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教育教學創新能力試題
在日常學習、工作生活中,我們都不可避免地會接觸到試題,通過試題可以檢測參試者所掌握的知識和技能。什么樣的試題才是科學規范的試題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教育教學創新能力試題,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教育教學創新能力試題 1
(一)選擇題部分
1、新修訂的《義務教育法》即將實施,有關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新《義務教育法》的實施主體是各級各類學校。
(正確:義務教育的實施主體是指在實施義務教育中依法享有一定權利和承擔一定義務的組織或個人。)
2、鹽城市教育局為加快我市的教育發展,提出“三名建設工程”,下列哪項內容不在范疇之內:名學生建設工程。
(為適應鹽城教育改革和發展的需要,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關于加快建設教育強省率先基本實現教育現代化的決定》和全市教育工作會議精神,深化學校的內涵建設,切實發揮示范學校和骨干隊伍的引領作用,提升全市中小學的辦學品味與辦學質量,構筑創新人才高地,引領鹽城教育走在蘇北率先實現教育現代化的前列,決定在“十一五”期間,在全市開展“名教師、名校長、名學校”的“三名”工程建設。)
3、“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而不從”,這句名言強調的是要重視:榜樣示范法。
4、“教學相長”一語出自中國古代著作:《禮記·學記》
5、把教育目標分成認知目標、情感目標、動作技能目標三大類的教育家是:
(美)布魯姆——“掌握學習”理論
1956年以采,美國著名教育家布魯姆(B,S·Bloom,1913年一)提出了《教育目標的分類系統》和“掌握學習”理論。他把教育目標分為認知目標、情感目標、動作技能目標三大類,每類目標又分成不同層次,排列成由低到高的階梯。這種目標分類,可以幫助教師更加細致地確定教學的目的和任務,為人們觀察教育過程、分析教育活動和進行教育評價,提供了一個框架。后來,他又提出,創造適當的教學條件,全面而最大限度地開拓和促進每個學生的發展潛力,使所有學生努力學習,掌握所教的內容,最終達到目的的“掌握學習”理論。這種學習理論把大多數學生發展作為核心內容,著眼于所有學生對所學知識達到掌握水平,因而具有十分重要的實踐意義。
6、提出“最近發展區”學說的蘇聯著名教育家是:維果茨基
(維果茨基以實驗為基礎,天才地提出了心理學的歷史原理和意義原理。進而在發現了兒童自生概念向科學概念的發展趨向后,他敏感到了兒童發展過程本身所具有的生長可能性。于是,他大膽地用以觀照兒童的智力發展,提出,在兒童的發展中,存在著兩種水平,第一種是兒童的現有發展水平;第二種水平則是指兒童能夠做到、但不能獨立地而只能是根據模仿來做到的那個區域,它是兒童在以后能獨立完成的,所以應包括在兒童現有發展水平之中。這一區域,就被維果茨基命名為最近發展區)
7、人的發展主要是指:身體和心理的發展。
8、學生主體性的最高表現形式是:創造性
(關于主體性的基本結構及行為表現特征,根據哲學認識論、教育科學、心理科學有關理論,初步形成了以下理論構思:主體性,作為社會活動主體的人的本質屬性,作為一種功能表現,它包括獨立性、主動性和創造性三個基本特征。獨立性也叫自主性,即學生是自己行為的主人,有權對自己的活動作出自我選擇和自我決定,它是相對于依賴性而存在的。主動性也叫能動性,即學生在認識活動中所表現出來的一種自覺、積極和主動的特征,它是相對于被動性而存在的。創造性,這是學生主體性的最高表現形式,指在認知實踐活動中具有探索新知、追求新的活動方式和新的活動成果的內在需求和意向,具有無限發展的創造的潛力,它是相對于模仿性而存在的。)
