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行四邊形說課稿范文(通用15篇)
平行四邊形作為中心對稱圖形的一個典型范例,對它性質的研究有利于加深對中心對稱圖形的認識。以下是為大家整理的平行四邊形說課稿范文,希望對你們有所幫助!
平行四邊形說課稿 篇1
各位老師,評委大家好。
我叫xxx,來自夏莊鎮袁莊中學.很高興有機會參加這次教學研討活動并得到您們的指導。我說課的內容是冀教版版八年級下冊第二十二章第一節《平行四邊形的性質》下面我從教學背景分析;教學目標設計;教學重點難點;教法學法分析;教學過程;教學評價六個方面對本課的設計進行說明。
一。教學背景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1平行四邊形的性質是學習和掌握了《圖形的平移與旋轉》、《中心對稱和中心對稱圖形》的基礎上編排的。平行四邊形作為中心對稱圖形的一個典型范例,對它性質的研究有利于加深對中心對稱圖形的認識。而用中心對稱作為工具,借助圖形的旋轉變化來研究平行四邊形性質,有助于培養學生以動態觀點處理靜止圖形的意識和能力,為以后論證幾何的學習打好基礎。且為下節學習的平行四邊形的識別提供了良好的認知基礎。
2教學內容的選擇和處理
本節課所選教學內容是教材中四條性質及例題。
為了遵循學生認知規律的循序漸進性,探究問題的完整性,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發展智力。我采取把平行四邊形所有性質集中在一課時中一起研究。
(二)學情分析
學生在小學階段已對平行四邊形有了初步、直觀的認識,為平行四邊形性質的研究提供了一定的認知基礎。八年級學生正處在試驗幾何向論證幾何的過渡階段,對于嚴密的推理論證,從知識結構和知識能力上都有所欠缺。而利用動手操作來實現探究活動,對學生較適宜,而且有一定吸引力,可進一步調動學生強烈的求知欲。
二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使學生掌握平行四邊形的四條性質,并能運用這些性質進行簡單計算。
2過程與方法
讓學生體會通過操作,觀察,猜想,驗證獲得數學知識的方法。注意發展學生的分析,歸納能力,提升數學思維品質。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注意學生獨立探究及合作交流的結合,促進自主學習和合作精神。
三 重點,難點
1重點:理解并掌握平行四邊形的性質。
2難點:通過探究得到平行四邊形的性質。
四 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
1教學方法
采用引導發現和直觀演示相結合的方法,并運用多媒體輔助開展教學。
2教學手段
教學中鼓勵學生自主地進行觀察、試驗、猜測、推理的數學活動,體驗平行四邊形是中心對稱圖形,并得出平行四邊形性質,使學生在整個過程中形成對數學知識的理解和有效的學習策略。
五 教學過程
(一)溫故知新,導入新課
以錄像和照片形式展現平行四邊形在生活中的'應用,伸縮晾衣架,活動鐵門等,引導學生回憶起平行四邊形相關知識,明確平行四邊形的定義,對邊,對角,對角線的概念。
教師提出問題:平行四邊形具有什么性質呢并板書課題。(教師直接提出問題,提供給學生較大的探究空間,為發現法學習創建情景。)
(二)自主探究,發現性質
組織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充分利用手中的工具,通過觀察,測量等方法進行大膽猜測,盡可能多的尋找,發現平行四邊形的有關性質。
幾分鐘后,揭示研究結果:
平行四邊形對邊相等;平行四邊形對角相等;平行四邊形鄰角互補等。
對于學生的結論,不論正確與否,鼓勵學生對猜想進行探討,加以證明,并對錯誤結論進行調整,得出
性質一:平行四邊形對邊相等。
性質二:平行四邊形對角相等。
此時,教師提問;除了測量方法,還可以用怎樣的圖形變換?學生在嘗試翻折,旋轉后,發現圖形旋轉180度以后重合,于是又有新發現:
性質三:平行四邊形對角線互相平分。
質四:平行四邊形是中心對稱圖形,兩條對角線交點是對稱中心。
(讓學生自己獨立或以小組形式合作學習探究平行四邊形性質后,使學生在親身體驗中獲得知識,使學生對知識的發生發展過程有了一個清晰的了解。)
(三)歸納交流,形成概念
以小組為單位,請學生交流平行四邊形性質,并用規范語言描述。
請學生總結整個探究的過程:提出問題——試驗操作——猜想——驗證——歸納總結。若驗證后發現不合理,則重新探索,不斷往復,形成新知。
(四)性質應用,形成技能
問題一:平行四邊形ABCD中,∠A比∠B大40度,AB=8,周長等于24。
從這些信息中你能得到哪些結論
(通過此題,提供了開放的情景,可讓學生充分運用已有的性質1,2,加強了對新知識的應用意識。)
問題而:將問題一中"周長等于24"改為"對角線AC,BD交于O,△AOB的周長為24",求AC與BD的和是多少
(此題為課本例題的變形,進一步加強了對平行四邊形性質的運用。)
(五)歸納小結,鞏固提高
讓學生談談本節課的收獲及在知識獲得過程中的體驗和感受。
(六)分層作業,發展深化
1、必做題:課本P62練習1,2, 習題1,2,3
2、選做題:在直角坐標平面內,平行四邊形ABCD有三個頂點的坐標分別為(0,0),(5,0),(2,2)。求第四個頂點的坐標。
教學評價
1、本節課貫徹了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的原則。以學生動手操作,獨立思考,合作交流貫穿始終。
2、從問題的提出,引導學生觀察,動手操作,猜想,驗證,歸納,整個過程讓學生充分感受到知識的產生和發展過程,促使學生積極思維,主動探索,勇于發現。
3、平行四邊形性質的表述不是由教師直接給出,而是在教師指導下由學生歸納,交流,最后達成共識,形成規范的語言描述四條性質,有助于提高學生的概括表達能力。
4、根據學生的個體差異,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則,設計分層作業,分必做題和選做題,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通過作業有所收獲。
平行四邊形說課稿 篇2
一、說教材
本課內容是人教版課程標準實驗教材三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第二課時的《平行四邊形的認識》。這節課是在學生已經掌握了長方形和正方形的一些相關知識,并且在第一課時認識了四邊形的特性的基礎上教學的。關于平行四邊形的教學,小學階段分兩段編寫,本單元是第一次出現,只要求學生能夠從具體的實物或圖形中識別出哪個是平行四邊形,對它的一些特點有個初步的直觀認識即可。第二次將在第二學段出現,要求學生理解:兩組對邊平行且相等的四邊形是平行四邊形。因此,我把本課時定位為初步認識平行四邊形。本課時的內容教材分兩個層次編排,第一層次,感悟平行四邊形的特性,通過推拉門和做一個小實驗讓學生感悟平行四邊形易變形的特性。第二層次,認識平行四邊形,通過圍一圍、說一說、畫一畫、剪一剪等一系列的活動,讓學生感知平行四邊形的特征。根據教材特點,我制定學習目標如下:
1、結合生活情境和操作活動讓學生感悟平行四邊形易變形的特性。
2、讓學生通過直觀的操作活動,初步建立平行四邊形的表象。學。會在方格紙上畫平行四邊形。
3、進一步培養學生操作、觀察、推理、合作、探索的能力。
4、通過多種活動,使學生逐步形成空間觀念,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
教學重點:初步認識平行四邊形,會在方格紙上畫平行四邊形,感悟平行四邊形的特性。
教學難點:感悟平行四邊形的特征和特性。
二、說教法和學法
根據《數學課程標準》的精神,為了讓每個學生學得快樂、學得主動、學得有個性。我力求在本課中體現以下兩點:
1、讓學生在體驗中學習。
數學的抽象乃屬于操作性的,它的發生、發展要經過連續不斷的、一系列的階段,而最初的來源又是十分具體的行為,因此,在本課的學習中,我注重讓學生在觀察、操作等活動中認識平行四邊形,發現其特征。創設觀察的情境,讓學生在情境中體驗,獲得新舊知識的鏈接;自己動手圍一圍、畫一畫、剪一剪平行四邊形,讓學生在實踐中體驗,感知平行四邊形的一些特征;說一說你在哪兒見過這樣的圖形,讓學生在生活中體驗,養成用數學眼光觀察周圍事物的習慣。讓學生盡情體驗,讓學生在活動中獲得滿足,是本課教學的主旨。富有活動性的教學,才能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性。
2、讓課堂成為學生探索的天地。
新課程理念下的數學教學要改變傳統的"傳授——接受"模式為"探索——發現"的學習方式,因此,在學習中很多知識都盡量讓學生用自己的方法去學習,去感悟。"為什么推拉門要做成平行四邊形的網格狀?為什么不做成三角形的呢?"讓學生分小組進行實驗,自主探索,進而認識平行四邊形易變形的特性。"怎樣讓平行四邊形變穩定呢?"讓學生想辦法試一試,通過一個接一個的探索活動,讓孩子們體會到成功的快樂,真正讓課堂成為學生探索的天地。
三、說學習過程
1、創設情境,導入新知
在《新課程標準》中明確提出:在本學段的教學中要創設與學生生活環境、知識背景密切相關的讓學生感興趣的學習環境。所以我先出示《我們的校園》主題圖:你能從這里找出哪些四邊形?復習四邊形的特征。接著引導學生觀察推拉門上的四邊形:你們認識這樣的四邊形嗎?引入平行四邊形的學習。讓學生經歷從現實空間中抽象出幾何圖形的過程。
2、合作探究,發現新知
學生的數學學習內容應當是現實的,有意義的,富有挑戰性的。在直觀認識了平行四邊形后,第一環節,我引導學生圍繞"為什么推拉門可以伸縮"展開討論,進而借助用硬紙條訂成的`三角形和平行四邊形,讓學生分小組動手操作和實踐,在充分探索和交流的基礎上,感悟平行四邊形易變形的特性,并且在讓學生舉例說一說這一特性在生活中的應用。使學生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學習起來自然、親切、真實有趣。第二環節,我提出問題:什么樣的圖形是平行四邊形呢?在釘子板上圍圍看,這樣就能很直觀很清楚的發現平行四邊形對邊相等的特征,初步建立平行四邊形的表象。然后讓學生說一說在哪兒見過這樣的圖形?引導學生回憶身邊的例子,使學生體會到數學來源于生活,又應用于生活。緊接著,讓學生在方格紙上畫一個平行四邊形。驗證特征,加深理解。最后提出一個開放性的動手活動:你會剪一個平行四邊形嗎?通過動手、動腦、互相交流,不但可以進一步建立平行四邊形的表象,而且能幫助理解平行四邊形和長方形的聯系,更重要的是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意識。
3、反饋練習,鞏固新知
(1)基本練習:畫一畫
課本39頁第2題:要求在方格紙上畫一個與原圖同樣的平行四邊形,加深對平行四邊形特征的認識。
(2)鞏固練習:量一量、比一比、說一說
課本40頁第4題,目的是幫助學生進一步了解長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邊形之間的聯系和區別。
(3)提高練習:改一改
課本39頁第3題:要求在判別是否是平行四邊形的基礎上,把它們分別改成平行四邊形。
(4)趣味練習:拼一拼
讓學生用七巧板拼擺喜歡的圖形。這既可以幫助把握已學圖形的特點,又可以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4、總結評價
說一說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
平行四邊形說課稿 篇3
一、教材分析。
平行四邊行面積的計算是蘇教版第九冊第二單元第一課時。這節課的內容是在初步掌握長方形的面積計算及平行四邊的基本特征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平行四邊的面積是以長方形的面積計算為基礎的,把平行四邊轉化為長方形來計算面積。通過操作、觀察、比較使學生理解,并在此基礎上掌握平行四邊的面積的計算公式,并能正確計算平行四邊的面積。這樣可以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滲透事物間相互聯系、相互轉化的辨證觀念,培養學生的演繹推理,邏輯思維及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為以后學習三角形、梯形、組合圖形的面積計算打下基礎。
根據新課標的要求及教材的特點,充分考慮到五年級學生的思維水平,我確立如下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目標:通過學生自主探索、動手實踐推導出平行四邊形面積計算公式,能正確求平行四邊形的面積。
2.過程與方法目標:經歷平行四邊形面積公式的推導過程,通過操作、觀察、比較,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滲透轉化的思想方法。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通過活動,激發學習興趣,培養探索精神,感受數學知識的奇妙。
基于以上的對教材的認識和理解,我確定如下的教學重點和教學難點:
1.教學重點:理解和掌握平行四邊形的面積的計算公式,并能正確地計算平行四邊形的面積。
2.教學難點:理解平行四邊形面積公式的推導方法及過程。
二、學生分析:
學生已經掌握了平行四邊形的.特征和長方形面積的計算方法。這些都為本節課的學習奠定了堅實的知識基礎。但是小學生的空間想象力不夠豐富,對平行四邊形面積計算公式的推導有一定的困難。因此本節課的學習就要讓學生充分利用好已有知識,調動他們多種感官全面參與新知的發生發展和形成過程。
三、說教法學法。
1.教法。
本節課教法上最大的特點是讓學生動手操作,把靜態知識轉化成動態,把抽象數學知識變為具體可操作的規律性知識。指導學生理論聯系實際,開展多次討論,使他們自主、快樂地解決問題。我還力圖體現出學生學習方法的轉變:從被動接受學習變為在自主、探究、合作中學習。讓學生自己提出問題,再自己想辦法解決,并能以小組為單位共同合作完成;讓學生親身體驗知識的形成過程,促進學生思維的發展。
2.學法。
我堅持以“學生為本”“以學定教”的思想,鼓勵學生自己動手操作,自我探索,自我發現,自我發展,成為一個真正的研究者與探索者、建構者。
四、教學設計。
(一)、創設情境,引發思考。
出示活動木框,(長方形)
師:我們學過許多的平面圖形,這個圖形你認識嗎?
