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驗分析報告(精選15篇)
在經濟發展迅速的今天,報告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報告具有成文事后性的特點。相信很多朋友都對寫報告感到非常苦惱吧,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實驗分析報告,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實驗分析報告 1
一、實驗目的:
1、掌握鋸的操作方法。
2、掌握銼的操作方法。
二、實驗要求:
1、掌握鋸的操作方法。
2、掌握銼的操作方法。
三、實驗內容:
1準備銅片
1)將大銅片剪成30×30毫米的小銅片2塊,在砧鐵上用打錘將銅片輕輕打平,并用平銼將銅片四邊銼平。
2)用兩頭索上的鋼針在兩塊銅片上(一塊作陽模,一塊作陰模)各畫出邊長為20毫米的正方形一個。
3)用吊機在陽模,陰模的相應開鋸點鉆孔。注意陰模的開鋸點在放樣線的內側,陽模的開鋸點在放樣線的'外側。
2安裝鋸條
4)根據鋸條的長度調整鋸弓的長度,并旋緊固定螺絲。
5)把鋸條的一端固定在鋸弓的頂部并旋緊,保證鋸齒向外,并向鋸柄一端傾斜。將鋸弓的頭部頂在銼板的中央,用肩部向前擠壓鋸弓,同時將鋸條的令一端固定在鋸弓上。安裝好的鋸條緊實并有彈性。
3鋸切
5)沿陽模線的外側和陰模線的內側進行鋸切。
6)金屬片平置于銼板上。用左手拇指在金屬片上開鋸位置抵住鋸條。第一鋸,鋸子傾斜,有利于順利開鋸。
7)鋸子垂直,沿線條平滑鋸割。鋸切到直角頂端,繼續上下拉動鋸條,但不向前行進,同時慢慢轉動鋸條。鋸條轉正,沿另一條劃線鋸切。
4銼修
8)鋸好陽模和陰模后,先銼陰模直至尺寸到位;再銼陽模,在銼修過程中反復與陰模比較,直至與陰模緊密吻合,沒有明顯得縫隙。
實驗分析報告 2
一、實驗目的:
1、掌握焊接工具的使用方法。
2、掌握焊接技藝。
二、實驗要求:
1、掌握焊接工具的使用方法。
2、掌握焊接技藝。
三、實驗內容:
1、檢查油壺中的油是否合適(控制在油壺高度的.三分之一左右),油管的接頭是否嚴密,輕踩皮老虎是否漏氣。
2、量好長度,30mm長2段,20mm長2段,用鋸將銅絲逐段鋸下。
3、將銅絲的鋸口逐個銼成45°斜面,保證鋸口兩端面接觸緊密,沒有縫隙。
4、將銼修完的銅絲鋸口對好,在焊瓦上用八字夾夾緊,用散火吹熱,在鋸口處點上少許硼砂水,再集中火燒至紅熱,點上焊料,任其自然融化,滲入并填滿鋸口。
5、將焊口處的突出物銼修光滑,保證與未焊位置粗細相等,過渡圓滑。
6、退火
7、用打錘輕輕擊打矩形框的兩個側面,使側面盡量平整。
8、用稀酸進行酸洗。
9、用銼刀和砂紙銼修、打磨焊接點及不光滑處,直至平滑光亮。
實驗分析報告 3
一、實驗目的及要求:
本實例的目的是創建錨點鏈接。
二、儀器用具
1、安裝windows xp操作系統;建立iis服務器環境,支持asp。
2、安裝acdsee、photoshop等圖形處理與制作軟件;
3、其他一些動畫與圖形處理或制作軟件。
三、實驗原理
創建錨點鏈接。
四、實驗方法與步驟
1)在頁面中插入1行4列的表格,并在各單元格中輸入導航文字。
2)分別選中各單元格的文字,單擊“”按鈕,在彈出的“超級鏈接”對話框上的'“鏈接”文本框分別輸入“#01”“#02”“#03”“#04”。
3)在文檔中輸入文字并設置錨記名稱“01”,按下“ enter”鍵換行,輸入一篇文章。
4)在文章的結尾處換行,輸入文字并設置錨記名稱“02”,按下“ enter”鍵換行,輸入一篇文章。
5)同樣的方法在頁面下文分別輸入文字和命名錨記為“03”和“04”,并輸入文章。
6)保存頁面,按下“f12”鍵預覽。
五、實驗結果
六、討論與結論
添加瞄記的作用是可以幫讀者快速找到自己想要的文章,同時也可以使頁面更加精簡。本實驗的關鍵難點在于鏈接文本框輸入的名稱和瞄記的名稱要相一致才能達到實驗的效果,同時要記得是在上一篇文章的結尾處輸入文字并設置瞄記名稱,并記得輸入對應的文章,否則瞄記可能不能用。熟練程度低在實驗中不能很好地使用各種工具,無法一次準確地尋找到適當的位置。實驗中忘記選擇“不可見元素”,幾次實驗都失敗,最后才得出正確的結論。因此在實驗前要先做好預習,否則實驗過程會比較吃力。
