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線統計圖說課稿(精選15篇)
作為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進行說課稿編寫工作,說課稿可以幫助我們提高教學效果。我們該怎么去寫說課稿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折線統計圖說課稿,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折線統計圖說課稿 篇1
說教材
《折線統計圖》一課是四年級下冊的內容,它是在學生已經掌握了收集、整理、描述、分析數據的基本方法,會用統計表和條形統計圖來表示統計結果的基礎上,又一次認識一種新的統計圖——單式折線統計圖。單式折線統計圖的特點除了可以表示一個數量的多少之外,最主要的作用是表示一個數量的增減變化情況。本課內容又為以后的復式折線統計圖作準備,通過正確地認讀統計圖,為今后的統計圖分析打下基礎。
說教學目標
基于以上認識,我把本課《折線統計圖》的教學目標定位于以下幾點
1.在條形統計圖的基礎上認識折線統計圖,了解折線統計圖的特點,初步了解繪制統計圖的過程。
2.根據折線統計圖,學生能描述,分析數據,解決問題,讓學生體會到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3.根據折線統計圖的特點,會根據數據的變化,學會預測問題的結果或趨勢,體會折線統計圖的現實的作用。
4.在學習探索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熱愛奧運事業的愛國之情。
本課的教學重點設計為:認識折線統計圖的特點和學會制作折線統計圖。
教學的難點則放在:認識折線統計圖的特點。
說教學理念
我確立了“感受生活中處處有數學,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的設計理念
基于這一理念,我在教學過程中力求聯系學生生活實際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從學生感興趣的素材,設計新穎的導入與例題教學,打破了傳統數學課的枯燥無味,給數學課富予新的生命力。導入用奧運會,畫圖用樂樂的體溫表,練習用老總選擇人員進行進修等,從而構建一種自主探究、和諧合作的教學氛圍,培養學生感受生活中的數學和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問題的能力。
說教法
針對學生年齡特點和心理特征,以及他們現在的知識水平。我主要采用了談話法、演示法、練習法、小組合作等教學方法,讓盡可能多的學生主動參與到學習過程中。課堂上教師要成為學生的學習伙伴,與學生“同甘共苦”一起體驗成功的喜悅,創造一個輕松,高效的學習氛圍。特別是采用了課件演示描點的過程使學生清晰地認識到畫圖的過程,和課件演示線段的的上升、下降及傾斜角度決定增減幅度的特點,從而突破畫圖和歸納折線統計圖的難點。
說學法
教學時,我通過學生感興趣的話題引入,引導學生關注身邊的數學,使學生體會到觀察、概括、想象、遷移等數學學習方法,在師生互動中讓每個學生都動口,動手,動腦。培養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說教學過程:
本課分成激趣導入——探究新知——實踐應用——總結特征——運用知識五塊內容,
在激趣導入部分:通過今年奧運會的知識進行激發學生興趣,從統計表、條形統計圖來直接引入“折線統計圖”。
在探究新知部分:復習統計圖的各部分名稱,了解統計圖的制作過程,把統計圖補充完整和根據變化趨勢預測下一屆奧運會中國的金牌數量。
在實踐應用環節,我設計了樂樂的體溫統計表:讓學生制作折線統計圖,除了能讀懂圖外,還初步理解傾斜角度是決定了數量的增減幅度。從而總結特點:
先通過條形統計圖與折線統計圖異同點的對比,真正理解把握折線統計圖的特點。
從不同點來歸納折線統計圖的特點:
觀察折線統計圖中線段上升——數量增加,下降——減少,傾斜角度——增減幅度,從而引出不僅能表示出數量的多少,還清晰能表示出數量的增減變化。
最后,在運用環節,設計了三個練習內容:
一是找生活中的折線統計圖并簡單分析數量的變化(股票圖、心電圖)。
二是用江南車城兩個銷售員的的統計圖來選擇進修的名額,體會折線統計圖的現實的作用。
三是比較兩個內容,從而來選擇哪一個內容適合用折線統計圖來表示。主要是為進一步進一步突出折線統計圖能清晰地反映出數量增減變化的特點。
說板書設計
我設計的板書既簡潔明了,又一目了然,體現了這一節課的重點與難點。
這節課,我認為學生動手了,但小組合作,討論得還不夠。
折線統計圖說課稿 篇2
一、說教材:
1.說課內容:(課件出示)
本節課的內容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五年級數學下冊第74、75頁的統計。
2.教材分析:
這節課的內容是在學生學習了單式折線統計圖和復式條形統計圖的基礎上教學的。這節課的內容包括制作復式折線統計圖的必要性、制作方法以及對這種統計圖的分析預測。教材在設計中,主要突出了以下三個方面:
(1)合并。為了方便比較青島市、昆明市兩個城市各月的降水量,把兩個單式折線統計圖畫在同一幅圖上,變成復式折線統計圖。讓生感受出現復式折線統計圖的必要性和其帶來的好處。
(2)區別。讓學生比較單復式折線統計圖的區別,引入和克服教學重難點。
(3)讀圖。通過對復式折線統計圖中兩條折線升降的分析,對數據進行合理的預測,這也是課標的要求。
3.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課的學習,不但可以用來解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實際問題,也是今后學習更多其他統計圖的重要基礎。
4.教學目標:
基于這樣的教材分析我確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為:(課件出示)
1、認知目標——使學生認識復式折線統計圖,進一步明確折線統計圖的特點和作用,體會復式折線統計圖的優越性。
2、技能目標——會對復式折線統計圖進行簡單的分析,并能在提供的表格中把復式折線統計圖補繪完整。
3、情感目標——使學生在學習統計知識的同時,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及其在生活中的應用。
5.教學重點:
根據教學目標,我確定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是:(課件出示)
認識復式折線統計圖的特點和作用,會進行簡單的制作,學會看圖回答有關問題。
6.教學難點:
本節課的教學難點是:(課件出示)
對統計圖反映的信息進行準確地分析、比較和判斷。
接下來說說本節課的教法和學法。
二、說教法:
新課標指出:“教無定法,貴在得法。”針對學生的年齡特征和已有的知識水平,我主要采用:(課件出示)直觀演示法、設疑誘導法、比較發現法等教學方法,讓學生主動參與到學習過程中,為學生創造一個輕松、高效的學習氛圍。
三、說學法:
在本節課中,我指導學生學習的方法是:(課件出示)動手操作法、自主探究法、觀察比較法、合作交流法,使學生在觀察、比較、想象、討論、遷移等一系列過程中動口、動手、動腦,培養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四、教學程序:
以下是我的教學設計。(課件出示)
1.第一個環節是: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書中例題只提供了兩幅單式折線統計圖和一幅復式折線統計圖,看上去很單調,枯燥無味。怎樣激發學生情感呢?我是這樣設計的:首先出示一張我國各省市的行政區域圖,然后我在圖上指出,青島市在山東省,昆明市在云南省,它們之間的直線距離有2080千米。下面讓我們來看看兩個城市的月平均降水情況。然后分別出示青島市和昆明市2003年各月降水量統計圖,讓學生分別說出青島市和昆明市哪個月降水量最多,哪個月降水量最少,引起對單式折線統計圖的回憶。學生根據以前學習的經驗,應該很快就能找到相應的數據。我這樣設計的依據是:數學依賴于生活,并從生活中抽象和升華。讓學生學習大眾的數學,學習生活的數學,這是新課程理念下的數學觀。依據學生的實際情況設計教學過程,這是我的第一想法。
2.第二個環節是:設置疑問,主動探索。
南宋理學家朱熹說:“讀書無疑者,須教有疑,有疑者,卻要無疑,到這里方是長進。”古人也曾說:“學起于思,思源于疑。”可見,“疑”對學習的重要作用。“疑”是學生深入學習的原動力,“疑”是開啟思維的金鑰匙。在這個環節中,我分為3個步驟進行教學。
第一個步驟:認識復式折線統計圖。我把兩幅單式折線統計圖放到一起,再提出疑問:你能很快看出這兩個城市哪個月的降水量最接近,哪個月的降水量相差最多嗎?由于強調了很快,讓學生感受到觀察這兩幅圖很快回答這兩個問題的確很困難,使學生在以前學習過的復式條形統計圖的基礎上,想到要解決這個問題,必須利用更好的方法,把兩幅圖合并成一幅圖,那么合并成的統計圖應該叫什么統計圖呢?教師告訴學生,像這樣的統計圖就叫做復式折線統計圖。(板書課題)
