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教學方案設計
為了確保我們的努力取得實效,時常需要預先開展方案準備工作,方案指的是為某一次行動所制定的計劃類文書。那么應當如何制定方案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數學教學方案設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數學教學方案設計1
教學目標
1.使學生正確地數出11~20之間物體的個數,知道這些數是由1個十和幾個一組成的,掌握20以內數的順序和大小.能夠正確、迅速地讀出11~20各數.
2.初步培養學生的操作能力和語表達能力.
3.體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學重點
數11~20各數及讀法.
教學難點
理解11~20各數的組成.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師:誰能按順序說一說,以前我們都認識了哪些數?(學生可能會按從小到大的順序數出)誰能再倒著數一數?
師:誰能數一數第一組和第二組一共有多少人?(兩組人數不超過10)
如果讓你數一數全班一共有多少名男生.你會數嗎?(男生人數超過10)
誰來試著數一數?
請一位同學數.
師:男生的人數超過了10,我們只認識10以內的數是不夠的,生活中經常會用到比10大的數,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11~20各數.
板書課題:11~20各數的認識
二、指導探索.
1.教學例1.【演示課件“數11~20各數”】
師:這是幾根鉛筆?(1根)
現在呢?(2根)……(一直數到10根)
10根鉛筆要怎么樣?(捆成一捆)
1捆是幾根?(10根)
1捆就是1個什么?(1個十)
再添1根是多少?(11)
再添1根呢?(12)……(一直數到19)
19再添1根是多少?(20)
現在又夠10個單根的了,怎么辦?(捆成一捆)
原來的1捆再加上這1捆是幾捆?(兩捆)
兩捆就是兩個什么?(兩個十)
兩個十是多少?(20)
20里面有幾個十?(兩個十)
你能邊擺小棒邊數數嗎?請你拿出小棒從1開始一直數到20.
學生邊擺小棒邊數數,教師巡視.
師:不擺小棒,你能從1數到20嗎?
學生試著從1數到20.
2.教學例2.
(1)數的組成:
師:今天我們學習的新數都是由幾個十和幾個一組成的,你能用小棒擺出這些數嗎?
教師說數,學生用小棒表示,同桌互相說一說所擺的數是由幾個十和幾個一組成的.(11、13、15、20)
(2)數的讀法.
出示例2的11圖
師:這個數是由幾個十和幾個一組成的?
因為它是由1個十和1個一組成,所以讀作:十一.
出示例2的13圖
師:這個數是由幾個十和幾個一組成?讀作什么?
分別出示例2的15圖和20圖
師:這個數呢?(學生先說數的組成,再讀數.)
出示:12、14、16、17、18、19
師:你能按順序讀出直尺上的數嗎?(出示直尺圖)
學生齊讀:從0到20
從20到0
指名讀:只讀單數.
只讀雙數.
5個5個地讀.
師:15的后面是多少?前面呢?
18和20中間的數是誰?
和16相鄰的兩個數是多少和多少?
指出直尺上第13個格在哪兒?
(3)比較大小.
師:比11大1的數是多少?
比18小1的數是多少?
比13大又比17小的數有哪些?
比14小的數有哪些?比17大的數呢?
三、鞏固練習.
1.數一數,一共有幾塊糖?
先數出10塊圈起來,再看還剩幾塊,就是十幾塊.
2.口頭填數.
3.請把卡片按順序排列起來.
4.用小棒擺出下列各數.學生擺完后,指名說每個數是由幾個十和幾個一組成的.
11
12
16
17
20
四、課堂小結.
今天我們認識了哪些數?你有什么收獲?
板書設計
11~20各數的認識
教案點評:
11到20各數的認識是為學習20以內加減法做準備.在設計教案時重點抓住了以下幾點:
一、學生對十位上的“1”表示1個十的理解有一定困難.在教學中通過學生觀察老師演示、通過親自動手擺一擺、捆一捆,來理解十位上的“1”表示1個十.
二、學生對11到20各數的組成的掌握有些難度.因此,在教學中設計了看小棒圖說數的組成、自己擺小棒說數的組成.
三、要充分利用直尺圖,幫助學生理解20以內數的順序和大小.
四、為激發學生興趣,在鞏固練習中,也是采取數一數、擺一擺、舉卡片、連線等多種形式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以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整個教學過程根據學生年齡特點由具體到抽象,由易到難,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教學全過程.
數學教學方案設計2
教學目標:
1、學習5的組成,初步了解整體與部分,部分與部分之間的關系。
2、培養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比較能力和思維的靈敏性。
教學材料:瓶子蓋、紙盒、圖片、筆、數字卡片、各種數量時5的物體。
教學過程:
一、尋找“5”
1、小朋友和老師一起到戶外找一找那些東西的數量是5。
2、說一說你找到了什么東西的數量是5。
二、撒瓶子蓋游戲
1、今天咱們玩一個撒瓶子蓋的游戲,你們想玩嗎?
每人取5個瓶子蓋,把它撒在盒子里,你發現了什么?(有的朝上,有的朝下)。
2、說一說你撒的是什么樣子的?(幾個朝上?幾個朝下?)
3、這個游戲你們喜歡玩嗎?回到家里可以跟爸爸媽媽一起玩兒,看誰玩的方法多?
三、學習5的組成
1、聽說貓媽媽要邀請它的好朋友們小兔、小猴、小豬到家里來做客,為它們準備了許多好吃的,它想把這些好吃的分別放在2個盤子里,可是它不知道怎么分才好,小朋友們愿不愿意幫助貓媽媽分一分?看誰想得辦法多,把每次的放法記錄在旁邊的格子里。
2、幼兒操作,教師指導。
3、請幼兒說一說自己找處了幾種方法,然后讓幼兒說一說是怎么分的,請幼兒到黑板上演示分法。
4、從這些分法中你發現了什么?
