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初一數學整式的加減說課稿(精選5篇)
作為一位杰出的老師,就不得不需要編寫說課稿,說課稿有助于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優秀的說課稿都具備一些什么特點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初一數學整式的加減說課稿,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初一數學整式的加減說課稿 1
大家好!我是xxx市實驗初級中學的xxx,能參加這次送教下鄉活動,我感到十分高興,同時也非常珍惜這樣一個難得的交流和學習的機會,希望大家多多指教。我今天的說課課題是整式的加減第一課時。
以下我就五個方面來介紹這堂課的說課內容:
一、教材分析
本節課是學生進入初中階段后,在學習了用字母表示數,單項式、多項式以及有理數運算的基礎上,對同類項進行合并、探索、研究的一個課題。合并同類項是本章的一個重點,其法則的應用是整式加減的基礎,也是以后學習解方程、解不等式的基礎。另一方面,這節課與前面所學的知識有千絲萬縷的聯系:合并同類項的法則是建立在數的運算的基礎之上;在合并同類項過程中,要不斷運用數的運算。可以說合并同類項是有理數加減運算的延伸與拓廣。因此,這節課是一節承上啟下的課。
二、說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1)使學生理解多項式中同類項的概念,會識別同類項。
(2)使學生掌握合并同類項法則。
(3)利用合并同類項法則來化簡整式。
2、能力目標
(1)在具體的情景中,通過觀察、比較、交流等活動認識同類項,了解數學分類的思想;并且能在多項式中準確判斷出同類項。
(2)在具體情景中,通過探究、交流、反思等活動獲得合并同類項的法則,體驗探求規律的思想方法;并熟練運用法則進行合并同類項的運算,體驗化繁為簡的數學思想。
3、情感目標:
(1)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培養獨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能力,讓他們享受成功的喜悅。
(2)讓學生學會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積極參與數學問題的討論,享受通過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成功體驗,增強學好數學的信心;
(3)通過教學,使學生體驗“由特殊到一般、再由一般到特殊”這一認識規律,接受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的教育。
4、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同類項的概念、合并同類項的法則及應用。
難點:正確判斷同類項;準確合并同類項。
三、說教法
根據本節教材內容和學生的實際水平,為更有效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按照學生的認識規律,遵循“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訓練為主線”的指導思想,我采用問題探究式教學模式,結合學生自主學習、小組合作探究、展示交流、探究發現法、多媒體輔助教學等方法,教學中精心設計一個又一個帶有啟發性和思考性的問題,創設問題情景,誘導學生思考,并適時運用多媒體演示,激發學生探索知識的欲望,以此來達到他們對知識的發現,并自我探索找出規律,使學生始終處于主動探索問題的積極狀態,從而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四、說學法
教學過程是師生互相交流的過程,教師起引導作用,學生在教師的啟發下充分發揮主體性作用。七年級的學生,從認知的特點來看,學生愛問好動、求知欲強,想象力豐富,對實際操作活動有著濃厚的興趣,對直觀的事物感知欲較強,是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逐步過渡的階段,他們希望得到充分的展示和表現,因此,在學習上,應充分發揮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能動作用,讓學生自己通過觀察、類比、活動、猜想、驗證、歸納,共同探討,進行小組間的討論和交流、利用課件和實物自主探索等方式,激發學習興趣,培養應用意識和發散思維。
五、說教學過程
本節課設計了以下幾個環節:
第一環節:情景引入
創設具體、生動的課堂教學情境,正是激勵,喚醒和鼓舞學生的一種教學藝術。數學中的情境導入設計,既要挖掘其生活中的應用價值,又要注重數學的內在聯系與本質,既能促使學生以探索者的身份想去發現問題,總結規律,又能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激發學生的求知欲。
本節課以給汶川捐款的這個具體生活情景為背景,有效的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增強好奇心及求知欲。既從側面教育了學生,又使學生體會到體會到分類思想,順利的引入新課。
