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初中物理《摩擦力》說課稿(精選13篇)
作為一名教職工,時常需要編寫說課稿,編寫說課稿是提高業務素質的有效途徑。那么問題來了,說課稿應該怎么寫?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初中物理《摩擦力》說課稿,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初中物理《摩擦力》說課稿 1
一、教材分析
1、本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節教材中摩擦力的測量涉及到二力平衡知識的具體應用,“增大和減小摩擦的方法”是摩擦力在日常生活和工、農業生產中知識的具體應用,通過學習本節教材的知識,提高了學生利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因此這一節課無論在知識學習上還是培養學生的能力上都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2、教學目標的確定
認知目標:知道摩擦力的種類,會用彈簧測力計測量摩擦力的大小,知道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關,知道摩擦在實際中的意義以及增大和減小摩擦的方法。
技能目標:培養學生邏輯思維能力、培養學生利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情感目標:體驗自然科學的價值,體驗知識來源于實踐而又作用于實踐的辯證關系。
3、重點、難點的確定
重點:滑動摩擦力的影響因素;增大和減小摩擦的方法
難點:摩擦產生的原因和滑動摩擦力的方向。教材對滾動摩擦沒有單獨講述,而是作為減小摩擦的方法來講,這在初中還是適當的。
二、教法和學法
施教之功,貴在引導,重在轉化,妙在開竅。引導轉化作用就是教師的主導作用,不能簡單的把“啟發式教學”看作是一種教學方法,而是要運用啟發式教學的思想去指導教學。本著教學有法,但無定法,貴在得法的原則,本節課我打算采用以教師引導,學生探究和實驗為主的啟發式教學方法。
三、教學程序的設計
依據本節教材編排的順序,依據學生的認識規律,我設計了下面的教學程序和相應的具體操作:
(一)創設情境,實驗引入:
今天上課之前,我帶了幾個小玻璃球準備和同學們一起進行科學研究。但在來學校的路上,小玻璃球變臟了。老師給他們洗干凈了。現在,請兩個同學把玻璃球請出來。(請兩個同學上臺20秒夾球)
提出問題:玻璃球為什么不好夾?——學生討論回答
你認為摩擦力是一種什么樣的力?
學生用自己的語言敘述摩擦力。
(二)新課學習
1、認識什么叫摩擦。
先請同學們把手平放在桌面上,手心朝下,一起來做幾個動手實驗。
1.手平放在桌面上,用力推或拉,使手在桌面上運動,感受有沒有一個阻礙手運動的力;
2.手平放在桌面上,用力推或拉,但保持手不動,感受有沒有一個阻礙手運動的力;
3.手平放在桌面上,保持手不動,也不用力推或拉,感受有沒有一個阻礙手運動的力;進而引入摩擦力的定義及種類。并進一步指出,在靜摩擦、滑動摩擦、滾動摩擦中,滑動摩擦是初中學習的重點,自動導入到本節第二個環節“影響滑動摩擦大小的因素”的學習。
(三)關于第二個環節的學習,我打算請學生上講臺來完成書本上138頁的“影響滑動摩擦大小的因素”實驗。
一個學生上臺實驗過程中,其它學生仔細觀察,如發現臺上學生操作有誤,即可舉手取而代之。這樣做有幾點好處:
其一、臺上學生得到了動手的機會;
其二、臺下的'學生在整個過程中也由于有了驅動力,就不僅僅只是看“熱鬧”,而轉為聚精會神看“門道”了,這樣即使他們沒有上臺,但對這個實驗也絕對印象深刻;
其三、實驗是同學動手做的,而不是老師包辦的,故而實驗結論更有說服力;
其四、實驗裝置只須一套,對實驗器材簡陋的部分學校,這個方案應該是可取的。
在實驗過程中,教師起著從旁引導的作用。一開始提出問題:如果要測一個力,大家首先會想到什么測量工具?(彈簧測力計);彈簧測力計是測什么力的?(拉力);如果想讓彈簧測力計上的示數等于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該讓木塊在長木板上做怎樣的運動?(勻速直線運動);這里運用了什么知識?(二力平衡知識)。這時再讓學生仔細閱讀書上的這一實驗,然后再點一位同學上臺操作實驗。完成書本138至139的實驗后,再讓同學開動腦筋想想:如果想通過實驗知道滾動摩擦和滑動摩擦誰大誰小,可以怎樣來設計一個實驗,誰想到誰就上臺來操作,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觀能動性。
(四)第三個環節是“增大和減小摩擦的方法”。我打算由身邊事例進而總結得出理論。
增大摩擦的方法:
(1)增大壓力;
(2)增大接觸面的粗糙程度
減小摩擦的方法:
(1)減小壓力;
(2)減小接觸面的粗糙程度;
(3)用滾動代替滑動;
(4)使接觸面脫離。
接著順帶提問:我們觀察到一般的交通工具如自行車、汽車、火車都裝有輪子,這是采用什么方法來減小摩擦?而現在有一種新型交通工具——磁懸浮列車,它是沒有輪子的,但它的時速可達到500公里以上,是當今世界最快的地面客運交通工具,它又是利用什么途徑來減小摩擦的呢?
(五)以分組搶答形式完成一些課堂反饋題:
1.體操運動員在比賽之前,雙手為什么先要擦上鎂粉?而當他想要做回環動作時,雙手又不能抓得太緊,為什么?
2.某鄉親想清除黃豆中的砂粒,他把黃豆放在傾斜的桌面上,黃豆就順著斜面滾下桌面,而砂粒都留在桌面上,這主要是由于
A.砂粒比黃豆密度大B.砂粒比黃豆體積小C.砂粒受到的滑動摩擦比黃豆受到的滾動摩擦大D.砂粒受到的滑動摩擦比黃豆受到的滾動摩擦小
3.一輛重100牛頓的小車,使它沿水平地面作勻速直線運動,需用推力10牛頓,這小車受到地面對它的摩擦力為
4.下列事例各是哪種類型的摩擦:
用黑板擦擦黑板時的摩擦
人走路時,鞋底與地面的摩擦
行駛中的汽車輪子與地面的摩擦
(六)請一位同學朗讀下面小文章,加深對摩擦力的認識。
初中物理《摩擦力》說課稿 2
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人教版八年級物理第八章第三節《摩擦力》,下面我從教材分析、教學目標、教學重點難點、教學方法、教學流程等方面進行闡述。
一、教材分析
摩擦力是在彈力、重力之后研究的第三種常見的力,教材通過讓學生經歷感知、描述、探究、分析等認識力的過程來完成學習目標。滑動摩擦力測量的設計是二力平衡知識的具體應用,增大和減小摩擦的方法是摩擦力在日常生活和工農業生產中的具體應用,學生通過學習本節教材的知識,提高了學生利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因此這一節無論在知識學習上和培養學生的能力上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學情分析
八年級學生感性認識豐富,求知欲望強烈。具有一定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實驗探究能力,掌握了基本的物理研究方法。本節通過實驗,學生能夠感知摩擦力的概念和方向,能夠完成探究影響滑動摩擦力因素的實驗并得出結論。
三、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知道什么是滑動摩擦力,影響滑動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2)會利用二力平衡的知識測量摩擦力的大小。
(3)了解增大或減小滑動摩擦力的方法,并能在日常生活中解決有關摩擦力的實際問題。
過程與方法
(1)在探究影響摩擦力因素的過程中,學習應用控制變量法。
(2)經歷探究過程,培養學生邏輯思維能力、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探究實驗培養學生勇于探究,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與交流合作精神。
四、教材的重點及難點
教學重點:滑動摩擦力的測量方法,探究影響滑動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教學難點:探究實驗的過程,實驗數據表格設計。
五、教學方法
本節課采用以教師啟發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實驗交流為主的教學方法。通過多媒體技術與物理教學的有效整合,突出重點,突破難點達成本節教學目標。
六、教學流程
通過體驗摩擦力存在、歸納摩擦力定義、探究影響滑動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摩擦力的利用與防止和反饋練習五個環節來完成教學目標。
(一)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1、請兩位學生上臺進行捉泥鰍比賽,以一段輕松可愛的《捉泥鰍》音樂為游戲背景。(音樂開始游戲開始,音樂停止游戲結束,用音樂限制比賽時間。)
2、向學生展示一盤木屑,讓剛才抓得少的學生重抓一次沾滿木屑的泥鰍。(二次強烈的反差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板書摩擦力課題,介紹并板書摩擦力的符號和單位。
(二)合作探究建構新知
(1)體驗摩擦力的存在
引導學生利用身邊物體或舉例說明摩擦力的存在,并分組進行活動探究,通過指導學生把手放在桌上做實驗體驗摩擦力,學生會感覺到摩擦力的存在及其阻礙作用,為下一步得出摩擦力的定義及其方向做好鋪墊。
(2)歸納摩擦力的定義
引導學生討論:試著給摩擦力下定義,最后教師引導學生用物理語言得出滑動摩擦力定義、及方向,并解釋產生原因。教師通過ppt課件引導學生認識三種摩擦力。
滑動摩擦力的.測量:
教師引導學生討論得出運用二力平衡測量摩擦力的方法。并通過flash課件演示滑動摩擦力的測量方法,重點強調勻速拉動木塊。并通過課件指導滑動摩擦力的示意圖的畫法。
(3)探究影響滑動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第一:讓學生進行猜想與假設。根據摩擦力的定義思考摩擦力的三要素:摩擦力的方向、作用點、摩擦力的大小與什么因素有關,引導學生猜想,教師歸納學生的猜想假設并通過課件展示,引導學生從接觸面的粗糙程度、對接觸面的壓力、接觸面的大小、物體運動速度等幾個因素進行探究。小組討論實驗方法、記錄表格。
第二:設計實驗。課件展示實驗器材(長木板、大木塊、小木塊、彈簧測力計、砝碼、棉布)從中選擇要用的器材驗證猜想。利用flash課件虛擬演示實驗方法,同時引導學生得出實驗過程中要運用控制變量法。學生設計幾個因素實驗數據表格較難,指導學生設計一個因素的實驗表格,教師根據學生設計表格情況,課件展示實驗表格。
第三:進行實驗與收集數據,分析論證得出實驗結論,并對實驗過程及實驗結果進行交流與評估。教師巡視指導(提醒學生注意勻速拉動木塊,運用控制變量法等),收集實驗過程出現的操作問題,實驗匯報結束后,師生進行評價和點評。課件展示,全班共同分析得出結論: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與壓力和接觸面的粗糙程度有關。繼續引導學生對實驗出現問題進行討論交流。
(通過以上探究實驗使學生樂于探究、勇于實驗、勤于思考,培養學生的實驗探究能力和分析處理數據能力。)
(4)摩擦力的利用與防止
學生們已經通過實驗獲得了滑動摩擦的有關知識。接下來通過ppt圖片使學生認識了解摩擦力利用與防止,并討論增大摩擦和減小摩擦的方法。
指導學生自讀課本26頁科學世界,小組討論減小摩擦力方法除前面總結的還有其沒有他方法,對總結和舉例充分的組提出表揚。
(使學生了解摩擦力在實際生活中的作用,認識到物理知識與生活、生產的聯系,培養熱愛科學的意識。)
(三)拓展練習
(1)如果我們周圍沒有摩擦力,想象一下會出現什么樣的情況?