接著,我出示青島市、昆明市2003年各月降水量統計圖,讓學生觀察、比較兩條折線,并回答以下3個問題:表示青島市、昆明市各月降水量的分別是哪條折線?從這幅統計圖上,你能很快看出這兩個城市哪個月降水量最接近,哪個月降水量相差最多嗎?你還能獲得哪些信息?在第2個問題中,重點讓學生說一說,你是怎樣很快看出的?學生可能說是通過比較各個月中,哪兩個點的距離最近,哪兩個點的距離最遠。在第3個問題中,根據我的預設,學生可能獲得的信息有:這兩個城市都是6、7、8月的降水量比較多,還可能比較某個月中兩個城市的降水量相差多少,昆明市各月降水量的變化比青島市的幅度大……學生也有可能有新的生成,這正是學生思維發散的訓練點,也是提高學生讀懂統計圖中所包含信息的好機會,這樣,我結合學生的生成,再進一步突出復式折線統計圖的優點。
第二個步驟:比較。讓學生對單式折線統計圖和復式折線統計圖進行比較,可以加深學生對復式折線統計圖的認識。我讓學生對課本74、75頁中的三幅圖進行比較,小組討論:復式折線統計圖和單式折線統計圖相比,有什么不同的地方?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復式折線統計圖有什么優點?使學生在比較中得出,相同點有:(板書)它們都有標題、單位、制圖日期、制圖內容。不同點有:復式折線統計圖的標題變了、增加了圖例(板書)、折線有兩條。復式折線統計圖的優點是:不但能反映數量的多少,表示數量增減變化的情況,還能方便地對圖中的兩個量進行分析和比較。
第三個步驟:經歷制作過程。日常生活中手工繪制統計圖表的需要越來越少。新課標從實際出發,降低了對學生繪制復式折線統計圖的要求,只讓學生在已經確定了縱軸、橫軸并畫好格線的圖中畫不同的折線表示相關的數據,這樣既突出了繪制復式折線統計圖的關鍵環節,又能使學生更加關注統計的過程,從而更加全面地理解統計方法。
因此,我先出示畫好的格線,并啟發學生思考:是先把表示兩個城市平均氣溫所有的數據點都描出來以后再連線好,還是先把其中一個城市平均氣溫的數據點描出來連線,再把第二個城市平均氣溫的數據點描出來連線好?為什么?再將繪制復式折線統計圖的過程演示給學生看,同時提醒學生注意標題的變化、日期的填寫、圖例的位置及表示不同城市的線型:一條用實線,一條用虛線,也可用不同顏色的線來表示。
至此,新授部分告一段落。
3.第三個環節是:鞏固深化,應用新知。首先讓學生完成課本76頁練習十三的第一題。主要是檢驗學生對復式折線統計圖繪制方法的掌握情況,并能對復式折線統計圖所表達的信息進行簡單的分析、比較。練習時,先讓學生在書上獨立完成,再說一說制圖的正確步驟,我用多媒體演示,并提醒學生注意最高氣溫和最低氣溫對應的折線各用什么表示,還要寫上數據和制圖日期,根據學生的制作情況,還可以組織學生討論一下,兩條折線上的數據怎樣寫就不混淆了?最后讓學生看圖回答題中的問題,這里重點幫助學生弄清“溫差”的含義,另外,在回答最后一個問題時,學生可能會說“我喜歡看統計圖”,我就重點讓學生說說為什么喜歡看統計圖?從而讓學生進一步體會復式折線統計圖的直觀、形象的優越性
接著出示課本75頁的“練一練”,在學生弄清圖意后,小組討論、匯報以下問題:從圖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你能預測一下我國13歲小學男、女生的平均身高嗎?培養學生根據統計圖進行大膽預測的意識,增強學生的統計觀念,發展學生的統計能力,逐步提高識圖和用圖的能力。最后,我讓學生將自己的身高和我國同齡小學生的平均身高比一比,將統計與學生的生活實際緊密聯系起來。
生活中的統計還有很多。商場里面也要對商品銷售情況進行統計,以便及時調整銷售計劃。請看某家電商場A、B兩種品牌彩電銷售量統計圖。通過這個練習,一方面增強學生讀圖、分析、比較的能力,鞏固所學知識,一方面讓學生體驗經理的角色,對下個月的彩電購進進行篩選、預測,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體會統計在生活中的作用,明白生活中有數學問題,數學知識能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然后讓學生欣賞一組折線統計圖,將課堂內容向課外延伸,進一步認識復式折線統計圖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拓寬學生的視野,引發學生進一步學習復式折線圖的欲望。
4.最后引導學生從以下幾方面對本課所學的內容進行總結:
這節課你學會了哪些知識和本領?有哪些收獲?
你認為復式折線統計圖有什么特點?
按要求完成復式折線統計圖時要注意些什么?
五、板書設計:
以下是我的板書設計。重點突出復式折線統計圖的結構、特征及作用。
板書:
復式折線統計圖
標題表示數量的多少
單位反映數量增減變化的情況
日期方便地對兩個量進行分析和比較
圖例
制圖內容(兩條折線)
折線統計圖說課稿 篇3
尊敬的各位評委、老師:
大家好!
今天,我說課的課型是多媒體環境下的教學,課題選自人教版小學數學四年級下冊第七單元《統計》的第一課時——《認識折線統計圖》。
本課教材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
根據新課標中對統計提出的要求,我制定了本節課的三維目標是:認知目標:讓學生認識單式折線統計圖,掌握折線統計圖的特點和作用。技能目標:培養學生在統計的過程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及進行合理推測的能力。
情感目標:
①通過對現實生活中多方面信息的統計,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②通過對東營市各項資料的分析與認識,加強環保教育,提高環保意識。
學情分析:
根據教學目標和學生分析,我制定本節課的教學重難點是:教學重點:掌握折線統計圖的特點;教學難點:總結折線統計圖的特點并能對數據進行簡單的分析。
這是我將采用的教法學法。
教學過程我將其分為以下4個環節:
一、情境導入,復習舊知:
在傳統的教學中,教學的引入素材單一,以書本引例為主,缺乏與學生實際生活的聯系,不能調動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因此在本節課前我利用網絡資源搜集到了有關東營市小型汽車擁有量的數據,將它作為導入素材,不僅能達到課堂教學的目的,更能讓學生體會到數學就來源于我們身邊,還能增加學生對東營市發展變化的了解,調動學生的興趣。接下來,讓學生利用所學知識完成統計圖表,并通過實物投影儀,展示自己的學習成果,這是學生的完成的情況,這又是在傳統教學中不可能實現的,而在多媒體環境下,教師、學生可以通過多種先進的現代化設備將自己的智慧、成果展示給大家,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更能激勵他下面的學習。
二、通過對舊知的的復習,我們進入了下一環節:新知的學習。
有數據表明人類獲取的信息83%來自視覺,11%來自聽覺,而傳統教學中,知識的呈現“死板”,以教師的講授、學生的傾聽為主,使學生喪失了83%的知識來源,因此,在這里我將“不動”的折線統計圖,借助多媒體的動態演示功能,將它的繪制過程演示出來,利用視覺的直觀性、形象性,突出折線統計圖的構成——點線及連線的起伏,為難點的突破打下堅實的基礎。
然后,進行小組討論對比教學,進一步加深對知識的理解,這是小組討論的結果,由組長通過實物投影儀展現給大家,并給予解說,利用實物投影儀在課堂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提供學生展現自我和小組智慧的機會;從學生的討論總結內容看,基本上找到了折線統計圖的特點,可見,課件演示的作用明顯。
三、接下來進入第3環節:尋找新知,運用新知。
在這里更加突出了多媒體的強大作用,我利用強大的網絡資源,搜集相關的知識信息,制成課件,當學生舉例時,一一呈現出來,更加形象具體,讓學生看到實實在在的數學就在我們身邊,數學是有用的學科,數學來源于生活,服務于生活。
在運用新知部分,我利用網絡搜集到了5項關于東營市的環境及基礎建設方面的數據,制成了折線統計圖,融入到課件中,利用貼近自己生活的、豐富的內容、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再利用各種不同的統計圖資料,有針對性的對數據進行簡單的分析,通過多方面、不同角度的訓練突破第二難點。發揮多媒體環境下內容豐富、容量大的特點。
如第一題主要練習折線的起伏可以反映數量增減的變化
第二題通過氣溫的整體變化趨勢的分析預計將來氣溫的變化趨勢,培養學生的合理推測能力,并結合下面三道題對學生進行環保教育。
四、總結,布置作業。
這是我的板書設計。
總之,多媒體環境下的教學,充分利用了多媒體的動態演示功能,將知識的呈現更加直觀化和形象化、具體化,更加易于接受、理解;豐富的內容、高容量的練習更能讓學生迅速的將所學知識消化吸收;實物投影儀的應用,更為師生、生生的交流提供了機會和平臺,讓學生在交流和展示中發現知識掌握知識。最后,通過多媒體的“動”、板書的“靜”,兩者的完美結合將數學知識的內容體現在學生面前。
以上是我的說課內容,不當之處,請批評指正,謝謝!
