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子》說課稿3篇
作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說課稿,說課稿有助于教學取得成功、提高教學質量。寫說課稿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燕子》說課稿,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燕子》說課稿1
一、說教材
1、教材簡析
《燕子》是人教版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第十冊第一單元的第一課。課文的作者是現代作家鄭振鐸先生。《燕子》是一篇文質兼美的寫景狀物散文,主要描繪了春天里燕子在天空中、湖面上飛翔、在電線上停歇的畫面,給春天帶來了許多生機。課文內容分四部分。
第一部分寫燕子的外形特點(描繪外形美)。
第二部分寫燕子從南方趕來,為春光增添了生趣(寫出了春天的美)。
第三部分寫燕子飛行時的情景(寫出了動態美)。
第四部分寫燕子停歇時的特點(這是靜態美)。
2、教學目標
根據大綱要求和本單元訓練重點結合教材本身的特點及學生實際,按新課標要求擬定以下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8個生字,掌握“俊俏、聚攏、增添、倦了、音符”等詞語。
(2)培養學生按一定順序觀察描寫事物的能力。
(3)有感情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4)感受燕子的活潑可愛和光彩奪目的春天美景,培養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3、重點、難點分析
課文的題目是燕子,因此引導學生體會燕子的可愛和生機勃勃的春天景色是文章的重點,同時根據本單元的訓練重點以及小學生認識分析事物的特點學會按順序抓特點的觀察方法也是本課的重點。而理解課文兩個重點句子“為春光增添了許多生機”和“電桿之間連著幾痕細線,多么像五線譜啊。停著的燕子成可音符”是本課的難點。
二、說教法
為了達成以上教學目標,遵循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原則,宜將情教學法貫穿教學始終,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并輔以重點詞語突破,圖文結合,感情朗讀,讀中悟情,引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同時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完成本課教學。
三、說學法
課堂是學生活動的舞臺,根據學生的個體差異,綜合運用已經學過的讀書方法,通過讀一讀、想一想、議一議、畫一畫、寫一寫等方法學習本課。
四、課時安排:
為了達成以上教學目標,突破教學重點難點,本課安排兩課時完成教學任務。第一課時:創設情境,激情導入;初讀課文,整體感知;深入探究,質疑解疑。第二課時:探究第二、三、四自然段;質疑問難,總結全文;拓展延伸,自由創作。
五、教學流程
(一)創設情境
激情導入由學會聽兒歌《小燕子》引入課題,這樣的導入既觸動了兒童對童年生活的回憶,增強趣味性,同時讓學生齊唱便無形中讓學生對歌詞中的“燕子”、“春天”有了熟悉的感覺同時集中了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學生的積極性一調動就形成了“未成曲調先有情”的良好課堂基調。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要求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自由讀課文,要求讀準生字的讀音,畫出帶有生字的詞語,把課文讀通順。學生通過讀課文能為識字教學創設語言環境,為感情朗讀打基礎,為理解句子做鋪墊。
(2)給課文每個自然段概括段意,并歸納主要內容。學生通讀全文整體感知,就為下面深入研究課文作好鋪墊,也能培養學生閱讀的能力。
(三)深入探究,質疑解疑
(1)細讀課文,思考并勾畫理解:課文從那幾方面描寫了燕子的外形美?表現了燕子怎樣的特點?再出示燕子的投影片讓學生觀察,小組內討論交流。
(2)“湊”字是什么意思?(幾方面合起來)教師提供媒體演示,幫助學生體會燕子的外形特點及理解“湊”字的意思,點擊電腦課件,與學生一起邊敘述燕子的外形,邊演示“一身烏黑光亮的羽毛”(使羽毛閃動),“一對俊俏輕快的翅膀”(使翅膀閃動),“加上剪刀似的尾巴”(尾巴閃動)這幾部分合起來就“湊”成了活潑機靈的小燕子。一個“湊”字就使文章頓顯生動,可愛的小燕子的形象便栩栩如生,躍然于紙上。
(3)指導并背誦第一自然段。
(四)探究第二自然段
(1)默讀課文思考:課文抓住了那些景物特征來表現春天的?邊讀邊勾畫有關詞語。
(2)理解“像趕集似的聚攏來”“光彩奪目”“為春光增添了許多生機”教師邊板書邊幫助學生理解本段內容,板書的外形猶如一朵鮮花,體現了一種美感,有助于學生體會春天的美,并利用板書展示的形象幫助學生理解“趕集”和“聚攏”這兩個詞。
(3)欣賞教學光盤中本段描繪的花紅柳綠、鶯歌燕舞、春意盎然的初春美景,再次加深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培養美的情感。
(4)指導感情朗讀。
(五)探究第三自然段
(1)運用“讀——劃——品——誦”的學習方法,自學第三自然段,感受燕子飛行時的特點。
(2)投影出示練習題燕子斜著身子在天空中(),唧唧的叫著,有的()過湖面,尾尖偶爾()一下水面。
①按課文內容說一說
②展開合理想象,想一想鳥兒具體的“掠”“沾”的姿勢和叫聲。這一練習的設計目的是讓學生更加深入的理解課文內容,同時發展學生的思維,把學生放飛到想象的自由空間,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取得語言文字訓練與思維同步發展的效果。
(3)思考作者是按什么順序觀察和描寫燕子飛行的?
(4)指導背誦,強化記憶。
(六)探究第四自然段
(1)自由讀,邊讀邊畫出你喜歡的詞、句。
(2)交流重點賞析“幾痕”、“五線譜”等詞。辨析“幾痕”和“幾根”教師在黑板上畫兩組線,幫助學生理解:教師在兩組線上分別添上幾筆,利用板書進行巧妙的點撥,勝似講解,形象直觀,使學生一目了然。
(3)以讀代講理解最后一句話表達的思想感情。
(七)質疑問難
總結全文“為學患無疑,疑則進也”鼓勵學生勤發問多發問,有利于更好的理解課文內容,發展思維同時也能培養學生邊讀邊想,不懂就問的習慣。學生根據板書總結全文,可促進學生對全篇課文內容進行梳理,提綱挈領,培養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和概括能力在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的基礎上有感情朗讀,可使學生的思維再次受到熏陶,感情得到升華。
(八)拓展延伸
自由創作《語文新課程標準》重視拓展學生的思維,發展創新能力,針對本課的內容自由創作一張春景圖,把自己眼中的春景描繪出來。
《燕子》說課稿2
一、說教材分析
1、說教材
燕子是春天來臨的象征,也是孩子們比較喜歡的、熟悉的一種動物。大班孩子已經認識過燕子外形特征,對他們來講燕子區別其他鳥類的標志是像剪刀一樣的尾巴。他們還了解了燕子是益鳥、喜歡捉小蟲,喜歡在屋檐下做窩,燕子顏色很漂亮,是黑白兩色的……孩子們通過科學活動獲得了有關于燕子特征的認知經驗。而兒歌《小燕子》則是從語言領域的角度引領幼兒感知、認識燕子,以兒歌語言特有的規律和節奏,向幼兒描述了燕子的活潑可愛。因為大班孩子已經有的一定的認知經驗,所以將這個活動放入大班教學就比較合適。
兒歌是以擬人化的手法對燕子的形態特征、生活習性進行了動態的描述,以燕子的剪刀尾巴將整首兒歌串起,仔細品味就能夠發現前面兩句寫出了燕子輕巧的體態和標志性的特征;中間兩句使用方位詞“上”和“下”寫出了燕子飛翔時的情景;后兩句中“茅草當枕頭”和“泥巴搭窩窩”則是對燕子做窩的說明,就六句兒歌將小燕子的形象表現得栩栩如生。念誦而歌后,還發現和押韻,兒歌每“巧”和“刀”、“朵”和“云”、“頭”和“窩”,讀起來瑯瑯上口。兒歌的中間兩句把燕子活潑、俏皮表現得非常到位,使人不由自主地喜歡燕子,同時對大自然發生濃厚的興趣。
兒歌是屬于語言領域的范疇,但兒歌中的內容有一些科學領域的東西,所以這首兒歌是一個很好的教材,既能讓孩子學些兒歌,又能通過兒歌幫助孩子了解一些科學知識,體現了現代幼兒教育的相互滲透教育理念。
前面我已提到過大班,因為大班的孩子已有一定的求知欲,有強烈的好奇心,他們思維積極、活躍,對新的東西有著很強的學習欲望,在他們的頭腦中總有數不清的疑問、問不完的問題,而且他們還喜歡挑戰性的學習內容,喜歡解決問題后帶給他們的成功體驗,他們會因此而快樂、因此而滿足。所以根據自己對教材的分析和幼兒認知發展的規律解讀,我把此兒歌的教學對象定位在大班,因為兒歌《小燕子》不僅需要孩子有良好語言表達能力,還需要有一定的分析能力和想象能力,有助于引導幼兒擴展孩子的思維。我們給孩子安排的學習內容如果有一定的挑戰性,這不僅迎合了幼兒積極思考的特點,而且有利于培養他們勤于思維的習慣。
2、說目標
“教育要為幼兒一生的發展打好基礎。”這是在新綱要明確指出的,也是要求我們在目標的設立上要考慮孩子的可持續發展。所以我們在目標的制定中要考慮全面一些,包括情感、態度、能力、知識、技能等方面的提高。要通過能力培養,提升孩子自主學習的良好習慣,從而促進孩子個性的全面發展。所以我將目標制定如下:
2.1、理解詩歌的內容,激發幼兒學習詩歌的興趣并鼓勵幼兒根據已有經驗仿編詩歌。
2.2、培養幼兒喜歡燕子、愿意親近自然的美好情感。
為什么這樣定目標呢?因為目標1滲透了認知和能力內容,這是整個活動的主心骨,重在幫助幼兒在理解詩歌的內容的基礎上來運用已有經驗仿編詩兒歌。目標2是情感目標,在學習詩歌的基礎上,激發孩子愛燕子、愛大自然的美好情感。
2.3、說重、難點
我將此次的活動重點定位為理解詩歌內容,培養幼兒學習詩歌的興趣。
活動的難點是根據已有的生活經驗仿編詩歌,發展幼兒的想象力和語言表達能力。難點的突破主要是先前的知識準備,和對詩歌的結構分析來突破的。
2.4、說活動準備:
包括知識準備和物質準備。知識準備主要是請孩子在家長幫助下收集燕子的圖片和資料,加深對燕子的了解。物質準備:多媒體課件——根據兒歌內容制作。多媒體課件生動有趣,能激發幼兒的興趣和吸引孩子的注意力,有助于幼兒對兒歌的理解。
二、說教法、學法:
我在此次的教學中主要采取了觀察法、視聽結合法、提問法及相互交流的方法進行教學。運用形象的多媒體教具幫助孩子直觀感受并理解作品內容。在相互的談體會中獲得交流,使得一個人的經驗融集成為大家共同的經驗。同時通過教師及孩子的問題,啟發幼兒觀察事物及積極思維,培養幼兒一種良好的學習方法和態度,使孩子發展成獨立學習能力的人。
在教學過程中,我根據孩子學習的規律和年齡特點,以激發興趣為基點,讓孩子在看看、聽聽、想想、說說的活動氣氛中理解兒歌的內容,幼兒在相互的討論、談話中說出自己的理解與看法,同時在相互的交流中并理解活動中的重難點。
三、說過程
整個活動分為導入、理解、創編兒歌三部分,下面作簡單的說明:
第一部分的導入主要是通過燕子的謎面來感知、復習燕子的外形特點,并以此為導入,請孩子談談我所知道的燕子。主要是通過此環節為下面的兒歌學習做準備,這也是課前給孩子布置的'一個任務——收集所需資料。學習自我的資料收集及養成這種習慣,對孩子可持續性的發展有著重要的意義。
第二部分理解兒歌是通過直接播放課件,通過孩子的觀察,用自己的語言描述自己對畫面內容的理解。教師在孩子講述的基礎上幫助孩子用兒歌的語言進行概述、根據孩子的情況可以引導孩子自己嘗試著用兒歌的語言說。教師的完整朗誦幫助孩子欣賞,感受詩歌中燕子的形象和兒歌的韻律美。在此學習過程中,教師鼓勵孩子說出自己心中的疑問,在商榷中共同解決。
第三部分主要是讓孩子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或收集的資料,按照兒歌的形式仿編兒歌。這個活動有點難,正是有點難才對孩子有吸引力,才能讓孩子體驗突破的快樂。
四、說效果
兒歌《小燕子》的教學活動其是教育的一個載體,我們的幼兒教育主要是讓孩子學會思考、學會自主學習,培養他們勤于思考、敢于發問、樂于與同伴交流的學習態度,所以我在兒歌的設計中就很注重孩子這方面能力的培養,在目標的制定中就考慮了能力因素,在之前的知識準備中我就鼓勵孩子自己找資料,培養孩子自主學習的習慣。在整個教育的過程中,教師始終將孩子的需求放到首位,讓孩學會思考、學會學習,敢于發問,以可持續發展的教育理念貫穿整個教學活動。當然,在實施的過程中還存有一定的不足,這就需要我們老師不斷反思、探索,為提高幼兒語言表達能力獲得更好的方法和途徑。
《燕子》說課稿3
一.解讀教材:(即說教材)
蘇教版小學語文第八冊第二單元共有四篇課文,分別為:《走,我們去植樹》、《燕子》、《沙漠中的綠洲》及《江南春》、《春日偶成》兩首古詩組成,是一組典型的“春景美文”,其中《燕子》為一篇經久不衰的優美散文,課文描寫了燕子的外形和它在爛漫無比的春天從南方趕來,在天空中、湖面上飛行,在電線上休息的情景。課文共四個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寫燕子活潑可愛的樣子。第二自然段寫燕子在春光爛漫時從南方趕來了,為春光增添了許多生趣。第三自然段寫燕子在天空中、湖面上飛行的情景。第四自然段寫燕子落在電線上休息。本文語言清新明快,描寫準確生動。燕子活潑可愛的外行特點、追趕春天的候鳥習性、輕快靈活的飛行姿態、文靜優雅的休息場面,都一一躍然紙上,動靜結合、有聲有色,字里行間流露出作者對春天及“燕子”這一春天使者的喜愛之情。
依據《語文課程標準》提出的三個維度目標和文本特點、學生特征,我制定了如下的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會用“活潑”“偶爾”造句。
4。通過朗讀,觀察,想象,感受燕子的可愛和春天的美麗,激發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其中第一點和第四點是教學重點。教學難點確定為初步體會動靜結合的寫作方法的和諧美。共安排兩個課時完成教學任務,第一課時重點掃除閱讀障礙,讀準讀通,整體感知文本“美”,并學習燕子的外形,了解抓住主要特點描寫的習作方法。第二課時也就是本節課,著重指導學生精讀品悟課文的二、三、四自然段,在品味語言的“精美”時感受燕子的可愛和春天的美麗,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親近大自然的感情。為更好提高教學效果,我安排了一些簡單的教學輔助設施,如:幻燈片、mp3歌曲。
二.理念指引(即說教法、說學法)
1.情境創設:著名小學語文教學專家李吉林大力提倡情境教學,即是以生動形象的場境,激發學生的學習情緒,把教師的語言和情感,教學內容及課堂氣氛作為一個廣闊的心理場,作用于學生的意識,達到學生主動學習和整體、和諧發展的目的,其特點是形真、情深、意遠。在本課的教學中,我以創設情境貫穿整個教學的始終,課始《小燕子》歌曲的`播放,帶給學生美妙的聽覺享受,孩子們便在不知覺中隨著音樂輕哼、跟唱,他們身心愉悅、主動投入,這便形成了一個和諧的學習氛圍,拉近了學生與文本的距離。再如精讀課文第二自然段,感受春天的美景時,將品味文字與欣賞圖片相結合,學生興致盎然,在優美的視覺享受下更深、更好地體味了文本的語言,孩子們積極主動地投入到學習中,且學得輕松、記得牢固。再如感受“電線桿之間的幾痕細線,多么像五線譜哇”這一抽象的情景時,借助于幻燈片的演示,孩子們便較輕松地享受到了這一意境美。
2.自主品悟:《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閱讀教學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因此,在本課的教學中,我給予了充分的時間讓學生自讀體會,如學習第二自然段,自由讀一讀,春天帶給你什么感受?再好好讀一讀,你是從哪兒感受春天的美?等,都力求通過一些粗略、寬松問題創設引領學生積極主動地讀中品味。再如學習燕子的飛行、歇息時,同樣讓學生自由充分地讀,讓學生自主地感受和體驗,體會文本語言文字的精妙及一動一靜的美。
《燕子》說課稿4
一、說教材
1、教材簡析
《小燕子進步了》是西南師大版小學語文第二冊第六單元的一篇課文。這是一篇生動的童話故事,講的是燕子媽媽讓小燕子到菜園里去觀察冬瓜和茄子有什么不一樣,小燕子片面觀察,收獲較小。全文共有八段,以小燕子與燕子媽媽的對話為主線,語言簡潔明了,生動有趣,并配了圖畫,學生易讀易懂。
2、教學目標
根據一年級學生的認知特點和本篇課文的特點,結合新課標理念,我將該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定為:
知識目標:能運用自己喜歡有效的方式認識本課生字。
能力目標:積累詞語,自主選擇詞語造句。分角色朗讀課文,能從故事中受到啟發。
情感目標:從"小燕子進步了"引發學生學會仔細觀察。
3、教學重難點
由于一年級學生還處于運用并鞏固漢語拼音的主要教學階段,是進一步學習普通話的重要時期,因而識字教學教學是本課的重點之一。另一個重點是通過朗讀理解燕子媽媽為什么滿意地笑了。
難點是啟發學生善于觀察周圍的一切事物,并愿意把自己觀察到的與人交流。
二、教學準備
課件,頭飾,生字卡片;學生課前觀察冬瓜、茄子。
三、說教法與學法
1、情境導入法。新課標要求語文教學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我采用情境導入法激發學生讀書的欲望,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
