是巨大的飛躍”,留給讀者以無窮的回味,可以從中悟出人類登月的偉大意義。
○教學設計
新課導入
①可用大屏幕出示航天飛船的登月資料圖片,也可以用夜幕星空的畫面導人新課。
②可以用嫦娥奔月的故事或有關月亮的古詩歌導人。
總之,導人旨在引起學生閱讀本課的興趣,讓學生感受到,月亮的傳說、月亮的神秘是人類的向往,什么時候能登月球呢?如今幻想正變成現實,1969年7月21日,人類終于登上了月球,那驚心動魄的一幕,那成功的喜悅,在今天的課堂上,我們依然可以領略。讓我們共同欣賞美文《月亮上的足跡》。
關于《月亮上的足跡》教案
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往往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教案是保證教學取得成功、提高教學質量的基本條件。我們應該怎么寫教案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關于《月亮上的足跡》教案,歡迎大家分享。
教學目標
1、速讀課文,概括文章主要內容。
2、概括登月各階段內容要點,了解人類第一次登上月球的偉大創舉。
3、激發學生探索科學的興趣,培養自主探究的學習能力。
教學重點
概括登月各階段內容要點,了解人類第一次登上月球的偉大創舉。
教學難點
文章最后宇航員阿姆斯特朗的一句意味深長的話的理解。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先看一段登月的錄象。
2、能在太空遨游,能飛到月亮上去,這是人類千百年來的幻想。隨著空間技術的.發展如今幻想正變成現實,1969年7月21日11時56分20秒,人類終于登上了月球,那驚心動魄的一幕,那成功的喜悅,在今天的課堂上,我們依然可以領略。讓我們共同欣賞美文《月亮上的足跡》。
二、速讀課文,概括大意
注意文中的人名、時間和術語。
三、自主學習,合作探究,完成以下問題
1、找出文中表達精確的時間,并概括出相應的事件。
2、整個登月過程可以分為幾個階段?
3、提出疑問然后由學生各組代表發言,并由其他組的學生補充,發言后教師可以總結評點:本文真實地記錄了美國宇航員阿姆斯特朗、科林斯、奧爾德林登月的全過程。登月全過程可分為四個階段,登月準備、飛船升空、登月成功、登月歸來。
新課標第19課月亮上的足跡教案
作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時常要開展教案準備工作,教案是教學藍圖,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我們應該怎么寫教案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新課標第19課月亮上的足跡教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教學目標
①速讀課文,概括文章主要內容。
②理清文章思路,了解人類登月的知識。
③激發學生探索科學的興趣,培養自主探究的學習能力。
教學重點
速讀課文,養成自主閱讀的習慣,理清文章思路,從中了解有關人類登月的知識。
課前準備
教師可帶領學生參觀天文館,了解有關宇航和月球方面的知識。
學生可以閱讀有關的書籍,如《航天時代》、《宇宙奧秘》、《十萬個為什么》等等,也可以網上查詢有關月球的資料,為更好地理解課文做準備。
教學內容
這是一篇紀實報道。作者用平實的語言,真實地記錄了人類首次登月的全過程。通過閱讀,讀者定能體會到那登月全過程的驚心動魄、登月成功后的喜悅以及作者對人類聰明才智的贊美。文章所記
敘的準備、升空、登月、返航四個部分清晰流暢,結尾阿姆斯特朗的話“這一步,對一個人來說,是小小的一步;對整個人類來說,是巨大的飛躍”,留給讀者以無窮的回味,可以從中悟出人類登月的偉大意義。
教學設計
新課導入
①可用大屏幕出示航天飛船的登月資料圖片,也可以用夜幕星空的畫面導人新課。
②可以用嫦娥奔月的故事或有關月亮的古詩歌導人。
總之,導人旨在引起學生閱讀本課的興趣,讓學生感受到,月亮的傳說、月亮的神秘是人類的向往,什么時候能登月球呢?如今幻想正變成現實,1969年7月21日,人類終于登上了月球,那驚心動魄的一幕,那成功的喜悅,在今天的`課堂上,我們依然可以領略。讓我們共同欣賞美文《月亮上的足跡》。
《月亮上的足跡》優秀教案及反思
作為一位杰出的教職工,有必要進行細致的教案準備工作,通過教案準備可以更好地根據具體情況對教學進程做適當的必要的調整。那么大家知道正規的教案是怎么寫的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月亮上的足跡》優秀教案及反思,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教學目標
①速讀課文,概括文章主要內容。
②理清文章思路,了解人類登月的知識。
③激發學生探索科學的'興趣,培養自主探究的學習能力。
教學重點
速讀課文,養成自主閱讀的習慣,理清文章思路,從中了解有關人類登月的知識。
課前準備
教師可帶領學生參觀天文館,了解有關宇航和月球方面的知識。
學生可以閱讀有關的書籍,如《航天時代》、《宇宙奧秘》、《十萬個為什么》等等,也可以網上查詢有關月球的資料,為更好地理解課文做準備。
教學內容
