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報社的實習報告模板合集六篇
隨著社會不斷地進步,報告的使用頻率呈上升趨勢,其在寫作上具有一定的竅門。一聽到寫報告就拖延癥懶癌齊復發?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在報社的實習報告6篇,歡迎大家分享。
在報社的實習報告 篇1
大學生暑期社會時間活動是高校人才培養目標的有效途徑,是推進大學生“素質拓展計劃”的重要舉措。作為大一生活學習的總結,我也參加了社會實習活動。得到了實習單位領導的贊譽,而且在實習活動中拓展了自身的綜合素質,增了知識,長了才干。
很快的,署假又過來了,面對最后一年的校園生活,想著剛剛過去的最后一個署假,緊張沉默之后更多的是感慨,印在腦海里的每一個足跡都是那么的深,真的說不出是什么感覺,伴著時間,就像是在和自己的影子賽跑,不可能從真實的兩面去看清它,只是經意不經意的感受著有種東西在過去,也許更適合的只有那句話:時不待我,怎可駐足
xx工人日報的新聞中心最大的特點就是一般沒什么人在辦公室,以至于我過了很長一段時間才在辦公室見過每個人。他們一般都在外面跑新聞,只有趕稿的時候才會出現在辦公室,或者說,只是來交稿的時候出現在報社。跟著“來無影,去無蹤”的老師們學習,確實有點難度。
每天上班,辦公室是我開門,總是要等很久才有記者來上班。初來的幾天,我每天第一個去,坐著看半天報紙,然后上網找料,經常找不到新聞線索,我心里很著急,幾乎都是老師給我一個電話,聯系一下,就開始出去或者電話采訪。很多時候我不知道該怎么辦,彷徨。
1、高溫系列采訪
才來了一天,也還不認識什么老師,帶我的老師又常年不在辦公室。史老看我們有點小空,于是,讓我和另外一個實習生去外面采訪一下高溫下的務工人員。我們在九蓮社區門口發現了一個縫衣服的阿姨和兩兄弟的修鞋鋪。一翻生疏的招呼后,就開始和他們聊了起來,雖然他們都不愿意多講,更不愿意我們把他們寫到報紙上去,但最后也勉強地了解到了我們需要的信息。回來努力寫稿,直到下午一點多才記得還沒吃飯。
2、稿件不能發
夏老師常跟我說:“自己去找找有什么好寫的,然后發到我郵箱。”由于我還沒有自己的消息網,所以,我經常去論壇找還沒被發掘過的消息。突然被我發現了有關移動集團彩鈴的帖子——“我的彩鈴都被和諧了!”心想著終于找到可寫的了,于是我打電話去了移動的人工服務臺,以辦業務為由取得了一些信息,也寫了一篇稿子,心里很喜。第二天,夏老師就來辦公室說這篇稿子不能發,因為報社的領導和移動的老板關系很好。這樣的理由我很無語,不得不接受,也算是一種體會。
3、電話采訪
電話采訪是采訪中經常會用到的,而最經常用的號碼就是114查詢臺。在這期間,我電話采訪過游泳池的水質檢查、救救白血病小孩和康師傅“自來水事件”。電話采訪最容易吃閉門羹,打過去不接或者告訴你應該找哪個部門,采用迂回戰術是常常碰見的。“康師傅”的事件我不知道打了多少電話去各個公司,比如統一,都只有“嘟嘟”的聲音,看來還是要平衡下自己的情緒。
4、實習生出差
據說,我們報社實習生是不能出差的,而我卻偷偷地去了,還是代表整個報社,說來心里也挺慌的。我們報社和杭州電臺、電視臺聯合主辦了一個“和諧中秋”的活動,主要是在全省評選最感動的外來務工人員。夏老師突然有事,我戰戰兢兢地一個人去了,什么都不知道的小菜鳥,就這樣跟著他們一行人去了臺州和溫州,跟著采訪了三個人,一切還算順利。這種處在初級階段的人,還是在旁邊多學習老師們才是對的。
在報社的實習報告 篇2
我相信我的實習是別有風味的,而正是這種與眾不同讓我學到了更多的東西,改變了我的很多認識。
7月7日,我來到了魯中晨報傳媒大廈,見到了預約好了的老師。正當我以為事情會按照我的預料發展——也就是自己會被安排到報紙的新聞部或者熱線部開始無休止的忙碌的時候,一點點外改變了我這次小實習的常規路線。由于老師已經不在記者部工作而是主管一本叫做《迷你周末》的雜志時,我也就被理所當然的在這本小雜志中度過了一個復雜的30天。
起初我的心情是比較郁悶的,因為我是在想不出這本校雜志能夠給我帶來多少專業方面的鍛煉,但是隨著工作的深入,我也漸漸的改變了這種想法,而漸漸的意識到無論什么對我這個一窮二白的菜鳥來講都是一種收獲。
