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加》說課稿(精選5篇)
作為一名教學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說課稿來輔助教學,寫說課稿能有效幫助我們總結和提升講課技巧。說課稿應該怎么寫才好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連加》說課稿(精選5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連加》說課稿1
一、說教材:
1、說課內容:九年義務教育人教版第一冊“連加”
2、教學內容的地位和作用:
這部分內容是在學習了10的認識和10以內數的加減法的基礎上學習的,針對一個數可以分成兩個數以上,在實際情況中有時還可以分成三個數或三個以上數的連續加法,這為高年級的多位數的連加算理學習做了鋪墊準備。也為后面學習20以內的進位加法起了認知的準備。學生的思維正處在一個具體形象階段,要借助于形象直觀的事物或親身實踐活動作為認識的基礎。為適應兒童年齡特點,便于理解和掌握連加的意義,教材編排體現了直觀性、趣味性、活動性等幾個特點。
3、教學目標:
根據新課程標準的要求,結合兒童的認知水平,我指定了如下教學目標和重難點:
(1)認知目標:理解連加的意義,掌握連加的運算順序,能正確熟練的口算10以內的連加計算。
(2)技能目標:在理解連加意義的過程當中,發展了學生的思維和語言表達能力。提高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情感目標:培養學生科學的態度和獲得積極探索的情感體驗。
4、教學重點:
學生正確掌握連加順序----從左到右,和計算方法:把前兩個數先相加,再把計算結果加上第三個數。
5、教學難點:
兩步進行連加口算時,前兩個數相加所得結果,再和第三個數相加容易發生困難。學生容易忘掉第一步的得數,或因看不見第一步的得數,第二步計算時發生困難。根據一年級學生這一思維特點所以確立掌握連加的計算方法是教學難點。
二、說教法、學法
“施教之功,貴在引路,妙在開竅。”現代教學論主張,學生的學習不是被動接受的過程,而是主動建構的過程。因為“學習數學的唯一正確方法是實行“再創造”,也就是由學生本人把要學的東西自己發明或創造出來,教師的任務是引導和幫助學生進行這種創造的工作,而不是把現成的知識灌輸給學生”為此,在本節課中采用“嘗試探索”愉快式的教學法并通過多媒體輔助教學,首先誘導學生以疑激趣、以趣激思、以思促學、以學求創,在創設的生活情境中嘗試探索,形成概念,積極參與,促進學生積極主動、生動活潑地發展。
三、說教學過程
現代教學論主張,學生的學習應當由被動的學向主動的學轉化,變教師的外部給予為學生的內部求索。因此,本節課根據一年級學生的年齡、心理特點,設計了:設疑引新--嘗試探索--拓展思維的教學模式,展開過程如下:
(一)設疑引新,孕伏新知
課伊始,教師拿粉筆作演示,這樣直觀明了地暗示連加的意義,使學生獲得感性認識。先拿2支,再拿1支,再拿2支,猜猜誰能說出老師手里有幾支粉筆,并問一問是怎樣算的。引導觀察思考。
設計意圖:學生自然生疑,老師手里到底有幾支粉筆呢?蘇霍姆林斯基指出:“教給兒童借助已有的知識去獲取新知,這是最高的教學技巧之所在。”通過猜一猜、想一想,存疑導入,喚起學生的回憶,以舊學新,提供新知識的背景有利于學生成功地類比遷移,提高學生的觀察發現能力。
(二)嘗試探索,實踐內化
1、借助形象,以趣激思
針對低年級兒童的心理特點,多媒體演示十位小朋友坐船過河圖,提出問題:一只船只能坐5人,另一只船只能坐4人,該怎樣乘船呢?利用多媒體手段,直觀地啟發學生觀察思考,使他們在輕松、有趣的環境下,自然地開動腦筋,調動他們的積極性、主動性。辦法很多,教師給予點撥、啟發,適時板書,說明一個數不但可以分成兩個數,根據需要還能分成三個數、四個數。
