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鄉實習報告匯總八篇
在我們平凡的日常里,越來越多人會去使用報告,報告包含標題、正文、結尾等。你還在對寫報告感到一籌莫展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下鄉實習報告8篇,歡迎大家分享。
下鄉實習報告 篇1
身為一名當代青年大學生,你我常感到無比自豪與驕傲。當我們走出校園,投身實踐,我們的一舉一動將不僅代表我們個人,而且將代表整個中山火炬職業技術學院的形象,體現新時代大學生的風貌。這自然是不用多說的了,下面還是給大家出幾條展現良好形象的主意吧!
1在乘車的過程中,遵守公共秩序,聽從領隊的指揮。
2到站后,倘若實踐地派人來接,要表示真誠的感謝;倘若無人來接,切勿怨天尤人,要表示理解。盡量自己想辦法解決,或給接收單位打電話,尋求妥善的解決辦法。(要做好吃苦的準備哦!自己動手,豐衣足食)
3適當休整后,盡早地開展實踐,注意最基本的禮貌,如敲門、使用禮貌用語、禁止隨地吐痰。(不會休息的人一定不會工作)
4服從實踐地的安排,如覺得有不合理之處,盡量尋求協商解決,和實踐地保持親密聯系,加強交流,共同商討相關事項,不可我行我素。在與當地發生矛盾時,應保持冷靜,不可鬧情緒,影響大局。
5尊重他人,尊重當地習俗,切勿到處炫耀,標榜自己的身份,不要以學歷待人。
6衣著得體,忌濃妝艷抹,出席正式場合時,衣著不可過于隨便。(人靠衣服馬靠鞍,一看長相二看穿,可要注意自己和學校的形象哦)
7踐過程中要注意節儉,便宜從事。
8樹立環保意識,不可隨便亂扔垃圾和廢品。
9不可接受地方贈品,更不可索要當地特產。 10。臨走時,應主動將住處打掃干凈。提前向實踐地打招呼,并正式表示感謝。
中山火炬職業技術學院暑期三下鄉實踐生活小幫手
俗話說,在家千日好,出門一日難。當你背起行囊,走出校門,踏上暑期社會實踐的旅途,我們向你發出愛心提示:打點好你的衣食住行。
一、注意事項
衣:雖然在暑假,但為防天氣驟變,應當根據當地的氣候準備一兩件較厚的衣服,最好有一套防雨的外套。準備一雙舒適的運動鞋,一頂遮陽帽,它們可是要陪伴你征戰大江南北呢!留意天氣動向,及時增減衣服。另外,條件允許時要勤換衣服,干凈衛生會讓人自信倍增、瀟灑迷人!
食:出門在外,由于周圍環境的改變,乘坐交通工具的顛簸以及身體的勞累,很容易出現消化功能紊亂。若不講究飲食衛生,可能導致“病從口入”,以及發生各種胃腸道疾病或食物中毒。所以一定要注意衛生,預防食物中毒。飯菜宜清淡。在外吃飯最好有蒜,生姜,食醋等作為佐餐。他們不僅有健胃消食的作用,而且對腸炎,痢疾,感冒等有預防作用。瓜果蔬菜一定要新鮮,而且最好是去皮的。凡是覺得有口苦咽痛,心煩,便秘等的患者,應吃些良性的瓜果蔬菜,如西瓜,苦瓜,黃瓜,梨,柑,紫菜,冬瓜,芹菜等。同時,一定要多喝水。夏日酷日炎炎,走路時容易出大汗。如果有比長的行程最好帶上飲用水,社會實踐報告《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總結(一等獎作品)》。如果有條件,喝適量淡鹽水,十分有必要。1克兌500毫升水,可補充機體的需要,平衡汗液帶走的無機鹽,同時也可防電解質紊亂。旅途中多喝水,口渴時不要一次猛飲,應分多次喝。天氣即使炎熱也不要喝5攝氏度以下的水,10攝氏度左右的涼開水最好,可達到降溫解渴的目的。但是,有一點最應引起重視——飲水衛生。不要喝生水,尤其是被污染的河水、井水等。
住:安全第一。在選擇住宿地點時,一定要謹慎。以安全,衛生,且少花銀兩為宜。推薦企事業單位的招待所,高校留宿處等。注意保證睡眠充足,按時作息,以養精蓄銳。財物要保管好,貴重物品隨身帶,不然就要由梁上君子來保管了。房里最好要有人看守,不要把行李放在賓館房間提供的柜子里,以免出行匆忙忘記攜帶。