這是一篇紀實報道。作者用平實的語言,真實地記錄了人類首次登月的全過程。通過閱讀,讀者定能體會到那登月全過程的驚心動魄、登月成功后的喜悅以及作者對人類聰明才智的贊美。文章所記敘的準備、升空、登月、返航四個部分清晰流暢,結尾阿姆斯特朗的話“這一步,對一個人來說,是小小的一步;對整個人類來說,是巨大的飛躍”,留給讀者以無窮的回味,可以從中悟出人類登月的偉大意義。
教學設計
新課導入
①可用大屏幕出示航天飛船的登月資料圖片,也可以用夜幕星空的畫面導人新課。
②可以用嫦娥奔月的故事或有關月亮的古詩歌導人。
總之,導人旨在引起學生閱讀本課的興趣,讓學生感受到,月亮的傳說、月亮的神秘是人類的向往,什么時候能登月球呢?如今幻想正變成現實,1969年7月21日,人類終于登上了月球,那驚心動魄的一幕,那成功的喜悅,在今天的課堂上,我們依然可以領略。讓我們共同欣賞美文《月亮上的足跡》。
《月亮上的足跡》教案
作為一位優秀的人民教師,往往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通過教案準備可以更好地根據具體情況對教學進程做適當的必要的調整。那么優秀的教案是什么樣的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月亮上的足跡》教案,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月亮上的足跡》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 速讀課文,概括文章主要內容。
2、 概括登月各階段內容要點,了解人類第一次登上月球的偉大創舉。
3、 激發學生探索科學的興趣,培養自主探究的學習能力。
教學重點
概括登月各階段內容要點,了解人類第一次登上月球的偉大創舉。
教學難點
文章最后宇航員阿姆斯特朗的一句意味深長的話的理解。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先看一段登月的錄象。
2、能在太空遨游,能飛到月亮上去,這是人類千百年來的幻想。隨著空間技術的發展如今幻想正變成現實,1969年7月21日11時56分20秒,人類終于登上了月球,那驚心動魄的一幕,那成功的喜悅,在今天的課堂上,我們依然可以領略。讓我們共同欣賞美文《月亮上的足跡》。
二、速讀課文,概括大意
注意文中的人名、時間和術語。
三、自主學習,合作探究 ,完成以下問題
1、找出文中表達精確的時間,并概括出相應的事件。
2、整個登月過程可以分為幾個階段?
3、提出疑問 然后由學生各組代表發言,并由其他組的學生補充,發言后教師可以總結評點:本文真實地記錄了美國宇航員阿姆斯特朗、科林斯、奧爾德林登月的全過程。登月全過程可分為四個階段,登月準備、飛船升空、登月成功、登月歸來。
《月亮上的足跡》教案
作為一名為他人授業解惑的教育工作者,編寫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有助于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那要怎么寫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月亮上的足跡》教案,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月亮上的足跡》教案 篇1
預習作業:
1、熟悉一下課文,摘錄自己在讀書中發現的疑問。
2、根據課文中提到的時間,把登月過程列成一張表格(包括時間、事情)。
一、導入:
今天,我們生活在一個瞬息萬變的信息社會里,如果還是“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圣賢書”,讀出來的就只能是書呆子而不是能適應社會發展的人才。作為真正的現代讀書人,當然應該是“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今天上課前,老師就想先考一考大家,看看我們班級里有多少同學是真正“事事關心”的?
老師的問題是:你知道在20xx年10月這個月份里,中國大大小小的媒體報道中最熱點的新聞是什么嗎?(10月15日“神舟”五號飛船首次載人航天成功。)
邀請大家一起再回顧一下“神舟”五號發射的全程錄象——約4分鐘。
導入到課文學習。
二、小組合作,理清內容:
1、小組內交流預習時自己設計的表格,并互相補充完整。
2、把這些事件進行“合并”,看可以把登月過程分成哪幾個大的階段?
三、配合圖片深化內容:大家最有興趣深入了解的是哪個階段?
選擇其中學生感興趣的階段詳細了解,另外的則略過。
注意各個部分深化時運用不同的方法:
《月亮上的足跡》教案設計(精選7篇)
作為一名教學工作者,常常需要準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學質量,收到預期的教學效果。教案應該怎么寫才好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月亮上的足跡》教案設計(精選7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月亮上的足跡》教案設計 篇1
教學目標
①速讀課文,概括文章主要內容。
②理清文章思路,了解人類登月的知識。
③激發學生探索科學的興趣,培養自主探究的學習能力。
教學重點
速讀課文,養成自主閱讀的習慣,理清文章思路,從中了解有關人類登月的知識。
教學設計
一、新課導入
師:今天啊,我請大家猜一個謎語:有時落在山腰,有時掛在樹梢。有時像個圓盤,有時像把彎刀。這時我說的是什么啊?
