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數學說課稿優秀范文15篇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常常需要準備說課稿,借助說課稿可以提高教學質量,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我們該怎么去寫說課稿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小學數學說課稿優秀范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小學數學說課稿優秀 1
我今天說課的內容是《真分數和假分數》。我將從教材、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教法學法、教學過程以及板書設計這幾個方面進行說課。
一、說教材
真分數和假分數是蘇教版小學數學五年級下冊第四單元《認識分數》中的內容,這部分內容是在概括了分數意義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主要包括認識真分數和假分數以及初步探索并解決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分之幾的實際問題,進一步拓展對分數的認識。這部分內容分3課時進行教學,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第1課時即教材第38頁例2、例3,39頁練一練。
學生在前一階段所認識的分數都是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數,而且這些分數表示的都是一個數量中一部分與這個數量的關系。例2利用學生對分數意義和分數單位的已有認識,通過在圖形里涂色,先后引出對4/4和5/4的認識。例3讓學生通過在圖形里涂色進一步豐富對假分數的認識。在此基礎上,教材引導學生對上面例題中的分數進行分類,結合學生分類后的交流,明確真分數和假分數的含義。“練一練”安排了兩道題,第1題是讓學生用分數表示每組中的涂色部分,鞏固對假分數的認識,第2題是讓學生讀分數,并說出題中的分數哪些是真分數,哪些是假分數。
二、說教學目標
根據課程標準、教材具體情況以及高年級學生特點,我制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理解和把握“真分數”和“假分數”的意義,能正確判定真分數和假分數,加深對分數意義的理解。
(二)過程與方法:進一步培養學生的數感,培養學生的抽象、概括、實踐、創新、語言表達等能力。在動手操作,自主探索與交流合作中,把握觀察、分析、比較的'方法。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了解分數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增強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的意識,樹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三、說教學重難點
理解真分數和假分數的意義、能正確判斷真分數和假分數。
四、說教法學法
布魯納說過:“最好的學習動機莫過于學生對所學材料本身具有內在的興趣。”所以在數學教學中,要努力把數學這種內在力量顯示出來,使學生潛移默化的對數學產生深刻的興趣。本課教學中通過讓學生涂一途、說一說、分一分、比一比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在操作中學習,在小組合作交流中學習,以教師為引導、學生為主體。
五、說教學過程
《新課程標準》全新地強調:“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研究性學習作為培養學生學習能力的重要學習方式愈來愈受到重視。所以在設計“真分數和假分數”這一課時,我力圖把研究帶入學習之中,讓學生在學習中進行研究,在研究中學到知識、發展能力。
分數教學有兩個最基本的概念,一個是分數的意義,一個是分數的單位.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掌握了這兩個概念,學習分數就可以舉一反三,因此在教學真分數和假分數時,我首先幫助學生從分數意義上理解和掌握新課的內容。通過讓學生敘述分數的意義,回答分數的分數單位及有幾個這樣的分數單位等內容,為學生學習真分數和假分數奠定基礎。例2通過讓學生涂色的操作,使學生經歷假分數的產生過程。教學時,讓學生根據制定的分數涂色,思考:分別把一個圓平均分成了幾份?要表示這樣的幾份?每個分數中各有幾個1/4?從而使學生由“1/4里有1個1/4,3/4里有3個1/4”順利類推出4/4里有4個1/4?從而讓學生認識到:表示5個1/4要用兩個圓,先在第一個圓中涂出4份,再在另一個圓中涂出同樣的一份,把這兩個圓中涂色部分合在一起就能表示5個1/4。同時還要明確:5個1/4應該寫成5/4。
練一練1,通過涂色,讓學生從圖形中感受真分數和假分數,教師在這時要進一步追問“你能說說這些分數的分數意義以及分數單位嗎?”第一個圖形還可以問“誰能把沒涂色的部分用分數表示?”讓學生初步感受3/5和2/5合在一起就是“1”,為六年級學習相關應用題做鋪墊。在練一練第2題中,還可以進行搶答,下列句子表述的對不對,“分子比分母小的都是真分數”“分子比分母大的都是都是假分數”“假分數的分子和分母一樣大”,這些搶答可以讓學生思維活躍并且鞏固學生對真分數和假分數的理解。
六、說板書設計
好的板書能夠將教師對教材的深刻理解用精要的書面語言展示給學生,將教師的教學思路以直觀、清晰的形式教給學生,快速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所以在板書時要做到了書之有用,本節課板書把真分數和假分數的區分以圖示的形式展現給學生,清晰明了。
小學數學說課稿優秀 2
一、說課內容
義務教育人教版《小學數學》二年級下冊第12~14頁《平均分》
二、教材簡析
除法是本冊教學的重點內容,它的含義又是建立在“平均分”的基礎上的,因此平均分這部分知識就充分顯示出它的基礎性和重要性。教材安排了兩教時,主要是讓學生在具體情境中通過實踐操作明確平均分的含義。包括以下幾層內容:
(1)例1通過主題圖創設情境,由“每份分得同樣多”引出平均分的含義。
(2)通過例2、例3,讓學生經歷平均分的過程,進一步建立平均分的概念。例2是已知總數和份數的等份除,例3是已知總數和每份數的包含除。本課時的教學內容是例1、例2。通過平均分的學習,為學生學習除法積累豐富的感性知識,從而順利地理解除法含義。
根據新課標要求和以上教學內容的特點,本課要達成的教學目標如下:
1、讓學生通過實踐操作明確“平均分”的含義,形成平均分的表象。初步了解平均分的多鐘方法。
2、培養學生自主探究、動手操作、合作交流的能力。
3、在實踐探究中培養學生的平等意識、體驗用數學解決實際問題的成就感。
除法的含義是建立在平均分含義的基礎上,因此我覺得本課的教學重難點是引導學生主動探究出“平均分”的含義,形成表象。而兩年級學生的思維完整性還不夠,因此本課的教學難點讓學生初步了解平均分的多種方法,為除法的認識和計算作準備。而要突出重點、突破難點的關鍵是讓學生始終在生活情境中學習探究,并通過動手操作經歷問題解決的過程,從而形成清晰的表象。
三、教學設想
為達成教學目標,設計本課時我意圖體現如下教法:
1、采用主題式教學,以具體生動的生活情境為依托,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和主動探究的積極性;
2、通過多次的動手操作,引導學生多種感官參與,經歷數學的建模過程。
3、以小組合作為主要學習形式,每個活動面向全體,同時在開放性練習的設計上又注重個性的張揚。
同時又設計了與教法相適應的學法,即:
1、讓學生始終在具體的情境中經歷“提出問題、理解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
2、通過小組合作,給每個學生創造充分的'動手實踐機會,在各種形式與內容的分一分活動中體驗平均分的特點和方法。
3、練習的設計注重學生問題解決能力的培養,基礎的問題解決在新授后同步完成;綜合的實踐應用放在課尾,以開放生動的形式加以呈現。
鑒于以上教學法的設想,我在備課時對教材內容做了自己適當的處理,并試圖用以下一個教學流程來展示我的教學:
1、通過分配獎品的實際問題的提出和解決,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讓學生在自主選擇分配方法上感受平均分和不平均分各自的作用,同時初步理解“每份分得同樣多”的含義。
2、通過小組合作平均分配禮物,在經歷平均分的過程中,進一步明確平均分的含義,會用簡潔而完整的話敘述平均分的結果。
3、通過判斷練習,鞏固平均分的特點,引導學生按要求平均分,并能把不平均分變成平均分。
4、再次小組合作,引導學生用不同的方法平均分,并在匯報交流時,進行分法的優化,滲透除法的計算。
5、開放創新的綜合練習:“我是小小設計師”,通過學生感興趣的“為演出服選擇紐扣式樣和數量”,培養學生運用所學的平均分知識靈活創新地解決實際問題,并為下節課包含除作準備;同時,能在最后的結果中發現“被除數不變,除數越小(大),商就越大(小)”的除法規律,并注重學生審美意識和統籌安排能力的培養。
四、教學實施
備課時的教學理念、教學意圖必須通過課堂教學實踐,通過學生動態表現的綜合分析才有其真正的價值和意義。在開展對本課教學時我分以下幾個步驟努力實施我的備課精神: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1)談話創設情境:小朋友,我們莊市小學的活動可豐富啦,在剛剛結束的語文知識競賽當中,XX班的XX、XX、XX分別取得了第一名,第二名,第三名,學校準備了6本精美的筆記本獎勵給這三個小朋友,你覺得怎么分比較好呢?(學生自由發言)
(2)這三個小朋友非常聰明,在數學測驗當中她們又獲得了并列第一名,還是6本筆記本作為獎品,這次你會怎么分?
(3)比較這兩種不同的分法,你發現什么?到小組里說一說吧。
(4)小結:是呀,像第二次每個小朋友分得同樣多,這樣的分法叫做什么?(平均分)
(5)第二次你們為什么平均分呢?(因為他們名次相同)
第一次是平均分嗎?為什么這樣分?
(6)師:是的,在生活中有時需要平均分,有時卻不需要平均分。
現在這三個小朋友想把6要筆記本送給結對的兩個小伙伴,怎么分比較好?
(每個小朋友都分3本)
(7)這種分法叫什么?那么我們可以這么說:把6本筆記本平均分給2個小朋友,每個小朋友分到3本。
誰能這樣說一說?自己說一遍吧。
(8)6本本子平均分給幾個小朋友?(2個)平均分給2個小朋友,我們也可以看作平均分成2份,每個小朋友分到幾本?(3本)可以說每份都是3本。說明每份分得怎么樣?(同樣多)
像這樣,每份分得同樣多就叫做平均分。
(二)實踐操作,體驗平均分的過程
1、創設情境
新學期,XX小學的愛心小火苗行動開始了!每個小組也把準備好的獎品送給你
們組結對的小朋友吧。看看你們組的學習用品是什么?共有幾件?要求平均分給幾個結對的小朋友?
2、小組合作,分一分,說一說,并把結果填在紙上
匯報;媒體任意出示下面幾句話:
把4個鉛筆盒平均分給4個小朋友,每個小朋友分到()個。
把12塊橡皮平均分給6個小朋友,每個小朋友分到()個。
把8把尺子平均分給2個小朋友,每個小朋友分到()把。
把10本本子平均分給2個小朋友,每個小朋友分到()本。
3、同步練習,鞏固平均分的特點
寒假里,XXX家來了幾個結對的小朋友,他拿出了好多好吃的招待他們。想一想,是平均分嗎?為什么?
(1)10個香蕉:4、6
(2)12個面包:3、3、3、3
(3)8盒年奶:3、3、2
(4)把八塊巧克力平均分給四個小朋友,誰分的對呢?(書上16面第二題。用手勢表示)
師:第三種第份分得的同樣多,為什么不對呢?
(要求是平均分給四個小朋友,它是平均分給兩個小朋友,每份數和份數搞錯了。)
那你覺得在平均分的時候要注意什么呢?
(要看清分的份數,再看看每份是不是同樣多)
(三)進一步經歷平均分的過程,探究多種方法
1、師:我們學校也準備了一些圖書要送給手拉手兄弟班級呢。15本書平均分給5個小朋友,每個小朋友分到幾本?你們會怎么分?小組合作分一分吧。
2、匯報結果(學生可能有不同的方法,但聰明的學生就會在平均分的時候,用上乘法口訣來幫忙,為學習除法作了準備)
3、每人動手分一分
低年級的小朋友制作了許多賀卡,一共有九張,平均分給三個手拉手班級,每個班分到幾張,選你喜歡的方式按要求分一分,并說一說分的結果。
你是怎么分的?為什么這么分?