我可以毫不隱晦的說我的實習的大部分時間是在辦公室離看書,看雜志。一開始我也是不是十分理解我費事么要花費這么多的時間浪費在觀察上面。后來也慢慢的也意識到看書是完成一個新聞專業的學生從辦報紙到做雜志的觀念的轉變,也就是對語感的培養。在這個過程中我也得出自己的認識,做報紙做得就是一種下里巴人的通俗的新聞形式,它不要求有多高的文學造詣,但求易解;但做雜志起碼已經是完全脫離了新聞領域,盡管他還能夠對當今的熱點問題形成自己的評述,但是新聞的時效性已經對其失去了作用。從語言方面來講報紙力求簡明,而雜志有著很明確的受眾群體,所以語言方面有著自己的特征,或是唯美,或是紀實但是絕對不想報紙那樣干癟,除了事物本身之外雜志的編者往往還透漏著自己的一點個人偏好
每一本雜志都有著自己的,由于在辦公室呆的時間比較長,所以研究雜志也成了我給自己定下的一個任務,在這期間我曾經認真的翻閱了《名牌》《城事》《青年記者》基本雜志,也頗有一份心得,《名牌》雜志由于其大眾化的特曾難道這前衛的潮流,凸顯這80后在物質和精神方面的追求,由于其在內容方面大膽的追求而取得成功,《城事》由于是在淄博地區創辦的一本剛有雛形的雜志極具本地的氣息,整本雜志是按照一定比例來報答淄博的過去和現在的,樸實自然尤其是圖片的選用是其制勝點之一,而《青年記者》與其說是一本書,更不如說是一本教材,一個學術交流陣地,上面個各流派都能發表自己的意見……
實際結束后我也意識到從報紙道雜志其實就是某種程度上的升華。因為以前我根本沒有接觸過報紙,所以一接管雜志在所難免有偏見,這好比在工作崗位上沒有上過基層就去了當小組長,現在也明白這是種綜合能力的培養。但我總覺得有點遺憾的是沒有好基本功。說來也有意思,等啥時候習慣了辦雜志的心理,習慣了這樣的小資情調等到再有機會去報社實習的時候就得咱轉換思維了。
盡快完成角色的轉變,是老師的建議,也是我在實習期間努力的一個方向。尤其是在實習過了一半之后,也慢慢的感覺到在學校里面所收到的教育過于傳統,缺乏靈活,實習總結《暑期報社實習總結報告》。學會變通是十分重要的,尤其是對于一名新聞工作者來講,新聞是一種極具“靈性”的東西,好多有用的都是從業人員的靈光一閃啊,而這種東西是不可能培養出來的,并不是每個人都具備的。盡管有勤能補拙這一說,但我仍然堅信有些天分東西是勤奮不回來的,是注定的。就拿魯中晨報奧運小組發回來的稿子和圖片,有的記者的東西就是那么普通,但是總是有那么幾個記者拍回來的照片總能讓人感到靈光一閃。當然我從來不敢說自己是否適合干這一行。每次想到這里,我都會想起采寫老師老程第一次給我們上課說我們班如果有三分之一的同學將來能夠從事新聞就已經是很了不起了,當時我還是一副打抱不平的樣子,現在看來,這個數字明顯太樂觀了。話再說回來,盡管傳統的教學帶給我得,動手機會少之又少,但是就實踐得情況來看我還是沒有很好的把握住機會,心中也是有點遺憾,這樣也好,最起碼在最后來的道路的把握上有所側重,不是所有的東西都是能夠在學校里面學到的,工作本身其實就是不斷學習的過程。
下面還是回到正題,簡簡單單得對小實習中基本功的鍛煉做一下總結,采訪(主要是雜志方面)沒有我想象得那么簡單,其實什么樣的采訪都有,關鍵是你在采訪開始之前的準備有多少,創造了一個怎樣的采訪氛圍。在談話得同時不要被自己的采訪對象牽著走,(這是我曾經犯過的一個錯誤)時刻記著自己的采訪目的。寫稿方面,第一次寫稿時滿腔熱情,然后3000字就被槍斃掉了,稿子沒寫好我聽取了以下得兩個方面的建議,意識采訪工作沒有做充分,另一是很有很好的嵌入雜志的風格。
之所以認為我的小實習有和別人的于眾不同之處,很重要的一點是在實習期間我們曾經為雜志社跑過廣告業務,盡管是專業以外的東西,但我看來對我人際交流方面還是有一定培養的。廣告和采訪雖然都是和人交流,但是側重點不同。說服客戶在自己的雜志上做廣告需要一個人如實得而又揚長避短得把自己的雜志推銷出去,期間很重要的就好似要有自信,說話要有層次感。一開始我連自己在講什么都不知道,更別說什么效果了,后來就好多了。無論結果如何我是終究覺得這是我小實習中一次難得的收獲,在將來前途未卜得情境下誰又能保證這種收獲沒有用呢?