2、趣味游戲法。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學習資源和實踐機會無處不在,我根據學生的個性差異和學習需求,創設學生感興趣的識字游戲活動,愛護其好奇心、求知欲。
3、以讀代講法。在低年級閱讀教學中要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以讀代講是幫助學生理解課文的重要手段。
4、直觀教學法。通過使用實物、課件,讓學生直觀、形象的進行觀察、比較。
語文學習不僅要幫助學生學習和掌握知識,而尤為重要的是讓學生學會求知,讓學生學會學習方法,為此,與教法想適應,以學生為主體,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參與活動,采用:1、競賽、游戲法;2、自學、合作、探究法;3、讀、思、議、評、演。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
四、教學過程設計
(一)歌曲欣賞
播放"小燕子"歌曲,引入新課
(二)、談話激趣、創設情境
作為一年級學生,他們喜歡幻想,常常會把自己天真幼稚的感情注入到周圍有生命或無生命的事物中去,因此對擬人化的童話情境情有獨鐘。根據學生這一心理特點,我根據課文內容創設了這樣一個情境:孩子們,昨天晚上,燕子媽媽給我打來了一個電話,它告訴我說,它們家的小燕子可聰明能干啦!今天燕子媽媽要當著大伙兒的面考考小燕子,請我們到它家做客,好親眼看看小燕子的出色表現,你們想去嗎? 那我們就乘坐"聰明號特快列車"出發吧! 屋檐下,燕子媽媽正在迎接我們呢。它說它要開始考小燕子了,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三)、初讀課文、學習生字
識字能力是學生終身學習的一種能力,是學生獨立閱讀的基礎,新課程標準特別強調要培養學生自主識字的能力,當學生自讀課文后,我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動手畫一畫生字新詞、再讀一讀、記一記,讓學生在讀書中自學本課生字詞,培養學生良好的讀書習慣。
識字教學是小學低年級的重點,通過學生自學生字,采用小組合作對學生自學情況進行檢測,讓學生在小組合作中學會幫助別人,學會合作。再全班進行交流,并讓他們談談自己是怎么記住的?讓學生在交流中豐富學生的識字記字經驗。一年級學生識字的一個特點:記得快,忘得也快,遵循一年級學生活潑好動,喜歡比賽,愛玩游戲的心理特點,我設計了"開火車"讀、賽讀、"摘茄子"等識字游戲,活躍課堂氣氛,激發學生的興趣,讓學生在游戲的樂趣中鞏固生字。低年級學生要培養學生口頭表達能力,為寫話打下基礎,我用課件出示本課的新詞,讓學生讀后自主選擇詞語說話,讓學生在讀說中積累詞語,提高學生運用表達語言的能力。
(四)、以讀代講、理解感悟
書讀百遍、其義自見,朗讀是學生對課文語言及課文內容最直接、真切的感知,也是學生自主與課文進行情感交流最直接的方式。通過學生自讀、互讀、老師范讀、個別讀、齊讀等多次練習后,讓學生小組合作學習暢所欲言,說說讀文后所知道的和不知道的,共同探討。再組織學生全班進行交流,老師從學生的回答中對課文內容進行梳理,并隨機板書。通過以上的朗讀、交流,結合課題及板書讓學生說說:燕子媽媽為什么滿意的笑了?這時學生的理解就更深刻,本課的重點就迎刃而解了。
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我組織學生分角色朗讀課文,請小評論員評論,比比誰讀的語氣最像小燕子和燕子媽媽,充分從情感上熏陶學生,加深對課文的'理解,有效地進行語言訓練。此后我趁熱打鐵,讓學生分組進行即興演讀,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此時他們的情感會向深層發展,學生會用恰當的語言和行為去扮演自己的角色,再現課文情景,從而增強學生對課文的理解。
(五)、拓展延伸、實踐運用
新課標要求:教師要為學生留出選擇和拓展的空間,滿足不同學生學習和發展的需要,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資源。我用課件展示雞、鴨、鵝三種學生熟知的動物,讓學生分組觀察探討交流它們一樣和不一樣的地方。在這一環節中,整合了課內外和網絡資源,進行有效的拓展學習,把課堂教學拓展到學生的生活中去,讓課堂走進了生活,充分發揮了學生的思維能力和想象潛力,鍛煉學生口語表達能力,從而使學生學會仔細觀察。
五、板書設計
好的板書是一篇文章的袖珍版,是課文是精華的體現,好的板書更應具有深刻的啟發性。我的板書按照故事的發展順序,體現了課文的思路,采用貼畫配文字的"圖文式"板書,此板書圖文并茂,突出了課文的重點,符合兒童的心理特點和認知水平。
《燕子》說課稿5
大班幼兒對較簡單的體育活動已沒有太大的興趣,他們更傾向于稍難一點,通過自己的努力練習才可以完成的目標和活動,加之大班幼兒的競爭意識和合作意識增強,對比賽較感興趣。本次體育活動利用沙包作為幼兒游戲的對象,通過幼兒自由的嘗試,練習肩上揮臂投準的能力,從而培養其投準力和目測力,發展他們的動作,并設置了競賽的環節,讓幼兒在玩中學,學中玩。
一、活動目標:
1、學習肩上揮臂投準力,提高投準能力和目測力。
2、合理選擇投擲距離,體驗成功的喜悅。
3、增加游戲趣味性,感受爬行運動帶來的樂趣。
二、活動重難點: 根據我對活動的理解,我認為本活動:
活動重點是學習掌握肩上揮臂投準的動作,提高幼兒的投準力。
活動難點是投準能力的進一步提高。
三、活動準備:
場地設計:場地一,設置投擲線,在離投擲線1.5米處,平行擺放兩組彩圈,共十二個。
場地二,平行擺放四塊長度相等的地毯,并在中間擺放拱形門,在每塊地毯前1.5米處放置彩圈。
活動材料:沙包若干,四面顏色不同的小旗,塑料圓圈,音樂磁帶。
四、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模仿小燕子動作入場,隨音樂作準備活動,達到熱身效果。
(二)基本部分。
1、在場地一進行的練習肩上揮臂投準動作。先讓幼兒自由探索,教師再做示范,幼兒站在投擲線外,輪流進行投擲,練習揮臂投準動作。
2、競賽游戲,在場地二完成。把幼兒分成人數均等的四隊,進行比賽,看看哪隊幼兒能較快的爬過長長的.通道,再鉆過山洞把沙包送到家,并準確投擲,教師準備不同顏色的彩旗,對幼兒進行鼓勵。
(三)結束部分。做放松活動,與幼兒收拾材料回活動室。
五、說教法:
本活動教師主要采用講解示范法和具體幫助法來進行的教學。講解動作要領和介紹游戲規則時使用講解示范法來完成的。在幼兒練習動作時,教師通過語言和動作進行具體幫助和個別指導。
六、說學法:
根據幼兒年齡特點,用游戲法貫穿活動始終,通過游戲激發幼兒的興趣。在練習動作環節,使用自由探索法讓幼兒通過嘗試和探索獲得知識和技能。根據大班幼兒已有初步的競爭意識,下一環節安排了競賽游戲,激發幼兒的積極性,培養了同伴之間的合作意識。
《燕子》說課稿6
一、說教材
首先我來說教材。《燕子專列》是一篇非常感人的敘事文章。全文共有5個自然段。課文重要寫了歐洲瑞士的一個春氣候溫驀地降落,導致燕子顛末瑞士時因找不到食品而瀕臨去世亡的傷害,瑞士當局就通過電視和廣播號令人們探求凍僵的燕子,并用帶有空調的列車把它們送往溫暖的南邊如許一件事。字里行間充斥著人們對動物的保護之情,表現了人們優美的環保意識。從語言筆墨特點來看,這篇課文語言淳厚,情感誠摯,用詞詳細形象,又含有比力多的意義深刻的文句,既得當門生舉行情感朗讀訓練,又適合門生舉行語言筆墨訓練。聯合新課標針對第二學段提出的閱讀要
求,我制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認識理解本課的生字新詞;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能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聯系上下文,理解課文中的關鍵詞在表達中心思想時的作用;通過小組內成員的相互合作交流,通過情感朗讀,感受課文中質樸的語言,感悟人與動物和諧共存的音符。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感受人對動物的珍愛之情,培養熱愛動物并能與動物和諧共存的思想感情。
二、說重點難點
文由于字的描述是抽象的,再加上三年級的抽象思維能力和空間想象能力還不是很強,所以對本文的許多關鍵詞語的理解有一定的難度。所以設定本課的
教學重點:通過生活經驗和聯系上下文引導學生理解詞意,體會關鍵詞句在表情達意上的作用和貫穿全文的愛心。
教學難點:領會三四自然段中描寫惡劣氣候與環境的內容同人們奉獻愛心的關系,感受這樣寫的表達效果。
三、說教法學法
根據教材本身的特點,為了更好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更有效地達成教學的三維目標,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我打算采用以下幾種教學方法進行教學:
1、在教學中,采用“讀為基礎,讀中感悟”的方法。讓學生有更多的時間進行朗讀訓練,通過多種形式的讀,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領悟課文情感,積累語言詞匯,陶冶情操。真正落實《課標》的要求。同時注意對學生的朗讀進行多元評價,激發學生向更高的朗讀目標努力。
2、根據學生的這種心理特點,結合教材特點,利用圖畫、音樂和文學語言描述,再現教材的情境。喚起學生對文本產生共鳴,使學生身臨其境,激起學生對課文學習的興趣,發揮想象,釋放自己的情感。
為了充分發揮學生的思維參與度,提高學生“學會學習”的能力。所以我準備教給學生以下幾種學法:
1、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要求學生在師生、生生的交流中相互學習,學會找重點詞句、重點段落,理清課文思路;通過聯系上下文、利用工具書和生活積累理解詞義等方法。培養學生獨立理解詞義的能力。
2、朗讀感悟。尊重學生的閱讀實踐,采用多種形式的朗讀,如:自由讀、默讀,引讀、配樂讀等;引導學生自讀自悟,使學生自主獲取知識、發現問題、體悟感情,從而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3、想象說話。語言是情感的載體,情感是語言的內涵。新課標中指出:“要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因此,在本課教學中,我根據課后練習題三設計了這三個想象說話練習,旨在挖掘文本的留白,激發學生豐富的想象,引導學生走進文本,再走出文本,超越文本。在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的同時又落實了人文性的教育目標。
四、說教學過程
圍繞以上確定的教學目標和教學重難點,本課的教學過程共分6個環節。
環節一:交流信息,激發興趣
首先板書“燕子”,引導學生背誦《燕子》中描寫燕子的句子,然后問學生對燕子還有哪些了解,組織學生交流課前搜集的關于燕子的資料。使學生在交流中初步了解燕子的生活習性,為學生的信息交流創設平臺,同時為理解課文打下了基礎,引發學生深入自主探究的欲望。
2.板書“專”要求學生擴詞,再板書“專列”,引導學生聯系生活實際理解“專列”的意思。并讓學生質疑:看到課題你會產生哪些疑問?學生質疑后,教師收集有價值的問題以備研讀。在這里通過語言文字的多方位解讀,和對課題的質疑,養成學生讀文先讀題,看題學文的好習慣,同時也培養了學生質疑的能力。
環節二:自讀自悟,整體感知
首先教師通過范讀課文,披文入境,融情于聲,把書面語言還原為口頭語言,以其聲、情感染學生,創設富有感染力的語感氛圍。使學生與文章的思想感情產生共鳴,從而起到傳授知識、提高理解能力和朗讀水平的作用。
接著教師用鼓勵性地語言:“這么感人的故事,誰愿意來讀一讀嗎?”引導學生讀書,并提出讀的要求:把課文讀正確、讀通順,想想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
最后,小組交流后,再組織班級交流。教師根據學生回答進行隨機點撥。培養學生的概括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環節三:由疑入境,統領全文
首先以“燕子是候鳥,能長途飛行,怎么還用專列送呢?這是為什么?”。讓學生快速進入情境,并統領全文。在學生初步了解了課文內容后,提出了有價值的問題,即發展了思維,同時也為學生個性化閱讀做好了準備。
接著根據學生回答課件出示課文情境,引導學生自由朗讀第二自然段,并說說體會到了什么?引導學生朗讀感悟燕子遇到的麻煩:冷、餓、累。并隨文理解詞語“氣溫驟降”、“長途跋涉”、“饑寒交迫”、“瀕臨死亡”。通過觀看圖片,學生談此時的心情(著急、擔心等);再充分創設當時寒冷的情境,把學生帶入特定的.環境中,有效地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尊重學生的獨特體驗和感受,并通過多次不同層次地讀,讓學生對課文的感悟取代教師的講解和分析。
2.學生充分感受到燕子的困境后,教師提問:但燕子非常幸運的逃脫了這場災難,它都得到了哪些人的幫助?根據學生回答,師板相機板書:政府居民貝蒂。
3.讓學生自由讀課文,邊讀邊思考,人們為了燕子做了什么?從中你體會到了什么?要求學生在自己的有感悟的地方畫出橫線。養成讀書做批注的好習慣。學生自主學習后,在小組中互相交流,讓學生梳理自己的思緒,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
4、集體交流時,根據學生的匯報,隨機教學體會“居民、貝蒂、政府”的愛——
教學感悟居民的愛中:
先在學生匯后,出示句子引導學生根據課后第二題,進行小組合作學習。
再組織集體交流時點撥:“紛紛”表示很多居民走出來。這居民當中都有誰呢?“可能有……可能有……”讓學生感受人們都在行動。“四處”:都是哪些地方?“在……在……”讓學生感受人們到處尋找,不畏艱辛。
理解后,引導學生進行感情朗讀。注意以情感人,用自己的激情的言語感化著學生的心靈,用自己誠摯的情感,帶領學生走進那個冰天雪地的瑞士,去跟隨那里的居民一起來尋找瀕臨死亡的燕子。
在感受貝蒂的愛中:
(1)、根據學生匯報出示相關句子;引導學生通過朗讀從“凍僵、僵硬、皚皚白雪、凍得通紅”,感受到貝蒂不畏寒冷去拯救比自己更為弱小的、更需要保護的燕子,進一步感受了人們保護動物、維護生態環境的博大的愛心。
(2)、在學生情感朗讀后,提問:貝蒂她不在乎什么?只在乎什么?并出示句式,引導學生進行想象說話練習。使學生感情蓄勢到一定程度得到及時宣泄,也是加強理解,內化情感的一種手段。
(3)、在學生深切體會后,引導學生觀察課文插圖,感受貝蒂對燕子的關愛之情。(相機板書:愛)帶著體會到的感覺,再一次深情地朗讀第四自然段。朗讀時要強調評出孩子們在朗讀過程中的優點。緊緊抓住文本,讓學生充分接觸文本,創設情境,使學生在多次的情感朗讀中,入情入境,以讀導悟,再感受人物崇高思想的同時又不失時機地進行了語言文字的訓練,在文本的留白處,開啟學生思維,發揮想象。
感受政府的愛時:
用“關于瑞士政府又做了哪些事?”一句過渡后,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在合作交流中談談自己從哪些詞語中體會到了什么?充分尊重了學生的主體地位,放手讓學生在合作中嘗試著去感悟。也使整節課做到松弛有度。
環節四:想像說話,升華情感。
出示站臺上人頭攢動,與正待啟程的列車揮手告別的畫面,并輕輕響起音樂《愛的奉獻》。
(1)列車開動了,載著燕子的列車,帶著人類的愛駛向溫暖(板書:溫暖)的遠方;(隨機板書:畫列車)燕子在車廂里唧唧喳喳,仿佛在向人類致謝。同學們配樂朗讀課文的最后一個自然段。
(2)師:列車啟動了,你也站在送行燕子的行列中,你會說什么?抓住契機經行想象說話練習。豐富的想象激發豐富的情感,豐富的情感又大大提高了朗讀的表現力和感染力。當教師引導學生發揮想象,步入其境,真情萌發時,學生的火種就會點燃起來。
環節五:拓展文本內化情感
1、多么感人的一幕啊!可愛的燕子快樂地乘著幸福的列車駛向遠方,其實在我們的生活中,還有很多這樣的故事。接著下發閱讀材料:《一個真實的故事》,學生自主閱讀。
2.學了課文,聽了故事后進行寫話練習。
(1)我想對貝蒂說:“。”
(2)我想對為救丹頂鶴而犧牲生命的小女孩說:“。”
(3)我想對說:“。”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具體情況,可以寫一句,也可以寫一段,可以隨便發表自己的真實感想。體現了訓練的層次性,也符合了學生智力發展的多元性。
3.學生寫話完后,隨機展示。教師恰當評價后再進行總結:希望在座的每一位同學,都能像我們今天所看到的故事中的主人公那樣愛護動物,愛護環境,用愛、用情編織更美好的故事。由于學生對語文材料的反映往往是多元的。因此,應該重視語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學內容的價值取向,同時也應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使學生潛移默化地受到真、善、美的熏陶,真正做到了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
環節六:布置實踐活動
自主選擇合作的伙伴,共同搜集人們保護動物、愛護環境的資料,用自己的行動向自己周圍的人呼吁“保護動物、愛護環境”。培養學生搜集信息的能力、團體合作能力,體現了語文的綜合實踐性。
五、說板書設計
關鍵一中我先板書(燕子),引導門生交換關于燕子的信息,接著板書(專列)開導門生舉行質疑。關鍵三中用題目“燕子得到了那些人的資助?”相機板書(住民、當局、貝蒂),在感悟貝蒂的支付時板書(愛)。關鍵四中使用過渡語“列車開動了,載著燕子的列車,帶著人類的愛駛向溫暖的遠方。”(隨機板書:溫暖并畫列車)
我的板書形象生動、簡明扼要,可以大概捉住題眼。到達“高效能、簡約化”的成果,有利于門生明白文本主旨。
我的說課到此結束,希望各位評委多多指導,謝謝大家!
