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說課稿七篇
作為一名為他人授業解惑的教育工作者,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說課稿,說課稿有助于教學取得成功、提高教學質量。怎樣寫說課稿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說課稿7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說課稿 篇1
課文《窮人》是俄國作家列夫.托爾斯泰的作品。課文講的是漁夫和桑娜在鄰居西蒙死后,主動收養她的兩個孩子的故事,真實地反映了沙皇專治制度統治下的社會現實,表現了桑娜和漁夫勤勞、善良,寧可自己受苦也要幫助別人的美好品質。課文用樸實準確的語言,恰如其分你地表達了真情實感,讀來使人深受感動。學習本文,重點是引導學生從人物的行動語言思想活動中體會窮人的美好品質。如何在新課程理念指導下上好這一課,達到老課新教的效果,我將本課分三步進行。
第一步,讀題激疑,引導學生圍繞課題提問題,帶著自己的問題速讀課文。通過讀書,了解課文內容,知道“窮人”之間發生的事。這樣設計的目的之一,是激發學生探求新知的興趣,著力體現自主與探究式學習,增強學生讀書的目的性。目的之二是為了努力構建開放而有活力的課堂。在學生了解課文內容后,我讓學生用一句話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并找出課文哪些自然段是講這個意思,旨在化繁為簡,化難為易,直奔文章重點,同時使學生學習全文時有一種居高臨下的感覺。
第二步,深層研讀。對課文重點部分的學習,我主要設計了兩個問題。第一個問題是讓學生運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這部分內容,并把特別想讀給大家聽的話劃下來,看看能從中讀懂什么。這一問題的設計旨在落實課標充分尊重學生自主選擇學習內容、讀書方式的要求,促使學生從自讀中獲得感悟。在交流這一問題的時候,絕大多數學生特別想把第九自然段讀給大家聽。對這一段朗讀的指導,我要求學生自己先試讀再把自己的體會與大家交流,再讓學生匯報朗讀,匯報體會。我相機指導學生用“你想對桑娜說些什么”進行表達訓練,激發情感。在這個過程中,我充分診視學生的獨特感受和體驗。強調讀出自己的感受。落實新課程標準“尊重學生學習中的獨特感受”的要求。指導學生由讀不好到讀好的過程是新課標“知識和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有機統一的要求。在課文其他幾處朗讀體驗中,我同樣貫穿這一指導思想,讓學生通過讀走進人物內心世界感悟到漁夫、桑娜淳樸、善良,寧可自己受苦也要幫助別人的美好心靈。
第二大問題是就這部分內容提出自己不懂的或感興趣的問題。此題設計的意圖是使閱讀更加自主,體現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我們以前的閱讀教學是老師只管問學生只管答,問題問光了,教學任務就完成了。新課標理念下我們大力提倡學生在自讀中邊讀邊悟,在自悟中理解,做到能悟則悟,不能悟則生疑,能生疑則質疑,能質疑則解疑。第二大問題正是基于前面自讀自悟的前提下產生的,是在學生充分自讀的基礎上進行的。對這些問題的解決,老師扮演了孩子們戰勝困難的鼓勵者、討論探究的合作著者及孩子發表獨特見解的支持者這一應有的角色。
對整個重點部分的學習,是從學生出發,以學定教,順學而導。以交流的策略替代傳統的學生應答,使設計具有彈性,旨在適應課堂教學現場生成的特點。
