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階》說課稿(通用12篇)
作為一位杰出的老師,有必要進行細致的說課稿準備工作,借助說課稿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那么你有了解過說課稿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臺階》說課稿,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臺階》說課稿 篇1
我說課的題目是:《臺階》,選自人教版初中語文八年級上冊第二單元。下面我就按照說教材、說學法、說教法、說教學過程、說板書設計五個部分進行說課。
一、說教材
1、教學設想:《臺階》是一篇自讀文章,與本單元其他五篇不同,是小說,作者塑造了一個普普通通的農民--“父親”形象,他具有農民的樸實、淳樸、無私,而且敢于拼搏的精神。因此,本節課緊扣小說的三要素,加強學生能力培養和素質提高。
2、教學目標簡介:我把本節課的學習目標定為:認知目標:整體把握課文內容,學習課文圍繞“臺階”組織材料表現主題的方法。能力目標:(1、培養學生聯系生活,敢于發表自己見解和認識的能力。(2、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問題的能力。情感和態度目標:(1、學習文中父親勤勞、質樸,又有所追求的品質。(2、深入了解、認識自己的父親,理解父親。
3、重點難點分析。教學重點:把握故事內容,分析父親形象,理解作品的思想感情。教學難點:理解父親形象的意蘊和圍繞臺階組織材料表現主題的寫法
4、課時安排:一課時
二、說學法:
《臺階》是一篇立意新穎,情節樸素感人的文章,容易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但“有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特別本文蘊涵的社會背景以及父親的形象意蘊問題較深奧,八年級的學生學習起來有一定的難度,所以這堂課適合于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進行學習。
三、說教法與手段:
1.新課程改革的一個重要理念,就是要培養學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學習能力。這節課,教師設計讓學生積極參與小組合作,通過相互討論,分工協作等多種方式進行合作學習和交流,并在教學過程中始終貫穿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引導學生一步一步完成教學目標的。
2.“文學的本質是始于感情而終于感情的。文學家把自己的情感表達出來,他的目的——不管是有意識還是無意識的——總是要在讀者的心目中引起同樣的感情作用的”。因此教讀這篇文章,除了創設情景外,還要通過朗讀,把無聲的文字變成有聲的語言生動地再現作者的思想感情,使文章如出己之口,如出己之心,使文章所描寫的人和事,所傾吐的情和意,所闡發的哲理,叩擊學生的心靈,引起共鳴。3. 檢查學生的預習這一步必不可少,這是有我校的校情,學情決定的。我校的校情是:學生不住校,不晚修,教師無法了解學生在家的學習情況。我校的學情是:有一部分學生的 學習自覺性極差,教師要加強督促。4.語文學習要與時俱進,要充分利用圖書館,互聯網培養學生查資料的能力和習慣,豐富學生的語文學習,培養學生終身學習的觀念。
四、說教學過程
(一) 激情導入:3分鐘 (背景音樂《愚公移山》)透過朱自清先生飽含深意的《背影》,我們分明看到了困頓前行中的父輩的身影,今天學習的李森祥的《臺階》將以小說的視角為我們展現父輩們現實的生活畫卷和深沉的精神世界。 (好的導語猶如唱戲前的開臺鑼鼓一樣未開臺先叫座,此導語設計貼近課文內容,和課文有異曲同工之妙,再配以背景音樂《愚公移山》,自然就能吸引學生注意力,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和欲望,自然引出本課內容。)
(二)整體感知:8分鐘(檢查學生預習情況)1、先檢查學生預習情況,再讓學生配樂朗誦,要求學生勾畫出生字詞,并結合課文解詞。2、再次讓學生瀏覽課文,圈點法找出文中關鍵詞句,能復述故事情節,把握小說結構。(設計意圖:①符合我校的校情,有利于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督促部分不自覺的學生。②通過復述故事,學生初步把握情節,對人物也有一個初步感知,做到整體的把握。③復述故事,也訓練了學生快速閱讀、勾畫圈點法閱讀以及培養學生信息篩選和概括能力。)
(三)小組討論、合作探究:(10分鐘)提問:讓學生勾畫出父親的模樣,找出最讓你感動的描寫父親的語句,說說使你感動的原因。以“父親是一個……的人”為話題完成。學生各抒其見,教師小結:從凄楚、辛酸中走來的父輩,在后代的眼里,顯得比較卑微的、胸無大志 。但骨子卻那么要強、有志氣、不甘落后、有長遠目標, 有移公移山精神和堅忍不拔的毅力。他們身上的品質和美德讓我們震撼感動。(設計意圖:①讓學生篩選信息,掌握抓住關鍵詞句進行人物賞析的方法。②同時訓練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使學生能夠完整流暢的表達。③讓學生自己感悟父親身上勤勞、質樸,又有所追求的品質。)
(四)全班協作,質疑解惑:(15分鐘)默讀課文,讓學生自己提出疑難問題,全班交流。如提問:1. 為什么“父親總覺得我們家的臺階低”? 2. 父親為造新屋,可謂終年辛苦、異常艱難,十分感人,可是作者卻在臺階上用了那么多筆墨,這是為什么?3. 父親 為了造出像人家一樣有高臺階的新屋,也叫人羨慕,競花了大半輩子去準備,才蓋起有高臺階的新屋。可是,新屋落成了,父親也衰老了,身體也垮了,父親這樣做,值得嗎?(設計意圖:①這個環節有學生自己把握,教師適當引導,照顧各個層次的學生,在質疑討論中鞏固、強化學習效果,培養學生合作探究的能力。②教師引領學生理解父親形象的意蘊。③掌握圍繞臺階組織材料表現主題的寫法。)
(五)拓展遷移:(4分鐘)引導學生從自己的視角,回憶自己的父親,抓住父親的特點,仿寫一句話。(設計意圖:①將語文學習與社會生活有機地結合起來,巧妙完成對父親的解讀。②訓練學生的知識遷移拓展和寫作能力。)
(六)師生小結:(2分鐘)學生自主的總結本節課的收獲,教師予以肯定和補充。(設計意圖:發揮學生的自動性,真正體現學有所長。)
(七)作業設置:(1分鐘)寫篇周記,展示自己眼中的父親,表達自己對父親的尊重和理解。(設計意圖:把課本與生活聯系起來,用寫作的方式,讓學生進一步深入了解、認識自己的父親,理解父親。)
五、板書設計:
臺階 李森祥
新屋 (有地位、受尊重)
臺階(線索)
要強 老實厚道
愚公移山的精神
堅忍不拔的毅力
老屋(貧窮、地位低)
(設計意圖:①體現課文圍繞“臺階”組織材料表現主題的方法②直觀表現文中父親勤勞、質樸,又有所追求的品質③理解父親形象的意蘊)
《臺階》說課稿 篇2
前面我進行了《臺階》一文的教學,下面我從教材、學生、教法與手段、教學過程設計和教學效果五個部分說說這節課。
一、說教材
1、教材簡介
《臺階》是人教版八年級語文上冊第二單元中的第三篇課文,是當代作家李森祥的一篇小說,小說以“臺階”為線索,用第一人稱,敘述了一位“父親”經過幾十年的奮斗,終于將自己的三級臺階的房屋建成了九級臺階的新屋的故事,塑造了一位要強、勤勞又很謙卑的農村父親形象,真實地再現了中國傳統農民復雜的內心世界和堅韌頑強的人生歷程。
2、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八年級上冊第二單元是以“愛”為主題的,幾篇課文都在訴說對普通人、尤其是對弱者的關愛與同情,是要讓學生從不同角度去透視那個特殊年代中處在社會底層的人們的生活,啟示學生關注社會,關注社會中的弱勢群體,培養孩子們的愛心和同情心。《臺階》前接魯迅的《阿長與<山海經>》和朱自清的《背影》,后接楊絳的《老王》和余秋雨的《信客》,與《背影》一樣,《臺階》正是訴說著處在社會底層的“父親”們的辛酸與追求。
從人教版初中語文六冊教材的編寫看,《臺階》一文,上承七年級上冊第一單元“體味人生,關愛生命”的主題和同冊第五單元“感受親情”的主題,后接八年級下冊第一單元“體悟人生中的關愛與溫情”的主題和九年級上冊第一單元中“關注人類”的主題以及九年級下冊第三單元中的“體味人生”的主題,都體現了教材編寫者的人文意識和情懷,他們是想啟示學生語文來源于生活,只要關注自己身邊的人和事,富有一顆愛心和同情心,關注社會中容易被人忽略的人們,就有無窮寫作素材,開闊學生作文取材的視野,回歸寫作本源。
3、課程標準
初中語文新課程標準要求“要重視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要注重知識之間、能力之間以及知識、能力、情感之間的聯系”,“養成默讀習慣,有一定的速度,閱讀一般的現代文每分鐘不少于500字”,“應該重視語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學內容的價值取向,同時也應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對課文的內容和表達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問,并能運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討疑難問題”,“多角度地觀察生活,發現生活的豐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創意地表達”。
單元導語對單元教學的要求是:讓學生“從課文中感悟到‘愛’這種博大的感情,從而陶冶自己的情操”,“熟讀這些課文,從中了解敘述、描寫等表達方式,揣摩記敘文語言的特點。”
4、教學重難點
本節的課一個重點是借幾個與小說內容相關的三個問題的討論,感知“父親”的形象。“父親”是小說的主人公,圍繞“父親”的形象展開討論,可以幫助學生理清小說情節,分析人物性格,也可以在此過程中了解敘述、描寫等表達方式,體味記敘文語言的特點。
另一個重點就是引導學生寫自己的父親。讓學生寫自己的父親,可以啟示學生關注可能平時已經被自己忽略了的父親,引導學生寫出有真情實感的文章,增強學生寫實的意識。
難點是引導學生體味那個特殊時代下的“父親”“謙卑”的性格特點。現在已經和“父親”那個特殊年代不同了,人們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尤其是城里的孩子對“父親”對九級臺階的追求感受不深,對“父親”苦難的生活、艱辛的經歷和復雜的內心世界很難理解,因而也就很難理解“父親”那“謙卑”的性格。
二、說教法與手段
依據《課標》和單元提示要求,結合小說《臺階》的內容和八年級學生的特點,我是這樣確定教學方案的。
1、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目標:提高學生自主探究的能力;提高學生合作探究的能力;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和口語表達能力。
過程與方法目標:在掌握小說內容的過程中分析人物的性格和品質;在寫“父親”的過程中增添寫作熱情、提高寫作水平。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感受文中“父親”要強、謙卑的性格和勤勞的品質;感懷自己的父親。
2、教學時間:1課時
3、教學方法:自主探究法、合作探究法、誘思探究法。
4、教學輔助:使用PPT制作的多媒體課件
三、說學生
1、學生知識基礎和生活經驗
本文立意新穎,情節樸素感人,容易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但本文蘊含的社會背景以及父親的形象問題較深奧,初二學生學習起來有一定的難度。
2、能力分析
學生對故事內容的把握沒有問題,“父親”形象的分析可以通過學生的討論完成,只是給學生揣摩的時間要充分些。
3、對學生的學情不甚了解,因此對提問的難易度和各環節所使用的時間估計不準確,有許多可變因素。
四、說教學過程
本節課的教學過程用多媒體教學課件導引,緊緊圍繞著“讀父親,寫父親”來展開。
1、導入:用崔京浩的歌曲《導入》,創設教學情境,使教學能緊緊圍繞這篇課文來進行。
2、默讀:默讀其實是自學探究的一種方式,也是語文教學的一項重要任務,每分鐘讀500字是《課標》的最低要求。
3、合作探究:
首先屏幕投影三個合作探究的問題:
⑴父親為什么要造一棟有高臺階的新屋?從中可見“父親”怎樣的性格?
