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人教版小學數學四年級《公頃和平方千米的認識》說課稿范文(精選10篇)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就有可能用到說課稿,說課稿有助于提高教師理論素養和駕馭教材的能力。說課稿要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人教版小學數學四年級《公頃和平方千米的認識》說課稿范文(精選10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小學數學四年級《公頃和平方千米的認識》說課稿 1
一、教材分析
《公頃和平方千米的認識》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三年級下冊第六單元《面積》(教材84頁)中的教學內容,人教版小學數學四年級《公頃和平方千米的認識》說課稿。公頃和平方千米是兩個較大的面積單位,一般用于計量大面積的土地。它是在學生 學習 了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計算,面積單位間的進率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等面積單位,這些單位比較適用于計量物體表面、平面圖形以及小塊土地的面積。如果用于計量面積很大的土地,則很不方便,因此需要公頃和平方千米。
本節課的教學任務是,使學生初步形成1公頃、1平方千米的觀念,聯系實際體會它們大致是多大,在頭腦里留下比較清楚的印象;應用平方米與公頃、平方千米與公頃間的進率,感受用公頃和平方千米能方便地表達土地的大小,從而體會土地的面積;整理先后教學的全部面積單位,組織新的認知結構,合理地應用面積單位。
二、學情分析
本學期大部分學上學習態度端正,學習目標明確,上課專心聽講,下課積極主動的完成老師的任務,遇到不懂的問題能主動的問老師還有同學,只有個別的同學思想不夠積極,大多數學生掌握基礎只是比較牢固,回答問題比較準確,對新知識掌握較快。學生上課時回答問題比較積極,但語言的組織能力還不夠強,有待加強。
三、說教法
本節課主要采用合作交流、自主探究的教學方法。新課標指出:學生的數學學習內容應當是現實的、有意義的、富有挑戰性的,內容的呈現應采用不同的表達方式,以滿足多樣化的學習需求。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和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要將計算融入到具體的問題情景之中,產生計算的需要,然后再確定用什么方法來計算。依據《新課標》中“變注重知識獲得的結果為知識獲得的過程”的教育理念,我以學生發展為立足點,以自主探索為主線,以求異創新為宗旨。
四、說學法
通過本節課學習,使使學生能夠利用新舊知識遷移,積極主動地去觀察,去發現新知識、新經驗,充分發揮作用,參與學習的全過程。通過教師的引導,學生能夠歸納、總結學習方法,并在自己獲取的成果中享受成果、消化成果、滲透成果。使學生腦海中形成數學來源開生活,生活中處處有數學的觀點,并能利用所學知識,使數學問題生活化,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五、說教學目標
1、使學生認識常用的土地面積單位——公頃和平方千米。通過計算、觀察、推理、想象等方式讓學生感受1公頃和1平方千米的實際大小。
2、使學生掌握土地面積單位間的進率,知道1公頃=10000平方米,1平方千米=100公頃,會進行簡單的單位換算。
3、使學生體會到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系和作用,增強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4、利用數據資料,圖片資料,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六、說教學重點和難點
1、教學重點:認識常用的土地面積單位——公頃、平方千米(平方公里)。感受1公頃和1平方千米的實際大小。
2、教學難點:幫助學生建立1公頃有多大的實際認識,以及掌握土地面積單位的進率和簡單換算。
教學準備:圖片資料、多媒體課件等。
課前準備:測量操場的長和寬,計算操場的面積。
七、教學過程
(一)情境引入
1、激活已有的數學經驗。
師:同學們,在我們身邊處處都有與數學有關的信息,現在我們就來個就地取材。
①師隨手拿起一個文具盒,問:它的表面面積大約是2()。
②數學書封面的面積大約是300()。
③黑板的面積大約是()。
師:剛才我們都講的是什么單位?(面積單位),從你們響亮的回答中,老師知道你們對面積單位掌握得很扎實,同時,我也了解到你們非常關注身邊地一些事物,這是一個非常好的.學習習慣,希望大家繼續保持。
接著出示:中寧一中的占地面積約5()。師:能填我們學過的單位嗎?
【設計意圖: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從身邊的物體表面面積切入,復習了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3個較小的面積單位。通過感知中寧一中面積的大小讓學生產生需要運用更大面積單位表示的需要。】
2、揭示課題
師:表示一些較大的面積,如土地面積、森林面積、沙漠的面積等等,常常會用一個較大的面積單位,它們是公頃和平方千米。
板書:公頃和平方千米的認識
(二)探究新知
1、認識公頃
①自學公頃,初步感知
師:1公頃到底有多大?“公頃”和“平方米”之間到底有怎樣的聯系?請同學們打開書84頁。(學生看書)
師:誰能把自己看書的收獲和大家交流一下?
②學生匯報,師板書:邊長是100米的正方形,面積是1公頃。
③推算:邊長是100米的正方形,面積是多少平方米?
(學生推算后匯報,師板書)100米×100米=10000平方米=1公頃
④感悟1公頃。
師:從推算結果來看,說明公頃和平方米之間的進率是多少?知道了公頃和平方米之間的關系,你想不想親自感受一下1公頃的大小?
a、帶學生到操場,匯報操場面積,再估計1公頃相當于幾個操場的面積?使學生初步建立1公頃的表象。
b、8名學生手拉手為一組,4個小組圍成一個正方形。
師:這個正方形的邊長大約是10米,圍成的面積大約是100平方米。
推算:多少個這樣的正方形面積合起來就是1公頃?
想象:100個這樣的正方形是1公頃,你有什么感受?