《燕子》說課稿7
評委老師下午好,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蘇教版四年級下冊第三課《燕子》,下面我從設計理念、教學方法、教材解讀、教學預設四個方面進行說課。
一、設計理念
1、體現語文學科性質,即通過語言文字的學習,體現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具體是憑借文本的語言,培養學生感受語言、理解語言、積累語言、運用語言的能力,同時受到情感的熏陶,思維的啟迪,享受審美樂趣,豐富精神世界。
2、還原語文本色,洋溢濃濃語文味。憑借簡明的教學目標,簡約的教學內容,簡化的教學環節,簡便的教學方法,達到真、純、實、活的教學境界,努力實現“簡簡單單教語文,完完全全為學生,扎扎實實求發展“的教學理想。
二、教學方法
1、以學定教說教法。
為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實現目標,擬定以下教法:情景教學法。根據學生的認知特點,注重創設一定的教學情境,運用心理體驗的思維方法,帶領學生進入藝術境界,感受藝術形象的獨特魅力。以讀代講法。“讀”是理解課文,體會文本內容的有效手段,通過讀中想象,讀出畫面,比賽讀等不同形式,不同要求的讀,讓學生深入文本,豐富語言積累。
2、以人為本說學法。
在教學中,以學生為主體,擬定以下學法:比較學習法。有比較才有鑒別,通過比較,推敲語言文字,利于培養學生的語感。自讀自悟法。通過不同形式、不同要求的讀,讓學生在讀中理解課文,加深體悟。
三、教材解讀
(一)教材簡說
《燕子》是蘇教版四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第三課,全文共有四個自然段,節選自著名作家鄭振鐸的.散文《海燕》,語言清新、生動,用散文化的語言,描寫了小燕子的活潑機靈,給春天帶來勃勃生機,字里行間洋溢著作者對小燕子的喜愛之情。優美的語言描寫是學生學語習文的優秀范本。
(二)教學目標
語文教學首要的還是聚焦在語言文字之上,教得清晰一點,透徹一點,實在一點,這是一個任務,在此過程中,適時打開文學閱讀的大門,教得豐富一些,靈動一些,精彩一些,乃是一種境界。基于以上思考,根據教材特點和課標要求,結合學生的學習規律和認知水平,我將本課的教學目標定位以下四點:
1、學習課文中的生字詞,聯系生活或課文語境理解意思,并在教師的指導下體會關鍵字詞所表達的特定情意。
2、練習概括段意,進而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
3、在教師指導下,初步感受燕子的優美形象,感悟優美詞句。
4、練習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并背誦課文。
四、教學預設
根據以上設定的四項目標,我講本課設為四個版塊,兩個課時完成。
版塊一:
整體感知,讀準讀通。
分組呈現課文中的生字詞,正確認讀課文中的9個生詞,重點指導讀準多音字“暈”“桿”,分組出現“烏黑光亮的羽毛”“俊俏輕快的翅膀”“剪刀似的尾巴”等6個一連串結構相同的詞組,重點指導讀出詞組的重音、節奏,把握語言的韻律美,音韻美,進而把課文讀準讀通,感受課文語言的清新優美,初步定下課文輕快的基調。
版塊二:
凝練詞語,把握文意。
在讀通全文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根據“課文圍繞燕子寫了那幾個方面的內容”這個問題回歸文本,在逐段朗讀中,學會用一個恰當的詞語概括本段內容。學生容易發現第一自然段主要介紹的是“外形”,第三自然段主要介紹的是“飛行”,第四自然段主要介紹的是“姿態”,而第二自然段學生不易找出統一詞語,教師重點指導學生運用“抓住句與句之間的聯系”的方式,準確概括第二自然段的意思。
在教學第二自然段時,教師引導學生先逐句朗讀,確定主要意思,著重理解“趕集”的意思,再歸納出本段主要是介紹兩個方面的意思:春天的景物,燕子趕來,然后指導學生將兩方面內容進行合并,用一句話進行表達:燕子在春天從南方趕來了。
在凝練詞語的基礎上,把握課文內容,知道課文主要介紹了“燕子的外形”“燕子在春天從南方趕來”“燕子的飛行”“燕子歇息時的姿態”這幾個方面的內容。
版塊三:
潛心會文,朗讀悟美
朗讀,初步感受燕子的外形之美、春光之美、飛行及停歇之美,圍繞第一自然段讓學生感受“作者是怎樣寫出外形之美”,引導學生從“抓住特點、用詞優美”兩個角度理解表達方法與語言形式,通過“置換比較”“對比朗讀”感受4個詞組的排列結構及節奏音韻之美,進而領會“小”字的獨特意蘊及表達規律。
在理解課文表達規律的基礎上,指導學生緊扣關鍵詞記憶文本,練習有感情背誦課文。
版塊四:
學法遷移,隨文練筆。
從“怎么寫“的角度,探究本文的語言表達規律,明白作者是怎樣把燕子各種不同的美(外形之美、飛行之美、停歇時的姿態之美)描寫出來的,加深“抓住特點,用詞優美”這一表達方法的理解與體會,要求學生“用心感受文章中的美的字詞”并聯系自己的生活實際,運用這樣的方法進行隨文練筆,寫一寫身邊的小動物。教學的結尾處將文本作為導線,牽引學生走入廣闊的閱讀天地,去讀一讀原文《海燕》。
以上是我對《燕子》這課的教學設想,在具體的教學中,將會根據具體學情進行修改,其中還有許多不足之處,懇請各位專家批評指正,謝謝!
《燕子》說課稿8
各位領導、老師下午好!我說課的內容是小學三年級下冊第一組中的第一篇 ,課文的題目是《燕子》。
首先我先說說我對教材的理解:
這篇課文是第一組當中的一篇。第一組共有四篇課文,教學的主題是了解和認識自然景物、感受大自然的美好。通過學生的自我感受,培養他們發現、觀察、創造能力。這四篇課文的組合是按照從小到大、從簡單到復雜景物、場景的順序編排的,其目的是引導學生從具體景物的觀察思考逐步推進到廣闊復雜場景的觀察、理解和想象。
本組課文從新課改的角度上說,采用了課文學習點的深入和整體訓練延伸發揮的編排方式,融知識學習、個性培養、審美教育、創造發揮為一體,較好的體現了學習的綜合性、自主性、創造性的教學理念。
本課是鄭振鐸先生的散文刪改。主要通過春天景色特別是“燕子”這一形象的描寫謳歌了春天及生活的美好。課文采用的是白描的手法,分不同的側面刻畫燕子的形態、動作及所體現的美麗內蘊。
下面我再說教學內容。
本課教學的重點是:
(1)引導學生具體觀察燕子的外形、動作等的特點。
(2)體會課文中詩化的語言美。
(3)培養學生的空間想象力。
(4)掌握本課字、詞及句子。
難點在于:
(1)培養學生做細微、具體、準確的觀察。
(2)從課文具體描寫出發,使學生更開闊、生動的想象。
我再說我采用的教學方法是:一方面,運用情景教學在情感化的課堂氛圍中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另一方面一誦讀為線索整體感悟和具體指導分析相結合,加強知識的理解和掌握。
本可的學法主要采用自我吟誦、師生互動、小組討論的方法。
下面我具體談一下本課的'執教過程:
本課我分為四個環節:
1、激情導入,揭示課題;
2、初度課文,整體感知;
3、分讀賞析;
4、回讀升華,積累拓展。
下面我分步說明我的教學設計:
一、 在導入環節根據本課內容,我準備采用多媒體課件:春天,燕子在空中翻飛往來的場景,并配音樂,設置情景引入課題。在播放畫面的同時,讓學生觀察畫面,提問:同學們,在我們播放的畫面中,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學生回答。然后過度到本課的學習。
二、 在初讀感知環節采用學生自己喜歡的方式自讀課文,并要求學生投入感情,然后教師范讀,整體感知全文。
三、 分讀賞析環節。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有感情分讀課文,并體會情感。為了推進課文的朗讀和理解,我準備采用“誦讀小標兵”的競賽方法最后評出“誦讀小標兵”。在這個環節中我準備采用以下幾個步驟實施教學:
1、帶著“小燕子是什么樣”的問題誦讀第一段,然后投出一只燕子的具體畫面,讓學生詳細觀察燕子的色彩、翅膀、尾巴等的形狀,同時在觀察過程中結合自己的生活來理解燕子翅膀輕快;尾巴似剪刀的特點,并板書燕子特點的重點詞語:活潑、機靈。
2、投出燕子在春天成群結隊歸來的畫面,讓學生觀摩畫面后,帶著“小燕子為春天帶來了什么”的問題朗讀第二段,引導學生理解和想象“趕集似的聚攏”。為了使學生更深入的理解“趕集似的聚攏”及“增添生機”,我特別設計了一個學生模仿燕子叫聲的教學細節,理解“增添生機”。
3、播放燕子在微風中、陽光中翻飛的畫面片段,在畫面的啟發下,采用小組代表競賽的方式,形象的朗讀課文,讓學生創造性的模仿小燕子飛翔的樣子,突出重點詞語:掠過、一轉眼、橫掠過、偶爾、波紋、蕩漾。分組討論這些詞語的形象,用自己的語言描述。通過對燕子聲音和動作的模仿、關鍵詞語的體會和想象,來觀察和理解燕子飛翔的動態特點,從而突破課文重、難點。
4、投出燕子在電線桿上的畫面,學生有感情朗讀課文最后一段,放下課本,觀察多媒體畫面,想象燕子和電線桿的構圖像什么,引導學生沿著“五線譜”想象到音樂,然后鼓勵誘導學生根據這個畫面唱出一兩句自己創作的春天的歌曲。最后讓學生明白用五線譜打比方,我們不僅看到燕子的空間想象,同時仿佛聽到春天美妙的旋律。
5、通過讀課文最后在整體播放整篇課文的畫面和《嘀哩嘀哩》的歌聲中結束本課。
八、布置作業:
1、抄寫生字詞
2、把本篇課文有感情地朗讀給父母聽
《燕子》說課稿9
一、人類的在乎
本課的教學目標很明確,一顆愛心貫穿全文,就是要讓孩子們從故事的字里行間感受到人們為保護燕子所表現出來得博大愛心。在課堂上,我抓住“不在乎”不放手,從“不在乎”感受內心的“在乎”,從字里行間“覆蓋著皚皚白雪”,“一整天”等,從插圖中貝蒂跪著,捧著,呼著熱氣,從貝蒂這個點,我又帶著孩子們看到了居民們的“紛紛”,“冒著”,“頂著”,“踏著”,這里我主要采取,圖文結合,以讀促情的方法來達到預期目的。學生也在我的逐步引導之下感受、領悟,從而上升到情感。
二、詞語的在乎
我們常說,字,詞,句,段,篇,詞語是支撐著文章的框架,可見詞語教學是整個閱讀教學的重點。本著這樣的理念,在課上我多次努力將學習詞語與對話文本融為一體,努力使得它們相互促進,相得益彰。
1、抓一詞學多詞
在課前談話中,我安排了一個猜字游戲。一來激起了學生濃厚的興趣,積極參與到學習中來。二來通過聯系生活,讓“專列”一詞與生活中的“專賣店”、“專柜”、“專家”、“專訪”相關系,既積累了帶有“專”字的詞語,又從一個個詞義中領悟了“專”字的意思,進而通過“專機”引出什么是“專列”,這樣對“專列”一詞的理解水到渠成,不留痕跡。
2、抓詞語悟整段
抓住重點詞語,結合具體的語言環境理解詞語,潛移默化地使學生對整個段落進行了對話。如:在理解“饑寒交迫”時,創設情景“小燕子餓得都已經……就這樣趴在……瑟瑟發抖著,任憑北風呼嘯,任憑大雪紛飛,這就是(饑寒交迫)”。又如談到“長途跋涉”時,我充滿感情地說道:“是呀,燕子從南方飛回北方要飛2個多才能到達目的地,這一路上,燕子頂著風雨,帶著傷痛,它飛過美麗整潔的'城市,飛過波濤翻滾的……,飛過黃沙飛揚的……,飛過……飛過……,此時此刻的燕子是多么的疲勞”,這樣既是給學生補充一定的資料,同時又借助創設的情境幫助學生理解“長途跋涉”、“饑寒交迫”的意思,感受到瀕臨死亡的燕子的那份可憐與無助。
3、抓一詞帶篇章
指導學生學習語文,就是要讓學生學習文本本身所具有的言語形式,體會從一個個文字中所流露出作者內心的真摯情感。那么我們通過什么來實現這一目標呢?是詞語,詞語是語言的基本單位,詞語是我們語文課堂教學的扶手。
當學生交流“她的臉凍得通紅,手凍得僵硬,但她一點兒也不在乎”時,我便帶著孩子們緊抓“不在乎”,從不在乎中讀到貝蒂心中的在乎,從貝蒂的在乎,再讀到人們心中的在乎,從人類的在乎到燕子的“致謝”,由理解“在乎”,到對課文篇章的理解,一氣呵成,讀寫結合,讓人和動物間這篇和諧的樂章在讀文,品文,寫話中幽幽地奏響。
本著每一堂課都是成長中的課,每一堂課總會帶給些許思考,如我那不太成熟的詞語教學,如何才能做到行之有效。又如勵老師談到的“學生讀得蠻好時,我們教師該放手,可以在寫話時多給孩子時間……”是呀?精彩的生成離不開教師的適時放手,那如何學會放?我想那定要在預設中下好工夫,只有胸有成竹,才能有的放矢。
《燕子》說課稿10
一、教材分析
《燕子》是人教版小學語文第六冊第一單元中的一篇經久不衰的優美散文,課文描寫了燕子的外形和它在爛漫無比的春天從南方趕來,在天空中、湖面上飛行,在電線上休息的情景。動靜結合,有聲有色,字里行間流露出作者對春天和燕子的喜愛之情。
二、學情分析
只有了解讀者的閱讀現狀,才能充分發揮文本的魅力。經過了兩年多的學習,學生已經積累了一些識字的經驗,學習重點逐漸向閱讀過渡,也掌握了一些閱讀方法,如:朗讀、默讀;借助圖畫、生活實際,聯系上下文理解詞語等。但是孩子們對于事物的觀察還遠遠不夠,對于燕子這種候鳥的了解只能說是少之又少,體會燕子的外形特點和活潑可愛,是一個難題。
三、說教學目標
基于對學情的分析,根據課程標準和學生的發展需要,結合課文內容,我預設了以下教學目標:
1.熟知字詞句,有感情朗讀課文,積累優美語句。(知識目標)
2.學習作者按一定順序觀察描寫事物的能力。(能力目標)
3.感受燕子的活潑可愛和春天生機勃勃的景象,培養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情感目標)
教學重點:
1.體會燕子的可愛和春天生機勃勃的景象。
2.學習作者細致觀察和描寫生動的方法。
教學難點:
1.理解課文中的重點句子。
2.體會作者在觀察的基礎上如何抓住景物的特點進行描寫的。
四、說教學方法
1.情境教學法:我通過創設情境,加深體驗,使學生受到情感熏陶,從而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2.賞讀教學法:運用自主感知朗讀法、抓關鍵詞品讀法、對比品評法、設置情境悟讀法等進行不同層次、不同方式的朗讀訓練,讓學生充分地自己讀,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在讀中積累語言,學習表情達意的技巧。
3.圖文結合法:充分利用教材的插圖資源,以直觀的方式,引導感知燕子的外形美,感悟春天的生機勃勃,欣賞燕子飛行、停歇時的優雅姿態。
4.小組合作學習法:我讓學生進行小組合作探究,每個小組根據學習卡的要求研讀文章段落,在小組合作中體會文章情感,在合作中發現文章的寫作特點。通過分析討論主動地獲取知識,從而培養學生的自主意識、創新精神和學習探究問題的方法。