⑵父親是怎么造起一棟有高臺階的新屋的?從中可見“父親”怎樣的品質?
⑶新屋造好了,父親怎么樣?從中可見“父親”怎樣的性格?
這三個問題抓住了小說的主線――“臺階”,也緊扣小說的主人公――“父親”,由課文內容的梳理到人物性格品質的分析,水到渠成,自然達成,許多問題也會隨著這三個問題的突破得到解決。
三個問題中前兩個問題較簡單,有多媒體動畫的輔助,學生可能會更容易理解父親的要強和勤勞,對于父親的“謙卑”,學生就很難理解了,所以是教學中的難點。
那個時代和現在相去較遠,學生年齡尚小,“謙卑”這樣的詞語學生幾乎沒有接觸過,所以要想讓學生準確地用“謙卑”這個詞語來回答“父親”的性格幾乎是不可能的,因此這里在學生合作探究的基礎上,運用誘思探究的方法,讓學生分別體味“父親”謙遜和自卑的性格特點,然后告訴學生“謙卑”這個詞語,使學生對“父親”謙卑的性格有較深的理解。只有這一點突破了,才能真正達到單元提示中讓學生關愛普通人尤其是弱者的目的。
小組合作探究之后是全班交流小組的研討結果,這也是合作探究的一種常見方式。這一環節中,學生可以發言、補充、贊同、反對,使答案更為明晰,使問題的探討更為深入。
4、拓展延伸,實踐演練:
首先屏幕投影寫作提示:最難忘的是父親的時候,他。面對父親,我要說:“________________。”這里寫作的重點是第二個空,需要學生展開敘述和描寫,提示學生明確寫作重點后就讓學生寫作,配上劉和剛的《父親》是想引起學生對父親的回憶和感激之情,教師只是巡視,幫助學生排除寫作中的疑難。
用填空的形式來寫作,可以使學生在短時間尋覓到寫作的材料,直接進入到對“父親”的敘述和描寫中,便于引導學生學習文中兩段精彩的敘述和描寫進行寫作,同時對學生以后的寫作也有一定的借鑒意義。
五、說教學效果
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基本達成,教學重點得到了落實,完成了從內容到人物的分析,讓學生對父親的形象有了一個簡明而準確的認識,教學難點的突破良好,在老師的引導,學生達成了學生對父親謙卑這一性格的理解。但也有不足,比如課件制作中忽略了生字部分字體上的選擇,選擇的是隸體,因為隸體在筆畫安排上與楷書還有一些出入,在學生對字的結構的把握上可能會出現誤導。在執教過程中,我還是有些顧慮,有些地主讓學生展示的還不是很充分,體態可能有些不夠自然。在話筒運用方面還不是很熟練,老師和學生的語音擴出來可能忽大忽小,不太穩定。
《臺階》說課稿 篇3
一、說教材
1、教材簡介
《臺階》選自人教版教材八年級上冊第二單元,本單元主題是愛,表現的是普通人、普通事。單元提示要求“熟讀這些課文,從中了解敘述,描寫等表達方式,揣摩記敘文語言的特點。”這是本單元的總體目標。前兩篇文章分別是《阿長與山海經》與《背影》,均是講讀課,所以本課是對前面所學知識點的鞏固。《臺階》是小說,是敘事類作品,主要用敘述、描寫的表達方式。通過作者的描寫我們清楚地認識到“父親”是一個普普通通的農民,他具有農民的樸實、淳樸、無私,而且敢于拼搏的精神。
2、教學目標簡介
初中語文新課程標準要求“要重視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要注重知識之間、能力之間以及知識、能力、情感之間的聯系”,結合本單元特點,我把本節課的學習目標定為:
知識目標:整體感知課文內容,把握故事情節,體會作者的感情。
能力目標:學習作者命題立意,通過故事情節展示人物的寫法。學習抓住關鍵語句,理解故事內容和人物思想感情的閱讀方法。
情感目標:培養學生熱愛父親,尊重父親,熱愛勞動人民的思想感情,感受父親性格中艱苦創業的精神和堅忍不拔的毅力,培養對人生的積極健康的心態。
3、教學重點:把握情節,分析父親形象。理解父親這個中國農民典型形象的特點。
教學難點:理解父親形象的意蘊。把握課文敘述角度,體悟作品兼有崇敬和憐憫的雙重感情色彩。
對于初二學生而言,本文情節的單一,文字樸素的特點,無疑給學生解讀提供了很大的便利。但本文蘊含的社會背景以及父親的形象意蘊問題較深奧,初二學生普遍社會閱歷不夠,學習起來有一定的難度,應結合生活實際重點突破。由于小說是以“父親”的兒子為故事的敘述者,講述“父親”為蓋新屋而拼命苦干的一生,表現農民艱難困苦的生存狀態,和他們為改變現狀而不懈努力的精神,作品兼有崇敬和憐憫的雙重感情色彩,正是因為作者這種復雜的心態,決定了“父親”的形象,具有比較開放的意義。所以分析“父親”形象的深刻意蘊,便成為學習本文的難點,要解決這一問題,又必然要以梳理的故事情節,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為前提,所以這個前提應作為突破全文的重點。
二、說教法與學法
【理論依據】
現代心理學的研究指出,學生的學習過程不僅是一個接受知識的過程,而且也是一個發現問題,分析解決問題的過程。建構主義的學習觀也強調學生的“協作性”,他們認為各人在理解上的差異本身就是一種寶貴的學習資源,通過交流與比較,才能領略他人是如何處理同類問題的,以及收效如何等等。所以學生不是知識的被動接受者,而是知識的主動獲取與建構者,而且在與他人的合作與交流中建構自己的知識體系是一條捷徑。這些理論與《課標》提出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不謀而合。
【教法設計】
依據新課程標準理念,本節課我主要采用以下教學方法實施教學:
1、情境設置法:本課設計充分利用課件及背景音樂、閩南童謠等創設情境,使學生很自然的融入到課文的意境中去,思想產生共鳴。此外,利用網絡BBS論壇虛擬社區營造良好的交互性學習情境,有助于不同層次的所有學生真正的參與學習,有利于提高學生積極探究、發現、求異的能力。
《臺階》說課稿 篇4
今天,我為大家說課的題目是選自人教版初中語文八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的自讀課文《臺階》,以下就是我對這節課的設計方案。
一、說教材
(一)、教學設想
《臺階》是一篇自讀文章,是繼阿長與背影之后,以一位普通的父親為描繪對象,體現了一代農民勤勞,質樸,厚道老實的形象。這位父親以自己辛勤的勞動證明了自己的生存價值和人生尊嚴。作者以崇敬而又辛酸的文字幽幽講述父親,也向時代發出深沉的呼喚,呼喚先進的生產力的出現來結束農村落后的現狀,結束這老牛拉破車的日子。
(二)、教學目標簡介
【知識目標】:
1、感知課文內容,了解故事情節,把握父親的形象特點,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2、學習課文圍繞臺階命題立意,組織材料的方法
【能力目標】:
培養學生從文中聯系實際感悟其中的真情
【情感和態度目標】:
培養學生熱愛父親,理解尊重父親的感情
(三)、重點難點分析
教學重點:把握故事內容,分析父親形象。
教學難點:理解父親形象的意蘊,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說學法
《臺階》是一篇立意新穎,情節樸素感人的文章,容易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但“有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特別本文蘊涵的社會背景以及父親的形象意蘊問題較深奧,八年級的學生學習起來有一定的難度,所以這堂課適合于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為主,輔以誦讀法,圈點法等進行學習。
三、說教法
1、情境設置法:充分利用課件及背景音樂展示創設情境,使學生自然地融入到課文的意境中去,思想產生共鳴。
2、導讀法:在學生充分發揮集體的智慧,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的過程中給予適當的引導和點撥,共同分享合作的樂趣,感受成功的喜悅。
3、誦讀法:通過誦讀,把無聲的文字變成有聲的語言生動地再現作者的思想感情,使文章如出己之口,出己之心,使文章所描寫的人和事,所傾吐的情和意,所闡發的哲理,叩擊學生的心靈,引起共鳴。
4、制作多媒體課件輔助教學
四、說教學過程
(一)激情導入:1分鐘明星因為有著耀眼的光環,我們關注他們;偉人因為有著卓越的成就,我們關注他們;但是,不知道我們同學關注過在身邊為你默默付出的父親了嗎?今天,我們就一起來聽聽作者李森祥是如何來講述父親的故事的。設計意圖:為使學生盡快融入到文章的意境,思想感情產生共鳴,具有一種急待接觸課文的內趨力,便于學生理解和體會課文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二)檢查預習:2分鐘讀準下列加點字讀音涎()水揩()尷尬()凹凼()黏()性躥()上摻()上胯()骨撬()開門檻()
(三)整體感知:10分鐘
1、自由朗讀課文,感知文章內容要求:①邊讀邊圈點出重點語句,整理出故事的基本情節,為復述課文作準備。 ②找出文章的文眼
2、指名同學簡要概述課文內容提示復述要點:
a、為什么“父親總覺得我們家的臺階低”?