總之,不管創設什么樣的數學情境,核心是蘊含其中的數學問題。教師不僅要善于將所要解決的問題設計在情境的問題中,為學生造成心理上的懸念。而且問題的創設不能偏離課本,它為學習新課而服務。這樣才能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才能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才能促使學生一開始進入創新思維狀態中,以探索者的身份去發現問題,總結規律。更能提高我們的課堂效果,使數學課堂充滿活力。
第二環節:目標解析
開始上課時,教師三言兩語,或用投影顯示,準確地揭示學習目標(注意不是教學目標)。課堂教學過程中只有有了明確、具體、切實可行的學習目標,學生才能有序、有方向的進行學習。科學制定學習目標可以有效提高課堂效率,因此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學習目標是必不可少的。 科學合理的目標可以使學生明確“學什么”、“怎么學”,要知道“怎樣才能學好”,“ 學到什么程度”,并為課后評價學生“學的怎么樣”提供依據。
所以,我制定本節課的學習目標是:
1、了解同類項的概念,會識別同類項;
2、了解合并同類項的法則,熟練進行合并同類項。
第三環節:出示核心問題
數學課堂中的問題是數學課堂的靈魂。數學課堂中問題設置的恰當與否,決定著課堂教學的成敗。若教師能把數學內容進行加工,結合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提出適合學生認識水平的問題,便積極誘發學生的思維。
結合本節課的教學目標,重難點,設計核心問題有兩個:一是什么叫同類項?二是掌握合并同類項的法則,并會合并同類項。
第四環節:自主學習
自主學習能培養學生主動發展的能力;能使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品質;能培養學生充分的自信心;能培養學生的創造意志力;能保護并激發學生的好奇心。
為了降低難度,在學生自主學習時,我以有趣問題為導向,使學生產生好奇并迫切解決問題的`心理。組織學生在規定時間內完成學習任務,要求學生心靜、腦動、自主分析、解決問題,并對疑點問題進行標注。這樣才能把學生引入到有關情境中,充分發揮學生自主探求的思維活動。
所以,本節課第一個知識是同類項的概念,既是重點也是難點。為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我設計了找朋友游戲,讓學生觀察給出的單項式,要求把你認為相同類型的式子歸類,并說出分類依據。關鍵是這個分類依據,直擊概念。這樣讓學生仔細觀察、獨立思考后,分組討論,互相交流,然后每組派一名代表發言,概括這兩組單項式的特征。教師傾聽學生交流,在學生概括出上述幾組單項式的特征之后,提出同類項的概念,緊接著進行強化訓練,通過想一想,溫馨提示,判斷同類項,考考你,延伸拓展題來達到對概念的理解。
設計意圖:學生直接參與到同類項概念產生的過程,不僅能夠有效地促使學生理解同類項的含義,而且能使學生體驗獲得成功的喜悅,同時培養和提高學生歸納、抽象概括的能力。為鞏固同類項的概念,我設計了一道判斷題,由學生一個個單獨完成,并簡單闡述理由,讓學生充分發表意見,關注每一個學生。通過這個活動加深對同類項概念的理解,為后面合并同類項打好基礎.另外還設計一道開放性題目,讓學生自己動手寫出兩組同類項,組內交流寫出的項是否符合要求,教師深入學生中間,參與指導,幫助加深理解同類項的含義,擴展學生的思維空間,培養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和發散思維能力。
第六環節:小組合作探究學習
新課程強調,教學是教與學的交往、互動,生生之間、師生之間雙方相互交流、相互溝通、相互啟發、相互補充,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與學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經驗和知識,交流彼此的情感、體驗與觀念,豐富教學內容,求得新的發現,從而達到共識、共享、共進,實現教學相長和共同發展。交往昭示著教學不是教師教、學生學的機械相加,傳統的嚴格意義上的教師教和學生學,將不斷讓位于師生互教互學,彼此將形成一個真正的“學習共同體”。對學生而言,交往意味著人人參與,意味著主體性的凸顯,個性的表現,創造性的解放。對教師而言,交往意味著上課不是傳授知識,而是一起分享理解;上課不是單向的付出,而是生命活動、專業成長和自我實現的過程。交往還意味著教師角色定位的轉換:教師有教學中的主角轉向“平等中的首席”。從傳統的知識傳授者轉向現代的學生發展的促進者。可以說,創設基于師生交往的互動、互惠的教學關系,是本次教學改革的一項重要內容,也就是我們所期待的課堂。
這個環節,主要針對核心問題進行小組討論。在整個過程中,教師要保持緘默,給學生留出充足的時間思考、交流。教師在巡視的過程中,既要確保學生圍繞核心問題思考、合作交流討論,又要了解學生的討論情況,便于點撥,也可以根據情況適時進行個別輔導。
本環節,先引導學生利用兩種方法求長方形的面積,得出合并同類項的概念。再問學生這一運算過程像之前學過的乘法分配律的逆用嗎?