行:臨行前要檢查生活必需品是否齊備,防曬驅蟲用品、雨具、常用藥品等,精簡為宜。
行程顛簸,應當對暈車等癥狀有所準備。疲勞會增加暈車的機會,因此在出發前,必須保證充足的睡眠,不要與你的室友徹夜臥談哦。在旅途中小睡片刻也有幫助。顛簸中切忌飲食過量,最好找通風的地方。新鮮空氣可以防止作嘔。在晃動中應盡量避免閱讀。印刷字體會隨之跳動不定,這可能使人感到眩暈。若是非讀不可,應盡可能固定和書本的距離。
在實踐中,應當發揚集體主義精神。以團體為單位行動,隊員之間相互關心幫助,要有協作精神。
下鄉實習報告 篇2
進行了為期9天的支教活動。被安排擔任六年級的語文老師兼班主任,這個暑假。剛開始我覺得有點壓力,畢竟我面對的已經畢業的六年級升初一的學生。由于期間有臺風的阻撓,不得已得把兩天的課程取消了很多學生都說,老師可不可以補回被臺風“吹”走的課啊。想再為他多上幾節課,但是沒辦法,還是要服從我隊的安排。
9天的時光雖然很短暫但是卻收獲很多。雖然我住的條件不是很好,很慶幸自己加入了這個團隊。也不算很差,這也能夠鍛煉到生活自理能力,有空去幫阿姨洗洗菜,飯后收拾盆子。都很團結,互助,共同的工作中,一起克服困難,增進了解,增進友誼。
孩子們有些靦腆,一開始。對于我這些初次見面或者見過一次的大哥哥大姐姐們有些拘束。可是身上的朝氣和渴望是無法遮掩的學生們從見面會的不肯靠近,與我互相嬉戲打鬧,再到臨別的依依不舍,這個過程記錄著我之間的情誼。
雖然天氣很熱,每天晚上我幾乎都呆在教室(睡覺的地方)想著這時候我好多朋友都在家里吹著空調玩著電腦,多么閑適開心!而我教室里,吹著我只有幾臺電風扇,說真的還真挺艱苦的二十幾個女生擠在一個教室里,沒蚊帳、沒床,大家打著地鋪,席子緊靠著席子。幾乎每天早上都是冷醒的最不幸運的有很多飛蛾,結果我中招了皮膚爛幾處了但是當我看到那一雙雙清澈的大眼睛,覺得再苦再累也值得。剛開始時,第一節自我介紹中發現孩子們不敢大膽表現,明顯缺少自信,美好的時間總是短暫的一眨眼9天就過去了支教的生活很充實。于是和同學們互相交流互相溝通,教學中不斷完善自己的教學方法,培養他自信,努力讓孩子們有一個輕松快樂的暑假。
鍛煉一下自己。當我第一次踏上講臺,有幸自己也能親身提前體會一下做教師的滋味。沉著地看著臺下幾十雙求知的眼睛,一股暖流涌上心頭,仿佛又出現了當年自己讀小學的那一幕幕…課堂上大多數學生的主動性還是不夠高,有的同學甚至不肯站起來回答問題,有些同學愛開小差,喜歡說話等等問題,這都需要我想出一定的對策去解決的每次上課,都會有老師在教室后面聽課的而我沒上完課也都會向聽課的老師了解自己上課的優點和不足,以便改正,提高自己的師范技能。
只做了9天的教師,雖然這只是一次實踐活動。但我知道我肩上的擔子并不輕,要上好每一堂課,讓這些調皮的學生對我上的課感興趣,這并非是件容易的事,況且是對于我這幫自己還是學生的老師,一切都得靠自己去探索,去研究。
但也是快樂的畢竟和這些孩子年齡本來相差不大,支教的日子里雖然很辛苦。就像他哥哥姐姐一樣。會在課余時間和我聊天,或放學后留下來和我幾個老師聊天,唱歌,會和我說他心里話。不禁讓我重新體會到孩子的純潔真誠,也讓我忙碌之余、放松之了解到自己的不足…
可是竟然就這么像認識許久的親人般舍不得分離。一大早就回學校幫我打掃好校園的衛生,即使我那時馬上就走了也許今后都不會再見面。幫行李,和我拍照留念,特別是走之前班里的幾個很熟的女生還來送我陪我聊天。走之前也有很多我不是教的學生一直問我要照片、要手機號、要Q號,不停地寫留言,簽名。一直說著老師可不可以不要走不要走…叫我有時間記得要去看看他
心里也是一陣難過。但別了依然相信,即便是現在當翻開同學們寫給我信還有那些小禮物時。以后有緣再聚…..再說現在網絡時代,聯系不是問題。