(2)展示自行車圖片,討論自行車中那些設計是為了增大摩擦,那些是為了減小摩擦的。
(四)課堂訓練
1.關于滑動摩擦力,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壓力越大,滑動摩擦力越大
b.壓力不變,接觸面積越大,滑動摩擦力越大
c.壓力不變,速度越大,滑動摩擦力越大
d.壓力越大,接觸面越粗糙,滑動摩擦力越
2.下列事例中,目的是為了增大摩擦的是()
a.給自行車的軸加潤滑油
b.在自行車的把套上做出凹、凸花紋
c.在機器的轉動部分加裝滾動軸承
d.磁懸浮列車行駛時,車身懸在空中
3.下列實例中,為了減小摩擦力的是()
a.冬天,在結冰的路面上撒砂子
b.旅行箱下裝有小輪子
c.在拔河比賽時,用力握繩子
d.鞋底上有高低不平的花紋
4、用5牛頓的水平推力推桌子,桌子靜止,摩擦力是多少?
5、用10牛頓的水平推力推桌子,桌子靜止,摩擦力是多少?
6、用15牛頓的水平推力推桌子,桌子勻速直線運動,摩擦力是多少?運動起來以后用20牛頓的水平推力推桌子勻速直線運動,摩擦力是多少?(本環節設計體現了從生活走向物理,再從物理走向生活的設計理念。能夠達到課堂反饋和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目的,加深對滑動摩擦力影響因素的理解,注重培養學生邏輯思維能力、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五)課堂小結并質疑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的收獲是什么?還有什么疑問?還有什么問題要繼續思考探究?有沒有更好的方法測量摩擦力。
(預習較好的學生可能會說出用勻速拉動木板的方法測量摩擦力,優于先前的實驗。通過學生小結和質疑,培養學生語言組織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及敢于創新、樂于思考精神。)
(六)板書設計第3節摩擦力
1、滑動摩擦力(f)
2、測量原理:二力平衡
方法:使用彈簧測力計水平勻速直線運動
3、影響因素:壓力和接觸面的粗糙程度
4、增大摩擦方法:
(1)增大壓力
(2)增大接觸面的粗糙程度
5、減小摩擦方法:
(1)減小壓力
(2)減小接觸面的粗糙程度
(3)使接觸面隔開
(4)變滑動為滾動
初中物理《摩擦力》說課稿 3
我今天說課的題目是初中八年級下冊《摩擦力》。根據新課標的理念,對于本節課我將以教什么、怎么教、為什么這樣教為思路,從教材分析、教學目標、教學方法、教學過程等幾個方面加以說明。
首先,先談一談我對教材的理解:
本節課是人教版八年級下冊物理教材第八章《運動和力》中的第三節,本節課的主要內容是滑動摩擦力的定義、影響滑動摩擦力的因素,及"增大和減小摩擦的方法"。摩擦力是初中物理力學中的最基礎的知識,是力學中重要的臺階。本節課是學生在學習了力、重力、彈力以及掌握了二力平衡的基礎上學習的,它也是今后學習壓強、浮力等概念規律的基礎。通過本節課的學習可以提高學生利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并且幫助對力的概念形成起到鞏固和深化的作用。
其次我談一下學情,學生已經學習了力的初步知識,對力的'三要素已經有所了解,同時還學會了彈簧測力計的使用和勻速直線運動等知識。加上學生日常生活中經常與摩擦力的接觸,所以能夠理解摩擦力的相關知識。
根據新課標的標準,教材特點、學生的實際,我確定了如下的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
知道什么是滑動摩擦力
過程與方法目標:
通過實驗探究滑動摩擦力的概念,讓學生經歷科學探究的過程,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參與動手實驗,培養學生勇于探究、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以及樂于與他人合作的精神。
基于以上對教材、學情的分析和教學目標的設立,我確定本課的重點和難點是:
教學重點:探究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與什么因素有關
教學難點:探究實驗的過程設計和實驗數據表格設計
考慮到初中生的現狀,基于本節課的特點,我主要采用了以下的教學方法:情境教學法、實驗教學法。
德國教育學家第斯多慧:差的教師只會奉送真理,好的教師則教給學生如何發現真理。在指導學生的學習方法和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方面主要采取以下方法:動手操作法、分析歸納法、合作探究法。
下面,主要談談對本課教學過程的設計:
教學過程分為導入新課、建立概念、深化概念、鞏固概念、小結作業這五個環節。
首先進入導入新課環節,在這個環節采用情景導入法;首先我會播放一組視頻:足球在草地上滾動越來越慢,最后停下來;礦泉水的瓶蓋上有許多豎紋;運動員賽跑時穿著帶有鐵釘的跑鞋;生銹的鐵鎖打不開,當加了幾滴油后就可以打開了等。引導學生思考討論這些現象的原因,從而引出課題《摩擦力》。
設計意圖:通過播放視頻、設疑,引出摩擦現象,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為摩擦力概念的學習做鋪墊。
接下來進入建立概念環節,在這個環節采用活動實驗教學法,為了增強學生的體驗,讓學生參與以下兩個小實驗并觀察實驗現象:
1.將手掌用力壓在桌面上,并在其上滑動,體會桌面對手的前進有什么影響?
2.將牙刷的刷毛直立在課桌的表面,用力推動或拉動牙刷,觀察刷牙彎曲的方向與牙刷運動的方向有什么關系?
并且通過多媒體出示如下題目:
(1)什么是滑動摩擦力?
(2)滑動摩擦力的作用點在哪兒?
(3)滑動摩擦力的方向又是怎樣的?
讓學生先獨立思考,之后同桌交流,在此期間,教師巡視給出點撥指導,之后請小組代表發言,同學回答之后師生共同總結出摩擦力的相關概念。
由于學生初步接觸相對運動,對它的意義理解不是很透徹,因此我會重點強調:滑動摩擦力的方向與相對運動方向相反,“相對”指的是相對接觸面。
設計意圖:通過學生親身感受、討論、交流、概括,使其初步感知摩擦力的存在,能夠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意識,培養學生的觀察、分析與概括能力,使學生親近物理,拉近物理與生活的距離。
接下來進入鞏固概念環節,為了加深學生對滑動摩擦力概念的理解,設計難易程度不同的練習題來進行練習。
設計意圖:通過分層練習,鞏固所學知識,強化重點,深化難點。可以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求,也符合我們新課標的因材施教。
最后是小結作業環節
提問的方式讓學生來總結這節課有什么收獲,或者還有什么問題要繼續思考探究?
設計意圖:通過學生小結和質疑,培養學生語言組織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及敢于創新、樂于思考精神。
初中物理《摩擦力》說課稿 4
今天我說課的課題是八年級物理第八章運動和力中的第3節摩擦力。
這是我說課的流程,共六部分,分別是教材分析、學情分析、教學目標、教法學法、教學流程和設計思路。
一、教材分析
2012年審定的人教版新教材,本節與以往教材不同之處有兩點,一是從學生們的親身體驗入手感知物理知識,二是增加了一些更直觀的有關摩擦力的彩色插圖,更多的從生活中理解摩擦力。這是本節的知識體系,包括認識摩擦力、影響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和生活中的摩擦力三部分。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1)摩擦力是學習了彈力、重力后的又一種重要而常見的力,是力學的基礎。
(2)這不僅是二力平衡的應用,而且為后面的功和簡單機械的學習,甚至高中學習做好鋪墊,在力學中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
(3)不但使學生們學習到摩擦力的有關知識,而且是學生們對探究、分析和解決問題能力的升華,同時也逐漸培養學生們養成科學探究和重視知識應用的好習慣。
二、學情分析:
初二學生們雖具備了初步的歸納能力,但探究能力有差異,知識應用能力有待提高,在探索過程中樂學、會學,提高能力是關鍵。
三、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知道什么是摩擦力 。
(2)知道滑動摩擦力大小與什么因素有關。
(3)能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增大和減小摩擦的具體問題。
2、過程與方法:
感受體驗實驗探究、歸納總結定義結論、鞏固應用解決問題。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激發學習興趣、增強學習信心、加強團隊合作、培養創新精神。
重點:
(1)影響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2)解釋生活中摩擦現象。
難點:探究影響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難點突破的措施:激趣誘導,以多種方式指導教學,把時間教給學生們,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四、教學方法
教師是課堂的主導者。通過游戲引入、激發興趣;創設情境,形成新知;設疑啟發,引導探究;辯論比賽,鞏固新知,對學生們進行適時正確的引導。
學生們是課堂的主體。學生們利用對教材的預習,通過師生合作,生生合作,最終形成物理知識、技能和方法。
五、教學流程
教學流程分六個環節,分別是游戲引入、感受體驗、科學探究、知識應用、回顧反思、作業布置。
1、游戲引入:
初二學生們活潑好動,對知識的渴求欲強,在新課開始我采用游戲引入,男生用一個涂油的.碗,女生用一個干凈的碗,在學生們都不知情的情況下,比賽抓碗游戲,而力氣小的女生卻出乎意料的贏了。創設情境教學,引人入勝,引出新課,為這節課順利的進行打下基礎。
2、感受新知:
問題是知識的產生點,通過自己的親身感受體驗,教師用擬人的口吻,類比拔河,提出問題,貼近學生們的生活實際,便于學生們接受,使師生間的距離拉近。
生生合作,說出摩擦力的定義,培養學生們的歸納總結能力。
然后采用搶答的方式說出作用點和方向,不僅鞏固新知,還活躍了課堂氣氛。
摩擦力的方向是理解摩擦力的一個難點,學生們對運動方向和相對運動方向混為一談,而且生活中的一些經驗使學生們總認為摩擦力就是阻力,教師通過引導學生們分析人走路,同時解決了上面兩個問題。而采用舉手指的形式增加學生們的參與度。
我設計了摩擦力大搜索這一環節,把學生們分成兩大組進行舉例比賽,在這種交流中學生們的表現欲被調動,使兩個知識點順利銜接,為突破難點做好鋪墊。
3、科學探究:
根據學習金字塔的理論,只有讓學生們動手操作,甚至是教別人或馬上應用才是最高效的學習方法。在本環節學生們說出自己想探究的問題,從生活經驗進行多方位的猜想,拓展學習思路,小組自行合作設計實驗方案,特別是如何探究影響摩擦力的因素,通過生生交流學會,通過我設計的火眼金睛環節等多種方式,真正學會控制變量法這一科學的探究問題的方法,學生們在嘗試成功的喜悅之后,信心更足了,而教師此時及時肯定他們的猜想,,鼓勵他們合理分工后動手去驗證,引導他們進行數據分析,而對于學生們的其他猜想,也廣泛討論實驗,本實驗根據學生們的猜想變量太多,小組合作分兩個階段有秩序的進行實驗,使課堂活而不亂,得出規范的結論,最后交流與評估。教師不僅僅關注學生們學習的結果,而且還重視學生們的學習過程,即使是失敗了,反思后再實踐驗證,這也是一種收獲。本環節,我采用小組實驗比賽的方式,選出幾個優勝小組來。
目的一是學會科學的探究問題的方法,增強學習信心;二是培養學生們的主動性、創造性、合作意識和團隊精神;三是突破了本節課的難點。
為了讓學生們多角度、多方法解決問題,開拓學生們的思維,我設計了通過手和桌子探究摩擦力的方法,簡單且可操作性強,有利于學生們對影響摩擦力的這兩個因素的進一步理解。
4、知識應用:
根據學生們學習注意力不持久的現象,在此掀起課堂的高潮,我設計了辯論賽這一環節,主要有四個目的,一是在課堂中引用競爭機制,以新穎的形式激發學生們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習積極性;二是增強學生們的應用物理知識的能力;三是培養學生們的語言表達能力;四是順利的進行知識點間的過渡。