4、想一想,說出分的結果
大隊部還準備了12個書包,平均分給希望小學4個班,每班分到()個
(四)全課總結
(五)再次體驗,拓展思維
1、創設情境,提出活動要求
六一節的時候,我們要和結對的小朋友同臺表演呢。學校設計了一些演出服(出現5種式樣的衣服,)少了些什么?一起來當一回小小設計師,小組合作為這些漂亮的衣服配上紐扣吧。
先聽清楚老師的要求:每組都有12粒紐扣,平均釘在一種式樣的衣服上,每次要分完哦,你們想平均釘在幾件衣服上,試一試擺一擺,并把結果填在練習紙上。
2、學生匯報,媒體出示結果
12釘在(1)件衣服上,每件衣服釘(12)粒。
12釘在(2)件衣服上,每件衣服釘(6)粒。
12釘在(3)件衣服上,每件衣服釘(4)粒。
12釘在(4)件衣服上,每件衣服釘(3)粒。
12釘在(6)件衣服上,每件衣服釘(2)粒。
12釘在(12)件衣服上,每件衣服釘(1)粒。
問:仔細觀察結果記錄,你們發現了什么?
你們知道為什么釘的件數越多,平均每件的紐扣數就越少呢?(總數不變)
小朋友們真了不起,想出了這么多種方案,選出你們覺得最適合這件衣服漂亮的配法,將紐扣粘在真正的樣品上。完成的小組,就一來將你們的作品展示給大家吧!
小學數學說課稿優秀 3
一、說教材
《通分》是人教版小學數學五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的內容,通分和約分一樣,也是分數基本性質的應用,同時通分還是異分母分數加減法的基礎,教材以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出發,體現了生活與數學的密切聯系,教材以分數的大小比較為線索,由特殊到一般的分數大小的比較,體現了把知識從特殊到一般的探索和歸納的過程。
根據本課的教學內容,我確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認知目標:理解通分的意義,掌握通分的方法,能正確的把兩個分數通分。
能力目標:在教學中滲透數學轉化的思想,通過自主的探究,小組合作,使學生經歷分數的大小比較和通分的過程,體現了知識的遷移類推的思想。
情感目標:從生活中提煉出數學思想,讓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習通分的方法,并用新知識解決實際問題,使學生感悟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為了使學生能比較順利的達到教學內容,我確定了本課的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理解通分的意義,掌握通分的方法。教學難點:運用通分的方法比較異分母分數的大小。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二、說教法、學法
1、教法:新課標標準指出,教師是學生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我遵循講練結合,引導啟發,點撥的'教法。
2、學法:學生作為學習活動的主體,在學法的選擇中,體現合作交流中學,學后合作交流的思想。
三、說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我設計了一個情境小問題,“六一兒童節就要到了,你想在那一天做什么呢?”然后導入情境問題:去年六一兒童節那天,去游樂園玩的小朋友有很多,這些小朋友有的玩“激流勇進”,有的玩“瘋狂老鼠”,游樂園的管理人員做了一個統計,在這些小朋友中,有5/6的小朋友玩了“激流勇進”,有3/4的小朋友玩了“瘋狂老鼠”,同學們,請你們說一說,玩哪一項游戲的人比較多呢?讓學生獨立思考后發表意見,明確異分母分數的比較,進而引出課題,板書課題。通過這樣一個問題情境,自然引出本課要探究的重點內容,學生在不知不覺中,開始對主題的思考,為學生學知豐富了情趣,為后面的學習打下伏筆。
(二)、主動參與,探索新知
1、教學例4時,先出示世界地圖,并提出問題。上學生看世界地圖觀察、判斷,然后給出條件并使學生明確,要比較陸地面積和海洋面積的大小,只要比較這兩個分數就行了,然后放手讓學生自己說方法,說結果,說理由,最后師生共同總結,比較同分母分數的大小方法,明確通分母分數比較的方法。在教學比較同分子分數大小時,先讓學生獨立完成73頁“再比較一下”,然后老師提出問題,上下兩行分數相比較,有什么不同點,怎樣比較同分子分數,最后師生共同總結比較同分母分數、同分子分數大小的方法,在此基礎上,讓學生獨立完成73頁做一做,然后匯報方法結果。
2、教學例5時,在例4的基礎上,自然而然的提出分子和分母都不相同的分子怎么比較大小呢,課件出示例5,提出問題,黃豆和蠶豆哪個蛋白質的含量比較高,明確只要比較2/5和1/4這兩個分數的大小就好了,接著引導學生明白這兩個分數的特點。然后小組合作交流,比較大小的方法,匯報時,有的同學根據分數與除法的關系比較,有的同學根據分數的基本性質把這兩個分數化成同分母分數或同分子分數進行比較,之后引導學生說一說自己喜歡的方法,并說明理由,然后明確為了便于分數相加減,所以我們來學習把異分母分數化為同分母分數,此時引導公分母的概念,引導學生討論,有什么數做公分母,怎樣把異分母分數化成同分母分數。最后引導學生用化成同分母分數的方法完成例5,之后全班交流,在此基礎上,總結通分的意義,概念和方法,板書通分概念,之后在做一做中,培養學生良好的審題習慣,讓學生先觀察,根據分母的特點選擇合適的求最小公倍數的方法。課堂小結。
(三)結合實踐,學以致用
在這個環節中,我設計了三個層次的練習,首先是直觀比較兩個分數的大小,完成教材75頁第1題,接著鞏固通分的方法,完成75頁第2、3、5題,最后是通分解決實際問題的應用,完成75頁第4、6題,練習題的設計從淺到深,讓學生體驗了成功的感覺和生活中處處有數學。課堂總結。
(四)評價與反思
整節課,我通過三個環節的教學設計,體現了數學來源于生活,服務于生活的理念,由情境圖導入,在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最大的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在愛數學,學數學,用數學的過程中,感受數學知識的應用價值。