設計意圖:應用知識的遷移規律,啟發引導層層深入,促進學生在積極思維中獲取新知,由思考自然引申出本課的主題。通過多媒體演示極有效地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探索的一種動力和成功的誘因。教育心理學研究表明:沒有情感色彩和毫無情緒反映的純粹認知活動是不存在的。為此,課堂教學中應使每一個兒童享受到腦力勞動成功的樂趣,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出發,激發兒童的積極性,形成一種積極探索的心理定向。
2、抽象概括,形成概念
憑借以上圖形的感知,學生知道5和4合起來是9,9再和1合起來是10。教師適時講解,5和4先加,再加上1,你能用一個式子表示嗎?學生回答后探索新知:有兩個加號,要做兩次加法嗎?師及時引出連加意義,揭示課題,掌握連加讀法。
設計意圖:學生的認知過程隨著感知的強烈,表象充分系統地建立,已能把形象的感知進行抽象概括,形成概念,這樣安排符合了學生的認知規律。
3、引疑激趣,突破難點
課件先出示三只小鳥,又出示兩只,再出示一只。嘗試讓學生看圖說圖意,列式,師板書算式。用紙條寫出算式,將3+2后面部分折疊,讓學生默記3+2的得數,再打開折疊部分“+1”。再次出示十人過河圖,讓學生根據不同方法來看圖列式,加深理解及時鞏固,明確計算的步驟。
設計意圖:心理學研究表明低年級學生注意力集中時間較短,興趣容易轉移,針對這一特點,出示學生情有獨鐘的小動物,增加情趣性,充分激發學生的興趣,形成探究的欲望。這種疑惑,正蘊含著不解、猜度以及思維的發動;這驚奇,則蘊含著求索、發現以及對思維的刺激。至于哪種積極的探究欲望,可使學生獲得想象力和猜度的樂趣,維系發現和創造的信心。通過講講練練,既抓住了重點,又突破了難點。
4、回憶總結,系統建構
請學生回答做連加時該提醒小朋友注意什么?最后師生共同小結。
設計意圖:培養了學生口頭表達能力,便于教師及時掌握情況,收取反饋信息,加深理解。促進學生的思維由具體形象逐步向抽象的邏輯思維過渡。
(三)鞏固強化,拓展思維
1、基本題:
(1)集體練習,擺一擺再填數,通過操作學具,鞏固連加知識。
(2)看圖列連加算式計算。
2、發展題:
(1)聽算連加題,利用口算卡片回憶計算方法,并出現5+0+3+2這樣的四個數連加的題目,發散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2)填數,使橫行、豎行三個數相加都是8,填出問號中的數。
3、綜合題:結束練習時,開展口算比賽,優勝者獎小紅花。分組比賽時播放一段音樂,活躍課堂氣氛,把整節課推向高潮。臨下課時,再分別請3個、4個、3個同學上來,請其余學生說出一道連加算式,并請學生說一說你在生活中遇到過連加的情況嗎?
設計意圖:正如愛因斯坦告戒人們:教育應該使提供的東西,讓學生作為寶貴的禮物來享受,而不是作為一種艱苦的任務來負擔。在這些綜合性、趣味性強的練習中,充分體現了嘗試教學和愉快教學,并與生活實際緊密聯系起來,學生覺得意猶未盡。萌發了創造欲望,主體參與意識增強。
《連加》說課稿2
如果說正確把握教材的意圖,領會新課標精神是肥沃的土壤,那么隨時更新的教育理念,扎實的理論功底則是源源不斷的清泉。只有源源不斷的“清泉“灌溉著肥沃的“土壤”,才能使土地上呈現一派生機盎然的景象。
一、說教材與學生
《連加、連減》一課出自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第一冊72頁。