五、說教學手段
我準備用多媒體、板書、動畫、簡筆畫等手段輔助教學,努力為學生營造一個開放而富有活力的學習氛圍,讓孩子們擁有充分的交流時間,提供展示的機會,讓學生體驗到成功的喜悅。
六、說教學過程
(一)課前展示,精彩炫我
學生利用多媒體展示課前預習中在網上搜集的有關于燕子的圖片,并簡單概括一下你展示的這張圖片中的燕子的形態和特點。這一環節可以刺激孩子對網上搜集資料增添興趣,并使學生得到充分的展示。
(二)情境導入,感受春景美
多媒體播放小燕子歌曲的視頻觸動孩子對童年生活的回憶,增強趣味性,也從另一個角度加深了對課文內容的理解。由于小學生的年齡特點決定了他們對于直觀的表象更具吸引力,更易于激發他們的學習熱情。
(三)細讀品味,質疑探究
1.提出問題,尋覓春景美。
我提問:“同學們,上節課我們已經初讀了《燕子》這篇文章,你們喜歡燕子嗎?”“我們現在這個季節有燕子嗎?燕子在什么季節才會來呢?”接著導入“對啊,燕子只有在春天才會來到我們的身邊,請同學們翻開課本,默讀文章第二小節,找出春天有哪些景物,它們各有什么特點?請你在文章中標注出來。”在學生回答過程中我進行提煉板書(板書:風、雨、柔柳、花、草、葉)。
設計理念:閱讀教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新課程要求學生在小學語文學習的第二學段初步學會默讀,通過我的問題引導,學生有目的地默讀,訓練閱讀能力。
“這么美的花,這么美的樹,這么美的柳絲,它們是怎么來到春天的呢?”結合課文語境以及板書,學生理解“趕集、聚攏”這兩個詞語,體會作者用擬人的手法描寫的爛漫無比的春天。
在同學們沉浸在美麗的春景中時,我詢問學生:“你們喜歡春天嗎?是啊,我們班的同學都被這美的景色吸引去了,南方的小燕子也按捺不住了呢。”生齊讀:“那么伶俐可愛的小燕子,也由南方飛來,加入了這個光彩奪目的圖畫中,為春光平添了許多生趣。”
設計意圖:我通過直觀的動畫、有針對性的問答、入情入境的范讀使學生體會燕子對于春天的作用。學生沉浸在我創設的情境中自然學的輕松。
2.賞讀感悟,發現燕子美。
學生自由讀課文,思考下面問題:文中哪個自然段寫了從南方趕來的小燕子?寫了燕子的哪些方面?各自有什么特點?這樣一只小燕子給你一種什么樣的感覺?引導學生細讀描寫燕子外形的句子。在讀中“品”,在“品”中讀。在“品”中培養孩子的語感,熏陶孩子的情感,歸納出燕子活潑可愛的特點。教師跟進板書。
我問學生:有誰可以把燕子這種活潑可愛的`感覺讀出來?誰愿意來試一試?并且提示:其他同學認真聽,你認為哪個地方可以讀得更可愛?學生讀得不到位的地方,我來范讀。請學生朗讀的同時,根據學生朗讀內容在黑板上畫出燕子的簡筆畫。通過簡筆畫的形式,學生較為直觀地明白從整體到部分的寫作順序。
(四)自主探究飛行美、停歇美
1.學習第3—4小節的要求是:
①燕子飛行時美在哪兒?從哪些詞句可以看出?
②你們認為這一節是按照什么順序寫景的?
③從燕子的叫聲中你想象一下它們可能在說什么?
在學生交流完展示問題答案的同時,教師跟進板書(飛行美:快 )。
2.學習第5小節的要求是:
你們覺得這一節哪些詞句寫得特別美,為什么?
在交流過程中,我利用學生的探究發現緊扣文本主題,從文本出發,從文字入手,用換詞法、情景設置法、圖片感受法等不同的方法自主理解詞語,適時引導學生在語境中學詞,交流討論,感受詞語意蘊,不斷深化對文本主題的認識。
例如:對比品評:“斜”字把燕子飛行的特點寫出來了,給人又快又輕的感覺。杜甫曾經寫過這樣的詩句:“細雨魚兒出,微風燕子斜。”“斜”字不但寫出燕子飛行輕快,而且寫出燕子飛行的優美姿態。“掠”表現了燕子飛行速度十分快,飛行技術高超,突出燕子為春天增添的情趣。
3.再讀第3—5小節,在語境中感受燕子的動態美和靜態美。教師跟進板書(動靜結合)。
(五)總結歸納,升華情感
我讓學生聯系生活經驗,說一說春天吸引你的地方。從課內到課外,從閱讀到表達,讓學生更深切地體會到春天的美好,形成保護環境珍愛大自然的意識,進行情感教育。
(六)擴展延伸,自由創作
《語文新課程標準》重視拓展學生的思維,發展創新能力,針對本課的內容我設計了以下課后作業,體現學生的自主選擇性:
仿寫:你最喜歡什么動物。它長什么樣子,請你模仿舉一反三寫燕子的寫法,抓住小動物的特點,寫一段話。(運用第一段寫作方法,學以致用)
積累:在文中找出你喜歡的優美詞句,工整的整理到你的摘抄本上。(注重積累)
繪畫:想象心目中的燕子,畫一幅《春燕圖》,在下節課的學習中展示。(文章與感悟相結合,文即是畫,畫也成文)
七、板書設計
好的板書是整篇文章的袖珍版,是直觀教學的體現。在這堂課中,我設計了詞語式的板書形式,力求突出重點,做到簡明概括。我的板書設計如下:
《燕子》說課稿11
各位領導,各位評委老師,大家好!我是解封小學的音樂教師孫利娜,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教科版三年級藝術上冊第三單元課題二的歌曲,題目是《小燕子》,我準備從設計理念、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采取的教法和學法以及教學過程五方面對本節課進行闡述。
一 、 根據課標要求,結合學生的實際本課的設計理念應該是:通過教學及各種生動的音樂表現活動培養學生對音樂的興趣,開發音樂的感知力,體驗音樂的美感。并在音樂教學活動中培養學生對藝術的想象和創造力。
二、 根據本課的教材和學情我制訂了本課的教學目標:
1、通過學習歌曲引領學生感受歌曲優美柔和的情緒,教育學生懂得愛護環境,熱愛小動物,保護美麗的大自然。
2、運用賞、聽、唱、演等多種形式讓學生感受和體會歌曲的動態美,激發學生表演、合作、思維創造的'能力,使學生在活動中體驗成功。
3、引導學生掌握附點四分音符節奏X . X的唱法,學會用不同的音樂要素和演唱方法表現歌曲情緒。
三、 本課的教學重點是:感受體驗歌曲的情緒,培養學生環保意識。難點是:用不同的音樂要素和演唱方法表現歌曲情緒。
四、為克服重難點我采取的教法和學法有:
創設情境法、模仿教學法、對比法、聽唱法。根據學生在兒童階
段自然嗓音很純、很亮、體形靈巧這一特點。我還采取用了律動、表演互動法等教學手段。
五、下面是本課的教學過程:
第一環節:情境導入
為了培養學生的興趣、營造濃郁的音樂課堂氛圍、加強教學的直觀性。我采取了用多媒體來創設情境,并在猜謎語的課堂氛圍中導入了新課。
第二環節:利用教法克服重點和難點。本環節也是這節課的重點環節。
結合學生的自身特點,并在教學中建立平等的師生和諧關系。我采取了聽唱、律動等教學方法來克服教學中的重點和難點。如:節奏難點的解決方法:四分音符用拍手和拍腿等律動,比一比看誰表現的最好并及時鼓勵。如:音準難點的解決方法:可以引導并帶領學生做聽一聽、學一學、唱一唱。在幫助學生解決難點的過程中還應該尊重學生的個性對表現進步的同學應及時的給與獎勵,使每一位學生的音樂潛力都得到發展。
第三環節:準確完整的演唱歌曲。
演唱歌曲是小學生最易于接受和參與的表現形式。為了使學生能主動的參與互動教學并能自信的演唱歌曲。我適時的創設與歌曲內容相適應的教學情境,并采取唱一唱、演一演等教學法充分調動每一位同學的積極性。引導學生主動的有感情的演唱并多給學生鼓勵。這既培養了孩子們的自信心又克服了本課的難點。
第四環節:拓展延伸培養學生的創造力
有感情就有想象,從而形成創造思維。依據本課的內容及情緒,鼓勵引導學生進行即興創編活動,充分挖掘學生的潛力,創編音樂表演。根據學生的個性差異對每一位同學都應該多關心多鼓勵。引導學生積極討論共同參與,培養學生樂觀的學習態度和友愛的精神。鍛煉合作與協調能力,增進群體意識,培養團隊精神。
小結:以上是本課的總闡述,不到之處請各位領導和評委老師批評指正。我的說課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燕子》說課稿12
一、說教材
1、教材分析
《燕子專列》是小學語文三年級下冊第二組以愛護周圍環境為專題中的一篇精讀課文。這篇課文講述的是有一年春天,從南方飛回北方的燕子經過瑞士,因當地氣溫驟降,饑寒交迫的燕子面臨死亡的危險。瑞士政府得知后,呼吁人們尋找凍僵的燕子,并用帶有空調的列車將它們送到溫暖的地方。這個故事很感人,表現了人類對鳥兒博大的愛心,呼吁人們要保護動物。
依據年段目標及本冊教材的要求,結合學生的特點,我擬定以下教學目標:
2、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聯系上下文理解重點詞句的意思,把握全文的主要內容。
(2).過程與方法:
通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讀懂課文內容,領悟文章主旨。引導學生理解重點詞句,體會它們在表情達意上的作用。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體會人與動物之間美好的情意,增強愛護動物的意識。
3、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通過對課文的整體把握和重點詞句的理解,體會貫穿全文的愛心,增強保護環境、愛護鳥類的意識。
教學難點:
領會描寫惡劣氣候和環境的內容與人們奉獻愛心的關系,感受這樣寫的表達效果。
二、說教法
作為教師,要幫助學生架設生活與教材的橋梁,激發學生的情感體驗,并參與其中,推動學生去深入地感受。所以,在教學方面,我主要采用了以下教學方法:提問導入、品讀感悟、朗讀指導、創設情景法,引導學生自學、討論、交流,充分尊重學生獨特的感受和體驗。
三、說學法
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教學應以學生自讀自悟、自學探究為基礎,讓學生在寬松民主的氛圍中學習。本課,我引導學生運用了以下學習方法:品讀感悟、自主學習、情感體驗、情境想象。
四、說教學過程
在整個課堂教學中,以“愛”的情感為主線,我設計了這樣幾個環節:
(一)、創設情境,激發喜愛之情;
(二)、初讀悟文,體會憐愛之情;
(三)、層層研讀,感悟關愛之情;
(四)、拓展延伸,升華博愛之情。
(一)創設情境,激發喜愛之情
新課開始,我和孩子們談話交流對燕子這種候鳥的了解,然后創設情景:孩子們,燕子是春天的使者,是人類的朋友。它們帶來了春的氣息,帶來了靈動的天空,為大自然劃上了一道美麗的音符。學生背誦第一課《燕子》。學生情感被充分激發后,我及時談話導航:“同學們,多可愛的小燕子啊!你們喜歡嗎?今天我們就來走近它們。”自然引入新課。
然后我以“燕子是候鳥,能長途飛行,為什么還要用專列送呢?”這個問題為突破口,為學生走進文本確立探究的方向。
(二)、初讀悟文,體會憐愛之情;
我首先讓孩子們領會課文的大致內容,理清文章的敘述順序。初步感知文意后,再思考:燕子是候鳥,能長途飛行,為什么還要用專列送呢?孩子們能很快找到“當地氣溫驟降,風雪不止,幾乎所有昆蟲都被凍死了。燕子經過長途跋涉,已經非常疲勞,再加上找不到食物,饑寒交迫,瀕臨死亡。”這一句。品讀時我引導學生抓住“氣溫驟降、長途跋涉、饑寒交迫、瀕臨死亡”等詞語進行探究。如談到“長途跋涉”時,我先讓孩子們想象燕子都會飛過哪些地方,然后告訴孩子們:“每年三月份,燕子從南方飛回北方要飛五千多公里才能到達目的地,這一路上,它們飛過城市,飛過大海,飛過沙漠,飛過高山,每天都要飛一百多公里,此時此刻的燕子是多么的疲勞。”通過對這些重點詞語的探究和交流,讓學生深刻感受燕子冷、餓、累的艱難處境和瀕臨死亡的那份可憐與無助。
我再引導學生進行角色體驗,想象瀕臨死亡的小燕子會對人們說些什么?學生動情的進入角色,從而產生對燕子的同情,憐愛之心。在學生感情自然流露之時,我再加以朗讀指導,讀出焦急、擔心的心情。
(三)層層研讀,感悟關愛之情
當學生體會到燕子的艱難處境之后,我及時引導:多可憐的小燕子啊!在突如其來的自然災難面前,燕子是不幸的,然而它們又是
幸運的。請大家用心去讀課文的第3、4、5自然段,他們的幸運究竟是來自誰對他的關愛呢?學生進行深入的自主研讀,便很快能找到政府、居民、貝蒂這三個層面。(相機板書:政府、
居民、貝蒂)政府、居民和貝蒂救助燕子三個不同層面的代表,并且由大到小,由高到低。孩子們先交流誰對燕子的關愛,我就引導研讀相關的段落,然后加以點撥和朗讀指導。
(1)在感悟政府愛心的時候,我圍繞“呼吁”這個重點詞語,創設情境:如果你是瑞士電視臺的主持人或電臺的播音員,你準備怎樣播報這條新聞?讓學生模擬當一回播音員,并給以簡單的提示,讓他們在具體的語言實踐中體驗政府對燕子的關愛之情。
(2)在感悟居民的愛心時,重點體會和想象這句話的含義: “聽到消息后,居民們紛紛走出家門,冒著嚴寒,頂著漫天飛舞的大雪,踏著凍得堅硬的山路,四處尋找凍僵的燕子。”我先出示填空讓孩子們填,再交流從所填這幾個詞語中能體會到什么?在對重點詞語的體會中感悟文本。
當孩子們說到“紛紛”時,都能體會到拯救救助燕子的人很多,我順勢引導:都有哪些人呢?孩子們會想到有老人、年輕人、小孩、政府官員們、警察等不同年齡不同職務的人。根據孩子們的回答,我便引讀:
聽到消息后,老人們不顧自己年老體弱,他們冒著——
年輕人更是沖在前頭,他們冒著——
孩子們也不甘示弱,他們冒著——
不同年齡不同職務的人,都紛紛走出家門,他們冒著—
這一次次的引讀、接讀,在這一浪高過一浪的讀書聲中,孩子們能夠想象到瑞士居民不顧天氣的寒冷和環境的惡劣以極大的熱情投入到拯救燕子的行動中,感受到了瑞士人民的博大愛心,從而激發孩子對瑞士人民的敬佩之情,提升文本所蘊涵的人文精神。
(3)在感悟貝蒂的愛心時, “一個叫貝蒂的小姑娘,聽到廣播后,和爸爸媽媽一起,在覆蓋著皚皚白雪的`山間巖縫里,尋找凍僵的燕子。一天下來,她一個人就救護了十幾只燕子。她的臉凍得通紅,手凍得僵硬,但她一點也不在乎。”
我抓住“一點也不在乎”這個詞不放手, 從“不在乎”感受內心的“在乎”。
我以“貝蒂不在乎( ),不在乎( ),不在乎( ),只在乎( )。”的句式進行了訓練。孩子們可能會填不在乎“天氣的寒冷、路途的危險、臉凍得通紅、手凍得僵硬、饑餓、疲勞”等,不論孩子們體會到了哪一個層面,只要言之有理,我都會給孩子充分的肯定,尊重每個人獨特的感受。
我再次創設情境,讓學生進行角色體驗,出示課文中的插圖,引導孩子們觀察貝蒂跪著,捧著,呼著熱氣的動作和表情,想象她會對小燕子說些什么?通過孩子們的想象,一個鮮活的形象出現在我們的面前,小貝蒂多么珍惜手上的小生命啊,此時讓孩子們帶著這份感動,再次深情朗讀。
從政府的呼吁到居民的救助,這一切都讓我們感覺到了瑞士人民對燕子的——愛!