第三步,深化主題。新課標要求,語文教學應在師生平等對話的過程中進行。老師作為平等參與者與學習者,身體力行,把自己的感悟寫下來,對學生起到了很好的引導與示范作用,同時深化了學生對主題的認識。在布置課外作業時,我首先以一種非常焦急的心情描述了這樣一段話:漁夫和桑娜收養了鄰居西蒙的兩個孤兒,以后的日子將是何等的難熬。相信此刻同學們的心中都充滿了無限的憂慮。意在喚起學生的共鳴。此時出示插圖并布置續寫任務,目的在于讓學生根據課文內容展開想象,進行創造性的表達。
說課稿 篇2
一,對課內文言文復習的認識。
分析歷年高考試題,我們 能 發現,文言文的考查,無論是實詞虛詞、特殊句式、文句理解,還是 語段 翻譯、 名 句 默寫, 差不多均 源自于課內,幾乎歷年的考點設置,都可以從課本中找到相關聯的知識點 。 可見, 高考 文言文 復習立足課內積累 , 學好課本,鞏固基礎知識, 既是基礎,又 是關鍵。 學生可以 通過對課內文言文的復習,激活、梳理、積累 中學學習過的 文言現象和文言知識,為進一步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和綜合能力打好基礎和鋪墊。
二,課內文言文復習的目標。
基于上述認識,課內 文言文 我們 的目標是通過復習,讓學生能閱讀淺易的文言文。具體地說, 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
(一)理解詞語和句式:
(1)理解常見實詞在文中的含義;
(2)了解常見文言虛詞在文中的含義及用法;
( 3 )了解與現代漢語不同的句式和用法(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判斷句、被動句、賓語前置、成分省略和詞類活用)。
(二)理解文句:
(1)正確把握句子在文中的意思;
(2)能將文句翻譯成現代漢語。
(三)分析文章:
(1)分析文章的內容;
(2)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觀點態度。
三,學情分析。
我們松江四中學生在區內的語文學習能力和學習水平,我就不詳細分析了,相信大家也都知道。我校學生的實際狀況可以這樣概括:學生知識基礎偏差,學生學習能力偏低,學生學習習慣不太好,學習態度又有待提高,學習時間偏緊(因為我校是美術專業特色項目學校,高三共有六個班,其中有三個班級是美術特色班。平常,學生除了像文化課學生一樣要學習文化課知識外,他們每周還必須花近兩天的時間去學習美術專業課。臨近專業考試之前,他們還將持續一段時間停止文化課學習而專攻美術專業課,以便專業課考試能過關。因而學生的學習時間非常緊張)。
四 ,復習應對策略。
1,未雨綢繆,集思廣益。
在上第五冊新課的時候,我們就已著手對課內文言文復習進行規劃和工作部署, 我們打算用自編 《課課練》的習題 方式對 課內文言文及 部分重要詩歌辭賦中的文言知識進行 激活、梳理和積累。據此,我們 備課組 進行 了 任務 分工 ,有的準備搜索資料,有的準備 匯x習題,有的準備 校勘和 準備 習題 答案, 這樣, 以便發揮團隊優勢,提高工作效率。
2,全局規劃,統籌安排。
因為 是復習課, 我們力爭在 保證 全面復習 課文 基礎知識 的同時 , 還 對 有規律的文言現象 以隨文習題形式 進行 梳理 和呈現 , 同時, 還注重對學生能力 (包括分析綜合與鑒賞評價能力) 的考察 ,以期 對 課內文言文復習有個 規劃 周全 , 脈絡清晰。
下面以“秦晉淆之戰” 為例來談談我們的習題設計 。
“秦晉淆之戰” 這課練習共設計為七大題,依次是:
一,解釋文中加點或畫線的詞和短語。
二, 找出下列句子中的活用詞,指出其活用類型并解釋。
三, 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指出本字并解釋。
四,解釋下列多義詞。
五,翻譯下列句子。
六, 你最喜歡本文寫到的哪個人物,為什么?