小學數學說課稿優秀 4
一、說教材
(一)說課內容
“圓的認識”是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數學第十一冊第四單元“圓”中的第一節課。這節課的內容包括:圓的特征、圓心、直徑和半徑。
(二)教學內容的地位和作用
“圓的認識”是在學生直觀認識圓和已經較系統地認識了平面上直線圖形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它是學習曲線圖形的開始。它與“圓的周長和面積”、“軸對稱圖形”的學習關系十分密切。所以正確樹立圓的表象,掌握圓的特征,是本課的首要任務。
(三)教學目標
根據教學內容、教學大綱要求以及學生的認識特點、年齡特征確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為:
1、使學生認識圓,掌握圓的特征;理解和掌握在同一個圓里半徑和直徑的關系。
2、使學生通過觀察、猜想、動手操作等數學活動過程認識圓,進一步發展空間觀念和初步的探索能力。
(四)教學重點、難點
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是掌握圓的特征;理解同圓或等圓中半徑和直徑的關系。因為這是今后系統地學習“圓”的知識的重要基礎。
二、說教法、學法
根據教學內容知識間的內在聯系和學生的認知規律,遵循教學有法,教無定法,貴在得法的原則:
1、根據本節課的教學內容及學生的認識水平和認知規律,這節課采用演示、操作等直觀方法進行教學。通過教師的教具演示和學生的畫、折、量等動手操作,使學生獲得充足的、豐富的感性材料。在充分感知的基礎上,通過敘述操作過程,把感知經過思維轉化為表象,并在教師的指導下,抽象概括出圓心、半徑、直徑等概念。
2、在教學中充分利用學生生活中的問題,引導學生通過自主學習去思考問題,掌握知識。認識圓的特征,探索求證圓的特征的方法,使學生在自主的活動中學會學習。
(一)激趣:
生活導入(西瓜、奧運五環)引出圓是平面圖形。用圓的原因是比球更直觀,例舉生活中的圓。
(二)初步感知:
1、設疑引起思維沖突:直尺畫圓(圓的特征)圓是一條曲線圍成的封閉圖形。
2、通過看古人畫圓、多媒體畫圓、嘗試畫圓,師板演,二次畫圓,總結圓規畫圓(畫圓步驟:定點、定長、旋轉圓規)定點不能移動,定長不能改變。
(三)認識半徑
老師想把剛才畫圓的圓規兩腳之間的距離畫出來,應該從哪一點畫到哪一點,用手指,可一畫幾條,無數。區分圓上、圓內、圓外。
(四)認識直徑
讓學生上來用直尺擺,還可以怎么擺,無數條,關鍵是什么。
(五)認識半徑與直徑的關系
讓學生在自己的圓里,一條半徑,再畫一條、再畫一條,通過量一量,得出半徑有無數條,長度都相等,強調在同一個圓內,所有的半徑相等。再通過量一量或折一折,半徑、直徑的長度有什么關系,得出:D=2RR=D/2
為什么有些圓大有些圓小,是不是你們的圓規質量有問題?
定長決定大小,定點決定位置
(六)鞏固:
找一找,哪些是直徑,哪些是半徑?注重對學生思維的培養,看到什么……想到什么
(七)拓展:
生活中的圓的作用,車輪,把對圓的認識延伸到點的軌跡,為后續學習作鋪墊。
這一練習的設計,遵循由淺入深、由易到難、循序漸進的原則,意在學生對圓有了一定的認識之后,就讓學生運用剛才所學的知識去解決實際的問題。這時,出示多媒體課件,加以驗證。學生積極思考、熱情高漲,學習興趣極大地被調動起來。
這節課利用多媒體教學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鼓勵學生對新知識的探究,讓學生在成功中享受喜悅,增強信心,實現以學生發展為本的目的`。學生不僅認識了圓的各部分名稱,學會了畫圓、而且掌握了圓的特征,半徑直徑之間的相互關系,更重要的是通過學生的主動探究過程,使學生從知識的積累和能力的發展走向素質的提高;使學生學會了從不同角度來思考問題,創造性思維得到了培養和發展。
三、教學反思:
我能按新課標的精神采用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學習方式,并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創設學習情境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感受圓在生活中的作用。在探究圓的各部分名稱及特點,我采用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來激發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和探究學習的熱情,并通過各種形式的教學活動,引發學生思考,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和空間想象力,增進學生對數學的理解和感受。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從已有的知識經驗出發,以獨立思考、小組合作的形式,探究新知,同時在活動中培養學生互助、合作交流的意識,教師僅僅作為一名“參與者、合作者”參與活動。課堂氣氛活躍,每個教學環節緊湊,教學導語清晰、連貫能吸引學生。
小學數學說課稿優秀 5
一、說教材:
本課內容在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小學數學三年級下冊第70~74頁。
教材簡析:《面積》屬于空間與圖形領域,被安排在三年級下冊第六單元。這一單元具體包括:面積和面積單位,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計算,面積單位的進率,常用的土地面積單位四部分。本課是這一單元的起始課,它的教與學是在學生已經掌握了長度和長度單位,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及其周長計算的基礎上進行的。學生從學習長度到學習面積,是從一維空間向二維空間轉化的開始,是空間形式“由線到面”的一次飛躍。學好本課,不僅是學習面積計算的基礎,更是小學階段幾何教學的基礎知識。