9、在教育教學中要正確處理直接經驗與間接經驗的關系,因為學生的學習是以:書本知識和間接經驗為主。
10、意志行動的關鍵階段是:執行決定階段。
(人的意志總是通過一系列具體行動表現出來的。受意志支配和控制的行動就是意志行動。意志行動的心理過程可分為兩個階段。
一是采取決定階段。這是意志行動的方向,規定著未來意志行動的軌道。決定的采取不是一剎那就完成的,而是一個過程,體現著人的意志的品質。它包括行動目的的確定、行動手段的選擇和行動動機的取舍等環節。
二是執行決定階段。這是意志行動實現的關鍵階段。因為如果決定不付諸實際行動,最終一事無成,也就不能構成意志行動。執行決定常常要求更大的意志努力。所以,執行決定階段直接表現人的意識品質。)
11、學生年齡特征中所指的兩個方面是:生理和心理特征。
12、個人的觀念與行為由于群體的引導或壓力,而向與大多數人相一致的方面變化的現象為:從眾。
(從眾指個人的觀念與行為由于群體的引導或壓力,而向與多數人一致的方向變化的現象。用通俗的話說,從眾就是“隨大流”。可以表現為在臨時的特定情境中對占優勢的行為方式的采納,也可以表現為長期性的對占優勢的觀念與行為方式的接受。)
13、俗話說:“人逢喜事精神爽”,這種情緒狀態屬于:心境
14、馬斯洛需要層次論中的最高層次是:自我實現需要。
(自我實現人的人性假設,最初是馬斯洛提出來的。馬斯洛在其需要層次論中指出,人類需要的最高層次是自我實現。自我實現是指人都需要發揮自己的潛力,表現自己的才能。只有人的潛力和才能充分發揮出來,人才會感到最大的滿足。)
15、思維的基本過程是:分析和綜合。
思維的基本過程是分析和綜合。思維的'過程也稱思維操作,是對復雜的信息的加工過程,它以人們已有的知識經驗為基礎,對輸入的信息進行分析、綜合、抽象、概括、具體化等,由此而派生出概括、抽象、比較、具體化和系統化過程和相應的能力。
(二)案例分析
1、新學期開學,一個老師在點名時,被“趙志棖”這個名字難住了。前兩個字已經讀出口了,這第三個字到底讀什么呢?他想憑感覺讀一下,又怕讀錯了,一時間覺得非常尷尬。最后,他老實地告訴學生:“對不起,這個字我不認識,大家能告訴我嗎?說著,他把那個“棖”字工工整整地寫在黑板上。
“老師,這個字讀‘cheng’,我叫趙志棖( cheng)。”一個男生站起來大聲說。伴著他響亮的回答,教室里響起了熱烈的掌聲。
這個案例給我們什么樣啟示,請簡要分析。
示例:做了這么多年的老師,我也積累了一些應對突發事件的“教育機智”。比如,在點名時碰到了不認識的字怎么辦?一位“前輩”曾向我面授機宜:先故意把他們的名字漏過去,等被漏掉的學生站起來問時,就故意說:“你叫什么名字呀,我怎么會沒看到,如此這般,既巧妙地知道了學生的名字,又避免了在學生面前露怯。
這個方法,幾乎已成了教師們的“真實謊言”,可能很多教師都知道并沿用,但不久前我卻讀到了這樣一個小故事。新學期開學,一個老師在點名時,被“趙志棖”這個名字難住了。前兩個字已經讀出口了,這第三個字到底讀什么呢?他想憑感覺讀一個音,又怕讀錯了。一時間覺得非常尷尬,最后,他老實地告訴學生:“對不起,這個字我不認識,大家能告訴我嗎說著他把那個“棖”字工工整整地寫在黑板上。“我叫趙志棖。”一個男生站起來大聲說。伴著他響亮的回答,教室里響起了熱烈的掌聲。這掌聲是送給真誠的老師,因為學生們見慣了原來那種虛偽的“教育機智”。