以上環節的設計,我始終讓學生充分接觸文本,創設情境,在文本的留白處,開啟學生思維,發揮想象。體現了“以情為基點、以讀為主線、以悟為手段”的設計理念。
愛是一種最神奇的語言,她可以溝通人和動物之間的情感。此時此刻,這些曾經瀕臨死亡的小燕子呀,恢復了生機和活力,聽,它們在唧唧喳喳地叫個不停呢。齊讀課文開頭和結尾兩個自然段。讀完后想象你也站在送燕子的行列中,你想對遠去的燕子說些什么?假如你就是其中一只獲救的燕子,你將如何向人類致謝?
閱讀教學要培養學生理解、感受、表達等方面的能力,將課文內容的理解與語言的表達巧妙地結合在了一起。
(四)拓展延伸,升華博愛之情
瑞士的政府、居民用愛心編織了一個多么感人的故事。其實,在我們生活中也有很多關于人和動物之間感人的故事,我也帶來了一個真實的故事。播放《一個真實的故事》。這一個個真實的故事讓我們不得不思考:在生活中,我們可以為保護動物做些什么?讓孩子們暢所欲言,在敘述和傾聽中進一步增強保護動物、愛護環境的意識。這一環節的設計也將深深觸動學生心靈,在他們的心底鉻下了一個字,那就是——“愛”。
(五)說板書設計
我的板書力求達到簡明形象,以愛表現文章的重點內容,突出愛這一中心,給孩子們留下鮮明的印象,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
《燕子》說課稿13
第一版塊:自讀課文,識字學詞。
創設“掃雷游戲”的情境,激發學生自讀課文,自學生字詞的興趣。匯報交流學習字詞的情況。教師隨機指導學生寫字練習。再設立比賽的機制,鼓勵學生大聲讀課文,觸發學生的語感。
【三年級學生字詞的學習、掌握還需教師在課堂上進一步引導,要留給學生充足的學習時間,適時地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與興趣,才能讓學生扎扎實實地把字詞學好學會,把課文讀通、讀順、讀熟,為理解課文內容打基礎。】
第二板塊:默讀感悟,小組探究。
學生反復默讀課文,邊讀書邊勾畫邊思考,讀出問題,讀出感悟。學生讀完后,小組交流匯報學習所得,互相啟發,進一步探究。
【課標要求三年級的學生不但能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還要初步學會默讀。能對課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問。因此,讓學生在默讀中自讀自悟,充分思考,發現問題,合作探究,到匯報交流的時候,他們就會充滿自信,有話可說了。】
第三板塊:匯報交流,研讀課文。
(一)充分誦讀,觸發語感。
學生匯報交流讀書的收獲。教師引導學生邊匯報,邊感悟,邊讀書。在學生的交流、誦讀過程中,教師隨機引導學生對課文內容(外形──趕來──飛行──停歇)進行整體感知。
【課標中規定:在教學中尤其要重視培養良好的語感和整體把握的能力。讓學生在直接觸摸語言的過程中,觸發學生對課文內容、結構、情感的感悟,激活了學生的語感。】
(二)潛心品讀,領悟語感。
教師引導學生思考:“剛才讀書讀出了燕子美,春天美,還要繼續讀書,這次要讀出作者把燕子和春天寫美的原因。”
1、解讀燕子外形美。學生做趣味填空題,學習作者把小燕子外形寫生動、寫形象,突出特點的方法。學法遷移,學生自己感悟春天美。
2、解讀燕子飛行美。課件展示動畫,讓學生領悟“斜”、“掠”、“沾”等動詞的妙用,感受小燕子的可愛。學法遷移,學生自己解析“小燕子從南方趕來”中“趕”的準確、精妙。
3、解讀燕子停歇美。通過學生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討論交流,聯系上下文、聯系生活實際求證、理解的方式,解析“痕”的妙用。課件出示五線譜的`圖案,引導學生想象燕子停歇圖。體會用“五線譜”打比方句子的生動形象,學習作者表達的方法。
【在讀懂課文“寫什么”的同時,體會作者是“怎么寫”的。在課文內容學習中發現語言的規律,學習表達的方法。讓語言與精神同構共生,品出美文的魅力。真正體現人文性與工具性的和諧統一。】
(三)表演想象,豐富語感。
1、師生扮演飛翔的小燕子。教師引導學生邊演邊想像說話,“你這只小燕子在怎樣飛啊?你在說些什么?”
2、啟發想象:看著這么美的春景,停在電線上的小燕子會說什么,唱些什么?
3、看課文插圖,抒發感情。“看著這幅動中有靜,靜中有動的春景圖,你想抒情嗎?想贊美嗎?快表達出來吧!”借此理解最后一句話的意思。
【在發展語言能力的同時,發展思維能力,激發想像力和創造潛能。】
第四板塊:賞讀背誦,升華情感。
配樂朗讀,學生閉目傾聽,想象畫面,享受美文的熏陶。引導賞讀,升華情感。用“抓要點”“想畫面”的方法指導背誦。集體背誦課文,抒發熱愛春天、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有位名師說過:理解了再讀,就更有味兒了。的確如此,等學生充分理解了課文內容后,再導讀,學生的情感就會與文本,與作者的情感融為一體,就會讀出自己的真情實感。同時借助朗讀,對課文的理解也會水到渠成。】
第五版塊:搜集資料,拓展練習。
1、關于寫燕子的文章,關于燕子的知識還有很多很多,請同學們去查找來與大家共享!
2、在生活中注意觀察小燕子,別忘了把看到的和大家說說。
3、抄寫好詞好句。
4、仿照自己喜歡的段落,寫一段話。(選做)
5、以《我是一只小燕子》為題寫一篇小練筆(選做)
【語文課就要有大語文的觀念,要把生活情景引入課堂,再把課堂延伸到生活中去,讓學生感覺處處皆語文,語文即生活。閱讀教學的基本策略必須堅持“重感悟、重積累、重運用。”因此,搜集資料,拓展練習是必不可少的教學環節。】
【板書設計】
3、燕子
外形翅膀──俊俏輕快(活潑機靈)
尾巴──剪刀似的
趕來(增添生機)
飛行(掠)
停歇(五線譜)
該板書設計抓住重點詞語,引導學生加以概括歸納,有利于他們概括能力和布局謀篇的能力的提高。它是施教的“藍圖”,是教與學思路的體現,是這篇課文教學的縮影。
《燕子》說課稿14
一、說教材
這篇課文是小學語文人教版課標本第六冊第二單元的第二篇課文。《燕子專列》是一篇非常感人的敘事文章。全文共有5個自然段。課文主要寫了歐洲瑞士的一個春天氣溫驟然下降,導致燕子經過瑞士時因找不到食物而瀕臨死亡的危險,瑞士政府就通過電視和廣播呼吁人們尋找凍僵的燕子,把他們送到用帶有空調的列車里開往溫暖的南方這樣一件事,字里行間充溢著人們對動物的珍愛之情,體現了人們美好的環保意識。從語言文字特點來看,這篇課文語言質樸,感情真摯,用詞具體形象,又含有比較多的意義深刻的詞句,既適合學生進行感情朗讀訓練,又適合學生進行語言文字訓練。結合新課標針對第二學段提出的閱讀要求,我制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認識“歐”“洲”“瑞”等14個生字。正確讀寫“歐洲”“瑞士”“舒適”等詞語。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能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聯系上下文,理解課文中的關鍵詞——“紛紛”“頂著”“踏著”“四處”在表達中心思想時的作用;借助自己的生活經驗理解“瀕臨”“呼吁”“長途跋涉”等詞語的意思;并通過小組內成員的相互合作交流,通過情感朗讀,感受課文中質樸的語言,感悟人與動物和諧共存的音符。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通過對文本的解讀,感受人對動物的珍愛之情,培養熱愛動物并能與動物和諧共存的思想感情,能用自己的行動來加入環保的行列。
由于文字的描述是抽象的,再加上三年級的抽象思維能力和空間想象能力還不是很強,所以對本文的許多關鍵詞語的理解有一定的難度,所以引導學生如何聯系上下文或者生活實踐來理解詞語的意思,領會描寫惡劣氣候與環境的內容對人們奉獻愛心的關系,感受這樣寫的表達效果,并進一步理解文章所蘊含的道理,讓學生通過語言文字訓練和情感朗讀,加深對文本詮釋的“環保”主旨的掌握,就成了教學重點。這個單元的主題內容比較寬泛,有很強的社會意義,而且還增加了綜合學習的內容,目的是增強學生保護環境的意識。所以通過組織學生開展環境調查,進一步體會保護環境、愛護動植物的重要性,在情感上受到熏陶和感染。這就成了本課的難點。
二、說教法
根據教材本身的特點,為了更好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更有效地達成教學的三維目標,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我打算采用以下幾種教學方法進行教學:
朗讀感悟法:朗讀是語文學習的重要手段,它能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領悟課文情感,積累語言詞匯,陶冶情操。本文的語言質樸又形象,情感豐富,充滿著對動物的愛心,在教學中,應用更多的時間對學生進行朗讀訓練,通過多種形式的讀,尊重學生的個性朗讀,讓學生感悟體驗,同時注意對學生的朗讀進行多元評價,激發學生向更高的朗讀目標努力。
創設情境法:學生具有易感染的心理特點,根據學生的這種心理特點,結合教材特點,利用圖畫、音樂和文學語言描述,再現教材的情境,喚起學生對文本產生共鳴,從而使學生身臨其境,激起學生對課文學習的興趣,以至更好地入情入境,發揮想象,釋放自己的情感。
三、說學法
在本課的設計過程中,我不僅著重考慮如何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參與,更重要的是我還考慮到如何讓學生在參與上耗費精力少而收效高,以充分發揮學生的思維參與度,提高學生“學會學習”的能力。所以我準備教給學生以下幾種學法:
自主探究、合作學習法:新課標指出:“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教學必須根據學生的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主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要,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因此,在識字的過程中,放手讓學生采用多種形式自主識字,在相互交流中相互學習;在理解文本以及朗讀教學中,讓學生自讀自悟,使學生自主獲取知識、發現問題、體悟感情,從而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在布置學生進行社會調查搜集人們保護動物、愛護環境的資料這一環節,就應該重點引導學生如何進行團體合作。
想象說話練習法:語言是情感的載體,情感是語言的內涵。新課標中指出:“要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因此,在本課教學中,我根據課后練習題三設計了:
(1)我想對貝蒂說:
(2)我想對救護燕子的瑞士居民說:
(3)我想對為救丹頂鶴而犧牲生命的小女孩說:
(4)我想對說:以及“貝蒂不在乎,只在乎”;和燕子唧唧喳喳地叫著,仿佛在向致謝,感謝她(他們)。這三個想象說話練習,旨在挖掘文本的留白,激發學生發揮豐富的想象,引導學生走進文本,再走出文本,超越文本,運用學過的語言文字表達自己的真切體驗,在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的同時又落實了人文性的教育目標,達到“一箭雙雕”之妙。
四、說教學程序
圍繞以上確定的教學目標和教學重難點,我這樣設計本課的教學過程。
(一)交流信息,激發興趣
1.板書“燕子”,引導學生背誦《燕子》中描寫燕子的句子,然后問學生對燕子還有哪些了解,組織學生交流課前搜集的關于燕子的資料,比如燕子是候鳥,還比如燕子能報告天氣預報,而且是捕捉害蟲的益鳥,等等。
這一環節的設計,目的是使學生在交流中初步了解燕子的生活習性,為學生的信息交流創設平臺,給學生提供了向全班同學展示的舞臺,學生的`信心與成就感得到了滿足,同時也為深入理解課文打下了基礎,也引發了學生深入自主探究的欲望。
2.板書“專”,引導學生擴詞,再板書“專列”,引導學生聯系生活實際理解“專列”的意思。再齊讀課題,引導學生質疑:看到課題你會產生哪些疑問?
題目是文章的眼睛,是探清文章脈絡、透視文章中心的窗口,通過語言文字的多方位解讀,再通過對課題的質疑,培養了學生讀文先讀題,看題學文的好習慣,同時也培養了質疑的能力。“學貴有疑”,這一環節不僅培養了學生學習的自主意識,訓練了學生質疑、表達的能力,而且為下文的整體感知,第一次接觸文本進行了目標定位。
(二)自讀自悟,整體感知
1.先給學生提出自學要求:輕聲朗讀課文,把課文讀正確、讀流利;遇到不認識的生字多讀幾次;用自己的方法學會生字、理解新詞;在文中畫出自己不懂的地方。
2.讀后,要求在小組內進行交流,初步了解課文寫了一件什么事,并在書上寫下自己的第一感受。
3.小組交流后,再組織班級交流。教師進行隨機點撥。在了解課文主要內容時,重點引導學生“燕子遇到了怎樣的事情”,這樣的設計由疑入境,統領全文。
這一環節的設計,遵循了這樣的理念:閱讀教學要實現個性化閱讀,首先要還學生真正的“讀者”地位,讓學生與文本直接對話,給學生以自主閱讀和直接閱讀文本的時間和空間。學生在與文本直接對話的同時,初步了解了課文內容,學習了生字,提出了有價值的問題,發展了思維,同時也為學生個性化閱讀做好了準備。
(三)由疑入境,統領全文
1.課件出示第二段場景,創設情境,引導學生自由朗讀第二自然段,并說說體會到了什么。
2.根據學生的回答,提問:燕子饑寒交迫,瀕臨死亡,面臨危險,非常幸運的是它們逃脫了這場災難,這是因為,引導學生說出燕子都得到了哪些人的幫助?
