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五年級過年手抄報資料(精選10篇)
在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總少不了要接觸手抄報吧,借助手抄報可以培養我們的創新意識和創造能力。你所見過的手抄報是什么樣的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五年級過年手抄報資料,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五年級過年手抄報資料 篇1
過年有開心的事情,也有煩惱的事情,今天我向大家介紹介紹。
12點的鐘聲響了,媽媽拿來一塊木板說:“快來,和我一起包餃子。”聽了媽媽這個“命令”,非要全家出動才行。可不,就連我70多歲的老外公都要出動。我們一個一個的洗完手,系上圍裙,來到媽媽那兒,忙碌的包起餃子。這會兒可就已經有十多個了。我雖然不會,但跟著爸爸學,不一會兒,我就捏出了一個有模有樣的餃子來了。包完幾個餃子后,我邊抓起一把面粉與哥哥、妹妹打起了“雪仗”。那邊外婆已經把那一盤盤餃子煮。我吃到自己包的餃子成就感涌上了心頭。
每次拜年都是我最煩惱的時候。總是要拎著大包小包的禮品,這兒送一家那兒送一家的'。有時他們還要留我們下來吃飯,天啊!到底要什么時候才能全部拜完?
這就是我的快樂與煩惱!我希望有更多的趣事發生!
五年級過年手抄報資料 篇2
“過年了”,“過年了!”孩子們高興喊著,穿著漂亮的新衣服,穿著亮麗的新鞋子,到處走動大聲說:“新年好”。
最有意思的是春節,家家戶戶都會放鞭炮,在這聲音里感受到新一年來到了。
春節還是親情充盈,一家團聚的節日,在外地的親人總要團聚在一起開開心心的'過個新年。
新年到,到處新氣象。家家戶戶都貼上春聯,到處生機勃勃,還要把福倒著貼,代表著福到了。
“除夕”中的“除”字是“去;易;交替”的意思,除夕的意思是“月窮歲盡”,人們都要除舊部新,有舊歲至此而除,來年另換新歲的意思。
除夕一到,就要吃年夜飯,媽媽總是會炒許多菜,往往不會少了“魚”,而且,“魚”還不能吃完,要年年有余。
正月初一,就要拜年,早上起來,往往先要給長輩拜年,長輩總會給壓歲包,然后,再到處拜年。
過年時,天氣寒冷,自然少不了下雪,下雪是我們小孩子喜歡的一件事,堆雪人、打雪仗、滾雪球等等。
當一片片雪花飄落時,當一個個鞭炮炸響時,代表著這一年已經過去,又長大一歲,變得更成熟了。
五年級過年手抄報資料 篇3
一年一度的新年終于快要來到了,孩子們是最快樂幸福的啦。
相傳過年有一個傳說:從前,有一個叫“年”的怪獸,它心狠手辣,等到冬天的晚上,地上積滿了雪,羊群、牛群都睡了的時候,“年”這個怪獸就悄悄來到它們中間……
早上人們來放牛羊,發現死了很多,只剩下一根根骨頭,人們都非常想知道是誰吃了牛羊。一天晚上,人們提著燈籠等在羊圈旁,只見一個怪物出現了,它指甲長長的尖尖的,向前舉起,腳大大的'。更定人驚訝的是它還會飛。兩只眼睛像星星一樣一閃一閃的。
人們看到了互相討論:怪獸最怕什么?經過不斷的觀察,發現它最怕紅紙、鞭炮還有紅燈籠。
第二天晚上,人們在家里的門上貼上紅紙、掛好燈籠,還在門前掛好鞭炮。晚上“年”這個怪獸真的來了,它見家家戶戶門上都掛著自己最怕的東西都嚇呆了,就在這時家家戶戶同時放起了鞭炮,嚇得“年”趕快跑了,再也沒有來了。
從此,人們過新年都要貼上紅紅的對聯,掛上燈籠,還要打鞭炮!人們吃餃子、湯圓,開心極了!更讓小朋友高興的是還能收到一個個紅包,裝滿了壓歲錢!
過年真熱鬧,喜氣洋洋的,并且我們又大了一歲!