小學數學四年級《公頃和平方千米的認識》說課稿 2
【教學目標】
1、幫助學生認識平方千米的實際含義,體會1平方千米的實際大小。知道平方千米和公頃之間的進率,能進行單位換算。
2、讓學生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系,能解決相應的實際問題,培養主動探索的習慣。
【教學重點】
認識1平方千米。
【教學難點】
感受1平方千米的實際大小與平方米,公頃間的進率。
【教學準備】
讓學生提前預習。
【教學時間】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課前熱身:
1、(1)4公頃=()平方米
(2)73000平方米=()公頃
2、填一填
(1)邊長為()的正方形面積為1平方厘米。
(2)邊長為()的正方形面積是1平方分米。
(3)邊長為()的正方形面積是1平方米。
(4)邊長為100米的正方形,面積是()平方米,相當于()
二、講授新課
(一)創設情景,引入平方千米
1、師:同學們,公頃大嗎?其實還有比公頃更大的面積單位————那就是平方千米,這節課老師就帶領同學們來認識這位新朋友————平方千米。(板書:認識平方千米)
提問:看到“平方千米”這四個字,你聯想到了哪個長度單位?(千米)
2、既然大家覺得平方千米和千米有關,那你能根據已有的知識來猜猜邊長多大的正方形面積是1平方千米呢? (學生交流并說說是怎樣想的。)
學生討論并回答:邊長為1千米的正方形面積為1平方千米。
3、推算平方千米和平方米的進率
師:我們已經知道了千米和米有關,還記得是什么關系嗎?(1千米=1000米)那么平方千米和平方米肯定也有關系,你能算出1平方千米等于多少平方米嗎?
學生嘗試探索后交流。
板書:1000×1000=1000000 1平方千米=1000000平方米
4、推算平方千米和公頃的進率
師:我們已經知道了公頃和平方米的關系,是什么呢?
既然1公頃=10000平方米,而1平方千米=1000000平方米,你能根據這些關系推算出平方千米和公頃的關系嗎?
學生自己探索后交流。
板書:1000000÷10000=100
1平方千米=100公頃
教師敘述:邊長1000米的正方形土地,面積是1平方千米,也就是1000000平方米,還可以用100公頃來表示。
5、感受1平方千米
(二)聯系實際,解決問題
填一填
1、讓我們走進生活去感受平方千米的大小吧。完成填空,并說說是怎樣想的?
(1)我國著名園林北京圓明園的占地面積約350公頃,合()平方千米。
(2)1997年,珠海建造的圓明新園占地面積約1.39平方千米,合()公頃
面積單位的大小順序排一排:按從小到大的順序排一排我們學過的面積單位。(板書)說一說:相鄰面積單位間的進率,舉例說說各自在那些場合使用。
2、填面積單位
(1)計算機屏幕的.面積大約是780()。
(2)學校計算機房的占地面積是96( )。
(3)香港特別行政區的面積約是1100( )。
(4)機場跑道約占地20( )。
3、試一試
一架直升飛機在一片梯形松樹林(如右圖)上空噴灑藥水。這片松樹林的面積是多少平方千米?合多少公頃?
(4 + 2)× 2÷2 =6(平方千米)
6平方千米=600公頃
答:這片松樹林的面積是6平方千米。合600公頃
4、自我提升
一個長2000米,寬1500米的長方形果園,面積是多少平方米?合多少平方千米?有一平行四邊形果園與此長方形果園面積相等,已知平行四邊形底為3000米,求它的高是多少?
(三)課堂小結
師:這節課我們主要學習了什么內容呢?
同學們談談自己的收獲。
【作業布置】
數學練習冊
【教學反思】
在這個教學環節中,重點引導學生感受平方千米的實際大小。由于平方千米是一個很大的面積單位,不能像平方米那樣直接比劃,因而教學中采用了想象與轉化成較小的面積單位來感受的方式,讓學生感受平方千米的大小。
教學中把推導平方千米與公頃、平方米之間的進率與感受平方千米的大小結合起來,既讓學生掌握了平方千米與公頃、平方米之間的進率,又同時讓學生通過平方米這個面積單位進一步感受平方千米這個面積單位的大小,收到一箭雙雕的教學效果。通過這樣一些方式把培養學生空間觀念的教學目標落到實處。
小學數學四年級《公頃和平方千米的認識》說課稿 3
一、教材分析:
在學習了幾個常用的面積單位以后,教材在本節教學內容中安排學習兩個土地面積單位——公頃和平方千米。教材首先給學生呈現了一幅體育場主題圖,提出問題——這么大的體育場,怎么測量它的面積呢?讓學生感受到前面學習的三個面積單位在實際測量中是有一定的局限性,于是產生了學習新的面積單位的需要。
然后教材給這兩個單位進行界定,讓學生明確它們的實際大小。在他們的生活經驗中很少了解到和公頃、平方千米相關的東西。為了幫助學生了解1公頃、1平方千米的實際大小,教材還采用“生活中的數學”的形式告訴學生200個教室的面積大約是1公頃,140個足球場的面積大約是1平方千米。
針對本課時的內容,我制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通過演示和教師與學生的探究,使學生形成1公頃的表象,建立空間觀念,認識1平方千米,知道平方米與公頃以及平方千米之間的進率,應用公頃計算土地面積。
2、讓學生在與同伴的合作交流中培養學生與他們合作的能力。
教學重點:利用進率解決換算.
教學難點:知道公頃在實際中的應用.
二、說教法
本節課我主要采用合作交流、自主探究的教學方法,充分認識到學生的認知和發展,使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潛力,在數學活動中主動參與特定的數學活動。在自主、合作、探究的過程中去感受、體驗、探究。培養他們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對數學的好奇心與求知欲。建立自信心,形成實事求是的態度以及進行質疑和獨立思考的習慣。使學生得到全面發展
三、說學法
合作交流、自主探索有利于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可以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變被動的聽為主動的學,學生積極動腦、動口、動手。運用目標教學的基本模式,倡導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強化學生合作學習、自我思考,充分發揮學生的天賦和創造才能,保證課堂教學的密度。
四、教學過程:
根據本課時的內容和特點,我設計了以下幾個教學環節
一、創設情境,引入公頃
1、出示課件請你們看一看,想一想。填寫什么單位合適?
