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生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通用15篇)
為了確保事情或工作得以順利進行,就需要我們事先制定方案,方案是解決一個問題或者一項工程,一個課題的詳細過程。制定方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衛生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衛生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 1
為切實推進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加快推動宜賓高質量建成區域醫療中心,更好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醫療衛生需求,根據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推動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的意見》(國辦發〔20xx〕18號)和省政府辦公廳《關于印發四川省推動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的通知》(川辦發〔20xx〕71號)精神,結合我市實際,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總體目標
力爭通過5年努力,培育一批就醫環境一流、醫療技術一流、管理水平一流、服務能力一流、群眾滿意度高的知名醫院,發揮示范引領作用,推動全市公立醫院體系創新、技術創新、模式創新、管理創新,實現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
(一)打造市級“高峰”。到20xx年,市一醫院和市二醫院建成醫療、教學、科研、管理、信息化水平全省領先的三級甲等綜合醫院,市中醫醫院建成中醫藥特色優勢突出的三級甲等中醫醫院,市四醫院(市康復醫院)建成全省一流的三級甲等精神專科醫院。在全國公立醫院績效考核中達到并保持A等,力爭病例組合指數(CMI)值達到1.5、微創手術占比達到25%,四級手術占比達到40%,降低重大疾病市外轉診率,逐步實現群眾就醫“大病重病不出市”。
(二)做強縣級“高原”。到20xx年,縣(區)人民醫院和中醫醫院全部創建為三級醫院,全部達到縣級醫院服務能力推薦標準,力爭培育6家縣級醫院創建為三級甲等醫院,縣級公立醫院績效考核達到B等以上,縣域內住院率達到90%以上,實現群眾就醫“常見病多發病在縣(區)解決”,群眾滿意度排名全省前列。
二、工作措施
(一)實施陣地提升行動,改善就醫體驗。
1.優化完善基礎設施。完成市級公立醫院新院區項目建設,科學規劃布局醫院院區。市一醫院總院搬遷至西區院區,老城區院區建成老年康復院區,南岸院區建成婦產兒童院區,業務用房達到30萬平方米,規劃編制床位2500張。市二醫院總院搬遷至臨港院區,老城區院區建成慢病及護理院區,南岸院區建成腫瘤院區,江北院區建成康養結合示范區,業務用房達到32萬平方米,規劃編制床位2800張。市中醫醫院二期院區投入使用,業務用房達到7萬平方米左右,規劃編制床位800張。市四醫院(市康復醫院)完成南溪院區搬遷,業務用房達到9萬平方米,規劃床位1000張。縣級公立醫院基礎設施提檔升級,補齊老年、精神、傳染病院區建設等短板,優化流程布局,改善就醫環境。
2.完善大型設備配置。按照突出高精尖優、補齊短板弱項原則,圍繞重點專科建設需求,升級市、縣(區)公立醫院大型醫療設備,逐步建立大型設備共用共享機制,提高使用效能。
3.實施智慧醫療建設。積極推進“互聯網+醫療健康”示范市建設。統籌建設以全民健康信息平臺和縣域醫共體集成交換平臺為核心的“健康宜賓·智慧醫療”集成信息系統,實現醫療、醫保、醫藥信息互聯互通。打造智慧醫院和互聯網醫院,建成電子病歷、智慧醫療、智慧管理“三位一體”的醫院信息系統,全市三級醫院全部建成智慧醫院和互聯網醫院。
(二)實施專科建設行動,提高服務能力。
1.建設臨床重點專科群。以我市及周邊地區群眾發病率排名靠前、死亡率和外轉率高的疾病為重點,推動臨床重點專科群建設,力爭全市新建成2個國家級臨床重點專科、2個專業類省級區域醫療中心、15個省級臨床重點專科、30個市級臨床重點專科,80個縣級臨床重點專科。
2.提升醫學科教創新能力。持續深化與四川大學、重慶醫科大學、成都中醫藥大學及其附屬醫院的合作,力爭引進院士工作站,高標準建設宜賓醫藥健康職業學院及附屬醫院和市公共衛生臨床中心,推進醫教研協同發展。
(三)實施人才引培行動,提升管理水平。
外引和內培結合,大力推動知名院長、名醫名家、高學歷人才聚集,實現全市公立醫院黨組織書記和院長掌握現代先進醫院管理知識、具備醫院精細化管理能力;國家級“特殊支持計劃”入選者、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及省部級首席專家、領軍人才、學術技術帶頭人、天府名醫等省級以上高層次人才稱號獲選者達80人,博士研究生學歷以上人才達100人,碩士研究生以上學歷人才達1000人。
(四)實施綜合聯動改革,激活發展動能。
1.加強黨的領導。公立醫院實行黨委領導下的院長負責制,健全黨委會、院長辦公會等議事決策制度。明確黨委研究決定醫院重大問題機制,把黨的領導融入醫院治理和現代醫院管理各環節。深化標桿黨支部創建活動,深入實施公立醫院黨建帶頭人、學術帶頭人“雙帶頭人”培育和黨務骨干、業務骨干“雙骨干”培養。探索建立公立醫院黨建工作考評機制,把黨建工作成效納入醫院等級評審和巡察內容,作為年度考核和干部選拔任用的重要依據。
2.推動三醫聯動。深入推進醫保支付方式改革,健全穩健可持續的基本醫保籌資運行機制,完善醫保基金總額預算辦法,健全醫療保障經辦機構與醫療機構協商談判機制。深入推進藥械集中帶量采購制度改革,全力落實國家和省級組織的藥械集中帶量采購和使用工作,全市公立醫療機構藥械和檢查化驗收入占比、大型醫用設備檢查陽性率等主要指標更加優化,保持全省前列。健全醫療服務價格動態調整機制,采取“小步快走”方式,按照“設置啟動條件、評估觸發實施、有升有降調價、醫保支付銜接、跟蹤監測考核”的工作路徑,分批次調整醫療服務價格,著重調增體現醫務人員勞務價值、技術難度和風險程度的.醫療服務價格,降低大型醫用設備檢查、檢驗等項目價格,提高醫療服務收入占比。加快醫療服務新開展項目審核,促進醫療行業高質量發展。
3.加強精細化管理。健全現代醫院管理制度,建立科學數據循證的醫院運營管理決策支持系統,凝練支撐高質量醫療發展的醫院文化,建設全鏈條信息管理、監測評估系統。建立全面預算管理、成本管理、預算績效管理、資產管理、內部審計等制度,三級公立醫院設置總會計師崗位。規范開展風險評估和內部控制評價,優化醫院輔助型服務流程,促進醫療資源有效使用。
三、工作保障
(一)加強組織領導。市衛生健康工作領導小組要定期召開會議,專題研究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工作。各縣(區)要堅持黨政主導,把推動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工作擺上重要日程,細化任務清單,完善配套政策。市衛生健康委、市中醫藥管理局、市民政局要加強統籌指導,落實行業管理責任,市直相關部門要根據職責分工,制定配套政策,協調解決重難點問題,定期向市衛生健康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匯報工作推進情況。各醫療機構要履行主體責任,制定年度任務清單,落實專班推進。
(二)落實投入責任。按規定落實政府對公立醫院投入政策,市、縣(區)財政要切實加大對公立醫院投入,年度預算安排資金用于專科能力提升、高層級人才引培。其中涉及中醫藥類區域醫療中心、重點專科建設、人才引培等項目補助資金從中醫藥發展專項資金中列支。
(三)強化考核評估。建立差異化、個性化的考核評價體系,建立動態監測評價機制。市衛生健康工作領導小組分年度下達目標任務,市直相關部門建立動態監測評價機制,將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年度目標任務完成情況納入對公立醫院年度目標績效考核的重要內容,強化評價結果運用,確保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落到實處、見到實效。
衛生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 2
發展目標
力爭通過5年努力,公立醫院發展方式從規模擴張轉向提質增效,運行模式從粗放管理轉向精細化管理,資源配置從注重物質要素轉向更加注重人才技術要素。積極爭取國家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試點,探索開展省級試點,建成人性化、功能化、智能化的現代醫院,力爭病例組合指數(CMI)值分別達到2、1.5左右,微創手術占比分別達到30%、25%左右,四級手術占比分別達到60%、40%左右,逐步提高醫療服務收入(不含藥品、耗材、檢查檢驗收入)占醫療收入比例;縣醫院100%達到醫療服務能力基本標準、力爭80%達到推薦標準;二級以上公立醫院門診患者滿意度、住院患者滿意度、員工滿意度均排名全國前列。
構建優質高效醫療衛生服務體系
全力打造國內一流高水平醫院。推進委省共建國家醫學中心和國家區域醫療中心合作協議落實,加快國家口腔醫學中心和國家兒童區域(西南)醫療中心建設。依托中央在川和省內高水平醫院,爭創綜合類、高原病等國家醫學中心和傳染病、呼吸、創傷等國家區域醫療中心。加快老年疾病、口腔疾病國家臨床醫學研究中心建設,爭取更多國家臨床醫學研究中心、國家中醫醫學中心、區域中醫醫療中心和中醫藥傳承創新中心在川落地。
推動優質醫療資源擴容下沉。緊緊圍繞省域內群眾急需、醫療資源短缺、異地就醫突出的專科醫療需求,依托現有醫療資源規劃建設省級醫學中心和區域醫療中心,著力解決患者跨區域就醫問題。支持部分實力強的大型公立醫院適度建設發展“一院多區”。建設省臨床醫學研究中心和省中醫藥傳承創新中心。
發揮公立醫院在城市醫療集團中的牽頭作用。堅持網格化規范管理,發揮三級公立醫院或代表轄區醫療水平醫院(含社會辦醫院、中醫醫院)牽頭作用,與其他傳染病等專科醫院、護理院、康復機構、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公共衛生機構,共同組建緊密型城市醫療集團,為網格內居民提供一體化、連續性醫療衛生服務。集團內開展多層次醫療協作,構建責、權、利明晰的區域協同模式。城區三級公立醫院參與建設城市醫療集團率達100%。推進以全科醫生為主體、全科專科有效聯動、醫防有機融合的家庭醫生簽約服務。
發揮縣級醫院在縣域醫共體中的'龍頭作用。按照縣鄉一體化、鄉村一體化原則,積極發展以縣級醫院為龍頭的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對實現了“五統一”的醫共體實行“一個總額付費、結余留用、超支不補”醫保支付管理改革。加強縣級醫院與專業公共衛生機構的分工協作和業務融合,做實公共衛生服務。加強縣級醫院對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統籌管理和技術指導,提高縣域就診率。加快實現縣辦中醫醫療機構全覆蓋,支持中醫醫院牽頭組建縣域醫共體。加快鄉村衛生資源整合聚集和服務模式創新,依托中心鎮和特色鎮衛生院規劃建設400個縣域醫療衛生次中心,使其達到二級綜合醫院水平,與縣級醫院形成協同發展格局。
提高群眾就醫滿意度
突出患者需求導向。傳承“大愛成就大醫”的醫者仁心,遵循臨床診療技術規范,為群眾提供安全可靠、費用合適、方便可及、優質高效的醫療衛生服務。60%二級公立醫院和90%三級公立醫院推行分時段預約診療,30%二級公立醫院和50%三級公立醫院提供檢查檢驗集中預約服務,40%二級公立醫院和70%三級公立醫院推行診間(床旁)結算。推行二級以上公立醫院同級間檢查檢驗結果互認。力爭建成300家以上互聯網醫院,推進“網上問診、電子處方、在線結算、送藥到家”閉環服務。實施“便利老年人日常就醫”行動,80%二級以上公立醫院建成老年友善醫院。加強臨床藥學服務和藥品不良反應監測。加大健康教育和宣傳力度,強化患者人文關懷,構建和諧醫患關系。
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
全面貫徹落實黨委領導下的院長負責制。公立醫院黨委(包括醫院院級黨委、黨總支、黨支部)對醫院工作實行全面領導,支持院長依法依規獨立負責行使職權。健全黨委會會議(或常委會會議)、院長辦公會議(或院務會議)等議事決策制度,建立書記、院長定期溝通和黨委領導下的院長負責制執行情況報告制度。把加強黨的領導和黨的建設有關要求寫入醫院章程,明確黨組織設置形式、地位作用、職責權限和黨務工作機構人員配備、經費保障等內容要求。明確黨委研究決定醫院重大問題機制,把黨的領導融入醫院治理和現代醫院管理各環節。
衛生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 3
為加快推進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按照《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推動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的意見》(國辦發〔20xx〕18號)等的要求,結合《上海市衛生健康發展“十四五”規劃》(滬府發〔20xx〕10號),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
堅持以人民健康為中心,加強黨對公立醫院的全面領導,堅持政府主導、公益性主導,強化體系創新、技術創新、模式創新和管理創新,以建立健全現代醫院管理制度為目標,推動公立醫院發展方式從規模擴張轉向提質增效,運行模式從粗放轉向精細化管理,資源配置從注重物質要素轉向更加注重人才技術,建設與城市功能定位相匹配的功能化、人性化、智慧化醫療服務體系,打造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的“上海方案”,提高群眾和廣大醫務人員的獲得感和滿意度。
(二)發展目標
立足“頂天、強腰、立地”三個層面,堅持“以人為本、改革創新、三醫聯動、促進均衡”和“試點先行、分類推廣、逐步覆蓋”原則,推進公立醫院內涵式發展。布局高品質、智慧化的整合型醫療服務體系,明確各級各類醫療機構功能定位,加快新城醫療資源配置,強化區域性醫療中心服務能力建設,優化社區衛生服務體系,推進優質醫療資源擴容下沉和均衡布局,做實分級診療。布局全球領先的健康科技創新中心,打造國際一流、全國領先的醫學學科,瞄準國際前沿領域和尖端醫療技術,加強科研攻關,提升國際影響力和話語權;提升衛生健康信息化水平,成為智慧化健康服務高地。布局醫防協同的重大疫情防控救治體系,堅持醫防融合、平急結合、中西醫并重,力爭到2025年,重大疫情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置能力達到國際一流水準。
二、主要任務
(一)構建優質高效的整合型醫療服務新體系
爭創國家醫學中心和國家區域醫療中心。創建10家以上國家醫學中心和國家區域醫療中心(含中醫),打造醫學研究高峰、成果轉化高地、人才培養基地和數據匯集平臺。支持公立醫院創新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允許引進國際最新、最先進的醫療技術裝備。試點醫院因臨床急需進口少量藥品的,經國務院藥品監管部門批準,可以進口并在指定機構內用于特定醫療目的。授予國家試點醫院國際交流合作更大自主權。
加快優質醫療資源有序擴容和區域布局均衡。支持符合條件的高水平醫院通過“一院多區”建設,定向放大優質醫療資源,加快推進市級優質資源向“五個新城”及金山、崇明等遠郊擴容下沉。按照“提能級、增功能、補短板”要求,著力加強區域性醫療中心建設。依據服務人口和半徑,健全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設置,優化社區衛生服務功能。加強新城專業公共衛生機構建設,強化公共衛生服務。
推進緊密型醫聯體建設。加快建設以市級醫院為依托、區域性醫療中心為核心、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為基礎的醫聯體,強化資源整合,構建“管理、責任、利益、服務”共同體,創新分級診療協同機制。區域性醫療中心聚焦常見病、多發病診治,向上對接市級醫院,提升綜合服務能力;向下輻射基層醫療機構,帶動區域醫療服務能級整體提升。
健全分級分層分流的應急醫療救治體系。加快推進傳染病、創傷、重大公共衛生事件等相關臨床專科建設,支持部分公立醫院分院區建設,發生重大疫情時快速轉換功能。建立公共衛生醫療急救預備役體系,發揮中醫藥在重大疫情防控救治中的獨特作用,打造高水平中醫疫病防治隊伍。提升市級綜合醫院、區域性醫療中心感染科綜合救治水平,支持與呼吸、消化、重癥等學科融合發展,持續提升學科能力。
推動公立中醫醫院傳承創新發展。將市級中醫醫院打造成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創新型、示范型中醫藥診療和研究平臺。構建中醫“區域+專科”醫聯體,建設“一區一品牌”重點基地,打造服務應用型區屬中醫醫院。“十四五”到“十五五”期間,著力建設1-2家國家中醫醫學中心、1家國家中醫藥傳承創新中心、1個國家中醫疫病防治基地、3-5家中西醫結合旗艦醫院、2個特色重點中醫醫院,2-3個高水平中醫特色專科醫院,打造國內領先的中醫醫療服務高地。
推進社區衛生服務高質量發展。加強公立醫院對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全方位支持,實施新一輪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功能標準建設,打造示范性健康管理中心、社區康復中心、社區護理中心,發展社區臨床藥學服務,樹立社區中醫藥服務品牌。支持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整合各類社會資源,拓展健康服務資源供給。鼓勵發展“互聯網+診療”模式,實現功能向社區服務延伸。
(二)打造科創引領的產學研一體化發展新趨勢
建設國際一流臨床專科群。加強平臺、交叉學科建設,形成在醫療技術、醫療質量、臨床研究等方面領跑國際、國內引領的優勢學科。“十四五”到“十五五”期間,力爭建成3-4個國際一流的臨床學科和若干臨床、中醫重點專科,培育3-4個國際一流團隊,培養若干國際知名的醫學臨床科學家。支持三級醫院與世界一流醫療機構、學術機構和生物醫藥企業合作,組織和參與多中心研究。
打造高水平市級臨床研究平臺。聚焦生命科學、生物醫藥科技前沿領域,集聚本市優勢資源,爭創國家臨床醫學研究中心和技術創新中心,加快產出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原創性科研成果。建設符合國際標準的專病數據庫、生物樣本庫等平臺設施,完善全鏈式臨床研究質量監管平臺和醫企聯動協同創新平臺。鼓勵試點醫院設立專門的臨床研究床位,開展研究者發起的臨床試驗(IIT),允許有條件的醫院按照國家要求開展自行研制體外診斷試劑試點。探索對多中心臨床研究實行倫理審查結果互認。
大力發展高新醫療技術。面向再生醫學、精準醫學、生物治療、腦機融合等前沿領域尖端科學問題,鼓勵藥品、醫療器械和設備等研發的醫工結合、產醫融合,集中力量開展核心技術攻關,加快原創性新技術、新產品、新方案、新策略產出。支持公立醫院與高校、科研機構、企業等開展臨床研究與醫學科技成果轉化合作,積極參與本市健康服務業園區建設,加快科技創新成果轉化與應用。
創新醫療服務模式。推廣多學科診療(MDT)、無痛診療、整體護理等新型服務模式,支持綜合性醫院建立腫瘤綜合診治中心,實行全周期一體化管理和綜合救治。推行日間化管理、加速康復外科診療模式,鼓勵試點醫院外科微創化發展。加強臨床藥師配備和培養,支持開設藥學門診,開展精準用藥服務。推廣中醫綜合診療、針灸全科化和全鏈條服務模式,促進中西醫臨床協作攻關。支持三級醫院開展特需診療、健康管理和國際醫療服務。進一步深化拓展“便捷就醫服務”應用場景建設,提升患者就醫體驗。
守牢醫療質量安全底線。加強公立醫院臨床路徑管理,做到合理施治。推廣應用信息化處方審核和點評系統,規范臨床用藥。加強醫院感染管理,提升醫院感控業務能力和管理能力。健全醫療服務質量管理與控制體系,完善醫療服務標準和規范。深化實施改善醫療服務行動計劃,完善投訴機制。健全醫院評審體系,促進醫院提高醫療服務水平和質量。
(三)激發數智融合的公立醫院現代化管理新效能
健全公立醫院內部運營管理。健全公立醫院決策機制和民主管理制度。夯實醫院運營管理部門及人員配備,建立分工明確、密切協作、高效運行的運營管理體系。完善全面預算管理、醫保基金使用管理、成本管理、財務報告、第三方審計和信息公開機制。優化公立醫院內部控制制度,突出規范重點領域、重要事項、關鍵崗位的流程管控和制約機制,開展風險評估和內部控制評價,有效防范各類風險。
建立分層分類的績效評價機制。創新公立醫院內部績效考核辦法,實行以崗定責、以崗定薪、責薪相適、考核兌現,引導醫務人員重醫德、重技術、重能力。優化公立醫院績效考核指標體系,重點考核醫療質量、運營效率、持續發展、滿意度評價等,引導醫院落實功能定位。完善緊密型醫聯體績效考核體系,全面評價醫聯體運行機制、分工協作和區域資源共享、技術輻射作用、可持續發展等情況,引導醫療資源上下貫通、縱向流動,工作重心從治病轉向促進人民健康。