設計意圖:通過對熟悉的事物,讓學生感受到數學就在身邊,提高學生應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增強應用意識。
以生活實例為切入點,通過對簡單的、熟悉的數量運算,激發學生學習合并同類項的欲望,從而較自然的引入新課題合并同類項。分解難度,設計過渡問題,使學生能自然的感受法則的探索過程。
然后,趁熱打鐵,出示課本例題1,能根據乘法分配律合并同類項。教師追問,如果每次這樣是不是很麻煩,你能試著總結合并同類項的法則嗎?學生小組討論交流,得出法則。
然后進行課本例題2,學生扮演,善于利用錯誤資源來讓學生加深理解。以設計意圖:一道例題的訓練為橋梁來得出合并同類項的一般步驟。通過具體的練習讓學生初步掌握如何運用合并同類項法則。
接著用一道“看誰算得快”一題,讓思路不同的兩位同學板演,從中體會先化簡再求值的簡便性,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
設計意圖:在比較兩種方法的過程中,體會合并同類項對運算的簡化作用。
第七環節 :展示交流,教師點撥
經過充分的自學和討論,學生對本節內容、重難點及重難點的解決方法有了進一步的認識和理解,并具備了一定的應用本節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但對本節知識點的內涵、外延、本節知識與前后知識的聯系及本節知識的進一步應用還不能達到本節的學習目標。這就需要教師對本節的重難點、本節知識點的內涵、外延、本節知識與前后知識的聯系及本節知識的進一步應用,用精練的語言進行進一步的闡述和強調,使學生對本節知識形成清晰的網絡,能熟練的應用本節知識解決有關問題。但是講解不可過多,僅僅針對學生提出的普遍性的、教師認為比較重要的、應用比較廣泛的問題進行講析和強調。
第八環節:課堂小結
課堂教學是一門藝術,懂得適時課堂小結更是一門藝術。俗話說:編簍編筐,重在收口;描龍畫鳳,重在點睛。“收口”和“點睛”是小結的神圣使命,需要藝術創造。設計好的課堂小結可以使知識得以概括、深化;可以使整個課堂教學結構嚴謹,渾然一體,顯示出課堂教學的和諧和完美;可以誘發學生積極思維,進行深入探究,從而余音繚繞,回味無窮。課堂小結不單可小結本課知識點,也可適時小結學法,也可由教師提出啟發性的問題讓學生自己小結,甚至也可把生生間的互評帶到課堂小結中來。它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本節課通過1.本節課所學習的主要內容2.本節課涉及的數學思想方法3.本節課你還有什么疑惑來達到對本課知識的總結和歸納。
設計意圖:由學生總結本節課內容,逐步提高學生的歸納總結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進一步讓學生鞏固基本知識,滲透數學分類思想;使知識結構更完善。
第九環節:目標檢測
課堂檢測是教師了解學生對本節課知識掌握情況的一個重要手段,它是教學效果的反饋,在教學中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通過有針對性的練習,鞏固所學,拓展知識,形成應用能力。
本環節主要是針對學生對本節內容的掌握程度進行檢測反饋。學生在經過自學、置疑、解疑、教師點撥后作一套本節的檢測題。做完后,教師或學生給出答案,并給予簡單解析。教師對檢測成績做以簡單的統計,了解本節課的學習效果。