計算機鍵盤上的小按鍵,面積大約1()計算機屏幕的面積大約8()
我校計算機教室的面積大約96()“鳥巢”占地面積大約()()
[這一環節的設計目的是讓學生從體驗面積單位在生活實際中的應用開始,體會“公頃”這一面積單位產生的需要。在教學過程中,前面的三道題目用常規的教學方法即可。最后一題先讓學生說一說用什么單位。估計會有學生說出用公頃。大多數學生會想到用平方米。填寫上平方米后,再寫數據200000。讓學生讀一讀。學生就會體會到單位的不適應了。我這時就可以引出新課]
師:我們這節課就來學習土地面積單位公頃和平方千米。(板書)
師:你們想知道1公頃有多大嗎?
二、自主探究,認識公頃
我是通過以下幾點來教學的
1、認識1公頃的含義。
談話:我們學過的面積單位都是根據邊長一定的正方形面積來確定的。例如:1平方厘米是邊長1厘米的正方形面積;
1平方分米是邊長1分米的正方形面積;1平方米是邊長1米的正方形面積;
這時出示課件請同學們看大屏幕,這個藍色的正方形就代表1公頃的土地面積,請你仔細觀察它,你有什么發現?讓學生說他們的發現:我發現1公頃是一個大正方形,他的邊長是100米。
那先讓我們來算一算1公頃是多少平方米:1公頃= 100 × 100=10000平方米。
想象一下,邊長100米的正方形土地有多大?1公頃的面積有多大?
2、體會1公頃的.實際大小。
談話:讓我們來算算看,我們學校的操場面積大約有多少公頃?
操場一邊長大約50米,相鄰的一邊長大約40米。計算:
50×40=2000平方米
10000÷2000≈5大約我們學校這樣的操場5個才能有1公頃。想像一下看,有多大啊?
[這一環節的設計目的是引導學生從我們身邊的大面積的實際情況出發,體會“公頃”這一面積單位的大小。在教學過程中,我用自己學校的操場讓學生親身體驗,再想像,會對1公頃的認識更具體。]出示課件:讓28個學生手拉手圍成一個正方形,這個正方形的面積大約是100平方米。(每邊7個學生大約10米長)
推想一下看多少個這樣的正方形面積大約是1公頃。
10000÷100=100(個)
讓學生討論后,進行說明。
3、進行單位換算。
出示“試一試”中的題目:一塊平行四邊形的菜地,底是250米,高是160米。這塊菜地有多少平方米?合多少公傾?
完成后,要求學生把解答過程和單位換算的方法與同學進行交流。
[這一環節的設計目的是引導學生體會公頃這一面積單位在實際生活中,是從平方米換算而來。重點是體驗平方米與公頃的換算過程,怎樣方便、不錯。250與160的乘積還可以引導學生進行簡便計算。]
簡要小結:把以平方米作單位的數量改寫成以公頃作單位的數量時,可以用原來的數除以10000。(一萬)
4、小試:下面我來了解公頃在我們生活中的應用情況,請看大屏幕:出示填空題,點名讓學生回答。
1.北京的天安門廣場是世界上最大的廣場,占地約為406000平方米,合40公頃。
2.北京的故宮是世界上最大的宮殿,占地面積約72公頃,合720000平方米。
教師對教室地面的長和寬進行步測后,師生共同計算出面積。再算一算多少個這樣的教室地面面積是1公頃。
師:其實早在二千多年前,我國勞動人民就會計算土地面積,下面我們來聽聽數學小靈通的介紹。(課件演示)聽了這段話你能了解到什么?(生1:我能了解到1畝約等于667平方米。生2:古代勞動人民很聰明,古代的土地面積單位是畝。)
師:隨著時代的發展,為了與國際接軌,畝這個單位已經廢除了,我們常用的土地面積單位是公頃和平方千米。
師:請同學們說說我國陸地面積大約是多少?這里出現了平方公里,其實1平方千米就是1平方公里。(設計目的:采取以舊引新,從1平方厘米是邊長1厘米的正方形面積到邊長100米的正方形面積是多大,讓學生自己去探究10000平方米=1公頃。現代認知科學認為,知識應該由學生自己去探索構建,教師是知識引導者、合作者。教師要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給學生充分的探索空間,讓學生真正經歷主動探索的學習過程,經歷自己構建數學知識的過程。)
三、認識平方千米
師:1平方千米有多大?它與公頃和平方米有什么關系?請你根據以往的學習經驗共同研究討論一下。學生討論后可能出現的結果:面積是1平方千米的大正方形的邊長是1000米。
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正方形的邊長分別是1厘米、1分米、1米,所以1平方千米的正方形的邊長為1000米。
1平方千米=1000000(一百萬)平方米=100公頃。(板書)
師:同學們通過積極動腦思考,自主合作交流得出了結論,真了不起!
(設計目的:在認識了公頃和平方米之間的關系后,關于平方千米的認識就完全由學生自主探究,強化了學生的自我思考意識,充分發揮了 學生的天賦和創造才能。)
四、聯系實際,解決問題
1、現在我們來看一看“鳥巢”占地面積用“公頃”做單位大約是多少?
200000平方米=20公頃
20公頃比200000平方米在使用時方便的多了。
2、樂清市陸地面積約1174(平方千米),約( )公頃。
(設計目的:練習題的設計緊扣重點和難點,加強了學生認識面積單位之間的相互聯系,更有助于學生對所學面積單位的認識和理解,在此也特別注重學生的主動參與。)
五、全課總結
師:同學們,這節課我們不但學到了知識,而且與這些知識相關的生活資料也有所了解,希望同學們把這些資料記在自己的數學日記上。
(在本節課的教學中學生自始至終都保持著較高的學習熱情和強烈的探索欲望。我特別注意讓學生養成用數學眼光觀察生活問題的習慣,提高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空間觀念。)
板書:公頃、平方千米的認識
1公頃:是邊長100米的正方形面積= 100 × 100=10000平方米。
1平方千米:是邊長是1000米的正方形面積= 1000× 1000=1000000平方米=100公頃
板書是重要的教學輔助手段,也是課堂教學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有利于學生更好地鞏固和掌握本課所學知識。
我的說課內容完畢,請各位專家領導提出寶貴意見,謝謝大家!
