矩形性質說課稿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課時學習的內容:矩形的概念及性質,是在學生已經學過四邊形、平行四邊形的概念、性質及判定的基礎上進行的,是這一章的重點內容之一。矩形是特殊的平行四邊形,而后面要學的正方形又是特殊的矩形,所以它既是前面所學知識的延伸,又為后面學習其它特殊平行四邊形提供了研究方法和學習策略,為今后學習其他有關知識奠定了基礎,起著承上起下的重要作用。
本節課的內容滲透著轉化、對比的數學思想,重在訓練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和分析歸納能力,因此,在知識和能力培養上也都有著重要的作用。
2、教學目標
⑴ 知識與技能:掌握矩形的概念、性質及識別方法,并會初步運用矩形的概念和性質解決有關實際問題。
⑵ 過程與方法:在探索矩形性質和識別條件的過程中,滲透從一般到特殊、轉化歸納、類比遷移的數學思想,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
⑶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動手操作、觀察比較、合作交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習信心,體驗探索與創造的快樂,感受數學的美感。
3、教學重難點
⑴ 重點:掌握矩形的性質定理。
⑵ 難點:運用矩形的性質進行證明與計算。
二、學情分析
學生已經學習了三角形、四邊形、平行四邊形、積累了一定的幾何圖形方面的知識,在此基礎上繼續學習矩形的特性,就顯得比較容易。但從定義推導出性質的方法是學生感到陌生和新奇的地方。八年級學生正處在青春發育期,思維比較活躍,理解模仿能力較強,對新的知識充滿著好奇、有著強烈的求知欲望。而在矩形的性質和識別條件中,又有許多頗有思考價值的問題,有利于學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使學生既能學到科學的探究方法,又能體驗到探究的樂趣,享受到成功的喜悅。
三、教法選擇
本課時根據學生現有的知識水平,主要采用小組學習、討論交流、自主探究的教學方式,即“創設情境——自主探究——歸納應用”的模式,力求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發展學生積極思維,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四、媒體資源選擇
學生:三角板、量角器、長方形紙片。
教師:平行四邊形教具、矩形紙板、PPT課件。
五、教學流程
(一)創設情境 設疑導入
提出問題:(課件演示)在慶祝元旦活動中有一投圈游戲,四個同學們分別站在一個長方形(矩形)的四個頂點處,目標物放在哪個位置,對每個人都公平呢?為什么?
【設計意圖】從學生喜愛的游戲活動引入新課,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感受到數學就在自己的娛樂活動中,讓學生很快融入到新知識的學習中去,并能感受到日常生活與數學緊密聯系著,進而激發學生的求知欲。
(二)復習導學 形成概念
1.復習平行四邊形性質:(課件演示)
2.推動平行四邊形活動木框上邊的D點
(1)問題:你發現什么?(引導學生觀察)
木框隨四個內角大小發生變動,但仍保持平行四邊形形狀。(為什么)
(2)在推動過程中,當一個內角變為直角時,木框形狀為特殊的平行四邊形,即為小學已學過的長方形,現稱為矩形。(學生配合教師推動框架,測量角度)
(3)定義:有一個角是直角的平行四邊形是矩形。(課件演示)
3.展示生活中關于矩形的圖案。(學生舉例)
木門、紙張、電腦顯示器等。
【設計意圖】通過實物展示、課件演示、動手操作,使學生對平行四邊形變為矩形的形成過程有一個連續完整的認識,感知到矩形的'形成過程是平行四邊形的一個角由量變到質變的變化過程。這樣,有利于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自主探究 歸納性質
1.矩形的性質:
(1)復習歸納
由上面教學過程中知:有一個角是直角的平行四邊形是矩形,記作矩形ABCD. 矩形既然為特殊的平行四邊形,則它必然是中心對稱圖形,故具備平行四邊形的所有性質。(引導學生復習從“邊、角、對角線”上給出的平行四邊形的性質,這些性質也是矩形所具有的性質。)
邊——對邊平行且相等;角——對角相等;對角線——對角線互相平分。
(2)探究矩形與平行四邊形的聯系與區別:(矩形除了上述性質外,本身還有什么獨有的性質呢?)
①它是否為軸對稱圖形?(學生用長方形紙片折疊,發現它也是軸對稱圖形,有兩條對稱軸,即兩條通過對邊中點的直線。)
②測量矩形的四個角及對角線看看有什么特征?(學生繼續探究)
(3)總結出矩形的性質:(課件演示)
① 邊:矩形兩組對邊平行且相等;
② 角:矩形四個角都為直角;
③ 對角線 : 矩形對角線相等且互相平分;
④ 對稱性:矩形既是中心對稱圖形,又是軸對稱圖形。
【設計意圖】在復習平行四邊形性質和探究矩形性質時,都是引導學生從“邊、角、對角線及對稱性”入手探究,并通過適當的類比遷移,數學說理,來分析矩形與平行四邊形的聯系與區別,進而揭示矩形的概念和性質。這樣既符合平面幾何研究問題的一般方法和認知規律,又便于學生加深對矩形性質定理的理解和掌握,同時也突出了本課時的教學重點。
2.回答課前的情境設疑。(課件演示)
3、討論交流 探究新知。
(1)如圖,矩形ABCD的對角線AC與BC交于點O,請找出相等的線段,并說出理由。(課件演示)
在矩形ABCD中,AC與BD
交于O點,則BO是Rt△ABC中的一條怎樣的特殊線段?它與AC有怎樣的大小關系?
