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臨江仙·登凌歊臺感懷》李之儀鑒賞試題及答案
(二)古代詩歌閱讀(11分)
閱讀下面這首詞,完成14~15題(11分)
臨江仙·登凌歊臺感懷【宋】李之儀偶向凌歊臺上望,春光已過三分。江山重疊倍銷魂。風花飛有態,煙絮墜無痕。已是年來傷感甚,那堪舊恨仍存!清愁滿眼共誰論?卻應臺下草,不解憶王孫。【注釋】①李之儀(1038~1117)北宋詞人。宋徽宗初年,李之儀因得罪權貴蔡京被除去名籍,編管太平州(今安徽當涂),本詞應作于李之儀居太平期間的某年春天。②“卻應”即“豈應”,相當于現代漢語“難道是……么”。
14.下列對這首詞的分析和鑒賞,不正確的兩項是( )(5分)
A.起句照應詩題,“偶向”二字透露出詞人平日幽居、極少出門的境況,“望”字領起下文,引出對登臺所見之景的描寫。
B.“春光已過三分”緊承首句,寫登臺遠望的整體印象,既點明時令已是暮春,又在平淡的敘述中寄托著強烈的情感。[來源:學|科|網Z|X|X|K]
C.飛花、墜絮本是自然之物,但在詞人眼中,飛花姿態優美,墜絮落地無痕,二者一有情一無情,可謂不著一字,褒貶分明。
D.“清愁滿眼”把抽象的.愁寫得具體可感,仿佛愁緒彌漫空際,觸目所見,無不含愁,但又不言因何而愁,給讀者留下了想象空間。
E.此詞是詠懷詞。上片寫景,下片抒情;但寫景也是為了抒情。詞人借登凌歊臺抒發了內心的感慨。
15.全詞抒發了詞人怎樣的思想感情?請簡要分析。(6分)
試題答案:
14.B、C[B項“強烈的情感”理解有誤,該句在寫景中流露出淡淡的驚訝、遺憾和惆悵,情感并不強烈;C項“二者一有情一無情,可謂不著一字,褒貶分明”對詩意理解錯誤,這兩句生動描寫飛花與墜絮的情態,并無贊美前者有情、貶斥后者無情之意。(也有人認為飛花、墜絮本都是自然形態的東西,但經過詩人的渲染,便都變成了含情物:飛花指他人之乘風直上,舞態翩躚,得意非常;墜絮喻己身之遭謗被逐,墮地沾泥,了無痕跡。)](5分,答對一項給2分,答對兩項給5分)
15.①傷春之情:看到眼前春光將盡,流露出遺憾傷感之情;②思歸之情:作者登臺遠眺,只見江山重疊,阻斷望鄉(望京)之路,更覺愁苦;③被排擠(或政治不得志、被貶謫)的郁悶:詞人因觸犯權貴被編管太平州,前途無望,舊恨新愁,異常苦悶;④無人理解的落寞:詞人滿懷愁緒,卻無人可以傾訴,內心無限寂寞惆悵。(6分;答出一點給2分,其中“思想感情”1分,分析1分;答出任意三點即可)
【《臨江仙·登凌歊臺感懷》李之儀鑒賞試題及答案】相關文章:
《臨江仙·登凌歊臺感懷》鑒賞09-18
《臨江仙·登凌歊臺感懷》原文及鑒賞02-25
臨江仙·登凌歊臺感懷原文、翻譯及賞析01-07
《次韻登凌歊臺》原文、翻譯及賞析12-04
次韻登凌歊臺原文翻譯及賞析11-20
次韻登凌歊臺_薩都剌的詩原文賞析及翻譯08-03
凌歊·銅人捧露盤引詞作鑒賞05-15
李之儀卜算子的詞作鑒賞04-18
關于凌虛臺記的鑒賞0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