七,本文中心。
第一 題 ( 解釋文中加點或畫線的詞和短語) 是 對隨文的 文言 字詞進行解釋,目的是激活學生記憶, 積累文言詞語,加強對課文的回顧。
第 二 題 ( 找出下列句子中的活用詞,指出其活用類型并解釋 )是有目的對文中的詞類活用現象進行呈現 和梳理 。
第 三 題 ( 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指出本字并解釋 )是有目的對文中的 通假字 進行 呈現和梳理。
通過第 二 題 、第 三 題 這樣的題型,可以通過練習的方式 幫助同學整理課文中常見的文言現象。
第 四 題 ( 解釋下列多義詞) 是對多義詞進行梳理。 文言一詞多義,既是重點,又是難點,對文中一些多義詞進行 辨析和 積累 , 練習實在很有必要。
第五題 ( 翻譯下列句子 ) 主要是重點或必須掌握的難句。
第 六 題 ( 思考題 )主要是培養學生的分析綜合、鑒賞評價能力,雖然題量不多,但能激發學生思維,加深學生對課文的認識和理解。
如第五冊古文的思考題依次是:
本文是怎樣緊扣一個“歸”字,將敘事、寫景、抒情、議論結合起來的?(《歸去來兮辭》)
說說為什么晉武帝在看了此表后,就答應了作者辭不就職的請求?(《陳情表》)
你最喜歡本文寫到的哪個人物,為什么?(“ 秦晉淆之戰 ”)
你最喜歡本文寫到的哪個人物,為什么?(“鴻門宴”)
作者是通過哪些手法將蘇武塑造成一個生動豐滿的形象的?(“蘇武傳”)
本文是怎樣運用正反對比的手法來闡明事理的?(“伶官傳序”)
第 七 題 ( 本文中心 )對文章中心的概括 和介紹意在用簡潔的語言概括 中心 , 既 在于讓學生明了課內的內容,也在于 讓學生 訓練語言 的 概括和表達能力。
事實上, 我們每一課練習大致都進行了這樣的設計。
在每一冊的練習之后,我們都有一個文化常識表格填空和作家小傳。以第二冊為例如下:
第二冊文化常識練習
一,填表。
課文名
作者朝代
作者姓名
作者字
作者號
代表作
“阿房宮賦”
“黃州快哉亭記”
“項脊軒志”
“夢游天姥吟留別”
二,作家簡介。
1、 杜牧 ( 公元 803 -約 852 年 ) ,字牧之 ,晚 唐時期杰出的詩人,散文家 , 世稱 “ 杜樊川 ” 、 “ 杜司勛 ” 。 人們將他與杜甫相比,稱其為 “ 小杜 ” , 又因其和晚唐李商隱齊名,故又稱其二人為 “ 小李杜 ” 。著有作品集《樊川文集》。
我們學習過他的作品有: 《山行》 、 《泊秦淮》 、 《赤壁》 、 《過華清宮》 、《阿房宮賦》 等。
.....................
除了 課課練 這樣的 系統練習外,我們還 計劃 穿插一些有益的補充教 學練習 ,如 文言多義詞專項練習、著名作家 、 作者知識小報等。依據教學實際 ,我們將隨課堂課文教學 進行專項 練習,如《秦晉殽之戰》多義詞練習、《蘇武傳》多義詞練習, 陶淵明 專題小報 、李白的專題小報 等等。
當然,我們設計的 練習 是 依據 我們學生基礎差、底子薄的實際情況,因而大多是基礎, 甚至是特別基礎,但這是我們 必須面對的 實際,我們 必須 從基礎抓起, 而 不能操之過急。
五 ,教學課時安排。
從教學時間的安排上,高中課內文言文復習,我們計劃用五周 左右 的時間完成 。
六 ,結語。
總之,從教學研討的集體備課到全面收集、整理甚至設計教學資料,再到精心準備、 努力實施 ,我們力 圖 根據 我校的教學實際 , 在有限的教學時間內 充分 調動學生的語文學習積極性, 努力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我們做了一些工作,但我們的工 作還有 待進一步完善,也希望得到廣大專家的指點和各位同仁的幫助,以期讓我們的工作效率 能夠 更高、 工作效益能夠 更好,懇請各位專家和同仁的批評指正。
說課稿 篇3
尊敬的各位評委、各位同行:
大家好! 我說課的內容是語文出版社s版第八冊教材第五單元的第二篇課文《左公柳》。下面我將從教法、學法、教學過程、課后反思四個方面來進行說課。
一、說教材