b、父親想建一間怎樣的新屋?怎么建?
c、新屋造好后,父親變得怎樣了?
設計意圖:
①有利于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督促部分不自覺的學生。
②通過復述故事,學生初步把握情節,對人物也有一個初步感知,做到整體的把握。
③復述故事,也訓練了學生快速閱讀、勾畫圈點法閱讀以及培養學生信息篩選和概括能力。
(四)分組討論、合作探究:20分鐘
1、父親付出大半輩子的辛勞建成的新屋只是比老屋多了六級臺階而已,為什么會如此艱難呢?
2、勾畫出父親的模樣,找出最讓你感動的描寫父親的語句,讀一讀,說說使你感動的原因。以“父親是一個……的人”為話題談談你對父親形象的理解。 小結:聽完父親的故事,掩卷而思,的確令人心酸。只為了建起有高臺階的新屋,父親卻付出了大半輩子的努力。但從凄楚、辛酸中走來的父輩,在后代的眼里,卻不一定能得到理解,甚至會認為是卑微的、胸無大志。但從父輩們骨子里所展現出來的勤勞、質樸、堅忍不拔,不正是愚公移山的精神核心嗎。這也是最為令我們震撼感動的。本文的作者正是帶著父親的優秀品質表示敬仰和贊嘆;對父親身上的中國傳統農民所特有的謙卑表示同情;對改變農村的面貌寄予希望的復雜情感幽幽地講述著父親的令人心酸的故事《臺階》一文讓我們分明看到了辛勞中,重荷下走來的父輩,他們的愿望不大,天空不寬廣,然而他們擔起的重任,年年歲歲,歲歲年年的辛苦卻是實實在在的。
設計意圖:
①讓學生通過篩選信息,感悟父親身上勤勞、質樸,又有所追求的品質。掌握抓住關鍵詞句進行人物賞析的方法。突出教學的重難點。
②訓練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使學生能夠完整流暢的表達。
(五)拓展遷移:5分鐘以“父親,我想對您說……”向父親直抒胸臆,然后作口頭表達。
設計意圖:
①將語文學習與社會生活有機地結合起來,巧妙完成對父親的解讀,激發學生對父親的愛和感恩之情,實現了本文的情感、態度、價值觀的目標。
(六)質疑解惑:3分鐘學生提出的問題可能有為建起有高臺階的新屋,父親可謂是終年辛勞,異常艱難,可作者卻在老家三塊青石板上花了大量的筆墨;新屋建成了,可造新屋的過程寫得簡略,造臺階反而很詳細,為什么?培養學生的懷疑精神,鼓勵學生對書本質疑,正所謂學起于思,思源于疑。
(七)師生小結:3分鐘學生自主的總結本節課的收獲,教師予以肯定和補充。設計意圖:發揮學生的自動性,真正體現學有所長。
(八)作業設置:1分鐘
①寫篇周記,展示自己眼中的父親,表達自己對父親的尊重和理解。
②課外尋找關于“父親”的文章、詩歌進行自主閱讀。推薦書目:蘇童《父愛》、梁實秋《代溝》周國平《妞妞——一個父親的札記》
設計意圖:
把課本與生活聯系起來,用拓展閱讀和寫作的方式,讓學生進一步深入了解、認識自己的父親,理解父親。
五、板書設計
臺階
李森祥
“臺階高,屋主人的地位就相對高”
三級臺階老屋非常要強、有志氣、不甘落后、有長遠目標。
九級臺階新屋有移公移山精神和堅忍不拔的毅力。
設計意圖:
①體現課文圍繞“臺階”組織材料表現主題的方法②直觀表現文中父親勤勞、質樸,又有所追求的品質
③理解父親形象的意蘊。
《臺階》說課稿 篇5
一、說教材
1、教材簡介《臺階》與本單元其他五篇不同,是小說,但也是敘事類作品,主要用敘述、描寫的表達方式。通過作者的描寫我們清楚地認識到“父親”是一個普普通通的農民,他具有農民的樸實、淳樸、無私,而且敢于拼搏的精神。
2、教學目標簡介初中語文新課程標準要求“要重視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要注重知識之間、能力之間以及知識、能力、情感之間的聯系”,結合本單元特點,我把本節課的學習目標定為:知識目標:整體感知課文內容,了解故事情節,體會作者的感情。能力目標:把握父親形象的特點及意蘊。學習作者命題立意、組織材料的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培養學生熱愛父親,尊重父親的感情。感受父親性格中的艱苦創業的精神和堅韌不拔的毅力,培養對待人生的積極健康的心態。
3、分析教材編寫思路、結構特點以及重點難點小說是以父親的兒子為故事敘述者的,開頭寫父親如何力大無比,壯實如牛,篇末寫父親腰也閃了,連挑水也不能勝任了。父親終年辛勞,舍不得破費一星半點,連洗腳也是一年才洗一回,父親這輩子過得多么艱難!小說深沉地響著時代的呼喚,億萬農民的希望在于先進生產力,以此迅速改變農村落后面貌,結束老牛拉破車的日子。故事圍繞“臺階”命題立意,組織材料,使造房這個一般性的題材有了側重點,有了特色,突出了父親對社會地位的追求,突出了父親希望受人尊重的思想性格。教學重點:把握故事內容,分析父親形象,理解作品的思想感情。教學難點:理解父親形象的意蘊和組織材料的詳略安排。
二、說學生
1、學生知識基礎和生活經驗本文立意新鮮,情節樸素感人,容易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為本文的學習創造了良好的條件,但本文蘊含的社會背景以及父親的形象意蘊問題較深奧,初二學生學習起來有一定的難度,應結合學生的生活經驗重點突破。
2、能力分析學生對故事內容的把握沒有問題,并且能夠通過反復閱讀感悟文章的思想內涵。
3、一般特點與學習風格差異學生習慣在小組內交流后再發表看法,因此應該適當的給學生多創造一些合作學習探究的機會。
三、說教法與手段
依據新課程標準理念,本節課我主要采用以下教學方法實施教學。
1、讀法:每一篇文章都有其獨特的意蘊,只有反復朗讀,才能領會其中深刻而豐富的思想內涵,在教學中我讓學生反復讀、讀反復,讓學生自己在讀中感悟父親性格中的艱苦創業的精神和堅韌不拔的毅力。
2、情境設置法:在本節課上,充分利用課件及背景音樂展示創設情境,使學生很自然的融入到課文的意境中去,思想產生共鳴。
3、討論法:引導學生充分發揮集體的智慧,自主學習、合作探究,共同分享合作的樂趣,感受成功的喜悅。
4、以多媒體課件為輔助教學手段。本節課的教學充分體現了新課程標準的精神,即在學生的學習中,注重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個方面的共同發展。
學法具體如下:
1、勾畫圈點法:讓學生勤動筆墨,積極讀書。
2、朗讀法:指導學生反復朗讀,從中體會課文所蘊含的思想感情。
3、討論法: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合作探究。
四、說教學過程設計
教學思路與教學環節安排全文中有個文眼:“臺階高,屋主人的地位就相應高。”抓住了這個文眼,就抓住了理解整個故事的關鍵,就容易理解父親的思想性格。
教學環節安排如下:
(一)激情導入:3分鐘(背景音樂《愚公移山》)透過朱自清先生飽含深意的《背影》,我們分明看到了困頓前行中的父輩的身影,今天學習的李森祥的《臺階》將以小說的視角為我們展現父輩們現實的生活畫卷和深沉的精神世界。(好的導語猶如唱戲前的開臺鑼鼓一樣未開臺先叫座,此導語設計貼近課文內容,和課文有異曲同工之妙,再配以背景音樂《愚公移山》,自然就能吸引學生注意力,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和欲望,自然引出本課內容。)
(二)整體感知:10分鐘
1、配樂朗誦,要求學生勾畫出生字詞,并結合課文解詞。
2、讓學生再次瀏覽課文,看誰能生動的復述這個故事,成為今天講故事大王。(學生通過兩次不同要求的讀,特別是在復述過程重要抓住重點,通過這樣的訓練,使學生對課文有了整體的感知,為教學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三)協作質疑:15分鐘默讀課文,讓學生自己提出疑難問題,小組討論解決,全班交流。(新課程標準特別注重培養學生的懷疑精神,鼓勵學生對書本質疑,正所謂學起于思,思源于疑,通過此環節旨在培養學生的懷疑精神,激發學生勇于探索,大膽創新的科學精神。)
(四)品味賞析:10分鐘對父親這個人物形象的分析。教師有感情的朗讀課文片段,指導學生抓住關鍵詞句進行賞析,同時課件演示父親重修臺階的情景,形象的感受這一震撼人心的畫面。理解父親具有華夏炎黃子孫的優良傳統——用誠實的勞動興家立業、不怕千辛萬苦、拼命硬干、勤儉持家的美德。同時,父親身上有著中國傳統農民所特有的謙卑的品質(因為當九級臺階造好后,他卻不好意思坐上去)。(此環節陶冶了學生的情操,有利于理解本文主旨,多媒體課件的運用,更形象、更直觀。)
(五)拓展遷移:4分鐘引導學生回憶講述自己的父親,要求抓住父親的特點,敘述清楚、生動、突出重點。然后由同學們評出今天的發言明星。(有人說過,語文學習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本環節把課本和生活有機的結合在一起,同時鍛煉學生的`表達能力。)
(六)師生小結:2分鐘首先學生自發的總結本節課的收獲,教師予以補充和肯定。(此環節使學生對本節課的學習有了系統、完整的印象。)
(七)作業設置:
1、摘抄贊頌父親的文學作品,推薦閱讀巴爾扎克的《高老頭》。
2、教與學多邊活動安排每個教學環節都盡量安排合作探究的機會,讓每個學生都有表現自己的機會,并注意對問題分層次整理,給每個學生機會,以提高其自信心。
3、重點難點處理探究人物形象,應該在通讀的過程中,根據故事情節,一一列出人物思想性格的要點,然后整體思考,加以整理,看什么是性格的核心。可以用“三問”引導學生把握內容,分析人物。
一問:父親為什么要造一棟有高臺階的新屋?