五年級過年手抄報資料 篇4
春節,即農歷新年,俗稱過年,一般指除夕和正月初一。但在民間,傳統意義上的春節是指從臘月初八的臘祭或臘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為高潮。春節歷史悠久,起源于殷商時期年頭歲尾的祭神祭祖活動。在春節期間,中國的漢族和很多少數民族都要舉行各種活動以示慶祝。這些活動均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舊布新、迎禧接福、祈求豐年為主要內容。活動豐富多彩,帶有濃郁的民族特色。
過年還有一個傳說:太古時期,有一種兇猛的.怪獸,散居在深山密林中,人們管它們叫“年”。它的形貌猙獰,生性兇殘,專食飛禽走獸、鱗介蟲豸,一天換一種口味,從磕頭蟲一直吃到大活人,讓人談“年”色變。后來,人們慢慢掌握了“年”的活動規律,它是每隔三百六十五天竄到人群聚居的地方嘗一次口鮮,而且出沒的時間都是在天黑以后,等到雞鳴破曉,它們便返回山林中去了。算準了“年”肆虐的日期,百姓們便把這可怕的一夜視為關口來煞,稱作“年關”,并且想出了一整套過年關的辦法:每到這一天晚上,每家每戶都提前做好晚飯,熄火凈灶,再把雞圈牛欄全部拴牢,把宅院的前后門都封住,躲在屋里吃“年夜飯”,由于這頓晚餐具有兇吉未卜的意味,所以置辦得很豐盛,除了要全家老小圍在一起用餐表示和睦團圓外,還須在吃飯前先供祭祖先,祈求祖先的神靈保佑,平安地度過這一夜,吃過晚飯后,誰都不敢睡覺,擠坐在一起閑聊壯膽。就逐漸形成了除夕熬年守歲的習慣。
在爆竹聲中,春節就早已過去了,但年味兒仍是揮之不去,仍給了人們無盡的回味。
五年級過年手抄報資料 篇5
盼啊!盼啊,眼看春節就快到了,想到這,我不由得笑了起來,在春節前,人們個個喜氣洋洋,個個精神飽滿。
逛街的人絡繹不絕,有的在買年畫,有的在買年貨,有的坐著火箱圍著火爐看電視,還有的人在打麻將打撲克,等等不一而足。
反正街上五彩繽紛,各種各樣的人都有,各種各樣的貨物都齊全,琳瑯滿目,人們恐怕想買什么都難選擇!
春節前,家家戶戶都燈火通明,家家都把房子打扮得別具一格,各有各的個性。他們把買來的年貨放得滿地都地。買來的年畫怎么貼法,那就各有自己的`風格和喜好了。有的正著貼,有的倒著貼,還有的歪著貼,各有千秋。人們把買來的菜全部都弄好了,只等春節一到,就可一飽口福了。家家備有鞭炮,人們穿上新衣服,準備迎新年,在春節前,人們一出門,如果遇上了好朋友,總是口中不忘說一句:“上街啊!”
人們殺豬宰羊,忙碌地準備著春節大吃大喝一番。春節到了,小朋友們便早早起床,來到爸爸媽媽的房間,開始了傳統的拜年儀式了。小朋友們對父母說著一些吉祥話兒,爸媽就拿出壓歲錢,讓小孩子們高高興興。大家都希望今年能夠吉祥如意,招財進寶。
一些親朋好友歡聚一堂,品嘗著美酒佳肴,談著一些開心的話兒。而最高興的則是我們,可以大把大把地攢取壓歲錢,然后就歡天喜地跑到街上去買很多好玩的東西,如小汽車、四驅車、玩具槍、足球等,而我們只要嘴巴甜一點,多說些祝福的話兒,那可就大賺一筆了!
人們一直玩到深夜,嘴里啃著美味水果,手里燃放鞭炮煙花……大人小孩們載歌載舞,忘情地玩個痛快!
