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氏孤兒觀后感
故事發生在春秋戰國,屠氏與趙氏結下深仇,就殺死了趙氏全家三百多號人。趙氏夫人為了保下趙家唯一的獨苗,不惜自刎。把孩子交給了大夫程氏,程氏最終用自己剛出生的孩子保住了趙氏孤兒,取名程勃。程氏發誓,要把程勃撫養成人,替自己的兒子報仇。下面小編為大家分享了關于趙氏孤兒觀后感,供參考。
趙氏孤兒觀后感1
中國人是不喜歡悲劇的。即使如梁山伯祝英臺奔赴赴黃泉,也要在死后化為蝴蝶雙宿雙飛;即使如薛湘靈遭遇洪災,淪為無產者,也會剛剛好投身于她曾救助過的趙守貞家中。人說悲劇比喜劇更崇高,國人卻終是閑散的,可以隨著故事哭哭笑笑,卻不愿面對悲劇帶來的深深的思考。最夸張的是竇娥的故事變遷:到今天我們看到的京劇“竇娥冤”,竇娥甚至都不用死了。曾有人說,在中國古代文學作品中,只有一部是真正的悲劇,那便是《趙氏孤兒》。然而就是這真正的悲劇,在今天我們看到的京劇中,也被削弱了悲劇力量:程嬰并沒有在結尾處自殺,整出劇的結局是圓滿的。
我決沒有自虐傾向,圓滿的結局是人人都期盼的。但是我相信,文學作品中的人物本身應具有生命力,人物及情節不應該一味由作者掌控,而應該按照應有的方向發展。好的作者,要做的便是順勢而為之,把應有的結局還給作品和觀眾(讀者)。何況《趙氏孤兒》的取材,是歷史上真實的事件。
當然,這一點瑕疵并沒有削弱京劇“趙氏孤兒”的藝術魅力。這是一部非常好看的戲,一股英雄氣籠罩著全劇。為了救趙氏孤兒——趙武,人們紛紛犧牲了自己。因為趙武在此處已不單單是一個孩子,他是個象征。趙武還在,被陷害被滅門的趙家就沒有絕后,就還有個希望——有一天為趙家報仇平反,戰勝邪惡力量。是的,戰勝邪惡力量是劇中人物敢于犧牲自己所為的真實目的。所以,同樣是為救人犧牲所有人的影片“拯救大兵瑞恩”,相比之下,“趙氏孤兒”更有一種神圣,更高于現實,更有理想主義的色彩。
程嬰是這出戲最重要的人物。對于這一人物形象塑造,其成功之處并不僅僅是他的膽識、智慧和犧牲精神,更有其多年來被人誤會的忍辱負重。扶孤與舍命,何難何易?公孫忤臼等人為了趙武犧牲了寶貴的生命,程嬰卻欲死不能,要承受著誤會,要親近佞臣,以圖將趙武撫養成人。 可以想見,面對公主等人的責罵和不理解時,有多少次真相險些脫口而出,但是他不能說,他要對得起趙家,更要對得起公孫忤臼等英靈。所以我個人認為在這個點上,這出戲應該再多一點描寫刻畫,使得程嬰的人物形象更加豐滿。
一個歷史事件被搬上舞臺,勢必會有一些出入。在戲中,程嬰假裝投靠奸臣屠岸賈,并讓趙武認其為義父,從小在屠岸賈身邊長大。這樣的變動本身沒有什么很大的問題,但是這樣長大的趙武,是不是可以在知道真相后,毅然決然殺了屠岸賈?我不禁想到了《射雕英雄傳》里的楊康。我們很希望將黑與白,善與惡分得徹徹底底,于是不惜對人物逆人性而動。既然“竇娥冤”中的竇娥可以不用死,那么“趙氏孤兒”也不妨再多進行幾次改變。狐貍說得對,京劇要想長久的發展下去,就必須與時俱進。
“趙氏孤兒”很好看。當然,這跟它本身取材的精彩的歷史事件有關。中國傳統文化一直提倡的那股正氣,運用到藝術中,很美,很能打動人。
趙氏孤兒觀后感2