指名說,師板書:政府、居民貝蒂。
3.讓學生自由讀課文,邊讀邊思考,人們為了燕子做了什么?從中你體會到了什么?(師相機提示:思考之后,你可以把這些地方用橫線“畫出”。)
學生自主學習后,再在小組中互相交流,為的是給學生梳理自己思緒的機會,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
4.集體交流時,先重點引導理解貝蒂是怎么做的:
根據學生的匯報,出示句子——
貝蒂:在覆蓋著皚皚白雪的山間巖縫里,尋找凍僵的燕子。一天下來,她一個人就救護了十幾只燕子。她的臉凍得通紅,手凍得僵硬,但她一點也不在乎。
引導學生:從中你體會到了什么?是從哪些詞句中體會到的?要求學生試著把這種感覺讀出來。
要讀出小姑娘貝蒂和父母一起,怎樣不怕危險、不怕寒冷尋找燕子的經過,突出險(覆蓋皚皚白雪的山間巖縫),救助燕子多(一個人就救護十幾只),絲毫不想自己(她的臉凍得通紅,手凍得僵硬,但她一點也不在乎)。當然在朗讀指導時,尊重學生的個性理解,只要是合乎常理的感悟,都應該呵護。因為我們的閱讀理解最可貴的地方就是個性朗讀,這是課堂生命化、人本化的表現之一。
在學生情感朗讀后,提問:貝蒂她不在乎什么?并出示句式,引導學生進行想象說話練習:
貝蒂不在乎冰天雪地的寒冷,只在乎;
貝蒂不在乎漫天遍野尋找的疲勞,只在乎;
貝蒂不在乎饑餓、寒冷、疲勞的三重困難,只在乎。
在學生深切體會后,再引導學生帶著自己的真情體驗朗讀句子。學生朗讀后,引導學生觀察課文插圖,感受貝蒂對燕子的關愛之情。(紅字板書:關愛)帶著體會到的感覺,再一次深情地朗讀第四自然段,個性朗讀時要強調評出孩子們在朗讀過程中的優點。
這個環節的設計,我始終緊緊抓住文本,讓學生充分接觸文本,創設情境,使學生在多次的情感朗讀中,入情入境,以讀導悟,再感受人物崇高思想的同時又不失時機地進行了語言文字的訓練,在文本的留白處,開啟學生思維,發揮想象,收到了“一石二鳥”的效果。
接下來,我以“我們的貝蒂是這樣地關愛燕子,多么感人的一幕啊!在尋找燕子的過程中,這樣感人的故事又何止一個!還有誰呢?”以這樣的句子為過渡,引入對第三自然段的學習。
居民們:聽到消息后,居民們紛紛走出家門,冒著料峭的春寒,頂著漫天飛舞的大雪,踏著凍得堅硬的山路,四處尋找凍僵的燕子。
指名回答后,出示句子:
(1)這里可以進行學法遷移,引導學生根據課后第二題,進行小組合作學習。
(2)組織集體交流時可以這樣點撥:“紛紛”:很多居民走出來。這居民當中都有誰呢?“可能有……可能有……”讓學生感受人們都在行動。“四處”:都是哪些地方?“在……在……”讓學生感受人們到處尋找,不畏艱辛。
理解后,引導學生進行感情朗讀。指導朗讀時,注意以情感人,我是這樣導的:
在深山,或是野外,或是叢林里,或是雪堆下,紛紛尋找燕子。這么多地方,容易找嗎?年邁的老奶奶,體弱的大叔,幼小的孩子,在找時,會寒冷,會饑餓,也會疲勞,我們來讀這個句子。
教師用自己的激情感化著學生的心靈,用自己最誠摯的情感,帶領學生走進那個冰天雪地的瑞士,去跟隨那里的居民一起來尋找瀕臨死亡的燕子,讓自己的情感體驗感化著學生,引領學生一起走進文本,進入文本的內核,那么,朗讀就達到了效果。這就是我這一個導語設計的用意所在。
用“關于瑞士政府又做了哪些事?”一句過度后,再引導學生理解“呼吁”的意思,再以一個提問:“這是怎么樣的專列?”引出第一、五自然段的學習,出示:
有一年春天,在歐洲瑞士的一個車站,一列漂亮舒適的空調列車正準備啟程,站臺上站滿了送行的人。他們送的是一批特殊的客人——燕子。
列車開動了。載著燕子的列車,帶著人類的友情駛向遠方。燕子在車廂里唧唧喳喳,仿佛在向人類致謝。
引導學生把自己的真切體會通過朗讀表現出來。讀給同桌聽,相互進行評價,共同提高。
這一環節的設計,充分尊重了學生的主體地位,放手讓學生在合作中嘗試著去感悟。學生學語文是非零起點,只有放了以后,才能知道什么地方需要老師去扶,這樣更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合作學習的過程不僅是個認知過程,更是一個交往與審美的過程。在合作學習過程中,學生不僅可以相互間實現信息與資源的整合,不斷地擴展和完善自我認知,而且可以學會交往,學會參與,學會傾聽,學會尊重他人。這些都是21世紀公民所應具有的素質。所以,在我的設計中,我時刻“以人為本”,倡導“自主與合作”的交互學習,使得生生交流不再是“空中樓閣”,盡量做到師生、生生、生本真正融為一體。四、說教學程序
圍繞以上確定的教學目標和教學重難點,我這樣設計本課的教學過程。
(一)交流信息,激發興趣
1.板書“燕子”,引導學生背誦《燕子》中描寫燕子的句子,然后問學生對燕子還有哪些了解,組織學生交流課前搜集的關于燕子的資料,比如燕子是候鳥,還比如燕子能報告天氣預報,而且是捕捉害蟲的益鳥,等等。
這一環節的設計,目的是使學生在交流中初步了解燕子的生活習性,為學生的信息交流創設平臺,給學生提供了向全班同學展示的舞臺,學生的信心與成就感得到了滿足,同時也為深入理解課文打下了基礎,也引發了學生深入自主探究的欲望。
2.板書“專”,引導學生擴詞,再板書“專列”,引導學生聯系生活實際理解“專列”的意思。再齊讀課題,引導學生質疑:看到課題你會產生哪些疑問?
題目是文章的眼睛,是探清文章脈絡、透視文章中心的窗口,通過語言文字的多方位解讀,再通過對課題的質疑,培養了學生讀文先讀題,看題學文的好習慣,同時也培養了質疑的能力。“學貴有疑”,這一環節不僅培養了學生學習的自主意識,訓練了學生質疑、表達的能力,而且為下文的整體感知,第一次接觸文本進行了目標定位。
(二)自讀自悟,整體感知
1.先給學生提出自學要求:輕聲朗讀課文,把課文讀正確、讀流利;遇到不認識的生字多讀幾次;用自己的方法學會生字、理解新詞;在文中畫出自己不懂的地方。
2.讀后,要求在小組內進行交流,初步了解課文寫了一件什么事,并在書上寫下自己的第一感受。
3.小組交流后,再組織班級交流。教師進行隨機點撥。在了解課文主要內容時,重點引導學生“燕子遇到了怎樣的事情”,這樣的設計由疑入境,統領全文。
這一環節的設計,遵循了這樣的理念:閱讀教學要實現個性化閱讀,首先要還學生真正的“讀者”地位,讓學生與文本直接對話,給學生以自主閱讀和直接閱讀文本的時間和空間。學生在與文本直接對話的同時,初步了解了課文內容,學習了生字,提出了有價值的問題,發展了思維,同時也為學生個性化閱讀做好了準備。
(三)由疑入境,統領全文
1.課件出示第二段場景,創設情境,引導學生自由朗讀第二自然段,并說說體會到了什么。
2.根據學生的回答,提問:燕子饑寒交迫,瀕臨死亡,面臨危險,非常幸運的是它們逃脫了這場災難,這是因為,引導學生說出燕子都得到了哪些人的幫助?
指名說,師板書:政府、居民貝蒂。
3.讓學生自由讀課文,邊讀邊思考,人們為了燕子做了什么?從中你體會到了什么?(師相機提示:思考之后,你可以把這些地方用橫線“畫出”。)
學生自主學習后,再在小組中互相交流,為的是給學生梳理自己思緒的機會,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
4.集體交流時,先重點引導理解貝蒂是怎么做的:
根據學生的匯報,出示句子——
貝蒂:在覆蓋著皚皚白雪的山間巖縫里,尋找凍僵的燕子。一天下來,她一個人就救護了十幾只燕子。她的臉凍得通紅,手凍得僵硬,但她一點也不在乎。
引導學生:從中你體會到了什么?是從哪些詞句中體會到的?要求學生試著把這種感覺讀出來。
要讀出小姑娘貝蒂和父母一起,怎樣不怕危險、不怕寒冷尋找燕子的經過,突出險(覆蓋皚皚白雪的山間巖縫),救助燕子多(一個人就救護十幾只),絲毫不想自己(她的臉凍得通紅,手凍得僵硬,但她一點也不在乎)。當然在朗讀指導時,尊重學生的個性理解,只要是合乎常理的感悟,都應該呵護。因為我們的閱讀理解最可貴的地方就是個性朗讀,這是課堂生命化、人本化的表現之一。
在學生情感朗讀后,提問:貝蒂她不在乎什么?并出示句式,引導學生進行想象說話練習:
貝蒂不在乎冰天雪地的寒冷,只在乎;
貝蒂不在乎漫天遍野尋找的疲勞,只在乎;
貝蒂不在乎饑餓、寒冷、疲勞的三重困難,只在乎。
在學生深切體會后,再引導學生帶著自己的真情體驗朗讀句子。學生朗讀后,引導學生觀察課文插圖,感受貝蒂對燕子的關愛之情。(紅字板書:關愛)帶著體會到的感覺,再一次深情地朗讀第四自然段,個性朗讀時要強調評出孩子們在朗讀過程中的優點。
這個環節的設計,我始終緊緊抓住文本,讓學生充分接觸文本,創設情境,使學生在多次的情感朗讀中,入情入境,以讀導悟,再感受人物崇高思想的同時又不失時機地進行了語言文字的訓練,在文本的留白處,開啟學生思維,發揮想象,收到了“一石二鳥”的效果。
接下來,我以“我們的貝蒂是這樣地關愛燕子,多么感人的一幕啊!在尋找燕子的過程中,這樣感人的故事又何止一個!還有誰呢?”以這樣的句子為過渡,引入對第三自然段的學習。
居民們:聽到消息后,居民們紛紛走出家門,冒著料峭的春寒,頂著漫天飛舞的大雪,踏著凍得堅硬的山路,四處尋找凍僵的燕子。
指名回答后,出示句子:
(1)這里可以進行學法遷移,引導學生根據課后第二題,進行小組合作學習。
(2)組織集體交流時可以這樣點撥:“紛紛”:很多居民走出來。這居民當中都有誰呢?“可能有……可能有……”讓學生感受人們都在行動。“四處”:都是哪些地方?“在……在……”讓學生感受人們到處尋找,不畏艱辛。
理解后,引導學生進行感情朗讀。指導朗讀時,注意以情感人,我是這樣導的:
在深山,或是野外,或是叢林里,或是雪堆下,紛紛尋找燕子。這么多地方,容易找嗎?年邁的老奶奶,體弱的大叔,幼小的孩子,在找時,會寒冷,會饑餓,也會疲勞,我們來讀這個句子。
教師用自己的激情感化著學生的心靈,用自己最誠摯的情感,帶領學生走進那個冰天雪地的瑞士,去跟隨那里的居民一起來尋找瀕臨死亡的燕子,讓自己的情感體驗感化著學生,引領學生一起走進文本,進入文本的內核,那么,朗讀就達到了效果。這就是我這一個導語設計的用意所在。
用“關于瑞士政府又做了哪些事?”一句過度后,再引導學生理解“呼吁”的意思,再以一個提問:“這是怎么樣的專列?”引出第一、五自然段的學習,出示:
有一年春天,在歐洲瑞士的一個車站,一列漂亮舒適的空調列車正準備啟程,站臺上站滿了送行的人。他們送的是一批特殊的客人——燕子。
列車開動了。載著燕子的列車,帶著人類的友情駛向遠方。燕子在車廂里唧唧喳喳,仿佛在向人類致謝。
引導學生把自己的真切體會通過朗讀表現出來。讀給同桌聽,相互進行評價,共同提高。
這一環節的設計,充分尊重了學生的主體地位,放手讓學生在合作中嘗試著去感悟。學生學語文是非零起點,只有放了以后,才能知道什么地方需要老師去扶,這樣更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合作學習的過程不僅是個認知過程,更是一個交往與審美的過程。在合作學習過程中,學生不僅可以相互間實現信息與資源的整合,不斷地擴展和完善自我認知,而且可以學會交往,學會參與,學會傾聽,學會尊重他人。這些都是21世紀公民所應具有的素質。所以,在我的設計中,我時刻“以人為本”,倡導“自主與合作”的交互學習,使得生生交流不再是“空中樓閣”,盡量做到師生、生生、生本真正融為一體。
(四)拓展文本,升華主旨
1.可愛的燕子快樂地乘著幸福的列車駛向遠方,這樣的故事真的很讓人感動。但是在我們的生活中,還有很多這樣的故事。
下發閱讀材料:《一個真實的故事》,講的就是人們保護動物。這一環節機動,可以當作課外作業。
2.學了課文,聽了故事,看了圖片,此時此刻你一定有很多話要說,請你把它寫下來。
寫段練習:
(1)我想對貝蒂說:
(2)我想對救護燕子的瑞士居民說:
(3)我想對為救丹頂鶴而犧牲生命的小女孩說:
(4)我想對說:
3.指名4~5個學生展示,再進行總結:通過同學們這么深情的話語,老師相信《燕子專列》中的小貝蒂,《丹頂鶴的故事》中的小女孩都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老師多么希望今天在座的每一位同學,都能像我們今天所看到的故事中的主人公那樣愛護動物,愛護環境,用愛、用情編織更美好的故事。
這一環節的設計真正做到了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在進行語言思維訓練的同時,也在進行著情感的深化,提升著對文本主旨更深一層的感悟,既發揮了想象能力,又提高了語言表達能力,這樣的練習設計才是有效的設計。當然也給了學生充分的自主選擇的權利,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具體情況,可以寫一句,也可以寫一段,可以四個內容都寫,也可以選擇一、二個寫。體現了訓練的層次性,也符合了學生智力發展的多元性。
(五)布置實踐活動
自主選擇合作的伙伴,共同搜集人們保護動物、愛護環境的資料,用自己的行動向自己周圍的人呼吁“保護動物、愛護環境”。
這一環節的設計目的在于培養學生搜集信息的能力、團體合作能力,體現了語文的綜合實踐性。
五、說板書設計
我的板書力求達到簡明扼要,抓住題眼,直奔中心,達到“高效能、簡約化”的功效,有利于學生理解文本主旨。
《燕子》說課稿15
一、說教材
1、教材分析
三年級下冊第一組課文圍繞“感受大自然的美好”選編。《燕子》是第一組課文的第一篇文章,也是三年級下冊開篇之文,這篇著名作家鄭振鐸先生的優美的散文文筆清新明快,描寫準確生動,以燕子活潑可愛的外形特點、追趕春天的候鳥習性、輕快靈活的飛行姿態以及文靜優美的休息場面這四個方面構成文中的四個自然段。全文動靜結合、有聲有色地描繪了充滿生機的如詩如畫般的春天景色,贊美了活潑可愛的燕子,字里行間都流露著作者對春天及“春天的使者”燕子的喜愛之情。
本課擬定兩課時完成:第一課時讀準字音,把課文讀正確、讀流利,掃清閱讀障礙;抓住描寫燕子外形和描寫春天的語句,感悟燕子的活潑機靈和春天的生氣勃勃;積累好詞佳句。第二課時從燕子的飛行和停歇兩個方面來進一步感受燕子為春光增添的生機。學習作者細致的觀察和一些表達方法。我本次說課的內容是第一課時。
2、學情分析:
只有了解讀者的閱讀現狀,才能充分發揮文本的魅力。經過了兩年多的學習,學生已積累了一些識字的經驗,初步具有獨立的識字能力。學習重點逐漸向閱讀過渡。一些閱讀方法掌握,如:朗讀、默讀;借助圖畫、生活實際、聯系上下文理解詞語,學生已有一定基礎。
隨著年齡的提升,學生對事物有了一定的觀察能力,能夠通過事物的變化感知春天的勃勃生機。但由于孩子們生活在城市里,對于燕子這種候鳥的了解大多來源于書本、電視等媒介,體會燕子的外形特點和活潑可愛,卻是一個難題。基于對學情的分析,根據課程標準和學生的發展需要,結合課文內容,我預設了以下教學目標:
3、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的朗讀課文;
2)抓住重點詞語,感悟燕子的活潑可愛和春天的生氣勃勃。
3)積累好詞佳句。
4、教學重難點:
把課文讀正確、讀流利,抓住重點詞語,感悟燕子的活潑可愛和春天的生氣勃勃。
二、說教法學法: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誦課文是閱讀教學的首要任務。在教學中,我注意引導通過反復讀,關注長句的斷句和停頓,讀通難讀的句子,掃清閱讀障礙。
葉圣陶先生曾說過:“一字未宜忽,語語悟其神。”可見品詞析句在語文教學中的重要作用。新課程標準在第二學段提出:要聯系上下文理解詞句的意思,體會課文中關鍵詞句在表達情意方面的作用。因此,在本課的教學中,我重點采取了“抓關鍵詞句,體悟詞句意蘊形象”的方法,帶著學生沉入詞語的“四度空間”,采用想象畫面、聯系實際、聯系上下文等多種方式學習詞語,從而在頭腦中建立形象,感悟文本,內化情感。
三、說設計特色:
詞語是構成文章的基本單位,語文老師的一個重要職責,就是帶領學生“沉入詞語的感性世界”(李海林語),和學生一起“在漢語中出生入死”(王堯語),運用多種方法,走進詞語的“四度空間”:觸摸詞語的溫度,點染詞語的亮度,開掘詞語的深度,提升詞語的效度,讓詞語成為學生言語表現的鮮活元素。
本課的設計特色為:緊扣語文教學特質,抓住語言,立足詞匯,注重詞語的意蘊形象教學,讓一個個詞語連同它們的畫面感、溫度、情感深入到學生的精神生活里,從而提升學生的感悟能力,領略到燕子的活潑可愛和春光的美好。
四、說教學過程:
語文教材中的文字是凝固的,但其凝固的東西是鮮活的。語文教學就應該引領學走進其中,去品味、去領悟、去熏陶。本著這樣的理念,下面我就來重點說說第一個課時的教學流程,我是分四個環節進行設計的:
(一)談話導入,激發興趣
1、學生交流描寫春的詞語,初步感知春天的生機勃勃。
2、揭題、板題:燕子,在出示課題的時候指導學生書寫“燕”這個字。書寫“燕”,邊寫邊說燕的上面是燕子的頭部,不要忘了下面的一短橫,中間部分的口是燕子的'身體,分別放到口字的兩旁部件就像是燕子的翅膀,底下的四點就是燕子的尾巴。
