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民族精神代代傳手抄報內容
導語:了解中華民族五千年的燦爛文化,學習歷史上民族英雄的民族氣節,繼承前輩們的優良傳統,將民族精神化為學習中的動力,將五千年傳承的民族精神發揚光大。以下是為大家整理的民族精神代代傳手抄報內容,希望能夠幫助大家!
民族精神代代傳手抄報內容
曾經媽媽告訴過我:中華民族的精神非常多,其中就有無私奉獻,不屈不撓,樂于助人,愛國主義等...所以你一定要把民族精神繼續傳承下去。那時候,我還不明白媽媽所說的民族精神。
后來,我看到了汶川大地震中的女老師我才明白中華民族精神的真正含義!,當汶川大地震發生后,一名名叫向倩的英語老師正在緊急疏散正在上課的學生們,發現有兩名學生正手足無措地躲在墻角,兩條腿不停地都抖動,用害怕的目光看著他,向倩立刻大步走了過去。緊緊地抱住學生,用另一只手護住學生的頭部,”別害怕,老師會保護你的“正當他們想逃跑出去的時候,教學樓突然垮塌了,向倩立刻把學生撲到地上,用身體擋住掉下來的東西。地震結束后,她和幾名學生被壓在廢墟里。她被壓成兩截,面部血肉模糊,仍然緊緊抱住兩名學生,無論消防人員怎么拉也拉不開。兩名學生沒事,只是受了一點皮外傷而老師卻已經去世。然而這位英語老師也是在執教的前一年才大學畢業,他也有家人。
她為什么要這樣做?我一直很疑惑!知道我知道了這位英語老師小時候的故事:向倩小的時候他的父親曾指著蠟燭教育他:”蠟燭的一生很平淡,白的、紅的,五顏六色的,頭上豎起一個羊角辮。生命就從羊角辮上開始。漸漸地,火苗吞沒了羊角辮,開始熔化蠟燭的身體。滴滴蠟珠猶如一串串淚珠,凝固了。古人用“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來形容矢志不渝的精神,所以,蠟燭的一生是輝煌的,從生到死,始終為人們奉獻著光明,你要像蠟燭一樣有著無私奉獻的高尚品質,還要默默無聞的為社會做出貢獻哪怕是一點點也好!“向倩一直把這句活記在心中。所以在地震中果斷救了學生們!
通過這件事我才知道什么是無私奉獻!愿這位天使能在天上過的一切安好!
民族精神代代傳作文
他們的英雄事跡,他們的一個個偉大舉動,都成為我心目中的典范,使我感動。歷史上有許多仁人志士,不僅能詩善吟,還為國家的興盛作出了卓越的貢獻,有的人雖然失敗了,卻依然抗爭到底。比如說精忠報國的岳飛,上下求索的屈原,楚國朝綱混亂他竭力去理順,最后盡管被流放,仍然不改初衷。他們愛國愛民。
在21世紀,也有許多偉大的英雄事跡,如誠信自強的王一碩,親自下田插秧的袁隆平,小學生也有許多,抗震英雄少年——林浩,救災英雄少年——童世強……我讀的一本書中,有許多許多個這樣的故事,書名是《全國道德模范先進事跡》,他們的精神沒有一個是不值得學習的。
當你來到華西村的時候,你會看到:一排排精致的歐式別墅掩映在綠草叢中,處處可聞悅耳的鳥鳴,一些神態安詳的老人在這環境優美的景色里進行晨練,一輛輛轎車行駛去不遠處的工業新村。若不是那村里的“八仙過海”彩色泥塑和畫著歷史故事的長廊所散發出的那股濃濃的鄉土氣息,或許你根本找不到華西有種農村的感覺。
華西村位于江蘇省的江陰市東郊,素有“天下第一村”的美譽。村里500多戶居民資產少的也有上百萬元,多的也有上千萬元,家家有轎車,戶戶住別墅。誰能想象原來的華西村集體積累只有1764元,每人平均分得53元,每人每日平均吃的糧食只有0.25千克,可如今依靠發展集體經濟,華西村走向共同富裕的道路,現在已脫胎換骨,成為中國的“首富村”。
一個人富了不算富,集體富了才算富,一村富了不算富,全國富了才算富。家有黃金數噸,一天也只吃三頓:豪華房子獨占鰲頭,一人也只占一個床位。這兩句話正是領導華西村走向富裕生活的原村黨委書記——吳仁寶,他28歲時,就上任華西村支委書記,一直兢兢業業,勤勤懇懇地,在50年中帶領華西村人民走向美好光明的未來。
吳仁寶從來不享受最高級別的待遇,他給自己立下了“三不”的規矩:不住全村最好的房子,不拿全村最高的薪水,不拿全村最高的獎金。他的精神正是我們值得學習的,值得敬佩,值得贊美的。