每次聆聽老師談起將來,無論是就業還是新聞得將來發展情景,都頗有一份感觸。他說,盡管整個社會層面都在強調就業形勢得嚴峻性,其實還是沒有那么嚴重的,就目前的形式來說,本科生畢業絕對能夠哦找到一份好的工作的,只是具有本科的文憑卻沒有本科所代表得知識層面應有的東西還是吧!而就新聞專業得前景來講,在這個社會新聞泛濫的年代,更加缺乏的是高層次得專業記者,市場就職位的調節也是帶有相當的盲目性的。往往是未飽和的職位造成大家的趨之若鶩,然后飽和之后形成新的失業類群。關于媒體自身的建設,每個報社都應該有未雨綢繆的意識,就拿我們實習的單位來講幾年之前報社對財經新聞得報道還是缺乏力度得,后來隨著人們對經濟現象的關注越來越多,報社才開始發展。盡管如此,在對財經方面得報道還是失去了先機,當然這直接影響到了報紙的銷售量和效益。
在報社的實習報告 篇3
去報社實習的兩周里,我感覺收獲還是頗大的。
剛開始去的時候,我心里挺擔心的,甚至可以說得上是忐忑不安的,很怕自己無法勝任這份工作,更怕自己找不到新聞,導致沒有新聞上報。去實習的這段時間,大概了解了當記者是怎么一回事,也算是為了自己解惑了。曾經想過,大學畢業后,自己有意從事這方面的工作,現在看來,自己可能不太適合這份職業。看得出,記者上班的時間很自由,除了會議之類的時間要到之外,只要有新聞可寫,就可以不用去報社,我覺得這樣的上班時間還是蠻好的,感覺挺自由,更可以充分的支配自己的時間。我們去實習,其實主要的還是靠我們自己,說白了,就是要有敏銳的觀察力,去找出有價值的新聞,一天分為兩個階段,半天接電話,半天跑新聞。接電話是一件比較輕松的事,而一天里能接到的電話也不多,其實自己本來也是一個局外人,所以在報社里,我強烈感覺自己到一種人情冷暖,我只覺得冷漠也許是我們呆的時間太短,他們可能認為我們只是一個過客,因而也就沒怎么關注我們,當我們不存在吧!在外跑新聞的過程中,剛開始挺有激情的,后來就感覺越來越來越累,也許是走的路多里吧!當然,正因為跑新聞,使我熟悉了更多地方,同時也深刻的了解了民生,為了了解情況,我們開始與相關部門打交道,這在一定程度上還是起到鍛煉的作用,至少我是受益匪淺,感覺自己以后再面對問題時會更有勇氣去解決它,同時也讓我變得更成熟,更了解社會。
因此,我建議:再有機會去實習的情況下,同學們應該把握這次機會,我相信你或多或少都會有所收獲的。
在報社的實習報告 篇4
從九月二日到十月七日我在青島日報報業集團進行了將近五個周的實習,在實習期間,我學到了很多東西,同時,也發現了自身的不足之處,這些收獲將會使我終身受益。
在此,感謝集團領導給我們提供這次寶貴的實習機會,感謝集團的老師給我們的指導和幫助。現在,我把實習情況簡單的總結一下。
在為期五周的'實習中,我首先在新聞網實習了一周。在新聞網的第一天,李春生主任就安排專門的老師給我們介紹了新聞網的大體情況,講述了做網絡新聞需要注意的事情,而且讓指導老師給我們安排了具體的新聞操作,我們學會了網絡新聞的選稿、編輯。
對于指導老師給我們安排的工作,大家都表現出了濃厚的興趣和極高的積極性,保質保量的完成任務,得到指導老師的肯定和贊許。
在實習結束的前一天,李主任和指導老師還特意安排了座談會,大家在會上暢所欲言,把自己的實習體會,以及對新聞網今后的發展方向都與老師們進行了交流。