再薄的一張紙也有它的兩面性,通過上面的辯論我們知道了生活中的摩擦力的兩面性,所以要增大有益摩擦,減小有害摩擦,通過實例說出了具體的方法,從系鞋帶到磁懸浮列車,加上老師展示的一些圖片,使學生們大開眼界。這樣不僅教會學生們辯證的看問題,同時也培養了學生們的發散思維,激發了對知識的渴求和對科學的熱情。通過聰明屋的這一環節,等到知識的升華。
5、回顧反思
達標測試環節,檢驗學生們在本節課的學習效果。
小結部分,先讓學生們主動總結,學生們交流,看誰的收獲多,查漏補缺,讓學生們學會知識的梳理,形成系統的知識體系。
六、作業布置:
作業題設計注重知識的應用和創新,簡單而新穎,讓不同層次的學生們都有所收獲。
這時我的板書設計,一目了然。
七、設計思路
我們學校一直推行“1525高效生命課堂”教學模式,目的是把更多的時間交給學生們。在這節課中,教師激趣誘導,情景教學;學生們探索發現,合作探究,同時加強合作交流,打造高效而有生命力的課堂。
以上是我對這一節課的看法,非常希望得到各位專家、同仁們的指點、幫助,進一步提升自己的專業素養。
初中物理《摩擦力》說課稿 5
一、說教材
本節內容選自教科版八年級下冊第七章第五節,摩擦力是力學中重要的一類力,也是比較復雜的一類。
二、學情分析
初中學生已經學習了力的初步知識,對力的三要素已經有所了解,同時加上學生日常生活中經常與摩擦力的接觸,所以對于接受摩擦力的相關知識不會太難。
三、教學目標
根據新課程標準的要求和對教材的理解以及學生已有的認識基礎,我將這節課的教學目標定為:
1.知識與技能目標
(1)知道并能復述滑動摩擦力的定義及能判斷滑動摩擦力方向
(2)能根據受力分析,得出影響滑動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2.過程與方法目標
經歷探究滑動摩擦力與壓力、接觸面粗糙程度關系的過程,體會怎樣進行科學的.猜想,理解在研究多因素問題中怎樣運用“變量控制”的方法。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學生能養成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和科學精神。提高動手操作和探究的能力,主動獲取知識。
四、重點和難點
根據新課改的要求,及教材內容和學生學習的實際確定:本節教材的重難點是引導學生進行探究。對于教材中的知識點,學生大都能理解和掌握,但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在探究能力培養和探究過程體驗方面,通過對影響滑動摩擦力大小的各種因素的實驗探究,突出“猜想與假設”這個環節,同時認識在探究過程中“變量控制”的意義和方法。
五、教學過程
(一)拔河游戲新課引入
在課堂的開始,我會請兩位同學上臺進行游戲,將兩本書,書頁依次重疊,合在一起,進行拔河比賽,同學用力,而書本卻不分開,引發學生思考產生這種現象的原因,從而引入新課,這樣可以利用新穎的方式,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習的興趣。
(二)感受摩擦舉例生活得到定義
由學生自己感受摩擦力,并舉例生活中的摩擦力還有哪些,最后引出滑動摩擦力的定義。由學生自行感受滑動摩擦力,老師做毛刷演示實驗,學生與老師一起學習滑動摩擦力的方向。加深學生對滑動摩擦力的方向的理解。
(三)實驗探究滑動摩擦力的大小有關的因素
(1)學生進行猜想與假設
在學生認識到摩擦力的存在后,很自然地向學生們提出了問題:同學們猜一猜滑動摩擦力的大小可能與哪些因素有關呢?這時學生會提出各種猜想,這時不論學生提出哪種猜想,也要發掘其合理因素并予以鼓勵。在各種猜想均列出后,向同學們指出,摩擦力產生的機理和制約因素都很復雜,其中一些問題至今仍在探索中。今天,我們只對四個猜想進行實驗探究:滑動摩擦力的大小是否與壓力有關?是否與接觸面的粗糙程度有關?是否與接觸面的面積大小有關?
(2)學生制定探究計劃與設計實驗
先由學生獨立思考,再讓他們交流討論,然后有針對性地請了同學來說他探究計劃。在這個過程中,注意對學生進行適當的引導,啟發學生。
(3)學生進行實驗與收集數據,分析論證得出實驗結論
實驗前,提醒同學們注意實驗器材的選擇,在學生實驗的過程中,巡視,幫助學生解決實驗中遇到的問題。
(四)課后習題鞏固新知
適當給學生安排相應的課后習題,從而鞏固學到的知識。
六、板書設計
這就是我的板書設計,我將板書分為兩個部分,左邊主要用于書寫主要知識點,而右邊主要用于畫表格。
初中物理《摩擦力》說課稿 6
我要講的這節課是人教版九年級物理第十三章第三節《摩擦力》。本節課我從下面三個方面談一談我的教學構思:
一、教材分析
1.本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課程標準中對摩擦力的表述是“通過常見事例或實驗,了解摩擦力”。本節教材中摩擦力的測量涉及到二力平衡知識和彈簧測力計的具體應用,“增大和減小摩擦的方法”是摩擦力知識在日常生活和生產中的具體應用。通過學習本節教材的知識,能提高學生利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因此這一節課無論在知識學習上還是培養學生的能力上都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2.教學目標的確定
(1)知識與技能
①知道滑動摩擦力大小與接觸面粗糙程度、接觸面之間壓力的大小有關。
②知道摩擦在實際中的意義及增大和減小摩擦的方法,并能在日常生活中應用這些知識。
③進一步熟悉彈簧測力計的使用方法。
④培養學生邏輯思維能力、培養學生利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2)過程與方法
經歷探究滑動摩擦力與壓力、接觸面粗糙程度關系的全過程,體會怎樣進行科學的猜想,理解在研究多因素問題中怎樣運用“變量控制”的方法。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培養學生探究勇氣、實事求是地進行實驗的科學態度以及與他人交流與合作的精神。
3.教材的重難點
本節教材的重點是探究摩擦力的大小與什么因素有關。
難點是實驗的操作(讓彈簧測力計拉動物塊勻速運動)和記錄測量數據的表格的設計。
二、教法和學法
本節課我打算采用以教師引導,學生探究和實驗為主的啟發式教學。
三、教學程序設計
(一)創設情境,引入課題
先播放一段多媒體畫面:(汽車在雪地上艱難行走,而當輪胎上裹有鐵鏈后就能前進自如了;沾了水的茶杯蓋很難擰開,而用毛巾裹住時就很容易擰開了;生銹的鐵鎖打不開,當加了幾滴油后就可以打開了;運動員賽跑時穿著帶有鐵釘的跑鞋等等)。
請學生思考一下這些都是什么原因?
(二)新課學習
1.什么叫摩擦力
用二個長毛刷毛對毛合在一起,并產生相對運動,讓學生看到二個毛刷的毛分別產生向不同方向的彎曲。進一步引導學生得出摩擦力是在兩個物體表面間產生的,這個力的作用是“阻礙”物體的相對運動。并且學生也會通過兩個面的刷毛的彎曲方向不同進一步理解每個面受到摩擦力的方向。進而引導學生總結出摩擦的概念。
課本中是把滑動摩擦、滾動摩擦、靜摩擦合在一起的,沒有具體的區分,我在這里簡單地向學生解釋了三種摩擦的區別。對于滾動摩擦因為其實質是一種力矩,可以一帶而過;而對于靜摩擦可以作一點補充:當兩個物體之間相對靜止且又有相對運動趨勢時產生的是靜摩擦,并且也可以用二個毛刷作演示。這對學生的`理解并沒有什么難度,況且在“科學世界”里面也提到了“走路時要利用鞋底與地面間的摩擦”,如不講一下靜摩擦,學生在這里當聯系課本中的摩擦的定義時會產生疑問:為什么沒有發生“相對運動”還會有摩擦?
2.探究:摩擦力的大小與什么因素有關
(1)指導學生進行猜想與假設
在學生認識到摩擦力的存在后,我很自然地向學生們提出了問題:同學們猜一猜滑動摩擦力的大小可能與哪些因素有關呢?
要注意引導學生進行科學的猜想,在學生說出他們的猜想后,還要問問他“你為什么要這樣想呢?可以對有的猜想進行歸類,比如有的同學說滑動摩擦力的大小可能與重力大小有關,而有的同學說可能與壓力的大小有關,可以指導他們將這二個猜想歸為壓力這一類。在各種猜想都列出來后,我向同學們指出,摩擦力產生的機理很復雜,對于摩擦的研究已形成一門系統的學科“摩擦學”,其中一些問題至今仍在探索中。今天,我們只對四個猜想進行實驗探究:滑動摩擦力的大小是否與壓力有關?是否與接觸面的粗糙程度有關?是否與物體運動的速度有關?是否與接觸面面積的大小有關?并將全班分為四個大組,每組用實驗探究一個猜想。
(2)指導學生制定探究計劃與設計實驗
先讓同學們思考:用什么工具來測滑動摩擦力?(彈簧測力計);彈簧測力計的拉力和摩擦力是同一個力嗎?(不是);那如何才能從彈簧測力計的讀數中知道滑動摩擦力的大小?(根據二力平衡的知識);那么實驗中應該讓木塊做怎樣的運動?(勻速直線運動)。這時的彈簧測力計應該怎樣調零?(放在水平方向然后調零)。通過這樣的引導既起到了復習的效果,又為他們下面的探究做了一定的鋪墊。
再讓每組同學之間進行交流討論,同時提醒學生注意,影響滑動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可能不止一個,那我們在設計實驗時應該注意運用怎樣的科學研究方法?(控制變量法)。因為在八年級的學習中,研究弦振動的音調和歐姆定律時,已多次用到過控制變量法進行探究,所以,這里對學生不算一個難點。
然后請每組派一位同學到講臺前說說他們組制定出的探究計劃,并在黑板上畫出他們設計的記錄實驗數據的表格。在這個過程中,注意引導全班同學對他們方案的理解,特別是對實驗記錄表格的設計要進行必要的指導。對不太科學的地方引導本組或其他組同學進行補充完善。
(3)指導學生進行實驗與數據記錄,分析得出實驗結論
在整個實驗過程中教師要進行巡視,并適時進行指導。實驗結束后,四個實驗小組的代表公布自己的實驗數據,全班同學共同對這些數據進行分析,得出實驗結論。無論學生的猜想是否與實驗的結論相符,都要對學生進行鼓勵,肯定他們的這種實事求是的探索精神。
實驗結束后,還可以鼓勵學生思考:能不能固定彈簧測力計不動而只拉動木板呢?為什么?并且讓學生們再簡單操作一次,讓他們自己發現這樣拉動時彈簧測力計的讀數比較穩定,容易讀出正確數值,實驗效果更好。而且這也更能幫助他們理解“相對運動”的含義。
3.摩擦與我們
回顧剛上課時播放的多媒體,聯系生活經驗,讓學生分別舉出一些有益摩擦和有害摩擦的事例;并且讓他們在對“科學世界”內容的閱讀和剛才實驗的基礎上,對增大有益摩擦和減小有害摩擦提出一些方法。對于這個問題可以組織學生小組進行討論,還可以采用全班搶答的形式,讓他們自己總結。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只要適當地進行引導和點撥就可以了。
4.當堂反饋
(1)采用討論的形式,討論:假如生活中沒有摩擦力…
從上面的整個學習過程中,學生已經知道摩擦力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摩擦力也并不總是有害的,接下來我讓同學們討論,假如我們的生活中沒有了摩擦力會是什么樣呢?并要求學生回去完成“動手動腦學物理”中第4題的科學作文“沒有摩擦的世界”。
(2)用多媒體播放一段文字并配上錄音,介紹生活中無處不在的摩擦,加深對摩擦力的認識。
5.課后作業
觀察自行車上哪些地方存在摩擦,其中哪些是有益的,哪些是有害的,分別是采用什么辦法來增大或減小它們的。
初中物理《摩擦力》說課稿 7
一、課標要求
1.具有對科學的求知欲,樂于探索日常生活中的物理現象和規律;
2.經歷觀察物理現象的過程,能簡單描述所觀察到的物理現象的主要特征,有初步的觀察能力;能在觀察物理現象的過程中發現一些問題,有初步提出問題的能力。
二、教學設計思想
以新課標要求為理念,教學過程以學生為主體,主要通過問題引導和實驗探究指導學生認識靜摩擦力和滑動摩擦力的規律,培養學生的實驗探究能力和物理思維方式。
三、教學目標
1.知識技能
(1) 認識靜摩擦力的規律;知道最大靜摩擦力與滑動摩擦力間的關系;
(2) 認識滑動摩擦力的規律;知道滑動摩擦力與哪些因素有關;
(3) 能運用動摩擦因數計算摩擦力。
2.過程與方法
(1) 經歷探究實驗的過程,學習從實驗結果總結規律的方法;
(2) 學習通過查閱資料的形式,了解生活中的摩擦力現象;
(3) 通過對生活中各種摩擦的觀察與思考,學習結果表述的方法。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在理解摩擦力的利與弊過程中,領略自然界的和諧和奇妙,使學生的價值觀得到提升。
四、教學流程圖
五、教學過程
1. 引入
分組討論:生活中關于靜摩擦力和滑動摩擦力的`例子有哪些?