3、讀題。讀準字音,讀出燕子的活潑,可愛,讀出對它的喜愛之情,為進入文本奠定情感基礎。
(二)初讀課文掃清障礙
1、請大家自由讀一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課文,遇到難讀的地方多讀幾次,把課文讀通、讀順。(這樣通過學生自主讀書達到讀通課文,掃清字詞障礙,夯實基礎的目的。)
2、立足生情,讓學生提出難讀的詞和句子。
3、相機指導兩個不容易讀通順的長句子。
句子1:微風吹拂著才展開帶黃色的嫩葉的柳絲。
句子2:有的橫掠過湖面,尾尖偶爾沾了一下水面,就看到波紋一圈圈地蕩漾開去。
讀這兩個句子時,我從三個方面關注提升孩子們的讀書效果。
(1)讀準字音。關注翹舌音、第三聲的準確。
(2)關注字形、字義。理解“吹拂”的“拂”時,通過偏旁感受感受春風的輕柔。理解“蕩漾”時,想象畫面感受水波的起伏。
(3)讀長句時,除了反復讀,提醒注意停頓,達到通順的目標。
(三)精讀文本,感悟特點
在深度解讀文本時,我圍繞詞語展開,層層遞進;在品詞析句中理解課文內容,感悟燕子的活潑可愛和春天的生氣勃勃。
一)學習第一自然段
學習第一自然段,我選擇了四個關鍵詞:烏黑光亮俊俏輕快剪刀似的活潑機靈,從以下幾個層次進行解讀。
1、讀準字音;
2、通過讓學生思考這些詞是寫什么的,歸納出自然段的主要內容。
3、透過詞語想象小燕子的樣子,感悟小燕子的外形美和活潑機靈的特點。
4、感悟基礎上讀句子,讀出對燕子活潑、輕巧,讀出對它的喜愛之情。
5、背誦積累語言。
二)學習第二自然段
學習第二自然段,我選擇了蒙蒙細雨微風吹拂趕集似的聚攏光彩奪目這四個詞。
1、讀準字音;
2、通過讓學生思考這些詞是寫什么的,引入對春光的想象。
3、出示含有“趕集似的聚攏”的句子。通過理解本意,遷移生活,結合文本,想象畫面等方法,感悟春天的有聲有色,光彩奪目。4.指導有感情地朗讀句子。5、引導學生關注除了寫了春天,這一自然段還寫了什么,進一步了解這段話的內容。
6、最后教會學生將兩個內容相加便歸納出這一自然段的段意。
(三)小結盤點,引出后文學習
這節課,讀通了課文,學會了讀通課文、歸納段意的方法,還通過想象畫面、聯系實際、聯系上下文等多種方式學習詞語,讀懂了課文,感受到春光的美好,及小燕子外形的活潑機靈。下節課我們將繼續走近燕子,了解它的其他特點。
五、板書設計
1、燕子
外形——燕子在春天趕來
好的板書是一篇課文的袖珍版,是直觀教學的體現,更是課堂師生雙邊活動的縮影。我今天的板書采用學生感悟、教師歸納的方法來設計,根據作者的思路,展示教學的思路,體現我的課堂重難點,既簡潔又明了。
六、說預期效果
在教學中,學生學會借助拼音等方式讀準生字;通過反復讀,學會斷句停頓,讀通難讀的句子,把課文讀通、讀流利。
抓住語言,立足詞匯,采用想象畫面、聯系實際、聯系上下文等多種方式學習關鍵詞語,讓一個個詞語連同它們的畫面感、溫度、情感深入到學生的精神生活里,從而提升學生的感悟能力,領略到燕子的活潑可愛和春光的美好。
課堂是生成的,也是靈動的。總之,在這堂課中,我始終以語文課程標準為依據,充分體現“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重在凸現語文課的“文”味,讓學生在聽說讀寫中習得語文,在愉悅的環境中體會學習語文的樂趣。
《燕子》說課稿16
尊敬的各位評委老師:
大家好!
我說課的題目是統編版小學語文三年級下冊第一組的第二篇精讀課文《燕子》。下面我將從教材分析、教學目標的設定、教學重難點、教學方法、教學過程、板書設計這六個方面進行說課。本組課文以“可愛的生靈”為主題。通過本單元的學習,意在引導學生試著學習邊讀邊想象畫面的方法,體會優美生動的語句。《燕子》一課以爛漫無比的春天為背景,描寫了燕子的外形以及飛行、休憩的姿態,表達了作者對燕子的喜愛之情。
因此,依據新課標的要求,學生學情及編者意圖,我設定了如下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并背誦一至三自然段。
2、積累“剪刀似的尾巴……”等詞語,體會文中優美生動的語句。
3、邊讀邊想象畫面,體會作者對燕子的喜愛之情。
為了順利實現以上教學目標,我把進一步交流并積累文中優美生動的語句,理解和感受燕子的可愛與春光的美好作為本課教學的重點,把邊讀邊想象畫面,體會作者對燕子的喜愛之情確定為本課教學的難點。
在教學中,為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我緊緊圍繞“為用而教,為用而學”的原則,靈活采用點撥法、抓關鍵詞品讀詞句法和朗讀感悟等多種教學方法優化組合,讓學生通過圈畫、批注、邊讀邊想象畫面的方法讀懂課文,更好的理解和感受燕子的可愛與春光的美好。
本教學預計兩課時,我今天上的是第二課時。基于我對教材的分析和對學情的把握,本節課我準備從以下幾個環節進行教學:
(一)復習導入,回顧內容
首先,我以回顧上節課的學習內容入手,理清課文是從燕子的“外形、飛行、休憩”這三個方面來寫燕子的,喚醒學生對課文內容的記憶,從而提出本節課要解決的主要問題,將學生帶入到本節課的學習情境中來,為課文的學習奠定了一個良好的基礎。
(二)品詞析句,體會情感
新課標指出:學生是學習的主人。語文教學應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應為學生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環境。因此,在此環節中,我緊緊圍繞本節課主要問題“從這段文字里,你仿佛看到了怎樣的畫面”展開教學,讓學生在反復朗讀課文的基礎上,抓住關鍵詞“趕集”、“聚攏”等進行品讀感悟. 在學生交流匯報中,有意識關注學生發展的兩個基本點,即生成點和生長點。適當利用學生的回答加以引導,不斷追問,使學生更好的理解和感受燕子的可愛與春光的并讓他們在原有的基礎上獲得新的突破和收獲,最后達到情感的熏陶,思想的啟迪。
(三)遷移應用,落實語用
語文新課標指出,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學科最基本的性質。所以在學生感悟文本內涵的同時,我特別關注文本的表達。本節課我通過預“如毛的細雨、趕集似的聚攏”等這些詞語有什么特點?讓學生關注到了就是這些畫面感的詞語才使得課文的語言生動優美了,就是這些有畫面的.詞語從讓我們看到了一幅爛漫無比的燕子春光圖,并以此為訓練點,讓學生積累了更多這樣優美的詞語,從而提高了學生語言結構的能力,落實了語文雙主題的教學。
(四)總結全文,布置作業
一節課的結束,并不意味著學習活動的終結。而應該以此為一個新的起點,激發學生進一步學習的熱情。基于此,在本節課,我布置了“課后將文中生動優美的語句摘抄到積累本上并背會有” 的作業。由此把語文的學習由課內延伸到課外,這也是學生可持續發展和終身發展的需要,從而提高了學生的語文素養。
(五)板書設計
在板書設計方面,我堅持簡潔明了、突出重難點的原則。此板書簡潔的將講述的內容傳遞給學生,清晰直觀地凝聚著強烈的情感。有助于學生的理解和記憶,更突出了主題,給整節課起到畫龍點睛,總結全文的作用。
總之,這節課我將會盡大量的關注每一個學生的發展,讓他們積極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爭取讓不同層次不同水平的學生都有所收獲,有所感悟。但教學設計只不過是一種設計,在教學過程中,也會有很多生成性的問題,我會隨機改變教學策略的。以上就是我說課的全部內容,感謝各位評委老師的聆聽。
《燕子》說課稿17
一。說教材
1。教材簡析:
《燕子》是人教版小學語文課本第十冊第一單元的一篇講讀課文。這是一篇寫景狀物的,作者鄭振鐸抓住春天景物特點,通過準確、生動的描繪,充分表現了小燕子的活潑可愛。抒發了對春天的贊美之情。
《燕子》這篇課文語言生動、簡樸、感情真摯、濃郁。注重培養學生細致觀察事物,抓住事物特點,有條理地記敘。
2。教學目標
根據教學大綱要求:”能抓住重點,觀察事物,養成勤于觀察思考。”和編寫意圖及本課語言生動,感情真摯的特點, 我制定了如下教學目標:
(1) 感受燕子的活潑可愛和光彩奪目的春天景色,培養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 學習作者抓住事物特點的觀察和表達方法。
3。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體會到燕子的可愛和生機勃勃的春天景色。
教學難點:體會作者在觀察的基礎上如何抓住景物的特點進行描寫。
《燕子》是本單元的首篇課文,作者觀察細致,描寫細膩。因為止前的學生對周圍現象,是日常生活普遍存在著目視無睹的情況,語言貧乏,不善于思考和表達。所以定為上述兩點作為教學重點和教學難點。
二。說教法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本文感情色彩鮮明,所以如何體會作者的深情,引起學生的共鳴。因為上一冊中,學生已經接觸過體會文中的好詞、好句,比喻句和擬人句的.寫作手法,具有一定的了解和基礎。為了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和自學能力,我準備采用”講、扶練、啟發誘導”的教學方法。
三、說學法
教學活動是教和學的雙邊相互促進的活動,為了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作用,完成教學任務,在上述教學方法指導下引導學生掌握”讀、想、劃、畫、議”的學習方法。通過讀,達到有所思、有所得、認真思考,劃分重點詞句,議出問題,把握訓練重點。
四、說教學程序
良好的教學設想必須通過教學實踐來實現。我是這樣安排教學程序:
<一>。激發情感,整體感知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為了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我讓學生充滿興趣地學習。我先讓學生唱《小燕子》歌曲:”小燕子,穿花衣,年年春天來這里,我問燕子為啥而來,燕子說這里的春天最美麗。”我設疑:”春天最美麗在哪呢?”再讓學生暢所欲言春天的發現,我根據學生匯報,(板書:光彩奪目,生機勃勃的春景)。接著讓學生進行繪畫小燕子比賽,最后進行評議。充分體現了學生主體作用。根據學生愛講故事和繪畫的特點,我采取上述活動體會小燕子的活潑可愛,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二>。抓住重點詞句,精講探究,學中悟法
課文中燕子飛行和停歇部分是學習重點主要體現。為了讓學生熟練掌握基礎知識,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理解字詞,掌握一定的學習方法,我精講課文這兩部分,以問促讀,啟發誘導,為學生疏通學路。
“學貴有疑,疑則進。”我先提出問題:文中具體寫了燕子的幾種飛行姿勢?讓學生自由讀文后,再指名讓學生回答。只要回答有關于內容的,我都給予肯定。鼓勵他們學習的積極性。回答不上來就由他自己尋找具體哪位同學幫助,我并要求演一演燕子飛行的姿勢。我根據學生匯報板書:飛行的燕子。這樣既是增添課堂氣氛,又直觀。使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燕子》說課稿18
尊敬的各位評委老師:
大家好!(鞠躬)
我是小學語文組,01號考生,今天我說課的課題是《燕子》。(轉身板書課題:《燕子》)下面,我將從說教材、說學情、說教學目標等各個方面進行我今天的說課。
第一、說教材(10分)
《燕子》是人教版九年義務教育小學語文三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的一篇精讀課文。本單元以走進大自然為主題,圍繞觀察家鄉景物、感受大自然的美好來組織單元。(訓練重點是:引導學生能聯系上下文,理解詞句的意思,并學習、運用、體會優美語句表情達意的作用。)(不要)課文的作者是現代作家鄭震鐸先生。《燕子》是一篇文質兼美的寫景狀物散文,主要描繪了春天里燕子在天空中、湖面上飛翔,在電桿上停歇的場面,給春天帶來了許多生機。對于重點、難點的分析:根據教材內容和對學情的分析,我將本課的教學重點確定為:引導學生體會燕子的可愛和生機勃勃的春天景色。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將難點確定為:引導學生認識、分析事物的特點,學習按順序抓特點的觀察方法。學好本課,有利于豐富學生的語言積累,同時,在朗誦的過程中讓學生體會燕子的美,增強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第二、說學情(10分)
結合課文內容和學生已有的認知,我將從兩個方面來分析學情。第一,學生的認知情況。
根據新課標的要求,在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中,三年級的學生能夠聯系上下文,理解詞句的意思,體會課文中關鍵詞句表情達意的作用,能對課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問。
第二,學生的思維特點。
處于這一階段的學生,具有思維活躍、求知欲強、樂于表達、樂于交流的特點。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我注意營造相應的學習情境,來激發學生強烈的學習興趣,讓學生直接與文本進行對話。同時,三年級的學生思維正處于由形象思維過度的時期,能進行一定的抽象思維,但仍以形象思維為主。他們對本課的學習相對容易,因為燕子、柳絲、荷花這些景物都是學生熟悉的景物,他們一定會感興趣。但是,還要進一步培養學生了解作者觀察的方法。在教學中,教師要結合課文來突破這個難點。
第三、說教學目標(10分)
結合新課標以及本單元的訓練重點,我將本課的教學目標確定為:
第一,知識與能力目標。
1.會認9個生字,會寫14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第二,過程與方法目標。
理解課文內容,抓住描寫燕子和春天的語句,感悟燕子的活潑可愛和春天生機勃勃的景象。
第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學習作者細致的觀察和一些表達方法,積累好詞佳句。
激發學生熱愛春天、贊美春天的美好情感。
第四、說教法和學法(5分)
(一)說教法:
為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順利完成教學目標,我結合教材特點和學生學習的'特點,在本課教學中,我主要采用以下幾種教法:
1.情境創設法。
在課堂中,我注重整合課程資源,利用多種有效手段創設情境,來引導學生積極、主動的學習。
2.朗讀感悟法。
在教學中,我以讀帶講、以讀促學,通過自讀自悟、邊讀邊想等多種方式,讓學生在讀中思考,在讀中想象,充分感受課文中優美的語言,從而形成良好的語感。
3.評價激勵法。
在教學中,我給學生充分的閱讀時間和開放的思維空間,珍視學生獨特的閱讀體驗,只要言之有理,都給予認可和鼓勵,讓學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悅。
(二)說學法
學無定法,貴在得法。學生掌握了正確的學習方法,就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本課教學中,我主要采用以下幾種學法:
1.個性閱讀法。
2.探究發現法。
3.小組討論交流法。
讓學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中,心有所感,情有所悟。 第五、說教學準備(5分)
1.教師準備:有關春天和燕子的課件,即多媒體課件。
2學生準備:課前讓學生注意觀察身邊春天的景物,做好課前預習。
第六:說教學過程(35分)
(一)說導入設計
良好的開端是一節課成功的一半,因此在上課之初,就需要利用有效的導入方式,來激發學生強烈的學習興趣。
本課導入,我采用:創設情境,激趣導入法。
通過課件,呈現初春燕子呢喃、柳樹發芽、荷花綻放的美景圖,試問,這是哪里呀?同學們,通過課前預習,你能用自己的話來說一說這些景象嗎?現在,就讓我們一起去領略這美麗的風光吧!(轉身板書:燕子和大括號)請同學們齊讀課題《燕子》。
