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塔的高度散文
一行人相約來到洛邑古城,恰逢高爽的晴秋。遠遠地,便望見晴空之下,一座古塔高聳入云,巍峨壯觀,那便是文峰塔。此刻,灑落大地的陽光,正為文峰塔披上炫目的光彩。廣場上,來自各地的游客臉上洋溢著花朵般的微笑,或低聲交談,或合影留念。新修葺的以文峰塔為中心的洛邑古城,恢復了明清時期的景觀,如今,已成為老城的一道亮麗風景。漫步湖邊,垂柳輕漾,湖水清澈,小橋流水,宛若中國山水畫的濃墨淡煙。一排排仿古建筑古香古色,盡收眼底。傳統文明與現代文明在這里交匯,讓人驟感時空輪回。
塔,從宗教世界走向世俗世界,分為兩類:一為佛塔,一為文峰塔。仰望文峰塔,我思緒萬千。在大自然面前,人顯得卑微而渺小。然而,每個人都會有夢想和愿望,而夢想和愿望的實現,許多人擔心靠人的主觀努力恐難成真,轉而寄望于神靈。這是在人類智慧初開、思維最簡單、最直觀的時期,也是人類生存能力最薄弱的階段,缺少對自然足夠的認識,用簡單的因果推理想象出的結果。
伴隨佛教的傳入,塔這一建筑形式也一并傳入中國。塔,原本是高僧圓寂后藏佛骨舍利子之處。但風水學的盛行,促其從宗教世界走向世俗世界。中國人,興文重教的傳統延續了幾千年,一個地方,期冀文運昌盛;一個人,一個家庭,盼望科考順利。因此,在中國,人們既崇孔子,也拜文昌。文昌,是中國古人智慧天空中的星宿。于是,文峰塔作為風水塔遍地開花,現身各地,成為中國文化和建筑史上一道獨特景觀。其實,建造文峰塔,其目的就是興文運、昌科舉。文運不興,人們往往歸咎于當地風水不好,而塔則被認為是填補風水缺失的最好選擇。
一千年前的大宋是一個崇拜文化的王朝。眼前這座文峰塔,便始建于宋代,明末毀于戰火,清初重建。明清時,塔的附近還有一潭美麗的湖泊和一座廟宇。該湖泊,據傳是掌管士人功名祿位的文昌帝君常在此硯墨,因此當地的文人稱該水池為水墨池。塔、湖、廟在此交相輝映,形成了當時河南府城內一處著名的'人文景觀。
舊時,此地的房屋,多為比較低矮的平房和磚瓦房,而文峰塔的高度在當時稱得上地標性建筑。人們登臨文峰塔,遙望河洛大地上的壯麗景色,多有“危樓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聲語,恐驚天上人”的感慨。
中國歷來崇尚興文重教詩讀傳家,也為讀書求知定下了不同的目標。有“明心見性”,也有“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等的倡導,這與科舉制度高度吻合,人們理想的實現先要按照自下而上的考試,方能出人頭地,取得功名。如今,科舉制度已廢除一百多年,但普通人改變命運的途徑,仍要靠教育。成功從某種程度上意味著更多學子有關前程的拓展,對一個人來說,考試的重要性更顯而易見。因此,主管文運的文昌帝君自然就得到更多的尊崇。文峰塔,作為一種文化象征,當時自然得到了執政者和普通百姓的廣泛認可。毋庸置疑,文峰塔,是一座承載了洛陽文化傳承和歷史滄桑的豐碑。
文峰塔,是一座密檐式磚石塔,四方形,高約30米,整體由塔基、塔身、塔剎三部分組成,邊長6.8米,塔基和塔身之間嵌有鑄鐵,以保持整座塔的牢固性。基座用方形青石砌成,從第一層至第九層,逐層遞縮。一至八層向北各開一弧形拱門,可向外張望,門上皆有題額;第九層則四面各開一弧形拱門。如今,塔剎已被毀,一層拱門兩側原嵌有對聯一副,字跡漫漶不清,難以辨認。
文峰塔承繼了唐宋以來各種磚塔結構形式的優點。塔身外壁用磚砌筑,塔的中央又砌筑一個磚塔心,每層之間建有木質樓板和木質樓梯,可盤旋而上。塔內第一層供有文昌,第二層供有魁星。文昌,又稱文昌帝君,是中國神話中主宰功名、祿位之神,舊時多為讀書人所崇祀。魁星,即“奎星”,原是中國古代天文學中“二十八宿”之一,后被稱為主宰文章興衰之神,有“魁星點狀元”之說。古人建造此塔,有“祈福賜恩,益國安民”,祈盼洛陽文運昌盛、人才輩出之意。
千百年來,文峰塔閱盡了人間滄桑,點亮了莘莘學子的希望和夢想。如今它依然守望在這里,作為文明的標榜和象征,仍然有著讓人仰望的高度。
【一座塔的高度散文】相關文章:
朋友的高度就是你的高度散文11-05
心里高度經典散文08-22
修養的高度散文11-18
母愛的高度散文11-03
夢想的高度哲理散文05-02
夢想的高度哲理散文11-29
散文閱讀人生的高度11-30
翅膀的高度哲理散文11-05
自由的高度優美散文1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