問:在拉動的過程中,木框的什么沒有發生改變?
(二)、動手操作,實踐推理。
(把這兩個圖形投到邊長 1厘米的方格紙上)
問:你有辦法知道長方形和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嗎?(數格子)
結論:長方形的面積大,而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比較小,面積是發生了改變的。
大膽猜測。
師:誰來說說長方形的面積計算公式啊?那誰能根據長
方形面積計算的經驗,大膽猜測一下,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有可能跟什么有關系呢?
初步驗證。
在方格紙上畫出任意的平行四邊形,標出高和底,并量出每條邊的長度。
師:用數方格的方法,算出自己所畫的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分析面積與那些數據有關系。
轉化后的長方形的面積你會求嗎?怎么求?這也就是誰的面積?
師:這個長方形除了面積和平行四邊形的面積相等以外,他們之間還有哪些聯系呢?(出示,并填寫表格,討論下面的三個問題)
現在你能說出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應該怎么計算了嗎?互相說一說。(介紹字母公式)
4、小結。
師:剛才我們是怎樣研究平行四邊形的面積的?(把平行四邊形轉化成長方形來研究的)
把未知的圖形轉化成學過的圖形來解決是我們學習圖形面積計算的一個重要的方法,大家學得很棒。要求平行四邊形的面積需要知道哪些條件,你會求平行四邊形的面積了嗎?
(三)、練習鞏固。
1.選擇合適的條件計算平行四邊形的面積。
2、量出合適的條件,再計算面積。
3.在方格紙中畫出面積與所給長方形面積相等的平行四邊形。
4你能設計一個面積為16平方厘米的平行四邊形嗎?
(四)拓展點題。
師:說說你這節課的收獲。
平行四邊形說課稿 篇4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節課的內容是實驗教材幾何分冊第四章《四邊形》的第二章節《平行四邊形》的第三節課,是在學生學習了平行四邊形的定義、性質,對平行四邊形有了初步的認識的基礎進行的。
本節課主要探討平行四邊形的判定方法以及判定定理的初步運用。在學生習得平行四邊形的判定方法的同時,還應注重培養學生主動學習的能力和主動探索發現的能力。平行四邊形是常見的一種幾何圖形。平行四邊形的對邊、對角和對角線的特征是平行四邊形的最基本知識,也是探討、推導平行四邊形判定方法的出發點,另外,在探討、嚴密地推導平行四邊形判定方法的過程中,能培養嚴密的數學邏輯推理論證的科學態度。因此,它在初中的數學教學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二、學生情況
八年級的學生剛剛進入論證幾何的學習階段,他們的數學表達能力和抽象思維能力有限,邏輯推理能力還不強,推導平行四邊形的判定方法有一定難度。根據初中學生的心理生理特點,運用直觀生動的形式,吸引他們的注意力,激發學生探究新知的興趣,所以教學中安排學生動手畫草圖,在畫草圖的過程中得出合理的猜測,在推理論證過程中,提高學生的邏輯推理能力。另一方面數學教學中應積極創造條件和機會,讓學生發表見解,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三、教學目標
按照新課程標準的教學目標的要求,根據學生的認知規律,心理特點和教材的特點制定以下教學目標:
1、掌握平行四邊形的判定方法。
2、會運用平行四邊形的判定定理,對有關平行四邊形的幾何習題進行證明。
3、通過實驗操作、說理,推理論證,養成用數學語言規范表達的數學素養。
4、感受以前學習的實驗幾何和現在學習的論證幾何的本質不同,體會到學習論證幾何的重要意義。領悟“實驗操作——合理的猜測——嚴密的推理論證——得出數學結論——運用數學結論”的數學探究方法。
5、在幾個平行四邊形的判定定理的推導過程中,體會化歸的數學思想。
6、養成一種勇于探索、勇于質疑的精神;在實驗操作的基礎上,進行合理的猜測,進行嚴密的數學邏輯推理論證的科學態度。
教學重點:平行四邊形的判定方法的推導;在判定定理的推導過程中,體會化歸的數學思想。會初步運用判定定理,進行有關平行四邊形習題的證明。
教學難點:
1、通過實驗操作,猜測出平行四邊形的幾種判定方法,并給予嚴密的推理論證。
2、感受以前學的實驗幾何和現在學的論證幾何的異同,體會到學習論證幾何的重要意義。領悟“實驗操作——合理的猜測——嚴密的'推理論證——得出數學結論——運用數學結論”的數學探究方法。
四、教學設計思路
整堂課的設計思路是“畫圖操作——得出合理猜測——進行嚴密的推理論證——得出平行四邊形的判定方法——運用平行四邊形的判定方法”。幾次小組交流的安排,既注重學生小組間的交流,又注重不同小組間的課堂交流,體現“師生互動,生生互動”。
教學過程簡介:
在復習了平行四邊形的性質等知識后,出示本節課的第一個探究的問題:符合什么條件的四邊形是平行四邊形?——即平行四邊形的判定方法。創設問題情景,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這時出示畫圖操作題:如圖,已知,平行四邊形的一組鄰邊AB、BC以及它們的夾角∠ABC。請同學們以AC為對角線,把這個平行四邊形ABCD補畫完整。每個學生畫出草圖后,先在小組內及時交流、討論。然后,用實物投影儀展示學生所畫的草圖。
在學生畫出草圖后,教師適時提問:從以上畫圖過程中,你可以得出什么結論?請用命題形式寫出。學生分別得出命題:
兩組對邊分別平行的四邊形是平行四邊形(這是平行四邊形的定義)。
命題1:兩組對邊分別相等的四邊形是平行四邊形。
命題2:一組對邊平行且相等的四邊形是平行四邊形。
命題3:對角線互相平分的四邊形是平行四邊形。
命題4:兩組對角分別相等的四邊形是平行四邊形。
以上命題是通過畫圖操作后,猜測得出的,至于這些命題是否正確,我們必須經過嚴密的推理論證,才能得出這些命題是真命題。命題的證明,我們應該根據命題,畫出圖形,寫出已知、求證,然后,進行推理證明。
學生口述,老師板演命題的證明過程,老師適時點評。接下來,由同學們自己來完成其余幾個命題的證明。(可分三個小組分工,每個小組學生完成一個命題的推導論證后,小組學生間及時交流,全班用實物投影交流、展示每個小組的學生證明的詳細過程。得出命題2、3、4是真命題。)而要判斷一個命題是假命題,只需舉出一個不成立的例子(即反例)。
經過嚴密的推理論證,我們得到這四個命題是真命題。并且,這些真命題的結論在以后的幾何學習中有較重要的作用,所以我們它們作為判定平行四邊形的依據,得到四個判定定理。
利用以上平行四邊形的判定定理,可以進行有關平行四邊形的推理論證。
出示例題,在例題的講評中,重視一題多解,并及時讓學生對各種解法進行評價。
五、教學反思:
1、教學中成功的地方:
(1)、通過畫圖操作讓學生直觀地畫出平行四邊形的草圖后,再通過得出合理的猜測,然后,再進行較嚴密的幾何證明,得出平行四邊形的判定方法,這樣的教學設計比較成功。
(2)、本節課中很注重數學文字語言、數學符號語言以及數學圖形語言這三種數學語言之間的轉化。
(3)、在命題證明的教學中,有效地滲透了化歸的數學思想,體現平行四邊形的四個判定定理之間的內在聯系。
2、教學中有待改進的地方:
(1)、小組學習討論的形式雖然可以培養學生間的團結協作精神,但另一方面也削弱了每個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的培養,應該妥善安排小組討論的時間。
(2)、由于本節課一下子習得了平行四邊形的四條判定定理(按常規需兩節課的時間),所以,為了保證能運用判定定理解有關平行四邊形的習題,進行練習鞏固,故整堂課有點前松后緊的現象。
3、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
以往在教學中我們特別關注了知識的傳授與獲得,而忽視了學生在習得知識過程中的反思、領悟。其實如何提高學生對所習得的知識綜合運用能力,重點應放在改善學生的學習行為上,使學生“樂思、會思、善思”。
4、提高學生的自主評價能力
在課后,留出三分鐘至五分鐘的時間,讓學生交流課堂上的各種體會、疑惑以及收獲。學生充分的交流了知識上的點點滴滴的收獲,能力上的提高、進步,數學方法、數學思想的掌握和領悟,也培養了辯證唯物主義的哲學思想。所以,課堂上經常鼓勵學生發表自己的觀點、見解是十分重要的。
平行四邊形說課稿 篇5
一、教材結構與內容簡析:
《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計算》是九年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小學數學北師大版第九冊第二單元第3節課的內容。三年級時,學生已經理解了面積的意義,掌握了長方形面積計算的方法。四年級時,又認識了平行四邊形、三角形和梯形等圖形的基本特征。 本冊教材在此基礎之上安排了平行四邊形等平面圖形的底和高以及面積計算教學,分為兩個單元:“圖形的面積(一)”主要學習,平行四邊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積計算方法;“圖形的面積(二)”則學習組合圖形面積的計算及簡單的不規則圖形面積的估計等知識,因此本單元在幾何學習中有著承上啟下的作用。
計算平行四邊行的面積是在學生已經掌握并能靈活運用長方行面積計算公式,理解平行四邊形特征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而且,這部分知識的學習運用會為學生學習后面的幾何知識奠定良好的基礎。由此可見,本節課是促進學生空間觀念發展,扎實其幾何知識學習的重要環節。
二、教學目標及重難點的確立:
根據新課標的要求及教材的特點,充分考慮到五年級學生的心智水平,并在對教學效果進行全面預測的基礎上,我確立如下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目標:理解并掌握平行四邊形面積計算公式,能夠應用公式解決實際問題。
2、過程與方法目標:讓學生在動手操作中,實踐探究;在公式推導過程中,發展空間觀念及多種感官并用的綜合能力。
3、情感態度目標:通過公式推導,向學生滲透事物之間的普遍聯系,培養其辯證唯物主義思想;通過解決實際問題,提高學生對生活中處處有數學的認識。
本單元的教學內容是從研究平行四邊形的面積開始,再以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計算為基礎,推出三角形、梯形的面積計算方法,這對后續的教學很重要,所以我認為平行四邊形面積計算公式的推導及應用是教學的重點。而引導學生運用轉化的方法,啟發學生探索規律,找出不同圖形參數之間的對應關系,對學生的能力要求較高,所以本節課的難點定為使學生切實理解由平行四邊形剪拼成長方形后,長方形的長和寬與平行四邊形底和高的關系。本節課的關鍵就在于通過學生的動手操作,獲得直觀感受,在觀察和比較中找到轉化前后的圖形關系。
三、設計理念和思路:
《數學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因此我先創設探索性和開放性的問題情境,激發求知欲望;然后讓學生獨立思考、自主探索;再以小組合作學習的形式,引導學生建立轉化思想,把問題化歸到原有的知識體系中,在充分的實踐活動中,找到推導平行四邊形面積計算公式的方法,解決平行四邊形面積如何計算的問題;又應用探索出來的計算公式解決實際生活中的問題;最后回顧學習過程,總結學習方法,再現平行四邊形面積計算公式的發現過程,突出教學重、難點。
四、教法:
數學是一門培養和發展人的思維的重要學科。因此,在教學中,不僅要使學生“知其然”,而且要使學生“知其所以然”。為了體現以學生發展為本,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體現循序漸進與啟發式的教學原則,本節課,我將采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教學方式。通過課件演示和實踐操作,激發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使他們在求知的學習狀態中展示個性。同時,組織學生認真觀察、分析和討論,在解決生活實際問題的過程中,通過動手實踐、合作梳理來完成探究任務,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本次課程改革的具體目標之一是“改變課程實施過于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現狀,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培養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本節課我著重引導學生通過動手操作,觀察和比較,建立起“新”“舊”圖形之間的聯系,培養學生應用舊知識解決新問題的能力。這一學習方式的培養,會對后續的學習有很大幫助。
五、教具、學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平行四邊形紙片、剪刀、直尺。為實現以上教學目標,突出重點,解決難點,充分發揮現代技術的作用,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為學生提供生動、形象、直觀的材料,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六、教學程序及設想:
為了能更好地凸顯“自主探究”的教學理念,高效完成教學目標,特結合本班學習特點,設計如下環節。
(一)、復習鋪墊 引入探究。
有意義的學習是在建立在學生原有認知基礎上的,必要的知識鋪墊是搭起新知與舊知的橋梁。課一開始,我利用課件出示兩個長方形讓學生說出長方形的面積計算公式并計算出面積。緊接著,再出示一個不規則的幾何圖形讓學生快速找到它的面積,并說說是怎樣想的。此時,學生會利用所學過的數方格的方法計算出它的面積,因為前幾節課的鋪墊,學生也會通過觀察發現,如果這個不規則圖形凸起部分剪下,把它割補到缺口處,就把這個圖形轉化成了長方形,通過計算長方形的面積即可得到不規則圖形的面積。這樣的設計,讓學生既復習了數方格的方法,又初步滲透了等積,轉化的思想,為后面的學習打下了伏筆。
隨之,我又運用課件創設情境,出示一塊長方形草地與一塊平行四邊形草地,請學生比較這兩塊草地面積的大小。此時學生的思維被激活了,教學也就自然進入了第二個環節。
(二)自主探究 合作交流。
從學科本身來講,學科的概念原理體系只有和相應的`探究過程及方法結合起來,才能有助于學生形成一個既有肌體又有靈魂的活的知識結構,如果沒有多樣化的思維過程和認知方式,沒有多種觀點和碰撞、論爭和比較,結論就難以獲得。
在學生積極的討論與探究中,兩種方案可能產生:
(一)用數方格的方法數一數。
(二)用轉化割補的方法變一變,把平行四邊形轉化為長方形。
結合這多種方案,我順勢引導;怎樣才能把平行四邊形轉化為長方形呢?這時學生迫切需要想辦法來驗證。為給學生創造一個廣闊的空間,充分發揮其潛能,鼓勵學生大膽嘗試,主動探究,我安排了以下教學活動:
(1)想一想:怎樣把平行四邊形轉化為長方形。
(2)議一議:交流思考方法,小組內達成共識。
(3)做一做:通過剪一剪、移一移、拼一拼的方法,將平行四邊形“轉化”成長方形。
在操作、展示的基礎上,學生又開始了更深入的討論:1、你能發現原來的平行四邊形與現在的長方形有什么關系?2、你能根據這些關系得出平行四邊形得出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計算方法嗎?
通過探究、思考、討論,學生會發現:將一個平行四邊形通過剪、拼后轉化為一個長方形(或是一個正方形),平行四邊形的面積等于長方形的面積,長方形的長相當于平行四邊形的底,長方形的寬相當于平行四邊形的高,因為長方形的面積=長×寬,所以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底×高。接著,讓學生自學平行四邊形面積的字母表示形成,再次加深公式的記憶。
這樣,學生在動手中思維,要思維中動手,不僅品嘗了探索成功的喜悅,更使學生在理解中掌握了知識,發展了思維。繼而解決課一開始的情境問題。
任何技能技巧只有在練習中才能和提高,練習是數學教學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此時學習進入了第三教學環節:
(三)實踐運用 拓展思維。
對于新知需要及時組織學生鞏固運用,才能得到理解內化效果。我本著“重基礎、驗能力、拓思維”的原則,設計如下幾道練習題:
1、基礎練習:算出下面每個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圖在課件中)
出示的幾個圖形底和高的數值都很簡單,但圖形位置各不相同,這樣可使學生加深對圖形的認識,正確分清平行四邊形底和高。
2 、提升練習:量出平行四邊形的一邊底邊和它的對應高,并分別算出它們的面積。(圖在課件中)
在第一題的基礎上,增加了讓學生自己動手測量的要求。使這兩道題也體現了“重實踐”這一理念。
3 、拓展練習:下圖三個平行四邊形的面積相等嗎?為什么?在這條平行線之間,還可以畫出幾種形狀不一樣而面積相等的平行四邊形。(圖在課件中) 此題需要學生綜合運用知識,進行邏輯推理,使學生明白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只與底和高有關。明確“同底等高的平行四邊形面積相等”這一知識點。
接上題再問:當兩個平行四邊形的面積相等時,他們的底與高是否也相等?此問題提出必定會引起學生的討論,因為已有了前一單元《找因數》一課的基礎,所以這個問題對于學生來說在討論中就能解決。
整個習題設計部分,雖然題量不大,但卻涵蓋了本節課的所有知識點,而且練習題排列遵循由易到難的原則,層層深入,有效的培養了學生創新意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四)總結評價,體驗成功。
總結活動,回顧探索新知的過程,同時引導學生反思、交流:“你有什么心得體會或建議與同學們分享?”
通過總結,疏理知識,幫助學生深化知識的理解掌握,進一步建構完整的知識體系;另外,學生學會自我評價,互相評價,體驗成功,增強學好數學的信心。
(五)作業。
要求學生下課后任意選擇一個平行四邊形的實物測量,并計算出面積。從而總結全課,并將所學知識帶入了生活,也為進一步的探索激發了興趣。
七、板書設計:
我的板書設計簡潔明了,突出重點。
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計算
長方形的面積=長×寬
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底×高
S = a h
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我把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貫徹始終,著重引導學生自己動手、動腦,自己觀察、發現,自己概括、升華,主動參與到知識的探究過程中,掌握學習方法,從而真正體現了學生是學習的主人。
平行四邊形說課稿 篇6
尊敬的各位評委、老師:
大家好!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人教版八年級下冊第十九章第一節《平行四邊形的判定》的第一課時,下面我將從教材分析、教法學法分析、教學過程分析和評價分析四個方面對本節課的教學加以說明,希望各位老師批評指正!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平行四邊形的判定”是初中數學一節十分重要的內容。它既是對前面所學的全等三角形和平行四邊形的性質的一個回顧和延伸,又是以后學習特殊平行四邊形的基礎,同時它還進一步培養學生邏輯推理能力和圖形遷移能力;并且通過平行四邊形和三角形之間的相互轉化,滲透了化歸思想。不僅有著廣泛的實際應用,而且起著承前啟后的作用。綜上所述,本節課的學習,對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動手能力、應用意識和抽象建模能力都有很好的作用。
2、學情分析
初二下半學期,學生已經學習了包括全等三角形的相關知識、平行四邊形的性質在內的絕大多數幾何概念及定理。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邏輯推理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而平行四邊形的判定條件中,又有許多頗有思考價值的問題。因此,由教師組織教學,讓學生自主探索平行四邊形的判定定理不僅成為可能,又可以作為初中幾何知識綜合能力的一次檢驗、一次再提升!
二、學習目標分析
根據以上對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學情分析,結合新課標對本節課的要求,確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為:
1、知識目標:經過探究使學生掌握平行四邊形的判定方法并能靈活運用。
2、能力目標:經歷探索、猜想、證明的過程,進一步發展推理論證的能力。體會在證明過程中所運用的歸納、類比、轉化等數學思想方法。
3、情感目標:通過操作活動,去觀察、猜想、分析,培養學生自主探索,勇于思考的好習慣。在與他人的合作過程中,鼓勵學生大膽嘗試,從中獲得成功的體驗,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團隊精神。
4、教學重點、難點
這節課通過“觀察—猜想—驗證—說理—建模”的過程讓學生自主建構新知,根據課程標準,在吃透教材的基礎上將本節課的重點定位為探索平行四邊形的兩種判別方法。難點是:平行四邊形的判別方法的理解和應用,突破難點的關鍵是:采用教師引導和學生合作的教學方法及化歸的教學思想。
三、教法與學法分析
(一)、教法分析
本節課通過設疑—引探—交流—運用—小結的教學方法,在教法上突出了三個特點:動、變、引
1、動(師生互動):給學生足夠時間親自動腦、動手、動口參與教學,與老師共同探究判別方法,感悟知識的發生、發展過程。
2、變(多層變式):通過多種交流手段(獨立思考、同桌交流、小組交流和師生交流),培養學生思維的廣闊性和深刻性。
3、引(適當引導):在教學中對思維受阻的地方,教師通過層層鋪墊,給予必要的引導,做到“引而不灌”,教師的引是為學生更好地學。
通過這三個方面師生雙邊活動,最終實現:激發學生學習的潛能,鼓勵學生大膽創新與實踐,落實課程標準,推進素質教育的實施。
(二)、學法分析
為了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能動性,培養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親身體驗了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著重培養了學生對待事物要大膽猜想的習慣。在學法指導上指導學生通過“觀察—分析—猜想—論證—歸納這一學習過程,在他們原有的基礎之上自主建構新知。
四、教學過程分析
教學過程共分為三個環節:設疑導入、探索新知、回顧反思。下面我將從每一個環節教什么,怎么教,為什么這么教和教學目的控制等四個方面加以說明。
一)、設疑導入:
老師檢查學生的作業(自制平行四邊形),通過學生的手工制作,鍛煉了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在學生掌握了平行四邊形的定義和性質的基礎上,讓學生自制平行四邊形,可以使學生更好的了解平行四邊形的特性,為本節課的學習做好鋪墊。老師檢查完學生的預習作業后。用一連串的疑問導入新課,可以激發出學生的求知欲望。
二)、探索新知(本環節共分為6步:回憶舊知、大膽猜想、實驗驗證、定理證明、小試牛刀和我是老師)
1、回憶舊知
2、大膽猜想
猜想是數學研究的重要方法,由問題你能判定自己的制作的模型一定是是平行四邊形嗎?讓同學們大膽猜想,教師也要多鼓勵學生的猜想,肯定猜想成果,不論對錯。培養學生養成對待任何事物都要善于猜想的習慣。(教師可提示:根據平行四邊形的性質。)
3、實驗驗證
四人一小組,每組發若干小棒,根據我們的猜想試著擺一擺,看看擺出的是不是平行四邊形?