折線統計圖說課稿 篇4
教材分析
教材內容:認識折線統計圖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單元是在學生學習了統計表和條形統計圖的基礎上引入的一種新的統計圖——折線統計圖。它不僅豐富了統計的內容,還為今后的復式折線統計圖與扇形統計圖的學習作好知識貯備;通過正確地認讀分析統計圖,為今后的統計圖分析打下基礎。
目標分析
認知目標:
讓學生認識單式折線統計圖,了解折線統計圖的特點和作用。
技能目標:
培養學生在統計的過程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及進行合理推測的能力。
情感目標:
①通過對現實生活中多方面信息的統計,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②通過對東營市各項資料的分析與認識,加強環保教育,提高環保意識。
學情分析
學生已掌握了收集、整理、分析數據的基本方法;
會用統計表和條形統計圖來表示統計結果;
能根據統計圖表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建立了統計的觀念。
教學的重難點
教學重點:掌握折線統計圖的特點
教學難點:總結折線統計圖的特點并能對數據進行簡單的分析。
教法學法分析
實踐操作法
演示引導法
觀察對比法
合作交流法
拓展練習法
傳統教學方式內容單一、知識“死板”、以老師的講授學生的傾聽為主、生生交流少、課容量少效率低;而在信息環境下的多媒體教學取材廣泛、內容豐富、“死板”的知識可以通過課件的演示“運功”起來,讓學生更容易體會到知識形成的過程,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在課堂容量方面更是超出傳統課堂的幾倍,有效的提高了學習的效率。
利用多媒體,我將本節課的教學內容設計為以下三個環節:
復習舊知
情境導入:利用小學生的好奇心,用簡單的問句——你想知道老師在忙什么嗎?調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提供輕松的學習環境。這時候老師出示通過網絡資源搜集到的東營市交通工具的數據(這在以前是辦不到的),進一步讓學生整理并完成統計表和條形統計圖的繪制。在學生展示時,進行提問:條形統計圖有什么特點?溫故舊知的同時深化對條形統計圖特點的認識,為下面的對比教學做下鋪墊。
學習新知
在傳統的課堂中死板的統計圖不可能將統計圖的特點一一直觀、清晰、形象的展示出來,不易于學生發現和掌握,為此我借助多媒體,將折線統計圖的繪制過程演示出來,利用這一優勢,不僅使學生了解了折線統計圖的繪圖過程,更能突出圖形的特點,為觀察對比折線統計圖與條形統計圖的教學打下堅實的基礎,同時也有效地烘托學習的氣氛。
通過多媒體演示折線統計圖的繪制過程和學生的復述,學生對折線統計圖有了初步的了解和認識,清楚的知道了它是由點、線構成的,再讓學生根據圖形形狀的特點,給該圖起個形象的名字,同時板書課題,加深對它的認識。為更進一步認識折線統計圖的特點和作用,我設計了折線統計圖與條形統計圖對比這一環節,在這里受學生學習經驗和認知水平的差異,學生觀察到的,表現出不全面性,這正好可以利用小組合作的方式,運用小組成員的集體智慧,各抒己見,有效總結,形成較為完整的結論。
在小組合作前:我向他們提供了合作交流的建議:
1、每位同學積極發表自己的見解。
2、請一位同學擔當記錄員,記錄本組同學的意見,避免重復性敘述。這樣即沒有破壞合作交流的形式,又對學生的活動作了指導,有效地提高了合作的效率。合作中實實在在的看到了成果,而不是流于熱鬧的形式,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和學生的主體作用。這是小組的成果,雖書寫不夠工整,但卻看到了學生智慧的結晶。
讓學生說說生活中你在哪見過折線統計圖,讓學生體會到數學就在身邊,數學是有用的學科。
在練習的選取上,舍棄課本提供的資料,利用網絡資源搜集了關于東營市的各項統計資料,使學生感到學習的資源就來源于我們身邊的事物,既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又可以讓學生進一步認識我們的家園——東營,感受到東營的發展變化。
第一題的練習目的是讓學生體會折線的起伏,反應數量增減的變化,完善對折線統計圖的認識。
第二題目的是讓學生能根據統計圖的整體變化預測出今后氣溫變化的可能性,是升高?還是下降?哪種可能性大,滲透概率論的知識;并分析導致氣溫升高的原因,結合北京2008奧運會這一舉國大事,進行環保教育。接下來是
東營市20xx~20xx年公共綠地面積統計圖
東營市20xx~20xx年廢水排放量統計圖
東營市20xx~20xx年耕地面積統計圖
都是圍繞著東營的環境變化和基礎建設開展的。
拓展練習
總結新知,收獲體驗
我設計了兩個問題:
①折線統計圖有何特點?與前面所學的統計表和條形統計圖相比,折線統計圖有什么優點?畫龍點睛的問題,讓學生清楚的認識到本節課應掌握的數學知識和學習的內容。
②這節課你有什么新收獲?讓學生回憶本節課除了數學知識外,還積累了哪些新的學習經驗,有了怎樣的體會?這樣不僅重視了對數學知識的總結,還注意到了學生學習過程中的情感體驗。
布置作業:
本節課學生對折線統計圖的繪制過程有了深刻的認識,安排作業時,我考慮到不僅要培養學生收集數據整理數據的能力,還要能鞏固新知識點,又要為下一步的畫圖,做一個預習,因此設計了這一作業,可為一舉三得。
板書設計
在學生起名后,板書課題;在小組代表總結后,板書折線統計圖的特點和作用。
以上是我的說課內容,不當之處請批評指正,謝謝!
折線統計圖說課稿 篇5
我說課的內容是小學數學五年級下冊第六單元第二課時復式折線統計圖。這節課的內容是在學生學習了單式折線統計圖和復式條形統計圖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教材以體育方面的素材為例,通過第x~x屆亞運會中國和韓國獲金牌情況的對比,使學生感受到單式折線統計圖的局限性,進而了解復式折線統計圖的特點。讓學生親身經歷處理數據的過程,充分認識統計的現實意義,增強民族自豪感。
根據以上教材分析我確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為:
1、使學生經歷用復式折線統計圖描述數據的過程,了解復式折線統計圖的特點和作用;能看懂復式折線統計圖所表示的信息,能根據要求完成復式折線統計圖。
2、使學生能根據復式折線統計圖中的信息,進行簡單的分析、比較和判斷、推理,進一步增強統計觀念,提高統計能力。
3、使學生進一步體會統計與現實生活的聯系,增強參與統計活動的興趣,以及與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識。
根據教學目標,我確定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是:
讓學生形成初步的統計意識,能運用復式折線統計圖解決問題,會分析統計圖中的信息;教學難點是:制作復式折線統計圖,能根據折線的變化進行簡單的分析和推測。
教學理念
1、充分利用直觀教具,合理整合媒體資源,激發學生參與學習的興趣,把枯橾單調的教學內容教活;
2、把課堂還給學生,引導學生自主學習、自主探究,課堂上以學生討論交流為主,老師的引導、揭示為輔,充分體現學生學習的主體性。
3、注重聯系生活實際,使學生感受到數學源于生活,且應用于生活,從而進一步調動學生人人都來積極學習有用的數學。
關于教學過程,我打算根據小學數學“探究式”四環節新授課的教學策略進行。
一、創設情境,生成問題。
從本屆亞運會獎牌切入,輔以激動人心的圖片介紹,激發學生對亞運會的關切,感受祖國的強大,話鋒一轉再出示9—14屆亞運會中國韓國獲金牌情況統計表:在歷屆亞運會中,你用什么方法才能一目了然地看出我們國家取得成績的發展變化情況呢?你能很快比較出兩國獲得金牌數量的變化情況嗎?我這樣設計的依據是:數學依賴于生活,并從生活中抽象和升華。讓學生學習大眾的數學,學習生活的數學,這是新課程理念下的數學觀。
第二環節,探索交流,解決問題。
在這個環節中,我打算分為3個步驟進行教學。
第一個步驟:認識復式折線統計圖。先課件出示中國韓國單式折線統計圖,把兩幅單式折線統計圖放到一起,再提出疑問:你能很快看出兩個國家那一屆金牌數最接近,那一屆金牌數相差最多嗎?由于強調的很快,學生觀察并產生認知矛盾:即不能很快地比較出兩個國家歷屆奧運會金牌數最接近或相差最多。意識到在以前學習過的復式條形統計圖的基礎上,想到要解決這個問題,必須利用更好的方法,把兩幅圖合并成一幅圖,那么合并成的統計圖應該叫什么統計圖呢?我告訴學生,像這樣的統計圖就叫做復式折線統計圖。(板書課題)
接著,我出示兩國金牌量統計圖,讓學生觀察、比較兩條折線,自主探索解決方法,教師因勢利導指導繪制復式折線統計圖。日常生活中手工繪制統計圖表的需要越來越少。新課標從實際出發,降低了對學生繪制復式折線統計圖的要求,只讓學生在已經確定了縱軸、橫軸并畫好格線的圖中畫不同的折線表示相關的數據,這樣既突出了繪制復式折線統計圖的關鍵環節,又能使學生更加關注統計的過程,從而更加全面地理解統計方法。因此,我先出示畫好的格線,并啟發學生思考:是先把表示兩個國家金牌的數據點都描出來以后再連線好,還是先把其中一個國家的金牌數據點描出來連線,再把第二個國家金牌數據點描出來連線好?為什么?再將復式折線統計圖合并過程用課件演示給學生看,給學生留下深刻印象,為復式折線統計圖的教學打下伏筆,同時提醒學生注意標題的變化、日期的填寫、圖例的位置及表示不同城市的線型:一條用實線,一條用虛線,也可用不同顏色的線來表
然后指導學生完成了復式折線統計圖(其中韓國的金牌折線圖讓學生在書上獨立完成)讓學生看著自己制作的統計圖小有成就感,再帶著興趣去充分觀察、比較單式折線統計圖與復式折線統計圖的不同點。讓學生對單式折線統計圖和復式折線統計圖進行比較,可以加深學生對復式折線統計圖的認識。
最后引導學生對課本上的3個問題展開討論和交流。交流的過程是師生之間,生生之間交往互動與共同發展的過程,因此我打算積極要參與到交流中去,隨時“捕捉”學生真實的思維狀況,以便對自己的教學預設作出適當的調整;
第一個問題,抓住復式和單式折線統計圖最基本的區別,讓學生明白圖中兩條不同的折線分別表示的是哪一組數據,認識圖例;第二個問題突出對兩組數據進行比較,使學生在比較中體會復式折線統計圖的特點和作用第三個問題,引導學生繼續觀察統計圖,從中尋找其他的信息,進一步感受復式折線統計圖的特點和作用。學生充分分析、思考、發言,感受民族的進步,體驗民族自豪感,激發愛國熱情。
第三環節鞏固應用,內化提高。