讀完以后,我不禁有些慚愧。我一直以為學生不過是小孩子,經常為自己的一些“教育機智”沾沾自喜,現在才知道,學生的眼睛是那么的雪亮,亮得可以看透老師的心靈。
老年人有一種迷信的說法:帶孩子經過墳場之類的地方時,一定要把孩子的眼睛蒙上,因為孩子的眼睛是雪亮的,什么都看得見。迷信歸迷信,可有些時候,孩于的眼睛確實是雪亮的,他們最能看出我們的虛偽。面對這些鮮活的生命,我們必須真誠。
生物學家巴甫洛夫說過:“永遠不要企圖掩飾自己知識上的缺陷,即便用最大膽的推測和假設去掩飾,這也是要不得的。不論這種肥皂泡的色彩多么使你們炫目,但肥皂泡必然是要破裂的,于是你們除了慚愧以外,是會毫無所得的。”在現代信息社會中,教師不再是知識的壟斷者和獨-裁-者,而是和學生一樣,是新知識的不斷學習和追求者。學生們喜歡的不僅僅是教師淵博的學識,同時還有教師有血有肉、有笑有淚的率真品格。在學生面前,教師不必也不能虛偽,惟有放下知識的權威身份,主動走下威嚴的講臺,走到學生中間,嘗試建立一種民主平等的教育,才能真正地贏得學生的信任和愛戴。
小心啊,不要輕易“漏掉學生的名字”,因為你同時漏掉的,還有學生對你的信任和愛戴。
啟示:老師一直都在諄諄教育學生,做人要誠實。可是教師自己卻由于虛榮心作怪,不愿放下知識權威的架子,不愿放下教師所謂的面子,做起了一個“包裝”起來的教師。時代要求我們要更新觀念,與時俱進,做一個真實、真誠的教師,用教師的真誠呼喚學生的真誠。
2、小李是某校工作不久的青年教師,在學校實施新課程的過程中,小李為了引導學生轉變學習方式,在課堂教學中特意把大部分時間留給學生自學。可在一段時間后,小李任教班級學生的自學能力并沒有達到他所期望的效果。為此,小李感到非常困惑和迷茫。
請分析小李任教班級學生自學能力沒有得到實質性提高的原因,并就此項工作以后的有效開展,談談改進的方法和措施。
示例:轉變學生學習方式是一項長期的、艱巨的、復雜的任務。由于我國的教育體制、教學狀況及教師認識等方面的限制,目前這方面的教學實踐已經表現出很多問題,需要我們認真對待,采取正確的策略。
1.學習方式的轉變實際上是學習習慣的轉變。由于我們的教學是以“教師講授,學生靜聽”為主要方式,學生已經養成了這種習慣,尤其是獨生子女的依賴性、惰性更強,習慣的轉變是非常困難的。再由于教學內容和教學條件的限制,轉變學生學習方式的教改仍處于初期階段,經驗不足,力度不夠,所以學習方式的轉變是非常艱難的,絕不是短時間、一兩個學科、幾次活動就奏效的,它是一個長期的漸進的過程。
2.學習興趣的培養和發展是自主學習方式建立的首要任務,而學習興趣本身是個性心理的表現,是個性在一定條件下長期作用的結果。中學生學習興趣隨年齡增長呈下降趨勢,與學習成績緊密相關,學習成績越差,學習興趣越低,惡性循環。學生不喜歡的學科,基礎不好老師講得不好,學了沒有用,不喜歡文(理)科而喜歡理(文)科,基礎不好與老師講得不好兩項是主要因素。學生學習興趣的發展,關鍵是培養師生感情和提高教學水平。
3.自主學習強調人人參與、學生質疑,適合于小教學班,大教學班很難做到,要做到就要延長時間,而教學時間遠遠不足。
4.自主學習和研究性學習,強調自主,注重知識的形成過程,需要花費較多時間,教學任務難以完成,教學質量難以保證(很多個案的教學質量已有降低),教師操作困難,學生、家長有意見。
5.自主學習的自主性、開放性、多選擇性,對教師的要求很高,目前的教材又是新的,教師既要學習新教材、備課、改作業,還有很多別的任務,教師負擔過重,難以承受。
6.自主學習強調學生自學,多方獲取信息,費力費時多,學生負擔加重。并不是所有的學習階段都適合自主性研究性學習,各學習階段的初始期,他主學習適合養成習慣,了解學習規律,獲得學習方法。并不是所有的學習科目都適合自主性研究性學習,那種體現事物名稱、概念、事實等方面的陳述性知識,需要強記的知識,就不需要花很多時間去探究,僅靠聽講、閱讀、作業等方式就能掌握。因此,自主學習與研究性學習不能成為教學的全部方式,不能絕對化,不能全面開花。