檢測題必須精心設計與安排,因為學生在做經過精心安排的檢測題時,不僅在積極地掌握數學知識,而且能獲得進行創造性思維的能力。要充分發揮檢測題的功能,設計檢測題時應由淺入深、難易適當、逐步提高、突出重點與關鍵、注意題型的搭配。在試題設計上,應將知識、素質、能力的考查統一起來,既有知識性、分析性題目,又有應用性、直覺形象性題目。提高創新性題型的比重和難度,少問“是什么”,多問“為什么”、“對某些問題,你以為如何”等,增強答案的發散性。
設計意圖:進一步鞏固學生所學知識,及時發現和彌補知識缺陷,起到課后鞏固和反饋作用。
第十環節:作業布置
為減輕學生的課業負擔,從課本中調選了幾道題。第一題是合并同類項,第二題求代數式的值,既能鞏固同類項的概念,又可利用合并同類項的法則進行計算,起到鞏固新課的目的。第三、四題是實際應用題,進一步培養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增強運用數學意識。學生通過獨立思考,完成課后作業,老師批改,做好批改記錄,及時反饋學生學習的效果,便于進行課堂教學優化。
初一數學整式的加減說課稿 2
大家好!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整式的加減》第1課時。
一、教材分析:
本課選自新人教版數學七年級上冊第二章第二節第一課時,是學生進入初中階段后,在學習了單項式、多項式以及有理數運算的基礎上,對同類項進行辨別、探究、合并的一個課題。合并同類項是本章的一個重點,其法則的應用是整式加減的基礎,也是以后學習解方程、解不等式的基礎。另一方面,這節課與前面所學的知識有千絲萬縷的聯系:合并同類項的法則是建立在數的運算的基礎之上,可以說合并同類項是有理數加減運算的延伸與拓展。因此,這節課是一節承上啟下的課。
二、學情分析:
學生已經學了有理數的.運算、單項式和多項式等內容,具備了學習本節所必須的基本運算技能。在相關知識學習的過程中,學生已經經歷了一些通過代數式的運算來解決問題、進行推理的活動,能解決一些簡單的現實問題,具有一定的運算能力;同時在以前的數學學習中,經歷了很多合作學習、互助學習的過程,具備了一定的合作和交流的能力。
三、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使學生理解多項式中同類項的概念,會識別同類項,掌握合并同類項的法則;利用合并同類項法則來化簡整式。
2.能力目標:
在具體情景中,通過探究、交流、反思等活動獲得合并同類項的法則,體驗探求規律的思想方法;并熟練運用法則進行合并同類項的運算,體驗化繁為簡的數學思想。
3.情感目標
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培養獨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能力,讓他們學會分享成功的喜悅。
四、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了解同類項的概念,掌握合并同類項的法則。
難點:正確判斷同類項;準確合并同類項。
五、教學過程
1.創設情境:先用課件展示三類生活中的常見事物,讓學生加以分類,再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生活知識回答問題、列舉生活中的分類。這樣設計的意圖是以具體生活經驗為背景,有效的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增強好奇心及求知欲。
2.形成概念:讓學生在下列單項式中找出具有共同特征的單項式,進行分類.并說說自己的理由.