全面推進醫療衛生數字化轉型。落實全國醫院信息化建設標準與規范。以5G等新基建為支撐,深度應用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能、云計算、區塊鏈等新一代信息技術,推動醫療服務流程再造、規則重構、功能塑造和生態新建,打造全面感知、泛在連接、數字孿生和智能進化的未來智慧醫院。推進數字健康城區建設和智慧醫療服務一體化發展,實現全要素、全流程、全鏈條集成優化。建立多維度病種組合評價指標體系和基于數據循證的醫院運營管理決策支持系統,優化公立醫院資源價值配置和運行管理。
(四)激活“三醫聯動”系統集成的外部治理新動力
深化人才激勵制度改革。合理制定公立醫院人員編制標準,建立動態核增機制。落實公立醫院用人自主權,按規定自主確定崗位總量和崗位標準。穩慎開展三級醫院下放職稱評審權限試點,對引進高層次人才實行靈活的職稱評審機制。完善交叉學科和臨床研究人員崗位設置、職稱評審和晉升辦法。科學、分類設定公立醫院床人比,逐步使醫護比總體提到1∶2左右。落實“兩個允許”(允許醫療衛生機構突破現行事業單位工資調控水平,允許醫療服務收入扣除成本并按規定提取各項基金后主要用于人員獎勵),加大對公立醫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績效工資水平和總量核定的傾斜力度。在核定績效工資總額內,創新實施協議工資制、項目工資制和年薪制等分配機制。公立醫院科技成果轉化以及技術開發、技術咨詢、技術服務等獲得收益用于人員激勵不受績效工資總量限制。允許公立醫院和科研人員共有成果所有權,鼓勵單位授予科研人員成果獨占許可權。
加強衛生健康高端人才引育。推進醫學教育創新發展,促進醫工、醫理、醫文學科深度融合,培養“醫學+X”復合型人才和各類緊缺人才。創新現代中醫師承教育模式,加強多學科協同特色人才培養。支持公立醫院精準引進海外高層次人才,集聚高端創新型人才,落實引進所需高層次人才和團隊在落戶安居、入學就醫、稅費優惠等方面的支持保障政策。
深化醫療服務價格改革。建立健全醫療服務項目價格形成機制和動態調整機制,理順比價關系,穩妥有序實施價格調整。探索建立多層次的健康管理服務收費機制。暢通醫療新技術、新項目定價綠色通道,加快審核新增醫療服務價格項目。完善特需醫療服務管理制度,探索對參與試點的公立醫院根據規定放寬特需醫療服務,實行市場調節價。合理制定多學科診療、鎮痛、互聯網服務、上門服務等醫療服務收費標準和規范,將符合條件的診療項目納入醫保支付范圍。
持續深化醫保支付方式改革。深化以按病種付費為主的多元復合式醫保支付方式改革,推進總額預算管理框架下按疾病診斷相關分組(DRG)和按病種分值(DIP)付費,完善慢性精神疾病、康復和護理等長期住院按床日付費,探索以家庭醫生簽約服務為基礎、緊密型醫聯體為載體的按人頭付費。完善緊密型醫聯體醫保總額預算管理機制,做實“結余留用、合理超支分擔”。以體現中醫臨床價值為核心,健全符合中醫藥特點的多元復合醫保支付方式。
有序推進藥品和醫用耗材招采機制改革。落實國家組織藥品集中帶量采購常態化、制度化建設相關要求,嚴格執行國家及我市藥品和醫用耗材集中帶量采購中選結果。做好集中帶量采購協議到期品種接續工作,穩定市場預期、藥品價格和臨床用藥,采用綜合競價鼓勵優質企業中選。針對未納入國家和本市帶量采購的藥品,支持開展多種形式的集中議價采購,構建多方聯動的藥品和醫用耗材集中采購格局。
(五)建設健康和諧的公立醫院發展新文化
打造健康至上的行業文化。健全醫務社工和志愿者聯動服務模式,支持醫院設立患者體驗部,創建充滿人文關懷的就醫環境,打造有溫度的醫院,推進文明行業建設。加強患者隱私保護,完善醫患溝通制度,尊重維護患者知情權、選擇權。加強醫院健康促進工作,更好發揮健康科普“主陣地”作用,完善醫務人員開展健康科普的激勵保障機制。發展老年健康服務,建設老年友善醫院。
塑造特色鮮明的現代醫院文化。深入挖掘提煉醫院歷史文化特色、名醫大家思想精髓、院訓愿景等,凝聚高質量發展精神內核。加強醫務人員人文素養教育和醫德醫風建設,培育選樹先進典型,深入開展宣傳,弘揚偉大抗疫精神和崇高職業精神,激發醫務人員對工作極端負責、對人民極度熱忱、對技術精益求精的'不竭動力,唱響大醫精誠、醫者仁心主旋律。
營造關心關愛醫務人員的社會氛圍。健全醫患糾紛第三方調解機制,完善醫療執業險、醫療意外傷害險和醫療責任險,保障醫務人員執業安全和合法權益。改善醫務人員工作條件,合理確定其工作負荷,科學配置人力資源,暢通利益訴求渠道。完善醫務人員收入合理增長機制,探索建立醫務人員職業榮譽制度,做好職業發展前景規劃。
(六)堅持和加強黨對公立醫院的全面領導
全面落實黨委領導下的院長負責制。公立醫院黨委充分發揮把方向、管大局、作決策、促改革、保落實的領導作用,集體研究決定重大問題。健全完善醫院黨委會和院長辦公會議事決策制度,建立書記、院長定期溝通和黨委領導下的院長負責制執行情況報告制度,著力構建黨委統一領導、黨政分工合作、協調運行的工作機制,把黨的領導融入醫院治理全過程各方面各環節,把黨的建設各項要求落到實處。
加強公立醫院領導班子和干部人才隊伍建設。選優配強醫院領導班子特別是黨委書記和院長。黨委書記和院長分設的,黨委書記一般不兼任行政領導職務,院長是中共黨員的,同時擔任黨委副書記。堅持黨管干部原則,醫院黨委按照干部選拔任用有關規定,制定實施醫院內部組織機構負責人選拔任用具體辦法。堅持黨管人才原則,完善人才培養、引進和使用管理辦法,建立領導班子成員聯系服務高層次人才制度,建立以醫德、能力、業績為重點的人才評價體系。
全面提升公立醫院黨組織和黨員隊伍建設質量。推進黨支部標準化規范化建設。建立黨支部參與內設機構人才引進、隊伍建設、職稱職級晉升、績效考核、薪酬分配、評獎評優等重大事項決策的制度機制,把好政治關、醫德醫風關。實施黨支部書記“雙帶頭人”培育工程,建立健全把業務骨干培養成黨員、把黨員培養成業務骨干的“雙培養”機制。
落實公立醫院黨建工作責任。建立健全各級黨委統一領導,組織部門牽頭抓總,衛生健康、教育、國資等部門具體負責,有關部門齊抓共管,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的責任體系和工作格局。落實公立醫院黨建工作質量評價考核制度,將黨建工作納入巡視巡察工作內容,評價結果作為醫院基層黨建工作年度考核結果,與公立醫院績效考核、醫院等級評審掛鉤,并作為醫院黨委書記抓基層黨建工作述職評議考核結果的重要參考和干部選拔任用的重要依據。
三、組織實施
(一)強化組織領導
由市政府主要領導擔任市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領導小組組長,將推進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作為深化醫改重點工作,強化市、區兩級政府的領導、保障、管理和監督責任。加快政府職能轉變和簡政放權,充分激發試點單位“比學趕超”精神,實現提質增效,爭創一流。
(二)推動試點先行
分類遴選改革意識強、創新勁頭足、學科基礎扎實、提升空間大的醫療機構作為試點單位,包括國際一流、國內領先的高水平醫院10家、示范型區域性醫療中心10家、高水平社區衛生服務中心20家,加快探索高質量發展模式和路徑,充分發揮引領帶動作用。
(三)落實資金投入
市、區財政按照事權與支出責任劃分,支持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財政資金投入重點向資源均衡布局、學科建設、科研創新、人才培育等方面傾斜。建立健全政府主導、社會參與的公立醫院多元投入機制,加強臨床研究、數字轉型、成果轉化等方面的醫企合作聯動。
(四)建立評價體系
開展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績效評價,重點評價專科能力提升、科研成果轉化、人才隊伍建設、優質資源下沉、基層能力提升、醫保基金使用、公共衛生任務落實等,評估結果應用于醫院財政投入、薪酬總量核定等方面。
(五)做好總結推廣
衛生健康部門會同有關部門加強調研指導,做好政策解讀和宣傳引導,營造良好氛圍,凝聚改革共識。挖掘提煉、總結推廣典型經驗,推動全市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取得實效。
衛生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 4
一、主要目標
(一)持續強化公立醫院綜合改革,促進公立醫院發展方式從規模擴張轉向提質增效,運行模式從粗放管理轉向精細化管理,資源配置從注重物質要素轉向更加注重人才技術要素,覆蓋全體居民、體系完整、功能互補、整體協同、高效智治、富有韌性的整合型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全面建成。
(二)“醫學高峰”建設取得明顯成效,全市公立醫院績效考核整體成績穩居浙江省前列。
(三)衛生健康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不斷加強,衛生健康數字化全面轉型升級,重大疫情防控和公共衛生安全保障水平顯著提升。
(四)人均健康期望壽命持續提高,為我市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先行市提供堅強的健康保障。
二、六大重點工作
(一)推進醫療資源擴容提質。促進醫療資源的合理配置和使用。到2025年,全市每千常住人口床位數達到6.6張,執業(助理)醫師數達到4.4人。推進優質醫療資源均衡布局。到2025年各區(縣、市)轄區內至少有1家公立醫院達到三級綜合醫院水平,力爭5年內有1家市級綜合醫院進入全省前5名。持續推進城市醫聯體和縣域醫共體建設,實現市級優質醫療資源下沉覆蓋所有區(縣、市),縣級優質醫療資源統籌覆蓋所有鄉鎮(街道)。開展“優質服務基層行”活動,持續提升基層服務能力。持續增強“一老一小”健康服務能力。
(二)加快推進“醫學高峰”建設。依托市第一醫院打造省級區域醫療中心。推進重點學科建設,建成一批在全省乃至全國有較大影響力的重點學科,構建市域有高峰、縣域有高地的協調發展格局。加強衛生健康科技創新,加快建設寧波大學直屬附屬醫院。加強醫療服務模式,推廣多學科診療模式,持續擴大優質護理服務覆蓋面,強化“互聯網+護理”服務,大力推進院前醫療急救網絡建設。加快醫學高端人才引育,實施醫療衛生高端團隊重大攻堅項目,實現我市高水平醫療服務重點突破。
(三)深化管理體制改革。完善人事薪酬管理制度,嚴格落實公立醫院薪酬制度改革“兩個允許”要求。深化醫療服務價格改革。抓實醫保支付方式改革。
(四)優化內部運行機制。健全績效評價機制,優化公立醫院內部績效考核辦法,持續開展公立醫院經濟管理年活動。發揮數字化支撐作用,大力推動衛生健康多跨場景應用建設,發展互聯網醫療、健康醫療大數據、醫學人工智能等新業態,探索建設城市級醫學人工智能平臺。
(五)完善醫防協同體系。強化公共衛生應急管理體系建設,打造標準化、專業化和現代化疾病預防控制體系。健全突發公共衛生時間監測預警、疫情報告網絡體系,提升應急響應水平。加快防控救治能力體系建設。健全醫院感染防控體系,加快市縣兩級后備醫院、方艙醫院建設,規范基層醫療機構發熱診室哨點建設。加強全市化學災害醫學應急救援網絡和救援隊伍建設。
(六)提升公立醫院治理能力。加強黨對公立醫院的全面領導,落實黨委領導下的`院長負責制。縱深推進清廉醫院健身,每年動態培養5家清廉醫院建設示范單位。關心關愛醫務人員,維護醫務人員合法權益。完善醫療衛生綜合監管制度。
三、組織實施
(一)切實加強領導。把推動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作為深化醫改的重點任務,統籌推進。
(二)加強投入保障。落實公立醫院六項投入政策,做好綜合保障。
(三)建立評價體系。充分考慮各級各類公立醫療機構實際情況,科學晶振實施考核評價。
(四)及時總結推廣。及時總結、提煉、推廣典型經驗,努力在“醫學高峰”建設、健康寧波建設、綜合醫改及探索老年友好、生育友好社會構建等方面先行先試。
四、解讀單位
牽頭解讀機構:寧波市衛生健康委,聯系電話
衛生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 5
為進一步提升醫療質量內涵,保障醫療安全,切實維護廣大人民群眾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根據上級醫療質量管理相關文件精神,結合我市實際,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活動目標
通過開展活動,進一步增強全體醫務人員“以病人為中心”的服務理念,進一步提升質量安全意識、規范診療意識,進一步強化核心制度的執行、診療環節的銜接、安全目標的管理,努力為廣大患者提供安全、有效的醫療服務。
二、活動范圍
全市各級各類醫療機構。
三、活動內容
為確保醫療質量提升行動取得實效,20xx年醫療質量提升行動將重點開展核心制度執行、“三合理”規范落實、急診能力建設、院感防控、醫療安全防范等5個專項行動(詳見附件)。
四、實施步驟
(一)動員部署階段
制定下發《張家港市20xx年醫療質量提升行動實施方案》,召開專題活動部署會議。
(二)組織實施階段
1.各醫院按照統一部署,全面開展醫療質量提升行動,進一步完善質量、安全管理體系,認真組織自查,以查促建,糾建結合,不斷提升醫療質量。
2.市衛計委組織對各醫院活動實施情況進行督導檢查,上半年和下半年各一次。對于工作開展得力,工作成效明顯的單位進行表揚,對于工作不力,醫療質量差的單位通報批評,檢查結果納入年度考核內容。
(三)總結提高階段
各醫院總結活動成效,20xx年x月15日前以電子版形式報市衛計委醫政科。市衛計委將總結、推廣好經驗、好做法和好典型,并組織召開經驗交流會,探索建立提升醫療質量的長效機制。
五、活動要求
(一)提高思想認識,強化組織領導。醫療質量是醫院現代化管理的`核心,是醫院生存和發展的生命線,直接關系群眾的生命安全。各醫院要充分認識提升醫療質量的意義和重要性,加強組織領導,實行一把手負總責,強化職責分工,明確目標任務,認真組織實施好醫療質量提升行動。
(二)認真貫徹落實,務求工作實效。各醫院要結合實際制訂具體方案,20xx年x月18日前報市衛計委醫政科。在組織實施過程中,要不斷細化工作措施,分步驟、分階段達到各項目標,確保工作取得實效。
(三)探索長效機制,做到持續改進。醫療質量管理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工作,各醫院要按照相關法律、法規、規章以及各種規范,不斷完善管理制度、改進工作方法,探索建立長效管理機制,實現醫療質量管理制度化、規范化,促進醫療質量持續改進,努力為廣大人民群眾提供安全、優質的醫療服務。
衛生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 6
為進一步提升醫療質量,保障醫療安全,維護人民群眾健康權益,按照國家衛生計生委20xx年衛生計生工作安排和湖南省衛生計生委《關于印發湖南省20xx-20xx年度提升醫療質量工作方案的通知》(湘衛醫發[20xx]28號)、邵陽市衛生計生委《關于印發邵陽市20xx年度提升醫療質量工作方案的通知》(邵衛計辦發[20xx]3號)文件要求,結合我縣實際,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工作目標
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屆四中、五中全會和全國衛生與健康大會精神,堅持以人為本,以患者為中心,提升醫療質量和水平,優化服務內涵,規范診療行為、落實患者安全目標,推動醫療機構的科學化、規范化、精細化管理,為患者提供優質醫療服務,保障醫療安全,改善群眾就醫感受。
二、工作范圍
全縣各級各類醫療機構。
三、工作內容
(一)建立健全醫療質量管理與控制組織體系
1、加大質量管理和控制體系建設。各醫療機構要進一步加強各專業質控組織體系建設,以病理、檢驗、影像、醫院感染、病案等專業為重點,加強質量管理與控制。
2.擴大室間質評項目數量和覆蓋范圍,提高檢查、檢驗同質化程度,推動檢查、檢驗結果互認。
3.加強遠程會診體系建設,推動遠程病理和影像診斷,提高優質醫療資源利用率,促進資源下沉。
4.加強相關專業人才隊伍建設與培養,重視針對基層醫療機構檢查、檢驗技術人員的能力培訓和質量控制。
5.加強住院病歷及病案首頁質量管理與控制,為推動信息化質量控制工作奠定基礎。
(二)分級診療管理工作
1、明確分級診療職責。各醫療機構要嚴格按照基層首診、雙向轉診、急慢分治、上下聯動的分級診療制度建設要求,以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非傳染性疾病為重點,強化“以患者為中心,以疾病為鏈條”的醫療質量管理工作,進一步清晰界定各級醫療機構的分級診療工作職責。
2、嚴格執行診療規范。各醫療機構要嚴格執行相關疾病的診療規范和質控標準,突出全過程質量管理,不斷提升診療質量安全水平,提高治療效果。要強化臨床路徑工作落實,將臨床路徑管理作為規范診療行為、遏制過度醫療、提升醫療質量的重要抓手,強化全過程質量管理,不斷提升診療成效和質量安全水平。20xx年,二級以上醫療機構要逐步推行按病種付費方式改革。
3、落實醫療質量連續化管理。各級醫療機構要結合醫師多點執業、對口支援等工作的'實施,嚴格落實相關疾病入、出院和雙向轉診標準。創新患者綜合管理分工協作機制和門急診服務工作機制,提升醫療機構門、急診診療連續化程度,嘗試優先安排熟悉患者病情的醫師提供服務,改善患者就醫感受。患者的治療、轉診、報銷等程序做到合理有序、無縫銜接。
4、加強遠程會診體系建設。各醫療機構要充分利用遠程會診系統,以推動病理、影像等專業遠程會診工作為基礎,不斷提高基層醫療機構的診斷水平和診斷質量,提高優質醫療資源利用率,促進資源下沉。
(三)加強重點病種及醫療技術質量管理和費效比控制。各醫療機構要結合本地區實際情況,選擇發病率、死亡率較高,費用負擔較重的部分病種和醫療技術作為切入點,如:腦卒中、冠心病(介入技術、冠脈搭橋技術)、常見腫瘤性疾病(肺癌、食管癌、胃癌、結直腸癌)、兒童白血病(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兒童先天性心臟病(房間隔缺損、室間隔缺損)、髖膝關節置換技術、四級消化內鏡診療技術等,進一步規范臨床診療行為,提升診療質量,加強成本核算、過程控制、細節管理和量化分析,不斷優化費效比。
1.完善并落實相關病種和醫療技術的診療規范、臨床路徑、質控指標和標準,突出全過程質量管理,不斷提升診療質量安全水平,提高治療效果。
2.研究建立相關病種和醫療技術的投入產出分析模型,加強全過程成本精確管理,優化投入產出比,減輕人民群眾不合理看病就醫負擔。
3.通過信息化手段加強質控和費效相關信息的收集、分析與反饋。
(四)加強日間手術質量精細化管理。開展日間手術的醫療機構要加強日間手術質量和精細化管理,保障患者健康權益。
1.建立完善醫療機構日間手術質量安全管理制度,完善日間手術質量安全管理和評估工作機制。
2.制訂并向社會公開本機構日間手術病種和技術目錄,明確相關疾病日間手術的適應證范圍、麻醉方式、主要風險和大致費用范圍,主動接受社會監督。
3.制訂日間手術臨床路徑,加強日間手術病歷管理。
4.加強對接受日間手術的患者宣教和隨訪,保障醫療服務連續性。
(五)提升縣級醫院和民營醫院醫療質量安全水平
1、加強醫療質量安全監督管理。各醫療機構要將醫療質量安全作為管理的重中之重,全面開展自查自糾,督導檢查,強化依法執業,改善服務態度,進一步完善醫療質量安全管理制度,理順工作機制,提升醫療質量和醫療安全水平;
2、加快醫療機構專科能力建設。各醫療機構要以麻醉、重癥醫學、影像、檢驗、病理、產科、兒科等專業為重點,加大專科能力建設,加強相關醫務人員的培訓力度,提高適宜技術臨床應用能力,保障醫療質量和醫療安全。
四、實施步驟
(一)啟動階段
縣衛計局制定實施方案,分解任務,啟動20xx年全縣提升醫療質量各項工作,召開提升醫療質量工作推進會。各醫療機構于3月15日前向縣衛計局醫政醫管股上報實施方案
(二)實施階段
1.完善質控體系建設。各醫療機構要建立健全質量安全管理和質控組織體系,明確人員和工作職責,開展專業知識培訓和質量督查,確保醫療質量和安全。
2.加強遠程會診體系建設。各醫療機構要加強遠程會診體系的建設,利用遠程會診系統以推動醫療機構病理、影像等專業的開展,不斷提高醫療機構的診斷水平和診斷質量,提高優質醫療資源利用率。
3.分級診療工作試點。以高血壓、糖尿病等常見慢性病為抓手,實施分級診療試點工作,在3月底以前開展終末期腎病患者腹膜透析治療縣鄉村分級管理體系建設及家庭醫師簽約服務日常管理試點工作。
4.推進重點病種控費工作。各醫療機構對常見病、多發病要嚴格控制診療費用,加強成本核算、過程控制、細節管理和量化分析,出臺具體措施,不斷優化費效比。
5.開展日間手術工作。縣人民醫院、縣中醫醫院在3月底以前制訂并向社會公開本機構日間手術病種和技術目錄,明確相關疾病日間手術的適應證范圍、麻醉方式、主要風險和大致費用范圍。
(三)總結階段
各醫療機構將今年提升醫療質量工作實施情況匯總材料于x月底前報縣衛計局醫政醫管股。
五、工作要求
(一)加強組織領導。縣衛計局成立由局長陳輝同志任組長,分管領導任常務副組長,其他班子成員任副組長,相關股室負責人為成員的提升醫療質量工作領導小組,按照分片聯鄉工作機制,具體負責所聯單位的醫療質量提升工作。各醫療機構要根據本方案的要求,建立健全醫療質量管理和質控組織框架,制定具體工作實施方案,分解任務目標,明確責任分工,認真落實各項工作要求。
(二)強化工作措施。
一是開展基層調研,出臺醫療質量安全管理辦法;
二是注重發揮市、縣級醫療質量控制中心等專業組織的作用,加強對各醫療專業的質控檢查,幫助醫療機構不斷提升醫療質量;
三是開展醫療質量管理人員和臨床工作人員培訓教育,強化質量安全管理意識,激發醫務人員主觀能動性;
四是定期總結,開展經驗交流。
