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旦《春》的說課稿
一、說教材
在《春》這首詩中,詩人關注的并不是外在的春天蓬勃滋長的自有事物,詩人更多地是傾心和專注于自己的直覺和知性,當然這種直覺是和知性的思辨緊密結合的,也即思維智性的直覺。語言清新,意象奇特,特別這一切的融合無間。適合學生用他們特有的激情和青春細細體味。
二、說教學目標、重點、難點
(一)教學目標:
1.理解現代詩歌“生命的律動”的內涵。
2.體會詩歌中所包含的人格魅力。
3.結合課文,領悟中國詩歌的奇特的思維方式。
4.體會詩歌的韻律和節奏。
(二)教學重點:領悟詩歌奇特的思維方式,理解詩人所選意像的內涵。
(三)教學難點:體會詩歌豐富的內蘊于情感。
三、說教法
針對學生自身的生理和心理特點,重在創造一種是指身臨其境的氛圍,同時結合視頻短片和音樂的播放,讓學生在反復誦讀中有更深層次的體會。
四、說教學過程:
(一)導言
在一年四季中,有兩個季節是最富有詩意的,那便是春與秋,因此它們也成為了詩人的寵兒。關于秋的詩句我們學過不少,有毛澤東的:萬類霜天競自由(《沁園春.長沙》)更有杜甫的: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登高》),不同的詩人帶給我們的秋天是不同的。那么今天讓我們一同來學習一首關于春的詩,一起走進穆旦的《春》。
(二)關于作者
穆旦(1918—1977)本名查良錚,另有筆名梁真,祖籍浙江海寧,生于天津。1935年發表的雜感《夢》,是他以穆旦為筆名發表的第一篇作品。1935年穆旦考入清華大學地質系,半年后改讀外文系。1940年,留校(西南聯大)任教,他的第一部詩集《探險隊》于1945年由昆明文聚社出版。1947年,他在沈陽自印了《穆旦詩集》,次年上海文化出版社出版了他的第三部詩集《旗》1948年,穆旦赴美國芝加哥大學攻讀英美文學,1951年獲碩士學位。1953年初,穆旦與夫人周與良一起回國,在天津南開大學外文系任副教授。從那時起,他開始大量翻譯詩歌,至1958年,他共翻譯出版了雪萊,普希金,濟慈,拜倫等人的詩集十余種。1958年,他受到不公正的對待,被錯判為“歷史反革命”,直到逝世前夕,穆但仍不懈的翻譯創作,翻譯了《唐璜》《丘特切夫詩選》《歐根.奧涅金》等。
(三)關于《春》
這首詩雖然只有短短的十二行,但包含的詩意和詩情卻是十分飽滿的。穆旦友人,翻譯家王佐良曾評價這首詩:“出現了新的思辯,新的形象,總的效果則是感性化,肉體化……從而使《春》截然不同于千百首一般的傷春詠懷之作。它強烈得多,真實得多,同時形式上又是那樣完整”(《談穆旦的詩》)
與傳統的吟詠春天的詩作多好寫景不同,此詩最大的特點是在春天的景物描寫中融入了人的眼光,人的感情,人的欲望,尤其是人的感覺。經過感覺的過濾紙后呈現的景致,便顯得結實有力。
袁可嘉如此概括此詩的特點:敏銳的知覺和玄學的思維,色彩和光影的交錯,語言的清新,意象的奇特,特別是這一切的'融合無間。
(注:讀詩時應注意此時的詞語運用方面的特點)
(四)整體感知,問題探究
1.這首詩的兩個詩節之間有什么關系?
總的來說,第二節與第一切形成明顯的并列于相互對應的關系,但是第二節在主體上更深化了一步,由大自然春天的絢爛轉向了生命的春天的迷惑和痛苦,這種痛苦還是一種現代的自我意識的體現。
2.詞語的厚度和力度
這主要體現在對春天的顏色和形體的描繪上,例如,寫“綠色”,詩人用火焰狀綠色之盛,之逼人眼目,用搖曳寫出了綠色具有動感的形態,倘若換成其他的詞語是達不到這種效果的,(讓學生嘗試)更不消說后面有渴求,擁抱兩個動詞的加強;又如寫花朵的生機蓬勃,用了反抗和伸,也是兩個表示形體的動詞,它們足以顯示出無窮的生命力。至于“泥土做成的鳥的歌”,更巧妙的表現了“歌”所負載的雙重力量(輕盈和沉重)這就是王佐良所說的肉體化。
3.“看這滿園的欲望多么美麗”寫法探究
這里運用比喻,將窗外自已綻放的春色比作“滿園的欲望”,也作為全詩的過渡,由具體到抽象,由大自然的春天過渡到生命的春天。
比較賞析:《浣溪沙》 秦觀
漠漠輕寒上小樓,曉陰無賴似窮秋。 淡煙流水畫屏幽。 自在飛花輕似夢,無邊絲雨細如愁。 寶簾閑掛小銀鉤。
賞析:將春色比作“滿園的欲望”與“自在飛花輕似夢,無邊絲雨細如愁”有異曲同工之妙,一般的比喻都是以具體的事物去形容抽象的事物,或者說用容易捉摸的事物去譬難以捉摸的事物,但是詞人在這里卻反其道而行之,他不是夢似飛花,愁似絲雨,而說飛花似夢,絲雨如愁,特別具有一種詩意美和畫境美。
(五)主題探究
思考:如何理解這首詩所表現的青春主題?