本環節的主要任務是應用知識解決問題,在應用的過程中鞏固知識,形成技能,產生策略,提高認識,發展思維,形成新的認知結構。因此關于習題的設計,我分了兩大類型:基本練習和綜合應用。充分體現了練習題設計的目的性和現實性。例如通過分析李欣和劉云兩名同學10天里進行1分鐘跳繩訓練的復式折線統計圖,讓學生進一步體會到復式折線統計圖的特點:可以比較方便地比較兩組數據的變化趨勢。同時學習分析折線統計圖包含的信息:再結合練習二十五的第4題,給出AA、B兩種品牌彩電的銷售量統計表,讓學生據此畫出折線統計圖,通過分析折線統計圖,進一步體會折線統計圖比統計表更直觀、更便于比較的特點,并嘗試解決一些問題,體會統計的實際意義在處理問題的過程中時,聯系生活實際,讓學生作出準確推測,提出合理建議,使學生再次感受到數學的應用價值。
第四環節回顧整理,反思提升。
提出:通過今天學習,大家有什么收獲?這一問題,讓學生在交流反饋的過程中加深了對所學知識的理解;最后以奧運總結,呼喚學生對祖國的熱愛,完成本課情感目標。
總之,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我會努力嘗試和諧的教學環境,師生的和諧,生生的和諧,以及課堂中動靜的和諧。學生在四人小組或同桌交流前,先讓學生獨立思考一些時間,使學生帶著自己的想法去進行交流、討論,避免為了形式而討論,真正的提高小組或同桌合作的效率。不過,這也是嘗試而已,在實際教學當中肯定很多的不足,請各位專家、老師多多指教。
最后說一說我的板書設計:我的板書是在和學生共同制作和交流復式折線統計圖的過程中擇要而記的,內容雖少,卻重點突出了復式折線統計圖的結構、特征及作用。
折線統計圖說課稿 篇6
《折線統計圖》一課是義務教育人教版六年級下冊的內容,它是在學生已經掌握了收集、整理、描述、分析數據的基本方法,會用統計表和條形統計圖來表示統計結果,并能根據統計圖表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了解了統計在現實生活中的意義和作用,建立了統計的觀念的基礎上,又一次認識一種新的統計圖——單式折線統計圖。單式折線統計圖的特點除了可以表示一個數量的多少之外,最主要的作用是表示一個數量的增減變化情況。本課內容又為以后的復式折線統計圖與扇形統計圖作準備,通過正確地認讀統計圖,為六年級的統計圖分析打下基礎。基于以上認識,我把本課的單式《折線統計圖》的教學目標定位于以下幾點
1、認識折線統計圖,并知道其特征,并能正確讀懂折線統計圖。
2、從折線統計圖中發現數學問題,同時能夠依據數據變化的特征進行一些合理的推測。
3、通過對數據的簡單分析,進一步體會統計在生活中的意義和作用。
同時,根據教材的要求與學生的實際,本課的教學重點設計為:認識折線統計圖并學會制作折線統計圖,能正確讀懂折線統計圖。對于統計圖,在生活中我們運用——最主要是看統計圖,如何準確分析統計圖應該是新課程對統計圖的定位,因為生活中處處是統計圖:股票、每年政府總結的報告匯總——歷年來各方面的經濟增長。因此,通過學習,讓學生明確如何看統計圖——基本的最多、最少,及折線統計圖特有的變化等。而教學的難點則放在:能根據統計圖數據的變化特征進行一些合理的推測。滲透分析、推理的知識。
一、教學的設計:
為達到這些目標,我進行了如下設計:
本課分成創設情境——探究新知——實踐應用——全班總結——知識拓展五塊內容,
在創設情境部分:通過展示越洋工藝品廠工藝品銷量情況的條形統計圖來與折線統計圖來復習并比較,得出折線統計圖的概念。出現了“不計算,能不能直接看出哪個月銷量增長最快”這一問題,使學生產生了認知上的沖突,從而引入“折線統計圖”
在探究新知部分:通過條形統計圖與折線統計圖異同點的對比,真正理解把握折線統計圖的特點。
相同點的比較最主要是讓學生理解折線統計圖的一般知識
而不同點的比較最主要是讓學生能準確把握折線統計圖的特點,通過演示真正來感受到線的變化而反映的數據的變化。
最后,再通過兩圖的比較,使學生發現折線統計圖的制作方法與條形統計圖的制作方法相同,不同的'是折線統計圖是描點連線,而條形統計圖是畫直條。從而使學生掌握制圖的方法。
在實踐應用環節,我設計了兩塊內容,第一塊內容:讓學生用課前收集了制作折線統計圖,而第二塊對知識又進行了提升,除了能讀懂圖外,還要求學生能進行分析和一些合理的推測。
在總結環節,對本課內容進行了小結,怎樣看一幅折線統計圖,從折結統計圖上我們可以得到哪些信息。
最后,在拓展環節,通過不同商品銷售量統計圖的展示,促進學生思考,在什么情況下,用折線統計圖,在什么情況下用條形統計圖。使學生能意識到各種統計圖有不同的優缺點。
二、素材的選取
學習素材為學生的數學學習活動提供了基本線索、基本內容和主要的數學活動機會。本課中的四個素材:身高統計圖、氣溫統計圖、體溫變化圖及商商店品銷售情況統計,這些素材要多取材于學生熟悉的現實生活,是他們在自己的生活中能夠見到的、聽到的、感受到的,讓學生憑借生活經驗主動探索數學知識,解決生活問題,使統計知識與生活建立緊密的聯系。
三、數學活動
數學學習活動是學生探索與交流的活動,在探索的過程中,形成自己對數學的理解,在與他人交流的過程中逐漸完善自己的想法。教師要盡量給學生提供探索交流的空間,使他們在其中學習、生長、發展和創造等。
本課出示了條形和折線兩個統計圖,通過比較,學生認識了橫軸、縱橫等一些基礎知識,我提出一個問題:直接看出增長最快,讓學生注意點轉移到折線圖的特點上,學生通過活動、交流,經歷了“從計算到直觀判斷”的過程,學生原來要想知道“哪年到哪年增長最快”,需要計算才知道,而現在只需要看哪段折線最“陡”,就可以知道“哪年到哪年增長最快”,學生通過探索(觀察與對比)獲得了一個在直觀層面上的判斷,于是他們就認識到了折線統計圖的特點:不僅能夠看出數量多少,而且能夠更清楚地看數量的增減變化情況。
折線統計圖說課稿 篇7
一、說教材
在一年級下冊教材中,學生已經學習了一些簡單的統計圖表知識,初步體驗了數據、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過程,學會了運用簡單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數據,初步認識了條形統計圖(一格表示1個單位)和簡單的統計表,并根據統計圖表中的數據提出并回答簡單的問題。本冊教材是在學生已有知識和經驗的基礎上,讓學生進一步體驗數據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過程,初步認識一格表示2個單位的條形統計圖和統計表。通過這些教學內容,使學生既學習一些簡單的統計知識,又初步了解統計的意義和作用。本冊教材與上一冊教材比,的變化就是隨著統計數據的增大,條形統計圖的每格代表2個單位。因為統計的數據比較大,如果還用一格表示1個單位,就不方便了,根據本節課收集的數據來進入學習一格表示2個單位的條形統計圖,以后還會學習用一格表示5、10或更大的單位。
二、說教學目標
1、學生在體驗數據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過程中,初步了解統計的意義,會用簡單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數據。
2、初步認識條形統計圖(1格表示2個單位)和統計表,能根據統計表中的數據提出并回答簡單的問題。
3、通過對學生身邊有趣事例的調查活動,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實踐能力。
教學重難點:初步認識條形統計圖(1格表示2個單位)和統計表,能根據統計表中的數據提出并回答簡單的問題。
三、是教法與學法
課標指出: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只有讓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學習活動,才能更好地獲取知識,這節課我主要采取以下方法。
1、通過創設情境引入法,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和探索的X,讓他們不由自主的進入學習的狀態,參與學習的過程中,體驗學習的樂趣。
2、通過動手操作發現法,給予學生自主學習的機會,讓他們親自在記一記,畫一畫,在與同學的交流探索中,找到解決問題的好方法,體驗成功的快樂。
四、教學準備與課時安排
教學準備:統計表,統計圖、動物卡片和水果卡片等。
課時安排:1課時
五、說教學流程
為了更好地突破重難點,實現本課的教學目標,我把教學過程分為四個步驟。
第一步,創設情境,激趣定標。有什么辦法能知道呢?同學們討論,這就要統計知識來解決,引入課題。能激發他們學習的熱情,使他們產生一種積極探究的狀態中,從而激活了思維,也為下步更好地對數據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等過程的體驗,統計意義的了解做好了鋪墊。
第二步,同學們經歷收集數據的過程,填寫統計表。先提出我們應該用什么方法記錄四種小動物的人數呢?同學們已在一年級學了一些簡單的記錄方法,有的會說畫圓,有的會說畫三角形,有的會說畫√畫×,還有的會說畫正字……接著引導他們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記錄,記錄完后,再向全班展示記錄結果,讓大家比一比,評一評哪種方法記錄比較簡便,如果同學們沒發現,老師就引導同學們觀察發現,因為一個正字是五畫,我們可以采用乘法口訣或乘法算出結果,即使數字再大一些,記錄起來也比其他的方法美觀、好計算。最后把記錄結果一起填寫在統計表里。初步體驗到用正字記錄方法的簡便,也為以后學習用正字的方法收集數據打下基礎。
第三步,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完成統計圖,并能根據統計圖提出并回答簡單的問題。為了更好地認識一個表示2個單位的條形統計圖,首先讓同學們觀察發現統計圖上的信息,再根據發現的信息提出并解決問題。最后請同學們根據統計的結果。這樣同學們在解決一個又一個問題中深刻感受到統計的作用真大呀。
第四步,鞏固練習與延伸。新課標明確指出:讓學生學習生活中的數學,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并能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在此環節,我請同學們繼續用學到的統計知識,現在調查我們班上喜歡跑步、游泳和跳繩的人數情況,然后完成統計圖和問題。最后延伸兩個問題:
1、如果人數是單數的話怎么畫統計圖?