(三)加強輿論宣傳。各醫療機構要加強對醫療質量改進先進經驗的挖掘,對優秀案例進行宣傳、公示或社會公開。采用多種媒體形式,開辟專欄、專刊、專題節目,揚正氣,樹標桿,宣傳、推廣好的做法和先進經驗,提高群眾知曉度,營造良好工作氛圍。
衛生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 7
為貫徹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推動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的意見》(國辦發〔20xx〕18號),結合本市實際,制定如下實施方案。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
堅持以人民健康為中心、以首都發展為引領,堅持政府主導、公益性主導,加強公立醫院主體地位,以建立健全現代醫院管理制度為目標,強化體系創新、技術創新、管理創新,加強醫學科技創新能力建設,推動公立醫院發展方式從規模擴張轉向提質增效、運行模式從粗放管理轉向精細化管理、資源配置從注重物質要素轉向更加注重人才技術要素,更好服務首都功能,更好服務人民健康,打造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北京模式。
(二)發展目標
到2025年,公立醫院分級分類功能定位更加明確,分級診療體系更加健全,醫患關系更加和諧,醫療服務流程不斷優化,醫療服務質量加快提升,在疑難危重癥診斷治療、醫學科技成果轉化應用、高層次醫學人才培養等方面有力發揮牽頭作用,信息化、精細化、科學化管理水平明顯提高,醫防協同、平急結合、中西醫并重的重大疫情防控體系更加健全。
二、重點任務
(一)構建高質量發展新體系
1.加快優質醫療資源均衡布局。分類分級分區統籌規劃、合理配置醫療衛生資源,有序調整中心城區醫療資源規模,規范公立醫院分院區管理,推進區屬醫院提質改建。推動優質中醫、中西醫結合資源均衡布局。提升區域醫療救治能力,重點在康復護理、精神衛生、婦幼保健、中醫藥等領域填平補齊資源缺口,推進婦幼保健院標準化建設,有序推動醫療資源豐富地區的部分一級、二級醫院轉型為康復醫院。到2025年,優化安貞醫院通州院區等10個以上醫療資源均衡布局項目,努力形成與首都功能定位相匹配的醫療資源布局。
2.完善分級診療體系。實施非急診全面預約,推進基層預約轉診,二、三級公立醫院號源優先向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開放。完善基層預約轉診和雙向轉診工作機制。加強醫療聯合體建設,完善腫瘤、腎病等專科醫療聯合體建設。健全“區辦市管”等合作模式,帶動提升基層醫療服務能力。鼓勵公立醫院符合條件的人員到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提供多種方式簽約服務。持續提高醫療服務質量,優化號源供給,改善就醫體驗,進一步提升人民群眾就醫獲得感。加強公立醫院公共衛生科室標準化建設,提升公共衛生服務能力。到2025年,分級診療體系更加科學合理,基層診療人次占總診療人次比例進一步提升。
3.健全重大疫情防控和應急醫療救治體系。完善傳染病救治定點醫院布局,加快傳染病專科醫院和重大疫情救治基地建設,做好輕癥方艙儲備。規劃建設北京佑安醫院新院區。加強傳染病國家醫學中心建設。持續強化醫院感染防控管理,加快二、三級公立綜合醫院和婦幼保健院發熱門診規范化建設,推進有條件的綜合醫院設立感染性疾病科病房。發揮中醫藥在疫情防控救治中的獨特作用,建設中醫疫病防治及緊急醫學救援基地,打造高水平中醫疫病防治隊伍。
4.加強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強化中醫優勢專科建設,打造中醫藥臨床服務優質品牌。推廣中醫綜合診療等模式,開展疑難疾病中西醫臨床協作試點。建立中西醫結合臨床研究體系。加強中醫藥師承教育。建設中醫藥科技成果轉化平臺,加強中西醫結合研究所建設,圍繞癌癥、心腦血管病、糖尿病、阿爾茨海默病等疾病開展攻關。到2025年,爭創2—3個國家中醫藥傳承創新中心,攻關50種以上中醫專科疑難病種。
(二)引領高質量發展新趨勢
5.大力推進醫學技術創新。加強醫藥健康領域的應用基礎研究、臨床研究和轉化研究,爭創國家臨床醫學研究中心和國家重點實驗室,針對醫藥健康領域“卡脖子”問題,集中力量開展重大疾病防控等關鍵領域醫療技術攻關,推動疾病預防診斷治療新技術、新方案等的產出。加強研究型病房示范建設,推進研究型醫院建設,加快醫學創新成果落地。支持公立醫院與企業、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合作,加強醫研企協同創新基地建設。落實《北京市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條例》,完善鼓勵支持政策,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探索將醫療新技術等應用納入商業健康保險保障范圍,促進醫療新技術進入臨床使用。到2025年,在“三城一區”建設1—2家國際一流的研究型醫院,示范性研究型病房覆蓋主要疾病領域,引領全市臨床研究高質量發展。
6.高質量建設國家醫學中心。強化現有國家醫學中心建設,爭取中醫、骨科、綜合等更多國家醫學中心落地北京,加強疑難危重癥診斷治療技術攻關,推動前沿醫學科技創新研究和成果轉化。到2025年,共爭創10家以上引領醫療技術提升、有國際競爭力的國家醫學中心。
7.建設國際一流臨床專科群。推動臨床重點專科全面發展,重點發展重癥、急診、腫瘤、心腦血管、呼吸、消化、內分泌、感染、老年醫學、兒科、康復、麻醉、影像、病理、檢驗等臨床專科。加快布局建設國際一流臨床學科和臨床、中醫重點專科項目。持續改進醫療質量管理體系和標準體系,整體提升公立醫院臨床學科水平和醫療服務同質化水平。到2025年,建成一批國家級和市級臨床重點專科。
8.創新醫療服務模式。推進“互聯網+醫療健康”,加強互聯網醫療監管平臺和互聯網醫院建設,探索線上線下一體化醫療服務模式。加強智慧院前急救,推進院前院中聯動醫療服務。推廣多學科診療、專家團隊診療,大力推行日間手術,鼓勵有條件的醫院設置日間病房。加強老年、兒科等緊缺護理專業護士的培養培訓,做實責任制整體護理,鼓勵開展上門護理、遠程護理等延續護理。支持開設合理用藥咨詢或藥物治療管理門診,開展精準用藥服務。推行檢查檢驗集中預約服務,逐步實現各級各類醫療機構檢查檢驗結果互認。
9.健全質量管理與控制體系。加強臨床路徑和醫療質量管理,完善醫療服務規范,促進合理醫療檢查。健全藥學服務,推廣應用處方審核點評系統,規范臨床用藥。加強高值醫用耗材管理和規范化使用,守牢醫療質量安全底線。
(三)提升高質量發展新效能
10.加強公立醫院建設和運營管理。完善醫療衛生項目功能建設標準清單,加強項目規模和成本的管控。健全公立醫院科學決策和運營管理體系。探索建立公立醫院專家委員會和公眾參與委員會,完善治理機制。強化預算約束,構建全面預算績效管理體系。定期公開醫院相關財務信息,主動接受社會監督。完善內部控制制度,加強風險評估和內部控制評價,規范重點領域、重要事項、關鍵崗位的流程管控和制約機制,及時防范化解各類風險。
11.完善績效評價體系。堅持和強化公益性導向,落實國家二、三級公立醫院績效考核。優化公立醫院內部績效考核辦法,將考核結果與薪酬分配掛鉤。完善醫療聯合體評價指標,促進優質醫療資源下沉,提高基層服務能力和居民健康水平。
12.強化信息化支撐作用。推進健康醫療數據互聯互通和共享應用,推行“一人一碼”數字健康管理。推進智慧醫院建設和醫院信息標準化建設。支持智能醫學影像設備、手術機器人、康復機器人、AI輔助診斷系統等智能醫療設備和智能輔助診療護理系統的研發與應用。推動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能、云計算、區塊鏈等新一代信息技術與醫療服務深度融合。建設醫保電子處方流轉平臺。
(四)倡導高質量發展新理念
13.樹立健康至上的文化理念。加大健康教育和宣傳,傳播科學的生命觀、醫學觀,引導公眾科學理性就醫。加強醫德醫風建設,鼓勵醫務人員參與醫學人文傳播。開展老年友善醫院、母嬰友好醫院和兒童友好醫院建設。
14.打造有溫度的醫院。弘揚偉大抗疫精神和崇高職業精神,提煉醫院院訓、愿景、使命,強化人文醫院建設。支持有條件的三級醫院設立醫務社工部門,配備專職醫務社工。完善醫患溝通制度,構建和諧醫患關系。推動醫院做好接訴即辦工作,持續解決人民群眾“急難愁盼”問題。
15.關心關愛醫務人員。改善醫務人員工作環境和條件,關心醫務人員心理健康,健全職工關愛幫扶機制。建立健全醫務人員榮譽激勵機制。推進“平安醫院”建設,加強公立醫院安防體系建設,依法嚴厲打擊涉醫違法犯罪行為,切實保障醫務人員安全,營造尊醫重衛的良好社會氛圍。
(五)激活高質量發展新動力
16.完善公立醫院投入機制。落實政府辦醫責任,優化公立醫院財政分類補償機制,落實對中醫醫院、傳染病醫院、婦幼保健院、康復醫院等投入傾斜政策,強化績效考核結果在財政補償中的應用。建立健全公立醫院捐贈管理制度,支持和規范公立醫院接受并使用社會捐贈。
17.深化醫療服務價格改革。完善醫療服務價格形成機制和動態調整機制,定期開展調價評估,理順比價關系,穩步有序實施醫療服務項目價格調整。優化中醫價格項目。逐步優化公立醫院收入結構,提高醫療服務收入(不含藥品、耗材、檢查、化驗收入)占醫療收入的比例。加快審核新增醫療服務價格項目,將符合條件的診療項目納入醫保支付范圍。
18.改革人事管理制度。合理確定公立醫院人員編制,建立動態核增機制。落實公立醫院用人自主權,按規定自主確定崗位標準。深化衛生專業技術人員職稱制度改革,探索將科技成果轉化作為醫生職稱評定的重要依據。落實住院醫師、專科醫師規范化培訓及繼續醫學教育制度。分級分類優化公立醫院醫護比。到2025年,基本形成一支有力支撐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的專業技術和醫院管理人才隊伍。
19.深化公立醫院薪酬制度改革。合理確定、動態調整公立醫院薪酬水平,優化薪酬結構。公立醫院在核定的績效工資總量內,結合本單位實際自主確定有效分配方式。合理設置體現行業特點、勞動特點和崗位價值的工資項目及工資結構比例,充分發揮各項目的保障和激勵作用,體現醫務人員技術勞務價值。注重醫務人員的穩定收入和有效激勵,逐步提高基礎性績效工資占比。建立健全公立醫院主要負責人薪酬激勵約束機制,鼓勵對主要負責人實行年薪制。
20.培養和引進高層次醫學人才和管理人才。推進學科交叉融合,加強公共衛生、臨床醫學與醫學工程等復合型人才培養。改革完善人才評價機制,探索實行成果代表作制度。充分發揮特設崗位的引才作用,支持公立醫院引進高水平國際化醫學人才和管理人才,并給予相應保障。
21.持續深化醫保支付方式改革。在總額預算下,不斷完善按疾病診斷相關分組付費、定額付費等多種方式并存的多元復合式醫保支付方式。加快探索門診慢性病按人頭付費,研究探索對緊密型醫療聯合體實行總額付費。推動公立醫院積極參與國家組織藥品和醫用耗材集中采購使用改革,探索實施集中采購藥品醫保支付標準。研究制定符合中醫特色的醫保支付方式。推廣住院按疾病診斷相關分組付費,將病種實施范圍擴大至全病組,到2025年,按疾病診斷相關分組或按病種付費的醫保基金占全部符合條件的住院醫保基金支出的比例達到70%。
(六)堅持和加強黨對公立醫院的全面領導
22.全面落實黨委領導下的院長負責制。公立醫院黨委發揮把方向、管大局、作決策、促改革、保落實的領導作用,集體研究決定重大問題。嚴格醫院黨委會和院長辦公會議事決策制度,堅持黨委領導下的院長負責制執行情況報告制度,落實公立醫院黨委討論決定事項清單及程序,構建黨委統一領導,黨政分工合作、協調運行的`工作機制。在公立醫院章程中明確黨建工作的內容和要求,明確黨委研究決定醫院重大問題的機制,把黨的領導融入醫院治理全過程各方面各環節,把黨的建設各項要求落到實處。
23.加強公立醫院領導班子和干部人才隊伍建設。組織人事部門按照干部管理權限,選優配強領導班子成員特別是黨委書記和院長。黨委書記和院長分設的,黨委書記一般不兼任行政領導職務,院長是中共黨員的同時擔任黨委副書記。堅持黨管干部原則,醫院黨委要制定實施醫院內部組織機構負責人選拔任用具體辦法。堅持黨管人才原則,完善人才培養、使用和引進管理辦法。
24.全面加強公立醫院黨組織和黨員隊伍建設。推進黨支部標準化規范化建設。建立黨支部參與重大事項討論決策的制度機制。實施黨支部書記“雙帶頭人”培育工程。建立健全把業務骨干培養成黨員、把黨員培養成業務骨干的“雙培養”機制。
25.落實公立醫院黨建工作責任。建立健全各級黨委統一領導、組織部門牽頭抓總、衛生健康部門具體負責、有關部門齊抓共管,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的責任體系和工作格局。加強公立醫院黨建工作指導委員會建設。全面開展公立醫院黨組織書記抓基層黨建述職評議考核,把黨建工作成效納入醫院等級評定和巡視巡察工作內容,作為年度考核和干部選拔任用的重要依據。
三、保障措施
(一)落實工作責任
各區要把推動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作為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重點任務,統籌協調、整體推進。各有關部門要加強聯動配合,確保政策措施落地見效。
(二)推動試點示范
推進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試點,逐步擴大范圍,加快探索高質量發展模式和路徑,率先突破瓶頸,充分發揮引領帶動作用。
(三)加大投入保障
按照事權和支出責任等劃分,各區、各有關部門依規落實對公立醫院的投入政策,重點向資源均衡布局、學科建設、科研創新、人才培育等方面傾斜。
(四)強化科學評價
按照屬地原則組織開展對轄區內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的績效評價,注重評價結果合理應用,充分考慮各級各類公立醫院實際情況,不搞“一刀切”。
(五)廣泛宣傳引導
各區、各有關部門要加強政策解讀和輿論引導,營造良好氛圍;加強調研指導,及時總結經驗、樹立先進典型,以點帶面推動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
衛生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 8
公立醫院是我國醫療服務體系的主體,在持續改善基本醫療衛生服務公平可及性、防控新冠肺炎等重大疫情、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為有效推動我市公立醫院向更高質量發展,更好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醫療衛生服務需求,根據《廣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推動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粵府辦〔20xx〕4號)精神,結合實際,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全面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堅持以人民健康為中心,堅持政府主導、公益性主導、公立醫院主導,堅持醫防融合、平急結合、中西醫并重,以建立健全現代醫院管理制度為目標,強化體系創新、技術創新、模式創新、管理創新,加快優質醫療資源擴容和區域均衡布局,推動我市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
(二)發展目標。力爭通過5年時間,公立醫院發展方式從規模擴張轉向提質增效,運行模式從粗放管理轉向精細化管理,資源配置從注重物質要素轉向更加注重人才技術要素;公立醫院服務能力明顯提升,為更好提供優質高效醫療衛生服務、防范化解重大疫情和突發公共衛生風險、推進健康清遠行動提供有力支撐。到2025年,全市市域內住院率達到95%以上,各縣(市)縣域內住院率達90%以上。
二、重點任務
(一)強化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服務體系建設
1.推動優質醫療資源擴容和均衡布局。圍繞重大疾病、醫學技術、平臺專科,科學規劃市、縣公立醫院功能布局。加強公立醫院能力建設,根據轄區外轉率高的病種,以專科發展帶動診療能力和水平提升,切實提高腫瘤、心腦血管、呼吸、消化和感染性疾病等防治能力,逐步實現常見病、多發病在市、縣解決。加快推進市、縣質控中心建設,強化區域質控協同。加強醫療衛生基礎設施建設,新建清遠市省職教城醫院(清遠市公共衛生醫學中心,暫命名,下同),推動清遠市第二人民醫院升級為三級醫院,支持英德市人民醫院、英德市中醫院、連州市人民醫院創建為三甲醫院,推進優撫醫院建設。加強中醫優勢專科建設,打造一批中醫特色突出、臨床療效顯著、示范帶動作用明顯的中醫科室。〔責任單位:市衛生健康局、市發展改革局、市財政局,各縣(市、區)人民政府,列第一位的為牽頭部門,下同〕
2.全面提升市級高水平醫院。進一步落實城市三級醫院功能定位,在疑難疾病、重大疾病、重大疫情的醫療救治、大數據集成、科研成果轉化等方面發揮協同作用,將發展重心轉移到提升內涵、優化存量、下沉增量的發展軌道上,避免無序競爭,推進建立銜接有序的雙向轉診機制和診療服務體系,帶動城鄉醫療服務體系實現高質量發展。〔責任單位:市衛生健康局、市科技局〕
3.建設由公立醫院牽頭的緊密型城市醫療集團。按照網格化布局管理,探索組建由轄區內三級公立醫院(含中醫醫院等)或代表轄區醫療水平的醫院(含社會辦醫院等)為牽頭單位,其他若干家醫院、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公共衛生機構等為成員的緊密型城市醫療集團,統籌負責網格內居民預防、治療、康復、健康促進等一體化、連續性醫療衛生服務。推動建立集團各成員單位資源共享、錯位發展、有序競爭、協作共贏的發展機制。推進以全科醫生為主體、全科專科有效聯動、醫防有機融合的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加強公立醫院公共衛生科室標準化建設,提升公共衛生服務能力。以危害群眾健康的重大疾病和看病就醫需求多的學科為重點,加強專科聯盟建設。(責任單位:市衛生健康局、市醫保局、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各區人民政府)
4.推進緊密型縣域醫共體提標擴能。積極發展以縣級醫院為龍頭的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建設,落實地方政府主體責任,進一步深化下放醫共體自主權限,推進縣域醫共體內部行政、人事、財務、信息、質量、藥械管理“六統一”和縣域醫療服務同質化。加快縣域優質醫療衛生資源下沉,實行縣、鎮利益增量共享分配,暢通雙向轉診渠道,加大醫保支付政策支持,促進分級診療制度的落實。探索縣域醫防協同工作機制,落實平急結合工作措施,提高縣域健康管理和應急處置能力。〔責任單位:市衛生健康局、市財政局、市醫保局、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各縣(市、區)人民政府〕
5.強化重大疫情救治體系建設。堅持中西醫并重,加強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防控和突發事件緊急醫療救援能力建設,持續強化醫院感染防控和實驗室生物安全管理,提高重大疫情應對、保障能力和衛生應急綜合救援能力。加快推進清遠市省職教城醫院等項目建設,依托市人民醫院建成清遠市人民醫院公共衛生應急醫療中心,鼓勵并支持市中醫院打造市級中醫疫病防治隊伍,籌建英德市公共衛生臨床中心。依托以市人民醫院、市中醫院、清遠省職教城醫院為支撐,縣級公共衛生防控為補充的清遠市重大疫情醫療救治體系,有效提升我市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醫療救治處置能力。清遠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要建成達到生物安全二級(P2)水平的實驗室,推動縣級公共衛生實驗室建設,打造市、縣兩級公共衛生實驗室檢驗檢測體系,重點提升疫情發現和現場處置能力,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完善設備配置,滿足現場檢測檢驗、流行病學調查、應急處置等需要。〔責任單位:市衛生健康局、市發展改革局、市科技局、市財政局、各縣(市、區)人民政府〕
(二)加快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技術模式創新
1.加強臨床專科建設。到2025年,全市新增建設3個省級臨床重點專科、24個市級臨床重點專科。依據區域疾病譜特點、域外就醫主要疾病等實際情況,以群眾就醫需求為導向,重點打造與地方臨床需求相適應的市、縣兩級臨床特色專科,如心腦血管疾病、惡性腫瘤、呼吸疾病、腎臟疾病等。探索市級臨床重點專科動態管理,大力扶持具有發展潛力和影響力的市級以上臨床重點專科。加大對中醫醫院的支持力度,加強中醫醫院和中醫優勢專科建設,實施“中醫名院名科名醫”建設工程。培養中醫名家,以中醫名科名醫提升我市中醫診療能力。〔責任單位:市衛生健康局、市科技局,各縣(市、區)人民政府〕
