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陽看福山散文
合陽福山以其獨特出眾的自然形勝和豐富的人文資源享譽神州大地。
沒來福山之前,只聞其名,未睹其容。因此早有游福山之意。“十一”黃金周期間,與女兒自由自在來到合陽游玩。第一站就是看福山。福山景區果然氣象非凡。景區門口高大的門坊上題寫有巨大的“福山”二字,門樓上雕梁畫棟,飛檐翹角,氣勢巍峨壯觀,濃濃的仿古韻味把人們帶到一個朝圣的境地。再走進來,門樓后又有四字提額“厚德載福”,雄渾蒼勁的筆法令人贊嘆,令人沉思。
寬闊的迎賓大道氣勢恢宏,兩邊遍植花草樹木,氣象燦然靚麗,空氣清新怡人,顯示了福山之地寬闊的襟抱胸懷,一副君臨天下的大氣風采。石刻的“九福”內涵豐富,耐人尋味,令人沉思,也發人深省。看著內涵豐富的“九福”碑石,我戀戀不舍,用相機一個一個拍攝下來,計劃把它們抄寫下來,作為品讀人生,教育子女,教育諸生,領悟人生的寶貴文化資源。
來到景點門口,清新潔凈雅致的游覽環境給人以賞心悅目之感,行人幢幢,四周高低起伏粉墻黛瓦精致玲瓏的仿古建筑引人入勝,觀之,頗有江南建筑玲瓏細巧的韻味。“合陽人細”,無論是打造家具,還是建筑房屋,亦或是搬遷裝潢,做工靈巧,手藝細致,這在渭北一帶是頗有美名。
女兒早有雀躍之心,來不及細賞,催促我趕快買票。于是持了票券,進得景區,迎面見一座蝎子雕塑,蝎尾高蹺,蒼勁有力,蝎螯似鉗,碩大無比,凜然有一種王者之風。倘若不是石雕,還真是令人毛骨悚然,毛發倒豎。既是石雕,那碩大的家伙確有可愛之處,人們在其蝎尾系上紅綢,寄蘊祝福。而其蝎頭慈祥,目光和善,在其嘴巴下面吐有一個大大的“福”字,另有三個小字環繞其邊,組成“天蝎賜福”之意。看來此蝎并非惡蝎,而是神蝎,賜人間福氣的蝎子。于是,游人紛紛在其前面留影,以期神蝎能夠給全家帶來福氣,給心想事成者帶來美好運氣。在眾人拍攝完畢,我亦與女兒站在其前留下了這一次旅途之影。
伶牙俐齒的導游帶著話筒給游人生動的講解,除了有十二生肖轉磨以外,還有大氣磅礴的“福山賦”石刻碑文。賦辭為中國合陽籍作家黨憲宗先生所寫,碑文為省書協主席合陽籍雷珍民先生題寫。黑底白字異常奪目。優美的賦辭,加上端莊雋美的書法組成了“兩絕”,真是珠聯璧合,相得益彰。這樣的文化組合大大的營造了福山景區的文化氛圍,難怪合陽一度被人們譽為“文化大縣”,看來是實至名歸,名不虛傳。
而在我抵合到達迎賓大廳時,就接觸到了黨憲宗先生著寫的《黃河頌》,翻開書頁,我被黨老師濃濃的氣貫長虹的抒情詩所打動,毅然破費購買了一本,作為案頭欣賞閱讀的佳品;同時也可以用來作為教育子女,教育諸生們閱讀了解黃河文化,激發他們的愛國主義熱情的有益教材。詩歌,本身是具有激發情感,激發情志的作用,讓青少年來閱讀,是最好不過的了。
拍攝完“福山賦”碑文,我跟隨人們來到福山入口。在這里,導游揮發其才智言語,給人們講解福山之地貌。我們聽著,看著。站在山上,但見福山的地貌形勝異常,氣象非凡。仔細觀察,其整座山果然像一只翹尾東行的大蝎子趴在溝壑中,難怪人們又稱福山為“蝎子山”,這真是再形象不過的了。由此,我也想到造化真是神奇,竟然能把山川地形塑造成各種動物形狀。難怪自古就有各種神話傳說,這也真不是空穴來風,無稽之談。真是什么事情都有其因,有其果。絕不是人們妄加推測。由此,我也想象,是不是這一座奇山的前身就是一只受了天帝懲罰,特異來到人間降福的天蝎,倘若有天帝的話,這樣的推想好像也成立。
不知什么時候,人間就有能人異士,各教流派選中了這個地方,在這里修身養性,傳達教派旨意,而與其他各山韻味不同的是,這里竟然是“三教合一”的地方,這在教派各立門戶,各持山頭的天下并不多見。我曾經游歷天下諸山,諸如像華山以道教著稱,嵩山以佛教立名,而像這樣集儒道釋于一身的山頭的確并不多見。可見福山真是福山,和諧之山,包容之山,真是應了門坊一句“厚德載物”,此真是地之厚也。而對其理解百姓自有形象解讀:民間有“聚寶盆、福壽山,蝎子趴在盆中間”之喻。這真是天人之幸。來此朝拜的人們自可以各取所需,無所顧忌。