連加連減這一知識點經常用來解決我們在日常生活中遇到問題,將它放在學習了10以內兩個數相加減的后面,一方面是對加減法含義的一個拓展,另一方面也體現新課標提出的“人人都能獲得必要的數學”這一理念。這也是本單元的一個難點內容,主要難在計算過程上,都要分兩步進行口算才能算出結果,特別是第二步計算要用到第一步算出的得數作加數或被減數,才能完成計算任務。而且這個知識點的思維方法對學習20以內進位加法有很大的幫助,所以這個知識點在教材中的位置是比較重要的。
學生在學習這個知識前已經熟知加減法的含義,對10以內數的加減口算也比較熟練。而且學生具有“添上、再添上”與“去掉、再去掉”的生活經驗,所以理解連加、連減的含義并不困難。但是一年級兒童受到年齡特點的限制,注意力易分散,有意注意時間短,思維還處在具體形象思維階段。像連加連減這樣需要較強注意力的知識點,對他們來說是學習上的難點,表現在由于看不見或忘記第一步計算結果而導致第二步計算受阻的現象。
二、說教學理念
1、數學文化觀。數學是一種文化,它不僅表現為一個結果,更加重要的是它是人類文明發展過程的一個見證。所以教學上應讓學生去經歷知識形成的過程,注重學生的經歷與體驗。
2、建構主義心理學理論:數學學習是一個主動構建的過程,學生必須在自己已有的知識和經驗的基礎上,使新的數學學習材料與原有的認知結構相互作用,主動地建構新的數學認知結構。
三、說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知道連加、連減的含義和運算順序。
2、技能目標:掌握連加、連減的運算順序,正確進行口算。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在游戲中學,使學生喜學樂學;在生活中尋找數學問題,并初步體驗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樂趣,增加學習的動力與信心。
4、數學素養培養目標:1)應用意識;2)在日常生活中處處留心,學會用數學的眼光看待問題以及運用數學的思維解決問題。
四、說教學重難點
1、重點:1)用自己的話表達圖意,理解連加、連減的含義; 2)掌握運算順序。
2、難點:連加、連減的運算順序。
五、說教學過程
1、 創設情景、激趣學習連加。
課的一開始,我就利用課件的演示,讓學生充分的感知,并通過自己的感知說出圖意,培養了學生理解和說的能力。而且能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利用舊知識的遷移,讓學生感受今天的加法算式和以前的相比有什么不同,從而引出連加。課題的引出后,并不是死板的講述運算的順序,而是讓學生自己去編寫算式,并自己去計算,這時學生的興趣非常高,教師借此讓學生在同桌說說你是怎么計算的,采用自主探索,大膽嘗試的教學方法,放手讓學生建構連加的計算順序,很自然的引出了預算順序。
學生初步理解連加的含義后,利用動態的練習讓學生的思維從形象向抽象過度,當學生匯報時配合課件將計算過程突顯出來,進一步鞏固了新知,也為學習連減埋下伏筆。
2、 延續情節,學習連減
愛于表現是每個兒童的天性,讓孩子們有表現的機會使孩子們增長有意注意的時間。因此教學設計上讓學生先發揮想象編寫連減的算式,再通過自己編寫的算式來編題目,充分理解連減的含義。出示板書連減,因為連減的算式動態的畫面比較容易理解,所以我要求學生看著靜態畫面描述所發生的事,從整體上初步理解連減的含義。
《連加》說課稿3
說教材分析
教學內容: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一年級上冊第六單元“連加、連減”第一課時。
教材簡析