7.自主學習要求比較充足的教學設備和課外教育資源,在目前情況下,這些資源還有待進一步開發。
8.由于轉變學生學習方式的艱巨性和學校、上級部門的壓力,出現了片面作秀的傾向,功利主義,形式主義必須制止。
9.在目前教學內容和教學條件變化不大的情況下,要實現教師教學行為方式的重大轉變,從而指導學生改變學習方式,還需要一個較長的過程。要隨教學體制、教學內容、教學條件的改變而發展。
轉變學生學習方式具有長期性、漸進性、艱巨性、綜合性等特征,絕不是一朝一夕、一招一式能完成的;要花大力氣,下大功夫,打陣地戰、持久戰,要聯合作戰,要堅決杜絕片面性、簡單化、功利主義、形式主義。根據轉變學生學習方式過程中出現的上述問題,我們研究了如下的策略和方法。
1.把轉變學生學習方式上升到素質教育、教學改革的核心任務的高度來認識和操作,學理論,變觀念,明方向,積極投入,策略得當,重過程,重實效,不作秀。
2.學習興趣靠激發。培養師生感情,提高教學水平,轉變教學方式,低起點,巧設計,多表揚激勵,逐步培養學科成功感和學習興趣。
3.抓好過渡,重在啟發學生發現問題,重在教學三環節的“析”和“用”,既注意思維的深刻性、系統性、嚴密性,又注意思維的敏捷性、靈活性、開放性、批判性、創新性,創新思維是輻合思維和發散思維的統一。
4.他主學習和自主學習要有各自的位置和比重。起始年級,他主學習比重可重些,立規矩,建立新習慣,向自主學習過渡;中間年級加大自主學習比重(50%),側重知識能力的形成過程,全面培養自主學習能力和學科學習能力;畢業年級,側重學生獲得比較系統的學科知識和基本能力,復習階段他主學習的比重適當加重。
5.教學任務要完成,教學質量要有保證,依據學生程度恰當定位,以課程標準的中度為難度標準,既完成基本任務又使學生有成功感,抓好小組落實,嚴防走過場。
6.主課(必修課)上突破,重點章節 (課文)上突破,題目要小、少、精,切忌全面開花、喧賓奪主,注意盡量少加重學生負擔。
7.抓常規化,建立自主學習的常規,建立自主學習的教學常規,抓本質,勇創新,摸規律,有章法。
8.資源利用與開發:課件要少而精,建設新資源,團結合作,資源共享。
9.積極大膽進行改革,如推行小教學班,按興趣和程度編組、分班,按男女分班授課等。
(三)教師必讀書目考查(本大題答案示例待定)
1、《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百問》 請根據《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百問》一書的相關內容,結合自己對新課程的理解,談談“新課程新在哪里”。
2、《〈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解讀》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是我國第八次課程改革的綱領性文件。文件共分九部分20條,對我國當前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方方面面進行了表述。請就“課程結構”相關內容談談這種設計的科學性和進步性。
3、《教育的理想和信念》 肖川《教育的理想和信念》一書在多篇文章中反復表達的核心主題是什么?請結合書中的有關篇目加以適當闡述。
4、《新教育之夢》 朱永新教授在《新教育之夢》一書中為我們描繪了無數美好的教育藍圖,其筆下“理想的教師”有哪些鮮明特質?