教師展示部分學生的實驗成果。并由此得出正確的猜想。讓學生在動手操作過程中,通過實驗得到哪些是正確的,哪些是錯誤的。體驗數學發現和研究的過程,學會思考的方法。
教師提問:說明一個猜想命題是錯誤的,只要舉出反例即可。如何說明一個猜想命題是正確的呢?引導學生得出:還需要進行理論證明。從而進行下一個環節:
4、定理證明(整個過程由老師引導、學生獨立思考、小組交流得出定理證明的`過程。)
老師總結:此證明是將平行四邊形轉換成三角形,利用三角形全等得出兩組對邊分別平行,利用定義證明出是平行四邊形。整個方法是將平行四邊形轉換為三角形,新知識轉換為已學過的知識,這種思想方法叫化歸思想。
5、小試牛刀
出現兩道練習題,通過小試牛刀,使學生的知識水平得到恰當的鞏固和提高。
6、我是老師
四人一小組,每兩人出一題,(要求解答本題時需用到平行四邊形的判定1或2)然后交換題目作答,判斷對錯,最后在老師的指引下全班交流。看看那組表現最好。在老師的組織、引導、點撥下主動地從事觀察、思考與交流等數學活動,從而真正有效地理解和掌握平行四邊形的判定與性質。而通過學生自己出題解答代替由老師出題學生解答的傳統方法,由被動變主動,徹底改變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地位。
三)、回顧反思
請學生談談這節課的收獲和體會,教師對學生的回答給予肯定和整理。讓學生自由的發言、交流。體驗學習成功的喜悅,產生后繼學習的激情。
四)、評價分析
達爾文說過:“最有價值的知識是關于方法的知識。”本課圍繞“方法比知識更重要”這一新的教學價值觀,緊扣“方法”二字進行突破。在教學過程中注重學習方法,思維方法和探索方法的滲透。與此同時,關注學生的主體作用,通過激活學生的思維,促進師生和生生之間的互動,達到提高學生能力的目的。縱觀整節課,學生得到了展現風采的舞臺,知識、能力、情感各方面都得到了進一步提升,我作為教師也對新課改理念的課堂教學模式積累了寶貴的經驗。在今后的教學中,我將以此為起點,與學生不斷創新,再接再厲。
本節課主要思路:教師引導學生從平行四邊形的性質及逆命題入手,通過觀察、猜想、推理、討論、歸納,得出正確的判定方法,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體會分類討論的數學思想,體驗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另外,在教學過程中,我采用多媒體輔助教學,以直觀呈現教學素材,從而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大教學容量,提高教學效率。
五、教學過程分析
新課標指出,數學教學過程是教師引導學生進行學習活動的過程,是教師和學生間互動的過程,是師生共同發展的過程。為有序、有效地進行教學,本節課我主要安排以下教學環節:
1、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通過展示同學們熟悉的圖片,引導學生回憶曾經對平行四邊形的認識經歷。
設計意圖:讓學生感受平行四邊形在實際中的廣泛應用。
2、提出問題,合作探究
(1)平行四邊形有哪些性質?
(2)怎樣判斷一個四邊形是平行四邊形?
(3)“平行四邊形的兩組對邊分別相等”的逆命題成立嗎?
設計意圖:從學生已有的知識體系出發,平行四邊形的性質是本節課深入研究的認知基礎,這樣設計有利于引導學生順利地進入學習情境。
探究1:將兩長兩短的四根細木條用小釘絞合在一起,作成一個四邊形,使等長的木條成為對邊。轉動這個四邊形,使它改變形狀,在圖形變化的過程中,它一直是一個平行四邊形嗎?請說出其中的道理
學生活動:分組展示成果。學生共識用平行四邊形的定義進行解釋,但解釋的過程有的是通過三角形全等用邏輯推理的方法證明(化歸思想),有的是用量角器量角的度數,用同旁內角互補,兩直線平行得到。老師在肯定同學們積極思考的同時,強調量一量,算一算是學習幾何的初步感知階段,要想公認它的正確性,必須經過用已學的定義或定理推理說明。設計意圖:既為學生提供了展示自我的空間,又讓學生明白學習幾何須有嚴謹的科學態度和嚴密的思維能力。
啟發探究,總結規律:
平行四邊形判定定理1:兩組對邊分別相等的四邊形是平行四邊形;
探究1:如圖,取兩根等長的木條AB、CD,將它們平行放置,再用兩根木條BC、AD加固,得到的四邊形ABCD是平行四邊形嗎?
學生活動:分組展示成果。有的用定義,有的用判定1,通過比較兩種證明方法都可取。
設計意圖:鼓勵學生一題多證,引導學生在運用定理進行推理的過程中,因果關系層次要清晰。
啟發探究,總結規律
平行四邊形判定定理2:一組對邊平行且相等的四邊形是平行四邊形
探究3:在釘制平行四邊形框架時采用了下面的方法。
如圖,將兩根木條AC,BD的中點重疊,并用釘子固定,則四邊形ABCD就是平行四邊形。請你說出其中的道理?
學生活動:分組展示成果。學生目前已有三種判定方法可用,通過展示,學生各有所取,然后讓學生比較、篩選最優方法。
設計意圖:讓學生明白,多掌握一個定理,就多了一個證明幾何問題的途經;多學習一些知識,就多了一把解決人生問題的一把鑰匙。知識越多越聰明。
啟發探究,總結規律
平行四邊形判定定理3:對角線互相平分的四邊形是平行四邊形。
3、展示成果,歸納總結
判定平行四邊形的方法:
1、從邊與邊的關系:
兩組對邊分別平行的四邊形是平行四邊形;
兩組對邊分別相等的四邊形是平行四邊形;
一組對邊平行且相等的四邊形是平行四邊形
2、從對角線的相互關系
對角線互相平分的四邊形是平行四邊形。
設計意圖:數學教學論指出,數學概念(定理等)要明確其內涵和外延(條件、結論、應用范圍等),通過對平行四邊形的定義、平行四邊形的判定的比較,使學生的認知結構得到優化,知識體系得到完善,使學生的數學理解又一次突破思維的難點。
4、強化訓練,鞏固雙基
通過前面的學習,學生已基本把握了本節課所要學習的內容,此時,他們急于尋找一塊用武之地,以展示自我,體驗成功,于是我把學生代入知識應用環節。
設計意圖:兩道練習題由淺入深、各有側重,其中習1……習2……,體現新課標提出的讓不同的學生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發展的教學理念。這一環節總的設計意圖是反饋教學,內化知識。
5、學以致用,建立模型
實驗室有一塊平行四邊形的玻璃片,某學生在做實驗時,不小心碰碎了一部分(如圖所示),同學們有沒有辦法把原來的平行四邊形重新畫出來?(A,B,C為三頂點,即找出第四個頂點D)
6、小結歸納,拓展深化
小結歸納不應該僅僅是知識的簡單羅列,而應該是優化認知結構,完善知識體系的一種有效手段,為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題作用,從學習的知識、方法、體驗方面進行歸納,我設計了這么三個問題:
①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學會了哪些知識;
②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最大的體驗是什么;
③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掌握了哪些學習數學的方法?
7、布置作業,提高升華
以作業的鞏固性和發展性為出發點,我設計了必做題和選做題,必做題是對本節課內容的一個反饋,選做題是對本節課知識的一個延伸。總的設計意圖是反饋教學,鞏固提高。
課后思考:試證明:兩組對角分別相等的四邊形是平行四邊形?
設計意圖:為下一節學習“對角線互相平分的四邊形是平行四邊形”作鋪墊。
以上幾個環節環環相扣,層層深入,并充分體現教師與學生的交流互動,在教師的整體調控下,學生通過動腦思考、層層遞進,對知識的理解逐步深入,使課堂效益達到最佳狀態。
六、《平行四邊形的判定》教學反思
本節課充分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讓學生積極參與、討論,導中有練、有思、有研,改進教師先講知識,然后再進行強化訓練的做法,使講、練、思、研融合在一起,整節課學生能始終處于思維活躍狀態,讓學生充分體會快樂學習。
在這節課的教學過程中,學生的思維始終保持著高度的活躍性,出現了很多的閃光點,對我的啟發也很大,真可謂教學相長。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積極轉變傳統的“傳道、授業、解惑”的角色,在教學中應把握教材的精神,在設計、安排和組織教學過程的每一個環節都應當有意識地體現探索的內容和方法,避免教學內容的過分抽象和形式化,使學生通過直觀感受去理解和把握,體驗數學學習的樂趣,積累數學活動經驗,體會數學推理的意義,讓學生在做中學,逐步形成創新意識。
收獲:學生對三個判定的掌握比較好,而且由于要求學生對每一個判定都進行了數學語言和符號語言的書寫練習,因此提高了學生的書寫能力,在習題課上大部分的學生都能寫出比較完整的證明過程。
不足:幾何證明題一直是學生的一個弱點。初二的學生按照課標不要求規范的證明過程,但是考試卻要求書寫嚴格的過程,由于沒有規范的例題示范以及有關習題,所以學生的幾何證明題仍然是一個弱項,因此習題課上有部分學生仍然存在會分析,但是書寫不規范的情況,這在今后的學習中是一個需要改變和提高的部分。
平行四邊形說課稿 篇7
一、說教材
通過這節課深入的學習,為今后進一步學習的平行四邊行面積計算打下基礎。
二、說學情。
四年級學生思維活躍,求知欲強,喜歡動手、動腦。有很強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因此在教學中我抓住這些特點讓他們通過動眼觀察、動手操作、動腦分析歸納等來理解所學知識。
三、說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
(1)理解平行四邊形的概念及其特征。
(2)認識平行四邊形的底和高,會畫高。
(3)培養學生實踐能力,觀察能力、分析能力。
2、過程與方法目標
讓學生通過動手操作,動眼觀察,動口表達動腦思考等方式探究新知。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讓學生感受圖形與生活的密切聯系,在探索中感受成功的樂趣。
四、說教學重難點
重點:認識平行四邊形的特征。認識平行四邊形的底和高。
難點:作平行四邊形的高,明白底與高的對應關系。
五、說教法和學法。
這節課我注重了以教師的導和學生的學為主線,通過教師提問、演示、指導。學生動手操作、觀察、分析、討論、歸納等方法來完成教學。使學生在輕松愉快中獲得新知。
六、說教具和學具準備
教具:三角板、平行四邊形紙片、長方形活動框、小黑板等。
學具:三角板、平行四邊形紙片、量角器。
七、說教學過程
活動一:巧用實例,激趣導入。
課件出示一組生活中有平行四邊形的圖,請學生找有哪些平面圖形,當說到平行四邊形的地方用紅課件閃爍一遍,再讓學生說說生活中哪些物體表面是平行四邊形的。師生小結后問:“想了解平行四邊形的更多知識嗎?”教師板書出課題。
(設計意圖:用生活中的實例讓學生明白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系,用提問的方式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產生探新欲望,明白探究內容。)
活動二:動手實踐,探索新知。
要求學生用準備的平行四邊形紙片用眼先看一看邊、角有什么特點,再用尺子、量角器實際量一量,并把發現的結論填入“我的.發現”報告單中。然后請學生說自己的發現,對發現多的及時進行表揚,師生共同整理板書出平行四邊形的特征。
師接著問:“剛才我們研究了平行四邊形的特征,那么怎樣定義平行四邊形呢?”(同一組小聲議一議,師生共同小結,板書出定義。)
(設計意圖:讓學生親自動手操作,獲得新知,培養了他們的動手、動腦、分析、歸納等能力。且對所學知識加深了印象。)
活動三:教師演示,學生觀察。
師用長方形的活動木框,用手捏住兩個對角,向內外拉。請學生觀察有什么變化,說明了平行四邊形具有什么性質。師生小結板書出性質。
(設計意圖:用實物演示,讓學生更加直觀、形象地獲得新知。)
活動四:師生共同操作,突破難點。
請學生用手中的平行四邊形紙片跟著老師一起操作,師邊做邊講折法。然后展開所得折痕就是平行四邊形的高。說明與高垂直的邊就是底。請學生用筆和三角板畫出高并標上。再用同樣的方法折幾條高,觀察高有什特點。然后師生共同小結板書出高與底的定義和特點。
設計意圖:在這個環節中,既體現了教師的導和學生的學,又培養了動手、動腦能力。使難點更好的得到了突破。)
活動五:鞏固練習(課件出示)
1、 下面哪些圖形是平行四邊形?