2.鼓勵推進醫學科技創新。加強基礎和臨床研究,加大對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的投入力度。聚焦疑難重雜癥,支持開展疑難重癥等診療技術攻關,組織實施科技創新項目。強化科研攻關對重大疫情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對的支撐作用。鼓勵并支持市人民醫院等單位,創建省級以上重點實驗室、臨床醫學研究中心等。完善醫學創新激勵機制和以應用為導向,深化科技成果使用權、處置權、收益權改革,推動科技成果轉化,所獲收益主要用于對作出重要貢獻的人員給予獎勵。健全落實職務發明制度。加快發展商業健康保險,促進醫療新技術進入臨床使用。〔責任單位:市衛生健康局、市科技局、市財政局、市市場監管局(市知識產權局)、清遠銀保監分局,各縣(市、區)人民政府〕
3.推進醫療服務模式創新。推廣多學科診療模式。提高日間手術占擇期手術的比例。做實責任制整體護理,在全市二級以上公立醫療機構開展優質護理服務,探索開展“互聯網+護理服務”工作,進一步將延續護理落到實處。開設合理用藥咨詢或藥物治療管理門診,開展精準用藥服務。大力推進市、縣、鎮三級院前醫療急救網絡建設,實行統一管理、統一調度,有效提升全市院前醫療急救服務能力。構建以信息互聯互通為支撐,多部門協作聯動、監督監管相互制約的醫防協同機制。推廣中醫綜合診療模式、多專業一體化診療模式、全鏈條服務模式,建立中西醫臨床協作長效機制,支持開展重大疑難疾病中西醫臨床協作試點。〔責任單位:市衛生健康局、市醫保局,各縣(市、區)人民政府〕
4.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以市中醫院為依托單位,籌建市級中醫臨床研究基地,積極創建省級以上中醫藥傳承創新中心,加大中醫藥經典名方研發力度,建設區域中藥制劑中心。支持清遠市中醫院創建省級高水平中醫醫院,力爭2025年前進入全國三級公立中醫醫院績效考評排名百強行列,以中醫名院帶動區域中醫發展;支持英德市中醫院創建三級甲等中醫醫院。支持清城區、清新區、連南瑤族自治縣、連山壯族瑤族自治縣中醫醫院建設,到2025年基本實現縣辦中醫醫療機構全覆蓋,30萬以上常住人口縣二甲中醫醫院全覆蓋,縣級中醫醫院成為基層中醫藥服務龍頭,連州市、佛岡縣、陽山縣中醫院升級建設項目完成、投入使用并形成服務能力。到2025年清城區、清新區中醫醫院達到二級甲等中醫醫院水平。鼓勵縣級中醫醫院牽頭組建緊密型縣域中醫醫共體,有效建立起以健康為中心、防治結合的縣、鎮、村三級整合型中醫藥服務新體系。加強綜合醫院、專科醫院和婦幼保健院中醫藥服務能力提升,完善中西醫結合工作機制,構建中西協作、優勢互補、特色明顯、效果顯著的醫療模式。支持連山壯族瑤族自治縣、連南瑤族自治縣建設“民族醫院”,打造瑤、壯族特色中醫院。支持清遠市中醫院、英德市中醫院中醫藥文化主題公園建設,打造中醫藥文化傳播基地。〔責任單位:市衛生健康局、市發展改革局、市文化廣電旅游體育局負責,各縣(市、區)人民政府〕
5.強化信息化支撐作用。持續推動“互聯網+醫療健康”便民惠民服務向縱深發展,落實省衛健委信息便民“五個一”攻堅行動,實現“一碼通用”、“一網聯通”、“一鍵診療”、“一站會診”及“一體服務”。推進醫院信息化建設,提供信息提醒、自助查詢打印等服務,完善遠程醫療服務體系和平臺建設,加快5G+遠程醫療場景落地推廣,提升基層醫院信息化水平及遠程醫療水平。深化遠程醫療服務應用,豐富業務場景,提升平臺服務能力。大力開展市級全民健康信息綜合管理平臺建設,實現健康服務信息互聯互通互認,推進醫療衛生機構信息的開放共享和廣泛應用。〔責任單位:市衛生健康局、市醫保局、市發展改革局、市政務服務數據管理局,各縣(市、區)人民政府〕
(三)推動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效能提升
1.健全醫院運營管理體系。全面落實基本醫療衛生與健康促進法等法律法規,為提升醫院治理能力和水平提供法治保障。充分發揮醫療質量、醫院感染防控、藥事管理、醫療技術臨床應用管理等專業委員會和職能部門作用,推進核心業務工作與運營管理工作深度整合,將現代醫院管理理念、方法和技術融入運營管理的各領域、層級和環節,通過完善管理制度、再造業務流程、優化資源配置、強化分析評價等手段,將運營管理轉化為價值創造。對醫院病例組合指數(CMI)成本產出、醫生績效等進行監測評價,引導醫院回歸功能定位,提高效率、節約費用,減輕患者就醫負擔。建立全業務、全流程閉環管理體系,強化醫療服務全成本核算和成本控制,形成符合醫療發展規律的人、財、物等資源配置體系。健全完善公立醫院總會計師制度,落實總會計師進入醫院領導班子規定,充分發揮總會計師崗位職能。〔責任單位:市衛生健康局、市財政局,各縣(市、區)人民政府〕
2.嚴格執行全面預算管理制度。實行全口徑、全過程、全員性、全方位管理,貫穿預算編制、審批、執行、監控、調整、決算、分析、考核等各環節,強化預算約束,加強資金預算執行監測分析,對績效實現程度和預算執行進度實行“雙監控”,將評價結果、項目執行進度與預算安排掛鉤。〔責任單位:市衛生健康局、市財政局,各縣(市、區)人民政府〕
3.完善內部控制制度。以業務管理和經濟管理的重大風險、重大事件、重要流程為重點,開展風險評估和內部控制評價,防范財務風險、醫療風險、法律風險和廉政風險。探索醫院后勤“一站式”服務,建設后勤智能綜合管理平臺,全面提升后勤管理的精細化和信息化水平。強化成本消耗關鍵環節的流程管理,降低萬元收入能耗支出。〔責任單位:市衛生健康局、市財政局,各縣(市、區)人民政府〕
4.優化績效評價體系。堅持和強化公益性導向,全面開展公立醫院績效考核,持續優化績效考核指標體系,重點考核醫療質量、運營效率、持續發展、滿意度評價等,強化考核結果在公立醫院薪酬總量、財政補助、領導班子年度考核等方面的運用。改革公立醫院內部績效考核辦法,以聘用合同為依據,以崗位職責完成情況為重點,將考核結果與薪酬分配掛鉤。建立完善醫聯體(醫共體)績效考核制度,促進資源下沉,提高基層服務能力和居民健康水平。〔責任單位:市衛生健康局、市財政局、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各縣(市、區)人民政府〕
(四)加強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人力資源保障
1.加快改革人事管理制度。按照公立醫院人員編制標準,建立動態核增機制。逐步探索實行員額制管理,推動實行員額制管理的公立醫院的人員控制總量根據相關指標變化情況實行動態管理。落實公立醫院用人自主權,統籌考慮編制內外人員待遇,力爭實現同崗同績同酬。落實崗位管理制度,按照醫、護、藥、技、管等不同類別合理設置崗位,科學編制崗位責任書,健全崗位設置動態調整機制。優化崗位聘用考核機制,加強人員聘后管理,推動建立競爭擇優、能上能下工作機制。增加護士配備,逐步使公立醫院醫護比總體達到1:2左右。結合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建設,積極推進基層醫療衛生人才“縣招縣管鎮用”。〔責任單位:市委編辦,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市衛生健康局,各縣(市、區)人民政府〕
2.深入推進薪酬分配制度改革。細化和落實“兩個允許(允許醫療衛生機構突破現行事業單位工資調控水平,允許醫療服務收入扣除成本并按規定提取各項基金后主要用于人員獎勵)”要求,合理確定、動態調整公立醫院薪酬水平。拓寬公立醫院薪酬制度改革的經費渠道,在確保收支平衡的前提下,力爭到2025年人員支出占公立醫院業務支出的比例提高至45%左右,之后按照國家衛生健康委要求爭取逐步達到60%左右。在核定的薪酬總量內,公立醫院可自主確定分配模式,合理確定內部薪酬結構,逐步建立主要體現崗位職責和知識價值的薪酬體系,實行以崗定責、以崗定薪、責薪相適、考核兌現,更加注重發揮薪酬制度的保障功能。公立醫院可自主設立體現醫療行業特點、勞動特點和崗位價值的薪酬項目,探索實行年薪制、協議工資制、項目工資等靈活多樣的分配形式。合理確定公立醫院主要負責人的薪酬水平,健全激勵約束機制,鼓勵對主要負責人實行年薪制。〔責任單位: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市財政局、市衛生健康局、市醫保局,各縣(市、區)人民政府〕
3.加強醫學人才隊伍培養制度。落實黨管人才要求,公立醫院黨委要切實發揮領導作用。完善人才培養引進和使用管理。培育高精尖缺人才,繼續實施名醫培養工程,培養學科創新團隊和人才梯隊,創建“名醫工作室”。落實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專科醫師規范化培訓,全科、兒科、婦產科轉崗培訓和繼續醫學教育制度,加強中醫藥師承教育。鼓勵公立醫院將住培師資的帶教工作量納入職稱晉升、績效分配體系。保障住培醫師待遇,落實“兩個同等對待(面向社會招收的普通高校應屆畢業生培訓對象培訓合格當年在醫療衛生機構就業的,在招聘、派遣、落戶等方面,按當年應屆畢業生同等對待;對經住培合格的本科學歷臨床醫師,在人員招聘、職稱晉升、崗位聘用、薪酬待遇等方面,與臨床醫學、中醫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同等對待)”。加強老年、兒科、產科、麻醉、重癥、病理、精神、康復、全科、傳染病、中醫藥等急需緊缺專業人才及專業護士的培養培訓。開展醫防融合培訓,建立面向醫護人員的流行病學、傳染病學、醫院感染控制全員培訓制度。加強公立醫院行政管理人才培養,探索推進公立醫院領導人員職業化、專業化。〔責任單位: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市教育局、市衛生健康局、市財政局,各縣(市、區)人民政府〕
4.落實醫學人才隊伍評價制度。堅持分層分類評價,建立以醫德、能力、業績為重點的人才評價體系。合理設置評價標準,破除唯學歷、唯論文、唯獎項、唯“帽子”傾向,增加臨床工作數量和質量指標,突出技術性、實踐性和創新性評價,實行業績成果代表作制度。對基層一線衛生健康專業人員繼續實行“定向評價、定向使用”。繼續支持高水平醫院組織高級職稱自主評審。〔責任單位:市教育局、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市衛生健康局,各縣(市、區)人民政府〕
(五)融合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多方聯動
1.有序深化醫療服務價格改革。落實價格動態調整機制,定期開展調價評估,達到啟動調整條件的要穩妥有序調整醫療服務價格,符合標準時集中啟動和受理公立醫療機構提出的價格建議,理順優化醫療服務比價關系,支持公立醫院優化收入結構,提高醫療服務收入(不含藥品、耗材、檢查、化驗收入)占醫療收入的比例,更好體現醫務人員技術勞務價值。繼續落實新增醫療服務項目管理,及時審核新增醫療服務價格項目。〔責任單位:市醫保局、市衛生健康局,各縣(市、區)人民政府〕
2.持續深化醫保支付方式改革。系統推進以按病種付費為主的多元復合式醫保支付方式,開展按疾病診斷相關分組付費試點及區域點數法總額預算和按病種分值付費試點,醫療康復、慢性精神疾病等長期住院按床日付費,門診特殊慢性病按人頭或病種付費。積極推進緊密型醫聯體以績效為導向的醫保支付方式綜合改革試點工作。完善按病種分值付費方式和支付標準動態調整機制,支持醫療新技術發展,使用全省統一的病種分值庫。科學制定醫保總額預算,合理確定、動態調整按床日、按人頭等方式的付費標準。規范醫保協議管理,明確結算時限,細化結算規則,確保基金及時足額撥付。完善適宜基層醫療機構開展的基層病種范圍,實行不同等級醫療機構同病同分值。推動落實符合中醫藥、瑤醫藥特點的醫保支付政策,按全省統一的中醫特色治療病種分值庫實施。〔責任單位:市醫保局、市衛生健康局,各縣(市、區)人民政府〕
3.落實藥品耗材采購制度。推動我市藥品、醫用耗材集中帶量采購常態化制度化開展。認真貫徹落實國家、省集中帶量采購,積極參與廣州等地市聯盟集團帶量采購,鼓勵以醫聯體、醫共體、醫院聯合為單位實施藥品集團采購。發揮“互聯網+醫藥”在藥品采購中的作用,確保藥品供應價格、質量層次等公開透明。建立配送企業信用管理機制、銀行擔保機制、藥品集團采購周轉金制度,推進醫保基金與醫藥企業直接結算,提高藥品貨款支付效率。落實國家、省組織藥品耗材集中帶量采購醫保資金結余留用政策,加強留用資金管理,推動公立醫院在合理用藥基礎上優先使用中選藥品。完善國家組織藥品耗材集中采購醫保資金結佘留用激勵約束機制,指導醫療機構利用好增加的可支配收入,推進薪酬制度改革。促進基本藥品優先配備使用,逐步實現政府辦基層醫療機構、二級公立醫院、三級公立醫院基本藥品配備品種數量占比原則上分別不低于90%、80%、60%。推動醫療機構加大對療效確切、質量可控、供應穩定的創新藥品和醫療器械的采購比重。深入開展藥品臨床綜合評價,完善結果轉化應用機制。完善重點監控合理用藥藥品目錄、儲備藥品目錄,做好短缺藥品、防護物資等儲備工作。〔責任單位:市醫保局、市衛生健康局、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發改局(市糧食和儲備局)〕
(六)豐富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文化內涵建設
1.持續改善患者就醫體驗。持續改善醫療服務,推動公立醫院“以疾病為中心”向“以健康為中心”的轉變,推廣“一站式服務中心”模式,進一步推行分時段預約診療和檢查檢驗集中預約服務,開展診間(床旁)結算服務,優化線上線下支付流程,開展一站式繳費改革試點。建立針對疑難復雜疾病、重大突發傳染病等重大疾病的救治與管理制度,形成患者接診、治療、轉診等科學流程。加強患者隱私保護。開展公益慈善和社工、志愿者服務。建立完善患者投訴處理機制,暢通醫患溝通渠道,構建和諧醫患關系。〔責任單位:市衛生健康局、市醫保局、市委宣傳部,各縣(市、區)人民政府〕
2.強化醫院文化建設。挖掘醫院文化底蘊,凝練升華醫院的'文化精神、管理理念和核心價值觀,凝聚支撐醫院高質量發展的精神力量。大力弘揚偉大抗疫精神和崇高職業精神,激發醫務人員對工作極端負責、對人民極端熱忱、對技術精益求精的不竭動力。持續打造行業黨建特色品牌,深化醫院黨建“四有(班子有作為、支部有方法、黨建有品牌、單位有典型)”工程建設。〔責任單位:市衛生健康局、市委宣傳部,各縣(市、區)人民政府〕
3.關心關愛醫務人員。建立健全保護關心愛護醫務人員的長效工作機制。改善醫務人員工作環境和條件,減輕工作負荷,落實學習、工作、休息和帶薪休假制度,維護醫務人員合法權益。提升醫院安全防范能力,完善安檢設施配備,強化安保隊伍建設,建立重點人群預警機制。推進“平安醫院”建設,建立健全解決醫療糾紛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銜接機制,強化多部門聯合打擊防范治理,健全完善醫療糾紛預防和處理機制,預防和減少醫鬧發生。加快發展醫療責任保險、醫療意外保險,分擔醫療執業風險,保障醫患雙方合法權益。健全職工關愛幫扶機制,切實解決醫務人員實際困難。建立醫務人員職業榮譽制度。廣泛動員社會各界參與醫師節、護士節等活動,持續營造尊醫重衛的良好氛圍。〔責任單位:市衛生健康局、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市中級人民法院、市公安局、市財政局、市委宣傳部、清遠銀保監分局,各縣(市、區)人民政府〕
(七)堅持和加強黨對公立醫院的全面領導
1.全面落實黨委領導下的院長負責制。二級及以上公立醫院、市屬及以上公立醫院、設黨委的公立醫院應當實行黨委書記、院長分設。公立醫院黨委等院級黨組織切實發揮領導作用,集體研究決定重大問題和重大事項,做到把方向、管大局、作決策、促改革、保落實。根據國家衛生健康委制定的范本,修訂完善醫院章程,明確黨建工作的內容和要求以及黨委研究決定醫院重大問題的機制。根據中央組織部、國家衛生健康委黨組制定的示范文本,修訂完善黨委會和院長辦公會議事決策規則。建立書記、院長定期溝通和黨委領導下的院長負責制執行情況報告制度,切實推動黨的領導融入醫院治理全過程各方面各環節。〔責任單位:市委組織部、市委編辦、市衛生健康局,各縣(市、區)人民政府〕
2.加強公立醫院領導班子和干部人才隊伍建設。選優配強醫院黨政領導班子成員特別是書記和院長。黨委書記和院長分設的,黨委書記一般不兼任行政領導職務,院長是中共黨員的同時擔任黨委副書記。堅持黨管干部原則,醫院黨委要按照干部選拔任用有關規定,制定實施醫院內部組織機構負責人選拔任用具體辦法。堅持黨管人才原則,完善人才培養、使用和引進管理辦法,加強公立醫院行政管理人才培養,尤其要加強負責醫院運營、信息化建設、經濟管理等精細化管理人才隊伍建設。建立醫院領導班子成員聯系服務高層次人才制度,突出以醫德、能力、業績為重點的人才評價導向。〔責任單位:市委組織部、市委編辦、市衛生健康局、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各縣(市、區)人民政府〕
3.全面穩步提升公立醫院黨組織和黨員隊伍建設質量。堅持“把支部建在科室上”,推進黨支部標準化規范化建設。建立黨支部參與人才引進、隊伍建設、職稱職級晉升、績效考核、薪酬分配、評獎評優等重大事項討論決策的制度機制,把好政治關、醫德醫風關。實施黨支部書記“雙帶頭人”培育工程(即在臨床醫技科室中,把黨建帶頭人培育成學科帶頭人,把學科帶頭人培育成黨建帶頭人)。建立健全把業務骨干培養成黨員、把黨員培養成業務骨干的“雙培養”機制,注重在醫療專家、學科帶頭人、優秀青年醫務人員中發展黨員,引導黨員立足崗位發揮先鋒模范作用。〔責任單位:市委組織部、市衛生健康局,各縣(市、區)人民政府〕
4.扎實落實公立醫院黨建工作責任。健全各級黨委統一領導,組織部門牽頭抓總,衛生健康部門具體負責,形成齊抓共管的責任體系。公立醫院黨委承擔黨建工作主體責任,黨委書記是黨建工作第一責任人,領導班子其他成員落實“一崗雙責”。開展公立醫院黨組織書記抓基層黨建述職評議考核,把黨建工作成效納入醫院等級評定和巡視巡察工作內容,作為年度考核和干部選拔任用的重要依據。〔責任單位:市委組織部、市衛生健康局,各縣(市、區)人民政府〕
三、組織實施
(一)落實領導責任。各縣(市、區)人民政府、市直各部門要把推動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作為深化醫改重點任務,強化領導責任、保障責任、管理責任、監督責任,統籌推進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與體制機制改革。各有關單位要密切溝通、協調推進,進一步深化三醫聯動和“放管服”改革,按照職責分工加強業務指導,在規劃編制、政策實施、項目安排、體制機制創新等方面給予積極支持。各縣(市、區)人民政府要切實承擔起主體責任,結合實際抓好工作落實。
(二)落實政府投入責任。要按規定落實政府對符合區域衛生規劃公立醫院財政投入責任,落實對中醫醫院、婦幼保健院和傳染病醫院、精神病醫院等專科醫院的投入傾斜政策。
(三)強化考核評價。各縣(市、區)人民政府、市直各部門要按照屬地原則,根據國家制定的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評價指標體系,結合公立醫院績效考核,對轄區內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進行評價,充分考慮各級各類公立醫院實際情況,做好統籌謀劃和指導推進工作,不搞“一刀切”。對評價結果優秀的,給予表彰激勵。
(四)總結推廣經驗。各地衛生健康部門要會同有關部門加強調研指導,積極創新公立醫院提質增效措施,通過大力推進現代醫院管理制度建設,及時挖掘、總結、提煉、推廣典型經驗,以點帶面推動全市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取得實效。
衛生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 9
為貫徹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推動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的意見》(國辦發〔20xx〕18號),推動全省公立醫院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更好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健康需求和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需要,結合我省實際,制定本方案。
一、主要目標
堅持以人民健康為中心,堅持政府主導、公益性主導、公立醫院主導,堅持醫防融合、平急結合、中西醫并重,堅持“補短強基”和“創新引領”雙輪驅動,建立健全現代醫院管理制度,強化體系創新、技術創新、模式創新和管理創新,加快我省優質醫療資源擴容和區域均衡布局。力爭通過3—5年努力,公立醫院體制機制逐步完善,制度短板基本補齊,發展方式從規模擴張轉向提質增效,運行模式從粗放管理轉向精細化管理,資源配置從注重物質要素轉向更加注重人才技術要素,讓人民群眾更好享受公共醫療資源,不斷提高全省百姓看病就醫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為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提供優質高效醫療衛生服務、防范化解重大疫情和突發公共衛生風險、建設健康海南提供有力保障。
二、重點任務
(一)完善機制,推動建立健全現代醫院管理制度。
1.加強公立醫院黨的建設。全面執行和落實黨委領導下的院長負責制,按要求完成黨委書記和院長分設。黨委書記和院長分設的,黨委書記一般不兼任行政領導職務,院長是中共黨員的同時擔任黨委副書記。健全醫院黨委會和院長辦公會議事決策制度,集體研究決定重大問題,建立書記、院長定期溝通和黨委領導下的院長負責制執行情況報告制度。選優配強醫院領導班子成員,強化領導班子政治建設、思想建設和黨風廉政建設。強化公立醫院基層黨組織建設,實施黨支部書記“雙帶頭人”培育工程,健全“雙培養”機制,落實黨支部參與科室重大事項討論決策制度和基層黨支部書記向醫院黨委述職制度。(責任單位:省衛生健康委、省委組織部、省委編辦,各市縣政府)