為了幫助學生建立面積概念,教材在編寫上非常重視展現面積概念的形成過程、注重常用面積單位表象的形成、注重在直觀操作和形式多樣的活動中體驗。教材按照先認識面積(包括物體表面的大小和封閉圖形的大小),然后歸納面積的概念,再認識常用的面積單位(包含統一面積單位的必要性),為什么用邊長是“1”的正方形作面積單位及認識常用的面積單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二、說前測:
關于面積和面積單位學生知道些什么呢?對三年級兩個班學生的前測結果統計表明:
關于面積,87%的學生通過其他渠道或自學課本知道“面積”一詞,13%的學生表示從未聽說;15%的學生對“面積”的.含義有錯誤認識,56%的學生認為“面積”和物體的大小有關,29%的學生表示說不清楚。
關于面積單位,69%的學生表示通過其他渠道或自學課本知道“面積單位一詞”,31%的學生表示從未聽說;10%的學生對面積單位的含義有錯誤認識,47%的學生認為面積單位和物體的大小有關,43%的學生表示說不清楚。
據此,我制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三、說教學目標:
(1)通過指一指、摸一摸、比一比等體驗活動,使學生理解面積的含義。
(2)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使學生感受建立面積單位的必要性,初步理解面積單位的建立規則。
(3)認識常用的面積單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和平方米,并在活動中獲得關于它們實際大小的空間觀念,形成正確的表象。
(4)培養學生觀察、操作、概括能力,使學生體驗到數學來源于生活并服務于生活。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使學生理解面積的含義,掌握常用的面積單位并建立正確的表象。
難點:在操作中體會引進統一面積單位的必要性。
四、說教學準備:
(1)教具:多媒體課件;米尺、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教具。
(2)學具:兩人一份面積相近但形狀不同的長方形;大小不同的正方形、長方形、圓形、三角形紙片若干、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的學具。
小學數學說課稿優秀 6
我今天說課的內容是《軸對稱圖形》。這節說課分五個環節進行,下面我就說第一個環節。
一、說材料
1、教材分析:《軸對稱圖形》是九年義務教育人教版二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的教學內容。對稱是大自然的結構模式之一,它廣泛存在于我我們的日常生活當中,且有多種變換形式。認識軸對稱圖形對培養學生的觀察力、審美能力具有重要作用。基于以上認識,我把教學目標確定為:
知識目標:學生通過觀察、操作、認識軸對稱圖形,并能剪刀剪出簡單的軸對稱圖形,感悟對稱軸,會畫對稱軸。
能力目標:通過看一看、折一折,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操作能力,學會欣賞數學美。
情感目標:在認識,制作和欣賞對稱圖形的過程中,感受到物體和圖形的對稱美,激發學生對數學學習的熱情。
3、教學的重點是認識軸對稱圖形的特征,難點是畫出對稱圖形的對稱軸。
4、教具準備:圖片、紙、剪刀。
5、學具準備:長方形紙、剪刀。
二、說教法
根據新課程理念,學生已有的知識、生活經驗,結合教材的特點,我采用了以下教法。
1、情景教學法:新課開始,讓學生通過比較的方式,初步感知對稱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接著設計剪對對稱圖形的情景,又激起了探索對稱圖形的熱情。
2、演示法:充分借助圖片進行直觀演示,能有效地增強學生的感性認識,更好地掌握軸對稱圖形的性質。
三、說學法
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實踐操作法,自主探究法,觀察法也是本課中學生學習新知識的主要法。
四、教學流程
合理安排教學流程是教學成功的關鍵之一,本節課的教學我以新課標為指導,以合作探究,動手操作為手段,針對二年級學生的認識規律,我將安排以下五個步驟完成。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在導入新課時,我出示兩幅圖像,第一幅圖像不對稱,第二幅圖像對稱,讓學生通過觀察比一比,哪幅圖像美,為什么?學生肯定會說,第二幅圖像美,因為第二幅圖像的臉左右兩邊完全一樣,這時我巧設懸念——像第二幅圖像一樣,從中間開始,左右兩邊完全一樣的圖形在教學上稱為什么圖形呢?通過本書的學習,同學們一定會弄明白的。(這個環節我讓學生看一看、比一比。初步感受了對稱美,讓學生說說,激起了學生的學習熱情。
(二)看一看、折一折,探究對稱
首先我出示一組日常生活中常見的對稱物體(蜻蜓、樹葉、蝴蝶、面具)讓學生帶著問題去觀察:看看這幾個圖形有什么共同的特點?接著引導學生仔細觀察,在學生仔細觀察的基礎上,師生共同概括出:這幾個圖形從中間開始,左右兩邊完全一樣,這種現象在數學稱為對稱,同時板書課題——軸對稱圖形。
讓學生觀察黑板上的物體是一種感性認識,為了使學生的感性認識轉化為頭腦中的知識,我設計了這樣一個環節:發給每個學習小組兩種對稱圖形(長方形和正方形),引導學生將這兩個圖形對折,然后把自己的發現告訴大家。通過對折學生肯定會發現這兩個圖形對折后左右或上下完全重合,這時我在黑板上板書(對折后——左右兩邊完全重全)。
(三)剪一剪、畫一畫、感悟對稱軸
兒童思維的發展是從具體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的,孩子們通過各種活動來學習知識,發展能力。因此,在學生初步認識軸對稱圖形的特征后,我安排了學生剪一剪紙活動。在這一環節里,我先提問:同學們,通過你們對軸對稱圖形的認識,你能剪出一個軸對稱圖形嗎?