實驗分析報告 4
一、突出問題:
1、提高班主任的整體素質,提供班主任參加培訓的機會
2、家訪太少。
3、班主任更換太勤,希望盡量不要頻繁更換。
4、個別學生存在不文明語言、向其他學生要錢的不文明行為。
5、加強學生的品質、思想教育(艱苦樸素、社會公德、愛國主義、理想教育等)。
6、加強學生的習慣養成教育。
二、存在問題的主、客觀原因
1、班主任日常忙于事務性工作,對自身素質的關注度不夠,參加有效培訓的機會不多
2、(1)學生居住地太復雜。
(2)學生家長都上班,時間不方便
3、班主任的配備是每個新學期學校安排人事時首要考慮的問題,但因為要考慮到本班的所有任課教師的搭配,同時老師本身也存在一些不可抗拒的原因(調動、生病、休產假等),所以在盡量不動班主任的原則基礎上還是會有少量的變更情況。
4、學生的家庭教育、家庭背景等比較復雜,養成了不好的行為習慣。
5、學生的`素質、層次都有差別,大多數學生都有較好的思想素質
6、(1)學生本身的習慣未養成。
(2)學生的年齡特點造成。
三、整改方向
1、學校創造各個層面的活動加快提高班主任整體素質的層次。
2、盡快進行家訪,促進家校交流,促使學生得到提高。
3、在統籌考慮任課教師搭配的基礎上,學校會盡量減少班主任的變更。
4、調查此類行為,查找出存在上述不文明行為的學生,進行思想教育,幫其確立正確的應為目標。
5、提高學生的思想教育層次。
6、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四、整改的主要措施
1、(1)日常組織班主任多進行一些“讀書交流活動”、“亮點做法交流活動”等,在校級層面上提高班主任的整體素質。
(2)上級組織的班主任培訓活動,盡最大可能安排班主任參加,在更高一級的層次上提高班主任的整體素質。
2、學校組織教師進行“百名教師訪千家”家訪活動。(班主任)
3、德育處向學校主管領導反映本問題,安排人事時充分考慮到班主任的各種情況,盡量做到能不換的就保持不動。
4、(1)班主任老師通過班隊會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
(2)對個別有此類行為的學生進行細致深刻的思想教育。
(3)德育處對存在此類行為的學生進行個別教育,使其認識到自己的行為使不對、有害的,從思想身處認識到并改正。
(4)以后不定時的關注,并跟蹤進行談話教育。
5、(1)通過主題班隊會開展教育。
(2)通過讀書、寫觀后感、觀看主題影片、主題交流等進行教育。
6、(1)通過班主任會提相關要求。
(2)通過主題班隊會進行討論,讓學生從思想上認識。
(3)學校的督察員協助。
實驗分析報告 5
一、實驗目的:
1、進一步了解首飾手工制作的基本流程。
2、熟練掌握鋸、挫、焊在首飾制作中的應用。
二、實驗要求:
1、進一步了解首飾手工制作的基本流程。
2、熟練掌握鋸、挫、焊在首飾制作中的應用。
3、制作一個光身戒。
三、實驗內容:
1)用指圈(戒指鐵)量取所需指環尺寸。
2)按照量取的長度、合適的寬度在銅板上放樣。用剪鉗剪下,錘打并銼修,使其表面光滑。
3)退火處理金屬條。
4)用半圓-平頭鉗夾住金屬條一端,用力向鉗子半圓一側彎曲成U形。將金屬條另一端也彎成U形,并使兩端相對。使金屬條兩端對齊,用力使其重疊,然后拉回原位,使兩端緊密貼合
5)硼砂用水調成糊狀,涂在接縫的.內側和外側。用鑷子夾一小片焊料,蘸取硼砂,放在焊板上。將指環側放在焊板上,焊接處面對自己,焊接口正中放在焊料上。
6)用焊槍緩慢加熱整個指環,焊劑開始熔化起泡,然后加大火力,使金屬變成深紅色,焊料沿縫隙流動,成亮白色線狀。
7)焊好的戒指趁熱放入稀酸中炸洗,保持三分鐘后,用清水洗凈。
8)指環套在戒指鐵上,用膠錘敲打成圓形。
9)先用銼刀銼修戒指兩端面和內外圈,然后用1200#砂紙反復打磨,直至戒指內外表面光滑無痕。
10)根據個人喜好,用銼花,焊花,鉆孔和鋸紋等方法對戒指增加花色。
11)拋光。(在實驗六中進行此操作)
12)清洗。(在實驗六中進行此操作)
實驗分析報告 6
一、實驗目的:
1、認識金屬的冷作硬化。
2、練習焊槍的使用。
3、掌握金屬的退火處理。
二、實驗要求:
1、認識金屬的冷作硬化。
2、掌握金屬的`退火處理。
三、實驗內容:
1、金屬的冷作硬化
1)取80×20毫米銅片一塊,放在焊接板上,用焊槍加熱至徹底變黑。
2)用鑷子夾起銅片放入冷水中,觀察黑色氧化物慢慢脫落。
3)用鑷子從水中夾起銅片放入稀酸中浸泡幾分鐘,再用鑷子夾起銅片在清水中漂洗。
4)用手指彎曲銅片,具有很好的延展性。
5)把銅片放在砧鐵上,用圓頭錘敲打整張金屬片。
6)再用手指彎曲銅片,金屬變硬。
2、金屬的退火處理
1)硼砂用水調成糊狀,然后稀釋。
2)用毛刷蘸取硼砂液,均勻涂抹于上述銅片的兩面。
3)把銅片放在焊接板上,用柔和的藍色大火從一端開始加熱,直到顏色變紅后上移火焰,使整片金屬完成退火。
4)冷卻到看不見紅色,浸入水中,然后用稀酸浸泡幾分鐘,去除硼砂。
5)再用手指彎曲銅片,金屬變軟。
實驗分析報告 7
一、實驗目的:
(1)掌握研究顯色反應的一般方法。
(2)掌握鄰二氮菲分光光度法測定鐵的原理和方法。
(3)熟悉繪制吸收曲線的方法,正確選擇測定波長。
(4)學會制作標準曲線的方法。
(5)通過鄰二氮菲分光光度法測定微量鐵在未知式樣中的含量,掌握721型,723型分光光度計的正確使用方法,并了解此儀器的主要構造。
二、原理:
可見分光光度法測定無機離子,通常要經過兩個過程,一是顯色過程,二是測量過程。為了使測定結果有較高靈敏度和準確度,必須選擇合適的顯色條件和測量條件,這些條件主要包括入射波長,顯色劑用量,有色溶液穩定性,溶液酸度干擾的排除。
1、入射光波長:一般情況下,應選擇被測物質的最大吸收波長的光為入射光。
2、顯色劑用量:顯色劑的合適用量可通過實驗確定。
3、溶液酸度:選擇適合的酸度,可以在不同PH緩沖溶液中加入等量的被測離子和顯色劑,測其吸光度,作DA—PH曲線,由曲線上選擇合適的PH范圍。
4、有色配合物的穩定性:有色配合物的顏色應當穩定足夠的時間。
5、干擾的排除:當被測試液中有其他干擾組分共存時,必須爭取一定的措施排除2+4鄰二氮菲與Fe在溶液中形成穩定橙紅色配合物。配合無的ε = ×10L· mol ·cm—1 。
配合物配合比為3:1,PH在2—9(一般維持在PH5—6)之間。在還原劑存在下,顏色可保持幾個月不變。Fe3+與鄰二氮菲作用形成淡藍色配合物穩定性教差,因此在實際應用中加入還原劑使Fe 3+還原為Fe2+與顯色劑鄰二菲作用,在加入顯色劑之前,用的還原劑是鹽酸羥胺。
此方法選擇性高Br3+ 、Ca2+ 、Hg 2+、Zn2+及Ag+等離子與鄰二氮菲作用生成沉淀,干擾測定,相當于鐵量40倍的Sn2+、Al3+、Ca2+、Mg2+ 、Zn2+ 、Sio32—,20倍的Cr3+、Mn2+、VPO3—45倍的Co2+、Ni2+、Cu2+等離子不干擾測定。
三、儀器與試劑:
1、儀器:721型723型分光光度計,500ml容量瓶1個,50 ml容量瓶7個,10 ml移液管1支,5ml移液管支,1 ml移液管1支,滴定管1支,玻璃棒1支,燒杯2個,吸爾球1個,天平一臺。
2、試劑:(1)鐵標準溶液100ug·ml—1,準確稱取鐵鹽NH4Fe(SO4)2·12H2O置于燒杯中,加入鹽酸羥胺溶液,定量轉依入500ml容量瓶中,加蒸餾水稀釋至刻度充分搖勻。
(2)鐵標準溶液10ug·ml—1。用移液管移取上述鐵標準溶液10ml,置于100ml容量瓶中,并用蒸餾水稀釋至刻度,充分搖勻。
(3)鹽酸羥胺溶液100g·L(用時配制)。
(4)鄰二氮菲溶液·L—1先用少量乙醇溶液,再加蒸餾水稀釋至所需濃度。
(5)醋酸鈉溶液·L—1μ—1。
四、實驗內容與操作步驟:
1、準備工作
(1)清洗容量瓶,移液官及需用的玻璃器皿。
(2)配制鐵標溶液和其他輔助試劑。
(3)開機并試至工作狀態,操作步驟見附錄。
(4)檢查儀器波長的正確性和吸收他的配套性。
2、鐵標溶液的配制準確稱取鐵鹽NH4Fe(SO4)·12H2O置于燒杯中,加入10mlHCL加少量水。溶解入500ml容量瓶中加水稀釋到容量瓶刻度。
3 、繪制吸收曲線選擇測量波長
取兩支50ml干凈容量瓶,移取100μ g m l—1鐵標準溶液容量瓶中,然后在兩個容量瓶中各加入鹽酸羥胺溶液,搖勻,放置2min后各加入鄰二氮菲溶液,醋酸鈉溶液,用蒸餾水稀釋至刻度線搖勻,用2cm吸收池,試劑空白為參比,在440—540nm間,每隔10nm測量一次吸光度,以波長為橫坐標,吸光度為縱坐標,確定最大吸收波長
4、工作曲線的繪制