二問:父親是怎么造起一棟有高臺階的新屋的?
三問:新屋造好了,父親怎么樣?
4、教學手段的采用在理解父親形象的時候,播放背景音樂,同時放父親修臺階的課件,引起學生共鳴。
說板書設計臺階李森祥
“臺階高,屋主人的地位就相對高”
三級臺階老屋
非常要強、有志氣、不甘落后、有長遠目標。
九級臺階新屋
有移公移山精神和堅忍不拔的毅力。
《臺階》說課稿 篇6
一、說教材
《臺階》是一篇以父親為描述對象的短篇小說,現被選入人教版語文八年級上冊教材。本文以父親為主要描述對象,但此文并非表現父親的作品,而是在表現一代農民形象,具有農民的老實厚道、要強、勤勞、樸實等品質外,這位父親更是一個用勞動證明自己存在價值從而贏得別人尊重的人。這一點也正是他有別于普通農民之處。另外,全文以兒子的眼光關照父親,除飽滿對父親的敬佩之情外,文字間也流露著辛酸,深沉地向著 時代呼喚,億萬農民的希望在于先進的生產力。
二、說教法
從臺階與父親之間的關系切入,了解內容,初識人物,讓學生整體感知全文,從而帶動對全篇的深入研讀和領悟。鼓勵學生質疑問難,培養發問精神,采用自主合作的方式深入研讀。在合作探究中相機點撥與引導,使學生更深地理解文章主題。教師在課前可讓學生反復讀小說文本,充分地熟悉情節,避免因文章本身太長和離學生生活較遠而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產生畏難情緒。
三、說學法
《臺階》是一篇語文平實但內涵深刻的文章,不同的人對它的主題有著不同的解讀,特別本文的主人公又是一位農民,對于八年級的學生來說,無疑是有一定難度的,但正因如此,它又是一篇研究性學習的理想教材。所以這堂課適合于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進行學習。
四、說流程
(一)導入:由臺階的圖片導入,激起學生的情感共鳴,再引入課文,激發學生探究的好奇。
(二)初步感知
1、學生在預習的基礎上速讀課文,思考:文中寫了哪幾種臺階?
2、臺階是不是作者此文描述的主要對象?
(這個步驟,使學生明白全文圍繞父親與臺階的關系展開,為后面的深入探討做好鋪墊)
(三)揣摩妙點
從父親與臺階的關系入手進一步揣摩文章的妙處。
1、父親與三級臺階的關系(由此導出父親造新臺階的愿望)
2、父親與九級臺階的關系(由此步驟引導學生分析造臺階準備的辛苦,體會造好后感覺的不自在,并最終自然引出對文章主題的探討)
(四)探究主旨
新臺階造好了,父親為什么不自在了?
(在學習思考、討論的基礎上總結:勞動是父親的生命,他用勞動證明自己的價值,贏得他人的尊重)
(五)拓展
作者帶著怎樣的情感來塑造父親的?
(讓學生從字里行間去探尋,以朗讀后品析的方式進行,注意體會敬佩與辛酸兩重情感)
《臺階》說課稿 篇7
一、教材分析:
《臺階》是李森祥的一篇小說,現已編入人教版語文八年級上冊教科書。
本文主要記敘父親為建造有九級臺階的新屋終年辛苦,準備了大半輩子,當新屋落成時,人也老了,身體也垮了的故事。刻畫了一個非常要強又老實厚道的農民形象,反映了人需要獲得尊重的愿望以及農村經濟落后的狀況。通過學習本文學生可以感受到父親性格中的艱苦創業的精神和堅韌不拔的毅力,培養對待人生的積極健康的心態。
二、學情分析:
從學生的年齡特點看:他們比較喜歡小說類文體,渴望了解不同的生活。
從學生認知水平看:教學對象是初二年級上學期學生,他們對小說文體已有了解。
從學生的閱讀習慣看:學生閱讀小說往往只關注情節,而對細節的敏感度不夠,分析能力不強,對小說所反映的主題的理解尚有一定難度。
三、教學目標:
結合本課的內容特點和學生的實際情況,依據《語文課程標準》的要求,我確定這節課的教學目標和重難點如下:
(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了解細節描寫在文中的運用;能對細節描寫的語句進行具體的分析。
2、過程與方法:通過對文章中相關細節的分析,理解父親的形象。
3、情感態度價值觀:體會作者的感情,感受父親艱苦創業的精神和堅忍不拔的毅力,從而熱愛父親,尊重父親。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品味小說的細節描寫對表現人物和主題的重要作用。
難點:理解父親形象的意蘊。
四、教法設想
示范引領法:由于學生基礎比較薄弱,品析細節有一定的難度,因此我決定采用示范引領法。教師對某一處細節進行分析示范,然后一步步放開,由學生自己進行探究分析。
自主研討法:引導學生積極思考,在自主學習的同時合作探究,激發思維的火花,分享合作的樂趣。
五、教學過程
第一環節回顧舊知導入新課
通過上節課的學習,我們整體的感知了小說的內容,了解了小說的情節。但是正如俞汝捷在《小說24美》中所說:“光有情節沒有細節的小說,猶如一顆失去了槎椏的細枝、紛披的綠葉。光有人物沒有細節,其人則是一句枯骨。”作者總是要緊緊把握細節描寫與人物性格和主題思想的內在聯系,李森祥的《臺階》亦是如此。當我細細品讀這篇小說時,文章的每個角落都給我或多或少的感觸,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來細品父親,讀懂父親,讀懂作者,與小說進行一場心靈的對話。
【設計意圖:通過對上節課知識的回顧,自然導入本節課內容。】
第二環節品析細節讀懂父親
1、教師示范品析
父親坐在綠陰里,能看見別人家高高的臺階,那里栽著幾棵柳樹,柳樹枝老是搖來搖去,卻搖不散父親那專注的目光。這時,一片片旱煙霧在父親頭上飄來飄去
教師示范品評:這是第13自然段,寫父親在勞累之時坐在自家臺階的綠蔭里“磨刀”,而眼神卻始終盯著“別人家高高的臺階”,他羨慕人家的氣派,他感嘆自家的臺階低,他向往著有朝一日自家也有高高的臺階,他謀劃著如何加快準備,爭取早日造成跟人家一樣氣派,也讓人羨慕的有高高臺階的新屋,所以目光是那么專注,以至于連柳樹也搖不散;煙也越抽越兇,以至于“一片片旱煙霧在父親頭上飄來飄去。”作者正是通過這樣的細節描寫,以形寫神,用簡練的筆觸凸現了一個“有理想、有生活目標”的農民性形象。
2、定向自主品析
教師指定一些細節,引導學生進行品析
教師提示:抓住段落中的重點語句,抓住語句中的重點詞。
【設計意圖:《課程標準》中要求“學生對作品中的情境和形象,能說出自己的體驗,在品讀交流中,讓學生的思維互相碰撞,引起共鳴”。農民的生活是復雜的,決定了作為農民的父親的性格也是多方面的,如何把握人物,讀懂父親,就要從文章中的一些細節入手,仔細去品析這些細節。設計這樣的教學環節,既有利于調動學生自主活動的積極性,又培養了學生的朗讀能力和品析語言的能力。 】
小結:一個要強而淳樸謙卑而又渴望得到尊重有理想也不怕苦肯拼搏又堅忍不拔的父親形象躍然于我們面前。
第三環節討論交流讀懂作者
這是本節課的難點,教師設計問題:
“對于這樣的一位父親,作者傾注了什么樣的情感?”
