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小學科學《動與靜》說課稿(精選3篇)
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往往需要進行說課稿編寫工作,借助說課稿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那要怎么寫好說課稿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關于小學科學《動與靜》說課稿(精選4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動與靜》說課稿1
《動與靜》是冀教版四年級科學上冊第七課。是“位置與運功”單元中的一課。下面將從教材內容、教學目標,重點、難點、教學設計等幾個方面對本課的設計進行說明。
一、說教材
在學習了如何確定物體的位置之后,本課開始進入本單元的另一個重要內容—運動。在本課中,將解釋什么是運動,怎樣判斷一個物體是運動的還是靜止的,根據本課的知識結構和學生的實際情況,制定了本課的教學目標以及重點和難點如下。
1、探索目標:使學生能利用參照物判斷某一物體是運動還是靜止的。
2、情感和價值觀目標:
(1)學生愿意對物體“運動和靜止”的問題進行探究。
(2)學生能意識到對一些物體狀態的描述是相對的。
3、知識目標:學生能舉例說明物體的位置和運動需要相對于另一個物體的位置來確定。
4、重點和難點:判斷一個物體是運動還是靜止,參照物的選擇是很重要的,所以如何選擇參照物判斷一個物體的動與靜是本課的重點和難點。
二、說教法
小學科學課程是一門以培養學生科學素質為宗旨的義務教育階段的核心課程,全面提高每一位學生的科學素質是科學課程的核心理念。本課以學生生活中的科學為學習的起點,從學生的認知特點和生活經驗出發,讓他們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了解科學就在我們身邊,它并不神秘,只要我們能主動探究,親身經歷科學探究的過程,就能認識科學的真面目,因此我采用了探究法、觀察法、歸納法。
三、教學設計
(一)、設計特色:
圍繞“物體是運動的還是靜止的”這一主題,充分利用多媒體,展示運動和靜止的相對性,進行師生交流。
(二)教學過程:
1、創設情境,激趣入題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本課開始,我首先由問題導入,提出一個學生很熟悉的問題,“我們坐在行駛的車上觀察車外的景物,會有什么發現呢?”聽到這個問題后,學生的注意力馬上被吸引到課堂上,于是回憶起坐車時的體驗,“坐在車里看見地面上原來不動的房屋和樹木都往后走”,“實際上是車在地面上行駛”等。然后從這些疑問入手,接著提問“為什么會有這種現象呢?”“假如你站在路旁,你認為那些房屋和樹木還是運動的嗎?”激發起學生探究物體是運動還是靜止的興趣。接著我又播放一段坐在汽車里游覽的視頻,讓學生觀看。看完視頻后,學生探究物體是運動還是靜止的興趣更濃了。
2、自主合作,討論交流
課堂上學生是主體,教師是主導,只有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才能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在學生的興趣被激發后,我安排了讓學生默看課文中“蕩秋千”這一部分內容,并引導他們進行分析討論得出問題的答案:從秋千上女孩的角度來看,秋千上的男同學和她自己的位置關系沒有改變,所以她認為秋千上的男同學是靜止的;而對于地面上的女同學來講,秋千的男同學對于自己來講位置在不斷改變,所以認為秋千上的男同學是運動的。我進一步引導學生認識到課文中判斷秋千上的男同學是否是靜止的,是將秋千上的男同學和判斷者自己作比較,看兩者的位置發生變化沒有。在此基礎上讓學生討論作出判斷一個人或物體是運動還是靜止的方法:說一個人或物體是運動還是靜止的是相對于一個參照物來說的,人或物體相對于參照物的位置改變了就說這個人或物體是運動的;反之,位置沒有改變就是靜止的。接著在播放一次坐在汽車里游覽的視頻,讓學生再次熟悉判斷物體動與靜的方法。
3、實踐應用,鞏固知識
新課程理念強調“以學生發展為本”,讓學生在知識、技能、態度、情感各個方面得到發展這才算達到教學的最佳效果。在學生掌握所學知識之后,我就讓學生解決實際問題。這時我利用多媒體播放視頻《奔騰的駿馬》,讓學生判斷視頻中物體的運動情況。然后又讓學生回到課文中,分析課文中自動扶梯上、公共汽車上、旋轉餐廳里戴帽子同學的運動情況。最后讓學生分析電風扇工作時各個部分的運動情況。通過分析解決問題,發展了學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四、板書:
七、動與靜
秋千上的女同學靜止
秋千上的男同學秋千下的女同學運動
《動與靜》說課稿2
尊敬的各位評委:
大家好!