在新課程標準中,有明確指出各個學段發展學生計算理解的具體目標。本單元是聯系學生生活實踐中,讓學生體驗連加、連減的方法和步驟,從而初步培養學生的觀察探索能力,屬于培養學生學習20以內進位和退位減法的重要基礎也是本單元的難點之一。它主要在計算過程上,要分兩步進行計算才能算出結果,特別是第二步計算要用第一步計算出的得數,而學生往往忘掉第一步的得數。為了幫助學生順利掌握連加、連減的計算順序,克服計算障礙,就著重訓練學生把先算的數記在腦子里,起到較好的效果。
教學目標、重點、難點
《標準》中對數學課程的總體目標具體化為四個方面:知識與技能、數學思考、解決問題、情感與態度。根據以上四點,結合本節課的實際,我制定以下的教學目標。
(1)讓學生初步理解連加、連減的含義,掌握連加、連減的運算順序,并能正確計算,培養口頭表達能力。(知識技能目標)
(2)讓學生按照圖的有序排列,找出規律發展初步的探索意識和體驗學習的樂趣。(能力培養目標)
(3)初步培養學生按一定順序進行計算的習慣。(素質培養目標)
(4)在活動中引導學生進行比較、推理等思考活動,讓學生感覺到
數學就在身邊,學習數學是有趣的,以獲得良好的情感體驗。(情感態度目標)
教學重點:理解并說出連加、連減的含義。
教學難點:按照圖意,找出規律,培養學生的探索能力。
說教法與學法的設計
本節課要讓學生在具體生活的過程中獲得相關的體驗,不能把它作為單純的知識點來講授,而要在已有經驗的基礎上讓學生獲得體驗和理解。結合一年級學生活潑好動、求知欲強和本節課學習素材的特點,實現轉變教學方式和學生的學習方式,體現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原則,我設計了以下的教法和學法,既重視選擇靈活的教法,又注重對學生學法的指導。
1、創設情景,聯系生活實踐,具體形象法。創設喂小雞這一情景,引導學生觀察主題畫,讓學生能直觀的理解連加、連減的計算步驟和方法。
2、觀察討論,探討研究法。
新課標特別提倡自主、探究、合作、實踐的學習方式,要求引導學生主動參與,親身實踐,獨立思考、合作探究。課堂上引導學生觀察討論,感受生活,緊扣學生的生活經驗開展教學,引導學生通過親身生活勞動,進一步理解連加、連減的計算步驟和方法,培養學生應用知識的能力,增強觀察意識。
3、動手操作,積極活動法。通過老師下口令,學生數手指頭等活動,讓學生動手、動口、動腦等多種感官去加深理解“連加、連減”的計算步驟和方法,初步感知計算與生活的聯系,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水果
課時安排
1課時
說教學過程
一、激情質疑問,導入新課
師:小朋友們,有位和你們一樣的小朋友,他叫小明,他家有個農場他是個愛勞動的孩子,經常在家里干活,今天他又來幫爸媽干活了。瞧!他在干什么?(出示多媒體課件,小明在喂5只小雞)請問:現在地上有幾只小雞在吃米?
二、觀察探索,學習連加
出示喂小雞的情景,教師分步操作,學生觀察;
操作一:5只小雞在吃米,又跑來了2只。
師:看到這里你知道了什么?一共有幾只小雞?(你是怎么計算出來的?)誰會列式?
板書:5+2
操作二:又來了1只
師:這時你又想告訴大家什么?
生:又來了1只。
師:誰會列式?生說。師板演:5+2+1=8誰會讀這個算式?讀作:五加二再加一等于八。
該怎么運算哪?
小結:像這樣把三個數合起來的算式叫連加,在計算時,要先把前兩個數相加的得數記在心里,再把記在心里的得數加上第三個數,算出結果。(這個連加的算式表示什么意思哪?你能用手指當做小雞來數一數,說一說嗎?)
三、學習連減
師:連接上面的情景,讓學生猜想,小雞吃完食物會怎么樣?
生:又去玩了,走開了。
課件演示,讓學生看圖說說圖意,(請學生站起來指著圖說說)
生:有8只小雞,吃完食物后走了2只,后來又走了2只,還剩下幾只?
列示:8—2—2=4
師:這里的8224各表示什么意思?你會讀這個算是嗎?