指導學生先觀察各式,再分組討論他們的共同特點。然后思考:歸為同類需要有什么共同的特征?這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看書,讓學生理解同類項的定義。
這樣設計可以讓學生充分發揮主體作用,從自己的視角去觀察、歸納、總結得出同類項的概念。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觀察、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3.強化概念:下列各組中的兩項是不是同類項?說明理由。
初一數學整式的加減說課稿 3
大家好。今天能有機會向在座的老師們學習說課活動,我感到很榮幸。我說課的內容是新人教版數學七年級上冊第二章第二節“整式的加減”的第一課時內容。
這節課知識技能主要有兩個:一是理解同類項的概念,二是掌握合并同類項的法則,能正確進行同類項的合并。對同類項的概念理解,合并同類項的法則的探究學習是這節課的重點和難點。為了較好的完成這節課的教學目標,突出重點,突破難點,這節課我打算利用多媒體教學,用類比法、講練結合法等多種教學方法,引導學生用自學、小組合作學習等學習方式進行學習,下面我把我這節課的教學過程的設想和大家交流一下,希望得到各位專家的指點:
一、復習:
由3~5名學生舉例說明單項式及其系數和次數,多項式及其次數和整式的概念。
設計意圖及依據:復習單項式和多項式、整式的有關概念是為了檢查學生的學習的情況,準確把握學生的已有學習經驗,為下一步探索合并同類項的概念和合并同類項法則作鋪墊。這樣的設計是以課程標準基本理念的第四點“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之上”為依據進行的。
二、過渡引入:
整式的知識在現實生活中有著廣泛的應用,下面我們來看一個例子——展示課本第53頁本章引言中的問題(2)(投影在大屏幕上)。
這是一個簡單的行程問題,讓學生獨立思考片刻,就能根據學過的“路程=速度×時間”容易列出式子:
這時提問:這個式子是否還能進一步簡化呢?如何簡化呢?從而引出今天的課題:整式的'加減(1)(教師板書課題)
設計意圖及依據:這樣引入能自然過渡,引入新課,更重要的是通過實際背景,讓學生明確學習整式加減的必要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從實際背景中抽象出數學問題的能力。這樣的設計符合數學新課標的要求和最近發展區域的教學原則。
三、新課講解:
(一)同類項概念形成的探索活動:
1、探究1:組織學生自習課本53頁探究1的內容(投影在大屏幕上),然后給3到5名學生起來說說解題的依據,最后老師肯定并且明確了是利用乘法分配律來解題。解法如下:設計意圖及依據:一是內容不難,學生容易思考得出方法和結論,得到成功的體驗;二是培養學生自學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三是為后面探索合并同類項法則積累經驗,同時也通過類比體驗了“數式通性”。其依據是課改中的逐步推進螺旋上升的理念。
2、探究2:組織同學們自學課本62頁探究2的內容(投影在大屏幕上)。
學生有了前面探究1的經驗,經過獨立思考,利用乘法分配律容易化簡所給式子:
(4)(補充題)
其中第(4)小題為補充題,這是一個不全是同類項的例子,學生就會發現最后一項是與前面的項“不同”的項,只能合并前兩項,對第三項能不能與前面的結果繼續合并產生疑惑,這時教師把握好時機指出這里合并需要注意項的“同”與“不同”的區別,從引導學生思考能合并的項需要具備什么特征?并分小組討論什么樣的項算是“同”的以及“同”的含義如何描述?然后由各小組長代表發言,最后師生共同歸納總結出同類項的概念,教師板書同類項的概念并讓學生朗讀概念兩遍:
“所含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指數也相同的項叫做同類項。幾個常數也是同類項。”
3、補充練習:下列各組是不是同類項,為什么?
(1)和(2)和
(3)和(4)和(5)9與
讓學生思考后舉手回答。最后教師總結強調同類項概念的
①“兩個相同兩個無關”:兩個相同:字母相同,相同字母的系數也相同;兩個無關:與系數無關,與字母順序無關。
②一個約定:常數都是同類項
設計意圖及依據:
1、第(4)小題原來的教材沒有,是補充題,這是一個反例,由不全是同類項的多項式引出認識的沖突,自然指明討論什么是同類項的必要性;這是按照學生認知規律和概念教學的規律來設計的(概念實質上是在對事物進行分類研究的背景下產生和形成的),這種設計有利于學生數學思維的形成和發展;也為在后面合并同類項的教學中,讓學生理解不是同類項不能合做好初步認識的鋪墊。
2、小組合作學習,能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符合新課改精神;
3、突出概念的形成過程,有利于學生準確的理解同類項的概念和數學的靈魂——數學思想(抽象概括);
4、補充練習是課本沒有的,這是一個針對性訓練,從正、反兩個方面去理解同類項的概念,同時還補充強調了同類項“兩個相同兩個無關”,這樣學生就能在輕松愉快的過程中水到渠成地理解和接受了同類項的概念,既突出重點又突破難點;
5、以上兩個探索也為引出合并同類項法則作好鋪墊。
二、探索合并同類項法則:
1、給出一個多項式:讓學生尋找同類項,并探索如何合并同類項。
學生容易找出其中的同類項,這時老師問:能否用前面的方法直接化簡這個多項式,為什么?