本單元課文主題是“赤子情懷”,講述的是一系列愛國者的英雄事跡,《左公柳》這篇課文是這一單元的第二篇課文,課文通過對沙漠中左公柳富有感情色彩的描述和講解,向我們生動介紹了一位100多年前為祖國領土完整,不顧年老體衰,毅然主動請纓,千里抬棺赴敵的英雄形象,表現出左宗棠愛祖國,愛新疆,保衛邊疆,建設邊疆的壯志豪情。本文課后練習分別是讀文并選擇喜歡的片段背一背;看看左宗棠做了哪些事情;讀一些句子,體會句中帶點的詞語在表達文章思想感情中的作用;詞語記憶。不難看出,文本中閱讀的基調偏于情感,語言文字的內容偏少,教學時如果僅從情感這條線索出發,學生僅通過朗讀,就可以知道文本所要表達的感情色彩。如果僅僅限于此,學生能學到什么?語文的工具性如何體現,文本的解讀如空中浮云,有形無物。另外,文本所涉及的歷史背景,人物經歷,學生平時接觸較少,由于歷史人物的兩面性可供呈現的資料相對較少。這就為學生了解文本,了解事件的歷史背景,了解并理解人物的言與行增加了難度。 細研文本,在教學中我力圖體現讀者、文本中的不同人物情感的互動,在“讀——品——議”中理解文本、理解人物,領悟情感。根據教材編寫意圖,結合五年級學生認知、思維、情感等方面的實際情況,我將教學目標定位在:
1、理解文章重點詞句,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并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體會重點詞句在文中表情達意的作用和本文借物寫人、抓典型事例寫人的表達方式。
3、理解課文內容,從左宗棠感人的愛國事跡中受到感染和教育。
二、說教法。
本節課我以生本教育理念“一切相信學生,高度尊重學生,全面依靠學生”為指導,以生為本,根據五年級學生閱讀實際情況,主要采用了課前搜集資料,根據《導學案》質疑問難,自主探究等方法,在學生學會了這篇課文所必須掌握的知識點外,確立小課題“你認為左宗棠是一個怎樣的人?你還能收集一些借物喻人的文章嗎?”并圍繞這個小課題讓學生進行大量的課外閱讀的交流與學習,努力為學生營造一個開放而富有活力的學習氛圍,給學生提供展示的機會,讓學生體驗到成功的喜悅。真正做到“小立課題,大做功夫”。
三、 說學法。
1、在閱讀中,聽、說、讀、想貫穿全文始終。
2、以學生自讀為主,學會劃出重要或喜歡的句子加以品析交流,教師適當點撥,學習方式以學生自主學習和小組合作學習相結合。
3、在學文中發現問題,并在小組合作中探究解決問題,然后全班討論還有不能解決的問題。
4、通過課外搜集、整理資料的方法,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以及探究學習的良好學習習慣。
說教學過程:
我的課堂結構是:檢查前置性作業(自主學習)——合作交流與探究——拓展延伸與習作。
一、檢查前置性作業(自主學習)
1、檢查前置性作業了解學生掌握本課的生字和新詞情況,積累像楚楚動人(aabc)、不屈不撓(abac)普普通通(aabb)等成語。
2、讓學生上臺展示自己收集的資料,了解學生對本課相關資料的收集情況,為學習課文奠定基礎。(前置性作業的布置與完成激發了學生迫切想學習這一課的興趣。)
3、針對課題質疑 愛因斯坦說過:“問題的提出往往比解答問題更重要。”由于文章題目發人深省,所以在學生上臺展示完自己收集的資料后我就引導學生從題目入手質疑提問:針對課題你能提出什么有價值性的問題?這時學生可能會提出:這篇課文寫的是誰?是左公柳還是左宗棠?寫左宗棠為什么題目是左公柳?課文一共寫了左宗棠幾件事?作者為什么借左公柳抒發自己的感情?左公柳與左宗棠和愛國將士們之間有什么相同之處?這是一篇寫人還是寫物的文章?
二、小組合作交流學習與探究
(由于學生課前進行了自主學習,這就為理解和探究作好了鋪墊,確定好了這節課學習課文的基本問題后,再讓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學習、交流與探究,這樣使探究確定了方向。)
品左公柳
先引導學生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左公柳外形美:抓住 “高大茁壯、身姿挺拔、剛勁有力、宛如帷幄”這些詞語來感悟;左公柳的神態美:抓住 “剛強、英勇無畏、壓倒一切困苦”這些詞語來領悟;左公柳的精神美:抓住 “普普通通、不屈不撓、堅韌頑強、精神之樹”這些詞語來品味。認識到左公柳是一棵高大茁壯、身姿挺拔、剛強、生命力頑強的柳樹。 再引導深入學習;把寫柳樹的幾個句子連起來看一看,你有什么發現?(先寫樹的外形、再贊美樹的品質、接著再贊美具有不屈不撓、堅韌頑強品質的人) 最后教師點撥:這幾個句子,隨文逐步出現,讓我們對柳樹的認識得以加深、升華。這既是寫物,更是頌人,這就是借物喻人的寫作手法。板書:借物喻人
