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節手抄報資料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都看到過自己喜歡的手抄報吧,借助手抄報可以培養我們的創新意識和創造能力。你還在找尋好的手抄報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清明節手抄報資料,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清明節手抄報資料
清明節詩詞
《清明》——杜牧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這首詩想必大家都很熟悉,每當清明時節,最先想到的就是杜牧的這首清明。 清明時節,孤身行路,觸景傷懷,偏偏又趕上細雨紛紛,春衫盡濕,增添了一層愁緒。
《清明》——黃庭堅
佳節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
雷驚天地龍蛇蟄,雨足郊原草木柔。
人乞祭余驕妾婦,士甘焚死不公侯。
賢愚千載知誰是,滿眼蓬蒿共一丘。
這是黃庭堅在清明節時觸景生情而創作的一首詩。詩人將大自然中的勃勃生機與人世間不可逃脫的死亡命運進行對照,抒發了詩人對人生無常的慨嘆。詩的最后兩句“賢愚千載知誰是,滿眼蓬蒿共一丘。”無論是賢者還是愚人,最后都是黃土蓋身。
《清明日對酒》——高翥
南北山頭多墓田,清明祭掃各紛然。
紙灰飛作白蝴蝶,淚血染成紅杜鵑。
日落狐貍眠冢上,夜歸兒女笑燈前。
人生有酒須當醉,一滴何曾到九泉。
詩人在清明節這一天來祭掃,以目睹眼前之景有感而發。“人生有酒須當醉,一滴何曾到九泉。”抒發了詩人及時行樂的態度。
清明節的“前世”
清明節是由最初的一個“節氣”演變為一個以掃墓祭祖為主要內容的人文節日。
清明節最初是一個天文時間的節氣,是二十四節氣之一。《淮南子·天文訓》云:“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則清明風至。”《歲時百問》則說:“萬物生長此時,皆清潔而明凈。故謂之清明。”清明一到氣溫不斷的上升,雨量增多,故有農諺說道:“清明前后,種瓜點豆”、“植樹造林,莫過清明”。
隨著時間的推移,如今的清明節是融合了上巳節和寒食節的習俗。
何為上巳節?上巳節,俗稱三月三,又稱女兒節,是一個紀念黃帝的節日。杜甫在《麗人行》中寫道:“三月三日天氣新,長安水邊多麗人。”上巳節的內容有清潔自身、踏青、春游等。
寒食節是冬至后105日,清明節前一二日。寒食節的起源據說是晉文公為了紀念大臣介子推,這一日禁煙火,只吃冷食,但在后世的發展中逐漸增加了祭掃、踏青、秋千、蹴鞠、牽勾、斗雞等風俗。
清明節的句子
1.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是失去至親的悲哀。花開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是虛度時光的悔恨。清明節,祭奠亡靈,別忘撫慰心靈。
2.清明再一次帶著哀傷靜悄悄地向我們走來,那一天紛飛的細雨打濕了祭奠亡靈的鮮花。墓碑上那熟悉的名字讓我們忍不住潸然淚下,雨與淚連在一起,流向了我們九泉之下那安睡的親人。
3.清明節,柳葉飄,祝福傳,到心頭,雨綿綿,萬物生,溫暖情,多珍重,清風吹,踏青時,防過敏,花草遠,心情好,精神足,多鍛煉,益健康。
4.年年清明年年有,今又清明故人無,天堂人間兩相隔,相思想念相牽掛,春風春雨送思念,來生來世再續緣。愿逝者安息,生者如斯。
5.剪一掛紙錢,把先烈懷勉;掃一回墳檐,抒內心懷念;采一縷新茶,綻內心笑顏;發一條短信,將親朋祝愿。清明節到了,祝愿您快樂天天!
6.清明時節雨紛紛,祭先祖關心親人。經歷過生離死別的人,要更懂得愛與珍惜。我們活著的人,都要好好善待與人相處的日子,讓生命不再留下遺憾!
7.雪花飄飄昔日景,梨花綻放春意濃。寒冬已過清明至,生機盎然蜂蝶舞。但愿春光送好運,人間處處無痛苦。生活快樂萬事順,家庭幸福樂無數。祝清明節健康快樂!