2、 你能從下圖中找出你學過的圖形嗎?
3、 標出下圖中平行四邊形的底和高。
平行四邊形說課稿 篇8
尊敬的各位評委,各位老師,大家好!我是來自安陽市永安東街小學的劉素芬。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人教版小學數學五年級上冊第79——81頁內容《平行四邊形的面積》。
一、教材分析
《平行四邊形的面積》的教學是在學生已經掌握并能靈活運用長方形面積計算公式,理解平行四邊形特征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這部分知識的學習運用會為學生學習后面的三角形、梯形、圓等平面圖形的面積乃至立體圖形的表面積奠定良好的基礎。由此可見,本課內容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
二、學情分析
學生已經掌握了平行四邊形的特征和長方形面積的計算方法。這些都為本節課的學習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但是小學生的空間想象力不夠豐富,推導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計算公式有一定的困難。因此本節課的學習就是讓學生充分利用好已有知識,調動他們多種感官全面參與新知的發生、發展和形成過程。
三、教學目標
根據新課標的要求及教材的特點以學生的全面發展作為標準,我設定如下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使學生通過探索、理解和掌握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計算公式,會計算平行四邊形的面積。
能力目標:通過操作、觀察、比較等活動,初步滲透“轉化”的數學思想,培養學生的觀察、推導能力,發展空間觀念。
情感目標:通過數學活動使學生獲得成功的體驗,增強自信心,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和實踐能力。
教學重點與難點。
教學重點:探究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計算公式,會計算平行四邊形的面積。
教學難點:平行四邊形面積公式的推導過程。
四、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三角板、剪刀、平行四邊形。
五、教法與學法
新課程標準指出:有效的數學活動不是單純的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操作,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本節課我采用情境教學法,引導探究法、直觀演示法組織學生開展豐富多彩的數學活動。在重視選擇靈活教法的同時,注重對學生學法的指導。我指導學生學習的方法為:自主探究法、動手操作法、合作交流法,猜想驗證法。使教法和學法和諧統一。
六、教學程序
為了能更好地凸顯“自主探究”的教學理念,高效完成教學目標,我設計了如下課堂教學環節:
(一)情景導入,引入新課。
1、情景引入。(出示課件)
同學們校長把實踐基地中的兩塊草坪分給了五一班和五二班,看這兩個班的同學在討論什么呢?你能幫幫他們嗎?
2、揭示課題。
[設計意圖:以問題情境為出發點,既豐富了學生的感官認識,又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從而激發學生的主動思考。
(二)動手操作,探究新知。
本環節是學生獲取知識,提高能力的一個重要過程。也是本課的重難點所在,我從以下四個方面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實踐活動,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
1、猜一猜。
沒有大膽的猜想就沒有偉大的發現!我放手讓學生猜測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計算公式。有的學生可能會猜測平行四邊形面積=邊×鄰邊、也可能有學生猜測平行四邊形面積=底×高。對學生的兩種答案先不予以評價。
2、數一數。
師:兩種猜想產生了兩個結果,到底哪一個是正確的?
用最基本的直接測量法來驗證。(數學書80頁)
剛才我們用數方格的方法得出了平行四邊形的面積,這種方法在實際生活中很不方便,你能想出快速求平行四邊形面積的方法嗎?
是不是所有的平行四邊形都可以剪拼成一個長方形呢?
3、剪一剪、拼一拼。
猜想——驗證是學生探究數學的有效途徑。
我先介紹學具筐,讓學生動手剪一剪、拼一拼。
此環節給學生留下充分的思考、操作、發現的時間。在這期間教師參與學生的活動幫助有困難的學生。
接下來先在小組內交流,在足夠的小組交流之后,開始全班匯報展示,達到智慧共享的目的。
預設:
課件演示(學生的認知是由淺入深的,通過動手實踐他們已經驗證了面積計算方法,就此結束,勢必會使部分學生的轉化要領模糊,為此,我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在學生動手、動腦、發現、比較、歸納之后利用多媒體課件直觀演示剪、拼過程達到鞏固推導過程的目的。)
4、議一議
依據從具體到抽象,從感性到理性的認識原則,安排小組討論。小組討論:①拼出的長方形和原來的.平行四邊形比,面積變了嗎?②拼出的長方形的長和寬與原來的平行四邊形的底和高有什么關系?③你能根據長方形面積計算公式推導出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計算公式嗎?
根據學生匯報推導平行四邊形面積公式并板書。
讀書可以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當學生探究出面積計算方法后,讓學生讀書并提出疑問,學生經歷這個過程思維更加完善。而且自學了字母公式,了解了例1的解題方法。
重溫例1,在解決這個問題時,你想提醒同學注意什么?
[設計意圖:讓學生深刻理解本課的重難點,培養了學生的邏輯思維,讓學生不僅學會了知識,更重要的是學會了學習。所謂“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學生經歷了知識的形成過程,情緒是高昂的、思維是深刻的、心理是快樂的]。
(三)分層訓練鞏固內化。
課堂練習是數學教學的主要環節之一,是學生形成技能,發展智力的有效方法。我本著“重基礎、驗能力、拓思維”的原則,設計如下幾個層次的練習。
1、基礎練習:算出下面每個四邊形的面積。
(使學生加深對所學知識的認識,正確分清平行四邊形的底和高。)
2、提升練習:
(在第一題的基礎上,增加了學生動手測量的要求。體現了“重實踐”這一理念同時也使學生理解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必須是底和對應的高相乘突出對應)
3、擴展練習:
下面圖中平行四邊形的面積相等嗎?你想到了什么?
平行四邊形說課稿 篇9
課題:平行四邊形的面積
說課人:滑縣棗村鄉第一中心小學鄧琳
一、說課題:
二、說教材:
幾何知識的初步認識貫穿在整個教學中,是按由易到難的順序呈現的。《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在本冊教材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平行四邊行面積的計算是在學生已經掌握并能靈活運用長方行面積計算公式,理解平行四邊行特征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而且,這部分知識的學習運用會為學生學習后面的三角形,梯形等平面圖形的面積奠定良好的基礎。由此可見,本節課是促進學生空間觀念發展,扎實其幾何知識學習的重要環節。它在整個教材體系中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
三、說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使學生通過探索,理解和掌握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計算公式,會計算平行四邊形的面積。
2、能力目標:使學生通過操作、觀察、比較等活動,初步認識轉化的方法,培養學生的觀察、分析、概括、推導能力,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3、情感目標:通過活動,激發學生興趣,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感受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系。.
四、說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難點:推導平行四邊形的面積的計算的計算公式。
五、說設計理念
針對以上的教材說明以及《課標》中指出的:“數學教學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上,教師應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向學生提供充分的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去理解和掌握知識。要充分拓展學生自學、質疑、討論和訓練的時間與空間,注重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所以本節課在教學時,我采用了“洋思”教學方法,做到先學后教,當堂訓練,引導學生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先進行自學,讓他們去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討論問題,解決問題。在教學中還要注重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如:學生的觀察能力、比較、歸納能力,操作能力,合作交流能力等。
六、說教學環節:
根據上面的設計理念,本節課我設計了以下的六個環節:
(1)直接導入課題。
(2)出示學習目標。讓學生做到心中有數。
(3)出示自學指導。讓學生在規定的時間內,結合老師出示的自學指導進行自學,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
(4)交流反饋。針對學生在自學中出現的問題進行講解和分析。
(5)當堂訓練。新課標理念下教師要做到面向全體,體現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有不同的發展,所以在練習題的設計上我設計了闖關游戲,從易到難,從基礎知識到拓展訓練,讓不同的孩子都能有不同的收獲。
(6)全課小結。通過整節課的學習,讓孩子們知道數學在生活中的重要性,讓他們知道數學源于生活,而又應用于生活。
七、說學法:采用自學和小組合作的方法,在這一過程中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主動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親自去經歷獲得知識的成功體驗,并且發展學生的各種能力。
八、說教法:
本節課最大的特點是讓學生動手操作,分小組讓學生自己動手進行剪拼,把靜態知識轉化為動態,把抽象的知識轉化為具體可操作的規律性知識。主要采用洋思教學方法,讓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自主地、快樂地解決問題。
九、教具學具準備:小剪刀、平行四邊形的.卡紙、題卡
十、說教學過程:
(一)導課:同學們,在前面我們學過了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的計算,在平面圖形中還有好多的圖形,今天我們就來研究一下平行四邊形的面積的計算。(板書:平行四邊形的面積)直接導課,簡單明了。
(二)出示學習目標:
1、知識目標:使學生通過探索,理解和掌握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計算公式,會計算平行四邊形的面積。
2、能力目標:使學生通過操作、觀察、比較等活動,初步認識轉化的方法,培養學生的觀察、分析、概括、推導能力,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3、德育目標:通過活動,激發學生興趣,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感受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系。.
(將重點詞語用彩色字體出示,加深學生對目標的認識。這樣以來,學生就知道學習本節課的目的是什么,對后面的學習打下了基礎。)
(三)出示自學指導(自學課本79-81頁)
1、觀察79頁的主題圖,你都發現了哪些圖形?你會計算其中哪些圖形的面積?
2、觀察80頁上面的兩個花壇,你會用前面我們學過的哪種方法來求出它們的面積?
3、請你用數方格的方法完成80頁下面的表格,從中你發現了什么?
4、自學81頁,我們可以把平行四邊形變成前面學過的哪種平面圖形來研究它的面積?它們之間有什么樣的關系?
5、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公式是什么?用字母怎么來表示?
平行四邊形說課稿 篇10
一、說教材
教學內容:
我說課的內容是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五年級數學上冊第80—81頁的內容“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計算是在學生掌握了這個圖形的特征以及長方形面積計算的基礎上學習的。也是今后學習其它圖形的基礎。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計算是先借助數方格的方法,猜測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再引導學生運用“割補法”將平行四邊形轉化成一個學過的長方形,推導出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計算公式,在這個過程中滲透“轉化”思想。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理解并掌握平行四邊形面積計算公式。
過程與方法目標:能夠運用公式解決實際問題。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公式的推導,向學生滲透事物之間的普遍聯系;通過解決實際問題,提高學生對生活中處處有數學的認識。
教學重難點:
(1)教學重點:平行四邊形面積計算方式的推導和運用。
(2)教學難點:如何讓學生切實理解由平行四邊形剪拼成長方形后,長方形的長和寬與平行四邊形之間的底和高的關系。
二、說教法
這節課,我將采用“自主實踐,合作交流”的教學方法,通過演示與實踐操作,激發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在求知的學習狀態中展示個性。
本課的學法有:自主討論、小組合作、實際操作、觀察想象等學習方法,使學生親自探索,主動發現,讓他們學的輕松,學的快樂,學的愉快!
教具準備:平行四邊形卡片、長方形卡片、格子紙、剪刀等。
三、說教學過程
本節課我以“四環節”教學法為宗旨,從以下四方面來闡述教學程序:
(1)創設情景、質疑自探
師:兔媽媽在山上開墾了兩塊地,為了培養孩子艱苦奮斗,吃苦耐勞的精神,決定把地交給兩只兔寶寶來種。〔課件出示兩塊地。〕老大說:“我是哥哥,我來種大的。可這兩塊地到底哪塊大呢?”你能幫它解決這個問題嗎?
師:長方形的面積大家會求,那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呢?這節課我們就來研究這個問題。揭示課題并板書“平行四邊形的.面積”。
〔設計意圖: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通過創設情境使學生感受到數學無處不在,感受數學的魅力。通過質疑“這兩塊地到底哪塊大呢?”使學生產生求知的欲望,激發學生積極探索的興趣。〕
(2)分組學習、合作交流
1、用數方格〔即數面積單位〕的方法來計算平行四邊形的面積。
師:怎樣知道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呢?學生可能會說親自量量、擺擺、數數,引出數方格的方法。
①課件出示方格圖和表格并說明要求(一個方格代表1平方米,不滿一個按半格計算),學生獨立數方格和填表。
②認真觀察,探索發現。
為了讓學生認真觀察表格提出問題:
師:“你覺得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可能會怎樣求?”