品左宗棠
先引導學生了解課文講述了左宗棠哪些方面的事跡?一共寫了他幾件事?請學生用簡要的語言概括出來,動筆寫一寫。并請三個學生上臺板書(第一件事:力排眾議 主動請纓 第二件事:抬棺出征 收復新疆 第三件事:植樹造林 建設新疆)
再讓學生抓住文中的重點詞句即抓住對左宗棠的語言、動作、神態以及心理活動的描寫的句子加以品析與交流。教師適時點撥。
最后讓學生來評價左宗棠是一個什么樣的人?在學生交流中隨機板書“不屈不撓”、“堅韌頑強”、“精神之樹”。從左宗棠感人的愛國事跡中受到感染和教育。
三、拓展延伸與習作
1、學生交流課前收集的有關借物喻人的文章,使學生學會抓住人物的典型事例來寫人的表達方式。
2、選幾個典型事例,寫一篇借物喻人的片段或作文。指導學生抓住人物形象、人物特點、細節描寫等進行寫作。
3、進行習作的點評。
四、說反思
1、在“一切相信學生,高度尊重學生,全面依靠學生。”的生本理念的指引下教師在課堂上“不見自我”,適時點撥,引導學生從重點詞句、修辭手法、改句式等方面學習,教學生自己學會學習 ,主動參與學習 。變“要我學”為“我要學”、變“他律”為“自律”,從而張揚了學生的個性 。激發了學生的靈性。
2、在小組合作交流的過程中,我發現每個孩子都能自由、大膽地參與交流,表達自己不同的見解,逐漸學會了與人交往、與人溝通。當我也加入他們的討論時,他們變得更踴躍,并且樂于從文本中發現問題,并提出來考考其他同學,促使其他同學去研讀課本,再次主動積極地與文本對話,與同學對話,與教師對話。在這多重對話中,學生的疑問冰釋了,思維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同時也培養了學生團隊合作的精神。學生變得愛閱讀了,對習作也沒以前那么膽怯了。語言思維能力得以鍛煉整個課堂完全是生命的課堂!是充滿陽光的課堂!
3、這節課做到了“小立課程,大作功夫。”增加了課堂的容量。
說課稿 篇4
一、說教材
1、教學內容
本課選自于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小學音樂三年級上冊第六課《新疆好》,分聽賞歌曲《新疆是個好地方》和學唱歌曲《庫爾班大叔喜洋洋》兩部分。
2、教材分析
“五十六個民族,五十六枝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是的,我國是一個由五十六個民族組成的大家庭,很多民族都能歌善舞,生活在祖國西部的新疆維吾爾族就是其中一個能歌善舞的民族。對于新疆,孩子們總是感覺很神秘,他們總想去揭開那神秘而又美麗的面紗,去看看那瓜果飄香的田園和牛羊遍野的風光。課文以“新疆好”為主題,用聽賞歌曲《新疆是一個好地方》和學唱歌曲《庫爾班大叔喜洋洋》,拓寬孩子們的文化視野、幫助他們了解中國民族的風土人情。
3、教學目標
(1)聆聽本課歌曲及相關知識學習,使學生拓寬文化視野,多角度感受新疆風格的音樂和舞蹈。
(2)能學會演唱歌曲《庫爾班大叔喜洋洋》,并能用活潑、有彈性的聲音表現歌曲高興、得意的心情。
(3)指導學生相互合作進行創造性地創編和表演實踐活動,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創新思維能力。
4、教學重難點
重點:感受歌曲的活潑風趣,并經過聲音表達出來,體驗歌曲所展現的現代新疆人民幸福愉快的生活場景。
難點:引導學生選擇不同的打擊樂器和節奏型為歌曲的兩個樂段用不同形式參與伴奏。
5、教學準備
電子琴、紙新疆帽、紙貼胡子、光盤機、竹竿
二、說教法
本課包含了音樂、舞蹈、地理、人文等多科相關知識。在教法上,我綜合運用了以下幾個方法:
1、創設情境
俗話說“良好的開始就是成功的一半”,因此,在一開始我就播放一首具有濃厚新疆味的歌曲,配上教師的新疆舞,讓學生在律動中初步感受、熟悉歌曲,激發學生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
2、體驗法
教師彈奏歌曲,用竹竿敲打地板發出的聲音模仿馬蹄聲,體驗坐馬車的滋味,想象自己正在新疆騎馬觀光。這樣不僅讓學生進一步了解音樂,還開闊了學生的想象空間。