取50ml的容量瓶7個,各加入μɡ ml—1鐵標準,然后分別加入鄰二氮菲溶液,醋酸鈉溶液,用蒸餾水稀釋至刻度線搖勻,用2cm吸收池,以試劑空白為參比溶液,在選定波長下測定并記錄各溶液光度。
5、鐵含量的測定
取1支潔凈的50ml容量瓶,加人含鐵未知試液,按步驟(6)顯色,測量吸光度并記錄。
K= B= — R*R= CONC。 =K *ABS+B C = ml—1
6、結束工作
測量完畢,關閉電源插頭,取出吸收池,清洗晾干后人盆保存。清理工作臺,罩上一儀器防塵罩,填寫儀器使用記錄。清洗容量瓶和其他所用的玻璃儀器并放回原處。
五、討論:
(1)在選擇波長時,在440nm——450nm間每隔10nm測量一次吸光度,最后得出的λmix=510nm,可能出在試劑未搖勻,提供的λmix=508nm,如果再縮減一點進程,試齊充分搖勻,靜置時間充分,結果會更理想一些。
(2)在測定溶液吸光度時,測出了兩個9,實驗結果不太理想,可能是在配制溶液過程中的原因:
a、配制好的溶液靜置的未達到15min;
b、藥劑方面的`問題是否在期限內使用(未知)因從溶液顯色的效果看,顏色有點淡,要求在試劑的使用期限內使用;
c、移取試劑時操作的標準度是否符合要求,要求一個人移取試劑。
在配制試樣時不是一雙手自始至終,因而所觀察到的結果因人而異,導致最終結果偏差較大,另外還有實驗時的溫度,也是造成結果偏差的原因。
本次實驗階段由于多人操作,因而致使最終結果不精確。
(1)在操作中,我覺得應該一人操作這樣才能減少誤差。
(2)在使用分光計時,使用同一標樣,測同一溶液但就會得出不同的值。這可能有幾個原因:a、溫度,b、長時間使用機器,使得性能降低,所以商量得不同值。在實驗的進行當中,因為加試樣的量都有精確的規定,但是在操作中由于是手動操作所以會有微小的誤碼率差量,但綜合了所有誤差量將成為一個大的誤差,這將導致整個實驗的結果會產生較大的誤碼率差。
在配制溶液時,加入拭目以待試劑順序不能顛倒,特別加顯色劑時,以防產生反應后影響操作結果。
六、結論:
(1)溶液顯色,是由于溶液對不同波長的光的選擇的結果,為了使測定的結果有較好的靈敏度和準確度,必須選擇合適的測量條件,如:入射波長,溶液酸度,度劑使用期限。
(2)吸收波長與溶液濃度無關,不同濃度的溶液吸收都很強烈,吸收程度隨濃度的增加而增加,成正比關系,從而可以根據該部分波長的光的吸收的程度來測定溶液的濃度。
(3)此次試驗結果雖不太理想,但讓我深有感觸,從中找到自己的不足,并且懂得不少試驗操作方面的知識。從無知到有知,從不熟練到熟練使用使自己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實驗分析報告 8
實驗名稱:
驗證單擺的振動周期的平方與擺長成正比,測定本地重力加速度的值
實驗目的:
1. 驗證單擺的振動周期的平方與擺長成正比的關系。
2. 通過實驗數據測定本地的重力加速度值。
實驗儀器:
單擺裝置
秒表(精度0.01s)
游標卡尺(精度0.02mm)
米尺(精度0.1cm)
實驗原理:
單擺是一種簡諧振動系統,其振動周期T與擺長L和重力加速度g的關系為:T = 2π√(L/g)。通過測量不同擺長下的振動周期,可以驗證上述關系,并計算重力加速度g的值。
實驗步驟:
1. 調節單擺裝置,使其沿鉛直方向穩定。
2. 使用游標卡尺測量擺球的直徑,并記錄。
3. 選擇適當的擺長,使用米尺測量并記錄。
4. 將擺球拉至平衡位置一側(擺角小于5°),釋放后使用秒表測量連續擺動50次的時間,重復測量4次取平均值。
5. 計算振動周期T,即平均時間除以50。
6. 改變擺長,重復步驟3-5,測量并記錄不同擺長下的.振動周期。
7. 根據實驗數據繪制T與L的關系曲線,驗證其是否為直線。
8. 利用直線斜率計算重力加速度g的值。
實驗數據:
(此處省略具體數據表格,實際報告中應詳細記錄每次測量的擺長、時間、振動周期等數據)
數據處理與分析:
1. 計算各擺長下的振動周期平均值。
2. 繪制T與L的關系曲線,觀察其是否為直線。
3. 根據直線斜率計算重力加速度g的值,并與標準值進行比較。
實驗結論:
通過本次實驗,我們驗證了單擺的振動周期的平方與擺長成正比的關系,并成功測定了本地的重力加速度值。實驗結果表明,T與L的關系曲線為一條直線,符合理論預期。計算得到的重力加速度值與標準值相近,說明實驗數據準確可靠。