2.健全公立醫院治理體系。完善公立醫院政事分開、管辦分開的實現形式,創新公立醫院管理體制,探索建立各級公立醫院政事權限清單,強化政府辦醫責任,理順管理職能。健全綜合監管制度,強化行業管理,明確政府部門的監督職責。(責任單位:省委編辦、省衛生健康委,各市縣政府)
3.完善公立醫院管理制度。推動公立醫院全面完成醫院章程制定,全面落實民主管理、醫療質量安全管理、人力資源管理、財務資產管理、績效考核、人才培養培訓管理、科研管理、后勤管理、信息管理、醫院文化、便民惠民服務等管理制度。(責任單位:省衛生健康委,各市縣政府)
4.完善公立醫院運行機制。推進公立醫院去行政化改革,取消公立醫院的行政級別,逐步推行院長職業化和聘任制,全面落實公立醫院的經營管理自主權,實行全員聘用管理。行政部門負責人一律不得兼任公立醫院領導職務。探索三級公立醫院總會計師委派制度。(責任單位:省委組織部、省委編辦、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省衛生健康委、省財政廳,各市縣政府)
5.強化政府投入責任。按規定落實政府對符合區域衛生規劃的公立醫院投入政策,加強財政項目支出管理,完善設備購置、學科人才建設等重點項目支出標準,保障公立醫院發展建設支出。創新投入方式,積極推進“以事定費、購買服務、專項補助”的財政補助機制。落實對中醫、傳染病、精神病、兒童、婦產、婦幼保健和康復等專科醫院的投入傾斜政策。全面鎖定和化解符合規定的公立醫院債務。(責任單位:省財政廳、省衛生健康委,各市縣政府)
(二)強基擴能,全面提升醫療衛生服務能力。
1.加強省市三級公立醫院布局調整。優化省市三級公立醫院空間布局,實現部分三級公立醫院外遷到主城區外交通干道、自由貿易港重點功能新區。此輪調整后,嚴格控制三級公立醫院數量和規模,從嚴開展醫院等級評定,對超出規模標準和實際需求的三級公立醫院要逐步壓縮床位。(責任單位:省衛生健康委、省發展改革委,各有關市縣政府)
2.實施縣級公立醫院能力提升行動。針對縣域疾病譜和患者外轉情況健全診療科目,通過引進人才、改善設施、配置設備、對口支援等方式提升縣級公立醫院專科水平。開展縣級中醫醫院中醫藥優勢重點專科(專病)建設。建設臨床服務“五大中心”,建強急診急救“五大中心”,組建醫療資源共享“五大中心”,持續改善硬件設施設備條件,加快推進國家衛生健康委“千縣工程”項目試點醫院建設。(責任單位:省衛生健康委,各有關市縣政府)
3.推動省市優質醫療資源下沉。探索建立“省屬縣用”工作機制,推動省市三級公立醫院人才、技術、管理等優質資源向縣域下沉,補齊縣級公立醫院醫療服務和管理能力短板。逐步取消三級公立醫院普通門診。(責任單位:省衛生健康委、省委編辦,各市縣政府)
(三)網格布局,構建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新體系。
1.推進醫學、醫療雙中心建設。以外轉率和病死率高的疾病為重點,建設3—5個國家區域醫療中心和50個省級臨床醫學中心,支持建設一批省級區域醫療中心。引進國內高水平醫院對口幫扶,提升省域診療能力,減少患者出島就醫。(責任單位:省衛生健康委、省發展改革委)
2.推進城市醫療集團建設。在海口、三亞和儋州等地級市,按照網格化布局管理,由地級市公立醫院牽頭組建公益性城市醫療集團,為網格內居民提供一體化、連續性醫療衛生服務。(責任單位:省衛生健康委,海口市政府、三亞市政府、儋州市政府)
3.推進縣域醫共體建設。由縣級公立醫院牽頭組建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實行一體化管理。推進三級公立醫院與縣域醫共體牽頭醫院建立對口幫扶和雙向轉診關系,推進分級診療。(責任單位:省衛生健康委,各有關市縣政府)
4.推進重大疫情救治體系建設。將公共衛生部門設置和履職情況作為公立醫院等級評審重要內容,推進省和三亞市公共衛生臨床中心、重點區域醫療中心和縣級醫院感染性疾病科以及傳染病區建設,構建“2+3+N”的分級分層分流的重大疫情救治體系。(責任單位:省衛生健康委,各市縣政府)
5.推動重大慢性病防治體系建設。構建省、市縣、鄉鎮、村四級重大慢性疾病防治體系,實施“2+3”健康服務包防治項目,推動重大慢性疾病防治力量重心下沉、關口前移。(責任單位:省衛生健康委,各市縣政府)
(四)創新驅動,引領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新趨勢。
1.推動醫學技術創新。加強科研攻關與科技成果轉化,提升全省臨床科研水平。發揮博鰲樂城國際醫療旅游先行區政策優勢,支持公立醫院牽頭或參與建立研發機構,開展臨床技術成果轉化應用,同步開展特許經營;支持按規定申報開展干細胞臨床研究和轉化應用;支持參與真實世界數據研究。(責任單位:省衛生健康委、省科技廳、省藥監局、博鰲樂城國際醫療旅游先行區管理局)
2.推動醫療服務模式創新。實現門診一站式服務中心全覆蓋,鼓勵建立住院一站式服務中心,積極推行日間手術。以器官系統疾病為中心,推行多學科診療模式,建立心臟、神經、腫瘤、呼吸、腎臟、消化系統等疑難復雜專病臨床診療中心。(責任單位:省衛生健康委,各市縣政府)
3.強化信息化支撐作用。充分依托“三醫聯動一張網”項目和基于5G物聯網的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能力提升工程,大力發展遠程醫療和互聯網診療,推進電子病歷、智慧服務、智慧管理“三位一體”的智慧醫院建設,逐步實現醫療機構間信息共享互通、檢查結果互認。支持公立醫院參與海南電子處方中心建設。(責任單位:省衛生健康委、省大數據管理局,各市縣政府)
(五)精細管理,提升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新效能。
1.健全運營管理體系。推動公立醫院成立運營管理部門,建立健全運營管理制度體系,建設基于數據循證的醫院運營管理決策支持系統。以大數據方法建立病例組合標準體系,加強醫院病例組合指數(CMI)、成本產出、醫生績效等監測評價。推廣醫院后勤“一站式”服務,建設后勤智能綜合管理平臺,強化成本消耗關鍵環節的流程管理,降低萬元收入能耗支出。(責任單位:省衛生健康委,各市縣政府)
2.加強全面預算管理。建立健全公立醫院預算管理組織制度和體系,推動全面預算管理工作覆蓋人、財、物等全部資源,貫穿預算編制、審批、執行、監控、調整、決算等各個環節,強化預算分析報告和績效考核,加強信息化建設和預算信息公開,提高醫院預算透明度。(責任單位:省衛生健康委、省財政廳,各市縣政府)
3.完善內部控制制度。加強公立醫院多層次內部控制制度建設,實現醫院經濟事項全過程管控。建立日常監督機制。建設耗材和藥品入銷存、物價、特殊醫保提示、項目內涵、基本藥物提示等全鏈條信息管理體系,實現閉環管理。加強債務風險管理,嚴禁舉債建設。(責任單位:省衛生健康委、省財政廳,各市縣政府)
4.健全績效評價機制。全面開展公立醫院績效考核。推動公立醫院建立內部綜合績效考核指標體系,從醫教科防以及學科建設等方面全方位開展績效評價工作,并將考核結果與改善內部管理有機結合。適時整合基于病種分值付費(DIP)和疾病診斷相關分組(DRG)的績效評價機制。(責任單位:省衛生健康委、省醫保局,各市縣政府)
(六)賦能增效,激活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新動力。
1.改革編制管理方式。試點推進公立醫院實行人員總量管理。在人員總量內新招聘的人員,在公開招聘、崗位聘用、職稱評定、考核獎懲、薪酬分配、社會保險、住房公積金、解除聘用等方面統一適用事業單位人事管理規定。(責任單位:省委編辦、省衛生健康委、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各市縣政府)
2.創新人事管理制度。支持公立醫院在機構編制部門核定的編制總量或人員總量內自主制訂崗位設置(調整)方案,實行自主設崗、自主聘用、自主管理。健全以合同管理為基礎的用人機制,全面實行競聘上崗制度。支持公立醫院自主開展人才引進和招聘工作。(責任單位: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省委人才發展局、省衛生健康委,各市縣政府)
3.改革薪酬分配制度。落實“兩個允許”要求,合理確定、動態調整公立醫院薪酬水平。支持以人員總量為基數自主核定績效工資總量,自主核定高層次人才、急需緊缺人才和科研項目績效工資。支持實行靈活多樣的工資分配形式引進或聘用高層次人才、急需緊缺專業技術人才、重點專業、學科帶頭人或團隊核心成員。不斷擴大公立醫院院領導年薪制實施范圍。(責任單位: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省財政廳、省衛生健康委,各市縣政府)
4.完善衛生人才評價制度。科學設置評價標準,把醫德醫風放在人才評價首位,注重臨床實踐能力業績導向,充分應用醫院病例組合指數(CMI)等信息。三級公立醫院突出疑難雜癥臨床診治能力、基層服務實績和科研水平等業績成果,支持有條件的三級公立醫院開展衛生系列高級職稱自主評聘。探索在城市醫療集團和縣域醫共體內開展職稱自主評審。(責任單位:省衛生健康委、省委人才發展局)
5.深化醫療服務價格改革。在醫療費用總體增長水平控制在合理范圍的前提下,每年開展一次醫療服務價格評估和調整工作,逐步提高體現醫務人員勞務價值的診療、護理、手術、部分中醫服務等醫療服務項目價格,逐步降低檢查、檢驗等服務價格,優化公立醫院收入結構。(責任單位:省醫保局、省衛生健康委)
6.深化醫保支付方式改革。推進區域總額預算管理下的以按病種付費為主的多元復合式醫保支付方式改革,逐步擴大區域點數法總額預付和按病種分值付費試點范圍,探索公立醫院開展門診打包收付費改革,完善精神、康復類按床日付費和門診按人頭付費制度。支持緊密型醫聯體建設,落實醫保基金“總額預算,加強監督考核,結余留用、合理超支分擔”政策。(責任單位:省醫保局、省衛生健康委,各市縣政府)
(七)兩“心”引領,建設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新文化。
1.堅持以患者為中心。以患者為中心設計服務流程和服務項目,持續開展醫療服務改善行動,推行便民惠民服務,打造舒適的就醫環境,做好醫患溝通交流,加強患者隱私保護,開展公益慈善和社工、志愿者服務,建設老年友善醫院。(責任單位:省衛生健康委,各市縣政府)
2.堅持以醫護為核心。針對醫護人員,不斷改善工作環境和條件,努力解決合理訴求和實際困難,提供公平競爭的`機會和平臺,落實帶薪休假等制度,暢通培訓、學習和晉升通道。加強醫院安全防范系統標準化建設,依法嚴厲打擊涉醫違法犯罪行為。(責任單位:省衛生健康委、省公安廳,各市縣政府)
3.打造特色醫院文化。總結提煉具有醫院特色的核心價值體系,大力弘揚偉大的抗疫精神和崇高的職業精神,踐行人文醫療,打造溫馨和諧、積極向上、有溫度的醫院。(責任單位:省衛生健康委,各市縣政府)
三、工作要求
(一)加強組織領導。各市縣要把推進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作為今后一段時期深化醫改的重點任務,切實履行領導責任、管理責任、保障責任和監管責任,結合本地實際研究制定行動計劃,補齊短板弱項,穩步推進公立醫院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
(二)明確目標責任。各市縣要把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與網格化緊密型醫療衛生服務體系等重點工作緊密結合,明確目標任務和時序進度。各有關部門要根據職責分工,加強體制機制改革和配套政策研究,為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創造良好政策環境。
(三)堅持示范引領。省衛生健康委要在前期改革的基礎上,遴選3—5家條件較好的公立醫院作為綜合改革和高質量發展示范醫院;遴選若干個改革意愿較強的市縣作為綜合改革和高質量發展示范市縣。同時,建立激勵和退出機制,形成先進引領、示范帶動、爭先創優的生動局面。
(四)做好督導評價。省衛生健康委要發揮省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領導小組辦公室統籌協調和督導落實的職責,督促各市縣和各有關部門強化責任意識,落實落細各項措施。同時要結合國家要求,做好各級各類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的考核評價。
(五)強化宣傳推廣。各市縣、各有關部門要加強對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相關政策文件的解讀、宣傳和培訓,不斷總結推廣先進經驗,創新完善配套政策和支持措施,營造有利于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的輿論氛圍。
衛生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 10
全市科技、教育、衛生健康事業高質量發展大會之后,市委、市政府印發了《石家莊市衛生健康事業高質量發展總體方案》。該方案立足我市實際,充分借鑒先進地區經驗做法,堅持以全省首位、全國一流為目標,以“樹名醫、建名科、創名院”為核心,以項目建設為載體,以人才學科為支撐,明確提出實施“五項工程”,為加快建設現代化、國際化美麗省會城市奠定堅實的健康基礎。日前,市衛生健康委副主任施文國對此進行了解讀。
大力實施“樹名醫、建名科、創名院”工程
在石家莊市第二醫院,門診處就建有糖尿病綜合診區。在這里,患者無需東奔西跑,可獲得多學科聯合診療、分診、看病、測血糖等服務,并且都按照功能分區。這種“一站式”的診療服務,不但節約了就診時間,提升了就醫體驗,還實現了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和診療管理一體化,同時凸顯了醫院的糖尿病專科規模優勢。
“這里不光是醫院,也是我們糖尿病患者的家。”這是市民侯彥的就診感受,也是石家莊市第二醫院發力“三名”工程建設想達到的.目標。
施文國說,全市衛生健康系統將聚力“樹名醫、建名科、創名院”,深度拓展對外合作,加快構筑省會醫療衛生高地。“十四五”期間,至少建立5個院士工作室,打造20個國家級名醫工作室,引進30個高水平合作團隊,柔性引進100名知名專家,推動全市高層次衛生人才實現倍增;全力爭創一批國家級、省級重點專科,打造一批省級醫學重點學科,形成省內領先、國內先進的重點專科學科群;加快推進市人民醫院與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合作共建國家區域醫療中心,積極推動市屬醫院與京津等國內知名醫院建設一批高層次、高水平合作項目,讓人民群眾在家門口享受到更加優質的醫療服務。
大力實施強基層筑網底工程
“這里雖然是社區醫院,但是科室很全,群眾就醫很方便。醫生和護士的服務態度很好,很關心病人,又距離我家很近,所以成為我們全家人優先選擇的醫院。”市民徐文英口中的社區醫院是東苑社區醫院,是一所集醫療、急救、公共衛生、預防保健、康復和教學于一體的綜合性非營利性社區醫療機構。醫院通過軟硬件建設的完善和提升,實現了急慢分診、基本醫療慢病管理、上下轉診、遠程醫療等。
施文國說,大力實施強基層筑網底工程,圍繞“保基本、強基層、建機制”,在“十四五”期間,全市將建成25所社區醫院、60個慢性病首席專家工作室、100家高水平國醫堂,打造一批優質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同時,大力實施基層千人骨干培訓計劃,加快全科醫生培養,到“十四五”末,培訓1000名以上衛生專業技術骨干,新增全科醫生不少于800人、“西學中”專業技術人員不少于500人,充分發揮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健康“守門人”的作用。
大力實施醫療資源擴容工程
施文國說,我市聚焦國際視野,瞄準省內領先、國內一流目標,在市級層面謀劃了石家莊市傳染病應急救治中心、智慧化創傷救治中心、慢病防治中心、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中醫特色診療中心、精神衛生中心“六大中心”;在縣級層面謀劃了20余個縣級醫院新改擴建項目,力爭“十四五”期間全部建成投用,為全市人民群眾提供更加優良的就醫環境。
大力實施惠民利民工程
位于橋西區工農路的石家莊貝友托育園是一家民營機構,這里開設的幼兒托育班試點是去年10月份開始的。目前收托規模為65人,設有乳兒班、托小班和托大班。每個班配備3名老師,都具備教師資格證、保育員證或者育嬰師證。
惠民利民工程,圍繞“一老一小”和婦女兒童健康服務需求,大力發展托育服務,成為“惠民利民工程”的重要內容。
施文國介紹說,“十四五”期間,市衛生健康委將推動全市每千人口擁有3歲以下嬰幼兒托位數達到4.5個以上,滿足家庭嬰幼兒照護需求。大力實施母嬰安全和健康兒童行動提升計劃,為全市14周歲女孩免費接種HPV疫苗,做到孕婦產前基因檢測服務全覆蓋,大幅提升婦幼健康水平。大力實施老年健康促進行動,推動全市二級及以上公立綜合性醫院老年醫學科設置率達到80%以上,老年友善醫療機構達到85%以上。
大力實施公共衛生體系建設工程
此外,“五項工程”還包括大力實施公共衛生體系建設工程。施文國說,“十四五”期間,將在公共衛生機構探索實行“一類財政保障、二類績效管理”運行機制,激發公共衛生機構發展活力。加快疾控機構人才培養,推動疾控機構專業技術人員占比達到85%以上。著力推行智慧急救服務,推動120緊急救援指揮平臺與部分急救網絡醫院急診信息系統互聯互通,大幅提高搶救效率。
施文國最后表示,全市醫療衛生系統將堅決按照市委、市政府的決策部署,千方百計、全力以赴把各項建設任務盡快落到實處、見到實效,不斷增進群眾健康福祉,努力讓省會人民健康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強更足更有保障。
衛生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 11
為進一步深入貫徹落實黨的新時期衛生健康發展方針,著力解決民生領域短板弱項,著力推進全縣衛生健康事業又好又快高質量發展,大力提升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水平。近日,丹鳳縣制定出臺了衛生健康事業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
這次制定出臺的衛生健康事業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旨在補短板、強弱項、提質量、促均衡,加快基礎設施、人才隊伍、疾病預防控制、婦幼兒童健康、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信息化等建設,著力提升服務能力,以多層次服務供給滿足人民健康多元化需求,為把該縣建設成為“康養之都、宜居之城”提供衛生健康保障。
該方案明確了發展目標,到2025年該縣將全面建成覆蓋全人群全生命周期的.衛生健康工作體系。丹鳳縣醫院、縣中醫醫院達到三級醫院標準,縣婦幼保健計劃生育服務中心達到二級婦幼保健醫院標準;通過搬遷擴容、創建提質,建成縣級示范引領、中心輻射帶動、基層均衡發展、村級筑牢網底的縣域綜合發展體系;重大慢性病,重點傳染病、地方病、職業病、嚴重精神障礙疾病得到有效防控,致殘和死亡風險逐步降低,居民主要健康指標達到全省平均水平以上,人均健康預期壽命得到提高,人人享有健康服務和醫療救治得到全面保障。
為實現這一奮斗目標,該方案提出了今后一個時期的七大工作任務:
(一)“規劃引領、優化配置”,高起點推動重點項目建設。
(二)“人才強基、科技興衛”,高質量提升醫療衛生服務。
(三)“立足實際、滿足需求”,高效率加強衛生應急管理。
(四)“慎始如終、平戰結合”,高要求做好常態化疫情防控。
(五)“完善機制、全面推進”,高站位謀劃健康丹鳳建設。
(六)“密切配合、協同發力”,高標準深入推進醫藥衛生體制改革。
(七)“鞏固成效、穩步推進”,高規格推動健康扶貧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
為保障這七大任務的順利完成,同時還制定出了強有力的保障措施,以保障七大任務落地落實,惠澤民生。
衛生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 12
20xx年我院的總體工作思路是,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以深化醫改為主線,以提高全鎮人民健康水平為目標,突出抓好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工作,狠抓醫療質量建設,做好九項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和重大公共衛生服務,加強行風建設,努力完成上級交給的工作任務,使醫院各項工作再上一個新的臺階,推進全鎮衛生事業又好又快地發展。
一、加強醫療質量管理,保障醫療安全。
認真落實了省衛生廳有關衛生院方面的要求,進一步強化責任意識,落實質量和醫療衛生安全工作措施,健全完善管理制度和內部監督制約機制,防范各類醫療安全事故發生。嚴格落實核心醫療制度,建立健全了醫療安全責任制度,院長、科主任、中醫師查房制度,醫院院務公開制度,醫德醫風綜合評價和考核制度,醫務人員不良業績登記和有獎舉報制度,醫療事故月分析制度;嚴格控制醫療質量,做好“四個”排隊和“八個”排隊工作,落實藥品使用量、抗生素使用量、病人自費比例排隊分析制度,認真治理過度醫療問題,衛生院醫療服務質量穩步提升。