設計意圖:課程伊始,呈現初春的美景圖,讓學生在朗讀課文時有一個總體印象,為學生理解課文內容起到定向、發動的作用。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學生自由朗讀課文,初步了解文章的寫作思路,明確:(板書各部分)
第一部分,寫了燕子的“外形美”;
第二部分,描寫“春光美”;
第三部分,寫燕子的“飛行美”;
第四部分,描寫燕子的“停歇美”。其中,在寫燕子的外形美的時候,突出了燕子的“活潑機靈”。(板書:活潑機靈)
設計意圖:鼓勵學生在正確朗讀的基礎上,初步讀懂課文的意思。
(三)精讀課文,品情悟理。
1.教師范讀,學生試讀正音,再流利朗讀。讓學生畫出自己認為含義深刻、耐人尋味的句子。學生在朗讀:“才下過幾陣蒙蒙的細雨,微風吹拂著千萬條才展開帶黃色的嫩葉的柳絲。”這句時,教師要指導學生使用輕柔、舒緩的語氣來讀,體現出柳絲的柔美多姿。
2.學生再讀課文:“小燕子從南方趕來,為春光增添了許多生機。”讓學生在小組中交流合作,思考“趕”字的運用效果,通過教師引導,讓學生明確:“趕”字形象生動的寫出了小燕子來參加春天這個集會的急迫心情。
3.用以上同樣的方法,讓學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中,通過教師范讀,學生齊讀、賽讀、分小組讀、男女讀等多種閱讀方式,引導學生學習后面的幾個部分。明確出作者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板書:熱愛自然)
設計意圖:通過讓學生以小組合作交流的方式進行學習,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增強學生的團隊精神,激發學生強烈的學習興趣。
(四、課后總結,拓展延伸)
(四)說作業布置(精而簡)
《燕子》說課稿19
一、說教材
《燕子》這篇文章選自部編版小學語文三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第2課,是一篇語言優美而且十分簡潔的寫景狀物散文。文章主要描繪了春回大地,燕子從南方回歸的美麗景象,抓住燕子在天空中飛翔、在湖面上掠過、在電線上停歇的畫面,抒發了“春光無限好”的積極情感。
文章篇幅短小,語言簡潔卻意境雋美,能夠給人美的享受。本單元的主題是“神奇的大自然”。作為本單元的開篇,既是對學生進行朗讀背誦訓練的好文章,也是本單元培養學生觀察和表達的好材料,又是對學生進行審美教育的好素材,為后面課文的學習,奠定了一定的基礎。(知識聯系)
說教學目標
新課標要求,加強語文課程與生活及其他課程的聯系,促進學生的聽說讀寫等語文能力的整體推進和協調發展,所以我設計了這樣的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目標:認識“俊、俏”等生字,會寫“聚、掠”等生字,積累好詞佳句;能夠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全文,把握文中描寫的燕子的特點,并能簡要描述。
2.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默讀,體會本文語言的優美與簡潔,能夠通過抓住重點語句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通過學習本文,感受燕子的可愛和春光的美麗,體會春天給人們帶來的愉悅心情和蓬勃向上的力量。
說重難點
課文的題目是《燕子》,因此引導學生體會燕子的可愛和生機勃勃的春天景色是文章的重點,而理解課文的重點語句及詞語是本課的難點。
二、說學情
小學四年級的學生,經過三年多的學習,已經積累了一些識字的經驗,初步具有了獨立識字的能力,學習重點逐步向閱讀過渡。隨著年齡的提升,學生對事物有了一定的觀察能力,能夠通過事物的變化感受春天的'勃勃生機。但由于孩子們生活在城市里,對燕子的了解大多源于書本、電視等媒介,而體會燕子的外形特點和活潑可愛,卻是一個難題。
這一學段的學生好奇心強,求知欲旺盛,形象思維占主導,理解能力可能會相對不足,這些都將是我在教學過程中需要考慮的問題。
三、說教法學法
語文課的教學,最主要的是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和良好的閱讀、欣賞能力。
因此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朗讀體會法將貫穿于整個教學環節中。通過有感情地朗讀,幫助學生體會作者生動形象的描寫。此外,在導入和研讀部分,我還會使用情景教學法,調動學生的多方面感官,加深對文章的深入理解和把握。
而對于學生,我將主要引導他們通過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方法進行學習,從而更好地實現“教為主導,學為主體”的教育理念。(學法)
四、說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激發興趣
一個好的導入能夠達到“課未始,興已濃”的狀態,是課程成功的關鍵。因此,我會通過采用播放有關春天和燕子的圖片或者視頻,并且配有音樂這種直觀的方式進行導入。這樣可以在上課之初為學生們首先營造一種欣賞的情感氛圍,有助于后續文章的學習與理解。
播放完視頻、圖片這類資源后,我還會引導同學們展開討論,說一說看完視頻后有什么感想,并探討你還從哪里可以感受到春天。這樣在課前就進行了充分的形象感知和感情鋪墊,順勢導入新課的教授,極大提高了學生們上課的積極性,并且為創造性學習打下基礎。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語文的教學離不開閱讀,“讀”既是一項重要的語文素養,又是一種關鍵的學習手段。因此,新課教授環節我將按照如下的順序來展開。
1.初讀課文,感知春天
這是新授的初始環節,在這一過程中通過整體把握文章,能夠為后面的學習鋪平道路。
我會鼓勵學生們大聲地、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邊讀邊想象春天的美麗圖景。同時完成一個自學任務:處理生字詞,掃清閱讀障礙。多數的生字生詞是可以自行處理的,但是還需要我進行個別易錯或難寫字的指導,如“湊”字是兩點水,不是三點水,而書寫的時候應該先左后右。
本篇文章是語言優美的寫景狀物類散文,因此解決完生字詞之后,我會播放范讀錄音,讓學生認真聆聽,并談談聽后的感覺,從而提高他們的誦讀和欣賞能力。
2.再讀課文,了解燕子
這部分是教學過程的核心環節,是對文本的深入解讀,也是培養學生們自學意識和能力的最佳機會。在這一環節,我會采用引導式教學,進行逐層提問,討論探究。
首先,我會請學生閱讀第一段文字,并回答問題:讀完第一段,你了解到什么?能夠體會出燕子什么樣的特點? 因為這些問題相對簡單,學生能夠通過讀文章就可以從中找到準確的詞句來回答問題,因此我會選擇班里平時不怎么活躍的同學來回答以上的問題,這樣可以為他們增加一些學習的信心,提高他們接下來的參與積極性。
接著,我會提問,在這里“湊”是什么意思?學生回答完后,我不會立即進行解釋,而是提供媒體演示,幫助學生體會燕子的外形特點,理解“湊”字的意思。這樣在“看中學“,課堂趣味十足。
對于燕子的描寫是屬于本文的重點,文章主要通過三個畫面進行立體的展示。因此,下面的內容的教學我會給學生充分的討論空間,讓他們去總結燕子有哪些特點,分別是從哪些方面寫的,通過找句子、理解詞語來證明自己的觀點。
首先,我會讓學生概括,第2、3、4自然段分別寫了什么?并請他們試著用小標題的形式加以歸納。通過閱讀文章,不難看出,下面三個自然段分別描寫了“春天的盛會、飛行的燕子、美麗的曲譜”三個畫面。
接下來,我會讓學生說說哪幅圖最吸引你,為什么?根據學生的回答,相機展開教學,進行啟發式指導。比如,以第二自然段為例。
我會讓喜歡第2節的學生齊讀課文,其他同學邊聽邊畫出文中描寫的春天的景物。并提問,這一段描寫了春天什么特點?從哪里看出來?經過分組討論和發言,學生們不難找出“光彩奪目”和“有生趣”兩個特點,并可結合課文,領略到春天的美景。分析完美景,我會提出最后一個疑問,這一節主要講春天的盛會,和“小燕子”有何關系呢?讓學生體會到,已經熱鬧非凡的盛會,因為有了小燕子的加入才更有生趣,這里包含了作者對燕子的喜愛之情。
對于理解文中的重要詞語是本文的難點,因此我會多加引導,讓學生體會。比如“黃綠眉眼”一詞,學生可能不是很理解,因此我會引導學生進行想象,從而理解,柳枝發芽時顏色發黃,看上去有黃有綠,就像是柳樹剛剛睡醒,在春天睜開朦朧的雙眼。這樣,作者比喻手法的運用,使得畫面更加的生動形象。
這是第二幅畫面的引導,下面兩幅圖畫,我會用同樣的方式進行。
(三)拓展延伸,想象發現
深入領悟了文章,最妙的是進行一些鞏固和強化。因此我會讓學生把自己當做一只小燕子,介紹一下自己家族里都有哪些成員,他們還有哪些朋友,都是什么樣子的?這樣在鍛煉學生想象力的同時,也提高了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提高了學生的語文素養。
(四)課堂小結,深化情感
小結是一節課程的尾聲,好的小結應該是讓學生自主回憶所學。我會利用板書,引導學生進行總結。這體現了新課標“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育理念。
(五)作業布置
這是本節課的作業布置,本著開放性、層次性、多樣性的原則,我布置三個作業:
1.文章詞句優美,積累下自己喜歡的部分,或背誦或抄寫,來豐富自己的寫作素材。
2.完成一個小練筆,寫寫自己喜歡的動物。
3.有余力有興趣的同學可以為自己的小練筆配上一幅畫。
五、說板書設計
接下來我說一下我的板書設計,我的板書清晰明了,一目了然,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抓住重點,理解課文。
(編輯:華圖媛媛)
《燕子》說課稿20
一、說教材
《燕子媽媽笑了》這篇童話故事以通俗的語言,充滿童稚的筆觸,生動形象的描繪出一只從學習認真開始到終于學會了認真的可愛的小燕子的形象。課文通過燕子媽媽與小燕子的三問三答,不僅介紹了冬瓜與茄子的大小、顏色、外形三個方面的區別,還說明了小燕子一次比一次更認真地去觀察冬瓜與茄子,更說明了“認真”是做人做事基本的能力和品質。
童話故事《燕子媽媽笑了》的主人公小燕子與它的媽媽之間發生的故事,就如同生活中的一年級的小學生和他們的媽媽之間發生的故事。這讓學生們讀起來倍感親切。很自然的把“小燕子”當成他們當中的一分子;也會自然的拿自己的言行去和小燕子進行比較;最后把小燕子當成學習的榜樣。并從小燕子的故事中去明白做人做事都要認真的道理。在教學過程中,力求體現以讀為本,讀中理解、讀中聯想、領悟的教學思路,注意引導學生多讀,邊讀邊想。力求先讓學生在讀中整體感知課文內容,然后,圍繞重點句子,引導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通過個性化的閱讀反復品味課文內容,最后,再通過有感情的朗讀,深化對課文的理解。
二、說目標和重難點
1、知識目標:通過教學讓學生進一步鞏固認識生字學習,了解課文內容。
2、情感目標:本文主要培養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讀出不同角色的不同語氣,從而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
3、情意目標:通過對課文的學習,使學生明白“認真”是做人做事的基本能力和品質。
4、教學重點:理解燕子媽媽最后笑了的原因,從而使學生明白做人做事都要認真的道理。
5、教學難點:分角色朗讀課文,注意讀出不同角色的不同語氣。
三、說教法
《大綱》指出,閱讀教學“是識字的基本途徑”。要在語言環境中識字。依據《大綱》制定的`識字教學原則,在這節課中,我從識字著手,隨識字一步一步地理解課文,把識字教學與理解內容、領會感情三者融為一體。利用插圖幫助理解,通過造句學會運用,從模仿表演中識字,讓學生通過做一做體會字義:再是利用字形來理解字義。在教學手段的運用上,我精選媒體,系統設計,寓教于樂,樂中求學。創設情境、渲染氣氛、激發感情,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真正做到了電化教學的經濟、必要、準確。
四、說學法
訓練是閱讀教學的中心環節。因為知識在訓練中鞏固。能力在訓練中形成,思維在訓練中發展,習慣在訓練中培養,情感在訓練中陶冶。在教學時,我遵循“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訓練為主線”的原則,組織課堂教學。如教學“冬瓜躺在地里,茄子掛在枝上”時,我引導學生做動作來理解“躺”、“掛”的意思,沒有“紙上談兵”講意思,而是讓學生自己讀讀句子、自己做做動作。這樣,有動有靜,動靜搭配,既使學生學得快樂,又通過訓練代替了教師的千言萬語。在讀的訓練中,我則按照“自讀課文,感知內容;導讀課文,加深理解;朗讀課文,體會感情;分角色讀課文、激發興趣”的程序進行,使這幾個環節互相聯系、互相依存,由此構成了講讀課文第二課時的宏觀整體。這節課,我還通過范讀、齊讀、朗讀、個別讀、按自己喜歡的方式讀、分角色讀、找伙伴讀、重點句段反復讀等多種讀的形式,使學生參與讀書的機會較多,真正收到了以讀代講、以讀促思、以讀助講、以讀悟情的效果。
五、說教學流程
1、創設情境 導入新課
主要是通過談話和看圖導入新課,創設情景,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如:課剛開始,我設計讓孩子們與小燕子、燕子媽媽打招呼,從而引出本課的主人公,同時也引起學生學習的興趣。
2、初讀課文 整體感知
主要通過分層次提出目標,讓學生讀,在讀中感悟。由于每個學生的能力不同,對課文的熟悉程度也不同,所以,在這一個環節中,我設計了這樣的一個問題:“請孩子們按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讀熟的孩子可以一邊讀,一邊想自己知道了什么?讀得不太熟的孩子只要能繼續練習把課文讀會就行了。”這樣對課文熟悉程度不同的學生提出了不同的要求使每個學生都有目的的讀書。同時采用合作學習方式讓學生自讀、自悟讓學生學會主動學習。通過討論提高學生的質疑能力。如:讀完課文后,讓學生分四人小組交流討論,講講自己讀懂了什么?還有什么不懂的?討論解決不明白之處。這樣讓學生和小伙伴在一起互相交流,互相學習,使每個學生都有機會發表意見,同時也能提高學生的質疑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
3、品讀課文 讀中明理
這個環節的設計主要通過多種形式的讀,讓學生進入課文所營造的氛圍中去,讓學生在讀中積累語言,培養語感。如:小燕子觀察冬瓜和茄子三次不同的發現,以及三次中小燕子的心情,讓學生采用不同形式的讀,體會小燕子的快樂。而燕子媽媽三次不同的態度,則通過老師的范讀、學生練讀等營造出氣氛,從而讓學生從小燕子的故事中去明白做人做事都要認真的道理。同時利用開放性問題對學生進行發散性思維訓練,培養學生靈活的思維能力。如:學生明白了做事要認真的道理后,設計了這樣問題:“如果你是燕子媽媽,看到小燕子有了這么多的發現,你會對小燕子說些什么呢?”這樣既深化了主題,同時發散了學生的思維,提高學生的評價能力,讓學生學會看到別人的優點,進而也提高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
4、積累語言 拓展延伸
這個環節的設計主要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和在日常生活中的觀察能力。在這里我主要設計了分角色朗讀,升華感情。之后我又設計了這樣一個問題:“小燕子通過認真觀察發現了冬瓜和茄子的不同,那你在生活中發現哪些蔬菜長得不一樣啊?”這樣引向課外,既發散了學生的思維,提高了口頭表達能力,同時培養學生在生活的觀察能力。
學海無涯,教無定法,教學是件很細的事,上課更是一門遺憾的藝術,但正是這些遺憾,促使我在教壇這塊肥沃的土地上不斷地耕耘、不斷地探索、不斷地奮進!
【《燕子》說課稿】相關文章:
燕子說課稿12-09
《燕子》說課稿04-25
《燕子》的說課稿03-08
《燕子》的說課稿09-20
《燕子》說課稿07-27
《燕子》的說課稿03-28
燕子說課稿12-09
《燕子專列》說課稿11-03
《燕子專列》說課稿01-01
燕子說課稿15篇1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