學生小組討論得出: BO是Rt△ABC中AC邊上的中線且
AO=CO=BO=DO=AC=BD
即在Rt△ABC中O為AC的中點,則BO=AC.由此得到直角三角形的一個性質:
直角三角形斜邊上的中線等于斜邊的一半.
(2)從以上矩形ABCD的兩條對角線AC、BD把矩形所分成的四個等腰三角中,不難看出:△AOB≌△COD,△BOC≌≌△DOA.
【設計意圖】在探究直角三角形性質時,引導學生從矩形的對角線入手,借助于多媒體課件演示,學生易觀察出在Rt△ABC中BO =AC和四個等腰三角形,并正確運用數學語言進行推導判定,這樣符合由一般到特殊再到一般的認識規律,使學生較自然的獲得數學知識,較好的突破了本課時的難點。
(四)應用舉例 加深理解(課件演示)
(1)、講解例1:如圖,矩形ABCD的兩條對角線相交于點O,∠AOB=60°,AB=4㎝,求矩形對角線的長.
解:∵ 四邊形ABCD是矩形,
∴ AC與BD相等且互相平分.
∴ OA=OB.
∵ ∠AOB=60°,
∴ △AOB是等邊三角形.
∴ OA=AB=4㎝.
∴ 矩形的對角線長 AC=BD =2OA=8㎝.
(2)、 由例題變式:如圖,在矩形ABCD中,AC與BD相交于O,四個小三角形的周長之和為86cm,AC的
長為13cm,試求矩形的周長.(先讓學生獨
立探索,再教師引導,師生合作交流.)
【設計意圖】通過對例1的改編,涵蓋的知識更為全面,內容更為豐富,學生探究起來會更有興趣和信心。加之師生間的合作交流,能讓學生學會運用已學的知識解決簡單的推理與計算問題,提高學生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實現本課時的知識目標。
(五)分組練習 鞏固提高
A組題:練習課本P95第2、3題,P103第8題。
B組題:(1)矩形OABC中,OA=10,OC=8,在AB邊上選取一點D將△OAD沿OD翻折,使點A落在BC邊上,設為E點。①求CE的長。②求AD的長.
(2)在矩形ABCD中,兩鄰邊AB、BC之比為3∶4,矩形的周長為28. ①求AC之長;②作BE⊥AC于E,試求BE之長.
【設計意圖】A組題來源于課本,注重所學知識的鞏固落實,B組題則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拓展、延伸相關知識,這樣,有利于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需求,使學生各有所獲。
(六)課堂小結
1、本課時你學到了哪些知識?有何收獲?
2、矩形的性質有哪些?(課件演示)
(1)兩組對邊平行且相等;
(2)四個角都為直角;
(3)對角線相等且互相平分;
(4)既是中心對稱圖形,又是軸對稱圖形。
六、板書設計
矩形的性質
1、定義:有一個角是直角的
平行四邊形叫做矩形。
2、性質:
(1)兩組對邊平行且相等。
(2)矩形四個角都是直角。
(3)矩形對角線相等且互相平分。
(4)矩形既是軸對稱圖形又是中心對稱圖形。
3、推論:直角三角形斜邊上的中線等于斜邊的一半。
七、評價與反思
1、本課時通過把問題設置到實際情境中,讓學生進一步體會到數學來源于生活,又服務于生活,符合學生的認知特點。教學活動通過學生動手操作,調動了學生主動參與學習過程的積極性,有利于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在探究活動中,借助于課件和實物演示,幫助學生認識和理解知識形成的過程,使抽象的數學變得可及可見,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矩形是在平行四邊形的前提下定義的.從定義出發,首先應該肯定矩形是平行四邊形,但它是特殊的平行四邊形,特殊之處就是有一個角是直角.因此,在教學中,我們采用運動方式探索矩形的概念及性質,用課件和教具演示由平行四邊形到矩形的演變過程,得到矩形的概念,并理解矩形與平行四邊形的關系,符合由一般到特殊再到一般的認識規律。即,矩形是特殊的平行四邊形,具有平行四邊形的一切性質(共性),還具有它自己特殊的性質(個性)。在探究性質的過程中始終抓住“邊、角、對角線”這幾個平面幾何中的基本元素進行比較歸納,有利于突出重點、突破難點,便于學生學習、理解和掌握相關知識。
【矩形性質說課稿】相關文章:
《矩形的性質》說課稿11-04
矩形的性質說課稿11-02
《矩形的性質》說課稿01-24
《矩形的性質》說課稿范文11-04
《矩形的性質》說課稿模板07-13
矩形的性質與判定10-08
矩形的性質教案08-29
《矩形的性質》的教學反思11-22
矩形的性質說課課件0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