五年級過年手抄報資料 篇6
過年了,家家戶戶都忙著打掃衛生,上街準備年貨。街上水泄不通,人山人海。有的人在買各色大禮包,有的人在買過年時要吃的食物,還有的人在買各色各樣的煙花。我盼望著除夕快點來臨,能快點放煙花。
除夕那天,爸爸帶著我到爺爺家吃飯。到爺爺家看了會春晚。爸爸和我來到了海口空地上,發現這里已經有很多人在那里放煙花了,到處都是煙花聲。我們趕緊去對面煙花店里買煙花。這里的煙花真多啊,有的是圓的,有的像五角星,還有的像三角形的.……我挑選了幾支,來到了空地上。
開始放煙花了,我手拿煙花,只見煙花閃著亮光,我不停地甩來甩去,耀眼的火星四處飛散。最美麗的要數正方體的煙花了,聽爸爸說,這種煙花有三十來炮呢,而且放出來的煙花也無比美麗。煙花在空中燃燒,有的像一朵朵鮮花在空中綻放,一朵朵花瓣慢慢舒展著自己的身體;有的像一盞盞小紅燈籠,在天空中懸掛著,慢慢地落下來。好像在給人們照明呢!還有的像一條條飛龍從東邊呼嘯而過,人們歡呼著。天空中的煙花越來越多,到處都是人們的歡叫聲,到處都是煙花聲。
煙花真美啊。希望明年的生活更美好!
五年級過年手抄報資料 篇7
過年了,殺豬宰羊是農村里的一種傳統習俗。雖然場面會有些殘忍,但我還是很好奇想去看看。
除夕前一天,我和媽媽起了個早,和媽媽的幾個朋友準備去平水一個小山村看人們殺豬。車子沿著青山環繞的公路開了一個多小時,我們終于到了。可是一位老奶奶跟我們說:“你們來的太遲了,豬殺完了,還是買豬肉吧。”我一抬眼,看見一頭豬已經被切成了兩半,想想殺的時候肯定很血腥,我幸虧沒有看到。我四處轉了轉,看見這里養著很多的雞、鴨、鵝、羊和豬。豬圈里的豬,白白胖胖的,圓圓的鼻子,真逗人!想想被殺的豬好可憐啊!一片空地上,威武雄壯的大公雞,昂著頭,挺著胸,好像一個個警衛似的站著。一群鴨子在草叢里嘎嘎的叫,好像在跟我打招呼呢!一只老山羊,有著一身白色的毛,一對尖尖的`羊角,一把長長胡子特別的酷。
我拿了一把干草去喂它,這只山羊真貪吃,一下子吃掉了幾根粗壯的干草,山羊看起來兇巴巴的,其實還挺溫順的呢!我喂喂羊,追追雞,玩得很興奮!
時間過得飛快,等媽媽和朋友們都買好豬肉,我們又要回家了。這里真是一個家禽的樂園啊!我雖然沒有看到預想的殺豬的過程,但同樣玩得挺開心的,過年可真好!
五年級過年手抄報資料 篇8
過年了,今年我們回到了媽媽老家樂至曲過年。
快要過年的晚上我們家里來了很多客人,他們全是我媽媽的親戚,大家一起回樂至過年,有大姐、表哥、姨夫……正當我和表哥玩得正起勁的時候;媽媽突然說:“我們該走啦”我就問“去哪里呀”“回老家呀”?“但是現在都是晚上12點了啊”媽媽說:“我們要早點回去過年”哦這樣我們只能走啦。
我們到了媽媽的.老家已經是深夜了,我們就找了家旅館住下了;第二天一早上我就急忙起床找我的小伙伴雷意去玩,他最愛的地方時電腦接過去的時候發現他人不在,我就去問了一下說他會他老家過年去了,下午才回來;到了下午雷意終于回來了,他一來表哥酒吧他買的玩具散彈槍給雷意看,雷意羨慕極啦,他便去問他媽媽能買一把槍嗎?他媽媽同意了,我們便帶他去買了一把槍,我自己也買了一把,還有我的圓圓姐姐也有槍了。