三下鄉活動在大家共同努力下結束了大家帶著一份感動與思考起程,隨著時間的流逝。想想我分別的那一幕,想想我與學生共同度過的那點點滴滴,想想我隊友們留下的足跡,想想我所做的每一件事—真的為我人生增添了不少的經驗和收獲,也是這片天空下不滅的回憶,這將成為我人生的一筆財富,值得我永遠珍藏。三下鄉就是要我這些大學生好好利用自己的才能來與實踐相結合,讓我實實在感受鄉情,知道自己的責任和使命是什么。并要在實踐中肯定自己的價值,并認識自己的不足,這就要求我更加努力去學習和充實自己,去更好地為以后為人民服務作好準備,這才是三下鄉的意義。
下鄉實習報告 篇3
七月流火燃燒著無悔無怨的青春,炎炎夏日傾注頑強堅毅的激情。XX年的7月,計算機學院、軟件學院有5支隊伍踏上了三下鄉的征程。談到“三下鄉”,大部分人的腦海中浮現的可能是郁郁蔥蔥的逶迤山峰,崎嶇蜿蜒的山間小路,傍晚炊煙裊裊的村莊,隨風而動的幽幽青草,以及破爛的教室里一雙雙渴求知識的眼睛。這樣的情景在某種程度上稱得上唯美,也能讓久居在繁華城市的大學生們有一種新鮮感和滿足感。
可這一切并不發生在我們這支隊伍。7月23日,計算機學院、軟件學院赴廣州蘿崗暑期社會實踐服務隊在一片歡快談笑聲中來到的是廣州蘿崗區非常有名的中學——玉巖中學。在這所設備先進,環境優美的學校里我們沒有遇到尷尬的住宿問題,沒有為吃飯問題傷透腦筋。但所謂“家家有本難念的經”,4天的下鄉征程在排除了硬件的后顧之憂后,仍然坎坎坷坷。但卻因為這些困難,我們17名隊員攜手見證團結,感悟人生,體會友愛。我作為其中一名隊員,在付出中收獲;作為一名隊長,在實踐中成長,在思考中提升。
“為伊消得人憔悴”
“情寄電腦夏令營,意傳玉巖塑人才”。支教組的活動在如此優越的硬件設備上開展,加上支教組組員的精心準備和良好的師范技能,我認為是毫無難度的。但事情卻在一波三折中發展,組員可謂是“為伊消得人憔悴”。
考慮到玉巖中學學生已經具備相對于其他中學生更良好的計算機知識,我們支隊伍的支教以電腦夏令營的形式開展,希望能教給學生更高層次的電腦知識。但俗話說得好“計劃永遠趕不上變化”,在出發前幾天,我們被告知,本次活動學校不提供機房,這使我們陷入了很尷尬的境地。“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我們安排的photoshop等課程的實操性很強,沒有了機房,無異于砍柴沒有了斧頭,我們不得不另想辦法,將隊員的筆記本電腦帶過去。同時,校方認為我們的課程過于單調,希望加入有趣的第二課堂的內容。這明顯是與我們“電腦夏令營”的主題背道而馳的,但校方的意見又如此重要,我只能讓支教組改變課程安排,加入辯論賽,禮儀培訓,心理培訓等有趣的課程。在與校方的幾次協商中,支教日程安排表終于出爐,出發前幾天,全體支教組成員的準備工作如火如荼的開展,找資料,備課,試講,以最好的姿態迎接支教的到來。
在踏上玉巖這塊土地第一刻,沒有我預想中的來自校方的熱情接待,只有冷酷的校警的盤問。我意識到這就是農村下鄉和城市下鄉的區別,我明白,在這里,我們必須自力更生,沒有任何人可以依賴。提著行李,領著隊伍,我來到團委辦公室的門口,進門的第一件事,就是被告知,參加夏令營的學生可能不足10人。晴天霹靂般,全體隊員陷入沉默,而后抱怨,激情被澆滅,情緒下降至冰點。我無法想象,一個10個人不到的班如何開展支教,我們的三下鄉難道就要這樣胎死腹中嗎?不!絕對不可以!在冷靜過后,我和陳歡商量,決定給報名的學生一個個打電話,說服他們參加。在指導老師賴老師的提醒下,我明白到一支隊伍的士氣是何等重要,所以在我自身情緒也及其低落的情況下,我還是要笑著鼓勵隊員們要堅強,要客觀,即使只有10個學生,我們也要竭盡全力地教。支教組的課程不變,但我會安排更多的人到調研活動中,畢竟調研是我們隊伍的重點。
在支教組組員的努力下,有12名學生參加夏令營活動。23號下午,在整理好宿舍后,我立刻帶著宣傳組組長李迪到我們支教的課室布置。課室很現代化,原本是用來開會的,在藍色氣球的襯托下,更好看了。學生很早就到齊了,都是初一的學生,很活潑。在“師生破冰拓展交流會”開始前,隊員就已經和學生混在一起了。我可以遇見,在這樣小班教學的形式下,老師和學生的感情會更深入。