對于這個提問學生結合前面的經驗,似懂非懂,不太容易合并這個多項式,產生了認知沖突,這時再問:是否能通過必要的變形使之能像前面一樣合并?在得到肯定回答后又問:這里變形的依據是什么?在學生順利解決這一問題后組織學生討論同類項合并前后,什么變了?而什么沒變?變化的地方怎么變?最后師生共同歸納出合并同類項法則(教書板書法則,學生作筆記并朗讀一遍):
“在合并同類項時,把同類項的系數相加作為系數,字母和字母的指數不變。
強調:通常把多項式的各項按照某個字母的指數從大到小(降冪)或從小到大(升冪)的順序排序。在多項式中,只有同類項才能合并,不是同類項不能合并。
2、例題講解:講解課本65頁例1(題目投影在大屏幕上)
例題可以先引導學生觀察多項式中哪些是同類項,再根據交換律、結合律把同類項都結合在一起,然后按法則合并。先給學生獨立寫出解題過程,老師巡視,關注法則的運用情況和解題格式是否規范。最后讓學生口述,教師板書規范的解答過程,同時讓學生說明每一步的依據。這是培養學生邏輯推理能力的教學規律之一。
設計意圖及依據:這是合并同類項法則的直接應用,能幫助學生進一步熟悉辨別同類項,并熟悉合并同類項法則。既有學生獨立思考,也有老師的解題示范,能體現師生互動,同時也明確規范的解題格式。
3、鞏固練習:課本66頁練習1(題目投影在大屏幕上)
讓學生獨立完成,老師巡視,關注同類項的識別、合并同類項法則運用熟練情況和解題格式是否規范,及時輔導;再給幾個學生把自己的解答過程投影在大屏幕上,師生共同檢查。
設計意圖及依據:通過具體的練習,讓學生熟悉如何識別同類項,深入掌握合并同類項法則及其應用。
四、總結:
問: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學到了那些知識?
讓學生暢談學習過程的收獲與體會,教師總結。教師要重點關注(1)學生對本節課知識點的總結是否全面準確;(2)學生的語言表達是否清晰。
設計意圖及依據:通過這個小結活動,逐步提高學生的總結歸納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五、小測驗。(題目投影在大屏幕上)
給每個學生發一份事先準備好的測試卷,讓學生當場測試。
設計意圖及依據:通過小測驗,讓學生接觸更多與合并同類項有關的題目(含中考題),提高解題能力,加深對本節課所學知識的理解,同時再一次感受到成功的體驗,把本節課活動推向高潮。
六、布置作業:課本71頁,第1,2題。
初一數學整式的加減說課稿 4
一、說教材:
1、教材所處的地位及作用:
本節課選自新人教版數學七年級上冊2.2節,是學生進入初中階段后,在學習了用字母表示數,單項式、多項式以及有理數運算的基礎上,對同類項進行合并、探索、研究的一個課題。合并同類項是本章的一個重點,其法則的應用是整式加減的基礎,也是以后學習解方程、解不等式的基礎。另一方面,這節課與前面所學的知識有千絲萬縷的聯系:合并同類項的法則是建立在數的運算的基礎之上;在合并同類項過程中,要不斷運用數的運算。可以說合并同類項是有理數加減運算的延伸與拓廣。因此,這節課是一節承上啟下的課。
2、學生情況分析:
七年級學生理性思維的發展還很有限,他們在身體發育、知識經驗、心理品質方面,依然保留天真活潑、對新生事物很感興趣、求知欲望強、具有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形象直觀思維比較成熟,但抽象思維能力還比較薄弱。因此,我們要營造輕松、和諧的課堂氣氛,充分激活學生的探索欲望,讓學生在教師創設的情景中充滿好奇的學,留給學生足夠的自主活動、相互交流的空間,讓學生在觀察中不斷發現數學問題,在實踐中領悟數學思想,在評價中逐步形成數學價值觀。
二、教學目標:
關于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以及教法在這里就不作一一說明了,重點給大家介紹一下教程。
三、教學流程:
(1)導入環節:
多媒體出示兩個問題,以具體生活情景為背景,有效的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增強好奇心及求知欲。