8.捎去對你的思念,捎去想說的話語,捎去祈禱的心愿,捎去那些紛飛的祝福和夢靨。清明節來到,親愛的人啊,愿你知道,我們一切都好~
9.愿天堂里不再有冷漠,不再有痛苦,不再有難過。
10.四月的清明節,總是伴著些淡淡的雨季,好像上天也會理解人們的無限哀傷,不如我們收拾好心情,去踏踏青,郊郊游,還自己一個舒適的心情
11.我時刻都在想念,在這段日子里只要看到像父親的身影,我的心里就很痛,我就想起我的父親,我多么希望有靈魂存在,來拉近我和父親的距離呀!
12.父母在,我們如有巢的鳥兒,飛得再遠也不會孤寂哀傷,因為我們心有所依。可是當父母與世長辭,我們將成為斷線的風箏,滿心彷徨,孤苦無依。
13.現在我也不再害怕別人提及父親的一切,因為我為自己擁有這樣的父親感到自豪。為了父親,我變得更加勇敢,也不再逃避。
14.清明時節物候好,草木繁茂,春光明媚,楊柳垂絲、綠草如茵,城鄉內外呈現出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朋友,清明節來到,你也要充滿生機噢。
15.清風吹,柳葉飄,祝福傳,到心窩;雨綿綿,潤萬物,溫情暖,多珍重;朋友情,不減少,情誼濃,關懷送;清明至,踏青好,邀你共,幸福路。
16.清明節,宣泄下哀思,緬懷下寄托,寧靜下心靈,流露下真情,雨,紛紛下,把愁緒沖刷,把深深的思念顯露!祝你節日快樂,永遠幸福!
17.清明來到,祝福送到:把煩惱與憂愁統統拋掉,幸福自然悄悄來到;把悲傷與苦悶放飛,吉祥好運隨身跟著跑。清明節,祝平安籠罩、幸福繚繞。
18.莫名的傷感起來,大概是到了清明的緣故吧。告誡自己不能被這樣的所壓迫,總是在尋找快樂的因素,可還是無法抗拒內心的。不喜歡現在的,不喜歡現在的天氣,不喜歡現在的時間,讓我失憶得了。
19.清明時節雨紛紛,祭先祖關心親人。這個世界,愛情可同甘共苦,卻固守不了平淡;友情經得起平淡,卻經不起苦難。唯有親情,兩者兼得,清明節快樂!
20.、如果有來生,就讓我再做回您的兒子吧,我要好好照顧您,不會再讓您吃這么多的苦、操這么多心了!
21.一切因為親人的生命的結束而改變,他們走得那么匆忙,誰料到自己的生命那么短暫,留給我們家人的是痛苦,永無止境的思念,不由自主的眼淚,回憶著和親人們在一起的點點滴滴。
22.生命的重要性,早已不用重復;失去時最最痛苦,但又無可奈何;請收到短信的人,傳遞這份關愛,保持樂觀心態,走過有些悲傷的清明節,繼續快樂過日子!
23.清明小長假,給你驚喜無限:讓你的煩惱遍尋不見,讓你的快樂伸手可及;讓你的困苦眨眼消散,讓你的幸福難以淹沒。清明小長假,想不開心,很難。
24.清明是無盡哀思的親人絕好的季節,凝重的春風,凝重的松軟的土地,茵茵的草地,都是知道思念的親人跪拜的需要。
25.清明節的綿綿的細雨滴答滴答,春后的知了低叫蟬鳴,雨后的泥土清香綿延,漫山的杜鵑競相綻放。送你祝福,愿你平安。
26.轉眼,又一個清明如約而至。往年,從沒覺得清明有什么不一樣,可今年,感覺竟是如此的.凄涼。
27.父親現在離我而去了,這種哀痛是刻骨銘心的,唉,歲月無情,人生易老,其間流淌著幾多悲酸,幾多無奈和遺憾啊!
28.原野上的花悄悄開放,召喚著踏青的腳步;藍天上的云慢慢飄散,等候著風箏的眷顧。清明節,愿你帶上輕松悠閑,拋掉煩惱忙碌,讓心情清爽一路。
29.清明節氣,氣清景明。萬物生長,適逢其時。梳理心緒,播撒思念。結成果實,碩果累累。串串思念,依依深情。全部給你,永遠祝福。
30.清酒一杯,盛滿了對親人的思念;菊花一朵,包裹著對逝者的掛念;淚水千行,寄托著對往昔的回想;青煙縷縷,飄蕩著對祖先的悼念。清明節到了,愿逝者安息。
31.昏暗中總有不變的等候,晚風中總有永恒的期待,寂寞是總有孤獨的身影,想你是總有相思的淚滴,祝清明節煩惱拋幸福存。無憂無慮快樂常在。
32.清明即將來臨,我是期盼清明,又討厭清明。清明,給我留下很多傷感,同時也給我不少回味。四月桃花時,憂傷卻與日俱增,何時才是一個‘了’字。
33.清明節小長假報恩祭祖要至上!孝親尊師代代傳,吟一首人類清明時節祭祖如祖在,看幾個朝代孝子名聲傳,敬一孝問候重千金,您心清目明同住極樂大世界!
