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氣》的說課稿
一、說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節是全章教材的重點之一。氯氣不僅僅是鹵素中最有代表性的元素,而且也是最典型的非金屬元素。對氯氣的性質、用途、制法等進行比較全面、細致的學習和研究,不僅是下一節進一步學習、研究鹵素性質相似性及其變化規律的需要,也是以后學習和研究同族元素性質變化規律以及介紹氯堿工業等聯系實際知識的需要;同時,由于在高中階段對氯氣的性質、用途等介紹較為全面、細致,且探討和應用也較多,對學生全面認識化學元素、形成正確觀點、掌握正確學習方法等也具有重要的作用;氯氣的化學性質也是第一章所學氧化還原反應知識的進一步應用和鞏固;在教材中對氯氣性質的認識,是以實驗驗證的方法完成的,這為培養學生的實驗能力、觀察能力及思維能力等提高了極好的機會。
2.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知道氯氣的物理性質;掌握氯氣的化學性質,能正確寫出氯氣與金屬、
與氫氣、與水、與堿反應的化學方程式;了解氯氣的用途。
能力目標:通過實驗形成科學的觀察、思維、分析問題和總結歸納能力。
情感目標:通過實驗研究物質及其變化的科學方法,進一步激發學習化學的興趣,
鞏固熱愛科學、尊重科學的思想以及嚴謹求實、努力探索的優良品質;
通過氯元素的結構與氯氣化學性質的關系,進一步確立內因是決定物質
性質的根本原因的辯證唯物主義思想。
3.教學重難點:
氯氣的化學性質是理解氯氣的存在、制法和用途的依據,也是后續學習鹵素及其他非金屬元素化學性質的基礎,所以氯氣的化學性質是本節的'教學重點。由于學生缺乏溶解平衡的知識,較難理解氯水既有單質氯的性質,又有鹽酸和次氯酸的性質。這一部分如果學得不好,將在學習氯水跟不同物質反應表現出來的不同性質時發生困難,所以氯氣與水的反應是本節的教學難點。
二、說教法
三、說學法
四、說教學程序
(一)聯系堿金屬導入新課
在第二章學生已經學習了一族在原子結構和元素性質都具有相似性的金屬元素——堿金屬,知道了一些研究金屬元素的方法,在課的開始即向學生明確本節課將學習一族在原子結構和元素性質同樣具有相似性的非金屬元素——鹵族元素,簡稱鹵素,并用多媒體課件顯示鹵族元素的名稱、符號、原子結構示意圖,引導學生觀察、分析鹵族元素的原子結構特點,說明與學習堿金屬相似,我們也先學習其代表“人物”——氯氣,從而自然進入本節課的學習。
(二)氯氣的物理性質
首先展示一瓶氯氣,向瓶中加入1/5蒸餾水,振蕩后,在瓶后襯一張白紙,引導學生觀察分析歸納出氯氣的物理性質,并穿插史實: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的伊普雷戰役中,德軍5分鐘釋放了180噸氯氣,致使15000人中毒,1/3人死亡,而這樣世界上第一支專業的氯氣部隊就是在諾貝爾化學獎的得主哈伯指導下建立的,他把自己的天才貢獻給了法西斯。這樣不僅能加深學生對氯氣毒性的認識,而且適時向學生進行了情感教育。由此再演示和介紹正確聞氯氣的方法可謂水到渠成。
(三)氯氣的化學性質,是本節課的重點,采用推理驗證法,引導學生由氯的原子結構分析,推測它的化學性質,再通過實驗來驗證,最后理論與實踐兩個方面概括出氯氣是化學性質很活潑的非金屬。
1.設問激疑:根據氯的原子結構,請學生分析氯氣的化學性質應該如何?如何驗證?培養學生由原子結構推斷性質的化學思想。由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引出對氯氣化學性質的探索。
2.實驗驗證:
(1)與金屬的反應:做好三個演示實驗①鈉在氯氣中燃燒②鐵在氯氣中燃燒③銅在氯氣中燃燒。有目的地引導學生仔細觀察和分析實驗現象,注意反應條件,寫出化學方程式,并注明反應中電子轉移的情況。例如,做銅在氯氣中燃燒的演示實驗時,教師一面演示,一面提出一系列問題,讓學生注意觀察積極動腦。一面灼熱銅絲,一面提出問題:為什么要灼熱銅呢?(銅是不活潑的金屬,必須灼熱活化銅,使其達到燃點)灼熱的銅放進盛有氯氣的集氣瓶時,提醒學生注意觀察現象。反應后立即提出問題:觀察到什么現象?(劇烈燃燒、集氣瓶里充滿棕黃色的煙)棕黃色的煙是什么物質?(氯化銅晶體顆粒)寫出化學方程式,注明電子轉移。又設問:銅是不活潑的金屬,為什么能夠跟氯氣劇烈反應?(從氯的原子結構特點出發進行分析,得出氯是非常活潑的非金屬的結論)把少量水注入集氣瓶里,提醒學生注意觀察現象。觀察到什么現象?(氯化銅溶于水,溶液變綠色——說明氯化銅易溶,氯化銅溶液顏色為綠色)教師進一步加水,稀釋溶液,溶液變藍。提醒學生濃度不同時溶液的顏色不同。這一點很重要,不要把學生的思維固定在一點上,強調條件的重要性。
接著提出設疑,氯氣能不能與非金屬反應?激起學生繼續探究的興趣,從而引出性質
(2)與非金屬的反應
除了做好書上的氫氣與氯氣反應的兩個演示實驗外,補充紅磷在氯氣中燃燒的演示實驗,同樣引導學生觀察、分析實驗現象,總結出氯氣比氫氣和磷的非金屬性更強。適時地讓學生討論:燃燒是否一定要有氧氣參加?引導學生比較鐵、硫、碳等在氧氣中燃燒,以及銅、鈉、氫氣等在氯氣中的燃燒,找出共同的特點并由此推出“任何發熱發光的劇烈的化學反應都可以叫做燃燒。”在此不僅發展了燃燒的概念,而且滲透了“真理是相對的,不斷發展的”辯證唯物主義觀點。
大多學生知道自來水不能直接用來養魚這一生活常識,那么是為什么呢?通過這一與學生聯系比較密切的生活問題引出氯氣與水的反應這一性質,能夠激發起學生的興趣以及進一步探究的欲望。
(3)氯氣與水的反應。這是本節課的難點,可用實驗探究法來突破。
設問:氯氣能不能跟水反應,其產物是什么?如何用實驗方法驗證,請設計實驗方法。讓學生充分討論。經討論和教師的引導,先實驗氯水的酸堿性。用滴管吸取上面試驗中得到的氯水,注入試管里。然后滴入1~2滴石蕊試劑觀察到氯水先變紅后褪色。實驗現象說明很可能生成了酸。根據反應物判斷很可能生成了鹽酸。如何驗證鹽酸的生成?學生聯想初中學過的鹽酸的檢驗方法很容易提出硝酸銀溶液,經實驗確有鹽酸生成。教師緊接著設問:如何解釋石蕊試劑先紅后褪色的現象?是氯水中的氯分子、鹽酸,使指示劑褪色了,還是生成了另外一種新的物質使指示劑褪色了?讓學生充分討論,并設計出實驗方案。經討論和教師的引導,最后歸納出把干燥的有色試紙分別放人裝有氯氣的集氣瓶里、鹽酸溶液里、上面實驗得到的氯水里。前兩者顏色不褪,后者顏色馬上褪。即氯分子、鹽酸沒有漂白作用,惟獨氯水有漂白作用。
既然氯分子、鹽酸、水分子都沒有漂白作用,那么氯水里必然有一種具有漂白作用的新物質。這種新物質是什么?到此,揭開氯氣跟水反應產物的謎底的時機已經水到渠成。教師根據上面實驗事實和化學反應中原子守恒原理可以引出下列化學方程式:
C12+H20=HCl+HClO
至此,學生對氯氣跟水的反應和氯水里不僅有未反應的氯單質,還有鹽酸和次氯酸的事實留下較深刻的印象。
教師出示久置光照分解的氯水證明這些溶液只能使石蕊試液變紅,而沒有漂白作用。結合教材中演示實驗,學生就能認識次氯酸不穩定,引出次氯酸分解的化學反應。
2HClO = 2HCl+O2
教師向裝滿氯氣的瓶里加入氫氧化鈉溶液,一經振蕩,黃綠色立即褪凈。由此過渡到氯氣與堿的反應。
(4)與堿的反應
重點分析氯氣與NaOH、Ca(OH)2反應的化學方程式,并引導學生從氧化還原角度、離子角度分析反應,不僅鞏固第一章所學知識,也能加深學生對氯氣化學性質的理解。
3.歸納總結,得出結論
通過以上的一些實驗演示及分析討論,學生已對氯氣的性質有了一個生動而鮮明的印象。這時再引導他們從氯的原子結構特點去認識氯氣化學性質所以活潑的原因,從理論和實踐兩個方面歸納出氯氣是化學性質很活潑的典型的非金屬。
【《氯氣》的說課稿】相關文章:
氯氣的說課稿11-12
氯氣說課稿07-09
氯氣說課稿11-11
氯氣的說課稿范文04-03
氯氣的性質說課稿07-02
氯氣的性質說課稿06-12
《氯氣的性質》說課稿10-30
氯氣的生產原理說課稿11-08
《氯氣的生產原理》說課稿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