2、之前我們學過統計圖時可以用1格代表1,今天又學習了用1格代表2,現在你們想到了什么?讓學生在想象中把今天所學的知識往后面所學的知識遷移。
第五步,全堂總結談收獲。讓學生對本節課所學的知識進行再次的認識,從而加深印象,建立合理的知識結構。
折線統計圖說課稿 篇8
說教學資料:
我執教的是人教版四年級數學下冊教科書108頁第七單元統計(折線統計圖)。在本單元之前,學生學過條形統計圖,已經掌握了收集、整理、描述、分析數據的基本方法,會用(單式和復式)統計表和(單式和復式)條形統計圖來表示統計結果,并能根據統計圖表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了解了統計在現實生活中的意義和作用,建立了統計的觀念。本課將認識一種新的統計圖單式折線統計圖,單式折線統計圖的特點除了能夠表示一個數量的多少之外,最主要的作用是表示一個數量的增減變化情景。本課資料又為以后的復式折線統計圖與扇形統計圖作準備,
說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認識單式折線統計圖并明白其特征。
2.學會繪制單式折線統計圖。
過程與方法:
經過觀察、比較、交流等活動感受折線統計圖的特點,能夠依據數據變化特征進行合理地推測。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體會統計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感受折線統計圖與生活的實際聯系。
說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1.學會用折線表示數據的方法,了解折線統計圖的特點和作用,掌握繪制折線統計圖的方法。
2.感受折線統計圖的特點和作用,不但能看出數量的多少,還能清楚的看出數量的增減變化情景。
教學難點:
能夠依據折線統計圖中的數據進行分析,并作出預測。
說教學過程:
本課分成創設情境導入新課探究新知課堂練習課外拓展全課總結五塊資料。我在教學本課時,設計思路是激趣導入-----指導觀察------動手制作-------自主探究-------分析預測-------課堂練習等方法,讓學生經過觀察,了解折線統計圖的特點和作用。在學習繪制中,讓學生先小組合作,動手繪制,讓學生在繪制過程中先互相學習。然后我在重點講解繪制描點的方法,邊講解邊用手勢指導,并提醒學生必須要注意在點旁標上數據,連線時必須要按順序連。經過課堂練習鞏固所學知識。
在創設情境部分,經過出示主題圖,點明題意,為引入新課做準備。在探索新知中,教師放手讓學生探究,目的是讓學生在合作中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培養學生觀察、思考和動手的本事。經過課堂學生練習,檢驗學生對這節課知識的掌握程度。經過總結這節課所學知識并鼓勵學生以后更認真,努力地學習。
說板書:
折線統計圖
(1)描點(標上數據)
(2)連線(按順序連)
說課后反思:
1.引導學生顯得操之過急,沒有給學生足夠的思考時間。
2.學生在讀題、分析時,語言表達方面還很欠缺,學生的口頭表達本事有差別,有的同學心里明白,但表述不到位,個別同學在回答問題時,表達的語言還不夠全面,不夠準確,還需要教師提醒與補充。
3.教師在引導、啟發提問的語言上不夠明了,所以學生有時不知怎樣回答,在以后的教學設計中要重視課堂提問的思考。
4.用語不夠精煉,顯得有點羅嗦,以后要多進行語言訓練。
折線統計圖說課稿 篇9
我說課的資料是六年制小學數學四年級下冊第七單元第一課時《折線統計圖》。我將從以下六個方面進行說課。
一、說教材
《折線統計圖》這一單元是四年級下冊的資料,它是在學生已經掌握了收集、整理、描述、分析數據的基本方法,會用統計表和條形統計圖來表示統計結果的基礎上,又一次認識一種新的統計圖折線統計圖,學生的統計知識在這一課后將再一次得到發展。而本節課是這一單元的第一課時,主要是認識折線統計圖,并了解折線統計圖的特點。基于以上認識,我把本課的教學目標定位于以下幾點:
二、說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在條形統計圖的基礎上認識折線統計圖,并明白其特點。
2、能從折線統計圖中發現數學問題,同時能夠依據數據變化的特征進行合理的推測。
過程與方法:
讓學生經歷探索折線統計圖特點與作用的過程,感受從具體到一般的數學思想方法。
情感與價值觀:
經過對數據的簡單分析,進一步體會統計在生活中的意義和作用,體驗到數學的價值。
本課的教學重點設計為:
認識折線統計圖并了解折線統計圖的的特點
教學的難點則放在:
能夠根據統計圖和數據進行數據變化趨勢的分析。
教學關鍵:
進一步體會統計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
三、說教學理念
本節課,我確立了感受生活中處處有數學,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的設計理念。基于這一理念,本節我精心選取了很多的生活素材,使統計知識與生活建立了緊密的聯系。供給富有現實意義的素材,讓學生在分析數據、解讀數據的過程中,自主探究、小組合作發現數學知識,體驗到數學就在我們身邊。
四、說教法學法
教法:針對學生年齡特點和心理特征,以及他們此刻的知識水平,本節課的教學以自主探究為主線,我主要采用了創設情境、引導探究、小組合作、組織交流等教學方法,讓盡可能多的學生主動參與到學習過程中。為學生創造一個簡便,高效的學習氛圍。
學法:《新課程標準》指出有效的數學學習不能單純的依靠模仿和記憶,動手操作、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教學時,我經過學生感興趣的話題引入,引導學生關注身邊的數學,使學生體會到觀察、概括、想象、遷移等數學學習方法,在師生互動中讓每個學生都動口,動手,動腦。培養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進取性。
五、說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從生活實際出發,出示曲阜旅游圖片,引出近幾年來孔廟旅游的人數統計。激發學生興趣,從統計表、條形統計圖直接引入折線統計圖.