作為一部以歷史事件為題材的電影,應該嚴格尊重歷史的嚴肅性,作為一部反映當代人信仰探尋人性的電影,應該立足于當前時代的大背景下,從人物的選擇思考人物背后更深層的東西。作為一部深刻探尋當下時代因素的電影,應該從歷史的角度凸顯這個時代中人種種的選擇和迷茫。無論從那種方面,不得不承認《趙氏孤兒》確實是一部少見的優秀作用,無論從故事結構、敘述技巧還是從反映的主題方面,這部電影都超出了國內電影在同時期的表現,可以真正讓一個觀眾心滿意足地把錢交到電影院,同時又若有所獲地從電影院出來。
《趙氏孤兒》的故事出現于司馬遷《史記》——趙氏世家。講的是春秋時期晉貴族趙氏被奸臣屠岸賈陷害而慘遭滅門,幸存下來的趙氏孤兒趙武長大后為家族復仇的故事。具體故事這里不做介紹,我們將從電影中尋找電影中的故事,以及電影所要揭示的人性選擇,以及這個時代所面臨的種種困惑。
春秋時期,隨著戰功赫赫的趙氏家族的權力和威望不斷壯大,晉景公也恐懼不已。將軍屠岸賈一直都受到趙氏的排擠,于是借助趙朔勝仗慶功之日,以弒君的欲加之罪,一日內將趙氏族長趙盾和長子趙朔等趙氏家族三百余人全部殺死。而趙朔的妻子莊姬此時生下一個兒子命名趙武。為了延續趙氏唯一的香火,她自殺為了讓韓厥放掉程嬰而帶趙武走。這個故事并不復雜說簡單點,就是晉景公為了權力借助別人將趙氏滅門的事情。可是在滅門中卻留下了一個被程嬰養大的孩子。程嬰的老婆原本是為了自己孩子活著而把趙氏孤兒交了出,可是那個搜查趙武的將軍并沒有相信她交出的這個孩子就是趙氏孤兒,相反卻看上了程嬰的孩子,認為那就是趙氏孤兒,于是程嬰就用自己孩子的生命換來了這個與自己毫無關系只是出于一種對正義或者信仰的堅持而收養的孩子。
一個人為了自己的信仰失了最親的人,無論怎么樣這都是殘酷地。可是程嬰堅持了,不是因為他要選擇,而是因為他被選擇。無論這種選擇是怎么樣的,無論正確與否他都會失自己永遠難以預料的東西。可是這種失起碼成就了他生命意義,就是我們所謂的人生理想和信仰。放下了自己最不能的放下的,不是因為自己的選擇,而是因為命運更正確的是時代和人性對自己的逼迫。
程嬰收養了孩子以后,擔心受怕,他不愿意讓孩子讀書,更不愿意讓孩子學武,或許因為他只想讓孩子長大,并沒希望把復仇任務交給這個孩子,他希望孩子做個平凡人,可是命運卻把這個孩子送到了晉景公的面前,孩子還被晉景公認作干兒子。信仰往往就是理想與生活的沖突,就好做這個趙氏孤兒一樣,命運沒有給他選擇命運的權力,命運只是給了他面對和接受的權力。他跟著晉景公學習練武終于在十六歲那年成為了一個英姿勃發的少年。他管晉景公叫做干爹,每一次程嬰見后都無奈地看著這種悲劇的發生,自己毫無辦法和能力阻止改變。孩子愛那個干爹似乎勝過了愛這個在孩子眼里就是親爹的養父。隨著孩子的長大程嬰覺得他不得不將這個事實告訴孩子,可是他不知道怎么樣說呢,終于有一天晚上他和韓厥談(韓厥也就是那個私自放走趙武的將軍)談話的時候,被孩子聽到,孩子聽到后揚言要告訴自己的干爹,韓厥抓住孩子想要殺死孩子,在程嬰苦苦的哀求下才得以救下這個孩子,此時我們看見了程嬰的悲痛可憐和惶惶不安。孩子十六歲那年,晉景公要征戰,他要求帶上這個孩子。程嬰因為這個想法感到恐懼,他一邊乞求晉景公不要那樣,他只有那樣一個兒子,另一面他要求孩子不要出戰,他不希望孩子有事情,也不敢希望,這對于他將是一個無法接受的打擊,為了這個孩子他放棄了一切自己所能放棄的東西,包括親人、家庭,如果孩子出事他怎么樣面對呢?可是孩子少不更事,最后還是選擇了和晉景公參戰。在戰場上,趙氏孤兒身陷囹圇,這時候晉景公表現出了政治家的冷酷,在遠處看著孩子被圍攻自己冷酷無情想要離,或許因為孩子的叫聲打動了晉景公內心潛在的人性,在離開的途中他又轉馬回援。