這一個周的實習,對于我們以網絡為主方向的學生來說,是十分重要的,我們從中學到了很多東西,將會在以后的學習工作中發揮很大的作用。
從第二周到第五個周,我來到了青島晚報的社會新聞二部。主要負責接熱線電話并進行記錄,同時接待來訪的讀者。
如果發現有價值的新聞,便會和指導老師一起去采寫。在這四個周中,我真正感受到了報業的競爭與壓力,以及記者編輯們的敬業精神和職業道德。由于我們平時在學校只進行理論課的學習,所以初到記者的職位上,很多東西都不很熟悉,對社會知識的了解也很欠缺。
但是,指導老師十分耐心,每次有新聞線索時,都帶我們到現場,回來后讓我們自己寫稿子,然后耐心得給我們修改稿件,并且不斷得告訴我們應該注意的問題。到后來,老師就讓我們自己去采寫新聞,自己找新聞點,這讓我們十分感動,因為這畢竟是對我們的信任與認可。三個多周下來,我發表8篇稿件,同時我的新聞敏感性、職業道德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具備了一定的專業的素質。在十一期間,新聞二部的胡樂冰主任又給我們提供了一個周的寶貴時間,并且給我們專門進行了專業的指導,使我收獲很大。在這一個月中,我深深感受到了報業集團的文化氛圍,從中也領悟到了許多東西。我發現報社里很多人不是新聞專業出身,很多理工科的畢業生做新聞、做記者比文科生甚至都要優秀,報社的高層領導也很少是新聞專業出身。
這說明了做新聞不一定非得新聞專業或者文科專業的人才能做好。因為新聞記者和編輯只是報紙運做的小部分人員,報紙運做很大一部分還是在廣告策劃與市場營銷上。
同時,報業集團作為一個市場運營單位,在某種理念上也可以稱為一個公司,這就需要使部門劃分明確,人員職責到位,要有管理部門、服務部門與生產部門。記者與編輯只是生產部門中的成員,需要比較專業的知識,但是社會知識與經驗顯得尤為重要。
由于部門龐雜,要想在報社做好工作就必須知識結構全面,所以對人才的要求也是綜合型人才,即既要懂新聞的專業知識,又要會管理策劃與營銷,只有這樣,才能無論做什么工作都得心應手。
早報的總編室里有一句話我印象很深:
“發行量第一的報紙才是最好的報紙”我覺得這句話十分有道理。發行量第一是一個很難的目標,因為要實現這個目標需要各個部門的積極配合與協調。
首先,新聞稿件必須有質量的保證。這可以分為四個方面:第一,必須符合新聞的定義,即新近發生或將要發生的有意義的事情。對一件事情首先要考慮他是不是新聞,是一條怎么樣的新聞。
第二,必須從大局出發寫稿件。即這條新聞寫出來會有什么樣的影響,其中影響包括積極的和負面的。要想辦法把新聞的負面影響降到最低。
有損于國家、黨和人民利益的新聞堅決不能寫。第三,要體察民情,關注民生,替老百姓說話,辦事,這是老百姓最喜聞樂見的新聞。
同時,也是一個記者的職業道德所在。第四,必須要有新的突破。這一點是晚報新聞二部的胡樂兵主任在我十一加班時特別講到提出的。現在的新聞無論從題材上還是內容上都有了很大的拓展,似乎再有創新突破很難,其實不然。
很多好的線索好的新聞都隱藏在百姓們關心反映的小事中。為此,他還特意給舉了一個例子:
武漢的一個記者李紅英寫了一篇關于醫院對小病開大藥方的事情。小病花大錢看似小事,但卻與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關。