二、探究新知:
1、學生自主整體觀察,初步認識折線折線統計圖。明白統計圖的名稱及折線統計圖的構成。
2、在此基礎上出示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小組合作討論、研究,在合作過程中讓學生體會能夠經過點看出數據的多少,而經過折線的起伏則能夠看出數量的增減變化。在匯報時要讓學生用手勢描繪一下折線的起伏。初步體會傾斜角度決定了數量的增減幅度。進一步認識折線統計圖。
3、這時同時出示兩種統計圖讓學生自主觀察比較,思考兩種統計圖的異同,自由發言。在學生發言的基礎上,教師適時總結經過觀察比較認識到條形統計圖能夠清楚的看出數量的多少,而折線統計圖不但能夠清楚地看出數量的多少,并且還能看出數量的增減變化。既培養了學生的觀察比較本事又鍛煉了他們的歸納概況本事。
數學來源于生活,又應用于生活下頭就進入第三環節
三、知識應用:
1、利用病人體溫變化折線統計圖體會折線統計圖的現實作用。
2、我國24到29屆奧運會獲得金牌統計。在那里我安排了一個我國奧運健兒得金牌升國旗的短視頻,目的是讓學生在緊張的學習中放松片刻,并經過這個視頻再一次調動起學生的學習熱情。
3、小小辨析師。經過辨別這樣繪制統計圖適宜嗎,讓學生進一步明確折線統計圖的優勢在于能清楚的看出數量的增減變化,而這個統計資料主要是統計各種文具的數量,所以不適宜。從而讓學生明白要根據統計的資料選擇適宜的統計圖。靈活運用知識。
一節課既要要大部分孩子吃飽,還要讓一部分孩子吃好,所以我設計了第四部分
四、知識拓展:經過你明白嗎?讓學生了解統計知識的來歷、發展,豐富學生的數學素養。
一節課是零散的知識拼湊在一齊的,為了讓學生對知識有一個整體認識,最終我設計了第五環節。
五、課堂總結。讓學生對本節課進行回顧,說說收獲。到達梳理知識,構成知識體系的目的。
六、說板書設計
在板書設計上力求簡潔明了,一目了然,充分體現這一節課的重點與難點。
板書設計:
點:數量的多少
線:數量的變化
折線統計圖不但能夠看出數量的多少,并且能夠看出數量的增減變化。
折線統計圖說課稿 篇10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及其作用
扇形統計圖是《數據的整理與初步處理》一章中的第一課時,是學生早已熟悉的一種表示數據的方式,但在小學和前三冊的學習中均未涉及制作扇形統計圖的一般方法及其運用。因此,本節課是讓學生進一步探索扇形統計圖的制作和應用中表達的實際意義。
2、教材的目標的確定及其依據
本節課的教學內容主要包括兩個:會讀出一個扇形統計圖中的信息;會根據具體的一個問題制作扇形統計圖。教材中的問題1是針對讀圖的,希望學生從中體會扇形統計圖在形象地表達各分量在總量中所占份額大小這方面所具有的優勢,并能夠從中盡可能多地“讀出”有用的信息。問題2是讓學生自己動手繪制扇形統計圖并歸納出繪圖的一般步驟。因此,確定目標如下:
(1)、知識與技能方面
①會制作扇形統計圖
②能從扇形統計圖中獲取信息
(2)、過程與方法方面
①學生通過實際生活中所見到的各種各樣的統計圖表,切身感受到數學與實際生活的聯系。通過本節課的學習,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分析問題的能力。
②通過對圖表的觀察和分析獲取一定的信息,讓學生初步體驗到這也是科學研究的方法之一。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方面
①通過學習統計圖表,讓學生自己動手繪制統計圖表,積極地自主探索研究實際生活中的統計圖表,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問題,勇于探索發現問題,把數學知識與實際應用充分結合起來,并從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體會到成功帶來的快樂。
②學生通過學習中國申博得票率的統計,碩士、博士、大學生自愿到西部去開發建設祖國等實際問題,培養學生熱愛祖國,為了祖國更加強大,立志發奮學習的精神。
③通過選取的現實生活中的例題和習題的學習,讓學生了解社會、開闊視野,感受到統計的應用就在身邊,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吸引學生真正地走進數學世界。
3、教學重、難點的確定及其依據
本節課的主要目的是讓學生學會對扇形統計圖的讀圖和繪圖。問題1是針讀圖,讓學生盡可能多地讀出有用信息。問題2是讓學生自己動手繪制扇形統計圖并歸納一般步驟,這既是本節課的重點也是難點,即
重點:讀圖和繪圖
難點:制作扇形統計圖
4、教材的處理及其依據
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體會概率統計方法在現實世界中的作用,教學中盡可能地選取貼近學生的題材作為例題或習題,例如,牙齒保護、中國申博得票率的統計、醫療服務價格的調查等。
先通過一幅宣傳畫導入課題,引導學生觀察圖形中的信息,從而學會讀圖。然后在此基礎上讓學生利用一些文字信息繪制扇形統計圖,這樣由淺入深地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一步一步地掌握本節課的教學目標。
二、說方法
1、教法的選擇及其依據
本節課的教學內容較少,若以傳統的講授型可能只需要15分鐘左右。為了培養學生能發現問題、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采用小組合作探究的形式進行學習,時間將達到40分鐘。
2、促進學生積極思維的措施
采用小組合作競爭的形式進行教學,同時培養學生團體意識。
3、學法指導
在讀圖的過程中完全開放學生的思維,任其發揮。在繪制圖時,引導學生如何確定圓的圓心角。
4、學生活動的組織
采用自我探索、小組合作、交流,然后再小組驗證,解決問題。每組指定一名小組長。在學習過程中開展組與組之間的競爭。
5、教學手段的使用及其目的
用FLASH軟件制作課件輔助教學,為學生提供圖文并茂的材料,激發學生的學習研究興趣。
三、說教學程序
1、新課導入
通過三幅統計圖——折線圖、直方圖、扇形統計圖導入新課,讓學生有一個總體認識,不會感覺到被老師牽著鼻子走。
2、重點的突破
通過學生讀圖與繪圖,小組合作交流,發表自己的見解,并在小組中達成共識,從而掌握知識點。
3、難點突破
引導學生分析繪圖的關鍵是什么,對癥下藥,找到解決問題的突破口。
折線統計圖說課稿 篇11
各位領導,老師大家好!
一、教材分析
我今天說課的內容是《扇形統計圖》,教學內容選自于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小學六年級上冊數學第六單元。有關統計圖的認識,小學階段主要認識條形統計圖、折線統計圖和扇形統計圖。本單元是在前面學習了條形統計圖和折線統計圖的特點和作用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主要通過熟悉的事例使學生體會到統計的實用價值。
二、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認識扇形統計圖的特點和作用,能看懂并能簡單地分析扇形統計圖所反映的情況。
2、過程與方法
經歷扇形統計圖的認識過程,體驗直觀觀察學習的方法。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在學習活動過程中,體驗數學知識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分析、比較、想象的能力,受到科學觀的教育。
三、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對扇形統計圖進行有效的分析。
教學難點:掌握扇形統計圖的特點。
四、學情分析
本單元的教學是在學生已有統計經驗的基礎上,學習新知的。六年級的學生已經學習了條形統計圖和折線統計圖,知道他們的特點,并具有一定的概括、分析能力,在此基礎上,通過新舊知識對比,自然生成新知識點。
五、教學法分析
1、本堂課力爭做到由“關注知識”轉向“關注學生”,由“傳授知識”轉向“引導探索”,由“要我學”轉向“我要學”。“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是組織者、領導者。”將課堂放手給學生,讓學生自己收集信息、分析信息,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參與知識的構建。
2、“讓學生學有價值的數學”,從創設情境、探究學習一直到布置作業等環節,處處聯系學生日常生活實際,既提高了學習興趣,也體現了“數學來源于生活,也服務于生活”。使學生不僅在學數學,也在用數學。
3、運用嘗試法。嘗試的方法屬于實踐探究式教學,探究學習的內容以問題的形式出現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自主探究,讓學生在課堂上多活動、多思考,自主構建知識體系。引導學生收集資料,獲取信息并合作交流。
六、教學流程分析
(一)導入新課
1、利用教學掛圖出示教材106頁的主題圖,這是六(1)班同學參加體育活動的情境。
2、讓學生看圖說說這些同學都喜歡那些體育項目,并引導學生經過調查用自己喜歡的統計圖,可以清楚地表示六(1)班同學喜歡各種運動項目的同學的人數。
3、展示學生制作的條形統計圖和折線統計圖,介紹給大家這是六(1)班同學喜歡的各種運動項目的情況。
4、從上面的條形統計圖和折線統計圖中,可以直觀地看出同學們最喜歡各種運動項目的人數,但是可以直觀地看出各部分數量同總數之間的關系嗎?
5、指出:要想清楚地了解各部分數量同總數之間的關系,可以用扇形統計圖表示。引出課題,板書:扇形統計圖
在這一環節,創設了學生在校園里參加各種體育活動的情境,為引出統計的相關知識和有關統計數據提供現實背景。利用條形統計圖和折線統計圖不能表示各部分數量同總數之間的關系,引出扇形統計圖,說明了扇形統計圖的意義和作用,使學生感覺到學有所用,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新舊知識對比,嘗試學習
出示教材第107頁扇形統計圖引導學生讀圖交流,并歸納概括扇形統計圖的特點和作用。在本環節,我采用了直觀觀察的方法對扇形統計圖進行了分析,比較,并且在分析扇形統計圖數據時,總結歸納,讓學生來發現其特點和作用,來突破本節課的重難點。
(三)練習提高
學生在歸納扇形統計圖的特點后,出示教科書第107頁做一做及108頁習題2,使學生會利用扇形統計圖處理解決問題,以同桌互問互答得方式提高了學習效率。
(四)作業布置
讓學生收集自己家中的收支情況,力爭使學生不僅在學數學,也在用數學。體會數學帶給我們的人文性。
七、說教學反思
在統計教學中,學生已經學過條形統計圖和折線統計圖,對條形統計圖和折線統計圖的特征和表現形式有一些基本認識。
首先,在教學《扇形統計圖》的導入新課時,我出示小學生喜歡的體育運動項目情境圖。讓學生利用搜集的數據制作喜歡的統計圖,即對舊知的復習,又發現了條形統計圖和折線統計圖的局限性而引出扇形統計圖,接著,我讓學生在小組內拿出自己搜集到的扇形統計圖,說一說獲得了什么信息?最后我讓學生思考思考,扇形統計圖有什么特點?
整個教學過程中,學生的學習興趣相當濃厚,積極性很高,我做的比較好的有以下幾點:
1、在學生已有經驗基礎上進行教學。
新課標中指出要從學生已有知識經驗出發,讓他們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并進行釋放與應用的過程,基于這樣的理念,我注重讓學生與已學過的條形統計圖和折線統計圖進行對比,在對比中理解和掌握扇形統計圖的特點和作用。這樣的設計不僅有助于學生對扇形統計圖的理解和掌握,而且通過對比學生還會進一步理解每種統計圖都有它獨特的作用。
2、給學生提供生活化的學習材料。從生活中選擇數學例題,會讓學生深刻的體會到數學就在身邊,數學來源于生活,數學服務于生活。
3、在教學過程中要體現 “引導學生自己去想,引導學生自己去做,引導學生自己去闖”的嘗試教學模式。要放手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大膽去做,體現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
靜下心來思考,在整節課中存在許多不足之處,如果教學中語言更精練,提問更有針對性,讓學生自由支配的時間更多一些,大膽讓學生根據信息提出數學問題,練習設計更有坡度一些,我想本節課效果會更好。
折線統計圖說課稿 篇12
教學內容:
《認識條形統計圖》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事例,經歷認識簡單條形統計圖、用不同方法求平均數的過程。
2、認識簡單的條形統計圖,能用統計圖表示簡單數據,能根據數據特點用合適的方法求平均數。
3、感受用統計圖表示數據的直觀性,知道可以用不通過的方法求平均數,增強學生學習數學的信心。
教學重點:
1、認識條形統計圖,用條形統計圖表示簡單數據;
2、借助條形統計圖直觀表示數的特點,學習用不同方法計算平均數。
教學難點:
條形統計圖表示數的特點以及用不通過方法計算平均數。
教學方法:
嘗試教學法課型新授課
教學準備:
多媒體教學時數1
教學過程:
一、炫我兩分鐘(展示關于本小組成員身高調查表及計算平均身高的結果)
【設計意圖:重點復習學過的計算平均數的一般方法,培養學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計算能力,為這節課學習計算平均數的其他方法打下基礎。】
二、嘗試小研究
嘗試小研究(課上)
在一次“保護環境”活動中,三(2)班第四組5名同學收集廢舊電池的數量如下:
姓名:李強,張紅云,馬波,王小娟,李云平
數量(枚):11,19,16,18,16
1、讀上面的統計表,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
收集廢舊電池的數量還可以用下面的統計圖表示(條形統計圖課件)
三(2)班第四組5名同學收集廢舊電池統計圖
2、觀察上面的統計圖,你得到了什么信息?至少寫出2條。
我得到的數學信息()()
3、仔細觀察,你發現今天所學統計圖與以前的有什么不同?