接著指導學生看看教科書上是怎樣做的,然后我以教科書68頁例2剪衣服為例進行示范指導,邊示范邊告訴學生剪對稱圖形分三步進行,第一步:將一張長方形的紙對折,第二步照畫好的虛線剪;第三步將對折的紙打開就成了對稱圖形,通過老師的直觀演示,學生一定能領悟出剪對稱圖形的方法,剪出自己喜歡的軸對稱圖形,學生可能剪出了一棵對稱的`小樹,也可能剪出了一顆對稱的愛心,還可能剪出了一個對稱的小葫蘆。我把學生的作品依依展出,讓學生享受自己的勞動成果,體驗成功的快樂,通過這一環節的教學,讓學生帶著知識走進實踐,通過實踐運用知識,發展思維。
展出學生的作品后,我讓學生觀察展示的作品,并提出問題,這些圖形的中間有什么共同特點?通過觀察學生很快就會發現這幾個圖形的中間有折痕,老師從軸對稱圖形中間的折痕引出對稱軸。(折痕——對稱軸)
在學生認識對稱軸后,我就重點指導學生畫對稱軸,畫對稱軸是本節課教學的難點,為了突破難點,我采用了直觀演示法, 以展出的小樹為例進行直觀演示,老師邊畫對稱軸邊告訴學生,對稱軸畫在對稱物體的中間折痕上,強調對稱軸用虛線表示,同時指導學生畫在自己的作品上畫對稱軸。
數學來于生活,用于生活,在學生認識對稱圖形后,讓學生找一找身邊還有哪些物體是對稱的?(學生可能會說,教室里的黑板課桌是對稱的,窗戶是對稱的,家里的玩具小熊)讓學生暢所欲言,體驗學習的快樂。
(四)實踐應用,鞏固知識。
小學數學說課稿優秀 7
教學內容:
數的整除復習(小學數學九年制義務教材第十冊)。
教學目標:
1.掌握自然數的分類和關系,溝通知識間的聯系,形成網絡。
2.理解概念并能正確運用概念。
3.培養學生分析、判斷、抽象概括的能力。
教學重點:
區別整除和除盡、互質和質數、分解質因數和求最大公約數、最小公倍數的不同。
教學方法:
邊總結邊練習(講練結合)。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確定研究對象自然數
師:前面我們學習了數的整除知識(板書:數的整除)
你知道的數有哪些?我們研究數的.整除時,這里的數是指什么數?(板書:自然數)
二、研究自然數的分類
1.提問:自然數可以怎樣分類?
生:按照能否被2整除,可以把自然數分成奇數和偶數;按照約數的個數,可以把自然數分成
2.提問:你能說說什么叫奇數、偶數?什么叫質數、合數?質數和合數有什么關系?
(板書:分解質因數 質因數)
3.練習:判斷對錯
(1)自然數可以分成質數和合數。 ( )
(2)質數都是奇數,合數都是偶數。( )
(3)兩個質數的乘積一定是奇數。 ( )
(4)把15分解質因數是35=15,3和5叫質因數。 ( )
三、研究自然數的關系
1.提問:兩個自然數之間會存在哪些關系?(板書:整除 互質)
2.什么叫整除?(引出約數、倍數)(板書:約數 倍數)
它和除盡有什么區別?(板書:除盡)
約數、倍數表示的是數嗎?(板書:關系)
公約數、公倍數表示什么?(板書:數)它們各有什么特點?
小學數學說課稿優秀 8
教學目標:
使學生進一步理解循環小數的意義,掌握用循環小數的近似值表示除法的商的方法,能熟練地進行計算。
教學重點:
用循環小數的近似值表示除法商的方法。
教學難點:
同上。
教具學具:
小黑板、卡片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下面各數哪些是循環小數?哪些是有限小數?哪些是無限小數?
0.12221.788......0.94578......
0.00808......3.1414143.99......
2、計算下面各題:
0.28÷0.470.4÷0.74
說一說循環小數是怎樣計算的?
二、新授:
1、談話導入:
循環小數也可以根據需要取它的近似值。
2、出示例9講解用循環小數的`近似值表示除法的商。
(1)讀題、審題、分析題意、列式
(2)讓學生自己算,根據題目要求取近似值,然后再引導學生展開討論:
a商的小數位應該除到第幾位?為什么?
(除到商的小數位出現重復為止,因為循環小數是無限的)板書。
130÷6=21.666......這是循環小數
≈21.67(千克)
3、大家練:課本第27頁例9后做一做。
小結:用循環小數的近似值表示除法的商的方法與商的近似值的方法相同,比需要保留的位數多看一位,然后再用“四舍五入”求近似值。
三、鞏固練習:
1、判斷:
(1)0.9......與1一樣大。()
(2)4.1555是循環小數。()
(3)0.888......保留兩位小數約是0.90。()
2、課作:P29第5題和第6題
小學數學說課稿優秀 9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學習不受物體排列形式的影響,正確判斷7以內數的多少
2、引導學生聽清老師的問題,能在集體面前大聲地回答
3、激發和培養孩子好奇、好問、好探索的態度,讓學生在游戲中體會學數學的'樂趣和數學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并對數學感興趣
教學重點難點:
引導學生學習不受物體排列形式的影響,正確判斷7以內數的多少,并能在集體面前大聲地回答
教學準備:
課件,3個不同顏色的7間紙盒子房子,若干標有不同數字寶寶的禮物盒子
教學過程:
一、以游戲形式導入,激發興趣
小朋友們,小猴子搬新家了,今天老師帶你們去小猴子家做客好不好?在輕松快樂的數字歌中開火車進教室。
二、看圖講故事。步入主題
提問1:我們在去小猴子的家路上都遇到了哪些好朋友?數一數它們都有幾只?可以用哪個數字寶寶來表示?我們一起把數字寶寶請出來好不好?讓學生討論并回答出看到了幾只小雞、小狗、小羊等,引出數字寶寶1、2、3、4、5、6、7
提問2:我們來看看它們都是排一樣的隊形嗎?引導幼兒不受排列形式影響,能判斷出數字寶寶是多少。
三、送禮物游戲,升華主題
你們看,小猴子寶寶們都來接我們來了,有幾只小猴子呀,老師給小猴子們準備了禮物。跟著老師一起和小猴子們打招呼吧,我們一起把禮物送到它們家去好嗎,引導幼兒根據房子顏色和房子上的數字不同,把不同數字禮物送到小房子里面。
四、小結活動,活動延伸
小猴子們可高興了,因為我們小朋友在做客的時候最講禮貌了,還給它們帶了禮物,以后我們去別人家做客的時候需要注意什么小朋友知道了嗎?你們看,天快黑了,我們一起跟小猴子道別唱著歌坐車回家吧。
小學數學說課稿優秀 10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35頁的第45題,練習九的第46題。
教學目的:
使學生進一步掌捏用比例解答應用題的方法,提高解答應用題的`能力。
教具準備:
小黑板。
教學過程:
一、復習用比例解答應用題
教師:我們學習了比例的知識,有些應用題就可以用比例的知識來解答。現在我們就來復習一下。
1、用小黑板出示第35頁第4題:
我國發射的科學實驗人造地球衛星,在空中繞地球運行6周需行10.6小時,運行14周要用多少小時?