小學數學四年級《公頃和平方千米的認識》說課稿 4
一、知識與能力
1、在現實情境中了解平方千米的概念,理解它的意義,掌握平方千米與公頃、平方米之間的換算關系。
2、能用平方千米計量較大面積。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在現實情境中初步認識平方千米,了解它的作用。
2、體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激發學習數學的興趣,培養應用數學的能力。
3、培養團結協作的精神和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
二、過程與方法
1、通過合作討論和小組交流認識并運用平方千米。
2、通過具體情景的創設,使學生在生活中發現數學問題,感受到平方千米在生活中的運用。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在現實情境中初步認識平方千米,了解它的作用。
2、體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激發學習數學的興趣,培養應用數學的能力。
3、培養團結協作的精神和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
教學重、難點:
了解平方千米的概念,掌握平方千米、公項與平方米之間的換算關系,并能準確地運算。
教學方法:
動手操作、合作探究、觀察想象、驗證歸納等方法。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以前我們學習了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公頃這些面積單位。下面請同學們完成這些填空題。
1、(1)4公頃=()平方米(2)73000平方米=()公頃
2、填一填
(1)邊長為()的正方形面積為1平方厘米。
(2)邊長為()的正方形面積是1平方分米。
(3)邊長為()的正方形面積是1平方米。
(4)邊長為100米的正方形,面積是()平方米,相當于()
出示課件1.指名答
設計意圖
通過讓學生課前先收集資料的方式對土地面積有所了解,課上提出要解決的問題,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性。為學生提供了一個廣闊而真實,真實而有意義的情景。讓學生聯系圖片初步感知平方千米是一個很大的面積單位,也為學習新知設置一個知識懸念,激發學生學習的.欲望。
揭示課題:這節課,我們來認識一位新朋友:認識平方千米(板書)
二、新授:
1、看到平方千米,你想到了哪個長度單位?(齊說)誰能說邊長多大的正方形面積是1平方米呢?(指名答并說理由,評價)
出示課件2,邊長為1千米的正方形面積是1平方千米(生讀)
2、推算平方千米和平方米的進率。
我們都知道1千米=1000米,1平方千米等于多少平方米呢?(小組討論,并說明理由,看看哪個小組表現最棒。) 指名答:你們同意嗎?表揚說得好的同學 板書2 1000×1000=1000000 1平方千米=1000000平方米。齊讀2遍出示課件3,邊長1000米的正方形土地,面積是1平方千米,也就是1000000平方米。
3、算平方米與公頃的進率,剛才我們推算出來平方千米與平方米的進率,上節課我們學習了1公頃=10000平方米。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公頃與平方千米的關系吧! 出示課件
4、引導學生討論,得出結論,及時評價。
板書3 1平方千米=100公頃。
小結:
三、鞏固練習。
學了這么多,我們來運用一下,先思考,再舉手答,看哪些人答得又對又快。
四、看課件
1、請同學們看一組圖片,想想表示什么面積用平方千米作單位。
2、小結:平方千米是比較大的面積單位,通常用來表示縣、省、城市的面積。
五、拓展練習。
六、全課小結
談談收獲!這節課同學們表現很好,希望大家再接再厲。
七、板書設計
認識平方千米
1平方千米=1000000平方米=100公頃
小學數學四年級《公頃和平方千米的認識》說課稿 5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知道常用的土地面積單位公頃,通過實際觀察與推算,體會1公頃的實際大小,知道1公頃=10000平方米,會進行簡單的單位換算。
2、使學生能計算器,應用平面圖形的面積公式和有關面積單位換算的知識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3、使學生在學習活動中進一步體會數學與生活聯系,培養相互合作的能力。
教學重點:
知道1公頃=10000平方米,會進行簡單的單位換算。
教學難點:
體會1公頃的實際大小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同學們,我們已經學過了哪些面積單位?在我們周圍哪些物體的面,它的面積可以用平方厘米作單位?哪些物體的面,可以用平方分米作單位?哪些物體的面可以用平方米作單位?
哪你們能給這幾個物體選擇合適的面積單位嗎?
一張郵票的面積大約8( );
課桌面的面積約是24( );
樓前花圃的面積約是72( )。
再出示:宜興市森林公園的面積為550( )
這里能用平方米作單位嗎?為什么?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認識公頃。(板書課題)
(設計意圖:通過復習舊知導入,并讓學生能結合生活中的'實際選擇合適的單位,進一步深化對舊的面積單位的認識,再出示森林公園的面積,使學生產生認知沖突,再引入公頃這一新概念,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學習新知
1、了解公頃概念
老師先請同學們一起來看幾幅我們祖國美麗的風光圖。
這里都用了同一個面積單位,是什么?(公頃)我們在測量和計算土地面積時,通常用公頃作單位,公頃還可以用符號ha表示。
請你們猜測一下,1公頃大概有多大呢?學生自由發言。
看來猜測的1公頃的大小都不同,哪你們想不想知道1公頃究竟有多大呢?
(課件出示)象這樣邊長100米的正方形,它的面積就是1公頃。
那你知道1公頃=( )平方米呢?(板書)
怎么得出來的?
(設計意圖:這些景區圖片都是學生熟悉且為之向往的。出示這些圖片不僅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調動學習積極性,同時也讓學生充分感受這些景點面積非常大。于是學生便迫切產生認識新土地面積單位的需要,此時引入新課學生自然會以最大的熱情投入到學習新知中。
2、結合生活實際認識1公頃的大小。
(出示手拉手圖片)同學們還記得我們手拉手圍成的正方形嗎?它的邊長是多少米?(10米)面積呢?(100平方米)
5個這樣的正方形面積是多少?10個呢?