我覺得他的精神我一定要學,實事求是,一切都為了集體著想,大家在一起奮斗,一起思考,才能取得非凡的成績,就像是拔河比賽一樣。一定要全體同學齊心協力,才能打敗對手,有一句話中說;人心齊,泰山移。是呀,只要眾人團結起來把泰山都能移走。
在二年級的一次拔河比賽中,我們全班懂得了這個道理。當時我心里十分激動而又緊張,就看了看其他同學,他們個個摩拳擦掌,生龍活虎,第一局比賽開始了,我們和二(5)班比,第一局,大家由于大家精神不集中,而輸了比賽,心里都十分氣餒,但又轉念一想;不行,我們一定不能讓二(2)班丟臉,于是,大家心往一處靠,力往一處使,很輕易地就贏了對手,大家歡呼,跳躍,看來,人心齊,泰山移這個辦法是沒有錯,我們都會心地點了點頭,意思是,下一局必勝!
一個個震撼人心的故事,一次次微不足道的舉動,他都會成為歷史上一個永恒的瞬間,我要學習名人們的精神,自強不息:不屈不撓,舍生忘死,我都會記住!
民族精神的由來
在春秋戰國的百家爭鳴中,中國歷史上民族精神的價值取向基本形成,在以后的各個歷史時期,又經過不斷充實、發展和創新,逐漸成為一種激勵民族奮發向上的強大力量。從孔子的“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到孟子的“養浩然之氣”,“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再到荀子的“志意修則驕富貴,道義重則輕王公”。從范仲淹的“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到東林書院的對聯“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再到顧炎武的“保天下者,匹夫之賤與有責焉”,都在豐富和發展著民族精神。中華民族在歷史的每個發展階段,都離不開民族精神的激勵和引導。
民族精神還表現在為國為民辛勤勞作、不辭勞苦、廉潔奉公、潔身自好等方面。從大禹治水的“三過家門而不入”開始,這種精神就成為中華民族生存發展的動力之一。三國時期的諸葛亮,以身作則,實踐了“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誓言。明代的于謙,在巡撫山西、河南等地時,興利除害,革除弊政,為官清廉,一塵不染,在蒙古瓦刺入侵、英宗被虜、國家危亡的緊急關頭,沉著應變,不計自身利害,擁立代宗,守衛北京,擊退敵人,實現了他“粉身碎骨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的志愿。正是這種憂國憂民的精神,鋪墊了中華民族生存和發展的道路。
民族精神還表現為對事業的執著奮斗、發明創造方面。孔子稱自己“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從而創立了影響深遠的儒學。西漢司馬遷忍受宮刑的巨大恥辱,含辛茹苦,奮筆疾書,完成了流傳千古的巨著《史記》。這種創造精神,不僅表現在文學、史學等思想文化方面,而且表現在技術發明、濟世救民方面。例如,東漢的張衡,致力于天文學的探索研究,發明地動儀、渾天儀等,在技術創新上作出了劃時代的貢獻;北魏的賈思勰,精心總結農業生產經驗,寫出了《齊民要術》;唐代的孫思邈,以畢生精力研究藥理,救死扶傷,豐富了中國醫藥學的偉大寶庫,被民間奉為“藥王”;明代的徐霞客,踏遍祖國的山山水水,把自己的一生奉獻給地理考察事業。類似的發明創造,在中國歷史上有如滿天繁星,數不勝數。這種追求事業成就的精神,使中國的文明得以不斷豐富和提高。
【民族精神代代傳手抄報內容】相關文章:
民族精神代代傳散文06-15
關于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手抄報內容09-04
弘揚民族精神板報內容06-10
好家風代代傳手抄報07-06
雷鋒精神代代傳手抄報06-30
弘揚民族精神手抄報資料10-15
長征精神代代傳手抄報圖片大全06-17
弘揚民族精神的黑板報內容整理06-29
讀書的感覺手抄報內容內容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