教師解釋:運行一周就是繞地球一圈,人造衛星的速度是一定的。
2、用小黑板出示第35頁第5題:
一個農業專業組乎整土地,原來打算每天平整0.4公頃,15天可以完成任務。結果12天完成了任務,平均每天平整多少公頃?
指名學生讀題,并說出這道題的兩個相關聯的量成什么比例,當學生說出每天平整的公頃數與時間成反比例后,讓學生完成這道題。教師板書出解答過程。
3、總結。
教師:像上面這樣的題在解答時,先要判斷兩個相關聯的量成什么比例,然后列出含有未知數x的等式,再進行解答。
二、課堂練習
完成練習九的第46題。
1、第4題,先說明一下,農藥是藥液和水合起來的重量,再提示:第(1)小題。要求配制這種農藥750、5千克,需要藥液與水多少千克,要先算出農藥和藥液的比、農藥和水的比。
2、第5題,讓學生說一說根據什么來判斷方磚的面積與方磚的塊數成什么比例。
3、第6題,讓學生獨立完成,集體訂正時,說說解答思路。
小學數學說課稿優秀 11
教學目標:
1、理解、掌握畫角的步驟,能正確畫出指定度數的角,形成畫角技能,養成學生良好規范的作圖習慣。
2、引導學生選擇合適的方法畫出指定度數的角,培養學生靈活發散的思維能力。
3、讓學生在自主嘗試和小組合作過程中體會學習成功的喜悅,提高學生的探究能力和創造能力。
教學重點:
理解、掌握畫角的步驟,能正確地畫出給定度數的角。
教學難點:
掌握正確的畫角技能。
教具學具:
量角器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板書課題:
1、測量角的大小要用什么工具?怎樣用量角器測量角的度數?
2、同桌結合說一說三角尺上各個角的度數。
3、引入新課,板書課題
我們已經認識了角,會用量角器量角,并能對角進行分類,那么這些角又是怎樣畫的`呢?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畫角。(板書課題:畫角)
二、揭示目標:(教師口述)
三、自學指導:
1、自學內容:課本第42頁例4
2、自學方法:動手操作、自主探究、小組合作
3、自學時間:8分鐘
4、自學要求:
(1)自學課本第42頁例4中的畫角步驟
(2)試著按例4中的畫角步驟畫一個65°的角。
(3)小組交流:你是怎么畫角的?
四、質疑探究:
1、請學生說說你是怎么畫的?
2、教師在黑板上示范畫角的步驟和方法。
3、師生共同小結畫角的具體步驟:
①畫一條射線,中心點對準射線的端點,0刻度線對準射線(兩合);
②對準量角器相應的刻度線點一個點(找點);
③把點和射線端點連接,然后標出角的度數(連線)
4、用量角器畫出以下度數的角。
65° 40° 110°
小學數學說課稿優秀 12
教學目的:
1、在搭建立體圖形和觀察立體圖形的實踐活動中,培養學生的面容、操作和空間想象能力。
2、在搭建立體圖形的實踐活動中,體驗并初步學會用上、下、左、右、前、后等詞語描述正方體的相對位置。
教學重點:
體驗并初步學會用上、下、左、右、前、后等詞語描述正方體的相對位置。
教學難點:
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操作能力和空間想象能力。
教學過程:
一、根據指令搭建立體圖形
1、介紹游戲方法
(1)擋住學生祖母,教師搭建一個立體圖形。
(2)根據自己搭的'方法,發出指令,讓學生搭。
(3)看看學生是否搭的和教師搭的一樣。
教師指名一名學生上臺,與老師一同做搭立體圖形的游戲。
2、師生游戲
教師發出指令,比如:“豎著擺3個,在最后面的不變價格的右側放一個,在最前面的正方體的上面擺一個。
學生根據教師發出的指令搭立體圖形。
3、同桌游戲
教師:請同學們以同桌為單位,一個發出指令,另一個來搭,互相來做這個游戲。
教師巡視,對學生的活動進行
學生合作進行游戲,教師巡視。
4、學生交流
二、教師根據學生活動的典型操作活動,組織學生用這些典型方法進行操作活動。
1、自由搭
教師:你從不同的角度所看到的形狀完全一樣嗎?
