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狼和鹿》說課稿范文
一、說教材
1、教材體系
這是蘇教版第六冊第六單元的一篇課文,本單元從內容和體裁看,它們都是記敘文,文體具有較強的故事性,可讀性強。值得注意的是這篇課文是關于“人與動物”的故事,但不僅僅局限于此,更要以此為視角反觀“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自我”有著深厚的思想內涵。
2、教材內容
這篇課文的主要內容可以用六個字來概括:平衡—失衡—啟迪。具體來說,課文介紹了凱巴伯森林生機勃勃,鹿在林間嬉戲,而狼卻跟在后面,準備下毒手,正因為如此,當地居民恨透了狼,覺得要去保護弱小者,紛紛去捕殺了狼以及其他一些鹿的天敵,沒有了狼,鹿大量繁殖,他們能吃得到的綠色植物都被鹿吃光了,森林遭到破壞,鹿也逐漸消失,狼和鹿之間的關系介紹得較清楚,告誡人們:必須認識到自然界各種事物間的內在聯系,不能隨意破壞生態平衡,否則將會產生無法想象的后果。但同時在狼與鹿之間的關系背后,也折射出許多耐人尋味的地方,如:
(1)、人與狼和鹿之間的關系,狼吃鹿是一種必然的自然規律,人們去殺狼從他們的世界觀、價值觀和道德觀來看消滅更殘忍的動物本因是正確的,但從現狀來看,他們原本正確的行為卻恰恰是錯誤的,真正這種“不平衡”的制造者是誰呢?就是我們人類;
(2)在狼和鹿之間的關系背后,顯現出人類的傲慢和無知,當然這一點就三年級小學生的認識水平還遠遠達不到,因此在確定本課的教學目標時要把握以下幾點。
3、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會復述課文。
能力目標:理解課文重點內容、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自主閱讀課文的理解能力。
情感、態度、價值觀的目標:
(1)、理解狼和鹿之間的關系、知道狼吃鹿是大自然生態平衡的必然規律;
(2)、理解人與狼和鹿之間的關系,體會自然界中各種事物之間的內在聯系,懂得破壞生態平衡會給環境帶來無法想象的災難;
(3)、了解人與自然的關系,避免以后好心做壞事的事情發生。
4、教學重難點:
(1)、理解狼為什么會成為森林中鹿群的“功臣”,鹿為什么成為破壞森林、毀滅自己的“禍首”?
(2)、懂得狼吃鹿是一種必然的自然規律,人們原本“善良”的行為使森林遭到破壞、鹿群減少,從而明白人與自然的關系。
5、教學安排: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年齡的認知水平,本課教學設想采用兩課時。
第一課時:初讀課文,把握脈落。細讀課文,深入探究,體會內涵;
第二課時:復述課文,拓展延伸,綜合實踐,提升情感。
二、說學法、教法:
學法
向學生傳授“學法”,讓學生“會學”,是教學這節課的真正目的,根據教材和學生認知水平,主要讓學生能學會自讀自悟法、討論探究法,使學生學會讀書,通過學生的說、讀、思議等活動,調動學生積極思維。整個教學過程中,不僅讓學生學到知識,更重要的是啟迪學生智慧、升華情感,初步形成正確的生態觀。
教法:
對比法——這篇課文為了揭示一些深刻道理,采用了一系列對比的方法:
(1)、森林狀態的前后對比,一是生機勃勃,一是蕭條無比;
(2)、鹿群要死的前后對比,一是活潑美麗健康,二是頻臨滅絕,疾病纏身;三是狼鹿易位的對比,一是對鹿痛恨之極,對鹿愛護有加,一是狼成了“功臣”,鹿成了“禍首”
緊緊抓住這三處對比,讓學生明白狼和鹿之間的關系,形成保護生態平衡的價值趨向。
想象法——想象大森林前后變化的景色,發揮學生豐富的想象能力,由圖入手,看正面說美學圖文結合展開想象,通過學生回憶的描述,深深地體會到凱巴伯森林的前后變化之大,僅僅是因為狼的消滅嗎?潛移默化地滲透生態平衡的重要性。
探究法——“狼成了‘功臣’,鹿成了‘禍首’。”這句話應該是這篇課文的重點語句,抓住這句話,引導學生聯系上下文深入探究為什么說狼成了“功臣”,鹿成了“禍首”呢?研究根本何在,學生在矛盾的情緒和迫切知道真相的需要支配下,積極主動地參與探討,抓住這個重點語句來培養學生自主閱讀能力、思考分析能力和口頭語言表達能力。
朗讀法——抓住課文中的三處對比的描寫,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讀出前后的變化,一喜一悲,人們后悔莫及的心情,促進內化,深深地體會出生態平衡的重要性。
教學程序
根據教學目標,第一課時教學可分為以下幾個板塊:
一、設疑激趣,導入新課
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圖文結合,溝通聯系
由文悟理,讀中釋疑
讀中反思,升華明理
課外延伸,升化情感
一、設疑激趣,導入新課
1、 設疑:狼和鹿是我們在動物園里常見到的,你喜歡誰呢?為什么?