明確:這首詩表現的青春主題是復雜的,其一,有著旺盛的生命力,富于朝氣;其二,充滿了無盡的渴望和追求;其三,對“禁錮感”顯示出強烈的反叛意識或叛逆意識;其四,在“被點燃”后“無所歸依”,陷入迷惘。這首詩的巧妙之處在于,能夠把上述復雜的特點糅合在一起,生動地展現了青春期生理和心理的特征。
象征手法是根據事物之間的某種聯系,借助某人某物的具體形象(象征體),以表現某種抽象的概念、思想和情感。它可以使文章立意高遠,含蓄深刻。恰當地運用象征手法,可以將某些比較抽象的精神品質化為具體的可以感知的形象,從而給讀者留下深刻的印象,賦予文章以深意,從而給讀者留下咀嚼回味的余地。
許多花也有著自己的象征意義,如:
劍蘭 高雅、長壽、康寧 非洲菊 有毅力、適應力強 康乃馨 慈祥、溫馨、真摯
雛菊 嬌小玲瓏、精靈可愛 太陽菊 熱情、活力花語 花語 鳶尾 熱情、適應力強
毋忘我 友誼萬歲、永遠思念 紅掌 熱情、熱心、熱血 馬蹄蓮 純潔、幸福、清秀
小蒼蘭 清新舒暢 玫瑰 99朵有情緣
簡單地說,這種寓深刻的思想內涵于平凡的事物中,好像是寫“此”、實際上讓人感受到是在寫“彼”的方法,就叫做“象征”。
“象征”是一種藝術手法。有人說,象征,是變平凡為深刻的催化劑。
“象征”手法有什么樣的藝術性呢?可以說,象征,是一種深入淺出、寄意深遠的構思方式。
原來,生活中有些事情比較復雜但又有深刻意義,不是三言兩語所能講得清楚,有時則又是不便明說的。此時運用象征的手法,通過某一形象表現出深遠的含義,讓人既能體會到事物的意義,又能體味到文章語言的深刻與美好。
象征是一種藝術手法,它和比喻修辭手法有相似之處。正如比喻要求喻體和被喻事物之間要有某種相似的特點一樣,象征也要求象征之物與被象征之物之間有某種相似的特點,從而可以讓人引起由此及彼的聯想。不過,比喻屬于修辭范圍,它可比喻抽象的事物,也可比喻具體的事物;而象征則屬于藝術手法,它與構思相關,屬寫作構思技巧,而不只是語言加工問題。象征一般都用來表現某種抽象的概念或思想感情,也就是說,它是通過某一具體形象表現出一種更為深遠的含意,讓讀者自己去意會,從而讓讀者獲得美的享受。這是一種隱晦、含蓄而又能使讀者產生體會愉悅的美感的技巧。
另外,象征是針對全篇而言,而比喻是針對某一句而言;運用象征手法的文章中是不會出現本體的,而比喻往往是會出現本體的。象征是在不能、不敢、不愿的前提下,運用的寫作手法,而比喻的目的只是為了是句子更加生動形象,屬于修辭手法。
象征是古典詩歌中慣用的表現手法之一,是通過特定的容易引起聯想的具體形象,表現某種概念、思想和感情的藝術手法。象征體和本體之間存在著某種相似的特點,可以借助讀者的想象和聯想把它們聯系起來。例如,龍象征皇上最高權力,鳳凰象征皇上的德行,麒麟是長治久安的象征,猿聲是旅人離分時的傷感的表現,鶴是永生的化身,蝙蝠跟西方相反,則代表著幸福,鴛鴦是愛情的象征,大雁給分離的情人帶來消息,梧桐常在描寫秋天的詩中出現,楊柳表示別離,蘭花是純潔的象征,牡丹是富貴的標志,“梅”象征高潔、清秀、淡雅、素樸; “菊”象征高潔、傲霜斗雪的堅強,被稱為“隱逸之花”; “蘭芷”象征名貴、孤芳、清高等等。
象征手法的作用,首先是它把抽象的事理表現為具體的可感知的形象;其次是可以使文章更含蓄些,運用眼前之物,寄托深遠之意;再次是主要用物象征人的品德節操。
如黃巢《不第后賦菊》:“待到秋來九月八,我花開后百花殺。沖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寫的是秋風蕭殺,百花凋零,唯有傲霜挺立的菊花卻精神百倍,方興未艾,長安城里遍地黃金璀璨,清香彌漫;實際上,詩人是以菊花盛開象征起義的最后勝利,表達了推翻唐王朝腐朽統治的決心和信心,顯得含蓄雋永并意味深長。
【穆旦《春》的說課稿】相關文章:
穆旦《春》的說課稿3篇11-14
穆旦詩歌《春》賞析03-09
滿園的欲望多么美麗--穆旦《春》導讀12-06
穆旦的詩歌精選08-28
穆旦詩選08-31
穆旦詩歌精選08-31
穆旦的經典詩歌08-31
穆旦的詩歌09-12
穆旦詩歌0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