5、教師總結。
數學教學方案設計3
通過教學使學生認識正方體、長方體、圓柱和球,建立空間觀念。
教學內容分析:本節課的內容是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經接觸過一些關于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的物體的基礎上教學的。因此,課堂教學中,根據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和學習內容,創設學生喜歡的情境,組織生動活潑的活動,使學生對所學知識進行感知和體驗。
學情分析:學生的空間概念比較差,在教學中多出示模型和相應的事物來讓學生看一看、摸一摸,使教學更直觀,容易加深學生的理解。
教學目標:1、知識與技能:能辨認正方體、長方體、圓柱和球,并知道他們的名稱。
2、過程與方法:學生動手實踐,讓他們經歷對熟悉實物的分類、觀察、觸摸等過程,從而形成對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的感性認識。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培養學生主動探索的精神和與人合作的意識,初步了解數學和生活的密切聯系;通過各種活動增強孩子的參與意識及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學重點:初步認識正方體、長方體、圓柱和球的實物與圖形,建立空間觀念。
教學難點:長方體和正方體的區分。
教學設想: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學生主動學習、積極思維、探求知識的內在動力。上課伊始,創設學生喜愛的兔博士送給同學們裝滿禮物的神秘的百寶箱的情境,激發學生學習知識的情趣和探求新知的欲望。
接著通過分一分、說一說、看一看、摸一摸、推一推,找一找、玩一玩等一系列活動,讓學生操作感知、匯報交流。活動中讓學生眼、手、腦、口等多種感官參與,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和積極性。
教學方法:整個課堂教學采取小組合作的形式,增強學生的參與意識,培養學生協作精神和創新意識。
教、學具準備: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等各種形狀的物體5個百寶箱,每組4個小方塊,4種圖形的圖片
課型:新授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
環 節 | 教師活動 | 學生活動 | 設計意圖 |
創 設 情 境 | 導入:同學們,在你們每組的桌上有一個百寶箱,里面裝著各種各樣的禮物,這是兔博士特意為你們準備的,你們想知道里面都有什么嗎? 一會我們就把百寶箱里的禮物全取出來,同學們在取得時候千萬別搶,把禮物輕輕的堆在桌子的中間,把百寶箱放在地上,看看有什么禮物呀,開始。 誰來介紹一下百寶箱里都有什么?其他同學看一看你們桌上的禮物和他們的一樣嗎? | 齊說:想 生取出箱里的東西 找一名學生說 | 通過兔博士和神秘的百寶箱的出現引入新課,激發學生認識物體的興趣。 |
探 究 與 體 驗 探 究 與 體 | 一、初步感知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 1、分一分 兔博士給我們帶來這些禮物是想讓同學們從這堆物體中選擇樣子相像的放在一起分一分,你們能做到嗎? 師到各小組指導學生給物體按要求分類。 師:哪組同學先來介紹一下你們組是怎么分的?(師指名) 2、揭示名稱 師:老師發現同學們真是心靈手巧,把樣子相像的物體都放在一起;同學們,你們知道嗎,其實在數學王國里,國王給每種樣子相像的物體起了一個共同的名字。像這樣的物體叫長方體(師出示物體) 每人從桌上拿一個長方體叫出它的名字 現在老師給這些物體脫去花外衣,我們看看是什么樣子的(出示圖片)指名說它的名稱。 師用上面的方法,揭示正方體、圓柱、球的名稱。 …… 二、感知物體的特點 1、引導感知長方體的特點 (師拿出一個長方體)同學們看老師手里拿的是什么? 請同學們仔細的看一看,長方體看上去是什么樣子的? 同學們用手摸一摸,有什么感覺? 放在桌上推一推,會是怎么樣? 小結:長方體看上去是長長、方方的,摸一摸它的面是平平的,放在桌上推一推,它會平著走。 2、 師引導學生按照認識長方體的方法獨立感知正方體、球和圓柱這三種形狀的物體的特征,先在小組內說一說,再全班匯報。 師巡視指導 引導學生匯報: ⑴哪組同學先來說一說正方體有什么特點?或者說它是什么樣子的? 引導學生進一步感知正方體的特點。 ⑵誰來說說圓柱有什么特點? 引導學生進一步感知圓柱的特點。 ⑶哪組同學發現了球的特點? | 小組同學合作邊商量邊動手分。 各小組在全班匯報交流: 生;我們組把這些禮物分成四堆。我們把藥盒、牙膏盒、長木塊、……放在了一起;把魔方、地球儀包裝盒、方塑料塊……放在了一起;我們把藥盒、牙膏盒、長木塊、……放在了一起;把茶葉筒、圓木柱、露露瓶……;把大皮球、小球、塑料球……放在了一起。 生說:長方體(多說) 學生拿出長方體并在小組內叫出名字。 學生說長方體的名稱。 生:長方體 每生拿一個長方體觀察。 班內匯報: 長方體是長長的,方方的,有六個面…… 生動手摸長方體 匯報:摸上去是平平的。 生推 匯報: 推著它會走…… 生拿著長方體進一步感知特點。 學生活動:感知正方體、球和圓柱這三種形狀的物體的特征,小組交流。 全班匯報: 正方體看上去方方正正的,也有6個面,每個面也是平平的,,每個面大小一樣,放在桌子上推一推平著向前進…… 學生拿著正方體感知特點 生:圓柱看上去像柱子,上下一樣粗;摸一摸中間是圓圓的,上下是平平的,倒在桌上可以往前滾…… 學生拿著圓柱進一步感知特點。 生匯報;球是圓圓的;摸上去沒有平平的面;可以向四面八方滾動…… | 通過讓學生觀察熟悉的實物、小組合作按照樣子相像的標準分類的活動,使學生初步感知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的。 這一環節,認識長方體,由教師引導,達到對學生認識物體方法上的指導作用。然后通過看一看、摸一摸、推一推、說一說等一系列活動,讓學生獨立嘗試認識正方體、圓柱、球的特點。活動中讓學生眼、手、腦、口等多種感官參與。使學生對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產生感性認識并建立起名稱與形狀相對應的表象。 |
實 踐 與 應 用 | 1、 2、 師:其實這些形狀的物體藏在我們生活中的每個角落,請同學們找一找,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還有哪些物體是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的? 老師也從生活中找來了一些物體,你們能說出它們是什么形狀的嗎?(完成練一練第一題) 3、完成數一數 請同學們打開書翻到30頁 (1) ⑵數一數每個圖形是由多少小方塊組成的。 師引導學生在小組內擺一擺。 4、游戲:摸物體 按形狀名稱摸物體。老師和一個組的同學示范。然后各組照樣子做。 作業:回家每個人用像皮泥捏一個長方體、正方體、圓柱體和球給爸爸、媽媽看。 | 學生匯報。 生自由發言:冰箱是長方體的、衣櫥是長方體的、地球儀的包裝盒是正方體的、…… 生搶答。 學生獨立完成,然后匯報訂正。 生自己完成 匯報訂正:學生在幻燈下數,有的數了3塊兒、有數了4塊兒。 生自己拿出小方塊來擺一擺再數一數。 學生游戲。 | 動畫片的設計,可以使學生得到休息,同時讓學生體會我們認識的物體與日常生活的聯系。 通過讓學生說一說、數一數的活動,讓學生進一步感知和體驗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并使學生感到數學無處不在。 通過游戲,讓學生在玩兒中學,激發學生的參與積極性,培養他們的合作意識。 |
數學教學方案設計4
活動準備
PPT課件、小動物手偶
活動目標
通過看和聽,積極參與點數活動,大膽回應老師的提問。
樂于和家長一起參與游戲,萌發數數的興趣。
活動流程
一、引入
師:寶寶們,我們一起學小司機開一開好嗎?
幼兒跟著教師一起開開小汽車。
二、看一看
師:馬路上的車子好多哦,我們來看看有什么車呀?數一數有幾輛?
如:出示圖片小貓。"有幾輛警車?"(3輛)"那三輛警車可以用數字幾表示呢?"小結:數數的時候要從左到右數,有幾輛車就用數字幾表示。
三、聽一聽
師:小動物要坐車,你們聽這是什么小動物呀?我們一起來聽聽它叫了幾聲?它叫了幾下就表示它要坐幾號車?