3、探究法
分小組談談新疆的民俗風情和自己知道了解的別的民族的特點,也可以唱別的新疆歌曲,也可以跳跳新疆舞。這樣,即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能為后面的活動做好鋪墊。
4、學科綜合法
歌曲一共有五段,一、三段由女生自由地表演自己喜歡的新疆舞動作,二、四段由男生自由地表演自己喜歡的新疆舞動作,第五段男女共同表演,也可以在同學們表演時做畫。這樣有助于營造熱鬧的學習氣氛,增強學生之間的競爭意識和合作意識。
三、說學法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要讓學生自主地學習。本節課,我以“韻律美”為突破口,實現本課教學目標。在創編舞的過程中,讓學生們都動起來,發揮其獨特才華,加強合作意識,提高創編能力。
四、說教學過程
1、創設情境,激情導入
(1)看一看,聽一聽
伴著《庫爾班大叔喜洋洋》的音樂,老師跳著簡單的新疆舞走進教室。
設計意圖:讓學生初步感受和熟悉所學歌曲。
(2)想一想,說一說
師:同學們,老師為大家帶來一段舞蹈節目,猜猜它是哪個民族?(新疆維吾爾族)
*老師介紹新疆舞的風格、特征等。
*分小組聊聊自己知道的新疆。
2、欣賞與體驗
師:除了你們說的這些,新疆還有很多我們不了解的豐富資源,讓我們一起聽聽這首歌,讓它來告訴我們新疆還有哪些令人向往之處。(師生聽賞歌曲)在聽賞的同時,學生用竹竿碰地發出的聲音模仿馬蹄聲,體驗坐馬車的滋味,想象自己正在新疆騎馬觀光。最后,學生說出歌曲情緒,并根據歌曲內容說出新疆的好。
小結:這是一首很早就流傳在新疆哈密地區的民歌,聽了這首歌曲,大家應該對新疆有了更深的了解,新疆真是個好地方,過去的新疆很美麗,那么經過西部大開發,如今的新疆應該更令人向往。今天我要帶大家去新疆一位庫爾班大叔家里去做客,看看現在的新疆人民的生活有了哪些新氣象。
設計意圖:讓學生在聽賞中獲得感受,了解新疆,為下一環節的情境教學做鋪墊。
3、學習歌曲
(1)播放錄音,師生感受
師問:庫爾班大叔心情怎樣?那他為什么這樣高興?(學生回答)
師:是啊!經過西部大開發,新疆人民的生活比以前更紅火,更快樂了!所以我們的庫爾班大叔喜洋洋。
(2)按節奏朗讀歌詞
一邊打竹竿,一邊有節奏的朗讀歌詞,讓學生輕松的感受歌詞的韻律。
(3)帶“蹦”、“達”子哼唱
分別學唱歌曲第一樂段和第二樂段。方法是先聽賞歌曲,再隨琴學唱樂曲,特別是學習第一樂段時可以用“蹦”、“達”字哼唱。這也是教學的重點地方。
(4)學習全歌
*帶上歌詞唱一唱。
*解決重難點樂句,請小老師或電子琴幫助。
*和影碟機里的小朋友合作演唱歌曲,跟影碟唱。
*師生合作接龍表演,師生互評。
*用竹竿模仿馬蹄聲打節奏唱。
設計意圖:創設歌唱情境,讓學生在輕松、平等、愉快氛圍中學唱歌曲、鞏固歌曲,評價機制貫穿其中,師評、生評、師生互評,師生共同學習,共同進步。
4、合作創編與表現
1、同學們,請選擇自己喜歡的形式,表現歌曲歡快的情緒,贊美美麗的新疆。
2、分組進行討論、創編,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角色,采用多種藝術形式贊美新疆。(可以用舞蹈或美術的形式)
3、分組展示學生創編的作品。
4、師生評價表演中的成功與不足,評出“集體合作獎”和“表演小明星”、“小畫家”。老師獎勵“表演小明星”在點歌臺點歌。
5、在歡樂的歌曲聲中,師生載歌載舞結束本課教學。
說課稿 篇5
一、說教材
1.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空氣對學生來說是一種非常熟悉的氣體,教材選擇了空氣作為初中化學接觸物質知識的開端,不僅承接了小學對空氣知識的介紹,更重要的是它與人類的生活關系最為密切,是人類不可離開的天然物質。通過對它的認識和了解,可以比較順利地引導學生進入化學世界來探索物質的奧秘。而且,選擇以空氣為主題,開始這一單元的教學活動,是符合“從學生熟悉的事物入手,進行科學教育”的原則的。
2.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
