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求知》的說課稿
《論求知》是英國哲學家培根所寫的一篇議論文。編在初中《語文》第四冊第六單元中。
第四冊主要突出訓練議論文,讓學生掌握議論文的閱讀與寫作的基本知識、基本技能。而第六單元則重點訓練“論證”這一要素。
根據教育學和人類智力發(fā)展變化規(guī)律表明:十二、三歲的初二學生正處于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轉化的階段,抽象思維發(fā)展水平低于形象思維,分析、歸納、推理能力較弱。因而,學習議論文普遍較為吃力。
鑒于上述認識,我認為,本節(jié)課必須先從議論文的“特點”入手,抓住“論證”這一重點,突破“比喻論證”、“歸納論證”的使用及其作用這個難點。這也可以說是這一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
語文教育的前輩葉圣陶先生說過:“課文無非是例子”、“教是為了不需教”。具體到語文教學活動,結合今后語文教學改革的趨向,聯系實際,我認為,本文沒有必要精講細讀。只需從整體上把握,訓練學生的“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的能力。
課堂設計及程序可按如下十個步驟進行:
一、 復習有關議論文知識,為學習本節(jié)內容作知識上的準備。因為知識都是相互聯系、相互影響的,知識的掌握具有階梯性,只有做好了必要的準備、鋪墊。學起新知識來才會有一種水到渠成之感。
二、 明確本節(jié)課的學習內容、目標、重點、難點。“目標教學”是美國教育家、心理學家布魯姆的教學理論的核心。其目的是擯棄傳統(tǒng)教法的弊端,以目標分類學、信息論、控制論、系統(tǒng)論為理論基礎,讓學生明確要求,積極配合教師,達到預期目標。
三、 初讀課文,整體把握課文內容,結合“自讀提示”理清文章的脈絡層次。整體感知是語文新大綱較為突出的提法,亦是語文自身規(guī)律的體現,是知識熏陶的一個方面的要求,是真正提高語文素質、文學素養(yǎng)的有效途徑。符合從整體到局部的認知規(guī)律,可以避免把語文教學搞成支離破碎的文字游戲。
四、 從修辭角度引導學生細讀課文一遍,找出采用了“排比”、“比喻”的語句。“切入點”的選取是教育教學藝術的體現,“切入點”選得好,學生能快速進入教師設計好的教學軌道,有利于知識的.銜接、過渡。讓學生找出“排比”、“比喻”語句,難度不大,但作用不小,一則可以讓學生進一步熟悉課文;二則可以培養(yǎng)學生具有良好的“篇不離段,段不離句,句不離詞”的閱讀習慣;三則可以為下面的教學內容導入做好準備,使課堂教學環(huán)節(jié)緊湊、有序。
五、 從學生找出的排比、比喻句中,選出二、三處分析,引導學生理解比喻論證、歸納論證等論證方法及作用。集中目標、重點分析是認識規(guī)律的要求,是教學的另一重要手段。本文的攻關內容就是比喻論證、歸納論證,所以,到了這里,教學必須“聚焦”,以達到預期目標要求。
六、 堂上訓練。
。1)找出教材P226——227《說“謙虛”》一文中運用了比喻論證的語句,并說出其論證了什么問題?有何作用?
。2)依例仿寫句子。
例:人的天性猶如野生的花草,求知學習好比修剪移栽。
仿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饋是檢測知識、能力掌握情況的必要過程及重要手段,亦是激發(fā)學生學習熱情,訓練知識遷移的一個教學重要環(huán)節(jié)。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濃與否,與教師是否重視這方面有好大的關系。學以致用,讓學生有一個成功的體驗是提高語文教學質量的關鍵。
七、 學生略讀課文一遍,理解標題的準確性。這是著意引導學生對課文內容的一次回顧、疏理、思考,也是有目的地將學生從局部了解、分析引導到整體認識、理解中來。
八、 學生質疑,教師釋疑。這可以大大培養(yǎng)學生思考問題的能力,也是教師對學生在本節(jié)課中所掌握知識、能力反饋檢測的一個手段與方法。有利于教師查缺補漏,輔導基礎較差、領悟能力較弱的學生,此一步驟在一定意義上可以說是課堂教學中的“希望工程”。
九、 教師總結。讓學生對本節(jié)課所學內容來一次概貌性的認識,有目的地引導、幫助學生進行歸納、整理,亦是再一次使學生從局部感知到整體把握。
十、 作業(yè)布置。
。1) 認真閱讀課文,摘抄自己喜愛的語句。
(2) 寫一篇題為《論交友》的短文。
目的是讓學生養(yǎng)成積累的學習習慣,加深對課文的理解與掌握,讓他們便于模仿,對自己熟悉的事情發(fā)表看法,有利于知識遷移,達到能力的訓練。
【《論求知》的說課稿】相關文章:
《論求知》說課稿11-25
《論求知》說課稿范文推薦04-26
《論求知》說課稿 教案教學設計12-05
《論求知》教案10-20
論求知閱讀及答案03-30
論求知讀后感12-25
論求知 教案教學設計12-07
論求知 教案教學設計12-06
《論求知》課文教案0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