(2)形成概念:
在講解同類項概念時為讓學生充分發揮主體作用,從自己的`視點去觀察、歸納、總結出同類項的概念,我設計了小白兔找家和討論環節。并編了一個同類項的口訣。
(3)強化概念:
為強化概念使學生牢固掌握同類項的知識,進一步加強對同類項概念的理解。增強應用意識,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我設計了真真假假和填空。
(4)合并同類項的講解:
講解合并同類項時,以生活實例為切入點,通過對簡單的、熟悉的數量運算,激發學生學習合并同類項的欲望,從而較自然的引入新課題合并同類項。
分解難度,設計過渡問題,使學生能自然的感受法則的探索過程。又編了另一個口訣。
以一道例題的訓練為橋梁來得出合并同類項的一般步驟。通過具體的練習讓學生初步掌握如何運用合并同類項法則。
在比較兩種方法的過程中,體會合并同類項對運算的簡化作用。
(5)數學與生活:
通過對熟悉的事物,讓學生感受到數學就在身邊,提高學生應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增強應用意識。
(6)總結:
由學生總結本節課內容,逐步提高學生的歸納總結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7)課堂感悟:
進一步讓學生鞏固基本知識,滲透數學分類思想;使知識結構更完善。
(8)作業:
進一步鞏固學生所學知識,及時發現和彌補知識缺陷,起到課后鞏固和反饋作用。
初一數學整式的加減說課稿 5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能運用運算律探究去括號法則,并且利用去括號法則將整式化簡。
2、過程與方法
經歷類比帶有括號的有理數的運算,發現去括號時的符號變化的規律,歸納出去括號法則,培養學生觀察、分析、歸納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培養學生主動探究、合作交流的意識,嚴謹治學的學習態度。
重、難點與關鍵
1、重點:去括號法則,準確應用法則將整式化簡。
2、難點:括號前面是“—”號去括號時,括號內各項變號容易產生錯誤。
3、關鍵:準確理解去括號法則。
教具準備
投影儀。
教學過程
一、新授
利用合并同類項可以把一個多項式化簡,在實際問題中,往往列出的式子含有括號,那么該怎樣化簡呢?
去括號規律要準確理解,去括號應對括號的每一項的符號都予考慮,做到要變都變;要不變,則誰也不變;另外,括號內原有幾項去掉括號后仍有幾項。
二、范例學習
化簡下列各式:
(1)8a+2b+(5a—b);(2)(5a—3b)—3(a2—2b)。
思路點撥:講解時,先讓學生判定是哪種類型的'去括號,去括號后,要不要變號,括號內的每一項原來是什么符號?去括號時,要同時去掉括號前的符號。為了防止錯誤,題(2)中—3(a2—2b),先把3乘到括號內,然后再去括號。
解答過程按課本,可由學生口述,教師板書。
三、鞏固練習
1、課本第68頁練習1、2題。
2、計算:5xy2—[3xy2—(4xy2—2x2y)]+2x2y—xy2。[5xy2]
思路點撥:一般地,先去小括號,再去中括號。
四、課堂小結
去括號是代數式變形中的一種常用方法,去括號時,特別是括號前面是“—”號時,括號連同括號前面的“—”號去掉,括號里的各項都改變符號。去括號規律可以簡單記為“—”變“+”不變,要變全都變。當括號前帶有數字因數時,這個數字要乘以括號內的。每一項,切勿漏乘某些項。
【初一數學整式的加減說課稿】相關文章:
初一數學整式的加減練習題02-27
整式的加減數學教案03-24
七年級數學《整式加減》說課稿12-17
七年級數學《整式加減》說課稿07-14
整式的加減的教案03-08
數學整式的加減測試題及答案05-22
《整式的加減》教學設計04-19
整式加減教學反思12-07
整式加減教學設計0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