我的發現:()
溫馨提示:注意觀察縱坐標上每格所代表的數據。
4、上面這兩種表示數據的方法,各有什么特點?
5、算一算:平均每人收集了多少枚廢舊電池?還有其他方法嗎?
三、小組合作探究
多媒體出示小組合作交流建議
1、組長組織本組成員有序進行交流,確定好組員的發言順序。
2、認真傾聽其他組員的發言,對他的發言內容進行評價,組內達成統一意見。
3、組內分工,為班級展示提升做準備。
【設計意圖:給每一個孩子創造一個發言的機會,小組合作交流建議的給出使小組交流有序進行,讓學生在思考、交流的過程中學會表達與合作、學會傾聽與欣賞。】
四、班級展示提升
1、找一個小組展示本小組小研究問題的討論結果,其他小組作補充和評價。
要求:下面的同學也要認真聽,看看你同不同意他們的研究方法。一會說出你想問他們的問題,或者對他們的研究方法做出自己的評價,或者對他們的研究方法進行補充。
2、組長帶領全組同學,對老師指定的嘗試小研究的內容進行交流匯報。
在交流匯報的基礎上,組長組織全班同學進行評價、補充、質疑。
組長:哪個同學對我們小組的匯報有評價、補充或提出不懂的問題?
其他組的學生進行評價、補充、質疑。教師適時點撥,填寫評價表格。
3、教師適時點撥引領,重點提示作圖的方法步驟。
4、互相糾錯,小組內同學互相檢查嘗試題做得是否正確,錯誤的加以改正。
五、挑戰自我
1、完成教材練一練2題。(90頁)
【設計意圖】考查學生是否會獨立完成統計圖。】
六、鞏固提升
1、完成教材中練一練的第一題:(90頁)
2、課后作業:完成練習冊的83頁——84頁內容。
七、反思收獲
我的收獲
課后反思:
在前幾冊的教材中,學生已經學會了收集和整理數據的方法,會用統計表和統計圖來表示統計的結果,并能根據統計圖表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建立初步的統計觀念。本節課是在已有的基礎上,認識新的條形統計圖—————橫向條形統計圖,讓學生根據統計圖進行初步的收集分析,做出結論。
1、提高生活化的資料,感受數學
“數學生活化,讓學生學習現實中的數學”是新課程理念之一,小學生學習的數學應是生活中的數學,是學生自己的數學,因此教學中,教師注意從學生熟悉的生活場景入手,以超市統計的銷售礦泉水的數據為教學內容,使學生進一步感受到數學就在身邊。
2、本節課的教學,教師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經驗,進行遷移類推,
引導學生在自主探究的基礎上合作交流,并利用現代化的教手段,形象生動地展示了統計圖由縱向變為橫向條形統計圖的過程,學生在合作探究中了理解知識間的聯系,不僅充分調動了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而且使學生對知識的理解逐步升華,應用多種策略解決問題的能力不斷提高。
3、提供施展個性才華的空間,體驗成功的數學
通過學習統計圖,引導學生學會觀察了解整理數據,收集數據,利用已學的知識分析處理數據,學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悅,增強學習的知識。
折線統計圖說課稿 篇13
根據這節課的內容及學生的認知特點,從學生的已有經驗出發設置問題情境,打破原有知識結構,促使學生重新思考,自主構建新的知識結構,從而達到新的平衡。在此過程中,本課以主題情境為主線,有意識的根據統計圖對數據進行分析,培養學生的分析、推理能力,進一步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在經歷統計的全過程中,進一步體會統計的現實意義。具體地說,本課的設計主要有以下特點:
一、創造性地使用教材,挖掘教材
深層的內涵。
例2通過對停車場車輛停放情況體會統計的必要性,及橫向復式條形統計圖產生的必要性。復式條形統計圖現實的、有意義的學習內容,能更大程度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這一主題素材的改變看似簡單,但這確是學生感興趣的,從而緊緊抓住學生的心理,促進學生主動學習。
二、讓學生在已有知識經驗的基礎上主動地去建構新的認知結構。
教學之前,學生已經掌握了復式縱向統計圖。學生也知道在現實生活中,有些事物需要成對出現進行比較,我以學生熟悉的事為學習的素材,通過主題情境問題的提出,打破學生原有的認知平衡,促進學生自主探索,主動建構新的認知結構,達到新的平衡。學生潛能是巨大的,他們思考問題的方法有時會大大出乎我們的意料。因此,在設計中,我盡可能為學生創設寬松的探索環境。在教學將兩個統計圖合并成一個復式統
計圖時,我不是教給他們方法,而是提出問題促進學生思考,尋找最佳方案,在完成統計表后,提出“你能從這張圖上看出什么情況?”,不同的學生就會有不同深度的思考,尋找數學學習的價值。
三、注重知識呈現的完整性,思維過程的靈活性,思維方法的多樣性。
本課的設計從調查學生的興趣開始,讓學生完整的經歷了數據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全過程,而不是直接出示數據,最后環節通過統計學本節課的表現結果,再一次參與統計,深切體會統計的完整過程,及統計活動的現實意義。教學過程中以主題問題情境為中心,展開討論,自主探究,允許靈活的不同的處理方法,從不同中找相同點,從比較中得出最佳方案,再運用到實際中,體現了學習活動的完整性、靈活性、多樣性。
反思二:復式條形統計圖教學反思
人教版教材四年級上冊第六單元《統計》,它是在學生學習單式條形統計圖的基礎上學習縱向和橫向復式條形統計圖。在過去的教學中,學生在探究復式條形統計圖的畫法時,往往要用去一節課的大半時間,當要組織學生評價、分析,針對統計圖提出數學問題和推測問題時,卻出現草草收場的現象。為了解決這一問題,我在教法上作了新的改進和嘗試。復式條形統計圖
1、給學生創設有價值的探究、觀察、想象素材。
選擇怎樣的素材更有利于復式條形統計圖的教學,這是本課教學的關鍵。在教學中,我沒有采用課本例1的“某地區城鄉人口統計”材料,而選擇了學生身邊發生的事例,這些事例都是學生熟悉的背景材料,更容易調動學生探究、觀察的積極性。因為本課的教學目標,除了讓學生初步學會怎樣去畫統計圖外,更重要的是使學生學會解讀統計圖,要從統計圖所反映的事件、數量,提出數學問題,并發揮想象作出合理的推測。在教學中我努力地去實現這一目標,留
給了學生更多的質疑、評價和想象的空間。
2、讓學生感受到畫復式條形統計圖的必要性。
為了達到這一目的,在教學的第一環節先向學生呈現復式統計表以及由此得出的兩張單式條形統計圖。通過對比觀察,感悟到復式統計表能直接比較出各項目男、女生的相差數,但不能直觀形象地反映數量的變化;而單式條形統計圖隨能直觀地看出男生或女生人數的變化狀況,但不容易對同一項目的數量進行比較。從而使學生感受到要畫復式條形統計圖的必要,激發學生的探究熱情。
3、不能讓學生過多地停留在低思維的操作層面上。
為了節省畫圖時間,本課在教學手段上采取了“以擺代畫”的方式,形象地突出了把兩張單式條形統計圖,如何去合并的思考過程。這總方式大大節省了學生的操作時間,使學生集中精力在區別不同的合并方法上。由于紙條可以隨意移動擺放,學生在合并的過程中可以隨時調整想法。在反饋時我注意呈現學生不同的合并方法,并及時引發學生比較評價,再通過電腦演示畫法過程,使學生在比較中感悟到規范的。
折線統計圖說課稿 篇14
說教材:我所講的內容是小學數學四年級上冊第六單元《統計》第一課時“縱向復式條形統計圖”。
教學目標及重難點:
本課的教學目標確定如下:
1、體驗數據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過程,進一步體會統計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理解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認識并繪制縱向條形復式統計圖,
2、能根據統計圖提出并回答簡單問題并從統計圖中發現信息并進行簡單的數據分析。
3、通過對現實生活有關事例的調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細心觀察的良好習慣,初步培養學生合作意識和實踐能力;感受我們農村生活的不斷提高。
這一課時的教學重點是:
1、認識和了解縱向復式條形統計圖。
2、能依據所給定的信息畫出縱向復式條形統計圖。
3、能根據統計圖發現信息并進行簡單分析。
4、能根據統計圖提出并回答簡單的問題。
教學難點為:
1、正確畫出縱向復式條形統計圖。
2、根據統計圖發現信息、分析信息,并能提出簡單問題。
說教法、學法:為了達到本節課的教學目標,突出教學重點,突破難點,結合四年級的學生實際,我主要采用“探究發現教學法”,通過引導學生經歷觀察了解--嘗試動手制作--掌握規律--運用規律等主動探索、交流的學習過程,讓學生全面、全程地參與到探索活動中,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培養學生觀察、操作與自學能力。
教學設計:
一、激發學生興趣,導入新課。
老師帶來了一些數據,讓大家也了解一下我們身邊發生的變化,
二、探究新知。
第一步是制作縱向單式統計圖。
1、制作縱向單式統計圖。
(1)出示某地區城鄉人口統計數量。提問:這個復式統計表的含義是什么?