如:教師出示小狗圖片同時播放小狗的叫聲,"小朋友誰注意聽了,剛才小狗叫了幾聲?"(3聲)。"那我們再一起仔細聽聽剛才小狗到底叫幾聲?" (播放小狗的叫聲),(4)"我們可以用數字及表示呢?"(4)(同時屏幕上出現數字4)。(依次出現小動物圖片聽聲音說出數量,讓幼兒感知6以內的數量)。
小結:除了眼睛看能數數,用耳朵聽也可以數數。
四、游戲
師:小汽車開了那么就要停到停車場去休息一下了,但是請小司機請注意,可不能隨便停車哦,請你仔細聽。
(小汽車滴滴滴,開到東,開到西。快點開進停車場,3輛小車在一起。)
師:我們和爸爸媽媽一起來玩游戲吧。
數學教學方案設計5
一、教材內容分析
教學內容:人教版三年級下數學P22頁,例3及“做一做”,練習五第1~3題。
例3是一位數除三位數,主要教學:①當被除數最高位上上的數不夠除,要看前兩位的問題。②將估算和筆算結合應用,使多種算法互補。教材以整理照片為素材引出除法算式238÷6,然后呈現了兩個學生估算和筆算的過程,一方面注意培養學生的估算意識,另一方面使學生體現估算、筆算的各自不同的特點。
二、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知識與技能:(1)掌握一位數除三位數的計算方法,當百位上不夠商1時,把它看作幾十個十同十位上的數合起來再除;(2)使學生養成先估算,再筆算的良好習慣,培養檢驗意識;(3)結合教學,使學生理解有余數的除法,余數要比除數小,培養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
過程與方法:通過教師講解,引導學生分析討論掌握一位數除三位數的筆算方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養成認真計算的良好習慣,培養學生愛好數學的情感
三、學習者特征分析
學生已經學習了兩位數除以一位數的計算方法和三位數除以一位數的估算,這為解決本節課的教學任務打下了基礎,同時要充分利用這些相關的知識讓學生自己去探索,形成完整的的多位數除以一位數的方法體系。
四、教學策略選擇與設計
教法:講解法
學法:自主探究法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知。
1、口算
8÷4= 30÷5= 120÷4=
210÷3= 420÷6= 4500÷9=
2、最大能填幾
8×( )< 42 ( )×5 < 8
5×( )< 42 ( )×3<20
4×( )< 17 ( )×7< 27
3、用豎式計算:
(1)48÷4= (2)48÷6=
師:比一比,這兩個豎式,你發現了什么?
二、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1、出示教材P22主題圖。
師:小夢和小欣既是同學,又是一對好朋友。上學期末他們倆榮幸地被評為校級“三好生”,他們高興極了!學校還為校級“三好生”發了一本相冊作為鼓勵。放假了,小夢和小欣商量著把他們倆的照片整理一下,插在相冊里。你們看,他們多認真啊!
師:從圖上,你們獲得了哪些數學信息呢?
師:你們能提出一個數學問題嗎?
(根據學生回答,板書。)
師:你們是如何解決呢?
2、探究算法。
師:我們先估算一下,這些照片大約要插多少張。說說看你們是怎么估算的?
師:我們剛才用估算的方法算出了大約要插40張,說明238除以6的準確值也是在40左右。可是要怎么求出準確值呢?這就是我們這節課要學習的知識,一位數除三位數。(揭示課題)
師:說說看你們是怎么想的?動手算算看吧!
(教師巡視,對學生的試算結果做出適當點評。)
師:說說看,你們是怎么算的?
師:先從哪位除起?被除數百位上的數2除以6,商夠嗎?我們該怎么辦?
師:23個十除以6,商的最高位“3”為什么在十位上,23除以為為什么商是3而不是4?
師:我們在進行除法運算時,每次除后余下的數都要和除數比一比,你會發現什么?
師:23減18等于5,這個5表示什么?然后個位上的8落下來,和5個十合并起來是58。58除以6,商是幾?為什么?
師:剛才大家用估算的方法估計這一些相片大約要插40頁,而現在通過計算得出是39頁余4張,這4張要怎么辦呢?總共需要插多少張呢?(板書)
師:像這題,我們必須根據實際生活來進行回答。
3、總結算法。
師:通過剛才的計算,我們解決了一位數除三位數的筆算問題。我們現在一起來總結一下吧!
師:當三位數除以一位數,被除數的百位不夠除時要怎么辦?
師:處理后得到的商你寫在被除數的哪一位商?為什么?
師:接下來的商你又寫在哪一位上?為什么?
三、應用新知,解決問題
1、P22做一做
2、練習五第1題
師:什么情況下商是兩位數?什么情況下商是三位數?
3、練習五第3題。
師:題目問“大約播放多長時間”,這是要求我們就估算值還是要我們求精確值呢?
四、課堂小結。
師: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學會了什么?
師總結:除數是一位數的筆算除法,要從被除數的最高位除起,如果被除數的最高位比除數小就要看被除數的`前兩位,除到被除數的哪一位,就把商寫在哪一位的上面,每次除得的余數必須比除數小。
數學教學方案設計6
活動目標:
1、在游戲活動中歸納、總結、學習3、4的組成,知道把3分成兩份有2種份法,知道把4分成兩份有3種份法。
2、在操作活動中不斷探索數的多種分法,并學會記錄。懂得交換兩個部分數的位置合起來總數不變。
3、在游戲中學習3、4的組成,發展動手能力及觀察思維能力。
活動準備:
教具 貼絨數字1、2、3、4及分合號、背景圖(3輛汽車和4個圓點圖)黑板。
學具 幼兒人手一套操作材料,記號筆一支,一個盤子里裝有雪花片3片。
活動過程:
1、創設情境,引起幼兒興趣。游戲:“我們都是好朋友”。
2、初步探索3的組成。
(1)小組活動:幼兒自由操作
“今天,我們要來玩“雪花片”的游戲,好不好?那請小朋友每次都拿3個雪花片分成2份,試試看你能分出多少種不同的分法。”
幼兒操作,老師巡視。提醒幼兒拿3個雪花片分成2份。
(2)集體活動:汽車開來啦
老師小結:3分成兩份有2種分法,3可以分成1和2,2和,1和2;2和1合起來都是4。
3、初步探索4的組成。
(1)幼兒操作:“分顏色寶寶圓點”,在操作活動中不斷探索4的多種分法,并學會記錄。
(2)讓幼兒給4個顏色圓點寶寶分成2份。你們會怎么分?有幾種分法?
(3)老師寫出4 的分合式: 4分成1和3,還有3和1這兩組數都有一個相同的數字幾?它們的數字相同,但是它們的位置不同,只要知道了一種分法后,將兩個部分數的位置交換一下,就是另一種分法,左邊的數后面一個數比前面一個數多1,右邊的數后面一個數比前面一個數少1,左右兩邊的數合起來都是4。
(4)老師小結:4分成兩份有三種分法,4可以分成1和3,3和1,還有2和2,1和3,3和1,還有2和2它們合起來都是4。
4、幼兒操作練習,鞏固游戲----“花朵和樹葉”:
3的組成3朵花朵分成2份,4的組成4片樹葉分成2份。
5、集體講評幼兒操作練習,進一步鞏固3、4的組成。
數學教學方案設計7
活動目標
1.啟發幼兒學習正逆排序并說出序號。
2.體會量與序數的關系。
活動準備
1.每人一套l~5的數字卡片。
2.適于幼兒按大小排序的物體。
教學具圖片
活動過程
一、排隊編號
1.請幼兒從矮到高排隊編號。
要求:
每組幼兒從矮到高排隊后,報數編號,每人按編號領取相應的數字卡片。
2.幼兒說一說:
自己這隊小朋友是怎么排的隊?自己排在第幾?其他人排在第幾?