接下來請同學們分小組討論一下:
多少個這樣的正方形面積是1公頃?
如果象上面一樣手拉手圍成一個面積為1公頃的正方形,大約需要幾個小朋友(同學)手拉手站成一條邊?四條邊共需多少個同學?
如果按每班35人計算的話,幾個班的學生能圍成這樣的一個正方形?
3、深化對公頃的認識
下面,老師要和大家來做個“比眼力”的游戲,比一比誰的眼力最準!先請同學們目測一下,我們所在的這個多媒體教室長幾米?寬幾米?面積是多少平方米?
學生目測后交流。
強調:目測的就講是大約幾米。
那多少個這樣的多媒體教室面積約1公頃呢?(用計算器計算)(并板書:
( )個多媒體教室面積約是1公頃)
學生交流方法。
請同學們閉上眼睛想象一下,77個多媒體教室大概有多大?
那再請同學們在我們學校找一找,有沒有哪塊地的面積約為1公頃?
學生交流,根據學生的交流,求出各塊地的面積,請學生自己進行判斷。
小學數學四年級《公頃和平方千米的認識》說課稿 6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知道常用的土地面積單位公頃,通過實際觀察和推算1公頃的實際大小,會進行簡單的單位換算。
2、會應用面積公式和換算知識解決簡單實際問題。
3、體會數學和生活的聯系,培養學生的數感。
教學重點、難點:
體會1公頃的實際大小,建立1公頃的數感。
教、學具: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硬紙片若干。掛圖或投影。米尺一把。
課前體驗:圍一圍100平方米,走一走1公頃。
教學過程:
一、舊知喚醒:
1、我們學過哪些面積單位?說一說它們具體的大小。
(橡皮1個面的面積、課桌面、教室地面面積)
2、貼圖:知道1平方厘米是邊長1厘米的正方形;1平方分米是邊長1分米的正方形;1平方米是邊長1米的正方形。
3、演示: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10000平方厘米
二、新課展開:
1、讀收集的信息:
籃球場的面積大約是400平方米。
岡東小學的面積約2公頃。
中華世紀壇的'面積約4.5公頃。
常州天目湖占地約4000公頃。
讀了這組信息你有什么體會?
(面積大一點的可以用公頃作單位)
2、1公頃有多大?結合課前步測來體會描述。
板書:邊長100米的正方形土地面積是1公頃。
3、算一算1公頃有多少平方米?(學生算)
板書:100×100=10000平方米
1公頃=10000平方米
書上是怎么說1公頃的?(學生自學后交流)
4、想一想:
①用1平方米的紙去鋪1公頃要多少張?
你是怎么想的?
②課前我們圍的邊長10米的正方形有多大?頭腦里想出來了嗎?
把它2個、3個、4個……10個拼起來拼成多少,夠不夠1公頃?
5、找一找,議一議:
我們的教室里有沒有公頃?
1公頃大概相當于幾個教室的大小?多少個籃球場大約是1公頃?
你覺得生活中還有什么面積可以用公頃作單位?
三、練習拓展:
1、82頁試一試、練一練。
2、用合適的單位填空(口述)
橡皮上面的面積約6()岡東小學的面積約20000()
黑板的面積約4()天安門廣場占地約4()
3、廣告真實嗎?
綠陽小區面積12公頃,公共設施1.5公頃、綠化5公頃,聰聰估房屋75幢,每幢長80米,寬10米。
四、總結作業:
練習十四1、2、3、4題
小學數學四年級《公頃和平方千米的認識》說課稿 7
課前準備:
1、復習一下自己學過的面積單位,及用計算器計算的方法。
2、到校園走一走100米,28入圍一圍邊長為10米的正方形。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知道常用的土地面積單位公頃。通過計算、觀察、推理、想象等方式使學生初步體會l公頃的實際大小。知道l公頃=10000平方米,會進行簡單的單位換算。
2、學生通過使用計算器,結合平面圖形面積計算公式,并應用平方米與公頃之間的進率,解決一些實際問題,感受用公頃能方便地表示土地的大小,從而體驗土地的面積。
3、通過活動,讓學生積極參與學習過程,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系,培養與他人合作的意識和能力,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和數學思考。
教學重點:了解公頃,感知l公頃的大小,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教學難點:感知1公頃的大小。
教學過程:
一、設置情境,導入新課
填寫合適的面積單位,導入課題。
揭示課題,介紹公頃的符號表示。
二、 自主探究,初步感知
1、欣賞一個小短片。
通過交流:計算和測量土地面積時通常都用公頃這個面積單位。
2、自學:l公頃究竟有多大?
交流: (1)邊長l00米的正方形土地占地面積是l公頃。
(2)1公頃=10000平方米。
三、互動交流,感悟公頃
1、以學校為參照物體驗邊長l00米的正方形。
2、估計學校的占地面積。
3、利用學校的操場來感悟1公頃的.大小。
4、多少個這樣的籃球場能拼成l公頃的大小?
5、多少個l00平方米正方形能拼成l公頃?
6、多少個教室是1公頃?
7、大約多少個你家的房子能拼成l公頃?