很多記者都曾親身經歷過這種事情,或者聽到老百姓抱怨、反映過這個問題,但是都沒有引起他們的關注。李紅英卻抓住了這個事件,把它寫成了精彩的新聞。這篇稿件看似平常,內容寫法上也很一般,但是反映的事情卻是新的,第一次有人把它的內幕寫出來,給老百姓開了一張明白的“清單”,最點,寫出了大量不為人所知的內幕,在內容上進行了突破創新,是很可貴的。
做到了以上四條,新聞稿件便有了質量的保證,老百姓便會喜聞樂見。這當然需要記者付出很多汗水,編輯嚴格把關。
在報社的實習報告 篇5
每天上班,辦公室是我開門,總是要等很久才有記者來上班。初來的幾天,我每天第一個去,坐著看半天報紙,然后上網找料,經常找不到新聞線索,我心里很著急,幾乎都是老師給我一個電話,聯系一下,就開始出去或者電話采訪。很多時候我不知道該怎么辦,彷徨。
1、高溫系列采訪
才來了一天,也還不認識什么老師,帶我的老師又常年不在辦公室。史老看我們有點小空,于是,讓我和另外一個實習生去外面采訪一下高溫下的務工人員。我們在九蓮社區門口發現了一個縫衣服的阿姨和兩兄弟的修鞋鋪。一翻生疏的招呼后,就開始和他們聊了起來,雖然他們都不愿意多講,更不愿意我們把他們寫到報紙上去,但最后也勉強地了解到了我們需要的信息。回來努力寫稿,直到下午一點多才記得還沒吃飯。
2、稿件不能發
夏老師常跟我說:“自己去找找有什么好寫的,然后發到我郵箱。”由于我還沒有自己的消息網,所以,我經常去論壇找還沒被發掘過的消息。突然被我發現了有關移動集團彩鈴的帖子——“我的彩鈴都被和諧了!”心想著終于找到可寫的了,于是我打電話去了移動的人工服務臺,以辦業務為由取得了一些信息,也寫了一篇稿子,心里很喜。第二天,夏老師就來辦公室說這篇稿子不能發,因為報社的領導和移動的老板關系很好。這樣的理由我很無語,不得不接受,也算是一種體會。
3、電話采訪
電話采訪是采訪中經常會用到的,而最經常用的號碼就是114查詢臺。在這期間,我電話采訪過游泳池的水質檢查、救救白血病小孩和康師傅“自來水事件”。電話采訪最容易吃閉門羹,打過去不接或者告訴你應該找哪個部門,采用迂回戰術是常常碰見的。“康師傅”的事件我不知道打了多少電話去各個公司,比如統一,都只有“嘟嘟”的聲音,看來還是要平衡下自己的情緒。
4、實習生出差
據說,我們報社實習生是不能出差的,而我卻偷偷地去了,還是代表整個報社,說來心里也挺慌的。我們報社和杭州電臺、電視臺聯合主辦了一個“和諧中秋”的活動,主要是在全省評選最感動的外來務工人員。夏老師突然有事,我戰戰兢兢地一個人去了,什么都不知道的小菜鳥,就這樣跟著他們一行人去了臺州和溫州,跟著采訪了三個人,一切還算順利。這種處在初級階段的人,還是在旁邊多學習老師們才是對的。
經過這四個星期的社會實習,我學到了很多東西,一些在課本中無法學到的東西。怎么跟不同的人相處,怎么跟不同身份的人說話,怎樣處理突發的狀況。還有一些是我將要學的知識,比如攝影和新聞寫作,這些我都在實習中提早得到了鍛煉。社會實習是驗證實力的“試金石”。走出校門融入社會的大舞臺,我才真正體驗到自身知識的欠缺,能力的有限。任何理論知識只有與實習密切結合,才能真正發揮它的價值。行不行,實習中看!