2. 新課
(1)靜摩擦力
思考與提問:你對靜摩擦力的認識有多少?你所知道的靜摩擦力的規律有哪些?
以下根據學生道出的關于靜摩擦力的規律進行有目的的引導和對錯誤觀念進行糾正,重點放在靜摩擦力產生的條件和大小變化的規律,并引入最大靜摩擦力。
堂上小練:請分析以下三種情況木塊受到的靜摩擦力,并準確把該靜摩擦力在圖上標出(a) (b)(c)木塊受到水平方向的外力木塊受到水平向右的外力木塊受到水平向右的外力為0,保持靜止F=1N ,保持靜止 F=3N ,保持靜止引導學生利用初中二力平衡的相關知識分析靜摩擦力的大小,結合圖討論木塊所受靜摩擦力的作用點和方向,歸納出靜摩擦力與接觸面相切。
實驗與探究一:研究靜摩擦力的規律
實驗器材:木塊、彈簧秤、砝碼、粗糙木板
帶著問題完成實驗,并把有關數據填入課本P42表3-2-1中
①用彈簧秤水平拉木塊,逐漸增大拉力,靜摩擦力有何變化?與彈簧秤拉力讀數有何關系?依據是?
②觀察彈簧秤拉力增大到什么程度木塊剛被拉動?(引入最大靜摩擦力)
③木塊被拉動后勻速運動,根據初中學過的知識,這時受到的摩擦力叫滑動摩擦力,如何讀出滑動摩擦力的大小?
④對比最大靜摩擦力與滑動摩擦力的大小有何關系?
⑤在木塊上增加砝碼,對最大靜摩擦力有沒有影響?
實驗后小組討論,歸納規律,教師引導學生得出靜摩擦力產生的條件:
a.互相接觸且擠壓
b.接觸面粗糙且雙方有相對運動
以及靜摩擦力大小和最大靜摩擦力大小的規律
(2)滑動摩擦力
引入:
a. 剛才的實驗可觀察到滑動摩擦力是一個怎樣的力?(引導學生歸納滑動摩擦力是兩個互相接觸的物體有相對運動,物體之間存在著的摩擦力)
b. 剛才的實驗給我們暗示了一個測量滑動摩擦力大小的方法,是什么?
實驗與探究二:探究影響滑動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數據處理:
摩擦力f / N
壓力N / N
分析與結論:從實驗得知,滑動摩擦力與哪些因素有關?有什么關系?
引導學生歸納:滑動摩擦力f的大小跟正壓力N成正比:f = μN ,其中μ是比例常數,稱為動摩擦因數,它與相互接觸的物體材料和接觸面的粗糙程度有關。
堂上練習:
①P40例題(由學生根據剛學到的知識獨立完成)
②用一水平外力F將質量為m的物體壓在豎直墻壁上,由于物體和墻之間有靜摩擦力,此時物體保持靜止,靜摩擦力為f。如果外力大小增至2F,此時靜摩擦力多大?若物體沿豎直墻壁自由下落,物體與墻壁間的摩擦力情況如何?
(3)拓展與探究
開展《摩擦力的再認識》系列探究性活動,教師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拋題。
參考課題:
①研究鞋底花紋的防滑性能
②研究摩擦力的利與弊
③自行車中的摩擦力
④防抱死剎車裝置—ABS的初探
⑤探究增大和減小摩擦的有效方法
⑥研究幾種材料的動摩擦因數
⑦摩擦現象本質的初探
⑧各種摩擦力方向的演示
本系列探究性活動按小組為單位進行,每班分為8個小組,研究不同的課題,要求兩周內完成,成果可以論文形式或課題報告形式展示,并要求制作成ppt文件進行演示,安排兩個課時,進行交流答辯,互相學習。
六、教學反思
教材從生活中的實例引入,摩擦力的實例在生活中比比皆是,但不必拘泥于教材,以學生生活的實例取代教材中的例子,目的是為了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同時,要區別于初中的教學,讓學生上升一個層次,引導學生從生活中的例子歸納出物理規律。在初中,學生已接觸過有關摩擦力的物理知識,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應在尊重學生原有的知識基礎前提下對學生進行引導,讓學生當學習的主人,增強學生的信心。
通過教學實踐發現,對科學探究學習模式的全面開展,目前仍存在一定難度。本屆高一學生除少部分是來自東山區外,大部分的學生初中階段物理的學習仍是采用就教材,因此過往傳統教學的模式對他們影響很大,要他們完全轉變這種學習模式,需要的是時間,教師新模式的教學思想和循序漸進的引導。從本節影響滑動摩擦力因素的實驗探究,不難看到,學生人數過多,從課堂管理的角度看,
初中物理《摩擦力》說課稿 8
【設計理念】
摩擦力一節的課堂設計宗旨是: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培養學生樂于探索自然現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學原理的興趣,體現物理來源于生活,又服務于生活的道理。
摩擦力定義的引出是本節的一個難點,為突破這一難點,采用了透鏡式教學。通過教師的演示,學生列舉日常生活、生產中物體受摩擦力的事例,學生討論、分析摩擦力的共同特點,然后讓學生根據這些特點,給摩擦力下定義。這樣按排的目的是為了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培養學生的歸納分析能力。
探究影響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是本節的重點,主要采用探究式教學。通過實驗讓學生提出問題,進行猜想,學生討論設計實驗,學生分析實驗數據得出結論,最后進行評估交流。整個過程全部放手給學生,由學生自己完成,讓學生親自體驗探究的樂趣,成功的喜悅。教師只起引導組織作用。
增大、減小摩擦力的方法是本節設計的一個亮點。將辯論引入課堂。教師通過巧妙的設計,將學生分為正、反兩方,教師主持,學生辯論。通過辯論學生自己總結得出增、減摩擦力的方法。這樣安排的目的一是鍛煉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二是培養了學生的競爭意識。三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小結讓學生總結本節學到哪些知識,用到了哪些研究物理問題的方法,還要小結研究問題的思維程序。為學生的終身學習奠定基礎。
【教材分析】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①知道摩擦力的定義方向
②通過實驗探究并了解摩擦力的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
③知道摩擦力在實際中的意義
過程與方法
①經歷影響摩擦力大小因素的探究
②學習從實驗數據歸納簡單的物理學規律,培養學生分析、概括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培養學生樂于探索自然現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學原理的興趣,體現物理來源于生活,又服務于生活的道理
教學重點探究摩擦力大小與什么因素有關
教學重點壓力與重力的區別,摩擦力的定義
教學方法
對摩擦力的定義采用透鏡式教學模式;對影響摩擦力大小因素采用探究式教學模式;對增大、減小摩擦力的方法采用猜想與反駁教學模式
教具和媒體
教師演示用:小車、彈簧秤、木塊、金屬塊、實物投影
學生演示用:小車、長木板、毛巾、彈簧秤、木塊、金屬塊
【教學過程實錄】
一、復習提問
師:前面我們學習了哪兩種力?
生:重力、彈力
師:什么是重力?什么是摩擦力?
生:思考回答
二、引入新課
師:請看實驗:老師把小車放在桌面上,此時小車處于什么狀態?當用手推小車時,小車怎樣呢?(教師演示,學生觀察回答)
生:開始處于靜止狀態,后來小車漫漫停下來
師:為什么運動的小車會漫漫停下來?
生:小車受到阻力(討論、回答)
師:這個力我們給它起個名字----叫摩擦力。
板書:第三節摩擦力
三、進行新課
師:日常生活中哪些現象說明物體也受到了摩擦力?
生:討論舉例
師:(副板事例)運動的小車、汽車、足球等這些物體它們都受到了摩擦力。他們都有什么共同特點呢?
生:討論回答
師:點撥、歸納(兩物體是否接觸在什么位置,是運動還是靜止)
(說明:通過摩擦力事例,討論其共同特點,對初中學生來說是比較困難的,此時教師應及時充當優秀學生的教色,參與討論。)
師:根據剛才的分析,同學們討論一下給摩擦力下個定義
生:討論、回答,補充
師:板書定義
(說明:摩擦力定義的得出,主要采用了提出問題---搜尋事例---歸納分析---得出結論的創造學思維程序進行的,目的是培養學生搜集處理信息的能力。)
師:明確了摩擦力的定義,對于摩擦力,同學們還想知道哪些內容呢?(提出問題)
生:(討論,并提出問題)摩擦力大小與什么因素有關?作用點在什么地方?方向向哪?
師:同學們提出了這么多問題,由于時間關系,今天我們重點研究摩擦力的大小、方向、作用點。首先來解決摩擦力的作用點、方向。請同學們看摩擦力的定義,然后討論一下就能找到答案
生:(討論、回答)摩擦力的作用點在物體表面上,方向與物體相對運動的方向相反。
師:(板書摩擦力的作用點、方向,并舉例鞏固。)小車在桌面上向右運動時,桌面對小車的摩擦力向右。解決了摩擦力的方向和作用點,再來重點研究摩擦力的大小,請同學們猜想一下摩擦力的大小可能跟哪些因素有關呢?
生:討論、猜想(摩擦力的大小可能跟接觸面、重力、速度、接觸面的面積……)
師:(副板板)摩擦力可能跟這些因素有關,要研究跟其中一個因素的關系應該采用什么方法進行研究?
生:控制變量法(討論回答)
師:要研究摩擦力的大小是否跟這些因素有關,首先應該測出摩擦力的大小,那么如何測木塊在桌面上滑動時所受摩擦力的大小呢?用什么方法。
生:(討論、回答)講桌上展示實驗方案。(其它學生觀察進行評估、補充)
師:針對情況進行引導(怎樣運動?為什么勻速?怎樣判斷?)并找出研究問題的方法(轉換法)。找到了測量摩擦力的方法,下面我們先來研究摩擦力的大小與重力和面這兩個因素是否有關呢?
