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詩歌鑒賞中表達技巧的學習
在高中教學的課堂實踐中,我們發現高一至高三的許多學生面對詩歌鑒賞題中表達技巧一類題型,總是混亂不清,無所適從。答題時總是找不到頭緒,亂答一氣。究其原因,一是學生對于表達技巧這一概念所包含的內容不清楚,二是學生知道幾個表達技巧,但不能準確的判斷,結果只能是囫圇亂答,生搬硬套,答非所問。針對學生的這一情況,我們把表達技巧加以詳細的分類合并,希望廣大教師和學生能夠從中得到啟發。
第一部分 分類與合并
為了讓學生不至于混亂,我們首先把表達技巧規定為一個大的概念(母概念),把表達方式、修辭格、表現手法,作為三個小概念(子概念)。于是得出表達技巧所包含的內容:
表達技巧——表達方式、修辭格、表現手法。
關于三個子概念所包含的內容詳列如下:
一、表達方式——記敘、描寫、議論、抒情、說明
二、修辭格——比喻、擬人、夸張、設問、反問、對比、襯托、排比、對偶、反復、象征……
三、表現手法——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托物言志、虛實結合(聯想想象)、動靜結合(以動襯靜、以聲稱靜)、樂景寫哀情、用典、直抒胸臆、烘托渲染(側面描寫)、欲揚先抑、欲抑先揚、多角度描寫等等。
以上三個概念所包含的具體內容其實是所有文章、詩歌中的表現手法,如果單就詩歌這一文學體裁來說,我們還可以根據詩歌中常見的手法加以刪減、合并:
一、刪減:在詩歌體裁中,
1、記敘、說明兩種很少見到,幾乎沒有,可以刪去,不再考慮。
2、 排比、對偶、反復很少出現,幾乎沒有,可以刪去,不加考慮。
這樣表達方式類就還有——描寫、議論、抒情。
修辭格一類中就還有——比喻、擬人、夸張、設問、反問、對比、襯托、象征
二、合并:1、在表達方式中,描寫可分為:人物描寫和景物描寫。而人物描寫在古典詩歌中也幾乎沒有,因而可以忽略。景物描寫在詩歌中是極為常見的,但就手法而言,我們通常把這一描寫說成是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情景交融,烘托渲染。這樣我們就把表達方式中的景物描寫合并到表現手法中的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烘托渲染(側面描寫)中去了。
2、在表達方式中,抒情可分為:直接抒情(直抒胸臆)和間接抒情。而間接抒情又稱為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托物言志,這樣我們就把表達方式中的抒情合并到表現手法中的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托物言志中去了。
于是 五種表達方式經過刪減、合并以后,還剩下了議論,議論這一手法在古典詩歌中是有的`。
3、修辭中的對比和襯托有時候是相溶有時候是不相溶的。襯托分為正襯和反襯,當襯托是反襯的時候,我們通常說是運用對比反襯什么,而以樂景襯哀情也屬于反襯,而古典詩歌中正面襯托我們又見的很少,所以可以把修辭中的襯托合并到表現手法中的以動襯靜、以聲稱靜、樂景寫哀情中去了。
經過了這樣幾步刪減合并,我們再看——
表達方式中就只剩下了議論,修辭格中還留有最常見的比喻、擬人、夸張、設問、反問、對比、象征。
這樣,我們在判斷古典詩歌表達技巧的時候就可以很清晰的圍繞下面的一些手法去考慮了——
古典詩歌中的表達技巧常見的有:議論 比喻、擬人、夸張、設問、反問、對比、象征、借代。
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托物言志、虛實結合(聯想想象)、動靜結合(以動襯靜、以聲稱靜)、樂景寫哀情、用典、直抒胸臆、烘托渲染(側面描寫)、欲揚先抑、欲抑先揚、多角度描寫等等。
第二部分 關于寫景的技巧
在上面刪減合并后的表達技巧中,還有一些專門用于寫景方面的技巧,所以下面專門談一下面對寫景句子,如何判斷其寫作手法的問題。
在詩歌鑒賞題中,經常會遇到“如何寫景”“怎樣寫景”“景物描寫有何特點”等問題,面對這樣的問題,學生也常常是含混不清,答非所問。為了解決這個問題,讓學生能夠準確的切入,可從以下幾方面去考慮。
一、定角度:視覺、聽覺、嗅覺、味覺、觸覺
古典詩歌的景物描寫中,最常見的是視覺和聽覺兩方面。有時候是視覺和聽覺結合(先視覺后聽覺或先聽覺后視覺),有時候是單純的視覺或單純的聽覺。
如果寫景是單純從視覺來寫的,1要進一步考慮視覺上的幾種空間順序:
由遠到近或由近及遠,由高到低或從低到高,由內而外或由外而內。
2、要考慮是否是動景和靜景的結合或以動襯靜、以靜襯動
3、如果有聲音的描寫,要考慮是否是以聲襯靜
二、看修辭:有些寫景句不僅從如上的角度去寫景,有時還運用一定的修辭,比如常見的比喻、擬人、夸張、對比、借代等,這時候就需要從修辭效果的角度去賞析,修辭的運用,可以把無形的描寫對象寫的有形,把無聲的對象寫得有聲,把抽象的寫得具體……
三、查虛實:有些寫景句在描寫眼前實景的同時,還加以豐富的想象、聯想,這時候判斷寫景手法應該是虛實結合。
四、找關鍵詞(練字):有時候一個寫景的句子,可能就是因為其間的一個字用得好,它可能是詞類活用,如名詞用作動詞、形容詞用作動詞等等;還可能是這個詞語表現出某種修辭特性,如“千山萬壑赴荊門”中的“赴”,就是用擬人手法來寫景,賦予原本靜態的山川以動態的描寫,寫出王昭君家鄉山川的雄奇偉岸的氣勢,從而烘托出王昭君遠嫁異邦的堅強性格。
由此可見,上面第一部分刪減合并后的手法中“虛實結合(聯想想象)、動靜結合(以動襯靜、以聲稱靜)、多角度描寫”等其實是屬于寫景的技巧。
古典詩歌的表達技巧或表現手法是多樣復雜的,但是只要清楚了上面兩類(詩歌的表達技巧和寫景的技巧手法)并加以熟練地記憶和準確的判斷,然后再訓練好自己的組織和表達語言的能力,就不難解決考試中詩歌鑒賞里有關技巧的問題。
【高中詩歌鑒賞中表達技巧的學習】相關文章:
鑒賞詩歌表達技巧03-17
詩歌的表達技巧鑒賞12-05
鑒賞詩歌的表達技巧03-15
鑒賞詩歌的表達技巧精選11-19
詩歌鑒賞中的鑒賞技巧08-18
鑒賞詩歌的表達技巧及種類03-19
鑒賞詩歌之表達技巧11-06
詩歌表達技巧鑒賞方式11-18
《鑒賞詩歌的表達技巧》的課堂反思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