3.從高到矮排隊編號,方法同上。
4.提問:
兩次排隊有什么不同?你都排在第幾個?為什么?
如:東東從矮到高排,排第1,從高到矮排,排第5。
5.討論:東東兩次排隊位置不同,這是為什么?
二、給物品編號
1.幼兒操作
請每個幼兒自由選5件大小不同的物品。
根據老師的要求,給自己所選物品按大小進行正逆排隊編號。
每次排隊后,按編號給每個物品對應一張數字卡片。
2.討論交流
提問:
(1)你找的是什么物品?它的編號是幾?排在第幾個?
(2)你是怎么給它們排隊編號的?
(3)經過正逆兩次排隊,同一件物品都排在第幾?為什么?
活動延伸
讓幼兒按量的不同屬性給物品排隊編號。如找長短不同的物品,
也可以找高矮、寬窄、厚薄、粗細等不同的物品,按量的差異進行正逆排序編號。
數學教學方案設計8
課題:除數是整數的小數除法(二)
教學內容:教科書第99一100頁的例2、例3和相應的做一做中的題目,練習二十三的第4-8題。
教學目的:
1.使學生學會除數是整數的小數除法的計算方法。
2.理解除數是整數的小數除法的計算法則跟整數除法之間的關系,促進學習的遷移。
教學過程:
一、復習
教師出示復習題:
教師先提問:除數是整數的小數除法,計算時應注意什么?獨立完成后,讓學生說一說做第2題時,商中間有零是怎樣處理的?跟整數除法的計算方法有什么相同點和不同點?
二、學習新知
教師先讓學生根據題意列出算式,再用豎式計算。當學生計算到36除9不夠商l時,教師提問應該怎么辦?小組討論。
引導學生回答:36除9不夠商1,可以根據小數末尾添上。以后小數大小不變的性質,在9的右面添上。看成90個十分之一再除。90個十分之一除以36商2個十分之一。由于被除數117是整數,小數點沒有寫出來,因此要在商3的右面點上小數點后,再寫商2個十分之一。
求出十分位上的商以后,還余18個十分之一,18個十分之一用36除,不夠除,怎么辦?(不夠商1個十分之一。把18個十分之一看成低一級單位的數,再添0,是180個百分之一再繼續除。)
算完后,讓學生說一說計算過程。教師同時板書:
教師說明,小數除法除到最后沒有余數了,叫做除盡了。
2.做第99頁下面做一做中的題目。
讓學生獨立完成這兩道題,教師個別輔導有困難的學生。
3.總結除數是整數的小數除法的計算法則。
教師提問,上節課學習例1后,我們總結出除數是整數的小數除法的計算法則是怎樣說的?(除數是整數的小數除法,按照整數除法的法則去除,商的小數點要和被除數的小數點對齊。)
教師指著板書,問:大家看例2的計算過程,還應該補充什么?(如果除到被除數的末尾仍有余數,就在余數后面添0再繼續除。)
教師再叫一個學生把兩部分合在一起復述一次,并說明這就是除數是整數的小數除法的計算法則。讓學生默讀教科書第100頁上的計算法則。
4.學習例3。
教師板書例3,讓學生觀察被除數與除數有什么特點?
教師板書例3的豎式,問,被除數的整數部分比除數小,商會出現什么情況?
不夠商1,我們在豎式中應該怎樣寫商?想一想,在整數除法中,不夠商1時是怎樣處理的?(在被除數個位的上面,也就是商的個位上寫0,用0來占位。)
我們把被除數的整數部分個位上的數和十分位上的數合起來,看作16個十分之一。夠不夠除?怎樣寫商?(仍然不夠商1個十分之一,要在個位商0的右面點上小數點,再在十分位上寫0占位。)
把被除數看作169個百分之一,用26除,這跟前面的例子是類似的,自己繼續往下做。學生做完后,教師問:在什么情況下,小數除法中商的最高位是0?(被除數比除數小時,整數部分不夠商1,要先在商的個位上寫0,點上小數點后再除。以后除到哪一位不夠商1,都要在那一位上寫0占位。)
教師要求學生用乘法驗算這道題計算的是否正確。
5.做第100頁的做一做中的題目。
第1題,讓學生獨立完成,第(2)小題要用乘法驗算。集體訂正時,要把豎式的錯誤情況記下來。
第2題,讓學生讀題后分小組討論,討論后叫幾個小組的代表講述討論的結果。教師引導。學生相互補充,表達出下面的含義:只要被除數比除數小,商的個位上就不夠商l,這樣的除法得到的商都比1小。
第3題,讓學生仔細審題,把錯的改正。集體訂正時,要讓學生講出錯的原因和改正的理由。還可以把做第1題出現的錯誤展示出來,讓學生討論后訂正。
三、鞏固練習
1.做練習二十三的第4題。
讓學生獨立完成,做完后,集體訂正。
2、練習二十三的第5題中第一行的3道小題。
讓學生獨立完成。訂正時,對典型錯誤要進行分析,找出錯誤的原因。
3.做練習二十三的第7題。
四、總結
教師要求學生根據例3的計算過程,復述除數是整數的小數除法的計算法則。再讓學生說出被除數比除數小的,計算時要注意什么?(商的個位上不夠商1,要先在商的個位上寫0,點上小數點后,再除。)
五、作業
練習二十三第5題的第2行的3道小題、第6題和第8題。
數學教學方案設計9
教學目標:
1、使學生通過觀察、猜測、實驗、驗證等活動,找出簡單事件的排列數或組合數。
2、培養學生有序地、全面地思考問題的意識和習慣。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1、小組整理回顧本周學習內容,然后小組內交流。
2、全班交流,引入課題,板書課題。
二、探究體驗
1、借助操作活動或學生易于理解的事例來幫助學生找出組合數。師生共同分析練習二十五第5題。
(1)讓學生小組討論,充分發表自己的意見。
(2)利用直觀圖示幫助學生有序地、不重不漏地找出角色搭配的組合數。
2、出示練習二十五第7題。
(1)學生看題后,四人小組討論出有多少種取法。
(2)通過活動的方式讓學生不重不漏地把所有取錢的情況寫出來。
(3)全班匯報交流,集體訂正。
3、完成練習二十五第9題。
(1)同桌討論,說一說可以通多少次話?
(2)生獨立用線連一連。
(3)集體匯報交流。允許有的學生把所有的情況逐一羅列出來,只要他通過自己的方法探索出所有的組合數,都是應該鼓勵的。
三、實踐應用
1、生獨立完成練習二十五第6題。然后集體交流。
2、生獨立完成練習二十五第8題,然后指名說一說。
四、全課總結
1、通過今天的練習,你有什么新的收獲?