引出猜測: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底×高
〔設計意圖:通過讓學生用數一數、填一填、說一說建立平行四邊形與長方形的聯系,同時培養學生敢于聯想,大膽猜測的能力,也為下一步探索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計算方法提供思路。〕
2、滲透“轉化”思想引入割補法。
①引導學生獨立思考,尋求驗證方法。
師:猜測并不代表結論。通過剛才的方法我們猜測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底×高,是否成立?我們來驗證一下。不數方格,能不能計算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呢?能不能把它轉化成學過的圖形呢?給學生留出思考的時間。
②動手操作〔先讓學生自己動手剪一剪、拼一拼,再四人小組交流剪、拼的過程,并求出平行四邊形的面積。〕
③學生演示剪、拼的過程。〔課件展示兩種剪法〕
展示之后問:“為什么要沿著高剪開呢?”使學生明白只有沿著高剪,才能拼成長方形。
④建立聯系,推導公式。
提出問題:
師:現在會求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嗎?怎樣求?為什么?
我會對學生的回答給予肯定:“你們真棒,都會用‘轉化’的思想了。”
學生可能會說根據長方形的面積=長×寬,板書公式。
追問:今后所有的平行四邊形都需要割補成長方形嗎?如一塊草坪不能割補怎么辦?根據剛才轉化的過程你能發現點什么?
學生思考,若有困難可以四人小組討論。根據匯報板書:
長方形的面積=長×寬
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底×高
〔設計意圖:這樣一系列地追問更迫使學生獨立思考,發現平行四邊形與轉化后的長方形的關系。學生的敘述也能幫助學生深化理解知識的形成過程。〕
(3)精講點撥、鞏固訓練
①在剛才學生思考剪拼的過程中我及時點撥:要計算一個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必須知道它的什么?
〔底和高〕
②學生自學平行四邊形面積的字母形式,根據學生的匯報板書:S=ah
③分層運用新知識,逐步理解內化
對新知識需要及時組織學生鞏固運用,才能得到理解內化的效果。我本著“重基礎、驗能力、拓思維、聯系生活”的原則,安排了四組形式的練習。
基礎練習:
出示的幾個平行四邊形位置各不相同,這樣可使學生加深對平行四邊形相應底和高的認識,鞏固其面積計算方法的應用。
趣味練習:
趣味題的設計,進一步鞏固了平行四邊形面積方法的使用,同時開拓了學生對知識理解的視野。
實踐練習:
教學來源于生活,生活中處處有數學。這道實踐練習,在學習加強知識運用的過程中,使學生體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的快樂。
提升練習:
提升練習既考查了學生對理解知識的準確性和嚴密性,又考察了他們的想象力及空間觀念。
(4)檢測反饋、拓展運用
1、全課小結:通過這節課的學習,誰愿意和大家一起來分享你的收獲?
〔設計意圖:通過讓學生談收獲來培養學生對知識的歸納,整理、概括的能力,也培養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還包括對‘轉化’這一思想方法的運用理解,這是數學由‘雙基’轉化‘四基’的具體體現。〕
2、拓展運用:
為了引起學生的興趣,我準備了一個可活動的長方形框架,如果把它拉成一個平行四邊形,周長和面積有變化嗎?怎樣變化?如果任意拉這個平行四邊形,你會發現什么?什么情況下它的面積最大?
〔設計意圖:通過這個拓展題目使學生體會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變化,從而理解的更透徹,運用的更靈活。使學生在練習中思維得到發展,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課快要接近尾聲時,為了讓學生對所學知識有一個系統完整的了解,我先請同學們說說這節課學到了什么知識?然后提出:你還能有折紙或是其他的辦法證明平行四邊形的面積的公式嗎?作為課后的操作作業,這樣就為學生提供多元思維的空間,進一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做到“曲終而有余音繞梁”。
四、說板書
我以條理清楚為原則,既體現了學習目標,又突出了學習的重點,能夠幫助學生更明了地理解這節課的知識點。特設計如下:
平行四邊形的面積
長方形的面積=長×寬
平行四邊的面積=底×高
S = ah
五、說預設效果
本節課,創設生活情景導入新課,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課堂氣氛一定很活躍;重點部分讓學生合作學習,可以使學生互相監督、全員參與,保證了課堂效果;教師深入淺出的引導和充滿激勵的語言,可以給學生帶來不斷探究的動力和熱情;層次分明、難易適度的練習題可以使新知得到鞏固和應用。本課的教學環節環環相扣、清晰有序,一定會取得令人滿意的效果,一定會帶給學生帶來無限的精彩與收獲!
以上是我對《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計算》這一課的初步設想,如有不當之處,請大家多提保貴意見,謝謝大家!
平行四邊形說課稿 篇11
一、 教材分析
1.從在教材中的地位與作用來看
《平行四邊形的判別》緊接《平行四邊形的性質》一節。縱觀整個初中平面幾何教材,它是在學生掌握了平行線、三角形及簡單圖形的平移和旋轉等平面幾何知識,并且具備了初步的觀察、操作等活動經驗的基礎上講授的。這一節課既是前面所學知識的繼續,又是后面學習菱形、矩形及正方形等知識的基礎,起著承前啟后的作用。
2.從教材編寫角度看
教材從學生年齡特征、文化知識的實際水平出發,先讓學生動手做,動腦思考,然后與同伴交流、探索、總結歸納,升華得出平行四邊形的判別方法,再用這些方法去對四邊形是否是平行四邊形進行判定。這樣的安排使抽象的定理讓學生更易于接受,并能在整個教學過程中真正享受到探索的樂趣。
3.基于對教材的分析,我認為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是平行四邊形的判別方法,教學難點是判別方法的靈活運用。
4.根據新課程標準的要求及學生的實際情況,本節課我制定了如下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1.經歷并了解平行四邊形判別方法的探索過程,使學生逐步掌握說理的'基本方法。
2、探索并掌握平行四邊形的四種判別方法,能根據判別方法進行有關的應用。
(二)能力目標:
在探索過程中發展學生的合理推理意識、主動探究的習慣。
(三)德育目標:
體驗數學活動于生活又服務于生活,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教法分析
針對本節課的特點,我準備采用“創設情境—觀察探索—總結歸納—知識運用”為主線的教學方法。
在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通過觀察、思考、探索、交流獲得知識,形成技能,在教學過程中注意創設思維情境,堅持二主方針(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讓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自始至終處于一種積極思維、主動探究的學習狀態。使課堂洋溢著輕松和諧的氣氛,探索進取的氣氛,而教師在其中當好課堂教學的組織者、決策者、創造者和參與者。同時借助多媒體進行演示,以增加課堂容量和教學的直觀性
三、學法指導
在本節課的教學中要幫助學生學會運用觀察、分析、比較、歸納、概括等方法,得出解決問題的方法。使傳授知識和培養能力融為一體,使學生不僅學到科學探究的方法,而且體驗到探究的甘苦,領會到成功的喜悅。
四、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在復習了平行四邊形定義和性質之后創設教學情景(例如裝潢店要招聘店員,老板出了這樣一道考題:“一顧客要一張平行四邊形的玻璃,你能否利用手頭的工具釘制一個平行四邊形嗎?并說明這張玻璃符合顧客要求的道理。”你能為招聘人員設計一方案嗎?)此問題可先提示學生用定義,但用定義不好測量時是否還有別的方法,這樣就給學生提出一個問題:也就是說除了用定義外,還可以用什么樣的方法去判定一個四邊形是平行四邊形呢?
設計意圖:從實際問題引入新課, 提出具有啟發性的問題,能夠調動學生的積極思維,激起學生的學習欲望。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經說過:如果教師不想方設法使學生進入情緒高昂和智力振奮的內心狀態,就急于傳授知識,那么這種知識只能使人產生冷漠的態度,而不動感情的腦力勞動就會帶來疲憊。
(二)判別方法的探索
⒈ 提出問題后我安排了如下三組探索題
探索一 如圖,將兩根木條ac,bd的中點重疊,并用釘子固定,則四邊形abcd就是平行四邊形。你能說出這種方法的道理嗎?并與同伴交流。
探索二如圖,將兩根同樣長的木條ab,cd平行放置,再用木條ad,bc加固,則四邊形abcd就是平行四邊形。你能說出這種方法的道理嗎?與同伴交流。
探索三 用兩根長40c的木條和兩根長30c的木條作為四邊形的四條邊,能否拼成一個平行四邊形?與同伴進行交流。
這三個問題,讓學生分小組展開討論,此時課堂上營造一種和諧、熱烈的氣氛,在小組討論中教師可鼓勵學生用度量、旋轉、證三角形全等等多種方方法來證明所得四邊形是平行四邊形。教師還要指導學生進行總結、歸納、在探索過程中鼓勵學生力求尋找多種方法來解決問題,同時還可組織組與組之間的評比,這樣也能培養他們的競爭意識。然后每組由一名學生代表發言,讓學生鍛煉自己的語言表達能力,讓學生的個性得到充分的展示。最后教師和大家一起總結歸納。得出平行四邊形的判別方法:
1 兩組對邊分別平行的四邊形是平行四邊形;
2 兩組對邊分別相等的四邊形是平行四邊形;
3 一組對邊平行且相等的四邊形是平行四邊形;
4 兩條對角線互相平分的四邊形是平行四邊形。
這一教學活動的設計意圖:確保學生主體作用得到充分發揮,讓學生從被動學習到主動學習、自主學習,讓學生從接受知識到探究知識,從個人學習到合作交流。這樣的活動教學將會真正煥發出課堂教學的活力,從而在課堂教學中注入一種新課程理念:給學生一個空間,讓他們自己往前走;給學生一個時間,讓他們自己去安排;給學生一個問題,讓他們自己去找答案;給學生一個條件,讓他們自己去鍛煉;給學生一個題目,讓他們自己去創造;給學生一個機遇,讓他們自己去抓住。
(三)題組訓練:
為了進一步落實教學目標,讓學生在學懂學會的基礎上融會貫通,我安排了坡度適中,題型多樣的系列題組。
生物實驗室有一塊平行四邊形的玻璃片,在做生物實驗時,小華一不小心碰碎了一部分(如圖所示)。同學們!有沒有辦法把原來的平行四邊形重新畫出來?(a,b,c為三頂點,即找出第四個頂點d)
設計意圖:目的是讓學生了解數學問題于實際,同時又應用于實際,讓學生充分體驗歷經困難探索結果而輕松用于實際的快樂感覺。
(四)布置作業
1 課本p92習題4.4:1、2、
2體會本堂課你所獲得成功的經驗,寫好數學日記,同學交流
設計意圖:讓學生寫“數學日記”這種作業形式,能夠培養學生善于歸納總結的能力,逐步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五.評價分析
本節課教學過程中通過問題設置,引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引導學生主動探索,通過對平行四邊形判別方法的討論發現新知,歸納總結,得出結論。
本節內容邏輯性較強,對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要求較高,學生在說理上存在一定困難是正常的。但在問題討論、引導發現、鞏固訓練的過程中,師生的信息交流暢通,反饋評價及時,學生與學生積極交流、討論、思維活躍,教學活動始終處于教師的期盼控制中。