建立和完善了醫務人員考核、激勵、獎懲制度,醫院和每個職工都簽訂了醫療質量服務承諾書,明確工作職責。加強法制教育,規范醫療行為,強化安全責任意識,進一步落實醫療安全責任制和責任追究制,切實防范醫療差錯事故的發生。為人民群眾提供優質的就醫環境,真正做到在讓人民群眾滿意,讓患者滿意。
強化醫療質量建設,創新醫療服務項目。發揚專科特色,開設中醫專科門診,采取簡、便、驗、廉的方法,降低醫療成本,減輕患者經濟負擔。將農村適宜技術廣泛應用到臨床,解決一些常見疑難病癥,切實降低群眾就醫負擔。
認真開展中醫藥服務,認真落實中醫工作中的“三個三分之一”的目標任務,認真開展“中醫學經典,西醫學中醫”活動,利用網絡視頻課件加強醫務人員的中醫基礎,在臨床中推廣使用地產中藥材和地產中藥組方。加強中醫門診建設,培養中醫骨干力量,開展中醫藥特色服務,力爭每位臨床醫生都能夠掌握一些基本的中醫知識,并運用到臨床當中。
二、認真做好十一項基本公共衛生和重大公共衛生服務工作。
認真開展公共衛生服務工作,建立居民健康檔案,完成20xx年度的建檔任務。動員全鎮醫務工作者采取多種形式開展健康教育工作。嚴格執行疫情監測、報告制度,有效地切實抓好重點傳染病防治工作,做好傳染病監測、疫情報告與疫情處理,有效地降低傳染病發病數,控制傳染病暴發流行。做好孕產婦保健和0-7歲兒童保健工作。做好糖尿病、高血壓等慢性病的管理。做好65歲以上老年人的保健工作。加強重癥精神病的`管理。認真執行重大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做好15歲以下人群補種乙肝疫苗工作及農村婦女孕前和孕早期補服葉酸項目。突出重點疾病防控及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處置和救災防病工作。
三、做好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工作。
嚴格新農合管理制度,規范操作,嚴格按照物價部門的醫療收費標準收費,杜絕騙取、套取合作醫療基金的現象發生。落實衛生局對定點醫療機構的監管措施和文件,嚴格控制、進一步降低參合農民醫療費用。嚴肅查處醫務人員違紀違規行為,控制次均住院費用,最大限度地減輕農民醫療費用負擔。
五、認真執行基本藥物制度和藥品零差率銷售制度。
認真落實醫改任務,嚴格執行國家基本藥物制度,杜絕亂用新特藥物,降低群眾醫藥負擔。進一步加強藥品零差率銷售制度的執行,重點以村級衛生所為檢查督導重點,查處私自進藥,私自亂開處方、私自亂加藥品差價等行為。
六.加強鄉村一體化管理。
認真開展五統一管理,充分發揮村衛生所現有的人、財、物的潛力。加強村衛生所基礎建設,完成年度村衛生所修建任務,全面加強對各項制度的落實,加強門診、急診、夜間值班工作,堅持24小時值班制度。在村衛生所引入競爭機制,實行病人選擇醫生制度,積極推行成本核算管理,調動醫務人員的工作積極性,提高醫務服務質量,促進了各項工作的發展。
七、加強衛生院精神文明建設。
要堅持教育先行,規范制度建設,在醫院營造愛崗敬業、忠于職守、文明服務、弘揚正氣的思想氛圍,提高廣大醫務人員的整體素質。按照縣衛生局的部署深入開展治理醫藥購銷領域商業賄賂專項治理活動,使每個職工清清白白做人,踏踏實實做事,樹立良好社會形象。堅持民主集中制,堅持定期召開民主生活會制度,加強黨的方針政策學習,加強黨組織建設。定期組織黨員及入黨積極分子對醫院發展建議、獻策,做好黨員先鋒模范帶頭作用,樹立崗位先進模范形象。繼續抓好黨風廉政建設、行風評議和綜合治理。加強醫德醫風建設,培養醫務人員愛崗敬業、樂于奉獻、認真負責的工作作風,切實改善服務態度。
八、加強人才培養工作。
把人才工作作為衡量醫院服務能力的標準來抓,采取外出進修、函授自學、繼續醫學教育、邀請專家講座、師帶徒、臨床帶教等培訓形式,努力提高衛生隊伍專業技術水平。加強業務學習,落實三基訓練,做好每月業務技能考試比賽中作。加強對在職醫務人員的繼續教育,根據臨床需求安排醫務人員到上級醫院進修,培養急需的業務人才,全年共計計劃選派2名醫務人員到市、縣級醫院進行進修半年以上的學習。積極鼓勵職工參加各種形式的學歷教育,支持參加執業醫師、執業藥師和執業護士等資格考試,提高醫務人員文化素質和業務素質。認真落實鄉村醫生每周到鄉鎮衛生院培訓1天的制度,全年計劃培訓鄉村醫生12場次。積極推廣農村適宜技術,計劃推廣適宜技術10項。
九、加強醫院財務管理。
嚴格執行衛生院財務管理制度,落實固定資產購置處理、開支審批等制度,確保衛生院財務管理工作嚴格規范。針對醫院管理中的關鍵環節,進一步完善財務管理制度,及時堵塞管理漏洞,實現財務管理科學規范、公開透明。重點做好醫療服務項目、收費標準、藥品以及耗材價格等信息的公開,杜絕亂收費現象。
衛生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 13
為加快推動我市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更好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醫療服務需求,根據《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推動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的意見》(國辦發〔20xx〕18號)和《山西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印發山西省推動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的通知》(晉政辦發〔20xx〕31號)精神,結合我市實際,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指導思想
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歷次全會精神,按照市委全方位推動高質量發展的目標要求和工作矩陣,緊緊圍繞“123456”發展思路,堅持以人民健康為中心,堅持基本醫療衛生事業公益性,加強公立醫院主體地位,堅持醫防融合、平急結合、中西醫并重,堅持改革創新,促進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加快健康懷仁建設,努力為人民群眾提供全方位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務。
二、發展目標
以提高衛生健康供給質量和服務水平為目標,強化體系創新、技術創新、模式創新、管理創新,加快優質醫療資源擴容和區域均衡布局,積極推動現代醫院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力爭通過5年努力,我市公立醫院發展方式從規模擴張轉向提質增效,運行模式從粗放管理轉向精細化管理,資源配置從注重物質要素轉向更加注重人才技術要素,努力實現一般病在本市解決,日常疾病在基層解決,為更好提供優質高效醫療衛生服務、防范化解重大疫情和突發公共衛生風險、建設健康懷仁提供有力支撐。
三、工作任務
(一)構建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新體系
1.構建整合型縣域醫療衛生服務體系。持續深化縣域醫療衛生一體化改革,進一步落實省委辦公廳、省政府辦公廳《關于進一步深化縣域醫療衛生一體化改革的實施意見》,切實向醫療集團下放人事管理、薪酬分配、財務管理、基層管理、醫保和公共衛生資金支配“五項權力”,激發改革活力,增添發展動力。強化行政、人員、資金、業務、績效、藥械“六統一”管理。積極爭取“千縣工程”縣醫院能力建設項目。加強縣級醫院(含中醫醫院)能力建設,持續提升達到醫療服務能力基本標準和推薦標準的縣級醫院數量。發揮縣級醫院縣域龍頭作用,著力補齊專科能力短板,進一步健全一級診療科目,根據實際需求和技術實力逐步完善二級診療科目,強化核心專科能力建設,全面提升牽頭醫院綜合醫療服務能力,減少患者跨區域就醫。依托市醫療集團,統籌優化鄉鎮衛生院、村衛生室人才、技術、設備、基本建設等資源配置,做實公共衛生服務項目,提升健康教育服務能力,夯實基本公共衛生工作基礎,推進“優質服務基層行”活動,大力開展基層門診、住院、檢查檢驗、中醫藥、康復等醫療服務能力建設,實施基層衛生人才能力提升培訓項目,建立縣級醫院醫務人員對口幫扶鄉鎮衛生院制度,支持鄉鎮衛生院特色科室建設,提升鄉鎮衛生院、村衛生室能力建設水平。加強偏遠鄉鎮衛生院急救服務體系建設,提高急救服務能力。加強縣級醫院與專業公共衛生機構的分工協作和業務融合,做實公共衛生服務。發揮縣級醫院醫務人員對家庭醫生團隊的技術支撐作用,提升居民健康“守門人”能力。(責任部門:市衛體局、市委編辦、市財政局、市人社局、市醫保局)
2.建立健全公共衛生應急救治體系。健全分級分層的重大疫情救治體系。二級以上綜合醫院全部建設感染性疾病科。優化傳染病救治床位資源空間布局,在有條件的綜合醫院建設傳染病重癥病房。建立健全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床位(病區)應急騰空機制,按照編制比例設置可轉換ICU床位,配備呼吸機等必要醫療設備,發生重大疫情時可立即轉換。持續強化醫院感染防控管理,提高重大疫情應對能力。(責任部門:市衛體局、市發改局、市財政局)
3.加強中醫藥服務體系建設。落實中醫藥強市戰略,市中醫院,要完善基礎設施建設,并按照不少于每千常住人口0.85張配置公立中醫醫院床位。(責任部門:市衛體局、市發改局)
(二)引領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新趨勢
4.加強臨床專科建設。以滿足重大疾病臨床需求為導向建設臨床專科,重點發展重癥、腫瘤、心腦血管、呼吸、消化、感染、兒科、麻醉、影像、病理、檢驗等臨床專科,以專科發展帶動診療能力和水平提升。持續完善醫療質量管理體系和標準體系。持續推進縣級臨床重點專科建設,提高不同地區、不同級別公立醫院醫療服務同質化水平。在急危重癥診治中,加強卒中、胸痛、創傷、孕產婦、新生兒等五大中心建設,減少發病率,降低致死、致殘率。開展中醫優勢專科建設,做優做強一批中醫優勢專科專病,帶動特色發展。(責任部門:市衛體局、市財政局、市人社局)
5.推進醫學技術創新。持續推進“四個一批”科技興醫創新計劃。提倡醫工結合、醫理結合,鼓勵臨床應用轉化,產出一批有一定影響力的實用型成果。鼓勵各級各類中醫、中西醫結合醫療機構和設有中醫科室的綜合性醫療機構,開展重大疑難疾病中西醫聯合攻關,提高重大疑難疾病、急危重癥診治水平和臨床療效。推動原創性疾病預防診斷治療新技術、新產品、新方案和新策略等產出。強化科研攻關對重大疫情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對的支撐作用。推動科技成果轉化,所獲收益主要用于對作出重要貢獻的人員的獎勵。(責任部門:市衛體局、市財政局、市醫保局、市科技局)
6.推進醫療服務模式創新。推廣多學科診療模式、中醫綜合診療模式、多專業一體化診療模式和全鏈條服務模式。開展醫療機構線上服務,提供在線支付、檢驗檢查結果查詢、住院清單查詢等。大力推行日間手術,提升日間手術占擇期手術的比例。開展精準用藥,開設合理用藥咨詢或藥物治療管理門診服務。大力提升院前醫療急救服務能力。強化責任制整體護理,強化基礎護理,開展延續護理服務。注重預防為主和健康促進,創新醫防協同機制。推進產前篩查與診斷中心建設,支持婦幼保健機構開展月子中心、婦女兒童健康體檢、兒童早期發展等服務項目。建立健全雙向轉診標準,強化向下轉診,暢通雙向轉診渠道,為患者提供順暢轉診和連續診療服務。探索引入商業保險,提高保障能力。(責任部門:市衛體局、市醫保局)
7.強化信息化支撐作用。大力發展遠程醫療和互聯網診療,推進智慧醫院建設和醫院信息標準化建設,推動新一代信息技術與醫療服務深度融合。進一步抓好縣級醫療集團“5G+醫療”試點工作。推進全民健康保障疾控信息系統與電子病歷系統對接。建立藥品追溯制度,探索公立醫院處方信息與藥品零售消費信息互聯互通。(責任部門:市衛體局、市工信局、市財政局)
(三)提升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新效能
8.健全運營管理體系。出臺公立醫院運營管理指導性意見,明確責任,細化要求。建立由書記、院長牽頭,財務部門負責,院、科兩級負責人參與的運營管理機構。聚焦核心業務和核心資源,整合醫療、教學、科研等業務系統和人、財、物等資源系統,建立醫院運營管理決策支持系統,推動醫院運營管理的科學化、規范化、精細化。結合醫保按疾病診斷相關分組(DRG)付費和按病種分值付費(DIP)的實施,以大數據方法建立病種組合標準體系,形成疾病嚴重程度與資源消耗在每一個病組的量化治療標準、藥品標準和耗材標準等,對醫院病例組合指數(CMI)、成本產出、醫生績效等進行監測評價,引導醫院回歸功能定位。以降低平均住院日為抓手,提高運營效率,減輕患者就醫負擔。構建公立醫院日常考評監測體系,利用信息化手段,定期對醫療機構運行情況進行監測評估。融合法制宣教與實踐,全面落實衛生健康法律法規,為提升醫院治理能力和水平提供法治保障。扎實開展專題培訓,促進醫院運營科學、規范。(責任部門:市衛體局、市醫保局)
9.加強全面預算管理。按照全省公立醫院全面預算制度實施辦法,以醫院戰略發展規劃和年度計劃目標為依據實行全口徑、全過程、全員性、全方位預算管理,從數量、質量、實效、成本、效益等方面強化預算績效管理和預算約束,促進資源有效分配和使用。從20xx年起,在編制預算時,將公立醫院所有收支納入預算管理。各公立醫院要做好財務信息公開,主動接受社會監督。(責任部門:市衛體局、市財政局)
10.完善內部控制制度。以業務管理和經濟管理的重大風險、重大事件、重要流程為重點,開展風險評估和內部控制評價,強化內部授權審批控制、預算控制、資產控制、會計控制、政府采購控制、信息公開控制等,防范財務風險、業務風險、法律風險和廉政風險。強化成本消耗關鍵環節的流程管理,降低萬元收入能耗支出。推廣醫院后勤“一站式”服務。(責任部門:市衛體局、市財政局)
11.健全績效評價機制。將公立醫院績效考核作為轉變發展方式的重要工作抓手,扎實有序推進二級公立醫院績效考核。持續優化考核監測指標,在日常工作中建立健全考核常態化管理機制,不斷完善公立醫院治理體系。改革公立醫院內部績效考核辦法,以聘用合同為依據,以崗位職責完成情況為重點,將考核結果與薪酬分配掛鉤。完善市醫療集團績效考核制度,以提高服務積極性為重點深化基層運行機制改革,健全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績效考核機制。同時,要加強隊伍建設和行風建設,提高從醫人員業務素質、職業操守,嚴格依法行醫、廉潔行醫。(責任部門:市衛體局)
(四)激活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新動力
12.改革人事管理制度。合理制定并落實公立醫院人員編制標準,建立動態核增機制。有效銜接職稱評審結果、崗位聘用、考核、晉升等工作,健全聘期考核制度,加強聘后管理。落實公立醫院用人自主權。探索推行“市管鄉用”和“鄉招村用”,市醫療集團可在核定的鄉鎮衛生院編制總量內,統一進行人員配置和使用。落實崗位管理制度,按照醫、藥、護、技、管等不同類別,結合人才隊伍建設,合理進行崗位設置,科學編制崗位責任書,實行競聘上崗、合同管理。加強護士配備,逐步實現公立醫院醫護比1:2左右。(責任部門:市衛體局、市委編辦、市人社局)
13.改革薪酬分配制度。落實“兩個允許”要求和《關于深化公立醫院薪酬制度改革的指導意見》(人社部發〔20xx〕52號)精神,合理確定、動態調整公立醫院薪酬水平,建立主要體現崗位職責和知識價值的薪酬體系。統籌考慮編制內外人員薪酬待遇。統籌考慮薪酬總量及相關因素,自主確定更加高效的內部分配模式,醫院主要負責人薪酬水平原則上不高于本單位職工平均薪酬水平的3倍、副職薪酬按主要負責人薪酬的80%左右確定。鼓勵對主要負責人實行年薪制。充分發揮薪酬項目的保障和激勵作用,更加注重發揮薪酬制度的保障功能。績效工資在核定的總量內自主分配,績效工資水平最高提高到公益一類事業單位績效工資總量的5倍。(責任部門:市人社局、市衛體局)
14.健全醫務人員培養評價制度。不斷提升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專科醫師規范化培訓內涵,強化培訓規范化、標準化建設。加強對學員培訓期間輪轉的監督,強化對臨床實踐能力的培訓和考核。改革完善人才評價機制,堅持分層分類評價,合理設置評價標準,注重醫德醫風考核,突出評價業績水平和實際貢獻,增加臨床工作數量和質量指標,探索實行成果代表作制度,淡化論文數量要求。設立高年資中醫醫師師帶徒項目,與職稱評審、評先評優等掛鉤。支持開展名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和技術專長整理、研究、傳承工作。加快培養高層次復合型醫學人才,加強老年、兒科、重癥、傳染病等緊缺護理專業護士的培養培訓。(責任部門:市衛體局、市科技局、市人社局)
15.深化醫療服務價格改革。建立完善靈敏有序的價格動態調整機制,積極開展公立醫院醫療服務項目價格評估,根據評估結果,穩妥有序開展醫療服務價格動態調整,逐步理順比價關系,持續優化醫療服務價格結構。支持公立醫院優化收入結構,提高醫療服務收入(不含藥品、耗材、檢查、化驗收入)占醫療收入的比例。逐步建立健全適應經濟社會發展、更好發揮政府作用、醫療機構充分參與、體現技術勞務價值的醫療服務價格形成機制。統籌兼顧醫療發展需要和各方承受能力,調控醫療服務價格總體水平。不斷完善醫療服務項目價格審核機制,充分發揮醫療項目價格動態調整專班作用,加快審核新增醫療服務項目價格,促進新技術盡快進入臨床應用。(責任部門:市醫保局、市衛體局)
16.深化醫保支付方式改革。推行以按病種付費為主的多元復合式醫保支付方式,加快推進按疾病診斷相關分組(DRG)付費,并與醫療機構內部績效考核及醫務人員獎金分配制度掛鉤,促進主動節約醫療費用機制形成。開展區域點數法總額預算和按病種分值付費試點,探索按床日付費、門診按人頭付費。探索對緊密型醫療聯合體實行總額付費。加強監督考核,結余留用、合理超支分擔。探索實施區域總額預算管理,合理確定、動態調整按病種、按床日、按人頭等的.付費標準。規范醫保協議管理,明確結算時限,細化結算規則,確保基金及時足額撥付。推動公立醫院藥品和醫用耗材集中采購使用改革。完善醫保門診特藥“雙通道”管理,促進醫療機構及時配備、合理使用國家談判藥品。擴大日間手術病種范圍,開通互聯網醫院醫保電子憑證直接結算系統。完善符合中醫藥特點的醫療服務價格形成機制和醫保支付方式。充分考慮中醫醫療服務特點,完善分級定價政策,重點將功能療效明顯、患者廣泛接受、特色優勢突出、體現勞務價值、應用歷史悠久的中醫醫療服務項目納入調價范圍,符合啟動條件的及時調整價格。醫療機構炮制使用的中藥飲片、中藥制劑實行自主定價。發布中醫優勢目錄,實行中西醫同病同效同價,一般中醫藥診療項目繼續按項目付費。探索醫保支持中醫藥發展政策,引導使用中醫藥適宜技術和山西道地藥材。(責任部門:市醫保局、市衛體局)
(五)建設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新文化
17.強化患者需求導向。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堅守純粹醫者信念,尊重醫學科學規律,遵守醫學倫理道德,遵循臨床診療技術規范。加強患者隱私保護,開展公益慈善和社工、志愿者服務,建設老年友善醫院。加大健康教育和健康促進。推進檢驗檢查結果互認,互認項目必須建立完善全過程質量保證體系,并規范開展室內質控。二級醫院參加國家衛生健康委(山西省衛生健康委)臨床檢驗中心室間質評取得合格成績的檢驗項目,全部納入同級醫院檢驗結果互認項目;醫聯體或縣域醫療集團內參加國家衛生健康委(山西省衛生健康委)臨床檢驗中心室間質評或通過下級與上級醫療機構檢驗結果的定期比對成績合格的項目,可在醫聯體或縣域醫療集團內實現檢驗結果互認。依托山西省全民健康信息平臺,逐步實現檢查資料數字化儲存和傳輸,推進檢查資料信息區域共享,推廣實施“基層檢查、上級診斷”的診療方式。鼓勵各類中醫醫院開展“一站式”服務。婦幼保健機構環境建設應滿足婦女兒童健康服務需要。開展醫療機構廁所革命,落實垃圾分類要求,建設無煙單位。(責任部門:市衛體局)
18.加強醫院文化建設。通過整理弘揚醫院建院宗旨、價值理念、歷史傳承、文化特色、名醫思想、職業精神、抗疫精神等方式,實現醫院文化建設的落地生根、開花結果,為我市醫療機構的各項改革順利推進提供上下齊心、各方盡職的工作熱情和動力,以充滿人文關懷的醫療服務贏得患者、社會的信任和尊重。(責任部門:市衛體局)
19.關心關愛醫務人員。努力在政治待遇、執業安全、職業榮譽、專業發展、人文關懷、休息休假等方面為醫務人員創造更好的條件,完善政策舉措,維護和保障醫護人員合法權益,建立保護關心愛護醫務人員的長效機制。加強醫院安防系統建設。將解決醫療糾紛納入法治軌道。(責任部門:市衛體局、市公安局、市人社局)
(六)堅持和加強黨對公立醫院的全面領導
20.認真執行醫院黨委領導下的院長負責制。嚴格落實《山西省貫徹落實<關于加強公立醫院黨的建設工作的意見>的實施辦法》,貫徹民主集中制,充分發揮公立醫院黨委等院級黨組織領導作用。健全完善醫院黨委會會議和院長辦公會議議事規則,建立書記、院長定期溝通制度和黨委領導下的院長負責制執行情況報告制度。著力構建黨委統一領導、黨政分工合作、協調運行的工作機制。支持院長依法依規獨立負責地行使職權。把加強黨的領導和黨的建設有關要求寫入醫院章程。推動以黨建為核心促進醫院改革、管理、業務、文化、行風等全面建設。(責任部門:市衛體局、市委組織部)