通過實習,我在各個崗位上都得到了鍛煉,并且對于如何將理論與實習相結合有了新的體會。
1、做記者,深入到工作第一線采訪,鍛煉了自己與人交往溝通的能力,并對采訪的準備、技巧和總結整理問題的能力有了提高,學習借鑒他人、分析內外因素、克服內外矛盾。
2、接觸不同的人,和不同的人打交道,上至報社社長、主任下至普通記者、編輯員、廣告員,形形色色,各具特點,同時也培養了我對不同事情的獨特觀察,鍛煉了我獨立思考的能力,為以后的學習打下了有益的基礎。
3、加班撰寫稿件,不僅鍛煉了我的寫作能力,還讓我學會了如何才能提高工作效率,如何準確地抓住新聞點。
4、經過報社老師們的言傳身教,我懂得了做工作首先要熱愛這項工作,只有熱愛了才能干好這項工作,還懂得了處世之道“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
5、在思想認識上的提高。從報社老師們身上不僅學到了業務知識,更重要的是學到了他們身上那種吃苦耐勞,不怕困難的奉獻精神。記者編輯們的敬業精神和職業道德。
要拓展自己的知識面,使自己的知識系統化。新聞需要接觸社會的方方面面,光有書本知識是遠遠不夠的。要求自己在以后的學習中多想,多讀,多學。要求自己的寫作水平一定要過硬。
在實習中不斷對自己所學的知識進行更新,進行補充。
在報社的實習報告 篇6
兩個月的實習讓我受益匪淺。剛進報社聽到老師的第一句話就是:做新聞就是要多聽多看多想多感受。當時理解的很淺顯,但通過這兩個月時間的磨練,我知道這一句看似簡單的話所含概的東西很多。所謂多聽多看多感受在我現在的理解,對于新聞而言,就是了解事件的現象,挖掘事件的背景,探究事件的本質。
報社的總編室里有一句話我印象很深:“發行量第一的報紙才是最好的報紙”我覺得這句話十分有道理。發行量第一是一個很難的目標,因為要實現這個目標需要各個部門的積極配合與協調。首先,新聞稿件必須有質量的保證。這可以分為四個方面:第一,必須符合新聞的定義,即新近發生或將要發生的有意義的事情。
對一件事情首先要考慮他是不是新聞,是一條怎么樣的新聞。第二,必須從大局出發寫稿件。即這條新聞寫出來會有什么樣的影響,其中影響包括積極的和負面的。要想辦法把新聞的負面影響降到最低。有損于國家、黨和人民利益的新聞堅決不能寫。第三,要體察民情,關注民生,替老百姓說話,辦事,這是老百姓最喜聞樂見的新聞。同時,也是一個記者的職業道德所在。第四,必須要有新的突破。現在的新聞無論從題材上還是內容上都有了很大的拓展,似乎再有創新突破很難,其實不然。很多好的線索好的新聞都隱藏在百姓們關心反映的小事中。舉個例子,有一期的瀟湘晨報專門做了一個關于老百姓看病的專欄,記者暗訪了湖南幾個區域的大小醫院,看一次小小的感冒最低也要58元,最高的竟高達189元。
小病花大錢看似小事,但卻與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關。很多記者都曾親身經歷過這種事情,或者聽到老百姓抱怨、反映過這個問題,但是都沒有引起他們的關注。晨報卻抓住了這個事件,把它寫成了精彩的新聞。這篇稿件看似平常,內容寫法上也很一般,但是反映的事情卻是新的,第一次有人把它的內幕寫出來,給老百姓開了一張明白的“清單”,最點,寫出了大量不為人所知的內幕,在內容上進行了突破創新,是很可貴的。
在實習期間,我作為記者,走遍了長沙的大街小巷、鄉鎮村莊,走高樓、下小巷,用文字記錄下了一個個的新聞事件。在這期間,翻閱了大量的關于政治的、社會的、生活的資料和報刊,對于社會各個層面的現狀有了十分深刻的了解。
在采訪的過程中,接觸到了各個階層的人群,在與他們打交道的同時,自己也學到了以前所沒有學到過的東西,那就是交流,溝通。 這兩個字看似簡單,而且人人都會,但是會和會不一樣,重要的是如何交流如何溝通。作為記者,要善于把新聞事件背后的故事挖掘出來,要讓被采訪對象能夠信任你,把積壓在心里的話向你傾訴,這樣才能使一條新聞能夠豐滿起來,而不至于只是個骨架沒有內容。
【在報社的實習報告模板合集六篇】相關文章:
在報社的實習報告03-06
在報社的實習報告模板匯編8篇02-27
實用的在報社的實習報告3篇02-21
在報社的實習報告集合七篇03-12
在社區的實習報告模板合集9篇03-11
關于在工廠實習報告模板合集五篇03-14
在物流公司實習報告模板合集9篇03-07
報社的實習報告范文集合7篇02-27
報社的實習報告范文集合8篇03-14
在酒店的實習報告模板七篇0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