34.清明節里寄哀思,踏青郊游掃掃墓,緬懷先祖和故人,心里都是欲斷魂,生活之路要繼續,發條短信送祝福,愿你:節哀迎接新生活,身體健康幸福伴。
35.清明時節,哀思無限。一支鮮花到墳前。想當初,情意綿綿,溫暖滿心間。而今只剩一抔黃土,隔斷兩重天。欲苦言,不想咽喉哽咽,淚已盤旋。哎,只愿人間少災難,往后看,珍惜擁有,好好眷戀!
36.清明時節思逝親,想起逝親淚沾襟;至親在世愛包心,至親離世心憂悶;手指輕按發短信,告誡朋友情誼真:生活不論富與貧,請君珍惜眼前人。祝清明節快樂!
37.湘西的四月,正是鶯飛草長的時節。清明節這一天,不知什么時候,迷蒙的蒼穹里,已經飄起了如煙如霧的絲雨,那漫空飛舞的晶瑩,似在輕呼著初夏的暖意。
38.我們每個人都應該記住曾在自己生命留下回憶的人,無論過去的還是現在的。清明節了,逝去的美好,記牢;現在的歡笑,擁抱;讓溫情傳進人人的手機號!
39.把憂愁忘掉,讓開心鬧起來;把難過藏掉,讓愉悅動起來;把煩惱丟掉,讓快樂跳起來;把悲傷仍掉,讓幸福炫起來。祝你清明節忘卻憂傷,擁抱精彩未來!
40.您那爬滿歲月的額頭,飽嘗雨露風霜的背脊,如今,只能定格在我的回憶里。我萬萬沒想到,您會離我而去,一去就是永遠。
清明習俗
踏青
踏青,又叫探春、尋春、郊游。其含義就是腳踏青草,在郊野游玩,觀賞春色。四月清明,春回大地,自然界到處呈現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正是郊游的大好時光。我國民間長期保持著清明踏青的習慣。清明前后正是踏青的好時光,所以成為清明節習俗的一項重要內容。
蹴鞠
鞠是一種皮球,球皮用皮革做成,球內用毛塞緊,唐代時球內充氣。蹴鞠,就是用足去踢球。這是古代清明節時人們喜愛的一種游戲。相傳是黃帝發明的,最初目的是用來訓練武士。至今我們叫足球。
蕩秋千
蕩秋千,這是我國古代清明節習俗。秋千,意即揪著皮繩而遷移。它的歷史很古老,最早叫千秋,后為了避忌諱,改為秋千。古時的秋千多用樹椏枝為架,再栓上彩帶做成。后來逐步發展為用兩根繩索加上踏板的秋千。蕩秋千不僅可以增進健康,而且可以培養勇敢精神,至今為人們特別是兒童所喜愛。
放風箏
放風箏,也是清明時節人們所喜愛的活動。每逢清明時節,人們不僅白天放,夜間也放。夜里在風箏下或風穩拉線上掛上一串串彩色的小燈籠,像閃爍的明星,被稱為“神燈”。過去,有的人把風箏放上藍天后,便剪斷牽線,任憑清風把它們送往天涯海角,據說這樣能除病消災,給自己帶來好運。
植樹
清明是在寒食后的一天,屬于氣清景明、萬物皆顯、草木吐綠的時節。悼念之后當仰起頭邁向未來,冬天之后就是春天。人們在寒食之時,祭祀哀思;寒食之后,就出去踏青、放風箏、蕩秋千,插幾枝柳,看它日后成蔭。而且在寒食之時,偶爾會不小心把山上的草木燒掉了;寒食過去,清明到來,是時候多種些樹木補上了。先人的精神,當像山上的樹木,是長青的;人的生命,也當像新種下的樹木,在這春風中成長、向上。因此清明也是我國傳統的植樹節。
碰雞蛋
每到清明,總有幾個小朋友愿意碰雞蛋,碰雞蛋就是將兩個雞蛋對在一起,互相捏,看誰能把對方的雞蛋捏破。因為不能吃熱食,所以這個游戲成了小朋友們的最愛。
寒食節