2、師總結。
數學教學方案設計10
活動背景:
幼兒園數學教學是一門系統性、邏輯性很強的學科,有著自身的特點和規律。密切聯系幼兒和生活,利用幼兒平常接觸到的、熟悉的事物來設計數學活動,是解決數學知識的抽象性與幼兒思維具體形象性這一矛盾的最好方法。
操作法是幼兒學習數學的基本方法,我們投放幼兒自己收集、非常熟悉的大小不一的種子材料,創設問題情景,讓幼兒帶著問題去操作、思考、探索。通過種子排隊、球排隊、游戲“走鋼絲”,三個層層遞進的環節,感知物體大小、數量與排列長短的一種互逆關系。本次活動,發展了幼兒的邏輯思維能力,培養了幼兒的學習習慣。
活動目標:
1、教幼兒學習對種子進行分類和按規律排序。
2、通過學習發展幼兒的觀察推理能力和判斷力。
活動重點:
學習對種子進行分類、排序。
活動難點:
數量相同時為什么排列長短不一樣,長短一樣時為什么數量不一樣。
活動特點:
操作性強、存在于實際生活并廣泛運用與實際生活。
活動準備:
1、幼兒人手一份種子(紅豆、黃豆、綠豆若干)
2、紙板人手兩張
3、乒乓球、海洋球各一個。
活動方法:操作法、觀察法和游戲法。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導入活動,引起幼兒興趣,聽音樂進教室)
(1) 今天,老師要帶你們去豆子王國,小朋友們高興嗎?下面我們出發吧,幼兒聽著歡快的音樂進教室。
(2)豆子王國里都有那些豆子呀?( 紅豆,黃豆,綠豆“),它們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叫什么?”(種子)
(3)小老鼠太調皮了,把種子弄亂了,請小朋友將這些種子進行分類,看都有幾顆,并提問幼兒是怎么分得。
二、基本部分(引導幼兒探索規律,并找出規律)
(一)第一次探索活動:(感知數量相同,大小不一的種子,排列長短不一樣。)
(1)講解操作要領。
(2) “現在請你們做件事,給這些種子分分家(出示圖一)
(紅)大圓( )
(黃)中圓( )
(綠)小圓 ( )
“請你們猜猜第一條線上排什么?為什么?”(紅豆,因為有紅豆標記)
“第二、第三條線呢?”(黃豆、綠豆)
教師示范排,告訴幼兒排的時候要從紅線開始,一個靠著一個,讓它們站在線上。三排全排完了,不要收,數一數,把數字記到后面的格子中。
(2) 幼兒操作,用種子在紙板上排隊。
(3) 請幼兒講述排列結果。
“紅豆有幾顆?”(十顆)“黃豆有幾顆?”(十顆)“綠豆呢?”(十顆)“它們都是十顆啊?那它們排的隊伍一樣長嗎?”(不一樣)
(4) 討論:為什么都是十顆,隊伍不一樣長呢?(因為綠豆小,所以排得最短。因為紅豆大,所以排得最長。因為黃豆不大也不小,所以排的隊伍不長也不短)。
(5) 小結:相同數量的種子,顆粒越小,排列越短,顆粒越大,排列越長。
(二)、第二次探索活動:(感知大小不一的種子,排列長短相同時,數量不同。)
(1) 請幼兒把紙板翻過來,觀察另一面。
(紅)小圓 ( )
(黃)中圓( )
(綠)大圓 ( )
“看看紙板上有什么?”(種子標記、線)“這三條線怎么樣?”(一樣長)
(2) 設疑、引導幼兒思考。
“如果在這三條一樣長的線上排隊,想想它們用的數量會不會一樣多?”(A:一樣,B、不一樣)
(3) 交待探索要求,幼兒操作。
“請你們用不同的種子分別在三條一樣長的線上排列,看看它們用的數量到底會不會一樣多呢?”
(4) 講述操作結果。
(不一樣多,紅豆用得最少,綠豆最多)
(5) 討論“為什么排一樣長的隊伍時,紅豆用得最少,綠豆用得最少呢?”
(6) 小結:隊伍一樣長時,小種子用得多,大種子用得少。
三、結合生活實際進一步感知大小、數量與排列長短的關系
(1) 接下來老師要帶領你們去文具店,小朋友要開著小汽車去,文具店到了,出示海洋球、乒乓球,提問:
“如果用相同數量的海洋球和乒乓球排隊,誰的隊伍長,誰的隊伍短,為什么?”(乒乓球小,排的隊伍短;海洋球大,排的隊伍長)。
“讓它們排一樣長的隊伍,海洋球和乒乓球誰用得多?為什么?”(隊伍一樣長時,大的海洋球用得少;小的乒乓球用得多)。
(2) 游戲:走鋼絲。
“請小朋友找你的爸爸、媽媽一起來玩走鋼絲的游戲。自己找一段距離,從起點線處腳跟對腳尖走到終點線,數數你用了幾步?你的爸爸媽媽用了幾步?”
“想一想,為什么爸爸媽媽用的步子少,你們用的多呢?”
四、結束教學。
數學教學方案設計11
一、教學內容分析
圓錐曲線的定義反映了圓錐曲線的本質屬性,它是無數次實踐后的高度抽象.恰當地利用定義解題,許多時候能以簡馭繁.因此,在學習了橢圓、雙曲線、拋物線的定義及標準方程、幾何性質后,再一次強調定義,學會利用圓錐曲線定義來熟練的解題”。
二、學生學習情況分析
我所任教班級的學生參與課堂教學活動的積極性強,思維活躍,但計算能力較差,推理能力較弱,使用數學語言的表達能力也略顯不足。
三、設計思想
由于這部分知識較為抽象,如果離開感性認識,容易使學生陷入困境,降低學習熱情.在教學時,借助多媒體動畫,引導學生主動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主動參與教學,在輕松愉快的環境中發現、獲取新知,提高教學效率.
四、教學目標
1.深刻理解并熟練掌握圓錐曲線的定義,能靈活應用定義解決問題;熟練掌握焦點坐標、頂點坐標、焦距、離心率、準線方程、漸近線、焦半徑等概念和求法;能結合平面幾何的基本知識求解圓錐曲線的方程。
2.通過對練習,強化對圓錐曲線定義的理解,提高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通過對問題的不斷引申,精心設問,引導學生學習解題的一般方法。
3.借助多媒體輔助教學,激發學習數學的興趣.
