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語文詩歌鑒賞解題攻略
抓住詩歌的人生經歷
比如,2001年春考的第(四)題,試卷中選擇的是唐朝“詩圣”杜甫的五言格律詩《月夜憶舍弟》。從該詩中的“有弟皆分散,無家問死生。寄書常不達,況乃未休兵”這四句話,我們就可以知道此詩是寫于八年“安史之亂(755——763)”期間的。乾元二年(759年)之秋,48歲的杜甫帶著家眷,跟著唐肅宗李亨出逃到秦川(今甘肅天水縣)。而他的三個親弟弟杜穎、杜觀、杜豐,卻散落在山東、河南一帶。整首詩的前四句是寫“慘景”,后四句是寫“慘情”。八年的動亂,給勞動人民帶來了極大的災難,所以杜甫借這首詩來反映一個時代。由此,我們完全可以根據杜甫的這段人生經歷,撰寫出這樣一篇鑒賞分析短文:“全詩借景抒情、感物傷懷、思鄉懷親:先以‘戍鼓’、‘雁聲’、‘白露’等詞語,描繪出一幅濃重悲涼的邊塞秋景圖;繼以‘弟散’、‘無家’、‘斷書’等歷史實況,揭示了‘安史之亂’給人民帶來的‘國破家亡、妻離子散’的嚴重后果,表達詩人此時內心凄哀痛心、顛沛飄流的焦慮不安、憂國憂民之情。”
抓住詩歌的背景提示
比如,2001年秋考的第(四)題,試卷中選擇的是南宋愛國詞人辛棄疾的《摸魚兒·更能消幾番風雨》。在它的詞牌下,有這樣一段背景文字,同學們在考場思考時,要充分予以重視——“淳熙己亥,自湖北漕移湖南,同官王正之置酒小山亭,為賦”。——如果把這段文字精確地譯成現代文的話,那就是:“南宋孝帝趙眘執政時期的1179年暮春,有‘抗金收土、復興大宋’思想的40歲辛棄疾,從荊湖北路(前方)掌管錢糧財賦的漕司官署,后調至荊湖南路(后方)的機關去工作,官位與辛棄疾相同的‘轉運副使’王正之,在江邊一座小山上的亭子內,設置便宴,餞行送別,于是,心懷不滿的辛棄疾,當場為他寫下這首‘閑愁最苦’的雙闋詞,贈與同志好友”。在閱讀了這段翻譯之后,你再緊密結合詞中的“怨、最苦、斷腸”等等字眼,那就不難可以得出這首詞的中心思想了,它應該是:“辛詞形象點染春色年華的悄然離去,再融入‘典故、史實’,透露自己內心的最苦閑情,暗喻江山破敗、時局飄搖,然而個人卻依然‘紅心依舊、忠君愛國’,并顯示自己‘嫉奸恨佞、不怕遭妒’的正直高尚精神節操!”
抓住詩歌的簡要注釋
比如,2004年秋考的第(四)題,試卷中選擇的是明朝杜庠所寫七言格律詩《赤壁》。在它的注解部分,清晰的有這樣一段文字,同學們有時會粗心忽視掉——“【注】①杜庠:明朝詩人,曾任知縣,不久罷歸;不得志,放情詩酒。”——如果再將此段文字擴充一下的話,那就是:杜庠,明代長洲(今江蘇吳縣)人,字公序,是“景泰(第七帝明代宗朱祁鈺的年號,從1450至1457年)”期間的進士。后被朝廷任命為小攸縣(今湖南省長沙市的攸縣)的縣令。可他做了極短的時間,就罷職歸鄉。于是往來于湖、浙一帶,與好友游山玩水、飲酒唱詩,并自稱是“西湖醉老”,就此度過“清淡自得”的一生年華。又因曾到過“赤壁”題詩,故人們稱他是“杜赤壁”。畢生撰寫有《楚游》、《江浙》、《歌風》等詩集,寄情抒懷、評古論今。在他的這首詩里,有“不堪回首”四個字,實際上這是作者借助轟轟烈烈的三國“火燒赤壁”舊史,目睹今日的“荒磯鷗鳥滿煙蕪”,再聯系到自己的坎坷仕途,不由無限感慨,于是,我們又可以得出這樣一段主旨內涵:“全詩運用強烈對比,抒發歷史蒼涼、人生無常的凄愴情愫:‘豪氣沖天’的曹瞞與‘兵銷炬影’的下場;‘戰火紛飛’的昔日與‘荒磯煙蕪’的現實;‘壯志凌云’的周郎與‘仕途失意’的自己……憑借這‘縱橫逸宕、氣勢雄邁’的赤壁懷古,一展沉郁惆悵、命運坎曲的人生意緒。”
抓住詩歌的'關鍵文眼
比如,2011年秋考的第(四)題,試卷中選擇的是《古詩十九首》的最后一首“游子離愁”詩。詩中刻劃了一個久客異鄉、愁思輾轉、夜不能寐的游子形象。清代張庚就抓住了詩中的關鍵文眼,在《古詩解》里有如下一段心理“愁思”發展“十層次”的細細分析,文字不長,周老師就為你摘錄于此,僅供你參考之:“因‘憂愁’而‘不寐’,因‘不寐’而‘起’,因‘起’而‘徘徊’,因‘徘徊’而‘出戶’,因‘出戶’而‘彷徨’,因‘彷徨’無告而仍‘入房’,十句中層次井井,而一節進一節,直有千回百折之勢,百讀不厭。”根據以上所提供的具體內容,你就完全可以從《明月何皎皎》一詩中的“憂愁”、“徘徊”、“彷徨”、“愁思”和“淚下”等關鍵詞,看出作者所要表達的真實詩意了,那就是:“詩人運用表示‘悲哀痛心、精確直覺’的心理動詞,又采用‘以樂襯哀’的藝術效果(‘樂’),按照時空的推移轉換,抒發了游子們‘急盼回歸、急見親人’的真摯情感。”
此外,你還可結合具體情況靈活處置。如描寫“元宵節”的“元曲”(2005年春考,元代盍西村《【越調】小桃紅·江岸燈火·萬家燈火鬧春橋》)、描寫“端午節”的“宋詞”(2006年春考,黃裳《喜遷鶯·端午泛湖·梅霖初歇》)、寄思“寒食節”的“五律”(2008年秋考,王安石《壬辰寒食》)、描寫“祭社日”的“元曲”(2010年秋考,元代王惲【越調】平湖樂·堯廟秋社·社壇煙淡散林鴉)等作品,你可以采用“抓住詩歌的佳節特色”;又如試卷里選兩首詩歌,進行對比結合考測的(2000年秋考“異朝異人異題”——唐代王駕《雨晴》與宋代趙師秀《約客》;2003年春考“異朝異人同題”——唐代杜牧《過華清宮》與宋代杜常《題華清宮》;2004年春考“同朝異人異題”——杜甫《江南逢李龜年》與王維《相思》;2005年秋考“同朝同題異人”——李白《望廬山瀑布》與徐凝《廬山瀑布》),你可以采用“抓住詩歌的比較異同”去寫;再如還可“抓住詩歌的名家評論”,借用其中的點滴精彩評語,去撰寫出屬于自我創見的“詩歌鑒賞”開放性小作文來(2004年春考、2005年秋考和2010年春考,這三年的詩歌就屬此類)。總之,還有“抓住詩歌的辭格妙用”、“抓住詩歌的時空交融”、“抓住詩歌的虛實映襯”等方法,去恰當地寫出一篇較好的考場“詩歌鑒賞”小作文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