我們馬上就打起了槍戰,分成兩個戰區;我們各自選好基地開戰,我利用障礙物打游擊,可敵人主動出擊,于是我們兩個人分散敵人的注意力,表哥在一旁偷襲。
最后我們勝利了,到了吃飯的時間我們還在討論戰術為下一次的開戰做準備。
五年級過年手抄報資料 篇9
1、大掃除
“臘月二十四,撣塵掃房子” ,據《呂氏春秋》記載,我國在堯舜時代就有春節掃塵的風俗。按民間的說法:因“塵”與“ 陳”諧音,新春掃塵有“除陳布新”的涵義,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窮運、晦氣統統掃出門。這一習俗寄托著人們破舊立新的愿望和辭舊迎新的祈求。每逢春節來臨,家家戶戶都要打掃環境,清洗各種器具,拆洗被褥窗簾,灑掃六閭庭院,撣拂塵垢蛛網,疏浚明渠暗溝。到處洋溢著歡歡喜喜搞衛生、干干凈凈迎新春的歡樂氣氛。
傳說,古人認為人的身上都附有一個三尸神,他像影子一樣,跟隨著人的行蹤,形影不離。三尸神是個喜歡阿諛奉承、愛搬弄是非的家伙,他經常在玉帝面前造謠生事,把人間描述得丑陋不堪。久而久之,在玉皇大帝的印象中,人間簡直是個充滿罪惡的骯臟世界。一次。三尸神密報,人間在詛咒天帝,想謀反天庭。玉皇大帝大怒,降旨迅速察明人間犯亂之事,凡怨忿諸神、褻讀神靈的人家,將其罪行書于屋檐下。再讓蜘蛛張網遮掩以作記號。玉皇太帝又命王靈官于除夕之夜下界,凡遇作有記號的人家,滿門斬殺,一個不留。
三尸神見此計即將得逞,乘隙飛下凡界,不管青紅皂白,惡狠狠地在每戶人家的屋檐墻角做上記號,好讓王靈宮來個斬盡殺絕。正當三尸神在作惡時,灶君發覺了他的行蹤,大驚失色,急忙找來各家灶王爺商量對策。于是,想出了一個好辦法,于臘月二十三日送灶之日起,到除夕接灶前,每戶人家必須把房屋打掃得干干凈凈,哪戶不清潔,灶王爺就拒不進宅。大家遵照灶王爺升天前的囑咐,清掃塵土,撣去蛛網,擦凈門窗,把自家的宅院打掃得煥然一新。
等到王靈官除夕奉旨下界查看時,發現家家戶戶窗明幾凈,燈火輝煌,人們團聚歡樂,人間美好無比。王靈官找不到表明劣跡的記號,心中十分奇怪,便趕回天上,將人間祥和安樂、祈求新年如意的情況稟告玉皇大帝。玉皇大帝聽后大為震動,降旨拘押三尸神,下令掌嘴三百,永拘天牢。這次人間劫難多虧灶神搭救,才得幸免。為感激灶王爺為人們除難消災、賜福張祥,所以民間掃塵總在送灶后開始,直忙到大年夜。
2、貼門神
我國各地過年都有貼門神的風俗。最初的門神是刻桃木為人形,掛在人的.旁邊,后來是畫成門神人像張貼于門。傳說中的神荼、郁壘兄弟二人專門管鬼,有他們守住門戶,大小惡鬼不敢入門為害。唐代以后,又有畫猛將秦瓊、尉遲敬德二人像為門神的,還有畫關羽、張飛像為門神的。門神像左右戶各一張,后代常把一對門神畫成一文一武。門神分三類:第一類是“大門門神”,多貼在車門或整間大門上,高約四五尺,寬約二三尺。第二類是“街門門神”,多貼小街門上,高約二尺,寬約一尺。這兩種門神都是一黑臉一白臉兩位尊神。白左黑右,白善易,黑獰惡,各手執槊鉞。第三類是“屋門門神”,較街門門神稍小有限,也是黑白二神,但也有黑白二神是坐像的。屋門最多是貼“麒麟送子”像,兩個傅粉涂脂梳太子冠的娃娃,各乘麒麟。這種門神,本應貼在新結婚的屋門上,以取吉利,后來也就作普通街門的新年點綴品了。
3、貼春聯