生:(討論設計實驗方案)展示實驗方案并進行評估,找出最佳方案。
師:明確了實驗方案,各小組先討論設計好實驗表格,并進行實驗,將實驗數據記錄在表格中,隨后交流
(說明:在明確了研究目的的基礎上,在教師的引導下,由學生完整的設計出方案,充分體現力學生的主體地位,培養了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生:進行實驗
師:巡回指導,搜集實驗數據
師:(實物投影展示實驗數據)請同學們觀察這幾組同學設計的表格與你設計的是否一致,不一致遞給老師,(展示并進行評估)根據這幾組表格的內容,同學們討論一下,你能得出什么結論
生:(討論個別回答并補充)摩擦力與重力和接觸面的粗糙程度有關,重力越大,接觸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
師:對剛才的結論,同學們有沒有疑問?(進行評估交流)
生:思考、討論
師:(教師充當優秀學生的教色參與討論)老師對摩擦力和重力有關有疑問,認為不太確切。為什么呢?請同學隨老師一起做一個小實驗來體驗一下你就能找到答案。
師生實驗:請同學們伸出右手食指,并將食指放在桌面上
①輕輕向前推手指;
②用力向前推手指。手指向前推動的過程中感覺有什么不同?哪位同學談一下體驗
生:手指前進越來越困難(受摩擦力越來越大)
師:什么原因使摩擦力變大呢?
生:手對桌面所施加壓力不同,壓力大、摩擦力大(討論回答)
師:因此,我們對上述結論應做怎樣的修改呢?
生:(討論回答)摩擦力大小應該為與壓力大小有關
師:當物體放在水平面上時,物體受的重力和它對桌面壓力大小是相等的,有關壓力的知識我們后面再學習。(板書)摩擦力的大小與壓力和接觸面的粗糙的有關。
師:摩擦力與物體運動速度和接觸面面積是否有關,請同學利用桌面器材繼續實驗。(提示:研究接觸面積時,兩個接觸面的粗糙程度必須相同。)
(說明:次實驗完全放手給學生,讓學生自己設計并進行實驗,目的是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讓學生親自體驗成功的喜悅。)
師:(巡回指導)實驗結束提問實驗結論
生:摩擦力與物體運動速度和接觸面面積無關
師:通過實驗探究可知:摩擦力的大小只跟壓力和接觸面的.粗糙程度有關。現在老師有一問題,請同學們思考:你認為摩擦力越大越好?還是越小越好?
(學生討論,舉手示意?教師對兩種不同觀點的學生,進行分組,開一個辯論會,認為摩擦力越大越好的是正方,認為摩擦力越小越好的是反方,老師是主持人。正反雙方在辯論時,舉例證明自己的觀點。正反雙方,一次一人發言,各舉一例,自由辯論。)
生:自由辯論
師:由于時間關系自由辯論到此結束,請正反雙方各派一名代表做總結性發言(學生代表發言)
師:通過辯論可以看出,摩擦力有時大好,有時小好,都有有利一面,也有不足之處,有利的在日常生活中要設法增大,為我們服務,有害的我們要千方百計減小。那么增大和減小摩擦力的方法有哪些呢?(學生討論回答)
師:(板書)增大、減小摩擦力的方法
(說明:以上將辯論引入課堂,學生興趣高漲,充分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既活躍了課堂氣氛,又培養了學生搜集處理信息的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小結:(讓學生討論小結)
本節課(1)你學到了哪些知識?
(2)我們主要采用了幾種研究問題的方法?(轉換法和控制變量法)
(3)在研究問題時,采用了幾種思維程序?
(①提出問題---搜尋事例---歸納分析----得出結論
②提出問題----猜想----設計實驗----進行實驗----分析論證---得出結論)
(說明:小結不僅要總結知識,更重要的是將本節研究問題的方法及思維程序提煉出來,使學生初步學會這些方法并體會到它們在解決問題中的巨大作用,從而實現教學的真正目的。)
五、思考題:
1、自行車在設計、制造、使用的過程中,哪些地方用到了摩擦力的知識
2、下雪天,路很滑,易發生交通事故,請同學們利用所學的物理知識想辦法幫助解決,并說明這樣做的理由
六、作業:以“沒有摩擦力的世界”為題,寫一篇想象作文
【板書設計】
三、摩擦力
1、定義:
摩擦壓力的大小
2、方向:與物體相對運動的方向相反
力
3、決定滑動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接觸面的粗糙程度小壓減力
4、增大摩擦增大壓力減小摩擦使接觸面光滑
力的方法使接觸面粗糙力的方法變滾動為滑動
變滑動為滾動使接觸面分離
初中物理《摩擦力》說課稿 9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通過生活中的實例分析,知道摩擦力;
2.知道用彈簧測力計測量滑動摩擦力大小的方法;
3.通過實驗探究,了解改變滑動摩擦力大小的方法;
4.能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增大摩擦和減少摩擦的具體問題。
(二)過程與方法
通過科學探究活動,使學生體驗控制變量法在物理研究過程中的應用,培養學生樂于參與、勇于創新的意識和設計實驗、分析概括的能力。
1.通過觀察與實踐使學生了解摩擦在實際中普遍存在,既有利也有弊。培養學生思考問題的辯證觀點;
2.通過生活中實例的研究,激發學生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熱情。
教學重點
探究摩擦力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
教學難點
運用“變量控制”法進行科學探究。 教學方法
講授、討論、實驗、歸納、對比
教具學具
多媒體、彈簧測力計、木塊、毛巾、木板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展示照片,提出問題前面我們已經學習了二力平衡的知識,那位同學給我們分析一下,如圖手持杯子靜止時,玻璃杯受到什么力?
教師引導學生思考,并討論回答:杯子受豎直向下的重力,杯子靜止,根據二力平衡知識,杯子還受到一個手施加的豎直向上的力。這個力不是彈力,這個力就是摩擦力。摩擦力是我們生活中普遍存在的一種力,今天我們就來研究一下摩擦力有什么特點。板書課題
推進新課
講授實驗內容,體驗摩擦力
在分析摩擦力之前,先讓我們來做一個小實驗,感受一下摩擦力。
1.將手掌用力壓在桌面上并向前用力,但手掌相對桌面靜止。
2.將手掌用較小力壓在桌面上并向前用力,使手掌相對于桌面滑動。
3.用兩根手指在桌面上模仿人走路的情景,感受指尖受摩擦力方向。
提出問題,引導討論。
你感到摩擦力是一個什么樣的力?作用在哪?作用方向如何?(教師注意引導學生,一邊討論一邊感受,糾正學生的錯誤)引出摩擦力的概念
一、摩擦力(f摩)
1.兩個互相接觸的物體,當它們做相對運動時,在接觸面上會產生一種阻礙相對運動的力,這個力叫滑動摩擦力。
教師引導學生進一步討論:具備什么條件才會產生摩擦力呢?
教師演示實驗
用兩個刷皮鞋的毛刷毛對毛和在一起,并產生相對運動,學生看到刷毛的毛分別向不同的方向彎曲,引導理解摩擦力的概念和方向還有產生的條件.
2.摩擦力產生條件:
a.兩個物體接觸且有壓力
b.有相對運動或相對運動的趨勢
c.接觸面不光滑
3.摩擦力的方向:
與相對運動或相對運動趨勢方向相反。
提出問題
從力的三要素看,摩擦力的大小是多少呢?
那我要想知道某種情況下,物體受到的摩擦力大小,比如這個木塊放在這個長木板上滑動時受到的摩擦力,我該怎么辦呢? 彈簧測力計能直接測摩擦力嗎?
介紹實驗裝置,指導學生實驗
好,那就讓我們用實驗來測一下滑動摩擦力的大小。
測量滑動摩擦力
彈簧測力計
二力平衡知識用彈簧測力計水平拉動 木塊,使它沿木板做勻速直線運動。f摩=
引導從剛才的實驗我們發現,不同組的同學測量的結果是不同的。由生活經驗我們知道:當你推箱子時,箱子越重,推起來越費力;地面越粗糙,推起來越費力。
那么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與什么因素有關呢?注意要說明你猜想時是根據什么生活經驗。 引導學生進行實驗,實驗過程中進行指導。
剛才我們已經掌握了測量滑動摩擦力的方法。可是這么多因素都可能影響滑動摩擦力,我們怎么來研究呢?
這種方法我們稱為控制變量法
下面就請你根據經驗,進行猜想,并用實驗來證明你的猜想。 注意實驗表格自行設計,實驗后交流
實驗后,引導學生交流實驗數據,分析實驗結論
滑動摩擦力大小與壓力和接觸面粗糙程度有關; 與物重、速度、接觸面積無關。
板書
滑動摩擦力大小與物重、速度、接觸面積無關
引導
大家說:摩擦力是有益的還是有害的?
板書
三、摩擦的利用和防止在許多情況下摩擦是有用的。
講授
大家說的很好,其實摩擦力在我們的生活中很多情況都是有用的:
展示多媒體圖片
比如,利用傳送帶將貨物運送到高處時,傳送帶和貨物之間有摩擦;拔河時手和繩子之間有摩擦;人走路時,腳和地面有摩擦;體操運動員手和單杠之間的摩擦;自行車車閘閘皮與車圈之間的摩擦;擰瓶蓋時手和瓶蓋的摩擦;這些摩擦都是有益的,都是需要增大的。你還知道那些地方需要增大摩擦?這些時候,我們都用了什么方法增大摩擦的呢?
板書
增大摩擦的`方法:
增大壓力;
增大接觸面粗糙程度。
引導
當然還有很多時候,摩擦是有害的。比如我們要推動一個重物時,這是我們可能會在重物下放上圓木,就能減小摩擦;再比如機械零件之間的摩擦,這時我們會用到滾動軸承。
下面大家一起閱讀一下教科書第36頁的“科學世界”,看看我們有什么方法可以減小摩擦。
板書
減小摩擦的方法:
減小壓力;
減小接觸面粗糙程度;
用滾動代替滑動;
是兩個相互接觸的表面隔開。
教師引導 討論
討論一下自行車上,哪些部位存在摩擦? 哪些摩擦要增大? 哪些摩擦要減小? 各用的什么方法
課堂小結
這節課我們學習了有關摩擦力的知識,知道摩擦力產生的條件、作用點和方向,測量了滑動摩擦力的大小,分析了影響滑動摩擦力的因素。并對生活中那些地方要增大摩擦,那些地方要減小摩擦做了討論,掌握了一些增大減小摩擦的方法。
作業布置
板書設計
一、摩擦力(f摩)
1.兩個互相接觸的物體,當它們做相對運動時,在接觸面上會產生一種阻礙相對運動的力,這個力叫滑動摩擦力。 兩個物體接觸且有壓力;
2.摩擦力產生條件有相對運動或相對運動的趨勢;
接觸面不光滑。
3.摩擦力的方向:與相對運動或相對運動趨勢方向相反。
二、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跟接觸面所受的壓力有關,接觸面受到的壓力越大,滑動摩擦力越大; 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跟接觸面的粗糙程度有關,接觸面越粗糙,滑動摩擦力越大; 滑動摩擦力大小與物重、速度、接觸面積無關。
三、摩擦的利用和防止
1.增大摩擦的方法:增大壓力;
增大接觸面粗糙程度.