同桌兩人合作用小正方體搭出一個立體圖形后從不同角度觀察,分別說說從下面、側面、上面觀察所看到的形狀。
學生:有些時候一樣,有些時候不一樣。
2、看圖搭
出示由小正方體搭成的立體圖形的平面圖。
學生照樣子搭,再和同桌交流,說說從正面、側面、上面觀察,所看到的形狀。
三、全課總結
教師:在這節課的游戲活動中,你都總結出了哪些好的經驗?你還有什么想法和小發現?
學生:從不同的角度看立體圖形的形狀,有可能是一樣的,也有可能是不一樣的。
小學數學說課稿優秀 13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結合具體情境理解一個數乘分數的意義就是“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
過程與方法:通過組織學生進行遷移、類推、歸納、交流等數學活動,培養學生的類推、歸納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一個數乘以分數應用的廣泛性事例,對學生進行學習目的性教育,激發學生學習動機和興趣。
教學重點:
使學生理解分數乘整數的意義,掌握分數乘整數的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
推導算理,總結法則。
教學準備:
根據例題制作的掛圖、投影片或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新知探究】
一、探索一個數乘分數的意義
教學例2(課件出示情景圖)
(1)師:根據提供的信息你能提出什么問題?該怎樣計算?說說你的想法。
預設1:求3桶共多少升?就是求3個12L的和是多少。
預設2:還可以說成求12L的3倍是多少。
預設3:單位量×數量=總量,所以12×3=36(L)。
(2)師:我們再來看這個問題,你能列出算式嗎?(學生思考,自主列式。)
(3)出示第2小題
(4)師:依據單位量×數量=總量,你還能提出類似的'問題并解決嗎?(學生練習,交流。)
歸納小結:在這里,我們依據單位量×數量=總量的關系式可以得出:一個數乘幾分之幾表示的是求這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
【設計意圖:尊重學生,培養學生的學習探索能力是很重要的。本節課的教學除了有之前所學分數的意義作為基礎之外,學生還在前一課時明確了整數乘分數可以用來表示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因此在本堂課中完全可以放手讓學生們自己去思考、學習、嘗試,教師只要起到一定的點撥作用就可以了。】
2、鞏固練習,強化新知
例2“做一做”
小學數學說課稿優秀 14
教學目標:
1、通過整理和復習本單元所學的內容,讓學生總結出口算、筆算的方法和要注意的問題。
2、通過解決生活的實際問題,讓學生從中體會估算的意義以及估算的策略的靈活性。
3、使學生體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形成良好的思維習慣。
教具準備:
磅秤、盤秤、天平等。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要想知道物體的重量,怎么辦?
2、重量單位有哪些?
一、估一估物件的重量。
1、一顆小紐扣、一個雞蛋、一個蘋果分別有多重?
2、先讓學生估一估,再用天平稱出重量,看誰估得準。
二、比一比物體的重量。
1、三個同學為一組,拿出自己的書包,先分別掂一掂,估一估到底哪個書包重?
2、用盤秤稱出重量,看誰估得準。
四、秤體重。
1、教師指導學生怎樣看磅秤。
2、把全班學生分成若干組后,再進行活動。
(1)一組同學秤體重。(學會看秤)
(2)一組同學做體重的原始記錄。(通過記錄稱體重的結果方式滲透統計的初步知識)
(3)一組同學用背一背同學來體驗各種不同的體重建立起質量單位的概念。
(4)以上各項各小組輪流進行。
(5)學生討論、交流,從你們的記錄表中能了解到哪些數學信息?能統計出什么?
五、全課小結。
六、布署作業。
教學目標:
1、通過活動,在克和千克的`初步認識的基礎上,讓學生再次體驗常見物體的重量,逐步建立起質量單位的正確觀念。
2、通過使用不同的秤,認識測量質量的工具,使學生了解在生活中有各種各樣的秤可以幫助我們知道物體的輕重。
3、使學生初步了解到通過數據的收集,整理可以獲得一些有用的信息,從而提高學生對數學知識應用的意識。
小學數學說課稿優秀 15
教學目標:
1、在熟悉的生活環境中辨認方向,體驗東、南、西、北四個方向,培養方向感發展空間觀念。
2、在指出一個方向(東、南、西或北)的條件下,會辯認其余的三個方向。
3、知道地圖上東、南、西、北的方向。
教學重點:
初步掌握辯認方向的方法,能在實際生活環境中辯認東、南、西、北四個方向,并能用這些詞語描繪物體所在的位置。
教學難點:
理解地圖上規定方向的方法,分辨地圖上物體所處的相對位置。
教學準備:
課件、教具。
教學過程:
一、情景創設
師:
1、在操場上我們都弄清了東南西北四個方向的位置,在教室里又是怎樣的?
2、指導學生在教室里辨認“東南西北”并在書上填一填。
二、問題探究
找一個發令員,其他學生用手指出相應的`方向(我說你做游戲)
如:我說東
你指東
三、體驗感悟
出示動畫課件(大型板圖,隨意粘貼的算式,,有一份某市的交通圖)引導:仔細觀察十字路口,請你當一次小小交通警察,指揮交通。
師:
1、說說你家的門從哪個方向開?
2、對門或左右門。
四、實踐應用
1、觀察夜空的星空,找到北極星的位置,明確具體方向。
2、觀察家里的植物是往那一邊長。
五、小結
六、布置作業
一課一練第32頁
板書設計
東南西北
1、當你面向北時,后面是南,左面是西,右面是東。
2、地圖上的方向:上北 下南 北
左西 右東
【小學數學說課稿優秀】相關文章:
小學數學優秀說課稿05-25
小學數學優秀說課稿11-25
小學數學的說課稿優秀09-19
小學數學優秀說課稿05-24
小學數學優秀說課稿03-24
小學數學說課稿優秀02-04
小學數學優秀說課稿范文03-08
(優秀)小學數學說課稿05-15
(合集)小學數學優秀說課稿06-24
小學數學說課稿優秀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