21.加強公立醫院領導班子和干部人才隊伍建設。選優配強醫院領導班子成員特別是黨委書記和院長。黨委書記和院長分設的,黨委書記一般不兼任行政領導職務,院長是中共黨員的同時擔任黨委副書記,醫院領導人員不得兼任臨床科室主任。堅持黨管干部原則,醫院黨委要按照干部選拔任用有關規定,制定實施醫院內部組織機構負責人選拔任用具體辦法。堅持黨管人才原則,完善人才培養、使用和引進管理辦法,建立醫院領導班子成員聯系服務高層次人才制度,探索建立以醫德、能力、業績為重點的人才評價體系。加強衛生系統管理干部隊伍職業化培訓培養,以行政部門、醫療衛生機構領導人員和中層以上干部為重點,加快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責任部門:市衛體局、市委組織部)
22.全面提升公立醫院黨組織和黨員隊伍建設質量。從基礎工作、基本制度、基本能力入手,推進公立醫院基層黨組織標準化、規范化建設,引導基層黨組織圍繞醫院發展、貼近醫患需求開展黨的活動。建立院黨組織班子成員聯系黨支部制度。建立黨組織常態化考核、整頓和提升機制,每年對后進黨組織開展集中整頓轉化。強化基層黨組織政治功能,推廣黨支部書記參加科室管理核心組等做法,建立黨支部參與科室業務發展、人才引進、薪酬分配、職稱職級晉升、評先評優、設備配置等重大問題決策的制度機制,把好政治關、醫德醫風關。實施醫院臨床醫技科室黨支部書記“雙帶頭人”培育工程。建立健全“雙培養”機制,堅持把業務骨干培養成黨員,把黨員培養成醫療、教學、科研、管理骨干。(責任部門:市衛體局、市委組織部)
23.落實公立醫院黨建工作責任。積極構建各級黨委統一領導,組織部門牽頭抓總,衛生健康部門等主管部門具體負責,有關部門單位齊抓共管的責任體系和工作格局。市衛生健康部門黨組要切實履行全行業黨建主體責任,以黨建引領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各級公立醫院認真落實醫院黨委書記抓黨建工作第一責任人責任和班子成員“一崗雙責”。建立完善醫院領導班子和內設機構負責人、基層黨組織書記工作例會制度,實現黨建工作與業務工作同部署、同推進、同落實。完善黨建工作考評機制,全面開展公立醫院黨委書記抓基層黨建述職評議考核,把黨建工作成效納入醫院等級評定和巡視巡察工作內容,作為年度考核和干部選拔任用的重要依據。建立基層黨支部書記向醫院黨委述職制度。(責任部門:市委組織部、市衛體局)
四、保障措施
(一)強化領導責任。切實履行黨委、政府對衛生健康事業發展的領導責任。堅持公立醫院在醫療服務體系中的主體地位,不斷提升醫療衛生服務供給質量,更好地滿足群眾健康需求。科學制定區域醫療機構設置規劃,合理控制公立醫院規模。
(二)強化投入責任。毫不動搖地堅持公益性導向,不對公立醫院設定創收等經濟指標。下大力氣加強醫療普惠性、基礎性、兜底性民生建設。落實對中醫醫院和傳染病醫院、精神病醫院、兒童醫院、婦幼保健院等專科醫院的投入傾斜政策。
(三)強化“三醫聯動”。抓好三明醫改經驗推廣,按照藥、價、保、薪的邏輯順序推進,充分發揮醫保部門的“三醫聯動”職能啟動作用,市醫改辦積極協調支持,會同市發改局、市財政局、市人社局、市衛體局等相關部門,在重大問題、政策取向上形成共識、形成合力,在改革推進過程中相互協調、相互促進,形成務實高效“三醫聯動”機制,切實發揮好示范引領作用。
(四)強化考核評估。健全完善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效果監測評價考核體系,在充分考慮各級各類公立醫院實際情況的基礎上定期進行督導檢查和考核,評估并反饋方案落實過程中的有關信息,加強數據質量和效果管理,確保各項數據客觀、準確、全面。匯總工作中發現的問題和有益經驗,動態跟進問題整改和經驗總結等工作。探索公立醫院臨床專科能力和公立醫院運營能力第三方評價機制。
衛生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 14
為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的意見》《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加快中醫藥特色發展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等的要求,加快構建強大公共衛生體系,推動優質醫療資源擴容和區域均衡布局,提高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務與保障能力,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制定本方案。
一、總體思路
(一)指導思想
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堅持新時代衛生與健康工作方針,以人民健康為中心,加快提高衛生健康供給質量和服務水平,更加注重早期預防和醫防協同,更加注重優質擴容和深度下沉,更加注重質量提升和均衡布局,更加注重中西醫并重和優勢互補,集中力量解決一批全國性、跨區域的大事、急事和難事,為全面推進健康中國建設提供強有力的支撐。
(二)基本原則
——統籌規劃分級負責。圍繞“十四五”時期健康中國建設總體目標,加強全國醫療衛生資源的統籌配置,合理劃分中央和地方事權,中央重點保障公共衛生、全國性跨區域醫療服務能力建設需求。地方統籌加強其他衛生項目建設。
——關口前移醫防協同。立足更精準更有效的防,優先保障公共衛生投入,創新醫防協同機制,提高早期監測預警、快速檢測、應急處置和綜合救治能力。堅持急慢并重,聚焦影響人民健康的主要問題,補齊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務短板弱項。
——提高質量促進均衡。堅持政府主導,加強公立醫療衛生機構建設,提高標準、適度超前,加大向國家重大戰略區域、中心城市和脫貧地區傾斜力度,促進優質醫療資源擴容和區域均衡布局。
——改革創新揭榜掛帥。加強重大基礎設施建設與重大戰略、重大改革協同,創新配套措施,確保發揮投資效益。以揭榜掛帥方式推動國家醫學中心、區域醫療中心等重大項目建設,集中力量開展醫學關鍵技術攻關,引領服務體系模式轉變。
——中西并重特色發展。堅持中西醫建設任務同規劃、同部署、同落實,遵循中醫藥發展規律,認真總結中醫藥防治新冠肺炎經驗做法,建立符合中醫藥特點的服務體系,更好發揮中醫藥特色和比較優勢,推動中醫藥和西醫藥相互補充、協調發展。
(三)建設目標
到2025年,在中央和地方共同努力下,基本建成體系完整、布局合理、分工明確、功能互補、密切協作、運行高效、富有韌性的優質高效整合型醫療衛生服務體系,重大疫情防控救治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對水平顯著提升,國家醫學中心、區域醫療中心等重大基地建設取得明顯進展,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務與保障能力顯著增強,中醫藥服務體系更加健全,努力讓廣大人民群眾就近享有公平可及、系統連續的高質量醫療衛生服務。
二、公共衛生防控救治能力提升工程
中央預算內投資重點支持疾病預防控制體系、國家重大傳染病防治基地和國家緊急醫學救援基地建設,推動地方加強本地疾病預防控制機構能力、醫療機構公共衛生能力、基層公共衛生體系和衛生監督體系建設,健全以疾控機構和各類專科疾病防治機構為骨干、綜合性醫療機構為依托、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為網底、防治結合的強大公共衛生體系。
(一)現代化疾病預防控制體系建設
1.建設目標
加快推進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基礎設施達標建設,與區域內各級各類醫療機構互聯互通,滿足新形勢下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對和重大疾病防控需要。國家和重點區域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具備新發傳染病病原體、健康危害因素“一錘定音”檢測能力和重特大公共衛生事件處置能力。省級疾控機構原則上要有達到生物安全三級水平的實驗室,具備省域內常見多發傳染病病原體、健康危害因素“一錘定音”檢測能力和應急處置能力。地市級疾控機構有達到生物安全二級水平的實驗室,具備轄區常見傳染病病原體、健康危害因素和國家衛生標準實施所需的檢驗檢測能力。縣級疾控機構達到相關建設標準。
2.建設任務
一是加強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建設,升級改造國家菌毒種保藏中心和高級別生物安全實驗室。二是依托高水平省級疾控中心建設若干國家區域公共衛生中心,加強業務用房、病原微生物資源保藏平臺、重大疫情確證實驗室、食品安全風險評估重點實驗室、劇毒化學品和易制毒易制爆化學品庫及其檢測實驗室、人才培訓基地等建設,配備移動生物安全三級實驗室,建設針對已消除或即將消除疾病的國家級防控技術儲備中心。三是按照填平補齊原則,補齊各級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基礎設施和實驗室設備配置缺口。
3.配套措施
各地要建立穩定的公共衛生事業投入機制,優化調整財政支出結構,統籌各類資金渠道,切實加強本地區疾病預防控制機構能力建設。要落實疾病預防控制體系改革任務,加強疾控人才隊伍建設,提高專業技術人員占比,健全公共衛生(含衛生監督)及衛生工程人員培養、準入、使用、待遇保障、考核評價和激勵機制,創新醫防協同,實現人員通、信息通、資源通。深入開展愛國衛生運動,創新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和城鄉社區聯動工作機制。
(二)國家重大傳染病防治基地建設
1.建設目標
針對呼吸系統等重大傳染病,在超大城市、國家中心城市等重點地區,依托高水平綜合性醫療機構,布局建設國家重大傳染病防治基地,具備聚集性疫情暴發時大規模危重癥患者集中收治能力,能夠按照國家要求第一時間馳援其他疫情嚴重地區,承擔本區域內重大疫情救治培訓任務,托管或指導當地傳染病醫院提高綜合救治能力,把我國重大傳染病防治能力提升到新的水平。
2.建設任務
遴選呼吸、感染等專科能力突出,“醫、教、研、防”水平領先的綜合性醫療機構,按照平急結合原則,進一步改造提升傳染病防控救治設施,建設足量的負壓病房、可轉換重癥監護病區、可轉換院(病)區,加強傳染病解剖室、臨床教學用房、應急物資儲備空間等設施建設,配備呼吸機、體外膜肺氧合(ECMO)、移動CT、傳染病隔離轉移裝置等醫學設備,有條件的可以配備移動生物安全三級水平實驗室、移動核酸檢測實驗室。加強中西醫協作能力建設。
3.配套措施
相關地方要將國家重大傳染病防治基地作為城市重要基礎設施和重大民生工程,在項目選址、建設投入、設備準入、科研平臺、人才隊伍等方面給予積極支持。要積極引導醫療機構、疾控機構、傳染病專科醫院、高等院校、科研機構加強合作,探索創新醫教研防協同機制。要統籌加強醫療機構發熱門診和二級以上綜合醫院感染性疾病科建設,提高基層傳染病防治能力。
(三)國家緊急醫學救援基地建設
1.建設目標
針對自然災害、事故災害等重大突發事件,依托有較好工作基礎的醫療機構進行升級改造,在全國范圍內以省為單位開展國家緊急醫學救援基地建設,完善緊急醫學救援培訓、演練、教育、科研等綜合功能,具備大批量傷員立體化轉運、集中救治、救援物資保障、信息指揮聯通等能力,全面提高我國突發事件緊急醫學救援水平。
2.建設任務
強化創傷病房、重癥監護病房、創傷復蘇單元等設施建設,以及接受傷員通道、二次檢傷分類區等院內場所改造提升。針對海(水)上、陸地、航空、雪域等場景需求,加強救援物資儲備配送能力和專業設施設備建設,結合實際配置信息聯通和指揮設備、移動手術室、移動CT、直升機停機坪等。加強人員培訓、模擬演練、科技研發、信息管理等平臺建設。
3.配套措施
各地要加強國家緊急醫學救援基地的建設投入、運行維護和現場處置經費等保障。要成立基地建設管理領導小組,制定并組織實施基地設施設備管理方案、人員隊伍建設和管理方案、人員培訓和演練方案、基地建設考核方案、不同災難場景應急應對預案等規章制度,服從國家統一調配安排。要同步加強緊急醫學救援和急救體系建設,優化院前急救網絡布局,提高采供血能力。
三、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工程
中央預算內投資重點支持國家醫學中心、區域醫療中心建設,推動省域優質醫療資源擴容下沉,支持脫貧地區、三區三州、中央蘇區、易地扶貧搬遷安置地區縣級醫院提標擴能,加快數字健康基礎設施建設,推進健康醫療大數據體系建設,擴大優質醫療資源輻射覆蓋范圍,進一步縮小區域、城鄉差距,更好滿足群眾就近享有高水平醫療服務需求。將中醫醫院統籌納入國家醫學中心、區域醫療中心等重大建設項目。地方政府要切實履行公立醫療機構建設主體責任,加快未能納入中央預算內投資支持范圍的市、縣級醫院建設,全面推進社區醫院和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建設,力爭實現每個地市都有三甲醫院,服務人口超過100萬的縣有達到城市三級醫院硬件設施和服務能力的縣級醫院。
(一)國家醫學中心建設
1.建設目標
按照“揭榜掛帥、擇優選拔”的工作思路,依托醫學水平突出、影響力強、積極性高的醫院,圍繞關系人民健康的全局性、長期性問題,建設若干國家醫學中心,形成一批醫學研究高峰、成果轉化高地、人才培養基地、數據匯集平臺,集中力量開展核心技術攻關,推動臨床科研成果轉化,加快解決一批藥品、醫療設備、疫苗、醫學數據等領域“卡脖子”問題。
2.建設任務
提升國家重點實驗室等重大醫學科研平臺設施和裝備水平。建設高水準、國際化、開放性的藥物、醫療器械裝備、疫苗等臨床科研轉化平臺和創新技術孵化基地。強化教學培訓應用,打造國際一流的骨干人才培養基地。改善臨床診療基礎設施條件,適當超前配置大型醫用設備。深度運用5G、人工智能等技術,打造國際先進水平的智慧醫院,建設重大疾病數據中心。推進跨地區、跨機構信息系統的互聯互通、互認共享、術語規范以及數據的整合管理,建設主要疾病數據庫和大數據分析系統。
3.配套措施
優化國家醫學中心科技成果創新和轉移轉化環境,鼓勵國家醫學中心、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和知名企業等各類創新主體加強合作,共同開展臨床研究開發、成果運用推廣等。放寬國家醫學中心創新應用政策,鼓勵治療危急重癥新藥優先在國家醫學中心開展臨床試驗。支持國家醫學中心在醫療服務價格、醫保支付、人事薪酬制度、利益分配、新藥(醫療器械)研發上市等方面先行先試。
(二)區域醫療中心建設
1.建設目標
在執行好《區域醫療中心建設試點工作方案》的基礎上,深入分析我國重大疾病發病率和地區、人群分布等情況,進一步擴大區域醫療中心建設地區、輸出醫院和專科范圍,同步將承擔輸出任務的高水平醫院納入區域醫療中心建設,到2023年覆蓋所有省份,完成全國范圍的規劃布局,到2025年基本完成區域醫療中心建設,推動優質醫療資源擴容和區域均衡布局,群眾危急重癥、疑難病癥基本在省域內得到解決。
2.建設任務
在優質醫療資源薄弱地區,堅持“按重點病種選醫院、按需求選地區,院地合作、省部共建”的思路,通過建設高水平醫院分中心、分支機構、“一院多區”等方式,定向放大國家頂級優質醫療資源。對納入設置規劃的.國家區域醫療中心,重點加強業務用房建設、醫學裝備購置、信息化和科研平臺建設,建立遠程醫療和教育平臺,加快診療裝備智能化改造升級,使其具備作為輸出醫院所要求的技術水平、人才儲備、臨床教學和科研能力,發揮區域醫療衛生服務體系“頭雁”作用。
3.配套措施
各地要切實履行建設主體責任,落實土地、規劃等建設條件并減免相關費用,確保建設資金不留缺口、不增加新的債務風險。要統籌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推進管理體制改革,支持其建立健全現代醫院管理制度。深化人事薪酬制度改革,建立編制動態調整機制,合理核定崗位數量,落實“兩個允許”要求,探索建立多渠道經費保障和薪酬激勵機制。完善醫院補償機制,加大對重點學科發展和人才培養投入力度,合理制定和動態調整醫療服務價格。鼓勵創新藥物和技術使用,支持開展科技創新和成果轉化。鼓勵引入商業健康保險,開發針對特需醫療、創新療法、先進檢查檢驗服務等的保險產品。
(三)省域優質醫療資源擴容下沉建設
1.建設目標
以省為單位統籌規劃,聚焦重點病種和專科,按照“省市共建、網格布局、均衡配置”的工作思路,通過引導省會城市和超(特)大城市中心城區醫院向資源薄弱地區疏解、加強地市現有醫院建設等方式,推動省域內優質醫療資源擴容和向群眾身邊延伸,遴選建設120個左右省級區域醫療中心,形成省域內具有較強引領和輻射帶動作用的優質醫療服務、醫學科研和人才培養高地,重點疾病診療水平與省會城市明顯縮小。
加強脫貧地區、三區三州、中央蘇區、易地扶貧搬遷安置地區縣級醫院建設,引入省級優質醫療資源,提高傳染病、兒童等綜合醫療服務能力。
2.建設任務
支持省級區域醫療中心開展必要的業務用房改擴建,改善診療環境和服務設施條件,增加預防保健、科研、全科醫生培養培訓等設備設施,使其與承擔的醫療、教學、科研、公共衛生等任務相匹配,合理提高建設標準,為必要時擴大突發事件應對和綜合救治能力預留空間和條件。提升大型設備配備水平,加強智慧醫院建設,保障遠程醫療需要,優化服務流程,改善就醫體驗。支持脫貧地區、三區三州、中央蘇區、易地扶貧搬遷安置地區縣級醫院提標擴能,改善發熱門診、急診部、住院部、醫技科室等業務用房條件,完善醫療、信息化、醫用車輛等設備配置和停車、醫療廢棄物和污水處理等后勤保障設施,提升醫院診療環境。加強胸痛、卒中、創傷、呼吸等專病中心和腫瘤綜合治療中心、慢性病管理中心建設。
3.配套措施
各地要切實落實對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村衛生室等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建設投入責任,全面提高基層公共衛生、全科、中醫等能力。要統籌考慮當地中醫藥發展基礎和建設條件,因地制宜開展建設,基本實現縣辦中醫醫療機構全覆蓋。加強縣域醫共體建設,鼓勵依托縣級醫院建設開放共享的影像、心電、病理診斷、醫學檢驗等中心,加強遠程醫療和信息化設備配備,與高水平省市級醫院對接,與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聯通。要依托縣級醫院建設縣級急救中心,依托有條件的鄉鎮衛生院建立完善縣域120急救網絡。加強各級血站建設,提升血液應急聯動保障能力。統籌加強地市級醫院建設,布局建設全科醫生臨床培養基地。加強職業病診治康復能力建設。對于地方投資責任落實不到位、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建設不力的省份,中央預算內投資原則上不支持省市級相關項目建設。
四、重點人群健康服務補短板工程
中央預算內投資重點支持改善婦女兒童健康服務基礎設施條件,提高出生缺陷防治、心理健康和精神衛生服務能力,增加康復、護理資源。地方政府要聚焦重點人群健康需求,加快完善婦幼健康、職業健康、老年健康、心理健康和精神衛生服務體系,補齊健康教育、康復醫療、老年長期照護和安寧療護等領域短板,加快完善支持政策包并加快建設普惠托育服務體系,全面提高全方位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務能力。
(一)婦女兒童健康服務能力建設
1.建設目標
圍繞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適應實現適度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質量需要,增加婦產、兒科優質醫療資源供給,改善優生優育全程服務,加強孕前孕產期健康服務能力,提升產科住院環境,增強出生缺陷綜合防治能力,緩解兒童常見病看病難、重大疾病和傳染病診治資源不足等問題。
2.建設任務
每省份支持1個省級婦產項目建設(可為省級婦幼保健機構、省級婦產專科醫院或省級綜合性醫院婦產中心),每省份支持1個兒科項目建設(可為省級婦幼保健機構、省級兒童醫院或省級綜合性醫院兒科病區),支持分娩量較大、人口較多的地市級婦幼保健機構項目建設。婦產科項目重點強化產前篩查診斷和出生缺陷防治、危重孕產婦、兒童和新生兒救治能力,全面改善病(產)房、新生兒室等診療環境和設施設備條件,升級改造停車場等院內保障設施,提升婦幼健康服務品質。兒科項目重點加強呼吸、神經、血液、腫瘤等重大疾病救治設施建設,配置相關緊缺醫療設備,適當增加兒科病床數量,設置一定量的兒科隔離病房,滿足傳染病救治需要。
3.配套措施
各地要統籌其他資金渠道,加大對縣級婦產科、兒科建設支持力度,實現省、市、縣均有1個標準化的婦幼保健機構,切實提高危重孕產婦救治、危重兒童和新生兒救治以及產前篩查和診斷能力。指導省級機構通過牽頭組建醫療集團、對口支援等方式,促進優質婦產科、兒科資源向基層下沉。開通婦產科、兒科急危重癥綠色通道,實現院前急救、院內急診、重癥監護無縫有效銜接。加大婦產科、兒科醫務人員培養培訓力度,積極探索改革完善婦產、兒科醫療服務價格政策和運行補償機制,體現婦產科、兒科醫護人員勞務價值,調動積極性。落實母嬰安全五項制度,加強質量控制,提高均質化水平。
(二)心理健康和精神衛生服務能力建設
支持每省建好1所省級精神專科醫院或綜合醫院精神病區,重點改善老年和兒童精神疾病、睡眠障礙、抑郁焦慮、精神疾病康復等相關設施條件,優化患者診療就醫流程。
各地要加快完善省、市、縣各級心理健康和精神衛生防治體系,爭取實現省會城市、常住人口較多的地級市和縣都有精神專科醫院或綜合醫院精神專科,常住人口超過30萬的縣至少有1所設置有病房的縣級公立醫院精神科,常住人口30萬以下的縣至少有1所設置精神心理門診的縣級公立醫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鄉鎮衛生院都具備精神(心理)衛生服務能力。
