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清明節手抄報內容
無論是在學習還是在工作中,大家都知道手抄報吧,手抄報版面編排和美化設計也要圍繞著主題,根據主題和文章內容決定形式的嚴肅與活潑,做到形式與內容的統一。那么你有真正了解過手抄報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關于清明節手抄報內容,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清明節手抄報內容
清明節經典語句
1、我不得不承認生命之脆弱禁不起我們再三的考驗,生或死,也許早已命中注定。逝者如斯,生者為此沉寂。沉默,是對死者的敬意。
2、我要追逐烈士的腳步,學會無畏,學會堅強。既然我忘不了它,就面對它,不怕傷心,不怕沉淪,因為去面對,就不會退縮,就要學會勇敢,像烈士那樣無畏,今年,我要開開心心過清明,就去迎接耀眼的光,接受屬于我的光明大道,活出不一樣的我。
3、豐碑站在你的腳下,仰望著雄偉的豐碑,那不朽的兩個金字,閃耀者英雄的光輝,為國家為民族犧牲的英烈們,永遠活在人民心中,那不朽的靈魂
4、經歷過生死離別的人,更懂得愛和珍惜。所以,我們活著的人,都要好好善待和把握與人相處的日子,讓生命不再留下遺憾!
5、如果沒有他們,就沒有我們的今天!
6、古人早已經知道清明是一個好時節,是一個祭掃踏青郊游親人聚會飲酒作樂的好日子。
7、今天,我們的社會終于承認了古人的做法。清明不僅是緬懷和思念先人的日子,又是一個把懷念和追悼親人的時刻化作祥和團聚歡樂的.節日。
8、清天明空彩云飛,夜落春雨似茶香,思情無涯風飄絮,我心依舊蕩秋千。
清明節的作文
清明節這一天,天空陰沉沉的,不時飄來一些小雨點,正是“清明時節雨紛紛”啊!我起了個大早,和爸爸、母親、爺爺他們一起坐車來到了位于中山的福蔭公墓園掃墓,拜祭祖先。
來到了墓園,路兩旁綠樹成蔭,遠遠看見一排排的墓碑整整齊齊地列在了山崗上。沒想到很多人比我們來得還早呢,有的人抬著一只只香噴噴的大燒豬,有的人手里捧著一束束美麗的鮮花,有的人提著好吃的點心,一家老老小小,都十分虔誠。
我們來到了自己祖先的墓碑前,舉行了拜祭儀式。奶奶點上了香火蠟燭,然后將我們帶來的供品,一只大燒豬,一只燒鵝,還有我愛吃的點心都放在了墓前,大人們口中念念有詞,祈求祖先保佑我們全家身體健康、出入平安、順順利利。我就和堂哥他們在一旁跑來跑去顧著玩。我聽母親說,現在掃墓比以前方便多了,因為所有的祖先都放在一起了,不用像以前到處跑不同的地方。而且現在都文明拜祭了,不像以前要放鞭炮呢。
清明節是我國傳統的一個節日,人們都利用這個節日一起懷念祖先,感謝他們帶給我們現在的幸福生活。
清明簡介
清明是表征物候的節氣,含有天氣晴朗、草木繁茂的意思。清明這天,民間有踏青、寒食、掃墓等習俗。但在清明前后,仍然時有冷空氣入侵,甚至使日平均氣溫連續3天以上低于12℃,造成中稻爛秧和早稻死苗,所以水稻播種、栽插要避開暖尾冷頭。在西北高原,牲畜經嚴冬和草料不足的影響,抵抗力弱,需要嚴防開春后的強降溫天氣對老弱幼畜的危害。
“清明時節雨紛紛”,是唐代著名詩人杜牧對江南春雨的寫照。但是就一些地區而言,情況并非如此。特別是華南西部,常處于春旱時段,4月上旬雨量一般僅10至20毫米,尚不足江南一帶的一半;華南東部雖然春雨較多,但4月上旬雨量一般也不過20至40毫米,自然降水亦不敷農業生產之需還須靠年前蓄水補充。此外,5-6月是一年之中冰雹最多的月份,應當加強對雹災的防御。
清明掃墓的傳說由來
