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上冊《奇妙的克隆》說課稿范文
【知識儲備】
1.字詞積累
囊(náng) 像口袋的東西。
瀕臨(bīnlín)緊接,臨近。
孵化(fūhuà)昆蟲、魚類、鳥類或爬行動物的卵在一定的溫度和其他條件下變成幼蟲或小動物。
神通廣大:原是指佛教其法力的廣大無邊。現形容本領高超,無所不能。
相安無事:安,平安。指彼此相處沒有什么爭執或沖突,還過得去。
永無止境:止境,盡頭。永遠沒有到頭的時候。
匍匐:爬,手足并行。
繁衍:生物品種數量,逐漸增加擴大。
滲透:比喻一種事物或勢力逐漸地進入另一種事物或勢力(多用于抽象事物)。
2.作家作品
談家楨,1909年出生于浙江省寧波市,中國遺傳學家,中國科學院生物學部委員。1934年赴美加利福尼亞理工學院摩爾根實驗室深造,跟從多布然斯教授從事果蠅進化遺傳研究,獨著或與人合著論文10多篇。1936年獲哲學博士。1937年回國任浙江大學生物學教授。1946年在亞洲異色瓢蟲發現色斑嵌鑲顯性遺傳現象,受到國際遺傳學界重視。1952年擔任復旦大學生物系主任、遺傳研究所所長等職。
3.關于克隆
克隆是人工誘導下的無性繁殖,就是“復制”“拷貝”生物。它是用機械的方法,把一個“供體細胞”的細胞核移入另一“受體”的去除了細胞核的細胞質內。核移植采用的供體細胞有兩種,它們有本質的不同。胚胎細胞克隆屬于異體復制,“復制”的是提供受精卵胚胎的下一代,相當于生了個“多胞胎”;體細胞克隆屬于自體拷貝,“拷貝”的是提供體細胞的動物本身。從技術操作看,后者的難度比前者大。
【文本解讀】
一、謀篇立意
本文揭示了“無性繁殖”的一種方法——克隆的奧秘,介紹了克隆研究的發展和取得的成績,提醒人們要嚴肅地考慮克隆的含義,使克隆技術造福人類。
二、文章脈絡
文章已用數字分成四個部分。
第一部分:介紹什么是克隆。
第二部分:克隆鯽魚出世前后。
第三部分:克隆綿羊“多利”。
第四部分:克隆技術造福人類。
三、寫作方法
1.聯系人們熟知的事物解釋深奧的科學問題,深入淺出。如聯系《西游記》中“猴毛變猴”的超現實描寫說明我國古代就有關于克隆的設想,聯系植物“插條”介紹無性繁殖并從而說明什么是克隆,聯系騾不能繁殖后代和大熊獵瀕臨絕種的事實說明克隆技術對于“擴大繁殖”和保護“瀕臨絕種”的意義等等,都收到了深入淺出、通俗易懂的效果,并且激起了讀者的興趣,使讀者感到親切。
2.由虛而實,再由實而虛,線索清晰。全文四個部分,先從理論解釋什么是克隆,再大體上按著時間順序,由易到難地介紹克隆的實踐,最后再揭示克隆的.意義,使讀者明確什么是克隆,如何進行克隆,怎樣使克隆健康發展。無論是文章客體還是讀者所形成的認識,都顯得明白清晰,井然有序。一個深奧復雜的問題,能寫得這樣思路清晰,有條不紊,表現了高度的駕馭和組織豐富材料、有機結合全文的能力。
3.語言準確、樸實而又不乏文采。文章既大量使用科學語匯,如“無性繁殖”“無性繁殖系”“無性系”“卵細胞核”“囊胚細胞核”“促性腺素”“乳腺細胞”“換核卵”等,顯得科學、嚴謹、準確;又大量使用通俗樸實的語匯,如“來自一個祖先”“猴毛變猴”“活蹦亂跳的爪蟾”“自由游泳的蝌蚪”“母馬配公驢”等,顯得自如、活潑、生動。有的地方還有一定的文采,如文章開頭關于一系列植物無性繁殖現象的排比就是這樣。
四、問題探究
1. 閱讀第一部分“克隆是什么”,說說這部分寫了哪幾層意思。
這部分寫了三層意思。
第一層(第1節):介紹無性繁殖的新興生物技術——克隆,并從詞源上加以解釋。
第二層(第2節):介紹動植物繁殖的兩種方法。
第三層(第3節):以小說描寫內容作結。
2. 簡要概括后三部分的主要內容。
“克隆鯽魚出世前后”主要介紹和說明鯽魚的實驗過程;“克隆綿羊‘多利’”較為詳細
【八年級上冊《奇妙的克隆》說課稿】相關文章:
奇妙的克隆說課稿10-15
《奇妙的克隆》的說課稿精選07-11
奇妙的克隆的說課稿07-12
《奇妙的克隆》說課稿02-20
《奇妙的克隆》的說課稿06-02
《奇妙的克隆》說課稿精選12-17
《奇妙的克隆》說課稿02-22
《奇妙的克隆》說課稿01-30
《奇妙的克隆》優秀說課稿0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