8、運用所學知識擴展到生活檢驗。
四、公頃與平方米的互換
練習十四第l,2題。
五、解決實際問題
試一試,練習十四第3,4題。
六、全課總結
七、知識拓展
教學內容:蘇教版國標本小學數學教材第九冊《認識公頃》第81頁。 試一試,練一練,練習第1——4題。
內容分析:“公頃”是個較大的面積單位,一般用于計量大面積的土地。相比較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的認識。要正確把握它的大小概念,是非常不容易的。所以在教學過程中,利用學生能直觀感受到的平面面積來進行大量的感知活動是非常必要的。
對教材的認識:本課是建立在認識了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的教學基礎上,同時本課的練習還涉及到多邊形面積計算(五上第2單元),小數的認識(三下,五上認識小數),小數的乘除法及小數點的變化規律(五上第7單元)。
小學數學四年級《公頃和平方千米的認識》說課稿 8
尊敬的各位評委、老師們:
大家好!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小學數學四年級上冊關于 “公頃和平方千米的認識”。下面我將從教材分析、學情分析、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教學方法、教學過程以及板書設計這幾個方面來展開我的說課。
一、教材分析
地位與作用
“公頃和平方千米” 是在學生已經掌握了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等面積單位,并且能夠進行簡單的面積計算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它是對面積單位體系的進一步完善和補充,使學生對面積單位的認識從較小的范圍拓展到較大的區域,為學生今后學習土地面積、地理面積等相關知識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教材編排特點
教材首先通過情境圖引出對較大面積的測量需求,進而介紹公頃和平方千米這兩個較大的面積單位。同時,注重引導學生通過觀察、比較、計算等活動,感受 1 公頃和 1 平方千米的實際大小,建立起相應的空間觀念。
二、學情分析
四年級的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空間觀念和數學思維能力,對面積單位有了初步的認識和理解。他們能夠進行簡單的面積計算,并且在生活中也對一些較大的面積有一定的感知,例如校園的面積、操場的'面積等。但是,由于公頃和平方千米這兩個面積單位所表示的面積較大,學生在理解和建立實際大小的表象上可能會存在一定的困難。
三、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
學生能夠認識公頃和平方千米這兩個面積單位,知道它們的含義和符號表示。
掌握 1 公頃和 1 平方千米與平方米之間的進率,并能夠進行簡單的換算。
能夠正確運用公頃和平方千米來表示較大的土地面積。
過程與方法目標
通過觀察、比較、計算、推理等活動,讓學生經歷從具體到抽象的過程,建立 1 公頃和 1 平方千米的空間觀念。
培養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提高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和空間想象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感受到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系,體會數學的應用價值。
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團隊精神,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和自信心。
四、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認識公頃和平方千米,理解它們的含義和實際大小。
掌握公頃、平方千米與平方米之間的進率,并能進行單位換算。
教學難點
建立 1 公頃和 1 平方千米的空間觀念,能夠在實際情境中正確運用這兩個面積單位。
五、教學方法
講授法:通過清晰、準確的講解,向學生傳授公頃和平方千米的概念、進率等基礎知識。
直觀演示法:利用多媒體、圖片、地圖等直觀教具,展示 1 公頃和 1 平方千米的實際大小,幫助學生建立直觀的表象。
實踐活動法:組織學生進行實地測量、計算等實踐活動,讓學生在親身體驗中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
小組合作學習法:將學生分成小組,共同探討問題、完成任務,培養學生的合作交流能力和團隊精神。
六、教學過程
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展示一些較大面積的圖片,如城市廣場、大型公園、校園全貌等,提問學生:“要測量這些較大面積的土地,我們之前學過的面積單位合適嗎?” 引導學生思考并回答,從而引出本節課要學習的新的面積單位 —— 公頃和平方千米。
探究新知
認識公頃
介紹公頃的定義:邊長是 100 米的正方形土地,面積是 1 公頃。并讓學生計算這塊正方形土地的面積,得出 1 公頃 = 10000 平方米。
舉例說明生活中哪些地方的面積大約是 1 公頃,如一個標準足球場的面積大約是 0.7 公頃等,幫助學生建立 1 公頃的空間觀念。
認識平方千米
介紹平方千米的定義:邊長是 1000 米的正方形土地,面積是 1 平方千米。讓學生計算其面積,得出 1 平方千米 = 1000000 平方米 = 100 公頃。
通過展示城市地圖、國家地圖等,讓學生感受平方千米的大小,理解其在計量較大土地面積時的應用。
單位換算練習
出示一些面積數據,讓學生進行公頃、平方千米與平方米之間的換算練習,鞏固所學的進率知識。例如:3 平方千米 =( )公頃,50000 平方米 =( )公頃等。
實踐應用
組織學生到校園操場或附近的空地進行實地測量,測量出一塊面積大約為 1 公頃的區域,并標記出來。讓學生在實踐中親身體驗 1 公頃的大小,進一步加深對公頃的認識。
讓學生完成教材上的相關練習題,通過練習,檢查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及時發現問題并進行糾正。
解決實際問題:展示一些關于土地面積計算的實際問題,如某城市的規劃面積是多少平方千米,某農場的占地面積是多少公頃等,讓學生運用所學知識進行解答,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課堂總結
引導學生回顧本節課所學的內容,包括公頃和平方千米的定義、進率、單位換算以及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等。
提問學生在本節課的學習中有哪些收獲和體會,鼓勵學生積極發言,分享自己的學習心得。
布置作業
讓學生完成課后作業,包括書面作業和實踐作業。書面作業主要是一些關于公頃和平方千米的計算題和應用題,實踐作業可以讓學生調查自己家所在小區或村莊的占地面積,并以合適的面積單位表示出來。
七、板書設計
公頃和平方千米的認識
公頃
定義:邊長 100 米的正方形土地面積是 1 公頃
1 公頃 = 10000 平方米
平方千米
定義:邊長 1000 米的正方形土地面積是 1 平方千米
1 平方千米 = 1000000 平方米 = 100 公頃
單位換算
公頃與平方米:高級單位化低級單位乘進率,低級單位化高級單位除以進率
平方千米與平方米、公頃:同理
以上就是我的說課內容,謝謝大家!
