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素面人生散文
散文是注重表現作者的思想感受,抒發作者的感情的散文。它雖然也有對具體事物的記敘和描繪,但通常沒有貫穿全篇的情節。它或直抒胸臆、或觸景生情,一般都洋溢著濃烈的詩情畫意,以下是小編推薦一篇素面人生散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每次在外和朋友聚餐,服務員問我們來點什么主食?我總搶著說:“手工面!”朋友笑我有手工面情結。我笑笑默認。誰說不是呢?
細細梳理四十多年來我用以滿足胃之欲望的糧食,除稻米外,最多的就是手工面了。
小時候,面不外乎二種,手工面和筒面。手工面是人工和面,用搟面棍搟出來的。筒面,每家付食店里都有售買,粗細長短整齊劃一,硬直易斷,用紙包成筒狀,一斤一筒。筒面之和面、搟面、切面都是機械所為,也稱“機器面”。那時,無論是手工面還是筒面,燒法只有一種,水煮!不像現在,炸、蒸、炒、拌,五花八門。對筒面,我天生排斥。總覺得經過金屬的攪拌擠壓,會過多地沾染了金屬的元素,而少了麥子原汁原味的清香。
手工面,我卻情有獨鐘。每次吃著熱氣騰騰的手工面,那怕是在大街小巷看到它,心里都會漫延起溫暖和親切之感。而這種充滿家之溫馨的溫暖,無疑來自于母親,是親情和愛。一碗熱氣騰騰的手工面從灶間端了出來。纖細如絲的面條,綴以碧綠如玉的小青菜。溫婉如小家碧玉,清鮮、自然、怡然大方。也許,一碗素面,在現今看來,實不算什么?但在那個溫飽不能解決的困難時期,一碗手工面,是家里拿來招待客人最好的美味佳肴。而希望天天能吃上手工面,則是無數人向往的好日子。
我的爺爺,一個地地道道的農民,麥子在他的手中熟了一茬又一茬,可以說收獲麥子無數,他臨終前唯一的愿望,就是能吃上一口奶奶親手搟得手工面。我至今還記得爺爺口里含著細長面條安然離去時心滿意足的笑容。
我很喜歡吃母親做的手工面。當然,在當時,純粹的手工面很難吃到,一年中也只有那么一二回,而吃的最多的則是面中摻著蕃薯、土豆、芋頭的蕃薯面、土豆面和芋頭面。
曾有過一次痛苦的吃面經過——
那是個夏初的傍晚,我在放學回家的途中,從稻田里撿了一只斷腳的小鴨子。愛小動物是每一個孩子的天性,能撿到一只鴨子,于我來說,無疑如撿了個無價之寶。我捧著小鴨子像捧著塊金子一樣興奮地回家。母親見了,一臉的不高興,她大聲責怪我不應該把別人家的鴨捧回來!她說,丟鴨子的人肯定急壞了。我申辯,鴨是撿的,不是偷的!撿也是別人的,不能據為己有!母親叱責我后,又從滿臉不情愿的我手中接過鴨子,跑出去找丟了鴨子的人。
一連幾天,母親都沒有找到丟鴨的人。于是,那只鴨子就只好在我家里暫時住了下來。母親用碎布綁扎好小鴨的傷腳,為它療傷。我呢?每天捉些青蛙蚯蚓蚱蜢之類的昆蟲給它吃。在我們的精心照料下,小鴨長大了,盡管,鴨的腿有些跛,但它還是一點一點長大了。
我撿回來的鴨子是只母鴨,這給了我無比美好的憧憬,因為,我喜歡母親吃搟的鴨蛋面。二個月后,鴨子不負重望,產下了第一枚鴨蛋。母親翻出了一個裝咸菜的小壇子,小心翼翼地把鴨蛋放進壇里儲存起來,不舍得吃。我渴望著母親有一天能為我做一碗鴨蛋面。
這一天,終于等來了。那天放學回家,母親出人意料地端給我一碗香噴噴鴨蛋面。她說吃吧吃吧,我知道你一直想吃鴨蛋面。那碗面是我有生以來吃到過的最好的手工面。母親靜靜地看著我把面吃完,看著我連湯帶汁一滴不留倒進肚里,然后她對我說,丟鴨的人她找到了。我沒有想到,原來,母親一直都沒有放棄在尋找丟鴨的人。我聽后“哇”地一聲哭了。