生:“月亮!”
師:對!是月亮!平時我們大家看到的月亮是什么樣的啊?
學生自由發言。
師:是的,多么神奇的月亮啊!在我們古代,人們對于月亮有著不盡的遐想和眷念,也因此產生了很多的傳說故事。大家知道流傳最廣的是故事是什么故事嗎?
生:“嫦娥奔月!”
師:是的!是嫦娥奔月。那是我們古代勞動人民渴望探索月亮的產物。然而月亮上究竟有什么呢?隨著人類科學的發展,人們不斷地在探索著這個問題,渴望揭開月球的秘密。2007年10月24日18點15分,我國成功發射了嫦娥一號衛星,邁開我國探索月球的第一步。然而對于人類對于月球的真正探索我們整整遲了39年。早在1969年7月21日,人類就成功的登上了月球,那是驚心動魄的一幕!那是值得全人類慶賀的時刻!雖說時隔39年,但那一刻的震憾,那一刻的喜悅,至今我們依然可以領略的到。下面說讓我們共同學習《月亮上的足跡》,讓我們再一次去感受那種悲震憾和發自內心的喜悅!
初中七年級語文《月亮上的足跡》原文及教案
作為一名教職工,有必要進行細致的教案準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學質量,收到預期的教學效果。教案應該怎么寫才好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初中七年級語文《月亮上的足跡》原文及教案,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教學目標】
1、了解人類為探索自然奧秘而走過的漫長而艱難的道路,激發學生對科學的興趣,培養勇于探索科學的精神。
2、理解文章內容,能概括登月各階段的內容要點。
【教學難點】登月過程的幾個階段的劃分。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導語:我們剛剛欣賞的是我國宋代詞人蘇軾的《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最后兩句是“但愿人長久,千里共蟬娟”,其“蟬娟”指代月亮。茫茫的蒼穹,天空中最引人注目,引人遐想的自然是一輪明月。于是便有很多關于月亮的神話傳說,為我們所熟知的就有月宮仙子──嫦娥的故事。(請一位學生簡要講述“嫦娥的故事”)美麗的嫦娥是射下九個太陽的英雄后羿的妻子,她因為偷吃了長生不老丹就飛進了月宮。她住在廣寒宮里,搗藥的玉兔和砍伐桂樹的吳剛陪伴著她。嫦娥在每年的農歷八月十五日,就會步出廣寒宮,遙望人間。(展示馬王堆漢代古墓中出土的帛畫圖片)這個美麗的傳說反映了古人對月球構造的一種非常朦朧的認識,也可以說是人類最早的登月向往。那么人類是何時第一次登上夢想已久的月球呢我們今天就來學習一篇這樣的文章《月亮上的足跡》,一起到月球上去走一遭。
二、整體感知課文
六年級上冊《月亮上的足跡》優秀教案
作為一名專為他人授業解惑的人民教師,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教案,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準確把握教材的重點與難點,進而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如何把教案做到重點突出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六年級上冊《月亮上的足跡》優秀教案,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教學目標】
1、了解宇航和月球的科學知識,理解人類登月成功的偉大意義。
2、學習本文按時間順序,清楚明白地敘述事件發生過程的寫作方法。
3、感受科學技術的魅力,學習敢于探索的精神,體會作者蘊涵在字里行間的對登月成功的喜悅之情。
【教學重點】
1、分析登月事件的全過程及偉大意義。
2、激發學生探索科學的興趣。
【教學難點】
1、對登月技術的理解。
2、用簡練的語句概括登月的四個階段。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教師播放媒體資源中“阿波羅登月”視頻)我們剛才看到的是人類探訪月球的全過程。那么作者朱長超是怎樣用手中的筆記錄這一段真實歷程的呢?今天讓我們與航天英雄一起,去感受1969年那驚心動魄的一刻……
二、快速閱讀,概括要點
1、教師播放媒體資源中的課文朗讀,學生聽讀,了解文章主要內容。聽讀中,勾畫出下列字詞,并利用工具書掌握其讀音和意義。
⑴觀測
⑵暢談(chàng)
⑶里程碑
⑷昂首挺立
⑸遙遙在望
⑹可望而不可即(jí)
2、本文是一篇科普小品,真實記錄了人類首次登月的全過程。在文中篩選圈點出表示時間的短語,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