5、《給教師的建議》 蘇霍姆林斯基在《給教師的建議》一書中,一口氣給教師提出100條建議,請在以下五條“建議”中任選一條,簡述該“建議”的具體內容,并作適當評論。(1)“請記住:沒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學生”;(2)“教師的時間從哪里來?一晝夜只有24小時”;(3)“談談對后進生的工作”;(4)“提倡教師在日常工作中做一些科學研究”;(5)“我怎樣研究和教育學習最差的學生”。
6、《有效教學方法》 加里鮑里奇《有效教學方法》一書所說的“促成有效教學的五種關鍵行為”具體是指哪些教學行為?請就其中一條,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加以闡述。
7、《陶行知教育名篇》 我國現代教育的先行者陶行知先生畢生倡導“生活教育”,影響深遠。試就《陶行知教育名篇》一書,簡述“生活教育”學說的核心內容及其現實指導意義。
8、《教育過程》 布魯納在《教育過程》一書中系統地回答了教學“教什么”、“為什么教”、“何時教”、“怎么教”等問題,請簡述布魯納在這幾個方面的基本觀點。
9、《教師專業化的理論和實踐》 《教師專業化的理論和實踐》一書所討論的教師專業素質包括哪些具體的內容?在當前形勢下,你認為哪項內容是最重要的,請簡要說明。
10、《教師人文讀本》 寫一段200字以上的書評文字,向未讀過《教師人文讀本》的教師推薦此書。
教育教學創新能力試題 2
一、單項選擇題
1.有人大器晚成或少年成才,有人長于數理運算或善于言辭。這是心理發展的( )。
A.連續性
B.階段性
C.差異性
D.不均衡性
【答案】C。專家解析:各種心理機能所能達到的最佳水平、形成的速度、達到成熟水平的時期等因人而異。致使有人大器晚成,有人少年英才,有人長于數理運算,有人善于言辭。
2.根據學習的定義,下列屬于學習的現象是( )。
A.吃了酸的食物流唾液
B.望梅止渴
C.蜘蛛織網
D.兒童模仿電影中人物的行為
【答案】D。專家解析:學習指人和動物在生活過程中,憑借經驗而產生的行為或行為潛能的相對持久的變化。
3.奧蘇貝爾認為學生的學習主要是( )。
A.有意義的發現學習
B.機械的發現學習
C.有意義的接受學習
【答案】C。專家解析:奧蘇貝爾認為學生的學習主要是有意義的接受學習。
4.場獨立型概念的提出人是( )。
A.卡特爾
B.威特金
C.吉爾福特
D.列維托夫
【答案】B。
5.柯爾伯格研究道德發展的主要方法是( )。
A.自然觀察法
B.實驗室實驗法
C.兩難故事法
D.對偶故事法
【答案】C。專家解析:柯爾伯格研究道德發展的主要方法是兩難故事法。
6.學校組織文化是學校物質文化、學校精神文化、學校規范文化的綜合。其中,學校組織文化的核心是( )。
A.學校物質文化
B.學校規范文化
C.學校行為文化
D.學校精神文件
【答案】D。
7.小學階段的課程,應體現基礎性、發展性和( )。
A.可行性
B.銜接性
C.實踐性
D.普及性
【答案】D。專家解析:小學教育是義務教育,應該為每個適齡兒童提供均等的就學機會,體現出普及性。
8.班級管理的基本功能是( )。
A.設計教學活動
B.開展各種活動
C.幫助學生成長
D.社會角色學習
【答案】C。
9.把對班級管理和對個別管理結合起來的班級管理方式是( )。
A.常規管理
B.目標管理
C.平行管理
D.民主管理
【答案】C。
10.口渴會促使個體作出覓水的活動,這是動機的( )。
A.導向功能
B.激活功能
C.調節與維持的功能
D.強化功能
【答案】B。專家解析:動機具有激活功能、指向功能、強化功能,所謂的激活功能是指動機會推動人們產生某種活動,使個體由靜止轉化為活動狀態。
11.1912年中華民國成立后,改小學堂為小學校,分初等小學校和高等小學校。初等小學校的修業年限為( )。
A.3年
B.4年
C.5年
D.6年