生:讀作:8減2再減2等于4。
小結:像這樣三個數用減號連起來的算式叫連減,在計算時,先把前兩個數相減的得數記在心里,再把記在心里的得數剪掉第三個數,算出結果。
四、鞏固深化
做一做:課本上的兩道題,看圖列式說圖意,用手計算。
強調:是學生進一步理解減去是用劃去或圈出來表示。
反饋:你的算式是?你是怎么想的?怎么算?學生相互評價。完成練習題。
五、課外延伸
學生說說生活中連加、連減的例子。
六、板書設計:
連加、連減
5+2+1=88—2—2=4
說總結反思:
理論聯系實際,科學性、創新性,對學習數學有興趣積極參與討論交流,能積極大膽的發表自己的意見,樂意傾聽其他小朋友的意見。
通過以上環節的教學,我認為能發揮學生的主題作用,學生樂意學習,主動參與數學活動,學生的計算能力得到初步的培養,能達到預期的目標。
《連加》說課稿4
我說課的內容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一年級上冊第72頁的內容《連加連減》,下面就本節課的教學說說我的具體做法。
一、說教材:
1、連加和連減是本單元教材的又一難點內容,它們主要難在計算過程上,都要分兩步進行口算才能算出結果,特別是第二步計算要用第一步算出得數作加數或被減數。學生往往容易忘掉第一步的得數,或者由于看不第二步計算的困難。為了幫助學生順利掌握連加、連減的計算順序,并克服因為看不見第一步計算的得數的計算障礙,教材安排了一幅生動的插圖,用小雞走來和離去的過程生動地反映出連加、連減的意義和計算方法,以此一方面讓學生根據直觀圖理解連加、連減時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另一方面讓學生更好地感受連加、連減與實際生活的緊密聯系。二是教材在算式中用線標明計算順序,并注上第一步算出的得數,以此把第一步計算的結果變成看得見的數,從而讓學生克服因記不住第一步計算的結果而無法連續計算的障礙。
2、教學目標:
①、讓學生認識連加法、連減法,會讀寫算式。
②、鼓勵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理解連加連減的含義,掌握連加連減的運算順序,并正確地進行口算。
③、讓學生按圖的順序找出規律,發展探索意識,體驗學習的樂趣。
3、教學重點、難點:
①重點:用自己的話表達圖意,理解連加、連減的含義。
②難點:連加、連減的運算順序。
二、說教法:
這節課的教學對象是二年級學生,雖然他們已養成一定的學習習慣。但還是好動、好玩、好奇心強,根據這一特點和本節課的教學內容,在教學中我充分的給學生提供了動手操作的機會,讓學生積極主動的去建構知識。采用了情境教學法,創設學生喜歡、熟悉的游戲情境,活動情景。同時還采用啟發式教學,直觀教學等教學方法。
三、說學法:
1、創設情境,聯系生活實踐——具體形象法。
2、觀察討論、探討法。
3、動手操作,積極活動法。
四、說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知,導入新課
1、課件出示口算題,學生開火車回答。
2、出示看圖列式題,學生搶答。
二)、結合情境,探究新知
(一)教學連加:
1.動畫演示,引出算式。
a、出現5只在地上覓食的小雞。問:院子里有幾只小雞在吃東西?(主題圖中出現“5”)
b、出現跑來的2只小雞。問:現在能提出什么問題?怎么列式計算?(一共有多少只小雞?5+2=7)
c、接著播放動畫,又出現1只小雞。
指導觀察:現在地上的小雞是由哪幾部分組成的?(主題圖中出現“5”“2”、“1”)
問:要算出一共有幾只小雞,應該怎樣列式?(主題圖中出現“5+2+1”)
d、通過算式“5+2”和“5+2+1”對比讓學生初步認識連加算式。
要求學生結合板書上的算式說說算式的含義。
2.學習計算順序。
問:這個算式應該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a、小組討論后匯報,并說出計算順序。
b、根據學生敘述過程,板書演示,在算式“5+2+1”中標明計算順序。
問:第二步是由哪兩個數相加?