實驗反思:
在實驗過程中,我們注意到擺長的測量精度對實驗結果有較大影響。因此,在未來的實驗中,我們應更加注意測量工具的精度和測量方法的準確性,以提高實驗結果的準確性。
實驗分析報告 9
實驗名稱:
排水集氣法。
實驗原理:
氧氣的不易容于水。
儀器藥品:
高錳酸鉀,二氧化錳,導氣管,試管,集氣瓶,酒精燈,水槽。
實驗步驟:
①檢————檢查裝置氣密性。
②裝————裝入藥品,用帶導管的'橡皮塞塞緊
③夾————用鐵夾把試管固定在鐵架臺上,并使管口略向下傾斜,藥品平鋪在試管底部。
④點————點酒精燈,給試管加熱,排出管內空氣。
⑤收————用排水法收集氧氣。
⑥取————將導管從水槽內取出。
⑦滅————熄滅酒精燈。
實驗名稱:
排空氣法。
實驗原理:
氧氣密度比空氣大。
儀器藥品:
高錳酸鉀,二氧化錳,導氣管,集氣瓶,試管。
實驗步驟:
把集氣瓶口向上放置,然后把通氣體的導管放入瓶中,此時還要在瓶口蓋上毛玻璃片,當收集滿的時候把導管拿去,然后蓋好毛玻璃片即可。
實驗分析報告 10
一、實驗目的:
1、掌握溶解、過濾、蒸發等實驗的操作技能。
2、理解過濾法分離混合物的化學原理。
3、體會過濾的原理在生活生產等社會實際中的應用。
二、實驗原理:
粗鹽中含有泥沙等不溶性雜質,以及可溶性雜質如:Ca2+,Mg2+,SO42—等。不溶性雜質可以用過濾的方法除去,然后蒸發水分得到較純凈的精鹽。
三、儀器和用品:
托盤天平,量筒,燒杯,玻璃棒,藥匙,普通漏斗,鐵架臺(帶鐵圈),蒸發皿,酒精燈,火柴,蒸發皿。
試劑:粗鹽、蒸餾水。
四、實驗操作:
1、溶解:
①稱取約4g粗鹽
②用量筒量取約12ml蒸餾水
③把蒸餾水倒入燒杯中,用藥匙取一匙粗鹽放入燒杯中邊加邊用玻璃棒攪拌,一直加到粗鹽不再溶解時為止。觀察溶液是否渾濁。
2、過濾:
將濾紙折疊后用水潤濕使其緊貼漏斗內壁并使濾紙上沿低于漏斗口,溶液液面低于濾紙上沿,傾倒液體的燒杯口要緊靠玻璃棒,玻璃棒的末端緊靠有三層濾紙的一邊,漏斗末端緊靠承接濾液的燒杯的內壁。慢慢傾倒液體,待濾紙內無水時,仔細觀察濾紙上的.剩余物及濾液的顏色。濾液仍渾濁時,應該再過濾一次。
3、蒸發
把得到的澄清濾液倒入蒸發皿。把蒸發皿放在鐵架臺的鐵圈上,用酒精燈加熱。同時用玻璃棒不斷攪拌濾液等到蒸發皿中出現較多量固體時,停止加熱。利用蒸發皿的余熱使濾液蒸干。
4、用玻璃棒把固體轉移到紙上,稱量后,回收到教師指定的容器。
五、現象和結論:
粗鹽溶解時溶液渾濁,蒸發時蒸發皿中隨著加熱的時間的延長,蒸發皿中逐漸析出晶體。
結論:過濾可以出去粗鹽中的不溶性雜質。
實驗分析報告 11
一、實驗題目:
固態酒精的制取
二、實驗目的:
通過化學方法實現酒精的固化,便于攜帶使用
三、實驗原理:
固體酒精即讓酒精從液體變成固體,是一個物理變化過程,其主要成分仍是酒精,化學性質不變.其原理為:用一種可凝固的物質來承載酒精,包容其中,使其具有一定形狀和硬度.硬脂酸與氫氧化鈉混合后將發生下列反應: CHCOOH+NaOH → 1735
CHCOONa+HO 17352
四、實驗儀器試劑:
250ml燒杯三個1000ml燒杯一個蒸餾水熱水硬脂酸氫氧化鈉乙醇模版
五、實驗操作:
1.在一個容器中先裝入75g水,加熱至60℃至80℃,加入125g酒精,再加入90g硬脂酸,攪拌均勻。
2.在另一個容器中加入75g水,加入20g氫氧化鈉溶解,將配置的氫氧化鈉溶液倒入盛有酒精、硬脂酸和石蠟混合物的容器,再加入125g酒精,攪拌,趁熱灌入成形的模具中,冷卻后即可得固體酒精燃料。
六、討論:
1、不同固化劑制得的固體霜精的比較:
以醋酸鈣為固化劑操作溫度較低,在40~50 C即可。但制得的固體酒精放置后易軟化變形,最終變成糊狀物。因此儲存性能較差。不宜久置。
以硝化纖維為固化劑操作溫度也在4O~50 c,但尚需用乙酸乙酯和丙酮溶解硝化纖維。致使成本提高。制得的固體酒精燃燒時可能發生爆炸,故安全性較差。
以乙基羧基乙基纖維素為固化劑雖制備工藝并不復雜,但該固化劑來源困難,價格較高,不易推廣使用。
使用硬脂酸和氫氧化鈉作固化劑原料來源豐富,成本較低,且產品性能優良。
2、加料方式的影晌:
(1)將氫氧化鈉同時加入酒精中。然后加熱攪拌。這種加料方式較為簡單,但由于固化的酒精包在固體硬脂酸和固體氫氧化鈉的周圍,阻止了兩種固體的'溶解的反應的進一步進行,因而延長了反應時間和增加了能耗。