春聯亦名“門對”、“春帖”,是對聯的一種,因在春節時張貼,故名。春聯的一個源頭是桃符。最初人們以桃木刻人形掛在門旁以避邪,后來畫門神像于桃木上,再簡化為在桃木板上題寫門神名字。春聯的另一來源是春貼。古人在立春日多貼“宜春”二字,后漸發展為春聯。春聯真正普及始于明代,與朱元璋的提倡有關。據清人陳尚古的《簪云樓雜說》中記載,有一年朱元璋準備過年時,下令每家門上都要貼一幅春聯,以示慶賀。原來春聯題寫在桃木板上,后來改寫在紙上。桃木的顏色是紅的,紅色有吉祥,避邪的意思,因此春聯大都用紅紙書寫。但廟宇用黃紙,守制(服孝未滿)用白、綠、黃三色,第一年用白紙,第二年綠紙,第三年黃紙,第四年喪服滿才恢復用紅紙。因滿族尚白,清宮廷春聯用白紙,藍邊包于外,紅條鑲于內。
4、貼福字
在貼春聯的同時,一些人家要在屋門上、墻壁上、門楣上貼上大大小小的“福”字。春節貼“福”字,是我國民間由來已久的風俗。“福”字指福氣、福運,寄托了人們對幸福生活的向往,對美好未來的祝愿。為了更充分地體現這種向往和祝愿,有的人干脆將“福”字倒過來貼,表示“幸福已到”“福氣已到”。民間還有將“ 福”字精描細做成各種圖案的,圖案有壽星、壽桃、鯉魚跳龍門、五谷豐登、龍鳳呈祥等。
5、置天地桌
這是一個臨時性的供桌,是除夕專設之桌。一般無大佛堂之家特別重視天地桌,因為平時對佛供獻較少,到年終歲盡時對神佛大酬勞一次,此外,這桌主要是為接神使用。天地桌的內容與常年佛堂有所不同,除共有的掛錢、香燭、五供、大供之外,其受祀的偶像也大都是臨時性的,如:"百分",它是一本木刻版的神像畫冊;"天地三界十八佛諸神",是一張用大幅黃毛邊紙木刻水彩印的全神碼;福祿壽三星畫像等。以上諸像有的接神后即焚化,如"百分"。有的則須到破五、甚至到燈節才焚燒。擺天地桌的位置也不統一,如堂屋地方寬大,可置于屋中,如屋內無地,就置于院中。傳說此夜為天上諸神下界之時,所以民間有此接神習俗。
五年級過年手抄報資料 篇10
正月初一
傳統年俗中,初一拜年一定是長輩或者左鄰右里,一般不出遠門去拜年。民俗專家告訴記者,其實拜年時跟除夕守歲直接相關的。在傳說中,每到除夕年獸都會出來為害,人們經過一夜的守歲和子夜的燃放鞭炮,嚇跑了年獸,所以初一早上人們開門互相道賀。
正月初二
正月初二也是拜年,但是這一天嫁出門的閨女是要帶著女婿一起走娘家的。其中又以新婚夫婦走娘家的規矩多。比如說帶的禮物都要是成雙成對的。娘家不能全收下,待回夫家時,還要再捎回去一部分。
正月初三
傳統習俗中,正月初三被認為是老鼠嫁女兒的日子,所以到了晚上要早早休息,不能打擾到老鼠嫁女兒。老鼠大有“誰不讓我過好這一天,我讓誰難受一整年”的味道,如果驚擾了老鼠嫁女兒,老鼠就要禍害這一家。
正月初四
大年初四是祭財神的日子,過去,老板想將某人“炒魷魚”,這天就不請他來拜神,對方也就心知肚明,自個收拾走人。還有傳說說,灶王爺這天要來查戶口,因此也不宜遠出。
正月初五
初五又被稱為“破五”,這一天對于商家來說是個大日子,祈求一年財源廣進,迎財神正是這天。 “商店這天要開張,放鞭炮。 ”
正月初六
初五剛把財神迎進門,初六就要送走窮神。送窮神這一天,要在家里面進行大掃除,掃出來的垃圾,還有沒用的破衣服等等要全部扔掉。此外,還要喝一種素菜湯,這種湯是用菠菜、青菜等七種蔬菜做成的。