小學數學四年級《公頃和平方千米的認識》說課稿 9
尊敬的各位評委、老師們:
大家好!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小學數學四年級上冊關于 “公頃和平方千米的認識”。下面我將從教材分析、學情分析、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教學方法、教學過程以及板書設計這幾個方面展開我的說課。
一、教材分析
“公頃和平方千米的認識” 是在學生已經掌握了一些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計算方法以及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等面積單位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它是對面積單位體系的進一步完善和補充,使學生對面積單位的認識從較小的范圍拓展到更大的區域,為學生今后學習土地面積、地理面積等相關知識奠定了基礎。同時,這部分內容在生活中的實際應用也非常廣泛,如土地測量、城市規劃等領域,具有很強的實用性。
二、學情分析
四年級的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空間觀念和數學思維能力,對面積單位有了初步的認識和理解。他們能夠進行簡單的面積計算,并能在實際情境中運用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等面積單位。然而,公頃和平方千米這兩個面積單位所表示的面積較大,對于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維能力是一個較大的挑戰。學生在理解這兩個單位的實際大小、建立它們與其他面積單位之間的換算關系以及在實際生活中準確運用這些單位等方面可能會存在一定的困難。
三、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
學生能夠認識公頃和平方千米這兩個面積單位,知道它們的含義、符號以及與其他面積單位之間的進率。
能夠進行公頃、平方千米與平方米之間的簡單換算。
會運用公頃和平方千米來表示土地面積等較大的區域,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過程與方法目標
通過觀察、比較、推理等活動,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和抽象思維能力,使學生逐步形成對較大面積單位的量感。
經歷從實例到表象建立的過程,讓學生體會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系,提高學生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感受到數學知識的系統性和嚴謹性,激發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和求知欲。
培養學生熱愛祖國、熱愛家鄉的情感,讓學生體會到數學在國土面積、城市建設等方面的重要應用價值。
四、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建立 1 公頃和 1 平方千米的表象,理解它們的含義以及與其他面積單位之間的進率關系。
掌握公頃、平方千米與平方米之間的換算方法,并能正確進行換算。
教學難點
感受 1 公頃和 1 平方千米的實際大小,建立較大面積單位的空間觀念,能夠在實際情境中準確運用這兩個面積單位。
五、教學方法
講授法:通過清晰、準確的語言向學生講解公頃和平方千米的定義、進率等重要知識點,使學生對新知識有初步的了解和認識。
直觀演示法:利用多媒體課件展示圖片、視頻等資料,如展示學校操場、城市公園、大型農場等的面積,幫助學生直觀地感受公頃和平方千米所表示的實際大小,建立表象。
實踐操作法:組織學生進行實地測量,如測量學校操場的面積,讓學生在實踐中親身體驗 1 公頃的大小,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
小組合作學習法:在課堂上安排小組討論、合作探究等活動,讓學生在交流中相互啟發,共同解決問題,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團隊精神,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六、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展示一些不同面積大小的物體或場景的圖片,如教室的地面、學校的操場、一個小鎮的地圖等,讓學生用已學的面積單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來描述它們的面積大小。然后引出問題:當我們要描述像城市、國家等更大的區域面積時,這些面積單位就不太方便了,從而引出本節課要學習的新的面積單位 —— 公頃和平方千米。
這樣的導入方式能夠從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出發,引發學生的認知沖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探究欲望。
講授新課
公頃的認識
講解公頃的定義:邊長是 100 米的正方形土地,面積是 1 公頃。同時板書:1 公頃 = 10000 平方米,并向學生解釋為什么是這樣的換算關系(因為正方形面積 = 邊長 × 邊長,100×100 = 10000)。
利用多媒體課件展示邊長為 100 米的正方形土地的示意圖,讓學生直觀地看到 1 公頃的大小。然后舉例說明,如一個標準足球場的面積大約是 7140 平方米,那么大約 1.4 個足球場的面積就是 1 公頃,幫助學生進一步感受 1 公頃的實際大小。
平方千米的認識
講解平方千米的定義:邊長是 1000 米的正方形土地,面積是 1 平方千米。板書:1 平方千米 = 1000000 平方米 = 100 公頃,并解釋其換算依據。
通過展示城市地圖、國家地圖等,讓學生了解平方千米通常用于表示較大的區域面積,如一個城市的面積、一個國家的領土面積等。例如,我們所在城市的面積大約是x平方千米,我國的陸地面積大約是 960 萬平方千米,讓學生對平方千米的大小有一個初步的感知。
鞏固練習
進行簡單的單位換算練習,如:
3 公頃 =( )平方米
50000 平方米 =( )公頃
8 平方千米 =( )平方米
600 公頃 =( )平方千米
給出一些實際生活中的問題,讓學生選擇合適的面積單位進行填空,如:
學校的占地面積約是 5( )。
我國的森林面積約是 220 萬( )。
一個大型工業園區的面積約是 10( )。
通過這些練習,讓學生鞏固所學的公頃和平方千米與其他面積單位之間的換算關系,以及在實際情境中正確運用這兩個面積單位的能力。
課堂小結
引導學生回顧本節課所學的主要內容,包括公頃和平方千米的定義、符號、進率以及它們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
強調建立 1 公頃和 1 平方千米表象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通過與熟悉的事物進行比較來更好地理解這兩個面積單位的大小。
布置作業
讓學生測量自己家房屋所占土地的面積,并用合適的面積單位表示出來,如果面積較小可以用平方米,如果面積較大可以換算成公頃或平方千米。
收集一些生活中關于公頃和平方千米應用的實例,下節課與同學們分享交流。
七、板書設計
公頃和平方千米的認識
1 公頃:邊長 100 米的正方形土地
1 公頃 = 10000 平方米
1 平方千米:邊長 1000 米的正方形土地
1 平方千米 = 1000000 平方米 = 100 公頃