冬至后一百零五天謂之寒食,從前這天禁火,吃冷食,故又稱“冷節”、“禁煙節”。民間傳說寒食是為了紀念春秋時的介子推被火焚于綿山,晉文公下令禁火。介子推是山西人,所以冷食習俗在山西首先流行。舊時寒食斷火,次日宮中有鉆木取新火的儀式,民間也多以柳條互相乞取新火。 春分后十五天為清明,是郊游的好日子。清明又是掃墳祭祖的日子,民間又稱為“鬼節”、“冥節”,與七月十五、十月一日總稱“三冥節”,有城隍出巡的儀式。寒食、清明本來是兩個節日,但山東民間大都把兩個節日合而為一。一般叫清明,少數地區叫寒食節,但過節卻是在清明這天。
清明養生
清明時節是多種慢性疾病(如關節炎、哮喘、精神病等)易復發之時,有慢性病的人要忌食“發物”。所謂“發物”,從中醫角度上講就是指易動風生痰、發毒助火助邪之品,如海魚、海蝦、海蟹、咸菜、竹筍、毛筍、羊肉、公雞等。
同時,此節氣中不可對肝臟進補。清明時節應多吃柔肝養肺的食品,如薺菜,益肝和中;菠菜,利五臟、通血脈;山藥,健脾補肺;淡菜,益陰,利肝。
宜飲“明前茶”,以起到養肝清頭目、化痰除煩渴、提神醒腦的作用。這一節氣宜服用的養生湯品菜肴有紅蘿卜、竹蔗水、枸杞豬肝粥、胡椒煲豬肚、川芎白芷燉魚頭、韭菜滾狗肚魚、鮮土茯苓煲豬展、咸菜滾黃沙蜆、貓爪草煲豬瘦肉、桑椹薏米燉白鴿等。
清明節詩句
1、誰把鈿箏移玉柱?穿簾海燕驚飛去。——馮延巳《鵲踏枝·清明》
2、風雨梨花寒食過,幾家墳上子孫來?——高啟
3、晚霽龍門雨,春生汝穴風。——張繼
4、舞煙眠雨過清明。——晏幾道
5、內官初賜清明火,上相閑分白打錢。——韋莊《長安清明》
6、大堤欲上誰相伴,馬踏春泥半是花。——竇鞏
7、莫驚時節換,安分看如何。——張镃
8、五更風雨斷遙岑。——陳子龍
9、內官初賜清明火,上相閑分白打錢。——韋莊《長安清明》
10、待把酒送君,恰又清明后。——何夢桂
11、天長夢短,問甚時重見桃根。——黃孝邁
12、寒食后,酒醒卻咨嗟。——蘇軾
13、才過清明,漸覺傷春暮。——李冠《蝶戀花·春暮》
14、林臥愁春盡,開軒覽物華。——孟浩然《清明日宴梅道士房》
15、惻惻輕寒翦翦風,小梅飄雪杏花紅。——韓偓《夜深》
16、東風惆悵欲清明,公子橋邊沉醉。
17、玉爐沈水裊殘煙。——李清照
18、貧居往往無煙火,不獨明朝為子推。——孟云卿《寒食》
19、庭軒寂寞近清明,殘花中酒,又是去年病。——張先
20、濯錦古江頭,飛景還如許。——吳潛
21、寒食時看郭外春,野人無處不傷神。——云表
22、樓前綠暗分攜路,一絲柳一寸柔情。——吳文英《風入松·聽風聽雨過清明》
23、才過清明,漸覺傷春暮。——李冠《蝶戀花·春暮》
24、待把酒送君,恰又清明后。——何夢桂
25、移來古寺種朱門。——顧太清
26、不知何處火,來就客心然。——沈佺期
27、回首西陵松柏路,腸斷也,結同心。——陳子龍
28、鷺窺蘆箔水,鳥啄紙錢風。——范成大
29、燕子來時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晏殊
30、清明又近也,卻天涯為客。——曹組
清明節的典故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唐。杜牧
清明節是我國民間重要的傳統節日,是重要的“八節”(上元、清明、立夏、端午、中元、中秋、冬至和除夕)之一。一般是在公歷的四月五號,但其節期很長,有十日前八日后及十日前十日后兩種說法,這近二十天內均屬清明節。
清明節的起源,據傳始于古代帝王將相“墓祭”之禮,后來民間亦相仿效,于此日祭祖掃墓,歷代沿襲而成為中華民族一種固定的風俗。
