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三暮四成語故事
朝三暮四最初是形容意思是聰明的人善用手段,愚笨的人不善于辨別事情而受到蒙蔽。但在后來的運用中主要形容反復無常的人。下面小編為大家提供了關于朝三暮四成語故事,僅供大家欣賞。
朝三暮四成語故事1
【出處】
《莊子》。
在戰國時,宋國有位老人,他十分喜歡猴子,家里養了好多,整天圍著他轉悠,和他一起玩,跟自己的孩子一樣。所以,左鄰右舍都稱他“狙(古書里指猴子)公”。
狙公很會揣摩猴子的心理,猴子也聽得懂狙公的話,他們生活的很快樂。
狙公的家境不好,口糧也不多。而猴子們吃東西時總是狼吞虎咽,一個比一個胃口大。狙公寧愿自己勒緊褲腰帶,也不忍心讓猴子們挨餓,就這樣,斗里吃完了,吃甕里的;甕里吃完了,吃罐里的……眼看一個個都底朝天了。這該怎么辦呀?狙公犯了愁,想來想去只有忍痛減少猴子們的糧食了。但他又擔心猴子們不樂意,就哄騙它們說:“以后,給你們吃橡栗,早上三顆,晚上四顆。夠吃了嗎?”猴子們聽說早上只吃三顆,都生氣了,“吱吱”亂叫,左竄右跳,有的去抓狙公的手指,有的去拽狙公的胡子,有的去撓狙公的癢癢。還有的干脆把狙公的鞋子藏了起來,弄得狙公哭笑不得。
狙公想了一會兒,便有了主意。他和顏悅色地對猴子們說:“好了,好了,別吵啦,我改正還不行嗎?以后給你們吃橡栗,干脆早上四顆,晚上三顆,這樣總可以了吧!”說完,還親切地拍了拍一只小猴子的腦袋。
猴子們一聽,早上增加了一顆,非常滿意,搖頭擺尾,好開心。老猴子一聲召喚,群猴一齊伏下身子,不住地給狙公磕起頭來——它們是在向狙公感恩哩。狙公看著這情景,也捋著長胡子高興地笑了。
釋義
原指使用詐術進行欺騙,后多指反復無常。
朝三暮四成語故事2
從前,宋國有個老頭兒,很喜歡猴子,他家里養了一大群。時間長了,他能了解猴子的脾氣秉性,猴子也能聽懂他說的話。老頭兒愈發喜歡了,寧愿減少全家的口糧,也要讓猴子吃飽。
由于猴子的食量太大,老頭兒家里的存糧一天比一天少了。他想限定一下猴子吃食的數量。就向猴子宣布:“從今天早飯起,你們吃的橡實要定量,早上三個,晚上四個,怎么樣,夠了吧?”猴子聽了一個個都呲牙咧嘴,亂蹦亂跳,顯出很不滿意的神色。老頭兒見猴子嫌少,就重新宣布:“既然你們嫌少,那就早上四個,晚上三個,這樣總夠了吧?”猴子聽說早上從三個變為四個,都以為是增加了橡實的數量,一個個搖頭擺尾,伏在地上,咧著大嘴直樂。
朝三暮四的寓意
早上三個、晚上四個變為早上四個、晚上三個,總數還是七個,猴子卻高興得眉開眼笑,以為吃的東西增多了。這則寓言告訴我們,看事情要看整體,要看本質,不要被不同的形式迷惑。
“朝三暮四”這個成語,現在常用來批評反復無常的行為。
朝三暮四文言文
宋有狙公者①,愛狙,養之成群,能解狙之意②,狙亦得公之心。損其家口③,充狙之欲④。
俄而匱焉⑤,將限其食,恐眾狙之不馴于己也,先誑之曰⑥:“與若芧⑦,朝三而暮四,足乎?”眾狙皆起而怒。俄而曰:“與若芧,朝四而暮三,足乎?”眾狙皆伏而喜。
——《列子》
朝三暮四的意思
①狙公——養猴子的人。狙(jū),猴子。
②解——理解,懂得。
③損——減少。家口——家中人口。這里指家中人口的食糧。
④充——滿足。
⑤俄而——不久。匱(kuì)——貧乏。
⑥誑(kuáng)——欺騙。
⑦若——你,你們。芧(xù)——橡樹的果實。
朝三暮四打一生肖
其實看了原文,大家應該也知道謎底了把,答案就是猴啦!
朝三暮四成語故事3
成語名稱:朝三暮四
成語拼音:zhāo sān mù sì
成語用法:作謂語、定語、狀語;比喻反復無常的人。
實用性:常用
感情色彩:貶義詞
成語結構:聯合式
成語年代:古代
成語解釋:原指使用騙術欺騙人。后比喻經常變卦,反復無常。
成語來源:戰國·宋·莊周《莊子·齊物論》:“狙公賦芧,曰:‘朝三而暮四。’眾狙皆怒。曰:‘然則朝四而暮三。’眾狙皆悅。”
成語造句:王朔《永失我愛》:“親者痛仇者快,朝秦暮楚朝三暮四朝花夕拾,連我也覺得特沒勁。”
朝三暮四的成語故事
戰國時代,宋國有一個養猴子的老人,他在家中的院子里養了許多猴子。日子一久,這個老人和猴子竟然能溝通講話了。
朝字開頭的成語
朝聞道, 朝三暮四
包含有朝字的成語
今朝有酒 一朝一夕 百鳥朝鳳 朝三暮四 朝聞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