【答案】B。專家解析:中華民國成立后,教育部公布的小學校令規定初等小學校招收6歲兒童入學,修業年限為4年。
12.教育心理起源論的代表人物是( )。
A.沛西能
B.盧梭
C.孟祿
D.勒圖爾諾
【答案】C。專家解析:教育心理起源論的代表人物是美國教育家孟祿,他認為教育產生于兒童對成人的無意識的模仿。
13.近代中國第一所實施班級授課制的新式學堂是( )。
A.京師同文館
B.湖南時務學堂
C.福建船政學堂
D.上海廣方言館
【答案】A。
14.學而時習之、溫故而知新體現了教學的( )。
A.直觀性原則
B.啟發性原則
C.循序漸進原則
D.鞏固性原則
【答案】D。專家解析:習和溫是復習,鞏固的意思,因此體現的是教學的鞏固性原則。
15.教師成長公式經驗+反思=成長是( )提出的。
A.科頓
B.波斯納
C.布魯巴奇
D.阿特金森
【答案】B。
二、簡答題
1.簡述心理健康的意義。
【答案要點】心理健康至少應包括兩層含義:一是無心理疾病;二是具有一種積極發展的心理狀態。無心理疾病是心理健康的最基本條件,心理疾病包括各種心理及行為異常的情形。具有積極發展的心理狀態則是從積極的、預防的角度對人們提出要求,目的是要保持和促進心理健康,消除一切不健康的心理傾向,使心理處于最佳的發展狀態。所以,所謂心理健康就是一種良好的、持續的心理狀態與過程,表現為個人具有生命的活力,積極的內心體驗,良好的社會適應,能有效地發揮個人的身心潛力以及作為社會一員的積極的社會功能。
2.簡述在實際教學中如何培養和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
【答案要點】(1)學習動機的培養可以從以下方面入手:
①利用學習動機與學習效果的互動關系來培養學習動機。
②利用直接發生途徑和間接轉化途徑來培養學習動機。
(2)學習動機的激發可以有以下幾種途徑:
①創設問題情境,實施啟發式教學。
②根據作業難度,恰當控制動機水平。
③充分利用反饋信息,妥善進行獎懲。
④正確指導結果歸因,促使學生繼續努力。
3.簡述綜合實踐活動內容的選擇原則。
【答案要點】綜合實踐活動的具體內容是由每一所學校根據實際充分發揮其創造性而確定的,國家不會也不應當像對待各學科那樣規定綜合實踐活動的具體內容。各學校在確定綜合實踐活動內容的時候需遵循下列原則:
(1)尊重每一個學生的興趣愛好與特長。綜合實踐活動關注的焦點是:學生關心什么,對什么感興趣,哪些真正是學生的問題或課題。學生不是為學科而存在,恰恰相反,學科應植根于學生的生活課題。幫助每一個學生確定自己的課題,運用體現其個性特征的方式展開深度探究,對世界獲得自己的獨創性理解,這是綜合實踐活動的主旨所在。
(2)體現每一所學校的特色。對任何一所學校而言,綜合實踐活動是其學校文化的有機構成,集中體現了學校特色。因此,綜合實踐活動內容的選擇應立足于每一所學校的特色,并使其成為特色學校建設的重要環節。
(3)反映每一所學校所在社區的特色。學校所在社區的特色是一所學校的特色得以形成的重要基礎。綜合實踐活動要善于挖掘社區中的課程資源和研究課題,引導學生把自己成長的環境作為學習場所,在與社區的持續交互作用中,在不斷理解社區中健康發展。
(4)善于引導學生從日常生活中選取探究課題。日常生活在學生發展中的作用絲毫不亞于學科知識。尊重學生的日常生活,引導學生從日常生活中選取自己感興趣的課題或問題進行探究,努力把學科知識與日常生活整合起來,這是綜合實踐活動的重要使命。
4.簡述小學教育的基本特點。
【答案要點】(1)全民性。小學教育的.全民性,從廣義上說,是指小學教育必須面向全體人民。這樣,才能從根本上徹底掃除文盲,從整體上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質;從狹義上講,是指小學教育必須面向全體適齡兒童。小學教育的全民性是世界各國教育改革的共同趨勢,幾乎所有國家的教育都在努力創造條件,確保每個人接受初等教育的權利。