五、教學重點與難點:
教學重點
1.對圓錐曲線定義的理解
2.利用圓錐曲線的定義求“最值”
3.“定義法”求軌跡方程
教學難點:
巧用圓錐曲線定義解題
六、教學過程設計
【設計思路】
(一)開門見山,提出問題
一上課,我就直截了當地給出——
例題1:(1)已知A(-2,0),B(2,0)動點M滿足|MA|+|MB|=2,則點M的軌跡是( )。
(A)橢圓(B)雙曲線(C)線段(D)不存在
(2)已知動點M(x,y)滿足(x1)2(y2)2|3x4y|,則點M的軌跡是( )。
(A)橢圓(B)雙曲線(C)拋物線(D)兩條相交直線
【設計意圖】
定義是揭示概念內涵的邏輯方法,熟悉不同概念的不同定義方式,是學習和研究數學的一個必備條件,而通過一個階段的學習之后,學生們對圓錐曲線的定義已有了一定的認識,他們是否能真正掌握它們的本質,是我本節課首先要弄清楚的問題。
為了加深學生對圓錐曲線定義理解,我以圓錐曲線的定義的運用為主線,精心準備了兩道練習題。
【學情預設】
估計多數學生能夠很快回答出正確答案,但是部分學生對于圓錐曲線的定義可能并未真正理解,因此,在學生們回答后,我將要求學生接著說出:若想答案是其他選項的話,條件要怎么改?這對于已學完圓錐曲線這部分知識的學生來說,并不是什么難事。但問題(2)就可能讓學生們費一番周折——如果有學生提出:可以利用變形來解決問題,那么我就可以循著他的思路,先對原等式做變形:(x1)2(y2)2
5這樣,很快就能得出正確結果。如若不然,我將啟發他們從等式兩端的式子|3x4y|5
入手,考慮通過適當的變形,轉化為學生們熟知的兩個距離公式。
在對學生們的解答做出判斷后,我將把問題引申為:該雙曲線的中心坐標是,實軸長為,焦距為。以深化對概念的理解。
(二)理解定義、解決問題
例2 (1)已知動圓A過定圓B:x2y26x70的圓心,且與定圓C:xy6x910相內切,求△ABC面積的最大值。
(2)在(1)的條件下,給定點P(-2,2),求|PA|
【設計意圖】
運用圓錐曲線定義中的數量關系進行轉化,使問題化歸為幾何中求最大(小)值的模式,是解析幾何問題中的一種常見題型,也是學生們比較容易混淆的一類問題。例2的設置就是為了方便學生的辨析。
【學情預設】
根據以往的經驗,多數學生看上去都能順利解答本題,但真正能完整解答的可能并不多。事實上,解決本題的關鍵在于能準確寫出點A的軌跡,有了練習題1的鋪墊,這個問題對學生們來講就顯得頗為簡單,因此面對例2(1),多數學生應該能準確給出解答,但是對于例2(2)這樣相對比較陌生的問題,學生就無從下手。我提醒學生把3/5和離心率聯系起來,這樣就容易和第二定義聯系起來,從而找到解決本題的突破口。
(三)自主探究、深化認識
如果時間允許,練習題將為學生們提供一次數學猜想、試驗的機會——
練習:設點Q是圓C:(x1)2225|AB|的最小值。 3y225上動點,點A(1,0)是圓內一點,AQ的垂直平分線與CQ交于點M,求點M的軌跡方程。
引申:若將點A移到圓C外,點M的軌跡會是什么?
【設計意圖】練習題設置的目的是為學生課外自主探究學習提供平臺,當然,如果課堂上時間允許的話,
可借助“多媒體課件”,引導學生對自己的結論進行驗證。
【知識鏈接】
(一)圓錐曲線的定義
1.圓錐曲線的第一定義
2.圓錐曲線的統一定義
(二)圓錐曲線定義的應用舉例
1.雙曲線1的兩焦點為F1、F2,P為曲線上一點,若P到左焦點F1的距離為12,求P到右準線的距離。
2.|PF1||PF2|2.P為等軸雙曲線x2y2a2上一點,F1、F2為兩焦點,O為雙曲線的中心,求的|PO|取值范圍。
3.在拋物線y22px上有一點A(4,m),A點到拋物線的焦點F的距離為5,求拋物線的方程和點A的坐標。
4.(1)已知點F是橢圓1的右焦點,M是這橢圓上的動點,A(2,2)是一個定點,求|MA|+|MF|的最小值。
x2y211(2)已知A(,3)為一定點,F為雙曲線1的右焦點,M在雙曲線右支上移動,當|AM||MF|最小時,求M點的坐標。
(3)已知點P(-2,3)及焦點為F的拋物線y,在拋物線上求一點M,使|PM|+|FM|最小。
5.已知A(4,0),B(2,2)是橢圓1內的點,M是橢圓上的動點,求|MA|+|MB|的最小值與最大值。
七、教學反思
1.本課將借助于,將使全體學生參與活動成為可能,使原來令人難以理解的抽象的數學理論變得形象,生動且通俗易懂,同時,運用“多媒體課件”輔助教學,節省了板演的時間,從而給學生留出更多的時間自悟、自練、自查,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這充分顯示出“多媒體課件”與探究合作式教學理念的有機結合的教學優勢。
2.利用兩個例題及其引申,通過一題多變,層層深入的探索,以及對猜測結果的檢測研究,培養學生思維能力,使學生從學會一個問題的求解到掌握一類問題的解決方法.循序漸進的讓學生把握這類問題的解法;將學生容易混淆的兩類求“最值問題”并為一道題,方便學生進行比較、分析。雖然從表面上看,我這一堂課的教學容量不大,但事實上,學生們的思維運動量并不會小。
總之,如何更好地選擇符合學生具體情況,滿足教學目標的例題與練習、靈活把握課堂教學節奏仍是我今后工作中的一個重要研究課題.而要能真正進行素質教育,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自己首先必須更新觀念——在教學中適度使用多媒體技術,讓學生有參與教學實踐的機會,能夠使學生在學習新知識的同時,激發起求知的欲望,在尋求解決問題的辦法的過程中獲得自信和成功的體驗,于不知不覺中改善了他們的思維品質,提高了數學思維能力。
數學教學方案設計12
活動準備
圖片、操作材料、筆
活動目標
對生活中常見的蔬菜感興趣,樂意按提供的線索積極思考。
觀察發現圖上的線索,初步了解蔬菜的不同特征。
活動過程
一、引起興趣
師:這是誰的家?從哪里看出來的?(形狀)我們跟南瓜爺爺打個招呼吧。
二、數客人
師:今天南瓜爺爺家來了好多客人,請你數數一共有幾個?一圈數下來,有好幾種答案,平時我們數東西都是排成一列小火車,一個一個數,今天這么多的客人排成了一個圓,有什么辦法把一圈的東西數清楚呢?
師:你是怎么數的告訴大家,從哪開始數的?
師:數一圈的東西是從從容易記的圖形開始數。
師:我們從像正方形的那個東西開始數(幼兒數)。數到哪里應該停下呢?
師:數過的東西不能再數了。我們再數一遍到底是多少,先找一個東西把它記牢了,如這個正方形的東西,記住數過的不能再數了。(幼兒數數1-10),現在知道了南瓜爺爺家里一共來了10位客人。
三、觀察圖片
師:能不能從他們的形狀猜猜這是十個客人可能是誰啊?(第幾個是誰?)
邊提問邊出示圖片。
師:原來南瓜爺爺家門口來了十樣菜。
四、找鄰居
了解鄰居的概念
師:是什么事情讓這么多的朋友一起來到南瓜家?(找鄰居)提問:什么是鄰居?(房子挨在一起,住在旁邊的朋友)我們中一班的鄰居是誰?
師:南瓜爺爺會找誰做鄰居呢?(蔬菜)
五、什么是蔬菜
師:剛才看到的十樣菜里邊有蔬菜嗎?請你拿好桌上的紙,依次念一念,再拿好一只筆,把你覺得是蔬菜的東西在它的下面畫個圓圈(教師只是觀察,并不提出意見)。
師:(操作結束后)好,現在把紙跟筆放好,坐好,有些小朋友找對了,有些小朋友還差一點點,到底什么是蔬菜呢?