學生思考,討論。
這一部分內容將在“片段展示”環節展示
【設計意圖:通過交流、講解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進而把握文章主題。】
第四環節心靈對話表述真情
教師設計問題:
讀完這篇文章,請你聯系自身實際,自問“‘父親’給了我們糧食,我們給‘父親’什么?
提示:請同學們學生先獨立思考,然后學生暢談,各抒己見
(學生寫作,然后全班交流)
【設計意圖:續寫必須是在深入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之上進行的,這是一種升華,也是對學生一種非常有益的啟示。讓學生發揮想象,既能開拓他們的思路,也能對他們的寫作有所幫助。 】
第六環節教師總結
從凄楚、辛酸中走來的父輩,可能他們的愿望、追求,在兒子的眼里,不是耀眼、精彩的。但卻是實實在在的,他們血管中流淌著的那份堅韌不拔、拼命硬干的生命因子,恰是撐托事業輝煌的砥柱。讓我們從心底祈愿,造好了新屋、砌上了九級臺階的勞苦的父輩們能盡享這份收獲和喜悅,感謝父親!
第七環節布置作業
謝謝父親:在讀書筆記中,詳細描述父親最讓你感動的一件事。
六、片段展示
第三環節討論交流讀懂作者
過渡語:同學們,一個要強而淳樸謙卑而又渴望得到尊重有理想不怕苦肯拼搏又堅忍不拔的父親形象躍然于我們面前。
“對于這樣的一位父親,作者傾注了什么樣的情感?”
學生思考,討論。
學生根據對小說情節的了解和父親形象的把握,較容易得出以下認識:
對父親勤勞樸實、堅忍不拔、艱苦創業的優秀品質表示敬仰和贊揚;
而對于對父親為贏得尊重,實現自我價值所付出的沉重代價感到心酸;
對父親身上的中國傳統農民所特有的謙卑表示同情;
對改變農村經濟落后的面貌寄予希望。這些認識則有一些的難度。
為此我將進行一下引導
首先介紹馬斯洛“人類需要層次論”父親對臺階的追求,就是他對尊重的需求,對自我實現的需求,而對于這些人類最基本的需求,父親卻付出了歲月,付出了辛勞,付出了健康,這怎能不讓人感到心酸?父親在這用勞動墊高自己人生臺階過程中所表現出的謙卑,又怎能不讓人給予同情和憐憫?父親為建九級臺階的新屋做了漫長而又艱辛的準備,其根源不就是農村經濟的落后嗎?
文中的父親絕不僅僅是個案,可以說父親是發展中的中國的一個農民典型形象
因此作者傾注在父親生上的情感,也是作者對于所有想父親一樣的中國農民的情感,這也是本文的主題。
《臺階》說課稿 篇8
一、教材分析
各位老師好,我今天說課的題目是《臺階》,這是人教版八年級語文上冊第二單元中的第三篇課文,是當代作家李森祥的一篇小說。小說以“臺階”為線索,敘述了一位勤勞“父親”經過多年的奮斗,終于將自己的三級臺階的房屋建成了九級臺階的新屋的故事。
這單元的幾篇文章都是以“愛”為主題,幾篇課文都在訴說對普通人、尤其是對弱者的關愛與同情,是要讓學生從不同角度去透視那個特殊年代中處在社會底層的人們的生活,啟示學生關注社會,關注社會中的弱勢群體,培養孩子們的愛心和同情心。《臺階》正是訴說著處在社會底層的“父親”們的辛酸與追求。 《臺階》一文,上承七年級上冊第一單元“體味人生,關愛生命”的主題和同冊第五單元“感受親情”的主題,后接八年級下冊第一單元“體悟人生中的關愛與溫情”的主題都體現了教材編寫者的人文意識和情懷,他們是想啟示學生只要關注自己身邊的人和事,富有一顆愛心和同情心,關注社會中容易被人忽略的人們。
二、教學目標:
初中語文新課程標準要求要注重知識之間,能力之間以及知識,能力,情感之間的聯系",結合本單元特點,我把本節課的學習目標定為:
1、情感目標:感受父親性格中艱苦創業的精神,堅忍不拔的毅力,和具有傳統美德的謙卑精神。培養學生面對人生困苦時的積極健康的心態。
2、知識目標:
(1) 理解、揣摩關鍵性的詞語。像:“尷尬,微不足道”等把握父親形象的特點。
(2) 培養閱讀小說的能力,了解故事情節,體會作者的感情。
(3) 學習作者怎樣以“臺階”為線索,命題立意、組織材料的方法。
3、能力目標:
(1) 培養學生深入實際、觀察生活的能力
(2) 培養學生自主探究、合作探討的能力。培養學生發表見解的語言表達能力。
三、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
1、理解父親這個農民的典型形象特征及其意義 2、學習作者圍繞中心組織材料,用細節描寫刻畫人物形象的寫法。
難點:把握故事內容,分析父親形象,體悟作品兼有崇敬和憐憫的雙重感情色彩。
四、教法與建議
教法:誦讀法、點撥提問法,情景設置法,研討探究法
課時安排:用1課時完成教學任務。
1、默讀法:指導學生在課后熟讀課文,從而加深對文意的理解,體會作者的感情和作品的思想。
2、點撥提問法:引導學生積極探討,鍛煉學生的思考能力。 3、情景設置法:利用多媒體,圖片等創設出文本情境,使學生自然地融入到課文情境中。
五、學法與要求。
1、 朗讀法:指導學生反復朗讀,從中體會課文所蘊含的思想感情。 2、 討論法: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合作探究六、教學過程
六、教學過程
1、導入
透過朱自清先生飽含深意的《背影》,我們分明看到了困頓前行中的父輩們的身影,今天學習李森祥的《臺階》將以小說獨特的視角為我們展現父輩們現實的生活畫卷和深沉的精神。下面我們來學習這篇謳歌父親的文章:《臺階》 給下列加點字注音,并解釋詞語。
揩(kāi):擦、抹。 凹凼(dàng):凹落而成的水坑。 尷尬(gān gà):神色、態度不自然。 煩躁(zào):煩悶急躁。 微不足道:非常藐小,不值得一提。 大庭廣眾:人很多的公共場合。
2、初步感知文章內容,讓學生帶著兩個問題從人物形象入手默讀課文。
(1)、統領全文的句子是哪一句? “臺階高、層主人的地位就相應高。”
(2)、找出文章中表現了父親的哪些品質?
勤勞、樸質?? 善良、執著?? 摳門,小氣??
摳門,小氣是為了修屋,農村特定的環境逼迫父親必須積銖累寸,一點一點攢
錢,才能實現心中的目標。父親身上有關堅忍不拔的毅力和愚公移山的精神。
3、整體感知課文,小組合作討論的方式分析人物形象,得出結論,3, 通讀的過程中,根據故事情節,列出人物思想性格的要點,可以解決文章的重點難點。 幻燈片展示問題:(學生討論并回答問題)
(1)、父親為什么要造一棟有高臺階的新屋?
“臺階高,屋主人的地位就相應高。”父親很羨慕別人家的高臺階,他不甘心低人一等,立下宏愿,也要造一棟有高臺階的新屋。
(2)、父親怎樣造起一棟有高臺階新屋的?
每天撿磚撿瓦、塞角票、冬天砍柴賣柴,一點一滴的攢起來蓋房子的錢。用這樣的細節說明了父親為建造新房的辛苦。
(3)、新屋造好了,父親怎樣了?
人也衰老了,身體也垮了,人也感覺不自在了。
師補充: 新臺階砌好了,父親的理想實現了,反而處處感到“不對勁”,臺階低,意味著經濟地位低下,父親由此形成了自卑心理。這種自卑心理長期存在,難以一下子消除,所以臺階高了,反而處處感到不習慣,不對勁。同時也說明父親身上具有的謙卑精神,他不愿意用高高在上的眼光去看別人。
(4)、可作者為什么要在臺階上用了那么多筆墨?而不去突出表現父親的終年辛苦呢?