(2)義務性。小學教育面向全體適齡兒童,任何未成年的公民,不論其種族、民族、性別、膚色、語言、社會經濟地位的差異(智能及身體狀況不允許的例外),只要達到一定的年齡(6~7歲),都必須接受小學教育。因此,小學教育在整個教育中具有義務教育的性質,對于每個公民來說,教育機會是均等的,是應當享有的權利。
(3)全面性。小學教育是向兒童實施德、智、體、美等全面發展的教育。小學教育既不是就業定向的職業技術教育,也不是培養高層次專門人才的專業教育。它是面對全體兒童實施普通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教育。在此基礎上發展他們的能力,培養他們高尚的思想道德品質和提高他們的身體心理素質,使他們具備國民應有的一些基本素質,為他們進一步深造創造條件。
5.簡述小學班主任的職責與任務。
【答案要點】(1)對學生進行品德教育。
(2)教育學生努力學習。
(3)指導學生課外、校外生活和活動。
(4)管理班集體,指導少先隊工作。
(5)協調各任課教師的工作。
三、材料分析題
1.印度發現的狼孩卡馬拉,由于從小離開人類社會,在狼群中生活了8年,雖然后來回到人類社會并經過教育與訓練,但到l7歲時,她僅知道一些簡單的數字概念,學會50個詞匯,能講簡單的話。
請分析:為什么卡馬拉在回到人類社會的九年里教育訓練效果會這么差
【答案要點】主要是錯過了關鍵期,學習效果明顯下降。
2.為落實教育規劃綱要,促進教師專業發展,建設高素質教師隊伍,2011年年末,教育部研究制定了《幼兒園教師專業標準(試行)》(征求意見稿)、《小學教師專業標準(試行)》(征求意見稿)和《中學教師專業標準(試行)》(征求意見稿)(以下簡稱:三個標準),在全國范圍內公開征求意見。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建設高素質專業化教師隊伍,關系億萬青少年的健康成長,關系教育改革發展的全局,關系國家的前途和民族的未來。
結合你所學的知識,談一談你如何通過實踐提高自己的教學能力。
【答案要點】教師成長與發展的基本途徑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方面是通過師范教育培養新教師作為教師隊伍的補充,另一方面是通過實踐訓練提高在職教師。
(1)觀摩和分析優秀教師的教學活動。課堂教學觀摩可分為組織化觀摩和非組織化觀摩。
組織化觀摩是有計劃、有目的的觀摩,一般來說,為培養提高新教師和教學經驗欠缺的年輕教師宜進行組織化觀摩,非組織化觀摩要求觀摩者有相當完備的理論知識和洞察力。
(2)開展微格教學。微格教學指以少數的學生為對象,在較短的時間內(5~20分鐘),嘗試做小型的課堂教學,可以把這種教學過程攝制成錄像,課后再進行分析。這是訓練新教師、提高教學水平的一條重要途徑。微格教學的效果在四個月后仍很明顯。
(3)反思教學經驗。對教學經驗的反思,又稱反思性實踐或反思性教學,這是一種思考教育問題的方式,它是在對教學的道德責任以及技術性教學的實際效果的分析基礎上發展起來的,要求教師具有作出理性選擇并對這些選擇承擔責任的能力。波斯納提出了一個教師成長公式:經驗+反思=成長。科頓等人1993年提出了一個教師反思框架,描述了反思的過程。布魯巴奇等人1994年提出了四種反思的方法。
【教育教學創新能力試題】相關文章:
2017小學教育教學知識與能力試題含答案08-28
創新能力作文07-31
(精選)創新能力作文01-18
創新素養教育教學論文03-19
課堂教學中創新能力的培養政治教學反思08-13
教資中學教育知識與能力模擬試題答案08-09
學習與創新能力自我評價01-15
(精華)創新能力作文09-29
有關創新能力作文10-23
(熱)創新能力作文0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