下鄉實習報告 篇4
7月6日這一天,我滿懷激情滿懷希望地踏上了暑期社會實踐的旅途,親身體驗了一名幼師這一光榮而神圣的職業。當我邁入幼兒園的大門時映入我眼簾的是大型游樂場地、室內有孩子們的小作品、吸引人眼球的墻面環保涂鴉,以及幼兒一天的食譜,還有小朋友們正在一片歡聲笑語中玩耍,看到眼前的一切我感覺頓時回到了童年時光,進入了童話的王國孩子們的世界。心情也一下子從緊張轉換為舒暢。
幼兒園把我安排在了大二班進行為期十天的假期鍛煉,剛開始到幼兒園,由于對幼兒園的日常生活學習方面不熟悉,我只是協助兩位老師進行一些較常規的工作,比如在去食堂取餐、分發餐點、衛生清潔; 定時給帶藥小朋友吃藥。另一方面通過聽課初步了解陳老師的教學方式,大致掌握該年齡階段學生的受課特點。接下來的幾天,我在空余時間就主動找到幼兒園的老師們談心,虛心向他學習和小朋友們相處以及管理幼兒園的方法。
不知不覺,我成了孩子們眼中的小夏老師,也成了他們的大姐姐,每天早上見到他們的第一眼,能從他們的臉上看到喜悅,能從他們的問候中感受到溫暖與關懷,有時候他們會跑過來告訴我很多他們心中的小秘密;有時候他們會拉著我讓我陪他們做游戲;又有時候他們會突然給你一個小小的驚喜——捧過你的頭給你一個輕輕的吻……我想這就是快樂,這種快樂中夾雜這淡淡的幸福,讓人回味無窮。
這次的暑假實踐我感受到了為人師,欣喜中有困惑,歡樂中有感悟,和孩子們在一起的喜怒哀樂,現在回想起來就像一串串冰糖葫蘆,緊緊的串在一起,甜甜的。
暑期來臨之際,建筑工程學院學生會一部分成員自愿加入了“暑期社會實踐”志愿隊參加從7月6日到7月12日為時一周的暑期社會實踐活動。這次的暑期社會實踐活動是在武漢市南湖名都社區舉行,志愿服務隊是由11人組成的一支“走進社區 公益隨行”社會實踐隊。
一周的時間說長不長,說短不短;但是總是在不知不覺中匆匆而逝,很快暑期社會實踐就結束了。人總是在不同的經歷中成長,所以活動結束后都要總結整個團隊。這也是我們第一次參加社會實踐,我們也明白社會實踐是引導我們學生走出校門,走向社會,接觸社會,了解社會,投身社會的良好形式;是培養鍛煉才干的好渠道;是提升思想,修身養性,樹立服務社會的思想的有效途徑。通過參加社會實踐活動,有助于我們在校大學生更新觀念,吸收新的思想與知識。
我們整個服務隊于7月6號來到南湖社區,按照實踐策劃實行活動,在這一周里,我們每天都有不同的任務,6號進社區幫助打掃衛生清理廣告;7號走訪餐飲服務作衛生安全方面的宣傳;8號舉辦留守兒童募捐活動;9號慰問社區孤寡老人為老人送上一份關心和幫助;10號幫助社區工作人員整理資料做好服務工作;11號舉行社區親子運動會以及參與村委員會選舉整理票數。以上是整個實踐活動的具體內容,每天的活動在所有成員的積極配合和工作人員的幫助下開展的井然有序,當然中途難免出現或多或少的問題,比如進行募捐活動之前沒做好宣傳工作導致社區居民不知道活動的具體事項;還有活動地點沒有在開展活動之前確定好;還有最后的親子運動會沒有宣傳,報名人員年齡不夠一致,游戲組織的比較混亂;游戲臨時更換而缺少應對措施等。但是問題出現之后,我們都會反思自己及整體的問題并且更正不足取得相應的進步。
不過總體來說,這幾天的活動能順利成功的完成都是我們每位隊員努力的結果,整個活動期間,每位隊員的積極配、,認真踏實做事、能吃苦耐勞的精神也是值得肯定和發揚的!時間一晃而過,卻也讓我們從中領悟到了很多的東西,而這些東西將讓我們終生受用。社會實踐加深了我們與社會各階層人的感情,拉近了我們與社會的距離,也讓我們在社會實踐中開拓了視野,增長了才干,社會是我們學習和受教育的大課堂,在那片廣闊的天地里,我們的人生價值得到了體現,為將來更加激烈的競爭打下了更為堅實的基礎;我們在實踐中得到許多的感悟!