要談清明節,須從古代一個非常有名的,現在已失傳的節日——寒食節說起。
寒食節,又稱熟食節、禁煙節,冷節。它的日期,是距冬至一百零五日,也就是距清明不過一天或兩天。這個節日的主要節俗就是禁火,不許生火煮食,只能吃備好的熟食、冷食,故而得名。
寒食節相傳是源于春秋時代的晉國,是為了紀念晉國公子的臣子介子推。晉國公子重耳,流亡外國19年,介子推護駕跟隨,立下大功,重耳返國即位,即晉文公。介子推便背著老母,躲入綿山。晉文公前往尋找,卻怎么也找不到。于是他放火燒山,想把介于推逼出來。不料介子推卻和母親抱著一株大樹,寧愿燒死,也不出山。晉文公傷心地下令把綿山改稱介山(即山西介休縣境內的介山),又下令把介子推被燒死的那一天定為寒食節,以后年年歲歲,每逢寒食節都要禁止生火,吃冷飯,以示追懷之意。
其實,寒食節的真正起源,是源于古代的鉆木、求新火之制。古人因季節不同,用不同的樹木鉆火,有改季改火之俗。而每次改火之后,就要換取新火。新火未至,就禁止人們生火。這是當時的一件大事。《周禮·秋官·司煊氏》:“中春以木鐸修火禁于國中。”可見當時是搖著木鋒,在街上走,下令禁火。這司煊氏,也就是專管取火的小官。在禁火之時,人們就準備一些冷食,以供食用,這樣慢慢就成了固定的風俗了。以后,才與介子推的傳說相聯系,成了寒食節,日期長達一個月。這畢竟不利于健康,以后便縮短日期,從七天、三天逐漸改為一天,唐之后便融合在清明節中了。
寒食節習俗,有上墳、效游、斗雞子、蕩秋千、打毯、牽鉤(拔河)等。其中上墳之俗,是很古老的。有墳必有墓祭,后來因與三月上已招魂續魄之俗相融合,便逐漸定在寒食上祭了。《唐書》記云:“開元二十年敕,寒食上墓,《禮經》無文。近代相傳,浸以成俗,宜許上墓同拜掃禮。”宋莊季裕《雞肋篇》卷上:“寒食上冢,亦不設香火。紙錢掛于塋樹。其去鄉里者,皆登山望祭。裂帛于空中,謂之掰錢。而京師四方因緣拜掃,遂設酒撰(zhuan,飯食),攜家春游。”
《荊楚歲時記》:“(寒食)斗雞,鏤雞子(雞蛋),斗雞子。”可見南朝時就有斗雞與斗雞蛋之戲了。斗雞今多見,斗雞蛋多是鄉間小兒互相撞碰雞蛋作為游戲。在古代,用作碰撞爭斗的雞蛋多是染色、雕鏤(雕刻)過的,十分精美。畫蛋。鏤蛋之俗,源于《管子》中所記的“雕卵”。無疑它是由古代食卵求生育的巫術發展而來,成了寒食的節俗。今天民間亦有清明吃蛋之俗(如前述的“子福”)。寒食打秋干,據《藝文類聚》中記,北方山戎于寒食日打秋千。但這恐怕只是傳說而已。劉向《別錄》記打秋千是在春時,不一定在寒食。又打毯,王建《宮詞》:“寒食宮人步打毯。”牽鉤與打毯等戲,也不一定在寒食舉行。
由于清明節氣在寒食第三日,后世隨著時間的遷移,逐漸把寒食的習俗移到清明之中。宋代之后,寒食掃墓之俗移到清明之中。踏青春游、蕩秋千等俗也只在清明時舉行。清明節便由一個單純的農業節氣上升為重要的大節日了,寒食節的影響也就消失了。但寒食的食俗有若干變形的方式卻傳承下來了,并保存于清明節中。
【清明節手抄報資料】相關文章:
清明節日手抄報資料08-31
清明節手抄報資料04-03
關于清明節的手抄報資料08-31
清明節主題手抄報資料10-01
清明節手抄報資料集錦07-03
高中清明節手抄報資料07-03
走進清明節手抄報資料10-11
關于清明節手抄報的資料07-03
清明節手抄報資料2017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