(2)將硬脂酸在酒精中加熱溶解,再加入固體氫氧化鈉,因先后兩次加熱溶解,較為復雜耗時,且反應完全,生產周期較長。
(3)將硬脂酸和氫氧化鈉分別在兩份酒精中加熱溶解,然后趁熱混合,這樣反應所用的時間較短,而且產品的質量也較好。
3 、溫度的影響:
可見在溫度很低時由于硬脂酸不能完全溶解,因此無法制得固體酒精;在30度時硬脂酸可以溶解,但需要較長的時間。且兩液混合后立刻生成固體酒精,由于固化速度太快,致使生成的產品均勻性差;在6O度時,兩液混合后并不立該產生固化,因此可以使溶液混合的非常均勻,混合后在自然冷卻的過程中,酒精不斷地固化,最后得到均勻一致的固體酒精;雖然在70度時所制得的產品外觀亦很好,但該溫度接近酒精溶液的沸點。酒精揮發速度太快,因此不宜選用該溫度。因此,一般選用60度為固化溫度。
4 、硬脂酸與NaOH配比的影響:
從表中數據不難看出。隨著NaOH比例的增加燃燒殘渣量也不斷增大。因此,NaOH的量不宜過量很多。我們取3:0.46也就是硬脂酸:NaOH為6.5:1,這時酒精的凝固程度較好。產品透明度高,燃燒殘渣少,燃燒熱值高。
5 、硬脂酸加入量的影響:
硬脂酸加量的多少直接影響固體酒精的凝固性能。硬脂酸的添加量對酒精凝固性能影響的實驗結果見下表,且可以看出,在硬脂酸含量達到6.5以上時,就可以使制成的固體酒精在燃燒時仍然保持固體狀態。這樣大大提高了固體酒精在使用時的安全性,同時可以降低成本。
6、火焰顏色的影響:
酒精在燃燒時火焰基本無色,而固體酒精由于加人了NaOH,鈉離子的存在使燃燒時的火焰為黃色。若加入銅離子,燃燒時火焰變為藍色。因此添加不同離子到固體酒精中去得到不同顏色的火焰。
實驗分析報告 12
實驗名稱:
鹽溶液的酸堿性
實驗目的:
探究不同種類鹽溶液的酸堿性的聯系與區別,找出產生其現象的原因。
實驗儀器:
試管11支、不同測量范圍的精密PH試紙、玻璃棒、表面皿
實驗藥品:
待測試劑(C=1mol/L)11種:NaCl、KNO3、NaSO4、Na2CO3、Na2S、CH3COONa、NH4Cl、(NH4)2SO4、Al2(SO4)3、FeCl3、Cu(NO3)2
酸堿指示劑:
甲基橙、酚酞、石蕊
實驗過程:
一、測強酸強堿鹽溶液的PH
待測試劑1:NaCl
實驗步驟:用精密PH試紙測得PH=6.4
實驗現象:
待測試劑2:KNO3
實驗步驟:用精密PH試紙測得PH=6.4
實驗現象:
待測試劑3:NaSO4
實驗步驟:用精密PH試紙測得PH=6.7
實驗現象:
二、測強堿弱酸鹽溶液的PH
待測試劑4:Na2CO3
實驗步驟:Na2CO3溶液中滴加酚酞,顯深紅色;用精密PH試紙測得PH=14
實驗現象:
待測試劑5:CH3COONa
實驗步驟:CH3COONa溶液中滴加酚酞,顯淡紅色;用精密PH試紙測得PH=9
實驗現象:
待測試劑6:Na2S
實驗步驟:Na2S溶液中滴加酚酞,顯深紅色;用精密PH試紙測得PH=14
實驗現象:
三、測強酸弱堿鹽的PH
待測試劑7:NH4Cl
實驗步驟:NH4Cl溶液中滴加石蕊試液,顯淡紫色;用精密PH試紙測得PH=7
實驗現象:
待測試劑8:(NH4)2SO4
實驗步驟:(NH4)2SO4溶液中滴加石蕊試液,顯紅色;用精密PH試紙測得PH=3.5
實驗現象:
待測試劑9:Al2(SO4)3
實驗步驟:Al2(SO4)3溶液中滴加石蕊試液,顯深紅色;用精密PH試紙測得PH=2
實驗現象:
待測試劑10:FeCl3
實驗步驟:FeCl3溶液中滴加甲基橙,顯紅色;用精密PH試紙測得PH=1
實驗現象:
待測試劑11:Cu(NO3)2
實驗步驟:Cu(NO3)2溶液中滴加甲基橙,顯深紅色;用精密PH試紙測得PH=1.5
實驗現象:
實驗結論:(注:本實驗中所有PH均按室溫25℃情況下測得)
鹽的種類化學式PH酸堿性
強酸強堿鹽NaCl6.4弱酸性
KNO36.4
NaSO46.7
強堿弱酸鹽Na2CO314堿性
Na2S14
CH3COONa9
強酸弱堿鹽NH4Cl7中性
(NH4)2SO43.5酸性
Al2(SO4)32
FeCl31
Cu(NO3)21.5
從上表可推知:強酸強堿鹽溶液顯弱酸性;強堿弱酸鹽溶液顯堿性;強酸弱堿鹽溶液大部分顯酸性。
實驗反思:
1、不同類型鹽溶液酸堿性不同的原因:發生了水解。e.g.