——鴨沒了。
那個鴨蛋,是母親把鴨和一壇子鴨蛋還給丟鴨人時討要的,其目的就是讓我吃上一碗鴨蛋面,以沖淡我失去鴨子的痛苦。
母親搟面在鄰里鄉親中小有名氣。那時,母親是大隊婦女干部。農忙時節,常有縣里或者公社的干部來大隊里幫助搶收搶種,大隊管飯。記得一次公社書記來駐村,公社書記,在當時絕對是個需要仰視的大人物,大隊書記組織人又是殺雞又宰鴨,忙了半天,整出了豐盛的一桌酒菜。沒想到,到頭來,公社書記卻放下雞鴨魚肉不吃,反而一個人跑到我家,硬要我的母親為他搟一碗手工面吃。這讓我非常崇拜我的母親。
母親搟的手工面以韌、細、薄、清、鮮見長。當時,村里有許多人,尤其是那些待字閨中的姑娘們,懇請母親教他們搟面的技巧,母親從不推辭,悉心向她們傳授和、揉、搟、攤、切、煮技法,但不管她們如何刻苦,其搟面水平無人能出其右。
和搟面一樣小有名氣的還有母親的樂善好施。
母親是個心地非常善良的人。她幫助別人總是不遺余力。記得有一天村里來了一對要飯的母子,蓬頭垢面,步履蹣跚,看得出,她們餓壞了。在別處乞討了一天,她們肯定沒有乞討到一點食物。當她們來到我家門前時,完全走不動了,母子倆就在我家門口的大青石上癱坐下來。這時,我端著一碗土豆面出現在了她們的面前。兩個人,四只眼睛,像4把鉤子緊緊把我鉤住了,她們的眼光直勾勾地盯住面,這讓我非常害怕。我飛快地逃回家里,我害怕逃的速度稍慢些,她們就會撲上來,把我的面搶掠一空。
討飯佬。我沖著母親驚恐地喊道。母親走了出去。不一會就回來了,她從碗柜里拿出一只大碗子,滿滿地盛上一碗面,這碗面里幾乎沒有一棵土豆,都是面條,而這些面條,幾乎是鍋里的全部。討飯的母子離開的時候,母親還送給了她們一碗面粉。
我對勞動的概念也是在母親的搟面過程中理會到的。
當我的個子高過搟面杖棍時,母親就把家里揉面和搟面的任務交給我。那時,年小的我要完成這兩道工序,需要花費好多的力氣。常常是淚水汗水一起掉到手上的面團里。母親見了不為所動,只是在旁邊指點,應該怎樣揉,怎樣搟,要我掌握好要領,從來不叫我停止。隔壁的阿婆看到我吃力地揉面搟面就埋怨母親。菊香(母親的名字),兒子人都還沒搟面棍兒高,你就忍心呀!母親總笑笑,說要我“做做熟”,長大后就不會成會好吃懶做的懶蟲。
通過揉面和搟面,我過早嘗到了勞動的艱辛,也明白了收獲必須要靠自己的勞動,用腦子和雙手去爭取的道理!
這幾年,媒體上對不良食品的揭露越來越多,越高檔的食品越讓人望而卻步。食面,尤其是吃手工面更是成了人們的最愛。城里幾個較大面館,如黌門面館、華廈面館、肖東面館每天門庭如市。去面館吃面,在面館里與各式各樣的人邂逅也是常有的事。
“XX領導,你也來吃面。”
“吃面舒服!”這些平時只會在電視上才肯露臉的大人物,此時也和眾多的打工者、平民百姓混雜在一起,放下特權、沒有架子,滿頭大汗埋頭“汲溜汲溜”吃面,然后打著飽嗝,心滿意足地離開。
我自己也是每天早飯必食手工面。面不需要過多的佐料,一碗清湯面,加幾根小青菜。一碗熱熱的手工面,連面帶湯一掃而空,胃里暖烘烘的,真個是說不出的舒坦,爽!
自然樸實,清白無華。這是母親搟的手工面的內質。同時,也是我人生路上的精神燈塔,光華照亮我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