師:蔬菜呢是種出來的、可以做成菜的植物。我們一起來看看黑板(教師和幼兒一起找出蔬菜)
師:我們一起來數數一共有幾個蔬菜,你找對了嗎?
師:7樣蔬菜用數字幾表示啊(出示數字7)
六、給鄰居分配房子
師:南瓜爺爺家附近有幾間房子啊?那要找幾個鄰居啊?用數字幾表示
師:5間房子,7樣蔬菜,該怎么住?
幼:擠一擠
師:那誰和誰擠在一起比較好呢?
幼兒自由講述。
蔬菜的分法有很多,除了顏色,形狀,高矮,還有很多,我們回去好好想一想。
數學教學方案設計13
[教學內容]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第一冊 P68-69
[教材簡析]
教材安排了三次統計活動,讓學生學習用分一分、排一排、數一數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數據,并初步認識簡單的象形統計圖和統計表。例題通過學生感興趣的動物生日聚會的情境提出問題,體現生活里需要統計,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接著通過分類理一理,出現象形統計圖,使學生認識它,并依據它描述分類整理的結果;然后學生自己動手,分類整理花的朵數,并引入簡單的統計表,讓學生用數據表示分類整理的結果。"想想做做"讓學生調查本小組的小朋友各愛吃哪一種水果,統計愛吃每種水果的人數,填入統計表。這樣安排,意在讓學生自己主動參與,并通過親自實踐,經歷和體會整理簡單數據的過程,初步認識統計的思想和方法。
教學重點:
1、通過實例感受統計的必要性。
2、通過實例,認識統計表和象形統計圖(1格代表1個單位)。
3、在具體的統計活動中感受數據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過程。
4、根據統計圖表中的數據提出并回答簡單的題。
教學難點:
1、學生能根據簡單的問題,使用適當的方法 (如計數、測量、實驗等)收集數據,并將數據記錄在統計圖表中。
2、組織有效的統計活動,使學生在活動中學會傾聽、學會合作。
設計思路:
1、“數學的生活化,讓學生學習現實的數學。”是新課程的要求。因此,每一個系統的活動的設計都應是學生們身邊的事,讓學生在熟悉、親切的生活背景素材中提出數學問題,在情境的創設中既可以導人數學知識教學,又可以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還能讓學生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統計,處處有數學。
2、“學活動化,讓學生學習動態的數學。”也是新課程的要求。讓學生形成統計觀念,最有效的方法是讓其真正投人到統計活動的過程中,讓學生在擺一擺、分一分、排一排等活動中初步感受數據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全過程。
3、“數學的問題化,讓學生學習思考的數學。”也是新課程的要求。因此,引導學生用數學語言描述數據,根據數據提出問題,充分拓展思維,深化對統計意義的理解,同時可培養學生提出問題及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過程:
一、借助故事,創設問題情境
師:同學們,你們喜歡過生日嗎?今天,老師帶你們去參加大象的生日宴會,你們愿意嗎?
(多媒體顯示大象圖像,并伴音:小朋友好。今天是我的生日,我特別高興,媽媽告訴我,待會兒會有很多客人來為我慶祝生日。看,它們來了!多媒體顯示:小動物們戴著面具唱著生日歌依次出現。)
師:你想知道什么?(學生可能會答:我想知道它們是誰?我想知道每一種動物有幾只?)
二、實踐操作,初步體驗統計
師:是呀,大象家來了那么多客人,它們都是誰呢?分別有幾只呢?下面,請同學們幫助大象對來的客人做好登記。一個客人就拿張相應的動物頭像貼在吹塑紙上。
(多媒體顯示:動物客人依次揭開面具)學生擺動物頭像。
學生擺完后,師:大象家來了哪些客人呢?
生:大象家來了小狗、小猴、小豬。
師:他們分別有幾只呢?
生:小猴有5只、小狗有4只,小豬有3只。
師:你是怎么知道的?
教師組織學生討論:什么方法能一下子清楚地知道大象家來了哪些客人,分別有幾只?
學生分組討論后匯報,引導學生想出分一分、排一排、數一數的分類統計的方法。
師: 分一分、排一排、數一數的方法好不好呢?我們一起來試試看,小組合作,先討論怎么分,怎樣排,然后動手理一理。
學生學習小組討論、操作,然后教師把每一組的作品貼在黑板上展示。
師:同學們,你們覺得哪一組排得最整齊、最漂亮呢?(師為最漂亮的小組發一顆星。)
學生進行評價。引出課本第62頁例圖,請小朋友把每種動物的只數填在橫線下面的括號里。(學生在書上完成。)
師:看了這幅圖,你知道了什么?
同學們有這么多發現,都是通過我們自己動手分一分、排一排、數一數得到的。剛才我們做的這些就是統計。
三、鞏固深化,應用拓展
1、分小組整理各種鮮花的朵數。
師講述:客人們給大象送來了什么?(花)有沒有關于花的問題想問別的小朋友呢?(花有哪些顏色?各有幾朵?)
師: 課本巳經把這些花印在了附頁上,請大家把附頁里的花剪下來,分類貼在課本(課前剪好。)
分組討論:從圖中知道了什么?把每種花的朵數填在表格里。
組織全班交流,啟發學生提出并回答一些簡單的問題,如哪種花最多?哪種最少?你還知道些什么等)給予評價。
2、引導學生完成"想想做做"。
A、以小組為單位,說明題目的要求,讓學生自己動手剪--剪、擺一擺。
B、組織學生交流各小組統計的結果,讓學生提出并回答一些簡單的問題。(喜歡吃哪種水果的人最多?吃哪種水果的人最少?你還知道什么?)
C、想一想,說一說。
師:今天我們幫大象統計了來的客人,送的鮮花,大象非常高興。同學們,你們再幫大象想一想,怎樣給客人們準備午餐呢?
讓學生說出各自的想法,給予評價。
師:回家后把今天大象過生日的故事,講給爸爸媽媽聽一聽。
數學教學方案設計14
教學目標
1.進一步加深對分數乘、除法應用題的數量關系和內在聯系的認識.明確它們的相同點和不同點.
2.掌握分數乘、除法應用題的分析、解答方法.
教學重點
訓練學生分析分數應用題的數量關系,明確分數乘除法應用題的相同點和不同點.
教學難點
準確判斷單位1,正確地解答分數應用題.
教學步驟
一、鋪墊孕伏
(一)導入:我們已經學過了三種分數乘、除法應用題(板書:分數乘、除法應用題),請同學們想一想都是哪三種?解答分數乘、除法應用題的關鍵是什么?
(二)判斷單位1.
1.鵝的只數是鴨的 .
2.甲的 是乙.
3.乙是甲的 .
4.男生人數的 相當于女生.
5.小齒輪的齒數占大齒輪的 .
(三)列式計算.
1.4是12的幾分之幾?
2.12的 是多少?
3.一個數的 是4,求這個數.