2.減小摩擦的方法: 減小壓力;
減小接觸面粗糙程度; 用滾動代替滑動; 使兩個相互接觸的表面隔開
初中物理《摩擦力》說課稿 10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知道摩擦現象中的滑動摩擦和滾動摩擦。
2.知道產生摩擦的原因。
3.知道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關。
4.知道摩擦在實際中的意義及增大和減小摩擦的方法。
能力目標:
1.通過影響滑動摩擦力大小因素的教學培養學生分析概括的能力,對學生進行學科研究方法的教育。
2.通過對生活中摩擦現象的分析、培養學生應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情感目標:
通過對生活中有益摩擦和有害摩擦的分析,對學生進行辯證唯物主義的教育。
教學建議
教材分析
本節可包括以下三部分的內容:
(1)摩擦、摩擦力。
(2)決定滑動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3)增大、減小摩擦的方法。在講述摩擦力時,為了不使問題復雜化,教材中沒有提出靜摩擦的問題,而是統稱為摩擦。教材對滾動摩擦也沒有單獨講述,而是作為減小摩擦的方法來介紹的。教材中沒有具體講述摩擦力產生的原因,教學中使學生有所了解即可,不必引伸。
教材首先通過分析一些事例使學生認識摩擦力的存在,并在此基礎上說明摩擦力是阻礙物體相對運動的;隨后研究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關。摩擦在生活和生產中都有重要的意義,教材最后用較大篇幅講述了增大摩擦和減小摩擦的方法。
雖然教學的重點在于應用摩擦知識解釋實際現象,學會根據不同條件選擇增大或減小摩擦的方法,但這些應用都基于對影響摩擦力大小因素的理解,因此,應充分重視研究影響摩擦力大小因素的實驗。
教法建議
1、現象教學,以實驗為主
摩擦是最常見,應用最普遍的現象.對摩擦現象,學生有比較豐富的感性認識,但不能因為學生有一定的生活經驗,就忽視了演示實驗,作為物理老師是非常清楚物理實驗的作用,它不能用其他任何教學手段所能代替(包括現代化教學手段,計算機輔助教學不能替代實驗讓學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觀察、分析、判斷、歸納),必須盡量做好.尤其在學生有一定認識基礎時,更應注意選取生動的事例進行演示分析講解,這樣就能及揭示現象的`本質,又能引起學生的興趣.還要注意讓學生參與實驗,能動手時盡量讓他們動手.
2、進行物理學研究方法的教育
在研究影響摩擦力大小因素的實驗中體現了物理學中對多變量問題的研究方法,即當研究對象有多個變量時,可采用控制自變量個數的研究方法.本實驗中的變量有兩個,接觸面的粗糙程度和壓力大小.保持接觸面粗糙程度不變,改變壓力,得到滑動摩擦力大小與壓力大小的關系;保持壓力不變,改變接觸面的粗糙程度,得到滑動摩擦力大小與接觸面粗糙程度之間的關系.在教學中要有意識的向學生滲透這種物理學研究方法,對于培養學生的能力,提高學生的素質是十分有益的.
3、可采用學生討論自學的方式教學
由于本節課的知識都不難理解,對于基礎較好的學生可通過學生閱讀課文、自己進行實驗研究、討論的方式來進行教學.這樣有助于提高學習興趣,培養自學能力.對于基礎不好或組織紀律較差的學生可采取部分內容教師引導,部分內容學生討論的形式教學.
4、適當補充靜摩擦的知識.
在摩擦現象中涉及靜摩擦力的事例很多,教學中不可避免的會遇到,因此在教學中適當補充有關靜摩擦的知識,使學生知道即可.
教學設計示例
教學重點:
通過具體事例引導學生思考增大、減小摩擦的方法;決定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教學難點
研究決定滑動摩擦大小的因素;
會解決實際生活中有關增大摩擦和減小摩擦的問題
教學工具:彈簧測力計、小車、鉤碼、毛巾、空玻璃瓶、木板、砂紙、洗衣粉
教學過程:
(一)新課引入
方法1:從生活現象引入,學生感覺自然.
摩擦在生活中隨處可見,是一個普通的現象,讓學生用手按在桌面上滑動,體會手的感覺。
比如老師使用板擦擦黑板,筆在紙上寫字,學生用橡皮擦去鉛筆字,這些都是一個物體在另一物體滑動時,感到受到阻礙。
方法2:從新奇實驗引入,提高學生興趣。
演示筷子提米的實驗:在一玻璃杯中放入一定量的大米,插入一支筷子并壓緊大米,向上提起筷子會很容易的將筷子拔出;重新將筷子插好,再向米中加少量水,等一會兒,拿起筷子就可以把玻璃杯提起。請學生分析討論并舉出身邊的摩擦現象從而引出新課。
手提空瓶的實驗:在手上沾些洗衣粉水,握住瓶頸部分(圖中覆蓋部分)向上提,提不起來;再將瓶子擦干凈,用毛巾覆蓋在瓶頸部分,受我毛巾向上提瓶,瓶很容易提起。通過兩次實驗對比引入新課。
(二)新課教學
1、 摩擦力
由同學們的討論可以看出摩擦是我們生活中的常見現象,兩個相互接觸的物體,當它們要發生或已經發生相對運動時,就會在接觸面上產生一種阻礙相對運動的力,這種力就叫摩擦力。要發生相對運動,指有發生相對運動的趨勢,但是還沒有發生,這種摩擦力叫靜摩擦力。
方法1:一般情況下,對于“相對運動”的要求較低,可一帶而過。對于摩擦力的方向簡單情況可判斷即可。
方法2:對于基礎較好的學生,可解釋清楚“相對運動”“阻礙相對運動”的含義。可參考下面的講解。
如圖9-4-3中一汽車水平向右運動,在某段時間內車上的箱子從車廂前部滑到中部.箱子相對于地面的運動是以地面為參照物,此時箱子相對與地面是向右運動的,但箱子與地面間無摩擦。箱子相對于車的運動,是以車為參照物,箱子相對于車向左運動,車給箱子的摩擦力阻礙箱子相對于車向左滑動,車給箱子的摩擦力的方向應為向右,即與相對運動方向相反。
2.影響滑動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方法1:演示實驗,實驗中要設置好恰當的問題。
1)怎樣來測定滑動摩擦力的大小?為什么?
使學生理解勻速運動的物體,受的摩擦力與水平拉力大小相等。
2)請同學們猜想一摩擦力的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
3)根據學生的答案來請學生設計實驗,教師進行操做驗證。學生的設計會有很多漏洞,教師不要急于給出正確答案,可適當提出針對性問題來加以修正,幫助學生掌握研究對象有多個變量時,可采用控制自變量個數的研究方法。最后得出正確結論:滑動摩擦力的大小既跟壓力大小有關又跟接觸面的粗糙程度有關。
方法2:學生分組實驗,探索摩擦力與哪些因素有關?
思考問題:
1)怎樣測出摩擦力的大小?
2)摩擦力的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怎樣驗證?
對于第二個問題可以先討論,然后在老師不給出正確操作過程的情況下分組完成不同的驗證內容,最后由學生總結得出實驗方法和實驗結論。
3、增大有益的摩擦和減小有害摩擦的方法
由學生討論并舉出相應的事例,準備適當的錄像材料豐富學生的知識,最后由學生總結出結論。
結論:通過增大壓力,增大接觸面的粗糙程度可以增大有益摩擦。通過減小壓力、減小接觸面的粗糙程度,變滑動為滾動,使兩個互相接觸的摩擦面彼此離來(加潤滑劑),可以減小有害摩擦。
(三)鞏固練習
1、在日常生產和生活中,下面哪個措施的目的是減小摩擦 ( )
A、在機器的轉動部分加潤滑油
B、自行車緊急剎車時用力捏閘
C、汽車輪胎上有很多花紋
D、北方下雪時,常在道路上灑些灰渣
2、體操運動員在上單杠之前總要在手上涂些鎂粉,是為了________摩擦,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而在杠上做回環動作時,手握杠又不能太緊,這是為了________摩擦,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
(四)小結:
1、不論那種方法都是由“摩擦力大小的決定因素”中得出的。
2、摩擦可分為滑動摩擦、滾動摩擦和靜摩擦。
3、思考題:自行車輪胎蹩的時候為什么騎起來費力。
板書設計
探究活動
【課題】摩擦與我們
【組織形式】學生小組活動
【活動目的】
通過對日常生活的觀察和研究,寫出對于我們日常活動密切相關的摩擦的認識。
【活動流程】
提出問題;制訂計劃與設計實驗;進行實驗與收集證據;分析與論證;寫出專題報告,進行交流。
【參考方案】
可以從多方面了解摩擦。例如可以歸納摩擦的種類,摩擦的應用,摩擦的利弊等,在對日常生活的觀察和研究基礎上,查閱有關資料,寫出專題報告,例如"體育中的摩擦"、"靜摩擦的應用"等等,還可以設想"如果失去摩擦,世界將會怎樣"等問題,自己確定題目,寫出專題文章。
【備注】
1、寫出專題報告。
2、寫出發現的新問題。
初中物理《摩擦力》說課稿 11
一、課標要求
1、通過事例或者實驗來了解摩擦力,認識力的作用效果。
2、經歷科學探究過程,具有初步的科學探究能力,樂于參加與科學技術有關的活動,有運用研究方法的意識。
二、教學設計思想
以新課標要求為理念,教學過程以學生為主體,主要通過學生自己實驗來感受摩擦力的存在和作用效果,通過探究實驗來了解影響滑動摩擦力的因素,讓學生積極參與、樂于探究、勇于實驗、勤于思考,培養學生的實驗探究能力和物理思維方式。通過改變摩擦力的事例將知識應用于生活和生產實際讓學生體會物理知識的應用價值,培養學生熱愛科學的感情和態度與價值觀。
三、教學目標
1、通過手在桌子上的三個實驗感受摩擦力的存在和作用效果。
2、試著用自己的語言描述你所感受到的摩擦力并歸納摩擦力的概念。
3、經歷探究實驗的過程,了解影響滑動摩擦力的因素掌握控制變量法。
4、在理解摩擦力的利與弊過程中,會改變摩擦力的方法,能領略自然界的和諧和奇妙,使學生的價值觀得到提升。
四、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
請同學們做個小實驗:把課本和互動逐頁相互交叉,只提起課本的邊緣,你會發現什么有趣的事? 學生動手做實驗,發現提起一本書,另一本也隨之被提起。引發學生的思考,導入新課。(讓學生運用已有經驗信息去分析問題,提出解釋。引出摩擦現象,激起研究摩擦力的興趣。提出問題什么是摩擦力呢?用實驗設疑,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二)新知探究:
任務一:體驗摩擦力的存在
1、手平放在桌面上用力推或拉,保持手不動。感受有沒有一個阻礙手運動的力?
2、手平放在桌面上用力推或拉,使手運動。感受有沒有一個阻礙手運動的力?
3、手平放在桌面上,保持手不動。感受有沒有一個阻礙手運動的力?
(指導學生把手放在桌上做三個實驗體驗摩擦力,學生會感覺到摩擦力的存在及其的阻礙作用,從而達成教學目標1。)
任務二:歸納摩擦力的定義
引導學生討論:說出你的感覺,試著表述這個阻礙作用,試著給摩擦力下定義。 (引導學生根據自己的感受,用自己的語言歸納摩擦力的定義。學生會提到:阻礙手的運動、阻礙手將要運動、產生在接觸面上等。都要給與表揚和鼓勵。教師總結用物理語言得出摩擦力定義。從而達成教學目標2。)
任務三:探究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與什么因素有關
根據摩擦力的定義思考:摩擦力的方向如何?摩擦力的作用點在哪里?(學生會很快答出:方向和作用點)
摩擦力的大小與什么因素有關?(引出探究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與什么因素有關)
1、引導學生猜想。(如果學生猜想不全面,引導學生再做手放到桌面上的實驗:手平放在桌面上用大小不同的力推或拉,感受摩擦力用什么不同力?用大小相同的力將手平放在桌面上或準備好的棉布上推、拉,感受摩擦力什么不同力?學生就很容易猜想了。)
2、分析論證交流評估。
組織全班同學對黑板上的實驗數據和結論進行交流、討論,得出結論。(對同學前面的猜想正確的用紅筆打√錯誤的`打×以加深印象)
(通過探究實驗使學生樂于探究、勇于實驗、勤于思考,培養學生的實驗探究能力和分析處理數據能力,從而達成教學目標3。)
任務四:摩擦力的增大與減小
指導學生看課本61頁科學世界,自主學習、小組討論摩擦力的增大與減小方法。(通過改變摩擦力的實例,使學生認識到物理知識與生活、生產的聯系,培養熱愛科學到科學的意識,從而達成教學目標4。)
(三)達標訓練:
導學案:1、2、4、5
(通過1、4題檢測目標,2的達成;通過2題檢測目標4的達成,通過5題檢測目標3的達成。)
(四)布置作業:
觀察自行車應用了那些摩擦知識?