(三)康復醫療“城醫聯動”項目建設
以地級市為單位,實施“城醫聯動”項目,通過中央預算內投資引導,帶動地方、社會力量投入,支持醫療資源豐富地區盤活資源,將部分有一定規模、床位利用率不高的二級醫院轉型改建為康復醫療機構和護理院、護理中心,同步完善土地、財稅、價格、醫保支付、人才等政策工具包,重點為急性期后的神經、創傷等大病患者,老年等失能失智人群,臨終關懷患者提供普惠性醫療康復和醫療護理服務,為建立適應人民群眾需求的康復、護理體系探索有效路徑。
五、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工程
中央預算內投資重點支持國家中醫醫學中心、區域中醫醫療中心、國家中醫藥傳承創新中心、國家中醫疫病防治基地、中西醫協同“旗艦”醫院、中醫特色重點醫院和名醫堂建設,積極謀劃國家中醫藥博物館建設,發揮中醫藥整體醫學優勢,推動建成融預防保健、疾病治療和康復于一體的中醫藥服務體系,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
(一)國家中醫藥傳承創新中心建設
1.建設目標
建設30個左右國家中醫藥傳承創新中心,重點提升中醫藥基礎研究、優勢病種診療、高層次人才培養、中醫藥裝備和中藥新藥研發、科技成果轉化等能力,打造“醫產學研用”緊密結合的中醫藥傳承創新高地。
2.建設任務
依托省級及以上中醫醫療機構、中醫藥科研院所,揭榜掛帥、擇優選拔。加強中醫藥研究型門診和病房、基礎醫學研究中心、生物信息資源庫、循證研究中心、古籍挖掘應用信息庫、中藥特色制劑研發與中藥研究中心、產業創新協作平臺、人才培養基地等業務用房建設,加強研究和信息化設備等配備,達到行業先進水平,攻克一批優勢病種防治關鍵技術,轉化一批中藥新藥和中醫藥特色裝備,形成一批高級別專家共識、診療方案以及標準指南。
3.配套措施
各地要加大國家中醫藥傳承創新中心建設用地、建設投入及運行經費、設備準入、人員隊伍等方面保障力度,在運行管理、崗位編制、人才聘用、經費使用、薪酬及績效分配、職稱晉升等方面建立新機制,允許國家中醫藥傳承創新中心對科研崗位人員有獨立的職稱評審權。在省級科研項目中加大對國家中醫藥傳承創新中心支持力度。
(二)國家中醫疫病防治基地建設
1.建設目標
根據“平急結合、高效準備,專兼結合、合理布局,協調聯動、快速反應”的原則,建設35個左右、覆蓋所有省份的國家中醫疫病防治基地,提高中醫藥在新發突發傳染病等重大公共衛生事件發生時的第一時間快速反應參與救治能力和危急重癥患者集中收治能力,帶動提升區域內中醫疫病防治能力。
2.建設任務
加強具有中醫特色的肺病科、急診科、感染性疾病科、重癥醫學科等科室及疫病防治隊伍能力建設,搭建中醫藥疫病防治科研支持平臺。建設可轉換傳染病區、可轉換ICU、生物安全二級及以上實驗室、醫療廢棄物處置設施等,配備呼吸機、體外膜肺氧合(ECMO)、移動CT、心肺復蘇等重癥急救搶救設備,做好必要的負壓救護車、移動中藥房等移動設備配置,做好醫用防護物資和藥品儲備。
3.配套措施
各地要加大國家中醫疫病防治基地建設用地、建設投入及運行經費、設備準入、物資儲備、人才隊伍、科研平臺等方面保障力度,在運行管理、隊伍演練、經費使用等方面建立新機制。要建立協調聯動機制,充分發揮基地在派出專家、技術方案制定等方面的作用,確保第一時間參與傳染病防治和突發事件衛生應急工作,深度介入預防、治療和康復全過程。
(三)中西醫協同“旗艦”醫院建設
1.建設目標
建設50個左右中西醫協同“旗艦”醫院,大力推廣“有機制、有團隊、有措施、有成效”的中西醫結合醫療模式。強化臨床科室中醫能力建設,建立科室間、院間和醫聯體內部中西醫協作機制,打造中西醫結合團隊,推動建立中西醫多學科診療體系,成為全國重大疑難疾病中西醫結合診療、人才隊伍培養和醫療模式推廣的中心,在區域內乃至全國發揮中西醫協同發展“旗艦”引領作用。
2.建設任務
依托綜合醫院、專科醫院、傳染病醫院、婦幼保健院和中西醫結合醫院開展遴選建設,改善業務用房,優化功能布局,加強中醫病房、中藥房、中藥制劑室、中醫綜合治療區、中醫康復治療區、中醫經驗傳承工作室、中西醫結合臨床研究中心等建設,強化中醫特色診療設備配置。
3.配套措施
各地要在醫療服務價格、醫保支付、人事薪酬、中藥制劑和中醫技術應用等方面制定相關鼓勵政策,支持組建區域中西醫協同醫聯體,將中西醫協同醫療實踐和效果納入醫院等級評審和績效考核工作。要把建立中西醫協同機制和多學科診療體系納入醫院章程,將中西醫聯合查房、會診納入醫院管理制度,在各主要臨床科室配備中醫醫師,打造中西醫協同團隊。
(四)中醫特色重點醫院建設
1.建設目標
遴選130個左右中醫特色突出、臨床療效顯著、示范帶動作用明顯的地市級重點中醫醫院,圍繞心腦血管、腫瘤、骨傷、婦科、兒科、康復等優勢病種,打造名科、名醫、名藥,做優做強一批中醫優勢專科,培養一批學科帶頭人和骨干人才,推動一批中藥制劑開發應用,加快省域內優質中醫醫療資源擴容和均衡布局。
2.建設任務
加強中醫優勢專科建設,改善業務用房條件,優化功能布局,強化設施設備配置,加強中醫綜合治療區(室)、治未病和康復服務區建設,提供融預防、治療、康復于一體、全鏈條的中醫藥服務,提升中醫診療能力和臨床療效。建設名老中醫傳承工作室和臨床示教、模擬實訓等用房,強化中醫藥師承教育,加快中醫學科帶頭人和技術骨干培養。改善中藥房基礎條件,加強中藥制劑室和區域中藥制劑中心建設,推廣醫療機構中藥制劑應用。
3.配套措施
各地要加大中醫特色重點醫院基本建設、設備購置、重點學科發展、人才培養等方面保障力度。充分發揮中央預算內投資帶動作用和地方政府引導作用,落實中醫藥服務價格、醫保支付傾斜等政策,鼓勵在人才、中藥制劑和中醫技術應用等方面制定更加靈活的政策。支持開展“互聯網+醫療健康”服務,提高中醫特色醫療資源可及性和整體效率。
(五)名醫堂工程
以中國中醫科學院等優勢中醫機構和團隊為依托,創新政策措施,發揮示范帶動作用,分層級規劃布局建設一批名醫堂,推動名醫團隊入駐,服務廣大基層群眾。打造可推廣、可復制、可持續的示范性名醫堂運營模式,按照品牌化、優質化、規范化、標準化的建設要求,統一服務標準,規范技術操作,保證藥品質量。建立健全名醫堂信息系統,加強互聯互通。推動實現人民群眾“方便看中醫、放心用中藥、看上好中醫”。
六、資金安排
(一)資金來源
建設所需資金,由中央預算內投資、地方財政資金、地方政府專項債券等渠道籌措安排。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衛生健康委、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國家疾病預防控制局會同有關部門積極支持各地加強優質高效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建設。各地要進一步健全政策措施,積極調整自身財政支出和投資結構,確保建設資金足額到位。
(二)中央預算內投資安排標準
中央預算內投資綜合考慮事權劃分原則、區域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等情況,對地方項目實行差別化補助政策,原則上按照東、中、西部地區分別不超過總投資的30%、60%和80%的比例進行補助,享受特殊區域發展政策地區按照具體政策要求執行。中央本級項目按照有關標準執行。對部分投資需求較大的項目實行中央補助投資最高限額控制,額度如下:
1.省、市、縣級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單個項目中央預算內投資補助額度最高分別不超過2億元、5000萬元和1000萬元。承擔區域公共衛生中心的省級疾控中心,單個項目補助額度最高不超過3億元。
2.國家醫學中心中央預算內投資安排額度按照單個項目批復情況確定。區域醫療中心、國家重大傳染病防治基地、國家緊急醫學救援基地中央預算內投資補助額度最高分別不超過5億元、3億元、3億元。其中,區域醫療中心項目中央預算內投資分發展起步和能力提升2個階段進行安排。
3.省級區域醫療中心項目、縣級醫院提標擴能項目單個項目中央預算內投資補助額度最高分別不超過2億元和5000萬元。
4.省級婦產科、兒科建設項目單個項目中央預算內投資補助額度最高不超過2億元,地市級婦幼保健機構不超過5000萬元。
5.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工程中的國家中醫藥傳承創新中心單個項目中央預算內投資補助額度最高不超過1.5億元,國家中醫疫病防治基地、中西醫協同“旗艦”醫院、中醫特色重點醫院單個項目不超過1億元。名醫堂工程另行制定工作方案明確中央預算內投資安排標準。
七、保障措施
(一)落實主體責任
對于地方項目,中央預算內投資屬于補助性質,各地對相關項目建設負主體責任,負責開展項目前期工作,保障項目建設用地,減免相關建設配套費用,籌集項目建設資金等,合理申報投資計劃,組織項目實施。要切實履行公立醫療衛生機構投入和保障主體責任,多渠道落實建設資金,全額承擔建設投入,實行“交鑰匙”工程,堅決杜絕負債建設,減輕醫療衛生機構經濟運營壓力。
(二)強化組織實施
各地要加強對區域衛生健康服務需求、投資建設現狀與基礎條件、經濟社會發展趨勢等的系統摸底與分析研判,做好本地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建設實施方案與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新型城鎮化、衛生健康改革與發展、公共衛生防控救治能力建設等規劃和政策的銜接,盡力而為、量力而行,實事求是、科學合理確定建設項目和建設標準。
(三)嚴格項目管理
各地要切實履行基本建設程序,落實項目法人責任制、招標投標制、工程監理制、合同管理制,把好規劃設計、招標采購、工程施工、竣工驗收等各個環節質量關。嚴格執行相關建筑技術規范,充分考慮節地、節能、節水、環保,堅持規模適宜、功能適用、裝備適度、運行經濟和可持續發展。要加強資金使用管理,保障中央資金專款專用,杜絕擠占、挪用和截留現象發生。省級發展改革、衛生健康和中醫藥等管理部門按照本實施方案明確的相關要求,結合本地實際,建立項目儲備庫,并根據項目前期工作進展、工程建設進度、工期等情況,及時將項目儲備庫中符合條件的項目納入投資項目在線審批監管平臺(重大建設項目庫模塊)和三年滾動投資計劃,實行動態管理。未列入項目儲備庫和三年滾動投資計劃的項目不得申請年度中央預算內投資。
(四)加強全過程監管
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衛生健康委、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國家疾病預防控制局建立健全縱橫聯動協同監管機制,采取專項檢查、在線監管、定期監測評估等多種方式,開展事前規范審核、事中強化監督、事后嚴格考核的全過程監管,并將監督檢查和年度評估結果作為后續中央預算內投資安排的重要參考。省級發展改革、衛生健康和中醫藥等管理部門按照分工履行監管職責,定期組織對方案實施情況進行專項督導,發現問題及時整改。對已完工項目,要督促項目單位及時委托第三方按照相關建設標準和規范進行驗收,并定期匯總上報完工項目驗收情況。
(五)開展方案評估
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衛生健康委牽頭組織成立專家組,制定評估方案,適時對實施方案內容進行評估,及時發現問題、總結經驗、優化提升。充分發揮第三方評估作用,增強評估分析的客觀性、準確性和科學性。
衛生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 15
為深入貫徹落實《國家衛生計生委辦公廳關于做好20xx-20xx年度提升醫療質量相關工作的通知》(國衛辦醫函〔20xx〕765號)精神,依據《吳忠市關于做好20xx-20xx年度提升醫療質量相關工作實施方案》(吳衛計發〔20xx〕391號)和我市的實際,制定本方案。
一、指導思想
全面落實《醫療質量管理辦法》,持續推進《關于印發進一步改善醫療服務行動計劃實施方案(20xx-20xx年)的通知》(國衛辦醫發〔20xx〕33號)精神,以繼續得到人民群眾滿意為目標,緊緊圍繞醫療質量保障、醫療質量持續改進、醫療安全風險防范、醫療質量監督管理,努力提升醫療質量,改善服務態度,優化服務環境,規范服務行為,保障醫療安全,構建和諧醫患關系,為群眾提供安全、有效、方便、價廉的`醫療服務。
二、工作范圍
在全市各級各類醫療保健機構開展,重點是一、二級醫療保健機構。
三、工作內容
(一)進一步完善醫療質量管理與控制組織體系,加強重點專業醫療質量管理與控制工作。要進一步加強質控組織體系建設,以醫院感染、檢驗、影像、病案等專業為重點,加強質量管理與控制。
一是擴大室間質評項目數量和覆蓋范圍,提高檢查、檢驗同質化程度,推動檢查、檢驗結果互認。
二是加強遠程會診體系建設,推動遠程病理和影像診斷等專業運用,提高優質醫療資源利用率,促進資源下沉。
三是加強相關專業人才隊伍建設與培養,重視針對基層醫療機構檢查、檢驗技術人員的能力培訓和質量控制。
四是加強住院病歷及病案首頁質量管理與控制,為推動信息化質量控制工作奠定基礎。
(二)加強疾病分級診療過程中醫療質量連續化管理。各醫療保健機構按照“基層首診、雙向轉診、急慢分治、上下聯動的分級診療”制度建設要求,以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非傳染性疾病為重點,強化“以患者為中心,以疾病為鏈條”的醫療質量管理工作。
一是標準統一,診療規范。制訂并嚴格落實相關疾病診療規范、指南和臨床路徑,規范相關疾病在不同級別、不同類別醫療機構的診療行為,提高同質化水平。
二是暢通機制,無縫銜接。依托醫療聯合體、對口支援等工作模式,落實相關疾病入、出院和雙向轉診標準,創新患者綜合管理分工協作機制,打破疾病管理的機構壁壘。
三是提升醫療機構內門、急診患者診療連續化程度。創新對長期慢性病患者、復診患者的門急診服務工作機制,嘗試優先安排熟悉患者病情的醫師提供服務,提高患者疾病長期診療過程的連續化水平,改善患者就醫感受。
(三)加強重點病種及醫療技術質量管理和費效比控制。要結合實際情況,選擇發病率、死亡率較高,費用負擔較重的部分病種和醫療技術作為切入點,如:腦卒中、冠心病(介入技術、冠脈搭橋技術)、常見腫瘤性疾病(肺癌、食管癌、胃癌、結直腸癌)診療技術等,進一步規范臨床診療行為,提升診療質量,加強成本核算、過程控制、細節管理和量化分析,不斷優化費效比。
一是完善并落實相關病種和醫療技術的診療規范、臨床路徑、質控指標和標準,突出全過程質量管理,醫療保健機構不斷提升診療質量安全水平,提高治療效果。
二是醫療保健機構研究建立相關病種和醫療技術的投入產出分析模型,加強全過程成本精確管理,優化投入產出比,減輕群眾不合理看病就醫負擔。
三是通過信息化手段加強質控和費效相關信息的收集、分析與反饋。
(四)提升市級醫療保健機構和民營醫院醫療質量安全水平。要以市級醫療保健機構和民營醫院為重點,加強醫療質量安全監督管理。
一是強化市級醫療保健機構和民營醫院依法執業意識,進一步完善醫療質量安全管理制度,理順工作機制,提升醫療質量和醫療安全水平。
二是以麻醉、重癥醫學、影像、檢驗、病理、產科、兒科等專業為重點,加強市級醫療保健機構和民營醫院專科能力建設。
三是以介入技術、內鏡技術和血液凈化等診療技術為重點,加強相關醫務人員的培訓力度,提高適宜技術臨床應用能力,保障醫療質量和醫療安全。
(五)鼓勵市級醫療機構推進日間手術的`開展。市人民醫院應積極推進日間手術的開展,并加強日間手術質量精細化管理,保障患者健康權益。
一是建立完善醫療機構日間手術質量安全管理制度,完善日間手術質量安全管理和評估工作機制。
二是開展日間手術的醫療機構制訂并向社會公開本機構日間手術病種和技術目錄,明確相關疾病日間手術的適應癥范圍、麻醉方式、主要風險和大致費用范圍,主動接受社會監督。
三是開展日間手術的臨床路徑,加強日間手術病歷管理。四是加強對接受日間手術的患者宣教和隨訪,保障醫療服務連續性。
(六)提升基層醫療機構醫療質量的管理。各基層醫療機構要加強內部管理和培訓,提高醫療技術水平,提升群眾滿意度。
一是嚴格落實《執業醫師法》、《醫療機構管理條例》、《臨床技術操作規范》、《醫療機構藥事管理規定》、《處方管理辦法》、《抗菌藥物臨床應用指導原則》、《消毒管理辦法》等法律法規,建立完善符合本機構的各項工作制度,依法執業。
二是規范診療,誠信經營。杜絕對診療活動和醫師業務技術進行夸大、虛假宣傳,誤導消費者就醫,合理檢查、合理用藥、合理治療。
三是嚴格落實《基層醫療機構院感基本要求》,加強重點部門和重點環節的醫院感染控制工作。
四、保障措施
為確保我市各醫療保健機構規范開展醫療質量控制與管理工作,提升醫療質量,衛計局按照《醫療質量管理辦法》要求,結合我市的實際,一是成立青銅峽市醫療質量控制管理中心,擬下設醫療、護理、院感、藥事四個質控小組。四個質控小組負責指導各醫療機構開展醫療質量管理與控制工作;擬定相關專業的質控工作程序、工作計劃、質控指標;定期對各醫療保健機構進行督導考核,完成季度和年度信息分析、結果匯總及上報工作;分析梳理相關專業存在的問題,擬定培訓計劃,組織實施培訓。
二是從自治區聘請專家進行第三方考核、指導醫療質量管理各項工作。三是各醫療保健機構完善本機構的質控組織體系,落實主體責任,實施各項醫療質量控制管理工作。通過各質控組織各項工作的實施,促進各醫療機構乃至我市醫療質量的持續提升。
五、實施步驟
(一)宣傳動員階段。各級各類醫療保健機構要根據衛計局統一安排,迅速啟動,及時召開動員大會,傳達會議精神,把活動精神傳達給每一位醫務人員,確保提升醫療質量相關工作各項任務指標有效落實。
(二)組織實施階段。各醫療保健機構要結合本機構的工作實際,有計劃、分步驟地組織實施提升醫療質量相關工作,要突出重點、多措并舉、積極創新、強化督查,特別是要開展“優質醫療質量示范醫院(科室、崗位、個人)”創建活動,做到推進有力度、做法有特色、工作有亮點,確保提升醫療質量相關工作落到實處,取得實效。
(三)總結提升階段。各醫療保健機構要認真總結工作開展情況,并將總結報告(包括取得的成績、突出的亮點及存在的問題等)及《市衛生計生委(局)提升醫療質量工作信息匯總表》(見附件1)于20xx年6月12和20xx年11月10日前,以紙質版和電子版上報我局。同時,各級各類醫療保健機構要及時總結工作中的亮點,積極培育典型,并通過各種媒體進行宣傳報道,推廣可取的經驗和做法。我局通過半年、全年不定期抽查,掌握全市工作開展情況,結合各單位問題梳理情況,提出整改意見和下一步的工作計劃,并對工作突出的機構和個人進行表彰。
六、工作要求
(一)高度重視,加強領導。各級各類醫療保健機構要成立組織,加強對落實提升醫療質量相關工作的組織領導,指定專人負責,做到機構落實、人員落實、職責落實;要按照進一步改善醫療服務行動計劃和本實施方案的要求,結合本單位實際情況,制訂有針對性的工作方案,明確工作目標和計劃,建立完善考核評價機制,與醫改工作同步安排、同步推進、同步實施,抓好各項任務措施的貫徹落實。
(二)明確目標,精心組織。要根據群眾反映最強烈的問題和醫療質量最薄弱的環節,確定提升醫療質量相關工作優先領域,明確落實提升醫療質量相關工作重點內容,做到提出一項落實一項。對尚不具備開展條件的提升醫療質量相關工作內容,要納入中長期工作安排,逐步努力達到提升醫療質量相關工作要求。鼓勵各醫療保健機構創新思路、創新舉措,在提升醫療質量相關工作和改善群眾看病就醫感受方面提供可復制、可推廣的先進做法和先進經驗。
(三)加強信息上報,加大宣傳力度。各醫療保健機構要落實提升醫療質量相關工作有關情況,及時上報好經驗、好典型,充分發揮互聯網、微信等多種宣傳方式的作用,采取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形成全方位、多角度、高密度的宣傳報道態勢,發揮典型示范帶動作用,提升整體醫療質量水平。
(四)建立提升醫療質量管理的長效機制。各級各類醫療保健機構要在落實提升醫療質量相關工作過程中,不斷鞏固成果,總結同時積極借鑒其他機構的好做法、好經驗,結合醫務人員、群眾評價結果,不斷調整和完善有關措施,以提高醫療質量,保障醫療安全,改善醫療服務,優化醫療環境,和諧醫患關系,形成改善醫療服務、提升醫療質量常態化、常規化。
【衛生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相關文章:
衛生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04-09
衛生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精選15篇)04-06
衛生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10篇)11-05
衛生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范文(精選6篇)11-03
衛生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通用5篇)11-04
衛生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集錦10篇)11-06
衛生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合集10篇)11-06
衛生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通用15篇)05-14
醫療衛生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精選8篇)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