①強酸弱堿鹽溶液:NH4Cl溶液的水解:NH4++H2O→NH3H2O+H+。使得C(H+)>C(OH—),因此溶液顯酸性。
②強堿弱酸鹽溶液:CH3COONa溶液的水解:CH3COO—+H2O→CH3COO+OH—。使得C(H+)<C(OH—),因此溶液顯堿性。這種在溶液中鹽電離出來的弱堿陽離子或弱酸陰離子與水電離出來的OH—或H+結合生成弱堿或弱酸的反應,叫做鹽類的水解。
③強酸強堿鹽溶液顯中性是因為沒有發生水解,C(H+)=C(OH—),PH=7(25℃)
2、經對照書本提供的實驗結果:
“強酸強堿鹽溶液顯中性;強堿弱酸鹽溶液顯堿性;強酸弱堿鹽溶液顯酸性。”則此實驗存在誤差:
a.強酸強堿鹽溶液顯弱酸性的誤差。分析其原因:由于配制溶液的水并不完全是純凈水,而是經過氯氣消毒的水,因而其中含有微量的H+,離子方程式Cl2+H2O==2H++Cl-+ClO-
b.強酸弱堿鹽溶液(NH4Cl)顯中性的誤差。分析其原因:
①配置溶液濃度偏小,結果不準確;
②不在PH試紙測量范圍之內,使其不能準確測得PH。
3、同種類型,離子組成不同的鹽,其溶液雖然酸堿性一致,但具體的.PH還是有差別的(除顯中性的強酸強堿鹽溶液)。分析其原因:PH受該鹽水解后生成的弱電解質的酸堿度有關。對于強酸弱堿鹽溶液,水解后生成的弱堿的堿性越弱,越難電離,C(OH—)越小,因而C(H+)越大,酸性越強;對于強堿弱酸鹽溶液,水解后生成的弱酸的酸性越弱,越難電離,C(H+)越小,因而C(OH—)越大,酸性越強。
4、實驗時,先用酸堿指示劑大致估計酸堿性,再用精密PH試紙測量的原因:各種不同的精密PH試紙有不同的測量范圍,必須在其測量范圍之內才能較準確的測出溶液的PH。
5、在測Cu(NO3)2、FeCl3酸堿性的時候,向其中滴加的是甲基橙而最好不用石蕊的原因:
①石蕊的酸堿測量范圍較廣,在一定程度上擴大了測量的誤差,而甲基橙的范圍小,且由理論分析可知Cu(NO3)2、FeCl3的PH也在其測量范圍之內,因此可以減小誤差。
②FeCl3是黃色溶液,Cu(NO3)2是藍色溶液,加入紫色石蕊后顯示出來的顏色可能不能準確反映其酸堿性。
P.S.有這么多試劑用來做實驗還是少見的,所以我發揮主觀能動性,隨便做了幾個小實驗。
實驗分析報告 13
實驗目的:
知道成功在什么的作用下會生成美好的物質
實驗器材:
成功溶液、懶惰溶液、半途而廢溶液、奮斗溶液、犧牲溶液各一瓶,試管若干支,滴管
實驗過程:
取四支裝有成功溶液的試管,分別標有A、B、C、D
第一步:取A試管,用滴管吸取懶惰溶液,滴入A試管,振蕩,發現A試管內液體變得渾濁,生成了墨綠色的粘稠狀沉淀。
第二步:取B試管,用滴管吸取半途而廢溶液,滴入B試管,振蕩,觀察到B試管中生成了黑色沉淀同時還有臭味生成。
第三步:取C試管,用滴管吸取奮斗溶液,滴入C試管,振蕩,發現C試管中有氣體生成,聞到一種叫做勝利的氣體。
第四步:取D試管,用滴管吸取犧牲溶液,滴入D試管,振蕩,發現D試管中生成了一種明亮的紅色物質。
補充實驗:
取A、B試管中生成的物質,分別加入奮斗溶液和犧牲溶液,振蕩,發現A、B
試管中的沉淀都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種淡藍色,類似水晶的'顏色,還有香氣生成。
實驗結論:
成功可以和奮斗,和犧牲生成美好的物質;和懶惰,和半途而廢只會生成難看的物質。
此實驗告訴我們,成功與否關鍵在于你是否選對了條件輔助它,如果你選擇了奮斗和犧牲,那么恭喜你,你收獲了;如果你選擇了懶惰和半途而廢,那么很不幸,你失敗了。