二、探究新知
(一)教學例3第(1)題
池塘里有12只鴨和4只鵝,鵝的只數是鴨的幾分之幾?
1.讀題并找出已知條件和問題
2.提問:應把誰看作單位1?是根據題中哪句話判斷的?
3.畫圖.
4.列式解答
答:鵝的只數是鴨的 .
(二)教學例3第(2)、(3)題.
池塘里有12只鴨,鵝的只數是鴨的 .池塘里有多少只鵝?
池塘里有4只鵝,正好是鴨的只數的 ,池塘里有多少只鴨?
1.畫圖理解題意
2.列式解答
3.集體訂正
(三)小結
這三道題有什么相同點和不同點?解題關鍵是什么?
1.結構上
相同點:都有3個數量,即鴨的只數,鵝的只數,鵝是鴨的幾分之幾;
不同點:已知和未知不一樣.
2.解題思路上
相同點:都要首先弄清誰作標準,把誰看作單位1;
不同點:根據已知、未知的變化,確定不同的解答方法.
解題關鍵是:正確分析題中的數量關系,明確誰作單位1.
教師:分數乘除法應用題,在結構、解題思路及方法上,既有聯系又有區別.我們在解
答這類應用題時,一定要認真正確分析題中的數量關系,準確判斷誰作單位1.這樣才能提高解答分數應用題的能力.
三、全課小結
這節課我們進一步學習了分數乘、除法應用題,并進行了比較.解答時,要正確地判斷單位1,從而確定解答方法.
四、鞏固練習
(一)商店運來紅毛衣25包,藍毛衣15包,藍毛衣的包數是紅毛衣的幾分之幾?
(二)商店運來紅毛衣25包,運來藍毛衣的包數是紅毛衣的 .商店運來藍毛衣多少包?
(三)商店運來藍毛衣15包,正好是運來紅毛衣包數的 .商店運來紅毛衣多少包?
五、課后作業
(一)校園里栽了楊樹144棵,栽的松樹的棵數是楊樹的 ,校園里栽了松樹多少棵?
(二)學校買了藍墨水30瓶,紅墨水24瓶.藍墨水是紅墨水的幾倍?
(三)農場有小牛40頭,是大牛頭數的 .農場有大牛多少頭?
六、板書設計
分數乘、除法應用題對比
1.池塘里有12只鴨和4只鵝,鵝的只數是鴨的幾分之幾?
412=
答:鵝的只數是鴨的 .
2.池塘里有12只鴨,鵝的只數是鴨的 .池塘里有多少只鵝?
12 =4(只)
答:池塘里有4只鵝.
3.池塘里有4只鵝,正好是鴨的只數的 .池塘里有多少只鴨?
4 =12(只)
答:池塘里有12只鴨.
數學教學方案設計15
教學目的:使學生認識梯形,掌握梯形的特征。
教具準備:三角板,直尺。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四邊形有幾條邊?幾個角?
(四邊形有四條邊,四個角。)
2.怎樣檢驗兩條直線是否平行?(用直尺和三角板仿,照畫平行線的方法進行檢驗。)
第一步使三角板的一條直角邊與一條直線重合。固定三角板;
第二步用直尺緊靠三角板的另一條直角邊,固定直尺。然后緊靠直尺向另一條直線平移三角板:
第三步一如果三角板的一條直角邊與另一條直線能完全重合、那么這兩條直線就平行,教師在帶領學生檢驗的同時.還要強調每一步應該注意些什么?從而加深學生對畫平行線的認識。
二、新課
1.教學什么是梯形
讓學生打開教科書第144頁,觀察書上所畫的梯子、堤壩、溝渠的橫截面。
我們可以把梯子、堤壩、溝渠的截面圖抽象成一個四邊形,也就是書上的圖。請大家拿出直尺和三角板。檢查一下,這樣的四邊形有什么特點?
讓學生自己動手找特點,教師注意巡視。同時注意觀察學生是否會用檢驗平行線的方法進行檢查.
教師同時在黑板上用直尺和三角板規范地畫出一個梯形;
指名學生回答自己檢查的結果,引導大家歸納出這樣的四邊形.上下兩邊平行,左右兩邊不平行:
由此給出:只有一組對邊平行的四邊形叫做梯形。
這里需要強調的是。只有-組,因為學生往往記住對邊平行而忽略了只有一組,于是可以提問:平行四邊形是梯形嗎?
指名讓學生回答后.指出:平行四邊形的兩組對邊分別平行,而梯形只有一組對邊平行;
2.教學梯形各部分的名稱和作梯形的高。
指出:在梯形里,互相平行的一組對邊叫做梯形的底。通常把較短的底叫做上底,較長的底叫做下底。不平行的一組對邊叫做梯形的腰。
教師邊敘述邊結合黑板上的梯形進行說明,并寫上梯形各部分的各稱。
再提問:梯形的高又該怎樣來畫呢?
指名學生回答后,指出:梯形中高的畫法與平行四邊形中高的畫法相同。然后教師說明從上底的一點到下底引一條垂線,這點和垂足之間的線段叫做梯形的高。同時用三角板
在黑板上畫出梯形的高來。
然后指出:梯形的高實質上就是上底和下底之間的距離。
3.做第144頁做一做的第1題。
先指名學生回答第1問,然后讓學生獨立完成,教師行間巡視,注意觀察學生是否正確使用三角板作垂線,對操作不正確的學生要及時給予指導。
4.教學等腰梯形。
教師出示課前用紙片做好的等腰梯形,提醒學生注意:下面我將這個梯形對折一下.大家想一想會有什么結果?教師演示,讓學生觀察,使大家看到兩部分完全重合上了,然后提問:對折后的兩部分完全重合了說明什么?
先讓學生思考,再指名回答。
由此指出:像這樣兩腰相等的梯形叫做等腰梯形。
做第144頁做一做的第2題。可以讓學生圍三四個梯形,同時要注意巡視,發現問題及時個別指導。
三、鞏固練習
1.判斷正誤。
(1)兩組對邊分別平行的四邊形是平行四邊形。()
(2)有一組對邊平行的四邊形叫做梯形。()
(3)從梯形上底的一點到下底引一條垂線叫做梯形的高。()
2.做練習三十二的第4題。
第3個圖只有一組對邊平行,因此也是梯形。實際上是一個直角梯形。當然不必向學生講它的名稱。相互平行的兩邊中的短邊是上底,長邊是下底。
3.做練習三十二的第5題。
學生能拼出幾種算幾種,不必舉全,例如:
4.做練習三十二的第6題.
讓學生獨立完成,集體訂正,
四、讓學有余力的學生做第153頁思考題
如果細分,這道題的答案是:直角三角形有6個,等腰三角形有1個,正方形有1個,長方形有2個,平行四邊形有2個,各種梯形(等腰梯形、直角梯形)有9個。但不要求學生舉全。
5.整理和復習
【數學教學方案設計】相關文章:
小班教學方案設計02-22
鄉愁教學方案設計11-14
《背影》教學方案設計11-05
觀潮教學方案設計11-01
《觀潮》教學方案設計11-29
水調歌頭教學方案設計10-25
教學活動的方案設計11-22
小學數學教研活動方案設計12-21
大班數學活動方案設計1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