孩子在回來后,大聲嚎叫問程嬰要靈藥,并且以死相逼要程嬰交出靈藥,程嬰表現出了一種驚恐和無奈的表情,讓每一個觀眾都深感痛苦。孩子抓著自己的親爹,大聲吼叫干爹受傷了,藥在哪里?程嬰嘴唇顫抖。之后程嬰告訴了孩子,他的真實身份是趙氏子孫,他們一家滅門都是因為他的這個干爹。孩子感到驚詫,他說上一輩的仇恨與自己有什么關系。是啊!仇恨與你沒有關系,可是你的存在就是一種仇恨的產物,你也是仇恨的締造者。
故事發展到最后孩子終于接受了這個復仇的現實,并且殺死了晉景公,可是殺死晉景公后程嬰陷入了迷茫,他失意義,也就是在那個信仰,堅持到最后當實現的那一刻,突然他覺得都消失了,一切都是空虛的,這就是現在時代所有人的迷茫,在完成自己堅持的信仰后自己就會變成一個毫無意義的空殼,因為信仰覆滅了,這種覆滅有兩種,一種是理想的終結好像西方的上帝,另一種理想的終結,好像復仇后的程嬰不知道什么是真正意義上的意義!
此部電影對于人性的挖掘是深刻的,對于當下社會的揭示是恰當好處的。程嬰堅持的與其說是正義和信仰不如說是人性和無奈。故事的規模宏大,尤其在對于人物內在的刻畫方面特別獨到,敘事方法即使和好萊塢的差點但是把故事能講清楚,在時間跨度和過度問題上基本是連續的,可以從心里面讓讀者沒有感到毫無意外,更沒有出現好像五年后十年后的字幕,這也是在當下中國大片中少有的!
趙氏孤兒觀后感3
《趙氏孤兒》之前在電視上看到過別人演的一小段,今天,就看了原版。
故事講述的是春秋時期,晉國將軍趙朔打勝仗歸來,戰功顯赫,因此受到了屠岸賈的嫉妒,屠岸賈便想殺了趙朔,于是在慶功宴上設計殺了國君,嫁禍給趙家,殺光了趙家人,獨剩剛生下來的子嗣,趙朔的妻子用自己的命,讓接生的大夫程嬰帶走收養了。屠岸賈關上城門,捉了全部的嬰兒,下令在寅時前未找到趙家的孩子就殺光所有嬰兒。之后程嬰不惜用自己的兒子救下了趙家的孩子,自己的妻兒也被屠岸賈殺了。孩子取名為程勃一天天的長大,認了屠岸賈做干爹,屠岸賈也教他武藝,送他寶劍鎧甲,對他愛護有加。十五年后又要打仗,程勃穿上了軍裝,走路的姿態,被屠岸賈認出來與趙朔神似,懷疑了十五年前的事。與此同時,程嬰也告訴了程勃真相,程嬰還不信。之后屠岸賈叫來兩人,說明了真相,程勃決心報仇,與屠岸賈廝打起來,程嬰知道程勃打不過,上前阻止,在屠岸賈殺程嬰之時,程勃也借機殺了屠岸賈,報了仇。
屠岸賈陰險狡詐,為達目的不擇手段,他因嫉妒趙朔,在慶功宴時,竟殺害了國君,做出如此大逆不道之事,還嫁禍給趙朔,借由滅了趙家,不得不說是個奸臣啊。他也十分心狠手辣,為了殺掉趙氏孤兒,不惜想殺掉全城的嬰兒,雖最后找到,沒有殺,但依據他的所作所為,他沒找到一定會實施的。程嬰是個重情重義之人,為了報答趙朔妻子的信任,解救趙氏孤兒,他不惜用自己的孩子代替趙氏孤兒,解救了全城的嬰兒,此等行為,真是令人欽佩,連屠岸賈也沒想到。最后程勃與屠岸賈廝殺的時候,知道程勃打不過,也想解救這個孩子。他也很勇敢,救這個孩子,已是不怕被屠岸賈殺的風險,毅然決然的幫助趙家撫養長大最后的獨苗。他又何嘗不是一位值得學習的榜樣呢!
看完此劇,我也對當時的百姓深感同情,對當時的爾虞我詐、勾心斗角感到厭惡,其實我們現在的生活是多么的幸福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