實驗分析報告 14
紅外光譜儀是一種廣泛應用于分析化學和材料科學領域的儀器。本實驗旨在學習紅外光譜儀的操作步驟及分析方法,并利用該方法對不同樣品進行分析。實驗結果表明,紅外光譜儀可快速、準確地分析樣品中的化學成分。
實驗方法:
1. 準備樣品。
2. 開啟紅外光譜儀,調整相關參數。
3. 將樣品放入樣品室,獲取光譜圖。
4. 對光譜圖進行解析和分析。
結果與分析:
在本次實驗中,我們使用紅外光譜儀對多種樣品進行了分析。其中,對于含有酸類或羧基的樣品,我們通過觀察光譜圖中的強吸收峰來確定其化學成分。對于含有羥基或氨基的樣品,我們通過觀察光譜圖中的峰形和位置來確定化學成分。
此外,我們還使用了一些計算工具,如相對分子質量計算器和化學反應式生成器,來幫助我們準確地分析樣品。
結論:
紅外光譜儀是一種廣泛應用于分析化學和材料科學領域的'儀器。通過本次實驗,我們掌握了其操作步驟和分析方法,并成功地對不同樣品進行了分析。該方法可快速、準確地分析樣品中的化學成分,具有實際應用價值。
實驗分析報告 15
一、實驗目的
1、了解熔點的意義,掌握測定熔點的操作
2、了解沸點的測定,掌握沸點測定的'操作
二、實驗原理
1、熔點:每一個晶體有機化合物都有一定的熔點,利用測定熔點,可以估計出有機化合物純度。
2、沸點:每一個晶體有機化合物都有一定的沸點,利用測定沸點,可以估計出有機化合物純度。
三、主要試劑及物理性質
1、尿素(熔點℃左右)苯甲酸(熔點℃左右)未知固體
2、無水乙醇(沸點較低72℃左右)環己醇(沸點較高160℃左右)未知液體
四、試劑用量規格
五、儀器裝置
溫度計玻璃管毛細管Thiele管等
六、實驗步驟及現象
1、測定熔點步驟:
1、裝樣
2、加熱(開始快,低于15攝氏度是慢,1—2度每分鐘,快到—熔點時攝氏度每分鐘)
3、記錄
熔點測定現象:
1、某溫度開始萎縮,蹋落
2、之后有液滴出現
3、全熔
2、沸點測定步驟:
1、裝樣(左右)
2、加熱(先快速加熱,接近沸點時略慢,當有連續汽泡時停止加熱,冷卻)
3、記錄(當最后一個氣泡不冒出而縮進是為沸點)
沸點測定現象:剛開始有氣泡后來又連續氣泡冒出,最后一個氣泡不冒而縮進。
七、實驗結果數據記錄
熔點測定結果數據記錄
有機化學實驗報告
有機化學實驗報告
沸點測定數據記錄表
有機化學實驗報告
八、實驗討論
平行試驗結果沒有出現較大的偏差,實驗結果比較準確,試驗數據沒有較大的偏差。但在測量環乙醇的時候由于溫度過高導致橡皮筋脫落,造成試驗幾次失敗,經過重做實驗最終獲得了較為準確的實驗數據。測量未知固體熔點時由于前一個測的是苯甲酸,熔點較高,而未知固體熔點較低,需要冷卻30攝氏度以下才可進行實驗,由于疏忽溫度未下降30℃就進行了測量,使第一次試驗失敗,之后我們重新做了該實驗也獲得了比較滿意的實驗結果。
九、實驗注意事項
1、加熱溫度計不能用水沖。
2、第二次測量要等溫度下降30攝氏度。
3、b型管不要洗。
4、不要燙到手
4、沸點管石蠟油回收。
5、沸點測定是不要加熱太快,防止液體蒸發完。
【實驗分析報告】相關文章:
實驗分析報告通用01-30
分析化學實驗報告07-27
實驗室安全分析報告(精選17篇)04-01
實驗室安全分析報告范文(精選11篇)03-15
財務分析實驗報告10-11
定量分析實驗報告寫作格式介紹07-20
區實驗小學德育處分析的檢查報告03-26
滴水實驗的實驗報告11-28
滴水實驗實驗報告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