六.板書設計
平行四邊形說課稿 篇12
各位專家,各位同仁:
大家好!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課書五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第一課時,課題是:(手指課件)《平行四邊形的面積》。
一、說教材
“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屬于空間與圖形的知識領域,本冊教材承擔著讓學生探索并掌握平行四邊形、三角形、梯形面積公式的任務。而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計算又是本單元的第一節課,探索它的面積公式的方法又是探索三角形和梯形面積公式的基礎,可見本節課知識的重要性。
本節課的學習是在學生掌握了長方形和正方形面積計算公式,理解平行四邊行特征等知識的基礎上學習的,它又是學生進一步學習多邊形面積計算的必備知識。教材在編排這部分內容時,不但重視知識形成的過程,而且注意留給學生自主探索和交流的空間。主要體現在(點擊課件顯示教材內容)沒有直接給出結論,而是在老師的引導下放手讓學生進行探究、實驗、討論交流,從而獲得數學知識。
課程標準這樣描述:
探索并掌握三角形、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面積公式。
基于課程標準的要求,基于對教材的理解,基于對學生的研究和已有知識的分析,我擬定了以下三維目標:
二、說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探索并發現、掌握平行四邊形面積計算公式,能夠利用這個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能力目標:在經歷動手操作、交流探究的過程中,培養學生動手動腦及探索發現、
歸納總結及培養空間觀念等多種能力
情感目標:讓學生在參與學習的過程中,感受數學獨特的魅力,獲得成功體驗,
并產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情感。
以上目標的制定有層次、而且具有可操作性。
教學重點:為了促進目標的達成,課前我對學生進行了初步的調查,有的學生已
經知道三角形的面積計算公式,但卻不知道為什么。因此,我確定
本節課的教學重點:平行四邊形面積計算公式的推導。
教學難點:學生能夠切實理解由平行四邊形剪拼成長方形后,長方形的長和寬與
平行四邊形底和高的關系將成為本節課的難點。
為了突破教學重難點,本節課我將采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教學方式。通過課件演示和實踐操作,激發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培養他們的創新精神和應用意識。同時,我將組織學生認真觀察、分析和討論,在解決生活實際問題的過程中,通過動手實踐、合作梳理來完成探究任務。使自主探究的學習方式貫穿教學全過程,以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三、說教學具準備:
根據教學需要我準備了多媒體課件(如果有最好能展示平行四邊形轉化為長方形的過程)。同時讓學生每人準備了3個平行四邊形,一把直尺、面積格、三角板和剪刀。(應出現在課件上)
四、說教學過程
新課程強調,有效的學習活動不是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而是一個主動建構的過程,為了能更好地凸顯主動建構的教學理念,高效完成教學目標,特設計如下四個環節。(點擊課件出現四個環節)
(點擊課件)環節一:激趣引入
為了讓學生體會到數學生活的快樂。在新課開始,我結合學生喜愛的動畫慢羊羊、喜羊羊和、懶羊羊分地的情景導入:村長慢羊羊給喜羊羊和懶羊羊各分了一塊土地讓它們種菜吃,(點擊課件出現P80頁的兩塊地,并出現問題:這兩塊地的面積哪一個大呢?)可它們都認為慢羊羊分的不公平,這可把慢羊羊氣急壞了,它真的不知道該怎么辦了?,就想找同學們幫助他解決這個問題。通過這樣一個簡單而有趣的故事引入,自然引出本課所要研究的重點內容,并使學生在不知不覺中開始對主題的思考。在這樣一個濃厚的引入氛圍中,就為學生的參與加大了馬力,為學習新知豐富了情趣。
點擊課件)環節二:探究發現
本環節分步六完成:
第一步:回憶舊知,引出課題(點擊課件)
依據學生對上述故事感興趣這一可貴資源,我將以故事的問題為主線,進一步引導組織學生動手實踐,幫助慢羊羊想辦法。
同學們,要想知道這兩塊地的大小其實就是比較它們的什么?,喜羊羊分的地是長方形,以前我們學習過長方形的面積,在最初的時候人們使用最原始的方法拿一個個面積單位去密鋪,最后數一數用了幾個面積單位,這種方法比較麻煩,經過大量的實踐,人們找到了求面積的另一種方法:公式計算法,還記得長方形的面積計算公式嗎?隨著學生的回答我板書公式,要想知道喜羊羊分得面積是多少,必須知道長方形的什么?經過測量長方形的長是6m,寬是4m,能算出這塊地的面積嗎?有了長方形面積公式的成果人們也會探究推出其它圖形的面積,如懶羊羊的土地,它是什么形狀的?如果知道了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公式,我們就能求出這塊土地的面積,也就能幫慢羊羊村長解決問題了,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公式是什么呢?這節課我們就來研究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板書課題:平行四邊形的面積)
通過回顧長方形的面積計算方法所走過的路,指出探究圖形面積的一般方法后迅速提出本節的研究任務,簡潔明快,重點突出。
第二步:大膽猜想,調動思維(點擊課件)
假設大家手中的1號卡片就是懶羊羊的土地,你認為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怎么求?學生可能會有兩種猜想:(1)長×寬,通過讓學生指確認也就是鄰邊相乘。(2)底×高,接下來讓學生根據這兩種猜想量出平行四邊形圖形的有關數據,分別求出它的面積。經過學生測量計算出現兩種結果,到底哪一種是正確的?引領學生回到最基本最有效的方法來檢驗,用面積格測量。通過鼓勵學生的大膽猜想,調動學生的思維,兩種猜想思路,兩種猜想結果,使學生產生懸念,激發了他們躍躍欲試的情緒。
第三步:不同數法,滲透轉化(點擊課件)
接下來請同學們在1號卡片上鋪上面積格,請你數一數它占了多少小格?經過學生嘗試發現學生會有不同的數格方法,有先數整格的,然后把不滿一格的拼成一個整格,還有把三角形部分整塊平移動變成長方形的',我及時抓住后一種方法,讓學生到展臺上演示,通過長方形的面積公式計算出來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同時提出問題:這位同學是把什么圖形轉化為了什么圖形?轉化前后面積變不變?為什么?怎樣才能確保轉化為長方形呢?經過這幾個問題的思考,學生的思路會更加清晰,道理會更加明白。
第四步:動手操作,利用轉化(點擊課件)
在學生明白了這種方法后,請同學們利用上面一剪一拼的方法,動手操作,利用面積格把手中的2號平行四邊形求出來。經過這一操作學生掌握了轉化方法,但轉化前后圖形的關系還需梳理,這時又提出問題讓學生思考:轉化前的平行四邊形的底和高和轉化后的長方形的長和寬有什么關系?
第五步:思維飛躍,抽象公式(點擊課件)
學生認知是由淺入深的,通過動手實踐,他們已經知道:轉化前后面積相等,長方形的和平行四邊形底相等,寬和高也相等。有了前面充分的直觀操作,足以讓學生尋求計算方法了,至此我提出了新的任務,以促使方法上的飛躍。
不是所有的平行四邊形都能剪拼成長方形的,能不能不剪拼直接求出3號平行四邊形的面積?經過小組合作討論,學生利用直接測量平行四邊形的底和高,然后相乘,發現平行四邊形的面積等于底×高。我肯定同學們的發現,為了使學生的思維更加深刻,我會再提出問題:誰能講清楚,為什么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底×高?這個環節的設計,讓學生動手、動腦,集思廣益,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通過測量、計算、思考,從思維上實現了從感性到抽象的飛躍,悟出了知識的來龍去脈,可以說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公式使學生的探究的結果。老師的適時點撥和問題質疑起到了虎龍點睛,把思維引向深刻的效果。
第六步:前呼后應,解決問題(點擊課件)
至此公式的順利推導,字母公式的簡潔表示都已經水到渠成,突破教學重難點,完成了本節課的教學目標。為了使環節更加完整,我讓同學們利用推導出的平行四邊形的公式,給出圖形的數據計算賴羊羊土地的面積,并與長方形喜羊羊的土地面積比較,從而得出面積相等的確切答案,為慢羊羊徹底解決問題,慢羊羊開心的笑了,同學們也獲得了成功的喜悅。
(點擊課件)環節三:指導看書。
課堂上我及時指導學生看書,找出計算公式并填寫完整,并讓學生讀一讀得出的結論。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點擊課件)環節四:鞏固運用
數學規律的形成與深化,不僅靠感知,還要輔以靈活、有趣、有層次的課堂訓練。才能得到理解內化效果。我依據由易到難,由淺入深的練習要求,本著“重基礎、驗能力、拓思維”的原則,設計以下四個層次的練習:
(1)基礎練習:算出下面每個平行四邊形的面積。(點擊課件出現對應的練習題)
每節課的基礎練習是非常必要的,通過這個練習,鞏固新知,加深學生對圖形的認識,正確分清平行四邊形對應的底和高。
(2)變式練習(點擊課件出現對應的練習題)
已知平行四邊形的面積,給出底或高的長度,算出它的高或低。在第一題的基礎上,增加了逆向運用的練習題,體現了學習知識的靈活性。
(3)綜合練習(點擊課件出現對應的練習題)
下圖兩個平行四邊形的面積相等嗎?為什么?在這條平行線之間,還可以畫出幾種形狀不一樣而面積相等的平行四邊形。此題需要學生綜合運用知識,進行邏輯推理,深化對平行四邊形面積公式的理解。
(4)拓展練習(點擊課件出現對應的練習題)
為了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給學生思考問題創設一個更大的空間。我……………………………………………………(說清楚拓展到什么程度,怎么拓展的)讓學生從中感受到數學的魅力,使課堂回味無窮。
以上多層次的練習,使學生在學會新知的同時,形成技能。體現了“不同的學生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這一新理念。
(點擊課件)環節五:全課總結
課堂總結是本節課所學知識的歸納和總結,在引導學生回憶知識和學習方法后,我進行及時總結,總結中有知識的概括,有探究方法的回憶,更有數學思想的滲透。這樣做既有基本知識和基本能力的培養,又有基本數學思想方法和基本活動經驗的滲透。
五、說板書設計
(手指板書)這是我的板書設計,力求體現知識性、簡捷性,把數學思想方法孕含其中。從整體來看,既突出了本節課的重心,又凸顯了清晰的課堂結構。
以上是我對《平行四邊形的面積》一課的說課,不妥之處,敬請各位專家同仁多提寶貴意見,謝謝。
板書設計:
平行四邊形說課稿 篇13
我說課的課題是冀教版八年級數學(下)冊第二十二章第二節《平行四邊形的識別》,是一節課后說課。下面我主要從教材分析、教學目標、教法分析、學法指導、教學過程、教學評價幾個方面,談談我對本節教學內容的認識與處理。
一、教材分析
1.教材所處的地位和作用.
本章是冀教版教材幾何部分中,合情推理與演繹推理的一個分界點,仍然側重合情推理,同時適當滲透“有條理的思考和表述”。《平行四邊形的識別》是在學生掌握了平行線、三角形及簡單圖形的平移和旋轉,平行四邊形的定義、性質的基礎上進行研究的。在教學內容上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為研究特殊的平行四邊形奠定了基礎。
2.教學重點.