(檢測對摩擦力的認識、及目標3、4的達成)
五、教學反思:
在關于摩擦力,主要是認識摩擦力的存在,以及摩擦力的效果、跟哪些因素有關,而沒有要求學生知道摩擦力產生的條件。所以設計中考慮到學生的認識水平沒有提摩擦力產生的條件。若說到產生條件就會牽扯到動摩擦、靜摩擦,它們的產生條件是有區別的,討論起來就非常的難。
初中物理《摩擦力》說課稿 12
一、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能根據生活體驗認識摩擦力;
2.能根據二力平衡的條件,用彈簧測力計粗略測量水平運動物體所受的滑動摩擦力;
3.通過實驗探究,了解改變滑動摩擦力大小的方法;
4.認識摩擦在生產和生活中的利用與防止,并能正確說出增大或減小摩擦的方法。
(二)過程與方法
1.經歷研究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的實驗過程,能表述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跟接觸面所受的壓力和接觸面的粗糙程度的關系;
2.通過科學探究活動,使學生體驗控制變量法在物理研究過程中的應用,培養學生樂于參與、勇于創新的意識和設計實驗、分析概括的能力。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通過觀察與實踐使學生了解摩擦在實際中普遍存在,既有利也有弊。培養學生思考問題的辯證觀點;
2.通過生活中實例的研究,激發學生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熱情。
二、教學重難點
本專題是在彈力、重力之后,研究第三種常見的力──摩擦力。彈力、重力等知識的學習可以對摩擦力的學習起到正向遷移的作用,另一方面,本節的知識又為力的概念的形成起到鞏固和深化的作用。
本節內容由“摩擦力”和“摩擦的利用與防止”兩部分內容組成。教學的重點是測量水平運動的物體受到的滑動摩擦力。這個實驗是《課程標準》中規定的必做的測定性實驗。為突出重點,選取研究影響滑動摩擦力大小的因素作為探究性實驗,這需要學生具有測量滑動摩擦力的實驗技能。另一方面,它又是一個難得的訓練學生開展科學猜想、實驗檢驗、分析論證的.好選題。因為學生雖然對摩擦現象不陌生,但對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卻不清楚。
摩擦現象在生活中很常見,有些摩擦是有益的,有些是有害的。有益的摩擦應該增大,有害的摩擦應該減小。針對這些問題的討論,有助于學生領悟客觀事物之間的辯證關系。
三、教學策略
對摩擦現象,學生們有豐富的感性認識。可從日常生活中常見的摩擦現象引入新課。例如可先向學生提問:自行車在水平道路上滑行時,無論路面多么光滑,總會慢慢停下來,為什么?(回答:受到地面的摩擦力。)通過討論使學生認識:相互接觸的兩個物體,當它們做相對運動時,接觸面間就產生摩擦力阻礙相對運動。這里不要解釋動摩擦和靜摩擦的問題。
要探究摩擦力大小與壓力及接觸面粗糙程度的關系,需要解決三個問題:摩擦力的測量問題,實驗的研究方法問題以及實驗器材的選擇問題。摩擦現象學生比較熟悉,要先引導學生對摩擦與哪些因素有關做出猜想,然后讓學生按照課本提示,獨立完成實驗,包括自己設計實驗,自己設計表格記錄實驗數據,自己得出實驗結論等等。教師只需提供必要的實驗設備即可。
摩擦與我們息息相關。指出有時摩擦是有益的,有時是有害的。應該研究增大摩擦和減小摩擦的方法。然后讓學生閱讀這段課文。讀完課文后,通過討論先得出增大摩擦的方法并舉出實例;再得出減小摩擦的方法并舉出實例。對利用滾動減小摩擦,可以讓學生自己動手做一做實驗,親自感受一下利用滾動可以減小摩擦。對加潤滑油減小摩擦,學生比較熟悉。但對利用氣墊減小摩擦,學生不熟悉,教師可適當做些說明。
四、教學資源準備
多媒體、彈簧測力計、帶掛鉤的木塊(側面積不同)、砝碼(或鉤碼)、長木板、棉布、毛巾等。
五、教學過程
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導入新課
(5分鐘)
播放視頻:足球在草地上滾動越來越慢,最后停下來;礦泉水的瓶蓋上有許多豎紋;運動員賽跑時穿著帶有鐵釘的跑鞋;汽車在雪地上行走艱難,而當輪胎上裹有鐵鏈后就能前進自如了;生銹的鐵鎖打不開,當加了幾滴油后就可以打開了等等)。
思考:這些現象都與什么有關?摩擦總是阻力嗎?摩擦總是有害嗎?
學生觀賞并思考,初步了解摩擦力,它可能是阻力,也可能是有用的動力。
體會物理與生活的密切關系,激發學習興趣。
新課教學
(30分鐘)
(一)摩擦力
先請同學們把手平放在桌面上,手心朝下,一起來做幾個小實驗。
(1)手平放在桌面上,用力推或拉,使手在桌面上運動,感受有沒有一個阻礙手運動的力;
(2)手平放在桌面上,用力推或拉,但保持手不動,感受有沒有一個阻礙手運動的力;
(3)手平放在桌面上,保持手不動,也不用力推或拉,感受有沒有一個阻礙手運動的力。
教師演示實驗:用二個長毛刷,毛對毛合在一起,并產生相對運動。讓學生看到二個毛刷的毛分別產生向不同方向的彎曲。
思考:
(1)摩擦力是在什么情況下產生的?
(2)摩擦力的作用點在哪里?
(3)摩擦力向什么方向?
(4)摩擦力的作用是什么?
在此基礎上得出摩擦力的定義,了解摩擦力的作用點在兩個物體的接觸面上。摩擦力的方向與物體相對運動的方向相反。
摩擦力作用:總是阻礙物體間的相對運動。
學生動手實驗,說出自己的體驗,初步了解摩擦力及其產生。
學生觀察、思考、討論后總結得出結論:兩個相互接觸的物體,當它們做相對運動時,會在接觸面上產生阻礙物體相對運動力,這個力就叫摩擦力。
充分發揮實驗在物理教學中的促進作用,幫助學生理解物理概念和規律。這里采用的方法是從特殊到一般,從具體形象到抽象概括,由淺入深,符合初中學生的認知規律。
(二)測量滑動摩擦力
演示:把木塊放到水平桌面上,彈簧測力計通過繩子拉著木塊前進。思考:木塊在水平方向受哪些力?畫出力的示意圖。怎樣知道木塊所受摩擦力的大小?
進一步提問讓學生思考:
用什么工具來測量滑動摩擦力?
彈簧測力計能直接測量滑動摩擦力嗎?
用彈簧測力計測量滑動摩擦力的原理是什么?
測量時要讓拉力與滑動摩擦力相等,木塊必須做怎樣的運動?拉力的方向必須滿足什么條件?桌面不水平行不行?
總結:只有把物體放在水平支持面上,讓彈簧測力計沿水平方向拉著物體做勻速直線運動時,滑動摩擦力的大小才等于彈簧測力計示數。
通過思考討論讓學生明確:測滑動摩擦力的工具是彈簧測力計;彈簧測力計測量的是拉力,不能直接測量摩擦力;測量時應用了二力平衡的知識。
培養科學探究能力
(三)研究影響滑動摩擦力的因素
(1)提出問題:根據你的生活經驗,請你猜想一下滑動摩擦力的大小可能跟哪些因素有關?
(2)猜想或假設:滑動摩擦力可能與接觸面的粗糙程度有關,可能與壓力有關,可能與物體運動速度有關,可能與接觸面積的大小有關。
(3)設計實驗:影響滑動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可能不止一個,那我們在設計實驗時應該注意運用怎樣的科學研究方法?如果我們先探究滑動摩擦力與壓力和接觸面粗糙程度的關系,應怎樣改變壓力大小?怎樣改變接觸面的粗糙程度?請設計實驗步驟和實驗記錄的表格。
(4)進行實驗與收集證據:按設計好的步驟進行實驗,將實驗數據記錄在表格中。
(5)得出結論:在壓力相同時,接觸面越粗糙滑動摩擦力越大;在接觸面的粗糙程度相同時,壓力越大滑動摩擦力越大。
摩擦力與物體運動速度和接觸面積是否有關,請同學們繼續探究。
學生匯報:摩擦力與物體運動速度和接觸面面積無關。
引導學生總結影響滑動摩擦力的大小的因素:接觸面的粗糙程度和壓力的大小。滑動摩擦力大小與速度大小、接觸面積大小無關。
學生思考,回答。
每次只改變可能影響滑動摩擦力大小因素中的一個,其他因素保持不變,測出滑動摩擦力大小并記錄。
培養科學探究能力
(四)摩擦的利用與防止
讓學生回憶或回放剛開始上課時的視頻,思考并回答:摩擦總是阻力嗎?摩擦總是有害嗎?怎樣增大和減小摩擦?
實驗:用滾動代替滑動能減小摩擦。
(1)將一個實驗小車放在水平桌面上,用彈簧測力計沿水平方向拉動,使小車做勻速直線運動,記錄示數大小。
(2)將小車倒過來,輪子朝上放在水平桌面上,再用彈簧測力計沿水平方向拉動,使小車做勻速直線運動,記錄示數大小。
(3)比較兩次彈簧測力計示數,能得出什么結論?
通過聯系生產和生活中的摩擦實例,認識生活中摩擦無處不在,有些摩擦對我們有益,有些有害,并能正確說出增大或減小摩擦的方法。
思考、回答,動手實驗。
培養分析思考能力。
課堂小結
(5分鐘)
通過今天的學習,同學們有哪些收獲?在實驗探究中又存在哪些問題?還有什么想探究的問題?
學生可以個別回答,或相互交流,在交流的基礎上進行學習小結。
促進知識的鞏固掌握。提升學生的交流表達能力。
初中物理《摩擦力》說課稿 13
教學目標
1.通過實驗,探究滑動摩擦力和接觸面粗糙程度,接觸面之間的壓力大小的關系。
2.經歷探究過程,體驗如何就探究的問題進行猜想與假設。
3.知道增大和減小摩擦力的方法,并能在日常生活中應用這些知識。
教學重、難點
1.重點
(1)實驗探究滑動摩擦力和接觸粗糙程度,接觸面之間的壓力大小的關系。
(2)學會猜想與假設,認識變量控制的意義和方法。
2.難點
(1)實驗探究滑動摩擦力和接觸面粗糙程度,接觸面之間壓力大小的關系。
(2)認識變量控制的意義和方法。
教學方法
科學探究、討論、交流、實驗探究。
教具準備
學生分組實驗:彈簧測力計、木塊、細線、毛巾、玻璃、長木板鉤碼、三只圓柱形鉛筆、肥皂水。
教學過程
一、滑動摩擦力的概念
小實驗:讓學生用手壓在桌面上拖動,感受一下拖動時桌面作用在手上的阻力(摩擦力)。手對桌面壓得越緊(接觸面之間的壓力越大),手拖動就越困難(受到的摩擦力越大)。然后在桌面上鋪上毛巾(毛巾要固定在桌面上)手再壓在毛巾上拖動,就比手在平滑的桌面上拖動更難一些(說明手所受的摩擦力較大)。
師:手壓在桌面上拖動你有什么感受?
生甲:手在桌面上滑動時受到桌面的摩擦力的作用。
師:這摩擦力起到什么作用?
生甲:阻礙手運動的作用。
師:手對桌面壓得越緊,有什么感受?說明了什么?