我說課的內容是人教版美術四年級上冊第二課《線條的動與靜》。
一、教材分析:
本課屬于造型表現、欣賞評述學習領域,是四年級美術教材中的一節繪畫基礎課。教材注重引導學生發現存在于自然景物和人文景觀中的線條并巧妙地利用它們塑造形象,由于學生年齡小,閱歷少,在教學中我利用遠教設備向學生展示大量圖片,不但可以增強學生思維的深度和廣度,還會有效提高美術課程的文化傳承作用,以達到豐富學生的人文素養。基于對教材的以上分析,我確定了本課的教學目標。
二、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知道曲線與直線能夠分別表現動與靜的感受,能理解曲線與直線這兩種美術造型語言并運用其進行主題創作。
2、過程與方法:通過欣賞、觀察、體驗、對比、討論等方法能夠說出自己對直線與曲線的獨特理解并進行有趣的創作,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和創新能力,提高觀察力、表現力。
3、情感與態度:通過本課學習培養學生探究精神和熱愛藝術、熱愛生活的情感,提高審美情趣和審美素養。
三、教學重點與難點:
1、教學重點:理解美術學科里的直線與曲線。
2、教學難點:繪畫中線條的運用。
四、遠教資源的分析與利用:
我校是農村遠教模式二,在這里我找到了適合本課的教學設計、教學圖片以及相關的教學資料,我在參考遠教教學設計資源的同時結合我校學生特點,重新設計了教案并利用圖片自己制作了課件,讓學生更直觀的理解直線與曲線在藝術作品中的運用,有效地突破重點化解難點。
五、教學過程:
(一)引導階段:
1、課件導入新課,讓學生觀察蝴蝶飛行和蝸牛爬行的路線有什么不同?(蝴蝶飛行時曲線、蝸牛爬行時是直線。)
2、啟發學生說出以前學過哪些線條(課件展示)。
3、教師小結:用課件展示直線與曲線給人的感覺各是什么,然后出示本課課題《線條的動與靜》。
這一部分遠程教育媒體資源的作用是以直觀的方法讓學生了解直線與曲線的區別,最大限度的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率。
(二)發展階段:
1、讓學生欣賞大量具有直線特點的現代建筑圖片,教師延伸提問:在生活中還有哪些具有挺拔直線的物體?直線還能表現哪些物體?怎樣去表現?
學生通過欣賞圖片可以很容易的回答出以上問題,教師適時進行小結:這些由直線構成的建筑給我們帶來了靜止、穩定的感覺,那么曲線又會給我們帶來什么神奇的感覺呢?
2、(出示課件)學生欣賞綻放的禮花、飄舞的雪花、藝術體操的圖片。分別讓學生說出這些景觀都適合用什么樣的曲線來表現。
本環節的設計是利用遠程教育設備,充分發揮其直觀性、新穎性的特點,通過學生的欣賞和感受來進一步體驗線條的變化是無窮的及線條造型的特點。
3、作品欣賞:利用課件讓學生欣賞一些大師的作品及優秀的學生作品,從不同的視角感受線條造型給人帶來的不同的視覺感受,開拓學生的思路、激發他們的探究創作欲望。同時,鼓勵學生要像畫家一樣勇于創新,畫出有個性的作品。
(三)、學生創作,教師輔導思路:
學生繪畫時課件循環播放圖片,同時要啟發有困難的同學,展示、鼓勵有創意的作品。
(四)、評價展示:
把畫好的學生作品貼到黑板上,學生自我描述自己的.作品,教師以鼓勵為主適當點評作品。
六、教學效果預測:
這一課我進行了精心的準備,課前利用遠程教育資源及設備制作了課件,課堂環節也很緊湊,在教學中既重視了教師的引導作用,又體現了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主體作用。通過大量的作品欣賞和教師的點撥、引導,提高了學生用不同線條表現事物的方法,培養了學生對美術的持久興趣。由于欣賞的圖片和作品過于具體,可能會對一些同學的創作發揮有所束縛,在學生完成課堂作業時教師應及時引導糾正。
以上是我的說課內容,一定有許多不足之處,希望各位評委與同行多加指正。
謝謝大家!