師:臺階的描寫由過去到現在,從舊到新,從低到高的過程就是父親一生辛勞
的濃縮,從臺階上集中反映了父親的各種品質。小說固然謳歌了父親堅韌不撥的毅力和艱苦創業的精神,但是更有一種凄楚、辛酸的情感籠罩全篇。作者迫切希望落后的生活能夠得到改變,農民生活能夠得到改觀。
小結父親的形象特點。
父親是一個非常要強的農民,他有志氣、不甘人后,他要自立于受人尊重的行列,他有長遠的生活目標,他有愚公移山的精神和堅忍不拔的毅力。 父親又是一個老實厚道的農民,他用誠實的勞動興家立業,不怕千辛萬苦。同時,父親身上有著中國傳統農民特有的謙卑。當新臺階造好后,他反而處處感到不對勁、不自在,并且不好意思坐上去。
作者對父親寄予了怎樣的思想情感? 作者對父親的優秀品質表示敬仰和贊嘆;對父親身上的中國傳統農民所特有的謙卑表示同情;對改變農村的面貌寄予希望。
八、作業:
1、把課后詞語加意思、造句寫一遍。
2、課外尋找關于“父親”的文章、詩歌進行自主閱讀
九、板書設計
臺階的意義:“臺階高,屋主人的地位就相對高”
三級臺階 老屋 九級臺階 新屋
要求:地位 尊重
父親形象:要強 老實厚道
愚公移山的精神
堅忍不拔的毅力
臺 階
嫌舊臺階低做新臺階
愛新臺階
頌揚之情
《臺階》說課稿 篇9
一、關于教材
(一)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臺階》是八年級《語文》上冊第二單元的課文。
八年級《語文》上冊第二單元的五篇課文都是以“愛”為主題,而且訴說的都是對普通人,尤其是對弱者的關愛。現將五篇課文的相關內容列表如下:
篇目 作者 體裁文中主人公 主人公的身份 作品內容反映的時代
阿長與山海經魯迅 散文 阿長,大戶人家的保姆 十八世紀末
背影 朱自清 散文 父親,失業的職員 十九世紀初
臺階 李森祥 小說 父親,農民 二十世紀七八十年代
老王 楊絳 散文 老王,人力車夫 二十世紀五、七十年代
信客 余秋雨 散文 信客 十八世紀末、十九世紀初
五篇課文,反映了十八世紀末到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中國普通人的生活和命運,表現出對弱者的關愛。從作品內容反映的時代來看,《臺階》所反映的時代距現在最近,如果以時間為順序將五篇課文組成鏈條,《臺階》是這一鏈條中的最后一環,也是很重要的一環。從作品的體裁來看,《臺階》是五篇作品中唯一的一篇小說,這對于豐富教材的內容有一定的意義。從文中的主人公來看,《臺階》寫的是中國農民,這也是中國最大的一個群體,教材選這篇文章是有一定的社會意義的。
但是,實事求是地說,《臺階》這篇文章的藝術水平略低于其他四篇。《阿長與〈山海經〉》和《背影》是名家名篇,《臺階》當然不能與之同日而語;《老王》塑造了一個極其鮮明的人物形象,表達了“一個幸運的人對一個不幸者的愧怍”,文章的語言飽含深情、結構嚴謹,非《臺階》所能比;《信客》行文流暢,條理清晰,讀來興味盎然,《臺階》在這一點上稍遜一籌。
由此可見,《臺階》對于中學生來說是一篇不可不讀,又沒有必要花太多時間細細品讀的課文,教材將其作為略讀課文,這一定位就是對它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很好的說明。
(二)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1)積累詞語;
(2)了解課文的故事情節;
(3)結合課文理解關鍵語句的含義;
(4)把握文中的“父親”形象及這一形象的意義。
2、情感目標
理解在艱苦中奮斗不止的中國農民;理解父親;尊敬所有通過艱苦奮斗改變命運的人。
3、教育目標
學習“父親”艱苦奮斗的精神和不甘人后、自立于受人尊重行列的堅忍不拔的毅力。
教學目標確立的依據:
1、知識目標
學習課文的字、詞、句、段、篇,是語文學習的最基本要求,這是語文學習之“本”。“本立而道生”,在落實新課標的今天,語文教學仍然不能忽視對學生知識技能的培養。據此,確立本文教學的知識目標。
(1)詞語學習是語文學習中最基本的環節,學生語文水平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有賴于詞語的積累。初二年級學生的詞語積累還十分有限,因此積累詞語在語文教學中還不能淡化,所以在語文教學中要堅持抓好詞語積累。
(2)《臺階》是一篇小說,情節是小說的三要素之一。了解小說的情節,是閱讀小說的最基本要求。確立掌握小說情節這一教學目標,意在培養學生閱讀時獲取信息和整理信息的能力。
(3)在學生掌握課文情節的前提下,從課文中選取關鍵的語句,讓學生結合課文理解這些語句的含義。閱讀時抓住文章中的關鍵語句,通過對這些語句的分析,使文章中的相關信息得以明晰化和條理化,有利于讓學生養成在閱讀中抓住重點的良好習慣,有利于培養學習的閱讀能力。
(4)“父親”形象是課文著力塑造的形象,也是作者表達主題的載體,這一形象的特點及意義,是本文教學的重點。
2、人是有感情的動物。感情不是從天上掉下來的,而是在人與人的交往中培養出來的。我們很高興地看到現在的學生物質條件越來越高,但同時我們也不得不承認我們的學生感情上存在明顯的缺陷:他們往往把父母為自己提供優越的生活條件和學習條件看作天經地義的事情,對父母的辛勞卻視而不見;他們過著舒適的生活,對他人的痛若卻麻木不仁。在語文教學中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已經成為刻不容緩的事情。《臺階》一文以飽含深情的筆墨塑造了一位在艱苦中奮斗不止的 “父親”形象,這是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的良好材料,因此在本文教學中確立了情感教育的目標。
3、教育不能僅僅停留在知識的傳授和情感的熏陶上,還要引導學生從所學知識中悟出道理,并將這種道理落實到自己的行動上,也就是要做到“學以致用”。語文教學尤其要注意這一點。教《臺階》這篇課文,只有讓學生從“父親”身上悟出做人的道理,才算完成教學任務。
(三)重點、難點、關鍵點及確立的依據
1、重點
(1)“臺階”的含義;
(2)“父親”與“臺階”的關系;
(3)“父親”形象及“父親”形象的社會意義。
2、難點
“父親”造成高臺階后失落的表現
3、關鍵點
(1)“父親”對高臺階的追求;
(2)“父親”的性格特點。
重點、難點、關鍵點確立的依據:
1、重點
(1)課文標題是“臺階”,“臺階”在文中有兩層含義。這個問題雖然簡單,卻是理解全文的基礎,教學中有必要作為重點予以明確并強調。
(2)“臺階”也是貫穿全文的線索,這一線索在課文中的具體表現是“父親”與“臺階”的關系。全文正是圍繞這一線索展開的,“父親”這一形象也是通過“父親”與“臺階”的關系來塑造的,所以應將“父親”與“臺階”的關系確立為教學重點之一。
(3)人物是小說的另一個要素,“父親”是《臺階》著力塑造的人物形象,作品的主題就是通過這一形象表現出來的。“父親”形象及這一形象的意義是本文教學當然的重點。
2、難點
由于學生的生活環境與課文中“父親”的生活環境有很大的差別,學生也沒有接觸過類似于“父親”這樣的人,所以學生難以理解課文中“父親”建成高臺階后失落的表現,而這一難點是否突破,直接關系到學生對本文理解的深度,所以將“父親”造成高臺階后失落的表現確立為教學難點,在教學中予以突破。
3、關鍵點
(1)“‘父親’對高臺階的追求”是課文中最能表現“父親”性格的內容,對這一要點的把握是理解小說主題的關鍵,教學中務必抓住這一點。
(2)“‘父親’的性格特點”在課文中的表現是多方面的,在分析“父親”形象時,要注意全面、準確。
二、關于教法
1、自學導引法; 2、質疑探討法; 3、創設情境法。
《臺階》是一篇略讀課文,篇幅比較長,詞語積累和閱讀感知課文應放在課前來完成,但不能將積累詞語和閱讀課文簡單地交給學生,要認真組織學生自學。在學生自學的過程中注意給予引導,避免學生自學時出現盲目性。在詞語積累上,可以將課文中的一些詞語用投影屏幕顯示出來,要求學生從課文中找出相應的詞語和使用這一詞語的句子,做詞語積累卡片。在把握課文的情節方面,也要給學生一定的引導,引導學生在閱讀課文時抓住主要人物、主要事件并按照時間的先后順序,試著列出課文情節的題綱,然后用自己的語言將課文情節講給同桌聽,在把握課文的情節的同時,培養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
“須于無疑處有疑”,這不僅是讀書的一個原則,也是教書的一個原則。教學《臺階》一課也要組織學生質疑課文中的問題,然后共同探討,解決問題。
課文中的很多內容離我們的學生十分遙遠,學生也感到很陌生,教師可以調動自己或同齡人類似的經歷,創設情境,幫助學生理解課文的重點、難點,把握關鍵點。
三、學法及學法指導
自學法、質疑法、探討法。