此次暑期社會實踐在社區工作人員的幫助下順理成章的完成。雖然社會實踐讓我們覺得很累很辛苦,但是我們不僅通過此次活動鍛煉了自己,同時我們的行動也得到社會人士的肯定與認可,更多的是讓我們對人生有了新的認識,新的感悟,也了解到了團隊合作的重要性。在以后這樣的活動中,我們一致的認為團隊精神是非常重要的,在以后開展活動尤為重要活動的細節問題和策劃臨時更換時的應對措施,另外還有很重要的是人與人之間的交流和溝通以及交流方式。我們不僅從中學到了很多有用的東西,也從中認識了自身的不足,本次活動的影響很大,以后我們也會積極報名參與類似的活動,并且會在不同的活動中總結、進步、成長。
下鄉實習報告 篇5
為引導我院大學生深入學習科學發展觀,了解農村文化建設內涵,密切聯系黨群關系,我院于x月15日展開了為期3天的“送醫,送藥,送健康”社會實踐活動。這支隊伍由我院劉培幸書記和院團委蒲翔副書記帶領,共有x名老專家和19名由研究生,本科生,專科生的黨員代表。同時,該隊伍也是全國百支醫療隊之一。
這次三下鄉的行程共有3站,畢節學院,興仁鄉化屋村和太來鄉芭蕉村。在此之前,我們就已經前往貴陽市關井社區看望了3位孤寡老人,并進行了義診。
x月15日,參觀畢節學院和畢節實驗區二十年成果展,我們了解到畢節試驗區在二十年中緊密圍繞“開發扶貧,生態建設,人口控制”三大主題,一心一意謀發展,取得了顯著成效。同時還我們參觀了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實驗村,看到人民生活水平真正提高了,農村人民的生活環境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x月16日,我們來到了興仁鄉化屋村,當地領導給我們介紹了該村的情況,得知化屋村曾經很貧困時,我驚呆了。如今的化屋村已經有了很大的變化,村民的房子修好了,糧食也有了保證,就是醫療條件不是很好。在下午的義診過程中,很多的村民都來向專家咨詢。領取藥品時,村民們都會樸實地對我們說謝謝,有的甚至還拿出折得皺皺的零錢給我們,得知我們是免費看病發藥后,村民們更是激動萬分。
x月1x日,我們到達太來鄉芭蕉村進行義診。這個村子的人不多,大部分都是留守的老人和小孩。給小朋友們發藥囑咐藥量時,他們就睜著大眼睛看著你,仔細地聽你說話。有的還問我們,能不能送一支筆給她們。因為每種藥有限,有的村民沒有領到藥,但是我們也還是盡可能的把一些常用藥分發給村民。村民們很是感動。
這次三下鄉,我們共義診了500多名村民,免費發放了金額為3000元的藥品。我作為這次團隊中的一份子,對能夠參加這次活動并在活動中盡自己所學感到了一份特別的驕傲和自豪。短短的幾天下鄉活動,使我真正感受到農村缺醫少藥的一面,與大城市的物質生活相比,簡直是天壤之別。雖然我們國家搞建設、搞開放,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普遍提高,但偏遠的農村仍然是落后的,貧困的,作為祖國現代化建設的主力軍,我們任重而道遠。尤其我們看到前來就診的村民在得到簡單的診斷,拿到藥物后露出滿足而欣喜的模樣時,我的心是甜的,我知道自己所做的是多么有意義的事情,同時也使我深刻的意識到自己現在所能做到的是多么的有限。看著村民們因疾病折磨而痛苦的表情,那渴望求助的無奈眼神,我的心又是沉甸甸的。通過這次三下鄉活動,直接面對農民群眾,使我對醫學又有了更深一層的認識:醫學的研究對象是疾病,醫學的服務對象是群眾;救死扶傷,服務大眾是醫學的宗旨;減輕病痛,增進健康是醫學的價值所在。這些情況,在我們平時的學習中是學不到的。它使我從另一個角度認識了醫學,使我對自己將要從事的職業有了更全面的了解,對自己的工作有了更嚴格的要求。