迤邐的山路清掃一新,簇簇黃花在深秋里燦然綻放,蝎尾狹長的'小路兩邊,就是深壑險谷,幸有兩邊矮墻護衛,不然游人是望而生畏的。更有趣的是在蝎尾的小路上,青磚鋪就的地面鑲嵌的“福祿壽“等字傳達著傳統文化里百姓所遵循的傳統價值觀念,富有著塵世意味和世俗觀念。而并不是因為三教并立而遺世獨立,傲視群雄。如果說道釋頗有出世之意,儒家頗有入世之意的話,那么,在它們之間也不是完全沒有共同點的。儒家既講“達則兼濟天下”,但也講“窮則獨善其身”。修身養性,泛愛眾生大概是三教殊途同歸。三教之立,恰如同幾條溪流共同匯聚成一條大河,滋養了中華民族幾千年,也共同塑造了中華民族和諧包容的文化特點,從古至今,源遠流長。
行到立有石牌的山門跟前,但見門額題有“更上一層”,其語句來自唐代詩人王之渙“更上一層樓”之意。兩邊楹聯分別是“長歌進寶地”,“徙倚對珠林”,其字體皆是古體字體,頗有韻味。而另一石牌門額則題“白云深處”,句子取自“白云深處有人家”之句,兩邊為“漸與俗塵遠”,“時聞山鳥鳴”這樣的題寫為自然山水又增添了無窮的詩意,令人遐思無限。而最后“秀奪終南”的寺門題寫更是把這里的山水風光發揮到了極致,話里蘊含著這里的美勝過了著名的終南山。真是令人羨慕!
走入寺內,但見燭煙裊裊,但聞燭香陣陣。方知游客里的善男信女處處膜拜,處處敬香,他們把自己的美好祝愿都寄托在這些法力無比的神靈身上,期望他們能夠給自己賜予幸福。而三教神像則神態怡然,安然享受人們的朝拜和虔誠。對于女兒的盲目膜拜,我告訴她這些神像都是人,他們都是三教的創始人,是文化至尊,而不是什么神靈,幸福要靠自己努力,才能得到。想不勞而獲那是什么也不能得到的。女兒似有所悟,頻頻點頭。
導游帶著我們攀上爬下,每到一處,具做介紹。福山寺建筑之迂曲,造工之富麗,布置之工巧,層次之井然,大有南方園林之奧妙。在這里,無論是亭,還是塔,或是樓閣建筑都充分的利用了這么一個并不是多么寬敞的蝎頭空間,顯得建筑布局緊湊玲瓏,錯落有致,游人穿行其中,步移景換,令人感到回味無窮。而晨鐘暮鼓的樓閣象征意味,更是彰顯了中華樓閣文化建筑的共同內涵。布局精致的南方園林建筑特點,令人想到這里也是南北文化交融的一個匯點,難怪合陽人汲取了南方人之細密這一特點。文化影響往往是潛移默化的,是經歷了歲月的磨合與積淀,這一點不是想怎樣模仿就能模仿得到的。我曾試著把合陽人與澄縣人做一比較,也曾把合陽的民居與澄縣人的民居做一比較,發現合陽人門口崇尚歇山頂式的房屋構造,而澄縣人則一律是大門平房矗立門口。這是上了李家坡到合陽地面發現的一個鮮明的特征。這樣的特征顯示了合陽人恪守傳統的一面較強,同時也彰顯了細膩的風格。而澄縣略有些粗獷兼現代。
“一峰聳翠,萬柏環青”。站立攬福臺,縱覽福山全貌,但見翠柏蒼蒼,蝎尾蜿蜒,樓臺亭閣,盡收眼底。出的寺廟,我再次環視周圍風景,但見群山萬壑,縱橫延綿,古樹蒼柏,郁郁青青。這里真是把山川之形勝與人文之淵藪集合于一身;古代,現代之大家風范俱可以找到。來福山,真可以說是不枉此行。
【合陽看福山散文】相關文章:
看星星散文02-04
《看畫》汪曾祺散文2000字12-25
湖心亭看雪散文12-28
重讀《湖心亭看雪》散文12-28
福山一日游作文06-01
高三敘事散文:提籃春光看媽媽04-10
淡看浮云散瀟灑天地間散文02-28
上海普陀福山外國語小學怎么樣03-05
看朱自清散文集讀后感5篇0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