在新課程背景下,我們在關注學生數學學習的結果的同時,更要關注學生數學學習的過程。
所以我認為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是:探索并掌握平行四邊形的識別條件。
設計意圖:只有讓學生在動手操作中體會,學生才能真正理解它的本質,將所學知識內化為自己的東西。
3.教學難點:平行四邊形的識別方法的應用。
設計意圖:困難在于學生不能靈活應用。
結合本節內容的地位和作用,我確定了如下的教學目標。
二、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掌握平行四邊形的三種識別方法,并能根據識別方法進行有關的'應用。
2、過程與方法:
經歷平行四邊形識別方法的探索過程,提高學生的探究、分析、歸納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進一步發展學生的合情推理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使學生在合作學習中體驗到:數學活動充滿著探索和創造。使學生獲得成功的體驗,增強自信心,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
俗話說:“教學有法,教無定法,貴在得法”。行之有效的教法是取得良好教學效果的保障。
三、教法分析:1.情境教學法2.討論研究法3.多媒體演示法
設計意圖:尊重學生的生活實際,使學生樂學愛學,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四、學法指導
埃德加·富爾在《學會生存》一書中曾精辟地指出:“未來的文盲不再是不識字的人,而是沒有學會怎樣學習的人。”
在學法指導上,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關注學生的動手實踐的經歷,關注學生的自主探究過程,關注學生的合作交流。使學生不斷積累活動經驗,在活動中獲得數學的“思想、方法和能力”,增強學生數學學習的興趣和自信心。
五、教學過程
(一)情境引入
創設情境是開展數學教學活動的前提,它加強了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系.本節課我創設如下情境:
上節課我們研究了平行四邊形的定義和它的性質,對平行四邊形有了一定的了解,平行四邊形的一條對角線把它分成兩個全等的三角形,如果把其中一個三角形拿走,如圖所示,那么,你如何把剛才的平行四邊形補全呢?請同學們動手試一試。
平行四邊形說課稿 篇14
各位評委,你們好!我說課的題目是《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我準備從說教材、說教法學法、說教學過程、說板書五部分完成說課。
一、說教材
(一)說教材的地位與作用
《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是北師大版小學數學五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的內容。它是在學生已經學習了平行四邊形的特征、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計算、面積概念和面積單位基礎上來進行教學的。學生學了這部分內容,能為以后學習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積公式打下基礎。因此,本節課在小學數學學習中起到承上啟下的過渡作用。
(二)說教學目標
根據以上對教材的理解與內容的分析,按照新課程標準中掌握4-6學段空間與圖形的要求,以及學生所具有的認知結構特征,我將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定為:
1.知識目標:能應用公式計算平行四邊形的面積;
2.能力目標:理解推導平行四邊形面積計算公式的過程,培養學生抽象概括的能力。
3.情感目標: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體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
(三)說教學重難點
根據說教材的地位與作用、教學目標以及新課程標準中的教學內容和學生的認知能力,我將本節課的
教學重點定為:能應用公式計算平行四邊形的面積。
教學難點定為:理解平行四邊形面積的推導過程,并能運用公式解決實際問題。
二、說學情
1.在學習今天的內容之前,學生已經掌握了平行四邊形的特征以及長方形與正方形的面積基礎之上學習的,有一定的知識積累。
2.五年級的學生求知的欲望和能力,好奇心都有所增強,對新鮮事物開始思考、追求、探索。但是形象思維占主導地位,需要動手操作,理解知識需要具體的實物作支持。
三、說教法、學法
根據本節課的教學內容和學生的思維特點,以及新課程理念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是引導者、組織者、合作者,我準備采用以下幾種教法和學法:
1.教學中,我將通過生活情境的創設,利用多媒體教學課件,引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和積極思維的'動機,引導學生主動地探索。
2.動手實踐、主動探索、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由直觀到抽象,層層深入,遵循了概念教學的原則和學生的認知規律。通過動手操作,把平行四邊形轉化成長方形,再現已有的表象,借助已有的知識經驗,進行觀察、分析、比較、推理、概括出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計算公式。教學中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給學生較大的空間,開展探究性學習,讓他們在具體的操作活動中進行獨立思考。
3.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求知欲,體現因材施教的原則。通過靈活多樣的練習,鞏固平行四邊形面積計算方法,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
4.聯系生活實際解決身邊的問題,讓學生初步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體驗數學的應用,促進學生的發展。
四、說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趣導入。
通過創設情境:小兔樂樂想從三快草地中(有正方形、長方形以及平行四邊形),找一塊面積最大的草地去吃草,卻不知道怎么計算哪塊土地的面積最大,請同學們幫助解決。學生利用以前的知識能夠計算出其中正方形和長方形草地的面積,不能計算出平行四邊形草地的面積。這一環節的設計,不僅復習了舊知識,還體現出數學就在我們的身邊,從而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及學習的積極性。
(二)主動探究,獲取新知。
學生獨立思考,動手操作,嘗試用不同方法計算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根據這些方法,展開其中的割補法,通過轉化-找關系-推導這一過程,讓學生經歷操作、觀察、分析、比較、推理、交流,自己根據長方形面積公式概括出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計算公式。
這一環節的設計,培養了學生思維的靈活性,發揮了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主體作用。
(三)練習應用,鞏固提高。
課后練習和一些變式的習題。
緊扣教學內容和教學環節,設計多種形式的數學練習,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求知欲,體現因材施教的原則,為學生提供創造性思維的空間。
(四)聯系生活,深化應用。
聯系生活,解決實際問題。這一環節的設計,讓學生感受到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用學到的知識與解決實際問題,促進理論同實踐的結合。
(五)總結:
總結內容主要讓學生清楚:要求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必須知道它的底和高或量出底和高。
(六)布置作業:
自編一道有關平行四邊形面積的應用題。富有實踐性和應用性,鼓勵學生利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五、說板書設計:
平行四邊形說課稿 篇15
各位領導、 老師們,大家好,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人教版義務教育新課標數學八年級下冊第十九章第二節《平行四邊形的判定》第一課時。 下面談一下本節課的設想。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所處地位和作用:《平行四邊形的判定》緊接《平行四邊形的性質》一節。縱觀整個初中平面幾何教材,它是在學生掌握了平行線、三角形及簡單圖形的平移和旋轉等平面幾何知識,并且具備了初步的觀察、操作等活動經驗的基礎上講授的。這一節課既是前面所學知識的繼續,又是后面學習菱形、矩形及正方形等知識的基礎,起著承前啟后的作用。
(二)教學目標分析:根據學生已有的認識基礎及本課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依據新課程標準確定本課教學目標為:
知識與技能:通過探索平行四邊形常用的判定條件的過程,掌握平行四邊形常用的判定方法.
數學思考:
1、通過觀察、實驗、猜想、驗證、推理、交流等數學活動,發展學生的合情推理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及應用數學的意識和能力。
2、使學生掌握證明與舉反例是判斷一個數學命題是否成立的基本方法。
解決問題:通過平行四邊形判別條件的探索過程,豐富學生從事數學活動的經驗與體驗,感受感受數學思考過程的條理性及解決問題的策略的多樣性,發展學生的實踐能力及創新意識。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培養學生合情推理能力,以及嚴謹的書寫表達,體會幾何思維的真正內涵.
(三)教學重點難點分析:行四邊形的判定方法涉及平行四邊形元素的各方面,同時它又與平行四邊形的性質聯系,判定一個四邊形是否為平行四邊形是利用平行四邊形性質解決其他問題的基礎,所以平行四邊形的判定定理是本節的重點.平行四邊形的判定方法較多,綜合性較強,能靈活的運用判定定理證明平行四邊形,是本節的難點.因此在例題講解時,采用啟發式教學模式,根據題目中具體條件結合圖形引導學生根據分析法解題程序從條件或結論出發,由學生自己去思考,去分析,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對學生靈活掌握熟練應用各種判定定理會有幫助.
二、教法學法分析:
鑒于教材特點及八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心理特征和認知水平,在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通過觀察、思考、探索、交流獲得知識,形成技能,在教學過程中注意創設思維情境,堅持二主方針(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讓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自始至終處于一種積極思維、主動探究的學習狀態。使課堂洋溢著輕松和諧的氣氛,探索進取的氣氛,而教師在其中當好課堂教學的組織者、決策者、創造者和參與者。同時借助實物教具進行演示,以增加課堂容量和教學的直觀性。
本堂課立足于學生的“學”,要求學生多動手,多觀察,讓學生經歷發現,說明,完善的過程,培養其操作說理、觀察歸納的能力。從而可以幫助學生形成分析、對比、歸納的思想方法。在對比和討論中讓學生在“做中學”,提高學生利用已學知識去主動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因此在課堂上要采用積極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合作交流的方法組織教學,使學生真正成為教學的主體,體驗參與的樂趣,成功的喜悅。
三、教學程序設計
(一)、回顧交流,逆向思索
在復習了平行四邊形定義和性質,提出判定平行四邊形的方法引導學生探究。
設計意圖:從舊知識問題引入新課, 提出具有啟發性的問題,能夠調動學生的積極思維,激起學生的學習欲望,也為下面探究平行四邊形的判定方法打下基礎。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經說過:如果教師不想方設法使學生進入情緒高昂和智力振奮的內心狀態,就急于傳授知識,那么這種知識只能使人產生冷漠的態度,而不動感情的腦力勞動就會帶來疲憊。
(二)探索方法,發現新知
⒈ 提出問題后我安排了如下兩組探索題
探索一、將兩長兩短的四根細木條(或用硬紙片),用小釘鉸合在一起,做成四邊形,如果等長的木條成對邊,那么無論如何轉動這四邊形,它的形狀都是平行四邊形;你能說出這種方法的道理嗎?并與同伴交流。
探索二、 若將兩根細木條中點用釘子釘合在一起,用像皮筋連接木條的.頂點,做成一個四邊形,轉動兩根木條,這個四邊形是平行四邊形.。你能說出這種方法的道理嗎?與同伴交流。
這兩個問題,讓學生分小組展開討論,此時課堂上營造一種和諧、熱烈的氣氛,在小組討論中教師可鼓勵學生用度量、旋轉、證三角形全等等多種方方法來證明所得四邊形是平行四邊形。教師還要指導學生進行總結、歸納、在探索過程中鼓勵學生力求尋找多種方法來解決問題,同時還可組織組與組之間的評比,這樣也能培養他們的競爭意識。然后由一名學生代表發言,讓學生鍛煉自己的語言表達能力,讓學生的個性得到充分的展示。最后教師和大家一起總結歸納。得出平行四邊形的判別方法:
1 兩組對邊分別平行的四邊形是平行四邊形;
2 兩組對邊分別相等的四邊形是平行四邊形;
3 兩條對角線互相平分的四邊形是平行四邊形。
這一教學活動的設計意圖:確保學生主體作用得到充分發揮,讓學生從被動學習到主動學習、自主學習,讓學生從接受知識到探究知識,從個人學習到合作交流。這樣的活動教學將會真正煥發出課堂教學的活力,從而在課堂教學中注入一種新課程理念:給學生一個空間,讓他們自己往前走;給學生一個時間,讓他們自己去安排;給學生一個問題,讓他們自己去找答案。
(三)范例點擊,應用所學:為了進一步落實教學目標,讓學生在學懂學會的基礎上融會貫通,我安排了坡度適中,題型多樣的系列題組:
例1、 ABCD的對角線AC,BD交于點O,E、F是AC上的兩點,并且AE=CF.求證四邊形BFDE是平行四邊形.
設計意圖:此題作為本課的例題,要求學生不僅找出判定平行四邊形的,而且能有條理的寫出證明過程,教師要及時查缺補漏,規范解題格式,讓學生著重講清判斷的理由,起到及時鞏固判別方法的作用。同時也鍛煉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機動)演練題:在四邊形ABCD中,E、F分別是AB、CD的中點,四邊形AECF是平行四邊形嗎?證明你的結論.
設計意圖:此題作為本課的機動題,時間允許就在課堂完成。本題要求學生不僅找出平行四邊形判定,而且能有條理的寫出證明過程,讓學生反復認識,學會分析,此題完成后,學生已順利達到教學目標。
(四)、隨堂練習,鞏固深化:1.課本P97“練習” 1.
設計意圖:題1的綜合性,靈活性比較強,學生能夠順利解決,對培養他們學好數學的信心大有好處。
(五) 布置作業,專題突破1.課本:P100 習題19.1 4,5, 2.選做 :P100 習題19.1 10,12
證明:兩組對角分別相等的四邊形是平行四邊形。
3.預習:探究:還有什么方法可以判定一個四邊形是平行四邊形?
設計意圖:根據新課標精神,“人人學有用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在作業時給出有梯度的練習,以滿足不同層次學生學習的需要。而且通過題2的探究,讓學生發現平行四邊形更多的判定方法。為下節課進一步探究平行四邊形的其他判定法方法奠定基礎。
(六).評價分析:本節課教學過程中通過問題設置,引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引導學生主動探索,通過對平行四邊形判別方法的討論發現新知,歸納總結,得出結論。本節內容邏輯性較強,對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要求較高,學生在說理上存在一定困難是正常的。但在問題討論、引導發現、鞏固訓練的過程中,師生的信息交流暢通,反饋評價及時,學生與學生積極交流、討論、思維活躍,教學活動始終處于教師的期盼控制中。
【平行四邊形說課稿】相關文章:
《平行四邊形的認識》說課稿12-18
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說課稿06-17
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說課稿03-07
平行四邊形面積說課稿10-31
《平行四邊形的判定》的說課稿05-15
《平行四邊形的判定》說課稿06-04
平行四邊形的認識說課稿01-13
平行四邊形面積說課稿12-10
平行四邊形的性質及應用說課稿01-13
數學《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說課稿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