下鄉實習報告 篇6
我隨中國地質大學長城學院管理科學與工程系三下鄉的隊伍來到了保定滿城縣龍居村進行社會實踐。這對于從小在城市中生活的我來說,是一次難得的經歷。短短的.三天時間,我感受了濃厚的鄉村生活氣息,豐富了生活經驗,也產生了很多感想。
進入村后,一條平坦的五米寬左右的道路夾在兩山之間,把我們送到了老鄉家。沿路上柿子樹,蘋果樹,李子樹,桃樹,核桃樹等應有盡有,使我對大自然倍感新奇。進了農家以后,我發現老鄉還養了蜜蜂,豬,雞,這一切都是城市所缺失的樂趣。另外我還深切的感受到村里的治安情況相當好,家家民風淳樸,鄰里關系和諧,使我毫不夸張感受到了夜不閉戶的美好生活。
其實真正身體力行地接觸百姓是通過入戶的問卷調查,我們打開與村里百姓溝通的窗口。他們樸實認真地回答我們的問題,從他們的答話中我不僅認識到了他們的熱情好客和樸實的心,還被他們努力地改變自己境遇的精神所感動。
下面是我的幾點具體的體會:
法律知識:
我們這次文件調查的主題就是有關農民對法律的了解的問題。希望從我們大學生本專業的角度了解當地農民生活的方方面面,利用收集到的材料力爭以法律為出發點,總結經驗,找到問題的解決方法。從調查中顯示82%的農民不關心法律,88%的農民沒有遇到過法律方面的糾紛。分析其原因,在我看來并不樂觀。目前,我國農業正處在由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轉變和從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的轉變過程中,農村經濟還相當薄弱,遠遠落后于市場經濟的需要。在此狀況下,人們過著較封閉的自給自足的生活,對法律需求不高,對法律調節社會生活的要求不高、不迫切。大多數農民對法律不了解,法制教育匱乏也是必然的。法制教育的匱乏源于農民文化知識的匱乏,農民文化知識的匱乏源于農民文化水平的低下(目前,占全國90%以上的文肓和半文盲在農村,農村九年制義務教育在大多數農村仍無法真正落實),農民文化水平低下源于農村經濟的落后。如此循環看來,農村法治就缺乏茁壯成長的土壤,缺乏法治社會所要求的市場經濟基礎。農民對糾紛的解決途徑往往普遍選擇村干部調解或和解的方式。農民的低收入和貧困阻礙了農民選擇成本較高的訴訟程序,使人們對訴訟望而卻步。長此下去,法律的權威、法治的建設會受到嚴重的損害,人們對社會關系的調整就只能“回歸”到人治的老路上去。
農民生活:
深入農民家庭,享受田園快樂的同時切身體驗真實的農民生活。短短的三天,使我對田園生活留下深刻的印象,雞鳴犬吠的清晨,空氣格外清新。早晨是寂靜的,極目遠眺四周綠色的群山,美景盡收眼中。白天除了集體活動外,大家還聊天南地北,開闊了眼界。晚上,我們在屋頂上一起乘涼,看星星。院子里成天充滿了我們的歡聲笑語。
經濟收入:
龍居村不是一個很大的村子,不足百余戶人家,村民普遍種植果樹,村民每年平均收入3800元左右。生活在附近鄉村中屬中等水平。在這個村中農民的收入大致來自三方面:家中的青壯年勞力外出務工為家中的主要收入,婦女則以果樹的管理為主,也是家庭收入的一部分。除此之外,婦女在農閑照顧整個家的同時為附近村里的手工業家工廠做一些半成品加工,從而貼補家用。這些的收入使村民過著安定的生活。在與老鄉們的閑聊中我得知這些收入主要用于了孩子的教育投資。那教育的情況又是怎樣的呢?