生乙:手對桌面壓得越緊,拖動越困難,說明所受摩擦阻力越大。
師:在桌面上鋪上毛巾,手再壓在毛巾上拖動,有什么感受?說明了什么?
生丙:手壓在毛巾上拖動比手壓在光滑的桌面上拖動更困難,說明受到的摩擦阻力更大。
師:什么叫滑動摩擦力?
生:一個物體在另一個物體表面上滑動時所受到的阻礙物體(相對)運動的力,叫做滑動摩擦力。
師:注意,運動是相對的,所以應加以“相對”兩個字,這節課我們就來探究:摩擦力。
板書:第五節科學探究:摩擦力
1.滑動摩擦力的概念。
二、滑動摩擦力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
1.提出問題。
師:對滑動摩擦力你們想提出什么問題?
生甲:滑動摩擦力的大小和哪些因素有關?
生乙:滑動摩擦力產生的原因。
……
師:你們提的問題提得很好,摩擦并不是看起來那么簡單,其產生機理和制約因素都很復雜,對摩擦的研究已形成一門系統的學科“摩擦學”,其中一些問題至今仍在探索中。由于時間關系,我們這節課就來探究滑動摩擦力的大小和哪些因素有關這個問題。
2.猜想或假論。
師:你們的猜想是什么?
生甲:滑動摩擦力的大小可能與接觸面粗糙程度有關。
生乙:滑動摩擦力的大小可能與接觸面間壓力的大小有關。
生丙:滑動摩擦力的大小可能與接觸面的大小有關。
生丁:滑動摩擦力的大小可能與運動速度有關。
生戍:滑動摩擦力的大小可能與推力、拉力有關。
生已:滑動摩擦力的大小可能與材料有關。
師:同學們很善于思考,你們作出的猜想有合理的地方,要證明你們的猜想正確,怎么辦?
生:實驗驗證。
師:很好,大家都已懂得科學探究的基本方法——實驗。
由于時間關系本節課只能對前面兩個猜想進行實驗探究。
3.設計實驗。
師:滑動摩擦力是產生在發生相對運動的兩個接觸面上,可能與接觸面的粗糙的程度,接觸面之間的壓力大小,接觸面材料,接觸畫大小有關,對這些因素與摩擦力大小的關系,我們只能一個一個的單獨研究,而且在研
究某一個因素的變化怎樣影響摩擦力時,必須保持其他因素不變,否則,你就無法知道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變化是由哪個因素的變化引起的,這就是在研究多因素問題時必須注意的“變量控制”方法。如在研究壓力對滑動摩擦力的影響時,要保持接觸面粗糙程度等因素不變,而在探究接觸面粗糙程度對摩擦力的影響時,則應控制壓力等因素的變化。
板書:2.滑動摩擦力大小決定因素
研究方法一—“變量控制”方法
師:請同學們閱讀課本P92"加油站”內容。
生:閱讀。
師:通過閱讀,你知道了什么?
生:當用彈簧測力計水平拉著木塊勻速滑動時,彈簧測力計示數的大小就反映了滑動摩擦力的大小。
師:下面分組討論,制定出實驗計劃,并進行全班交流。
生:討論后得出:根據桌面上的實驗器材,我們制定以下實驗計劃:
(1)把玻璃固定在桌面上,用彈簧測力計水平拉木塊在玻璃—亡勻速滑動,讀出彈簧測力計的示數,填人課本P93表格中。
(2)在桌面亡鋪一條毛巾,用彈簧測力計拉木塊在毛巾上勻速滑動,讀出彈簧測力計的示數,填入課本P93表格中。
(3)取走毛巾和玻璃,用彈簧測力計水平拉木塊在桌面上勻速滑動,讀出彈簧測力計的示數,填人課本P93表格中。
(4)在木塊上加放一個重物,用彈簧測力計水平拉它們在桌面上滑動,讀出彈簧測力計的示數,填人課本P93表格中。
師:其他小組認為以上的實驗計劃合理嗎?有沒有異議?
生:按課本上圖5—30(a)、(b)、(c)、(d)。在改變粗糙程度時,實際上也改變了相互摩擦的材料,摩擦力的改變是否是因為相互摩擦的材料的改變而引起的?
師:你能發現這個問題很了不起,你將來肯定會大有作為的,希望你繼續努力。這里影響摩擦力大小的主要因素是接觸面粗糙程度的改變(因為粗糙程度的改變更為顯著),而我們探討的問題僅僅是看摩擦力大小與接觸面粗糙程度有沒有關系,所以這個實驗還是可以達到這個目的的。
生:當用彈簧測力計水平拉著木塊勻速滑動時,為什么彈簧測力計的.示數就反映了滑動摩擦力的大小。
師:你很善于思考問題,注重理解,將來肯定很有前途的,由二力平衡條件可知,在拉木塊做勻速直線運動時,這個拉力的大小與木塊所受摩擦力的大小相等。有關此知識點要在第六章才學,現在先把它作為一個問題儲存起來吧。記錄實驗數據時,就把彈簧測力計的示數記作摩擦力的大小。
實驗操作時,還請大家注意:如何做到木塊在水平面上做勻速直線運動呢?
①是沿直線水平拉動木塊;
②是觀察彈簧測力計的示數保持不變。
好,如果沒有問題了,下面大家分組進行實驗吧。
學生分組實驗,教師巡回檢查,指導。
4.分析論證。
師:請各小組互相交流實驗數據,交流實驗的體會。
生:交流。
師:請3個小組將實驗數據公布在黑板上,比比看哪個小組數據準確。
師:在(如課本P92圖5—30)實驗步驟(a)、(b)、(c)中,接觸面之間的壓力保持不變,你發現摩擦力變了嗎?你的結論是什么?
生:在實驗步驟(a)、(b)、(c),接觸面之間壓力保持不變,接觸面粗糙程度改變時,摩擦力大小發生改變。我的結論是:當接觸面之間壓力保持不變時,接觸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
師:其他同學有不同的結論嗎?沒有。好,大家做實驗都很認真,得出的結論也是正確的,掌聲祝賀。
師:在(如課本P92圖5—30)實驗步驟(c)、(d)中,接觸面粗糙程度保持不變,壓力發生變化,摩擦力變了嗎?你的結論是什么?
生:在實驗步驟(c)、(d)中,接觸面粗糙程度保持不變,接觸面間的壓力改變,摩擦力也發生了改變。我的結論是:當接觸面粗糙程度保持不變時,接觸面間壓力越大,摩擦力越大。
師:其他同學有不同的結論嗎?沒有。好,大家都得出了正確結論,同樣,掌聲祝賀。
以上是關于壓力,接觸面粗糙程度與摩擦力大小關系的定性探究,有興趣的同學町在課外繼續探究,摩擦力是否還與其他因素有關。
三、增大摩擦和減小摩擦
師:在日常生活中,哪些地方還存在摩擦?這些摩擦是有益的?還是有害的?請大家分組討論、交流。
生甲:足球場亡,摩擦力可以幫助守門員抓穩足球,這個摩擦是有益的。
生乙:人走路時,鞋底與地面間存在摩擦,這個摩擦是有益的。
生丙:木塊在桌面上滑動時,桌面對木塊有摩擦力,這個摩擦力是有害的。
生丁:機器轉動時,零件間存在摩擦,這個摩擦也是有害的。
師:同學們發言很踴躍,說明大家平時生活
中很注意觀察,這是一個好習慣,希望今后保持。如何增大有益的摩擦。
舉例說明請大家分組討論、交流。
生甲:增大有益摩擦的方法是:
1.增加接觸面的粗糙程度。
2.增大壓力,如北方冬天下雪路滑摩擦力小,常在路面上撒些灰渣,增大摩擦力。
生乙:自行車剎車也是利用摩擦力,剎車時,是通過增大壓力來增大摩擦力。
生丙:皮帶傳動也是利用摩擦力,它也是通過增大壓力來增大摩擦力的,演奏二胡時,弓弦與琴弦的摩擦使琴弦振動發聲,用增大壓力的辦法來增大弓弦與琴弦間的摩擦力。
生丁:鞋底、汽車的輪胎做得凹凸不平時,都是通過增加接觸面的粗糙程度,增大摩擦力的。
板書:3.增大有害摩擦方法:增加接觸面粗糙程度
增大壓力
師:以上大家講得都很好,一部機器工作時,有些部件要轉動,有些部件要滑動,這時都要產生摩擦,這種摩擦不但使機器發熱,白白消耗動力,而且使機器磨損,性能變壞,這些情況下的摩擦要設法減小它。下面再來考慮:如何減小有害摩擦呢?
生甲:減小有害摩擦的方法是:
1.減小接觸面的粗糙程度。
2.減小壓力大小。
師:在理論上,以上方法是對的,不過,用這樣的辦法還往往不能把有害的摩擦減小到令人滿意的程度。你們還知道哪些更好的方法嗎?
小實驗:先讓學生用手掌壓緊桌面拖動,感受桌面作用在手上的摩擦力;然后在手和桌面之間墊上二三支圓柱形鉛筆,再壓緊拖動,體會這時作用在手掌上的摩擦力是不是比滑動時小得多。
師:做以上小實驗,你有什么感受?
生:用滾動代替滑動,可以大大減小摩擦力。
師:生活中你還知道哪些用滾動代替滑動減小有害摩擦的例子?
生甲:各種車軸的輪子做成圓的,就是用滾動代替滑動,減小摩擦的。
生乙:旱冰鞋下的小輪,也是用滾動代替平底鞋的滑動,從而大大減小了與地面間摩擦。
師:你還知道哪些減小有害摩擦的方法嗎?
生甲:在機器零件間涂上潤滑油,使摩擦面不接觸,大大減小摩擦。
生乙:汽墊船向下噴出強氣流,在船底和水之間形成一層空氣墊,可以大大減小摩擦。
生丙:磁懸浮列車是靠強磁場把列車從軌道上微微托起,在列車和軌道間出現一層薄空氣,使摩擦力大大減小,車速可達500km/h。
……
師:以上大家都說得很好,說明大家平時關注科學技術的發展,關心國內外大事。
板書:減小有害摩擦的方法1.用滾動代替滑動
2.使接觸面脫離直接接觸:涂潤滑油、充氣墊等
師:假如生活中沒有摩擦,你的生活會出現什么問題?發生什么變化?請大家分組討論交流。
生甲:假如生活中沒有摩擦,我就寸步難行。
生乙:假如生活中沒有摩擦,我就無法用手拿任何東西。
生丙:假如生活中沒有摩擦,運動的汽車將永遠停不下來。
四、歸納與學習過程評忙
師:通過本節課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生:討論、交流后得出:我們知道了滑動摩擦力;滑動摩擦力的大小決定因素:接觸面的粗糙程度和壓力大小;增大有害摩擦的方法和減小有害摩擦的方法。
師:請每位同學都對自己在本節課的學習情況進行評估。
五、課后練習與學習實踐活動
1.課本P95作業1、2、3。
2.實踐活動:課本P96,活動1、活動2。
3.選用課時作業設計。
六、板書設計
第五節科學探究:摩擦力
1.滑動摩擦力的概念。
2、滑動摩擦力大小決定因素:
3、增大有益摩擦的方法減小有害摩擦力的方法
七、課后反思
【初中物理《摩擦力》說課稿】相關文章:
初中物理《摩擦力》說課稿(精選17篇)08-19
《運動與摩擦力》物理說課稿10-16
初中物理摩擦力教案12-29
物理《摩擦力》說課稿范文(通用8篇)08-22
初中物理說課稿09-21
初中物理的說課稿01-17
初中物理說課稿11-22
初中物理摩擦力教學反思通用02-06
人教版初中物理 《摩擦力》教學設計08-22
司南版高一物理摩擦力說課稿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