《動與靜》說課稿3
一、教學分析
(一)設計理念
科學課主要是培養同學勤于鉆研、鍥而不舍、合作學習的情感態度和樹立科學的價值觀。教師要善于引導同學探究、理解運用科學知識,發明性地感受、鑒賞科學知識。
(二)設計特色
圍繞“物體是運動還是靜止的”的這一焦點,教師恰當運用多媒體VCD進行師生對話。
(三)教學目標
1、探究目標:同學能利用參照物判斷某一物體是運動還是靜止的。
2、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1)同學愿意對物體“運動和靜止”的問題進行探究。
(2)同學能意識到對一些物體狀態的描述是相對的。
3、知識目標:同學能舉例說明物體的位置和運動需要相對于另一個物體的位置來確定。
4、科學、技術、社會、環境目標:同學能利用所學知識和技能判斷實際生活環境中物體的運動情況,解決在實踐中遇到的問題。
根據教材分析,本課的教學重點和難點是如何選擇參照物判斷一個物體的動與靜。
二、說課稿
1、創設情境,激趣入題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怎樣激發同學的學習興趣呢?本課開始時,我就提出一個同學熟悉的問題,“我們坐在行駛的車上觀察車外的景物,會有什么發現呢?”同學聽到這個問題后,注意力馬上被吸引到課堂上,于是回憶起坐車時的體驗,“坐在車里看見地面上原來不動的房屋和樹木都往后走”,“實際上是車在地面上行駛”等。這時我又提問“為什么會有這種現象呢?”引起同學探究物體是運動還是靜止的興趣。接著我又播放多媒體VCD《汽車的運動》(動畫片)讓同學觀看,看完VCD,同學探究物體是運動還是靜止的興趣更濃了。
2、自主合作,討論交流
同學是主體,教師是主導,只有充沛發揮同學的主觀能動性,才干達到好的教學效果。在同學的興趣被激發后,我讓同學默看課文中“蕩秋千”這一局部內容,并引導他們進行討論得出問題的答案:從秋千上女孩的角度來看,秋千上的男同學和她自身的位置關系沒有改變,所以她認為秋千上的男同學是靜止的;而對于地面上的女同學來講,秋千的男同學對于自身來講位置在不時改變,所以認為秋千上的男同學是運動的。我進一步引導同學認識到課文中判斷秋千上的男同學是否是靜止的,是將秋千上的男同學和判斷者自身作比較,看兩者的位置發生變化沒有。在此基礎上讓同學討論作出判斷一個人或物體是運動還是靜止的方法:說一個人或物體是運動還是靜止的是相對于一個參照物來說的,人或物體相對于參照物的位置改變了就說這個人或物體是運動的;反之,位置沒有改變就是靜止的。接著我又播放VCD《汽車的運動》,讓同學再次熟悉判斷物體動與靜的方法。
3、實踐應用,鞏固知識
新課程理念強調“以同學發展為本”,讓同學在知識、技能、態度、情感各個方面得到發展這才算達到教學的最佳效果。在同學掌握所學知識之后,我就讓同學解決實際問題。這時我播放多媒體VCD《奔跑中的狗》,讓同學判斷VCD中物體的運動情況。然后又讓同學回到課文中,分析課文中自動扶梯上、公共汽車上、旋轉餐廳里戴帽子同學的運動情況。最后讓同學分析電風扇工作時各個局部的運動情況。通過分析解決問題,發展了同學的能力。
三、教學體會
在本課教學中,我以新課標理念為指導思想,運用多媒體VCD教學手段,充沛發揮同學的主體作用,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達到了預期的教學目標。通過本課的教學,我深深地感到合理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手段,調動同學的多種感官,能極大地提高同學的學習興趣,讓同學學得輕松、愉快。同時我也感到,跟采用保守手段教學相比,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手段教學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得輕松。
【關于小學科學《動與靜》說課稿(精選3篇)】相關文章:
靜女說課稿11-04
錢塘湖春行以動襯靜09-19
采桑子歐陽修以動襯靜11-09
靜與動作文03-07
人教版小學科學說課稿(精選7篇)05-11
大班科學浮與沉說課稿教案04-06
藝術作品中的動說課稿11-08
《黃帝內經》靜與躁03-26
靜與動作文5篇03-07
科學《螞蟻》說課稿(精選5篇)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