小學數學四年級《公頃和平方千米的認識》說課稿 10
尊敬的各位評委、老師們:
大家好!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小學數學四年級上冊關于 “公頃和平方千米的認識”。下面我將從教材分析、學情分析、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教學方法、教學過程以及板書設計這幾個方面來展開我的說課。
一、教材分析
“公頃和平方千米的認識” 是在學生已經掌握了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等面積單位,并且能夠進行簡單的面積計算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這部分內容是對面積單位體系的進一步完善和擴展,使學生對面積單位的認識更加全面和深入,為今后學習土地面積的測量、計算以及地理等相關學科知識奠定了基礎。同時,通過對較大面積單位的學習,也有助于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和數學應用意識。
二、學情分析
四年級的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數學基礎知識和學習能力,他們對面積單位有了初步的認識,能夠理解和運用較小的面積單位進行簡單的面積計量。然而,公頃和平方千米這兩個面積單位所表示的面積較大,比較抽象,學生在生活中直接接觸的機會相對較少,因此建立這兩個面積單位的表象以及理解它們與其他面積單位之間的進率關系是教學的難點。在教學過程中,需要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通過直觀演示、實踐操作等多種方式幫助學生突破難點,建立起對公頃和平方千米的正確認知。
三、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
學生能夠認識公頃和平方千米這兩個土地面積單位,了解它們的含義和實際大小。
掌握公頃、平方千米與平方米之間的進率,并能夠進行簡單的單位換算。
能夠運用公頃和平方千米的知識解決一些實際生活中的土地面積問題。
過程與方法目標
通過觀察、比較、計算、推理等活動,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和邏輯思維能力。
經歷從實例到抽象概念的.學習過程,體會數學知識與生活實際的緊密聯系,提高學生的數學應用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在學習過程中,讓學生感受到數學與生活的息息相關,激發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和熱愛。
培養學生的環保意識和對土地資源的珍惜之情,增強學生的社會責任感。
四、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建立 1 公頃和 1 平方千米的表象,理解它們的含義和實際大小。
掌握公頃、平方千米與平方米之間的進率,并能正確進行單位換算。
教學難點
感知 1 公頃和 1 平方千米的實際大小,建立它們的空間觀念。
在解決實際問題中,能夠合理選擇和運用面積單位。
五、教學方法
講授法:通過清晰準確的講解,向學生傳授公頃和平方千米的概念、進率等基礎知識,使學生對所學內容有初步的認識和理解。
直觀演示法:利用多媒體課件、圖片、實物模型等直觀教學手段,展示公頃和平方千米所表示的實際面積大小,幫助學生建立表象,突破教學難點。
實踐操作法:組織學生進行實地測量、計算等實踐活動,讓學生在親身體驗中加深對面積單位的理解和應用,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實踐能力。
小組合作學習法:在教學過程中,安排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學習,讓學生在交流討論中互相啟發、共同進步,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團隊精神。
六、教學過程
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展示一些學校操場、公園、城市廣場等較大面積場所的圖片或視頻,提問學生:“如果要測量這些場地的面積,我們之前學過的面積單位合適嗎?” 引導學生思考并發現需要更大的面積單位來表示。
引出本節課要學習的內容 —— 公頃和平方千米,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
探究新知
出示一些關于公頃、平方千米與平方米之間換算的練習題,讓學生在課堂上進行練習,教師巡視指導,及時糾正學生的錯誤。例如:5 公頃 =( )平方米,30000 平方米 =( )公頃,8 平方千米 =( )公頃等。
講解平方千米的定義:邊長是 1000 米的正方形面積是 1 平方千米。
計算邊長為 1000 米的正方形面積,得出 1 平方千米 = 1000000 平方米 = 100 公頃。
利用地圖或衛星圖像,向學生展示一些城市或地區的面積,讓學生感受平方千米的大小。例如,展示所在城市的地圖,指出城市的某個區域面積大約是多少平方千米,使學生對平方千米有更直觀的認識。
講解公頃的定義:邊長是 100 米的正方形面積是 1 公頃。
讓學生計算邊長為 100 米的正方形面積,得出 1 公頃 = 10000 平方米。
通過多媒體展示一個邊長為 100 米的正方形場地,讓學生直觀感受 1 公頃的實際大小。例如,可以展示一個標準足球場的圖片,告訴學生一個標準足球場的面積大約是 7140 平方米,接近 1 公頃,幫助學生建立 1 公頃的表象。
認識公頃
認識平方千米
單位換算練習
鞏固練習
給出一些實際生活中的土地面積問題,如某塊農田的面積是 3 公頃,現在要將其擴建為 5 公頃,需要增加多少平方米?讓學生運用所學知識進行分析和解答,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讓學生小組合作,測量學校操場或校園內某塊空地的面積,并選擇合適的面積單位進行表示,然后在全班進行匯報交流。通過實踐活動,進一步加深學生對面積單位的理解和應用。
完成教材上相關的練習題,讓學生鞏固對公頃和平方千米概念的理解以及單位換算的方法。
基礎練習
拓展練習
課堂小結
引導學生回顧本節課所學內容,包括公頃和平方千米的定義、它們與平方米之間的進率以及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
強調在選擇面積單位時要根據實際情況進行合理判斷,使學生對面積單位的體系有更清晰的認識。
布置作業
完成課后作業題,包括書面作業和實踐作業。書面作業主要是對本節課知識點的鞏固練習,實踐作業可以讓學生調查自己家所在小區或附近公園的面積,并記錄下來,下節課進行交流分享。
七、板書設計
公頃和平方千米的認識
公頃
定義:邊長是 100 米的正方形面積是 1 公頃。
1 公頃 = 10000 平方米
平方千米
定義:邊長是 1000 米的正方形面積是 1 平方千米。
1 平方千米 = 1000000 平方米 = 100 公頃
單位換算:
公頃與平方米:大化小乘進率,小化大除以進率。
平方千米與公頃、平方米:同理。
【小學數學四年級《公頃和平方千米的認識》說課稿】相關文章:
小學數學《認識平方千米》說課稿08-16
《認識平方千米》說課稿08-11
《公頃、平方千米 》教學設計06-24
公頃平方千米教學設計06-20
公頃、平方千米教學設計06-26
《公頃、平方千米 》教學設計08-06
公頃平方千米教學設計05-06
《認識平方千米》說課稿范文09-11
數學公頃和平方千米三年級說課稿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