2、師小結:對呀,在字典里凡是與狼相關的都不是什么好詞,狼子野心、狼心狗肺、狼狽為奸,還有故事《小紅帽》中的狼外婆等等。今天我們將學習《狼和鹿》這篇課文,板書課題。你們將對狼產生新的認識。
設計意圖:設奇引趣,激發學生探究的欲望,更好地調動學生的思維和學習的積極性。
二、 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 帶著好奇心去朗讀課文,提出自學要求:
(1)讀準字音讀通課文;
(2)借助字典或聯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詞語。
2、 出示投影,檢查自學效果
3、 分段指名朗讀,讀中思考:課文主要寫了什么一件事?
設計意圖:理清脈絡,整體把握課文內容,將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引導個體自學,使學生個個參與學習,人人都奉獻思維結果。
三、 圖文結合,溝通聯系
討論過去
1、 出示畫面:欣賞凱巴伯森林生機勃勃的畫面,發揮想象,描述這美麗的景色,森林怎樣,鹿怎樣,狼又在干什么?
2、 從課文中找出有關語句讀,交流:讀了這一段,你有什么感想?
3、 指導感情朗讀,抓住蔥綠、鳴叫、嬉戲等詞讀出森林之美、鹿的可愛、對狼的討厭以及動物與自然的和諧之美。
談談現在
1、出示課件 :蕭條的凱巴伯森林
2、發揮想象,引導學生用自己的語言描述這荒涼的森林景色及鹿的樣子。
3讀課文,文中又是怎樣描寫的呢?你認為又該怎樣讀呢?指導朗讀。
4、 質疑 為什么凱巴伯森林會變成這個樣子,沒有了狼,鹿開始生活得怎么樣?現在又怎么會這樣呢?。
5、 引導想象,合作討論,深入探究。
6、理清關系,用“因為……所以”句式描述狼和鹿之間的內在關系,(不僅要說出,沒有狼,鹿與森林的關系是怎樣的,還要說出有了狼,鹿與森林的關系是怎樣的。
設計意圖:通過前后畫面的對比,明晰狼與鹿之間的關系,引發情感,展開想象,充分挖掘課文的外延,巧妙地進行填補,讓學生盡情地發揮,激活學生的思維,使學生進一步明確狼與鹿的關系,初步形成正確的生態觀。這種教學不僅充實了課文的內容,開拓了學生的視野,豐富了學生的想象力,增強了學生的學習能力,促進了學生個性發展。
四、 由文悟理,讀中釋疑
1、 自由朗讀課文第四自然段,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2、 出示課件,為什么人們一直恨透了的狼被稱為“功臣”,而溫順可愛的鹿卻成了“禍首”?
3、 小組討論探究:抓住一些具體數字,狼大量地捕殺后,鹿和森林的前后變化,反復閱讀理解。
4、 匯報交流
5、 繼續用“因為……所以”句式描述狼為“功臣”、鹿為“禍首”的原因。
6、 抓住“做夢也想不到、居然、功臣”“特意,倒成了禍首”等詞,體會狼與鹿之間的辨證關系。
設計意圖:教師引導學生深入探究理解文意,據文設問,層層推進,使教學有條不紊,以問促讀,以問啟思,以問導議,放手讓學生從課文中找到答案,給學生的讀書、思考、議論的權利,引導學生自己讀書,自己求解
五、 讀中反思,升華明理
1、 質疑,那么成為“禍首”的到底是誰?
2、 引導反思,人們當時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他們這樣做錯在哪里?
3、想象,兩年后當他們看到這一現象時,在回想自己的做法后,他們又會想些什么,說些什么,做些什么呢?
設計意圖: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是學生在教師的行領下進行探究性,創造性感受,理解評價文本的過程。
這一環節的設計目的是,告訴學生人們當初捕殺狼,只是和你們當初的想法一樣,覺得狼吃鹿太兇殘了,要保護可愛的鹿,但恰恰就是他們的倫理道德觀左右了他們,才造成了這一“禍患”,本教學過程的設計,著眼于學生的認知水平,根據學生的最近發展區,讓學生能夠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培養學生那種勇于實踐,敢于創新的能力。
六、課外延伸,升化情感
1、課文學到這兒,你有什么新的想法?
2、聯系實際,說說你讀了這篇課文后的感想。
3、搜集資料,除了狼和鹿之間的失衡會造成禍患,還有哪些事物之間有著緊密的聯系?
這一環節的設計是使整個教學片段成為一個整體,將聽、說、讀、寫、思,課外與課內融為一體,提升了自己的認知水平,實現知識的遷移。
第二課時
一、感情朗讀課文,復述課文
二、搜集資料,知識遷移
1、讓學生在組內交流自己搜集的資料
2、大組交流,匯報
3、談感受
三、練習
1、摘抄課文中的好詞好句
2、談談這篇課文后你們內心感受
【《狼和鹿》說課稿】相關文章:
《狼和鹿》的說課稿08-23
《狼和鹿》說課稿05-29
狼和鹿說課稿08-29
狼和鹿說課稿10-15
狼和鹿的說課稿07-12
《狼和鹿》說課稿01-30
《狼和鹿》的優秀說課稿06-20
狼和鹿說課稿范本05-29
《狼和鹿》優秀的說課稿06-22
《狼和鹿》說課稿范文0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