正月初七
亦稱“人勝節”、“人慶節”、“人口日”、“人七日”等。傳說女媧初創世,在造出了雞狗豬牛馬等動物后,于第七天造出了人,所以這一天是人類的生日。漢朝開始有人日節俗,魏晉后開始重視。古代人日有戴“人勝”的習俗,人勝是一種頭飾,從晉朝開始有剪彩為花、剪彩為人,或鏤金箔為人來貼屏風,也戴在頭發上。
正月初八
民間以正月初八為眾星下界之日,制小燈燃而祭之,稱為順星,也稱“祭星”、“接星”。又傳說初八是谷子的生日。這天天氣晴朗,則主這一天稻谷豐收,天陰則年歉。
正月初九
正月初九是天日,俗稱”天公生“,傳說此日為玉皇大帝生日。主要習俗有祭玉皇、道觀齋天等,有些地方,天日時,婦女備清香花燭、齋碗,擺在天井巷口露天地方膜拜蒼天,求天公賜福。
正月初十
這一天凡磨、碾等石制工具都不能動,甚至設祭享祀石頭,恐傷莊稼。也稱“石不動”“十不動”。河南風俗這一日家家向石頭焚香致敬。午餐必食饃餅,認為吃餅一年之內便會財運亨通。在山東鄆城等地有抬石頭神之舉。初九夜,人們將一瓦罐凍結在一塊平滑的大石頭上,由十個小伙子或十個小姑娘輪流抬著瓦罐走。石頭不落地則預示當年豐收。
正月十一
民歌中有“十一請子婿”的說法,即正月十一是’‘子婿日“,岳父們在這一天宴請子婿。相傳,這是因為初九慶祝”天公生“的食物到初十還吃不完,所以,就在十一這天用來請子婿吃飯,娘家也不必再因此破費了。
正月十二
從新年到正月十一,人們吃的食物中大多豐富且多油。因此,從這天開始,人們開始飲食清淡,清腸潤燥。更重要的是,由于三天后將是元宵節,從這天開始就要準備。家里將會買燈籠,搭燈棚。
正月十三
今天是農歷正月十三。元宵節的準備還在繼續。在中國南方,這天要欣賞燈籠。絡繹不絕的中國人會在這天去城隍廟賞花燈。而這僅僅是元宵節的序幕。除了傳統的'紅燈籠外,還有許多不同樣式的花燈。燈展通常從今天開始到正月十八結束。
正月十四
今天是農歷正月十四。在中國大部分地區,十四這天所有的事都是為了第二天的元宵節。這天,燈會正是開放供市民購買燈籠。為了元宵節,像舞龍和舞獅的表演開始在大街上演習。也有人寫燈謎猜燈謎來增加節日歡樂氣氛。在中國,燈謎是非常傳統的字謎游戲。大人和孩子都喜愛解決這些問題。
正月十五
正月十五吃元宵,“元宵”作為食品,在中國也由來已久。宋代,民間即流行一種元宵節吃的新奇食品。這種食品,最早叫“浮元子”后稱“元宵”,生意人還美其名曰“元寶”。元宵即"湯圓"以白糖、玫瑰、芝麻、豆沙、黃桂、核桃仁、果仁、棗泥等為餡,用糯米粉包成圓形,可葷可素,風味各異。可湯煮、油炸、蒸食,有團圓美滿之意。陜西的湯圓不是包的,而是在糯米粉中"滾"成的,或煮司或油炸,熱熱火火,團團圓圓。
【五年級過年手抄報資料】相關文章:
過年手抄報資料10-13
過年的手抄報資料10-14
過年的手抄報資料內容09-03
關于過年的手抄報資料09-03
手抄報過年的資料大全09-03
寫過年的手抄報資料09-03
過年主題手抄報資料10-13
關于過年的手抄報資料05-10
春節的手抄報資料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