3.揭示課題。
a、問:今天學的加法算式有什么特點?(板書課題:連加)
b、引導學生總結連加計算的運算順序。
同桌討論。
交流匯報:計算連加式題時,先把前兩個數相加,把得數記在腦子里,然后再加第三個數。
(二)學習連減
1.課件演示(邊演示邊提醒學生注意觀察)。
a、草地上出現8只小雞。問:現在有幾只小雞?在算式中填數。
b、走了2只;又走了2只。
2.引導學生試著列出算式。
3.交流算式表示的意思。(說說“8-2-2”的含義)
4、談論計算順序及計算方法,并總結
5.小結并補充課題。
三)、知識運用,鞏固練習
(1)做一做
演示動畫,引導學生觀察動畫,講述動畫內容并列式。
(2)比一比
出示連加連減算式,指明學生口算比賽。
(3)布置作業
四)、課堂總結:
1.引導學生小結本課所學的內容和連加、連減計算的運算順序。
2.教師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小結,并提出注意的問題。
《連加》說課稿5
一、教材簡析:
第一冊教材注意培養學生初步邏輯思維能力,突出基本概念和基本規律,滲透數學思想和方法,寓教法和學法于教材中,數和形結合認數和計算結合,加法、減法穿插編排,注意突出加減法之間的關系,這樣的教材安排符合兒童的年齡特征和認識規律,并能促進學生素質的全面提高。
教學內容在教科書中的地位及作用:
連加是在學生學習并掌握了10以內數的加減法和用圖畫表示的應用題以及填括號等的基礎上進一步學習的內容,掌握了連加后,可以幫助學生鞏固已學的10以內的加減法,提高學生的口算能力、運用這方面計算方法,可以輕松地學會后面的連減,加減混合運算,理解連加、連減和加減混合運算的含義和順序,學會連加連減和加減混合計算,為順利地掌握第四單元20以內數的進位加法和退位減法的計算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從長遠的觀點講,學好這方面知識可以為以后的學習乘法豎式、簡便運算、應用題綜合算式等新知識埋下伏筆。
二、教學目標:
根據一年級兒童的年齡特點,教學內容設計如下三個目標:
1、知識目標:
通過教學使學生初步理解連加的意義,掌握連加的計算順序,并能正確地進行計算,培養口算能力。
2、技能目標:
發展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觀察推理能力。
3、思想教育目標:
對學生進行愛護鳥類、愛護自然、保護環境的教育。
三、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連加的計算方法,正確地進行計算。
教學難點:口算基本技能。
四、教法、學法:
數學具有高度抽象的特點,并根據本節課的內容,以及一年級學生的思想特點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要形式從兒童的年齡特征和思維特點出發,我采用啟發式教學,運用直觀教具,擺學具,引導學生實際觀察、操作,用多種感官強化對基礎知識的感知,以及“蹦一蹦、摘果子”的教學方法,將靜態的掛圖上的小鳥飛上樹的.過程,通過演示使得畫面動態化,使學生想象出一幅小鳥飛上樹的動畫片,使學生一目了然看到樹上飛了兩次后,一共有多少只小鳥,很容易地由直觀具體的實物掛圖通過演示過渡到抽象出來的算式,通過看圖說圖意,幫助學生理解加法的意義,分析、概括出連加的計算過程,既突出了重點,又分散了難點,為了延長低年級兒童注意力的集中,提高課堂教學效果,采用了“蹦一蹦,摘果子”的教學手段,這一手段用了兩次,是在學生大腦皮層疲勞的關鍵時刻,再次激起學生的大腦興奮,激發創設一個良好的情境,調動了學生對練習的積極參與,很好地鞏固了本節課的內容,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上進心和榮譽感。
學生是學習了10以內加法的基礎上學習連加的,通過演示,一步步地提問口答,用激勵的語言啟發學生說出老師演示的過程,記住做連加時要分兩步進行口算,需要記住前兩個數相加的結果,再和第三個數相加,多讓學生說過程,適時板書計算過程,既充分發揮了學習主動性和主導作用,又培養了學生的語言發達能力、觀察、概括能力,發展了學生的抽象性思維,練習中讓學生擺小棒,培養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幫助學生理解連加的意義。
五、教學思想:
《九年義務教育全日制小學數學大綱》明確指出:“要逐步培養學生能夠有條理、有根據地進行思考,比較完整地敘述思考過程。”在整體性觀點指引下,根據科學的教育理論以及素質教育的要求,從優化教學過程入手,使教學中“操作――思維――表達”有機結合,發展學生的動手、動畫、動口能力。