通過做讀書筆記的方法積累詞語,通過列題綱的方法把握小說情節,通過質疑的方法解析“臺階”的含義和“父親”形象等問題,通過探討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始終關注學生的自學,給予有針對性的指導,并提醒學生將自學過程中發現的問題記錄下來,在課堂上提出來。幫助閱讀習慣不好的學生學會在閱讀過程中提取課文的主要信息,指導學生邊讀邊對所讀內容進行概括,列出題綱,然后再整理出小說的情節。
在發動學生就課文內容提出問題時,注意學生提問的指向性,及時刪除與課文內容無關或關系不大的問題。在組織學生討論問題時,也始終給予相應的引導,保證學生解決問題始終朝著正確的方向,且不在細節問題上糾纏,在課堂有限的時間內取得盡可能大的收獲。
四、教學程序
1、課前布置學生預習:積累詞語、了解課文情節。
2、檢查學生預習情況,給予預習做得好的同學表揚和鼓勵。
3、在檢查學生了解課文情節的基礎上,分析課文的情節。
4、在分析課文情節的基礎上,解析“臺階”的含義。
5、在解析“臺階”含義時,由“父親”和“臺階”的關系,過渡到“父親”形象,分析“父親”的性格特點和“父親”形象的意義。
6、選析課文中的重點語句,加深學生對“父親”形象的理解。
7、品讀課文片斷。
8、布置作業。
(1)完成《臺階》一課的相關練習;
(2)以“父親”(“母親”或其他親人)為對象,寫一篇300字左右的練筆。
《臺階》說課稿 篇10
教材分析
《臺階》是人教版八年級語文上冊第二單元中的第三篇課文,是當代作家李森祥的一篇小說,小說以“臺階”為線索,用第一人稱,敘述了一位“父親”經過幾十年的奮斗,終于將自己的三級臺階的房屋建成了九級臺階的新屋的故事,塑造了一位要強、勤勞又很謙卑的農村父親形象,真實地再現了中國傳統農民復雜的內心世界和堅韌頑強的人生歷程。
本單元以“愛”為主題,幾篇課文都在訴說對普通人、尤其是對弱者的關愛與同情,是要讓學生從不同角度去透視那個特殊年代中處在社會底層的人們的生活,啟示學生關注社會,關注社會中的弱勢群體,培養孩子們的愛心和同情心。同時啟示學生語文來源于生活,只要關注自己身邊的人和事,富有一顆愛心和同情心,關注社會中容易被人忽略的人們,就有無窮寫作素材,開闊學生作文取材的視野,回歸寫作本源。
一、說教材
1.《臺階》是人教版初中《語文》 八年級上冊第 二 單元第三課。《臺階》是一篇以父親為描述對象的短篇小說,以農民的兒子作為故事敘述者,小說圍繞“臺階”命題立意,組織材料。雖以父親為主要描述對象,但此文并非表現父親的作品,而是在表現一代農民形象,除具有農民的老實厚道、要強、勤勞、樸實等品質外,這位父親更是一個用勞動證明自己存在價值從而贏得別人尊重的人。這一點也正是他有別于普通農民之處。另外,全文以兒子的眼光關照父親,除飽滿對父親的敬佩之情外,文字間也流露著辛酸,深沉地向著時代呼喚,億萬農民的希望在于先進的生產力。
2.教學目標
結合本單元特點和文體特征,我把本節課的學習目標之一定為,整體把握故事內容,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理解“父親”形象的特點,繼續培養讀書習慣和能力。不僅如此,新課標的語文還要求我們在情感,態度、價值觀方面,對學生多些引導,讓他們獲得更多裨益。所以在分析人物形象的基礎上,體味作品賦予“父親”形象的深刻意蘊,正確對待理想的追求與實現,如何正確對待人生價值,也是我們預期實現的一個重要目標。
對于八年級學生而言,本文情節的單一,文字樸素的特點,無疑給學生解讀提供了很大的便利。所以我們將本文定為自讀篇目,預計一課時完成,當然困難仍然是存在的。因為作品兼有崇敬和憐憫的雙重感情色彩,作者這種復雜的心態,決定了“父親”的形象中蘊含的意蘊,具有比較開放的意義。所以如何挖掘理解主題就成為本課的難點。《臺階》的語言很簡樸,但細節描寫極富情感,學生可能分析不深不透,故而將重點確定為:如何品析本文通過細節描寫表現父親形象的。
二、說學生:
1、 學生知識基礎和生活經驗。本文立意新鮮,情節樸素感人,容易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為本文的學習創造了良好的條件,但 “有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本文蘊含的社會背景、時代特征以及父親的形象意蘊問題較深奧,八年級學生學習起來有一定的難度,應結合學生的生活經驗重點突破。
2、能力分析 。學生對故事內容的把握沒有問題,并且能夠通過反復閱讀感悟文章的思想內涵。
3、學生習慣在小組內交流后再發表看法,因此應該適當的給學生多創造一些合作學習探究的機會。
三、說教法和學法:
我根據本課目標和內容,從學生已經掌握的知識基礎、發展水平,擬采用以下教法和學法:
A教法:預習法
《臺階》一文較長的自讀課文,只安排一課時,如果全部內容放在課堂上時間不夠。而且我們學校學生的語言功底差,應注意先把基礎知識落到實處,再循序漸進進行教學,故而課前布置預習:利用工具書,掌握課文后的“讀一讀,寫一寫”中字詞的音形義并搜集作者的相關材料;劃出自己喜歡的語句和不懂的地方,培養學生自覺學習語文的習慣,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為課堂學習做準備。
課堂上采取以下教學方法:
(一)復述法:《臺階》篇幅較長,通過復述能快速抓住小說的情節,且能提高學生的概括與口頭表達能力。
(二)討論法:討論是以問題為中心,以教師引導下的師生和生生的對話、討論為主要手段的一種教學活動方式,它旨在鼓勵學生發揮學習的主動性,學會用自己的頭腦去思考、去辨析、去歸納。
(三)誦讀法:教讀這篇文章,要通過朗讀,把無聲的文字變成有聲的語言生動地再現作者的思想感情,在教學中我讓學生反復讀、讀反復,讓學生自己在讀中感悟父親性格中的艱苦創業的精神和堅韌不拔的毅力。
B學法:學法具體如下:
1.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
本文在學法上正是運用了“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進行, “父親”的人物形象分析可以從多角度進行,可以結合學生獨特的個人體驗,在是師生間充分交流的基礎上,進行個性化,人性化的解讀。這在很大程度上,也鍛煉了學生的發教性思維與創新思維。總而言之,在學法上以學生自讀為主,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
2.勾畫圈點法。
注意養成學生學習習慣的養成,提倡“不動筆墨不讀書”,讓學生養成圈點勾畫的讀書習慣。
四、說教學程序:
從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出發,按照學生的認知規律,我設計了“導入新課”“檢查預習”、“初讀課文,了解課文內容,感知人物形象”、“再讀課文,品析精美的段落,深入父親的內心世界”、 “深入探究,弄清臺階的深刻內涵”等教學環節。
(一)、導入新課:有這樣一位父親,他可能是清貧的,以至于我們在人前都不愿意提起;他可能是平凡的,以至于我們在人群中無法將他辨認出來;他也可能是卑微的,他一生的追求在我們看來是那樣的不值一提。但就是這樣一位父親卻帶給我們很多深層的感動和思索,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李森祥的小說《臺階》,走近這位父親。
(二)、檢查預習:課程標準認為八年級的學生仍要一如既往地進行字詞教學。所以我我沒有舍棄這個環節,而且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采用開火車讀的方式,來考察學生對作者的情況的了解與生字詞的掌握情況,并對學生的讀音進行了及時的校正。
(三)、初讀課文,了解課文內容,感知人物形象
1、小說敘述的主要事件是什么?
2、父親為什么要執意建一座有高臺階的房屋?
3、在你心中他是一個怎樣的父親?課文中哪些細節可以體現父親的優秀品質?
(本環節主要采用快速閱讀法、勾畫圈點等教學方法,旨在培養學生獨立閱讀、思考的能力,同時再從獨立轉向合作探究,同學之間、師生之間相互質疑、相互啟發,拉近了師生間的距離,有利于學生創造思維的培養。落實了教學重點,完成教學目標。)
(四)、再讀課文,品析精美的段落,深入父親的內心世界
A、片段一:課文第18、19、20自然段(準備之時)
1、大聲朗讀這個片段,然后根據上下文在“父親已經把滿滿一凼黃泥踏好”這樣一句話后穿插心理活動描寫,以第一人稱穿插父親的心理活動描寫,請動筆寫下來,三五句即可。
(這個地方耽誤的時間較長,這也反映出學生的動腦動筆能力有待提高。)
展示寫作成果,向全班同學匯報。
2、從哪些細節可以感受到父親內心的情感?
B、片段二:品讀課文第21自然段(砌成之時)
本段運用了什么樣的描寫手法,體現了父親什么樣的心理?
C、片段三:課文最后三個自然段(砌成之后)
朗讀課文,哪些詞語該重讀?兩個問句應該采取什么樣的語氣來朗讀?