孩子教育:
在與孩子們的接觸和對學校的參觀過程中,我對此深有感觸。學校并不算大,但已能保證31小學生的學習。還算明亮的教室和尚未殘缺的課桌,與偏遠山區相比,以令孩子們滿足。但與我生活的城市中的小學已有著天壤之別。這的學習環境并不能用一個"好"字來形容。但孩子們那對學習特有的熱情和認真把我深深的感動了,他們有對知識的深切渴望。在和孩子們的交流中我了解到,他們都很想成為大學生成為科學家,對外面未知的世界充滿了好奇和憧憬。改革開放20年來,人們的思想有了極大的進步,越來越多的人已經意識到了教育的重要性。讓我們來看一組調查結果,在我們調查的家庭中有80%的家庭將孩子的教育費用作為自己未來幾年內的最重要支出。絕大部分的家長非常希望孩子能上到大學.我依然清楚地記得鄉親們樸實的話語,搞調查時,當問及孩子們的學習情況時,他們總說:我的孩子都很想上學.其實我們這么辛苦 ,就希望他們多學點東西。孩子們是渴望知識的,村里也是需要人才和技術的。但客觀現實表明:許多家庭都被經濟條件和教學條件左右為難著,家庭條件稍不好的孩子就會失去讀高中的機會。教育,是個沉重的話題。改革開放以來,農村經濟雖然飛速發展,但離發達地區還有很大一段距離,經濟的落后阻礙了教育發展的速度,而教育的落后又反作用于經濟,成為制約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最終還得抓住"教育是基礎,經濟是關鍵"才能從根本上解決教育中存在的問題。
下鄉實習報告 篇7
這是我第一次參加社會實踐活動,一開始報名參加這次活動是被這次實踐的主題“紅色南梁”所吸引,而這次的實踐地點也正是我的家鄉慶陽,可以讓我更好地了解我的家鄉,也可以向老師同學們介紹我的家鄉,還有一點是我可以向學長學姐學習更多我這個專業所涉及不到的東西。
7月8日我們傳媒學院實踐小分隊出發了,坐了一整天的大巴車,經過了好幾次的轉車才到達目的地,可以看得出每個人都很疲憊。我們一下車就扛著行李和設備去了南梁革命紀念館,我們想用攝像機記錄南梁紀念館里的紅色精神、南梁精神,我們在講解員的帶領下了解了我們所不知道的紅軍事跡,也看到了那個時期的生活環境的還原,就仿佛可以看見當時那些革命烈士們拋頭顱灑熱血的場面,我們對革命先烈們深深的敬仰和欽佩。我們一行人兩天的時間用腳步走過南梁的每一寸土地,這片流淌著紅色血液的土地。緊接著我們去了解了列寧學校,這所學校延續著革命的火種,孩子們用淳樸憨厚的笑容迎接著未來,這也正是我們所傳承的南梁精神,紅色精神。
不知不覺,一周的實踐活動很快就結束了,回顧一下自己在整個活動中收獲很多,在那些紅軍身上,他們樸素的品質是我們必須的學習的,如今是新的時代,在黨的正確領導下,我們更要堅定住信仰,繼續發揚艱苦奮斗的作風,繼承偉大黨人的心理斗志。
這次實踐活動不但豐富了我的社會實踐見識,同時也提高了我的團隊合作能力和自身素質的修養,也讓我樹立起義務服務社會的思想和堅持不懈的勇氣;同時,也讓我更加明確了人生目標,為將來更好的回報祖國、服務社會,這也就是我們這次實踐的真正目的吧!
下鄉實習報告 篇8
7月3日上午,杭州電子工業學院活動中心大廳人潮擁簇,紅旗飄揚,我校暑期社會實踐出征儀式隆重舉行。近百名"三下鄉"志愿者代表參加了出征儀式,這標志著我校暑期社會實踐活動正式拉開了序幕。校黨委副書記傅進軍代表學校作了動員講話并為每個小分隊授旗,要求同學們在"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中提高認識,充分認識這次社會實踐活動的意義;加強學習、提高社會實踐活動的實效;探索創新、增強社會實踐服務的能力。儀式上,校團委陳巍書記介紹了今年我校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的組織籌備情況及在非典時期本次活動的特色。人文學院郝麗萍書記對本次出征儀式的順利召開表示祝賀,并且從"兩課"教學的要求出發,要求同學們在去年社會實踐活動取得豐碩成果的基礎上,進一步結合兩課,在社會實踐中多發現問題,多思考問題,并且把問題帶回來,作為新學期兩課教學的生動案例。校鄧小平理論研究會會長童吟代表近30支小分隊、數千名志愿者表示要認真、圓滿完成本次暑期社會實踐活動,在實踐中追求真知、錘煉品德、進取創新,奉獻人民。
今年我校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在校團委的統一部署下,各級團學組織精心安排落實,實踐活動以育人為中心,突出"實踐三個代表、弘揚民族精神"這一主題,圍繞"我省’生態省’建設和非典防治"兩個重點,開展十六大精神宣講、法律普及、支教掃盲、環境保護、社區團建等一系列活動。較之以往,今年的 "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雖然因為非典起動比較遲,但由于準備充分,所以落實快、組隊精、特色明顯,在繼承和學習以往經驗的基礎上,結合當前形勢突出以下幾個方面:
一、突出"實踐三個代表、弘揚民族精神"的實踐主題。
為深入學習、宣傳、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積極配合和推動十六大精神主題教育活動的深入開展,服務于小康社會的建設目標。我校各學院團學組織在實踐活動中緊扣"三個代表"重要思想,采取了理論宣講、實踐服務、學習考察等形式宣傳和實踐"三個代表"。如電子信息分院赴安吉的"三個代表"實踐服務團和軟件分院"三個代表"實踐小分隊,通過信息支教、計算機知識培訓、鄉鎮網站建設幫助鄉鎮村民學習先進文化知識,在服務中宣傳和實踐"三個代表";自動化分院赴岱山"科技下海島、文化送船頭"--"三個代表"實踐活動在海島小分隊、計算機分院輕紡城之信息化實踐小分隊和校鄧小平理論研究會 "三個代表"社區行實踐團則通過尋訪革命舊址、社會調研、參觀調查、文藝演出、圖片宣傳等使學生們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參與海島建設、經濟建設和社區團建工作。
二、圍繞"我省’生態省’建設"和"非典防治"兩個重點
緊密結合抗擊非典的偉大實踐,通過組織廣大青年學生參與文藝演出、發放資料、座談、實地調研等方式,大力弘揚和實踐萬眾一心、眾志成城、團結互助、和衷共濟、迎難而上、敢于勝利的偉大民族精神,從中汲取精神力量、健康成長。作為省級社會實踐重點小分隊的管理分院"省內主要城鎮綠化環境狀況"調研小分隊和機電分院"生態浙江、環保調查"小分隊以及青年志愿者協會赴桐廬"農村基本衛生狀況"調查小分隊對我省主要城區、城鎮、農村如杭州、寧波、溫州、金華等地進行了實地調研考察。發揮了在校青年大學生的知識和技能優勢,引導和幫助廣大市民群眾提高環境保護意識及參與自身生存環境建設的積極性,了解了各級政府在非典時期及此后的各種有效防治舉措,為人類如何保護自己、與自然和諧共處提出了不少建議和意見。
整個實踐活動,將圍繞"’三個代表’實踐服務"、"參與’生態省’建設實踐服務"、"’非典防治與環境保護’實踐服務"、"’信息化與經濟建設和小康社會’實踐服務"等四方面內容展開。
三、進一步探索"兩課"教學與社會實踐相結合的道路。
今年我校的社會實踐活動繼續結合高校"兩課"的改革,組織進行思想道德修養課與大學生暑期社會實踐相結合的探索。團委與人文學院共同組織了"新時期下農村經濟結構調整和經營體制改革"調查小分隊、"全球化對青年人生活期望及教育期望的影響"調研小分隊、"對浙江公眾轉基因食品的態度"調查小分隊等三支小分隊,分別由人文學院任課教師擔任帶隊和指導老師開展實踐活動。參與"兩課"實踐小分隊的學生來自全校各個分院、各個年級,通過問卷調查、講座、調研與學生專業相結合,在實踐中"滲透"教育思想,兩課教師、兩課研究課題繼續充實今年我校大學生暑期社會 實踐活動。
四、嘗試社團獨立組隊與建立實踐基地兩條新路子。
幾年來,校團委結合社會實踐活動的實際情況和需求,不斷有所創新。社團獨立組織社會實踐小分隊并建立長期的社團實踐基地將是我校今年暑期社會實踐活動的又一特色。
我校鄧小平理論研究會為進一步深入學習十六大精神,宣傳和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響應團中央關于開展暑期"科技、文化、衛生" 三下鄉的活動的號召, 組織了"三個代表"社區行社會實踐服務團,并成為全國百支大學生社會實踐服務團隊伍的一支。應共青團杭州市上城區團區委的邀請,在暑期將年初由杭電團委與原杭州市上城區城站街道(現小營街道)開展的"黨團共建興社區,攜手共奔小康路"的系列活動進行全面升級,將前期的共建成果和經驗在整個上城區六大街道進行推廣,把"用'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推進社區團建工作"作為本次暑期社會實踐活動的課題,合力探索"區校共建"這一社區團建工作的新模型,并將其確立為長期的實踐基地。除了校鄧研會外,今年我校獨立組隊參加社會實踐活動的還有青年志愿者協會。社團在校黨委、團委的支持和指導下獨立組團,組織隊員開展此類社會實踐活動,一方面為思政工作"三進"中的"進社團"提供了良好的途徑,另一方面也體現了我校社團發展的新面貌。學生社團負責人在活動方案的策劃、實際聯系以及組織開展等方面體現出來的領導能力,使我們對社團的發展和定位有了新的認識。
【下鄉實習報告匯總八篇】相關文章:
大學生下鄉實習報告范文08-06
下鄉扶貧實踐報告12-21
社會下鄉實踐報告12-14
下鄉支教社會實踐報告范文07-30
實習生實習報告匯總八篇01-24
一個"下鄉"實習醫生的感想01-21
公司實習生實習報告匯總五篇02-13
大學生下鄉社會實踐報告06-22
關于學生實習報告匯總六篇01-24
暑假下鄉社會實踐報告范文(精選5篇)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