以教學大綱為依據,結合自己的教學特點,及學生實際,本節課教學分六步進行。
(一)復習舊知,輔墊遷移
我設計了題目:
1、口算。
2、操作。
3、準備題。
通過復習強化喚起學生的回憶,促進學生的學習遷移,以上的復習輔墊,正是為實現轉化創造遷移的條件,并力求形成同化新知識的準備狀態,和積極的學習心向,可減少難點知識的教學難度。
(二)通過例圖,使學生對連加計算有形象認識。
低年級兒童以形象、具體思維占優勢,抽象概括的發展水平是比較低,所以我首先讓學生看例圖,引導學生說出第一次飛來3只后,一共多少只?是一步,為連加計算作鋪墊,記住第一步計算結果,這是連加教學關鍵,再演示又飛來一只后,要算一共多少只?怎樣計算,這樣逐步演示小鳥飛的過程,初步理解連加的含義,同時滲透并用鼓勵的語言,啟發學生說出連加的讀法及計算方法,使學生對連加計算有了感性認識,同時培養了學生的觀察能力。
(三)揭示連加的計算方法。
教師對上面例圖引導的圖同時,逐步列出連加算式,引導學生如何有層次地進行連加計算,這是重點,讓學生結合直觀生動演示小鳥飛來的過程,結合算式,用鼓勵的語言啟發學生說出連加的讀法和計算方法,讓學生思考計算過程,訓練學生思維有序地學習方法,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這一步教學特別注意加強“說”的訓練,以“說”促使學生思考,思考要用語言表達出來。讓不同程度的學生說,說給同桌聽一聽,這些做法不但體現了面向全體,還能及時反饋矯正發揮學生間的相互啟發作用,培養學生相互評價能力,同時又培養了學生的觀察、動腦、概括能力。
(四)鞏固練習,分層訓練
為了讓學生把所學的知識形成技能,我圍繞重點、難點設計如下練習:
1、擺擺算算第1題,通過學生動手擺小棒,幫助學生加深理解連加算式的含義,引導學生說圖意,再填算式。
通過對學具的觀察與操作,思考與表達,充分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參與學習過程,增加了學習興趣。
2、擺擺算算第2題,可以進一步幫助學生掌握計算順序,并使學生逐步習慣,把第一步計算的得數記住,這是強化難點的訓練。
3、擺擺算算第3題,是過渡性的題目,目的使學生熟悉和掌握計算的順序,為學生理解和掌握連加的計算方法奠定了基礎。
4、折疊卡片出示連加練習,比第3題更高了一層次,是向連加算式的過渡,這一練習激發了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又理解和初步掌握了連加的計算方法。
5、擺擺算算第4題,直接讓學生填空,就比較容易了。這說明,要從兒童年齡特點出發,按其認識和知識發展規律,兒童思維特點,循序漸進,學生就很容易掌握,既可培養兒童學習興趣,調動學習的積極性,又能培養他們的觀察力和思維能力,這3個層次的練習,由直觀到抽象,由淺入深循序漸進,既突出了重點,又突出了難點,并能按照一定的思維有序的學習,以培養學生獨立,自覺完成學習任務的良好習慣,最后為了使學生運算技能上升到更高的層次,我又設計了以下綜合訓練。
1、練習十四第1題。
通過動手擺,學生想,寫出算式,手腦并用是直觀到抽象的過程。
2、補充幾個連加題用卡片出示。
這一練習,采用的是“蹦一蹦,摘果子”的教學模式,再次激起了本節課的學習高潮,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實現了本節課的教學目標。
練習是數學課堂教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不僅有助于學生對知識的理解鞏固,比較牢固地掌握數學基礎知識,形成熟練的技能、技巧,而且對學生智力的發展和能力的提高起著重要作用。
(五)作業安排
第72頁第2題。
(六)板書設計:
連 加
2+3+1=6
這節課只講了這個例題,為了讓學生記牢計算過程,這個板書特別醒目的突出了先算后算的過程,突出了本節課的重點,突破了難點。
在教學中,通過讓兒童眼看、口說、腦想等多種感官活動,使兒童在積累豐富的感性認識的基礎上進一步抽象出連加過程,生動活潑、豐富多彩,充分體現了愉快教育的思想,同時也符合低年級兒童的認知特點,能加深對連加意義的認識,又有機地滲透了算理。
【《連加》說課稿(精選5篇)】相關文章:
連加連減說課稿4篇11-14
連加連減說課11-18
連加連減教學設計15篇02-10
《跳繩》體育說課稿【精選】03-24
【精選】小學美術說課稿03-16
小學美術說課稿精選01-19
秋思的說課稿【精選】03-25
在家里說課稿【精選】03-25
小學語文《稱贊》說課稿【精選】03-24
《奇妙的克隆》說課稿精選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