(小說正是通過這些細致入微的細節描寫完成了對父親性格的刻畫。文章少了細節,人物也就失去了血肉和神采. 由于本文是用第一人稱來敘述故事,不便直接描寫父親的心理活動,所以用細節描寫來體現人物的心理活動。那么本文的細節描寫取到了推動情節發展與表現人物形象的作用,同時使文章的語言生動感人,具有藝術韻味。引導學生通過細節把握人物形象,不僅理解作者的構思技巧,學會解讀小說的方法,而且潛移默化的引導其學會通過人物言行表現人物性格的寫作意識。同時訓練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使學生能夠完整流暢的表達。)
(五)深入探究,弄清臺階的深刻內涵
李森祥:鄉土永遠是我創作的源泉,也是我情感的源泉。任何時候,任何地方,我都不會忘記我來自農村,我也有責任把中國農民最本真的情感表達出來。
作者在父親身上傾注了怎樣的情感?說說你的理由!(體會作者的情感,其實就是把握本文的主旨的過程,理解了作者的情感,蘊涵于作品深處的意蘊就迎刃而解了。)
(六)板書設計:
臺 階
李森祥
勤勞
要強 父親 節儉 富足 被尊重 自尊
渴望 自卑 無奈
當然,一節課下來后,本人也存在著很多的困惑和遺憾。如,這么長的一篇小說,如何在一節課中,即能讓學生、聽者有一整體感,又要在某一點上講深講透,我還是覺得比較難操作。回顧整堂課的教學,應該說基本完成了教學任務。學生思維活躍,感情投入,對父親的形象有了較深的體驗,但對文學作品的感悟力顯然還遠遠沒有達到一定的高度,當然對于普通班的學生我們的要求不能太高。因為本人對于時間的把握不太好,導致課堂延時,之所以拖堂幾分鐘,給老師們留下一個完整的印象是次要,主要原因還是想把課上完,怕誤了第二天的周周清考試。
課已上完,成功也罷、失敗也罷,收獲也罷,遺憾也罷,這一切都會成為我的寶貴財富,激勵我上好今后的每一堂語文課。
《臺階》說課稿 篇11
一、說教材
《臺階》是一篇以父親為描述對象的短篇小說,現被選入人教版語文八年級上冊第二單元。與本單元其他四篇不同,是小說,但也是敘事類作品,主要用敘述、描寫的表達方式。通過作者的描寫我們清楚地認識到“父親”是一個普普通通的農民,他具有農民的樸實、淳樸、無私,而且敢于拼搏的精神。本文以父親為主要描述對象,但此文并非表現父親的作品,而是在表現一代農民形象,具有農民的老實厚道、要強、勤勞、樸實等品質外,這位父親更是一個用勞動證明自己存在價值從而贏得別人尊重的人。這一點也正是他有別于普通農民之處。另外,全文以兒子的眼光關照父親,除飽滿對父親的敬佩之情外,文字間也流露著辛酸,深沉地向著時代呼喚,億萬農民的希望在于先進的生產力。
根據教材及單元目標,我將本節課的目標制定如下: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體會領悟父親的情感與性格。
過程與方法:學習用細節刻畫人物的寫法。
情感態度價值觀:學習父親艱苦創業的精神和堅韌不拔的毅力。
教學重點:領悟父親的情感與性格。
教學難點:學習用細節刻畫人物的寫法。
教學方法:朗讀品味法 自主、合作、探究法
教學時數:一課時
二、說教法學法
從臺階與父親之間的關系切入,了解內容,初識人物,讓學生整體感知全文,從而帶動對全篇的深入研讀和領悟。鼓勵學生質疑問難,培養發問精神,采用自主合作的方式深入研讀。在合作探究中相機點撥與引導,使學生更深地理解文章主題。教師在課前可讓學生反復讀小說文本,充分地熟悉情節,避免因文章本身太長和離學生生活較遠而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產生畏難情緒。
《臺階》是一篇語文平實但內涵深刻的文章,不同的人對它的主題有著不同的解讀,特別本文的主人公又是一位農民,對于八年級的學生來說,無疑是有一定難度的,但正因如此,它又是一篇研究性學習的理想教材。所以這堂課適合于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進行學習。
三、說教學流程
(一)導入:(課前播放崔京浩歌曲的《父親》營造氣氛)教師激情導入
畫面、音樂創設情境,喚起美感,使學生思想感情產生共鳴,具有一種急待接觸課文的內趨力,便于學生理解和體會課文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二)檢查預習:
1、文學常識:
2、字詞:
3、解詞:
檢查預習環節有利于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既督促部分不自覺的學生,又使大部分學生得到復習鞏固。
(三)、初讀課文 了解故事情節
1、說說故事梗概
2、一句話概括文章內容(提示:誰?干什么?怎么樣?)
通過復述故事,學生初步把握情節,對人物也有一個初步感知,做到整體的把握。復述故事,也訓練了學生快速閱讀、勾畫圈點法閱讀以及培養學生信息篩選和概括能力
3、父親為什么執意要造一座有高臺階的房屋呢?
設計這個問題的目的是讓學生把握文章的線索和文眼。
三、速讀課文 感知人物形象
父親顯然是一個有夢想,有追求的父親,那么除此之外,在你心中,他還是一位怎樣的父親呢?
請用這樣的句子說話:“他是一個 的父親,第 段 行這樣寫道 。 ”
設計這一環節的目的是讓學生篩選信息,掌握抓住關鍵詞句進行人物賞析的方法,同時訓練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使學生能夠完整流暢的表達,讓學生自己感悟父親身上勤勞、質樸又有所追求的品質,引領學生理解父親形象的意蘊。
五、再讀課文 品析精美語段
父親有著如此優秀的品質,但他身上還有很多東西令我們深思,再讀課文,品析精美語段,深入到父親的內心世界。
按照提示,迅速找到以下片段,完成活動
1、準備之時(19-20段)
2、砌成之時 (21段)
3、砌成之后 (30-32段)
活動一:
準備之時——揣摩父親的心理,在20段第一句話后加入父親的心理描寫。
朗讀,根據你的理解,在20段第1句后用第一人稱加入父親的心理描寫。
(表現他內心強烈的渴望、難以抑制的興奮之情。)
你是從哪些細節體會到父親這種強烈的喜悅的?
(例:起床的時間 勞動的動作、身姿 )
活動二:
砌成之時——本段運用了 描寫方法,體現了父親 的心理。
(可以獨立思考,也可以討論交流。)
——動作、神態 無奈、高興
小結:生活的艱辛和重壓使父親“駝慣了”,讓這位父親已經不習慣于接受別人的關注,而習慣低下頭來做人。這是一種復雜的內心活動,說明臺階雖然高了,但地位沒高,之所以“無法挺得起”,不僅是生活的重壓,還有謙卑的做人態度,這一切都來源于貧窮。正因為貧窮,父親心中才充滿了強烈的想要改變自己貧窮生活和命運的渴望。
活動三:
砌成之后——①30段哪些詞語應該重讀?(要強)
②31、32段應讀出怎演的語氣和情感?(無奈沮喪 懊惱)
③32段體現“我”怎樣的請感?(傷感 遺憾——付出青春和畢生的精力,得到的僅僅是一座有高臺階的房子)
④齊讀30—32段,體會父親和“我”的內心。
這一環節是想利用三個片段,設計三個小活動,目的是通過活動來學習本文運用語言、動作、神態心理、細節等塑造人物的方法。重點是體會細節描寫來把握父親形象。
六、深入思考 把握文章主題
說說“臺階”的內涵
——希望所有像父親一樣的農民由貧窮走向富裕,由被漠視走向被尊重,由自卑走向自尊。
成長在農村的李森祥說:“鄉土,永遠是我創作的源泉,也是我情感的源泉。任何時候,任何地方,我都不會忘記我來自農村,我有責任把中國農民最本真的情感表達出來。”
此文并非表現父親的作品,而是在表現一代農民形象,具有農民的老實厚道、要強、勤勞、樸實等品質外,這位父親更是一個用勞動證明自己存在價值從而贏得別人尊重的人。這一點也正是他有別于普通農民之處。另外,全文以兒子的眼光關照父親,除飽滿對父親的敬佩之情外,文字間也流露著辛酸,深沉地向著時代呼喚,億萬農民的希望在于先進的生產力。
所以設計這一環節是想通過對臺階內涵的理解,來達到探究主旨的目的。
七、布置作業
1、作業本:字詞(全體)
2、課練:
A組同學:1—7
B組同學:13—17
3:C組同學:寫作《我眼中的父親》)
分層布置作業,讓每一個層次的學生通過努力都能夠完成,從而達到有效教學的目的。
《臺階》說課稿 篇12
一、整體閱讀,把握情節。
1.自瀆課文,了解大意,復述故事情節;
2.討論問題,理清情節
(1)、父親為什么要造一棟有高臺階的新屋?
要點:臺階高,屋主人的地位就高。
(2)、父親是怎么造起一棟有高臺階的新屋?
要點:他終年辛苦,準備了大半輩子,積銖累寸,終于造起了有九層臺階的新屋。
(3)、新屋造好后,父親怎么樣?
要點:人衰老了,身體也垮了。
二.集中討論,分析形象。
1.說說你對父親這個人物的看法。
2.學生討論,教師歸納:
l他是一個非常要強的農民,有志氣,不甘人后,希望受到別人的尊重。
l他是一個有著長遠生活目標的人,有愚公移山的精神和堅忍不拔的毅力。
l他是一個老實厚道的農民,他用誠實的勞動興家立業,不怕千辛萬苦。
l他是一個謙卑的人,有著中國農民所共有的謙卑特點,當九級臺階造好后,他卻不好意思坐上去。
三.問題探究,把握主題。
1.設問;這篇小說要告訴我們什么?
2.學生討論,教師歸納:
l謳歌父親堅忍不拔的毅力和艱苦創業的精神。
l熱切希望以先進的生產力迅速改變農村落后的精神面貌。
四.深入品讀,體會寫法:
1.請同學分別找出文中描寫父親語言、動作、神態的句子并大聲朗讀,說說它們的作用。
2.學生自由發言,互相補充。
3.教師小結:個性化的描寫能突出人物的性格并突出文章的主題。
【《臺階》說課稿】相關文章:
《臺階》的說課稿04-07
《臺階》說課稿07-31
《臺階》說課稿07-11
《臺階》的說課稿08-16
臺階說課稿11-08
臺階的說課稿06-14
臺階說課稿11-08
《臺階》說課稿07-18
《臺階》的說課稿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