相傳,春秋戰國時期,晉獻公的兒子重耳為躲避后母驪姬的迫害,由介子推等大臣陪同逃亡國外,他們逃到魏國時吃不上飯,又貧病交加,在絕望之時,介子推忍痛割下自己腿上的肉,謊說是野兔肉煮給重耳吃。后來有人告訴了實情,重耳才知道。19年后,重耳重又回國,做了晉國的國君即晉文公。他論功行賞,大封功臣,卻惟獨忘了對他忠貞不二的介子推。
待人提醒,重耳想起舊事,派人去請時,介子推避而不見。晉文公親自登門去請,方知介子推已背了老母親躲進了綿山,于是派人上山搜尋也未找到。晉文公知道介子推很孝順,要是縱火燒山,他準會背著老母親跑下山來。可是,大火燒了三天三夜,介子推母子倆也沒出來,后來在一株枯柳旁發現介子推母子已被大火燒死了,介子推的脊梁堵著大柳樹樹洞,洞內藏著他留下的一塊衣襟,上面用鮮血寫著一首詩:“割肉奉君盡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柳下做鬼終不見,強似伴君做諫臣。倘若主公心有我,憶我亡時常自省。臣在九泉心無愧,勤致清明復清明。”晉文公看后十分感動,放聲痛哭,將他母子二人安葬在綿山,改綿山為介山,并建廟紀念。
為了銘記介子推,晉文公下令把介子推被燒死的那天定為“寒食節”,每年這一天嚴禁煙火,只吃冷食。第三年寒食節,晉文公率群臣到介山祭祀介子推,發現那株枯柳死而復活,便給那株柳樹賜名“清明柳”,規定從寒食到清明,人們都要祭奠介子推。以后漸將寒食節與清明相混淆,將寒食掃墓混為清明掃墓,清明逐漸代替了寒食節。
清明節有關的習俗是哪些
蕩秋千
這是我國古代清明節習俗。秋千,意即揪著皮繩而遷移。它的歷史很古老,最早叫千秋,此時后為了避忌諱,改為秋千。古時的秋千多用樹椏枝為架,再栓上彩帶做成。后來逐步發展為用兩根繩索加上踏板的秋千。打秋千不僅可以增進健康,而且可以培養勇敢精神,至今為人們特別是兒童所喜愛。
蹴鞠
鞠是一種皮球,球皮用皮革做成,球內用毛塞緊。蹴鞠,就是用足去踢球。這是古代清明節時人們喜愛的一種游戲。相傳是黃帝發明的,最初目的是用來訓練武士。
踏青
又叫春游。古時叫探春、尋春等。三月清明,春回大地,此時自然界到處呈現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正是郊游的大好時光。我國民間長期保持著清明踏青的習慣。
植樹
清明前后,春陽照臨,春陽照臨,春雨飛灑,種植樹苗成活率高,成長快。因此,自古以來,我國就有清明植樹的習慣。有人還把清明節叫作“植樹節”。植樹風俗一直流傳至今。1979年,人大常委會規定,每年三月十二日為我國植樹節。這對動員全國各族人民積極開展綠化祖國活動,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放風箏
也是清明時節人們所喜愛的活動。每逢清明時節,人們不僅白天放,此時夜間也放。夜里在風箏下或風穩拉線上掛上一串串彩色的小燈籠,象閃爍的明星,被稱為“神燈”。過去,有的人把風箏放上藍天后,便剪斷牽線,任憑清風把它們送往天涯海角,據說這樣能除病消災,給自己帶來好運。
清明節的習俗是豐富有趣的,除了講究禁火、掃墓,還有踏青、蕩秋千、蹴鞠、打馬球、插柳等一系列風俗體育活動。相傳這是因為清明節要寒食禁火,為了防止寒食冷餐傷身,此時所以大家來參加一些體育活動,以鍛煉身體。
因此,這個節日中既有祭掃新墳生別死離的悲酸淚,又有踏青游玩的歡笑聲,是一個富有特色的節日。
【清明節手抄報內容】相關文章:
清明節的手抄報內容04-03
清明節手抄報的內容05-04
清明節手抄報內容04-04
清明節手抄報內容精選10-12
清明節的手抄報內容04-03
清明節手抄報內容10-05
清明節手抄報的內容07-03
清明節手抄報的內容04-07
高中清明節手抄報內容10-01
清明節踏青的手抄報內容0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