(2)畫一幅縱向單式條形統計圖呢?。學生討論、制作,教師巡視指導。
(3)展示學生作品,師生共同評議。(說一說縱向單式條形統計圖都要畫什么?)
(4)說一說條形統計圖的特點,作圖時應注意的事項。(這種條形統計圖能更加直觀地觀察到數據的變化情況,作圖時應注意畫的直條一定要直,數據準確,直條要一樣寬。)第二步是制作復式條形統計圖。
(1)引導學生看黑板上的兩幅統計圖,并提出問題。復式條形統計圖出現的必要性:①根據這兩個條形統計圖,你通過發現哪些信息?
②回憶怎樣將兩個單式統計表合并成一個復式統計表。(學生回答后教師演示)
③如果要在一個統計圖中描述黑板上的兩個單式統計圖的信息該怎么辦?在回答這些問題時,先讓學生小組互相交流,然后給學生足夠的空間去發表自己的意見,對學生的回答加以肯定,然后適當引導,得出正確的結論。老師小結:我們在學習復式統計表的時候,經常把兩種人物或事物成對地對比。例如男生和女生,1班和2班等。黑板上的兩個統計圖分別表示的是某地區城鎮人口與鄉村人口數量的統計情況,那么我們也可以在一個統計圖中同時表達城鎮人口與鄉村人口數量的變化情況。
(2)學生小組合作完成復式條形統計圖,教師巡視指導。
(3)展示小組作品、評議。(逐步完成對縱向條形統計圖畫法的認識)
(4)讓學生觀察復式統計圖。(展示)
①復式統計圖都有什么?
②它與單式統計圖有什么區別?復式統計圖中有:統計圖名,圖標,橫軸表示的是年份,縱軸表示的是數量,單位是“萬人”。單式統計圖沒有圖標,單式統計圖中只有“一條”表示各年城鎮人口的數量,而復式統計圖每個年份的人口的數量是“兩條”,同時表示城鎮人口與鄉村人口數量的數量。(學生邊說,展示不同之處)
3、看圖回答問題。
(1)引導學生回答:(出示問題)①哪個年城鎮人口數量最多?哪個年份最少?②哪個年份與鄉村人口數量最多?哪個年份最少?③哪個年份這兩個地區的人口量增長最快?
(2)組織學生小組討論:你還能得到哪些信息?引導學生發現總的來說城鎮人口數量要比鄉村人口數量增長的快。讓學生感受到經濟的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學生通過對復式統計圖的分析,進一步感受到它與單式統計圖的不同,從而體會到復式統計圖有著更大的作用。
三、自主練習。
1、檢查學生的課前準備情況小組合作對他們所感興趣的內容進行調查,收集數據制成一個復式統計表,現在向老師匯報?(學生匯報,教師適時地肯定與鼓勵)
2、讓他們根據這節課所學習到的復式統計圖的知識,畫一幅復式統計圖。并就他們所畫出的統計圖提出幾個問題來。(學生畫圖,教師巡視指導)
3、展示學生完成的統計圖,并請小組代表說一說所畫圖的含義。
4、教師提問:誰還能從黑板上的這些統計圖中得到一些別的信息?
5、小結:這節課我們學習了怎樣畫復式條形統計圖,同學們都很認真,表現都不錯,特別是你們對根據所收集的信息畫的統計圖的分析,可以看出我們農村的不斷發展,我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我們是多么幸福呀!鼓勵學生積極地投入到統計活動中,就要給他們足夠的時間與空間,并在此基礎上加強同伴間的合作與交流。學生通過自主的合作練習中掌握了本節課所學習的內容。]
四、總結:
1、你在這堂課中有什么收獲?
2、你們在這堂課的學習中有什么感受?
3、你們對老師的講授有什么意見和建議或希望?
折線統計圖說課稿 篇15
今天我要為大家說的課題是: 北師版小學數學五年級下冊第七單元的《扇形統計圖》
首先,我對本節教材進行一些分析。
一、教材結構與內容簡析
本節內容在全書及章節的地位:《扇形統計圖》是北師版小學數學新教材五年級下冊第七單元的第一課時。在此之前,學生已經歷了簡單的數據統計過程,認識了簡單的統計表,認識了1格表示多個單位的條形統計圖和簡單的折線統計圖,這一節課是在以往知識的基礎上的深化。本節內容和以后經歷數據統計的過程,認識復式統計圖有很大的聯系,因此在小學階段占據了一定的地位。
數學思想方法分析:現代公共媒體已經大量使用統計圖表表示信息,能看懂統計圖表是現代公民必備的數學素養。因此本節課在教學中力圖讓學生會看圖表、會分析圖表中的數據并進行必要的推斷。
二、教學目標
根據上述教材結構與內容分析,考慮到學生已有的認知結構和心理特征 ,制定如下目標:
認知目標:使學生認識扇形統計圖,了解扇形統計圖的特點;能力目標:從扇形統計圖中獲取信息,體會統計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
情感目標:讓學生感受到學習數學的樂趣,體會數學來源與生活。
三、教學重點、難點:
了解扇形統計圖的特點。
四、教具、學具:
多媒體課件、學生用計算器。
五、教法、學法:
教師是教學的組織者、引導者,學生才是學習的主體。因此,本節課我致力與做好引導者的角色,通過引導學生復習舊知,引入新知——探索交流,獲取新知——拓展延伸三個環節獲取新知識。"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現代社會更需要會學習的人才,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我比較注重培養學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能力,讓學生在寬松、和諧的氛圍中感受數學的魅力,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六、教學程序及設想:
(一)復習舊知,引入新知。
1.由現實生活的飲食引入:課前和學生進行談話,說說你家里一天主要吃些什么,并對學生進行健康飲食的教育,讓學生知道飲食對健康的重要性。
2、課件出示小麗一家三口一天各類食物的攝入量,并讓學生用條形統計圖表示表中的數據。學生獨立制作條形統計圖,后展示,學生評價。
3、引入新知。
讓學生觀察表格數據,要求算出各類食物的攝入量占總攝入量的百分之幾,后讓學生思考:從條形統計圖中可以清楚地看到每一類食物的攝入量,能看出每一類食物的攝入量占總攝入量的百分之幾嗎?由此引出本課新的知識點是:扇形統計圖。
(這一環節由生活中最平常的飲食入手,讓學生感受到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通過復習條形統計圖,喚起學生對所學知識的記憶,為學習新知識做好鋪墊;通過引入新知,激發起學生學習新知識的興趣。)(二)探索交流,獲取新知。
1、認識扇形統計圖。
課件呈現扇形統計圖,讓學生說說你看到的扇形統計圖是什么樣的?為什么叫扇形統計圖?讓學生了解扇形統計圖是用扇形面積的大小(占圓面積的百分之幾)來表示各類數量的多少(占總攝入量的百分之幾)(這一環節是讓學生通過自己的觀察,對扇形統計圖有個初步的了解)
2、了解扇形統計圖的特點。
先讓學生自己觀察,后與同學交流,()并讓學生發表自己的看法,教師再加以概括出扇形統計圖的特點:從扇形統計圖中能夠清楚地看到各類食物的攝入量占總攝入量的百分之幾。并與條形統計圖的特點作對比。
(這一環節是讓學生通過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來突破本節課的教學重點,并且通過多元化的評價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3、即時練習。
在學生了解了扇形統計圖的特點后,課件呈現課后的"說一說".讓學生讀一讀統計圖中的各類信息,并說說自己的體會。
(這一環節讓學生體會數學在生活中的應用)
(三)拓展延伸。
1、課件呈現課后的"試一試".
(1)一年級與五年級學生作息時間的分配有哪些不同?
(2)根據統計圖用計算器算出他們每天上課、自習、校內外活動、三餐及洗漱、睡眠的時間。
2、課件呈現本班同學某次測驗的分數段,讓學生說說你獲得了哪些數學信息。
(這一環節主要是讓學生加深對扇形統計圖的理解,再次體會數學與學習生活的密切聯系。
(四)總結評價:
說說你對自己這節課的表現滿意嗎?你認為這節課哪位同學表現最好。
【折線統計圖說課稿】相關文章:
《折線統計圖》說課稿11-26
折線統計圖說課稿09-25
《折線統計圖》的說課稿06-10
《折線統計圖》的說課稿05-22
折線統計圖說課稿12-09
《復式折線統計圖》說課稿01-19
折線統計圖說課稿范文06-23
認識折線統計圖的說課稿02-19
《折線統計圖》的說課稿范文0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