(1).認識身邊最常見的物質──空氣,并了解空氣的組成; (2).能從生活經驗出發,對空氣的成分進行合理的推測,并能利用教師提供的簡單儀器和藥品,對空氣的成分進行科學的探究。
過程與方法
(1).認識科學探究的意義和基本方法,在進行“空氣中氧氣含量測定實驗”的探究過程中,能提出問題,并設計簡單實驗解決問題;
(2).初步學會用觀察、實驗的方法獲取信息,并從實驗信息中得出科學的結論;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保持對生活和自然界中化學現象的好奇心和強烈的探索欲,進一步發展對化學學習的興趣;
(2).初步樹立科學的物質觀,科學的看待科學家的實驗過程及結論;
(3).發揚善于合作、勤于思考、勇于實踐的科學精神。
3.重點和難點
重點:了解空氣的組成
難點:指導學生觀察實驗現象,引導學生初步學習分析實驗現象的方法。
二、說教法、學法
初中學生對自然科學的學習已積累了一定的知識基礎和方法基礎,可以開始嘗試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分析能力。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注意積極引導學生應用已掌握的基礎知識通過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討論問題---解決問題---總結問題等活動過程,師生雙方相互配合,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讓學生體驗學習化學的快樂,使學生學會“自主學習、合作學習”。
依據學生現有的知識結構、年齡特點和教材內容,本節課我利用學生分組準備實驗,分組討論,使學生在溝通中創新,在交流中發展,在合作中獲得新的知識,培養學生的合作競爭意識,提高學生的動手動腦能力。讓學生學會從探究中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從而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說教學過程
新課程標準倡導從學生和社會發展的需要出發,將科學探究作為課程改革的突破口,激發學生的自主性和創新意識,從而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因此,這節課的教學過程我安排了下面幾個環節。
第一個環節: 創設情景 導入新課
(1)、播放觸目驚心的大氣污染的圖片。讓學生感受到空氣污染帶來的危害,深刻體會到了解空氣的成分以及進行污染治理的必要性。
( 2)、出示拉瓦錫的照片以及拉瓦錫研究空氣成分所用實驗裝置的圖片。并以故事的形式介紹拉瓦錫是如何發現空氣成分的。
設問:利用我們實驗室的儀器能做這個實驗嗎?
第二個環節:設問答疑 提高興趣
本環節是用實驗的方法來探究空氣的成分,由于學生抽象思維能力、科學實驗探究能力比較弱,因此在教學過程中要積極引導學生應用已經掌握的基礎知識,通過實驗探究,分析和推理判斷來獲得新知識。因此要做好演示實驗和調動好學生的積極性,不斷提供動腦的問題情景,提供動手的練習機會,讓每個學生參與到學習中來。
仿照拉瓦錫這個著名實驗的原理,展示實驗所需的儀器,并設置下列問題組織學生搶答。
(1)說出各儀器的名稱(2)集氣瓶中有物質嗎? (3)誰能說出空氣的成分有哪些?
通過學生搶答,既鞏固舊知識,又為新知識的學習奠定基礎。同時活躍課堂氣氛,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活動一:演示實驗
在實驗過程中:要做到1、引導學生規范的進行實驗操作,讓學生知道哪些是不規范的操作。2、適時指導學生觀察實驗現象、記錄實驗結果。
實驗結束后提出兩個問題:你在實驗過程中看到了什么現象?你能分析原因嗎?把看到的現象及你的分析與同組的同學進行交流。
第三個環節:自主探究 合作交流
活動二:學生自己動手實驗
注意:1、每個小組必須有一個動手能力和組織能力比較強的學生,便于小組實驗的'展開。2、學生在實驗的過程中老師要做好指導,不斷巡視,及時糾正學生的錯誤操作。
3、提醒學生注意安全,以免不當的操作給學生帶來傷害。
實驗結束后分析實驗結果:
實驗成功,出現了哪些現象并描述;
實驗失敗,尋找原因。
讓學生在觀察與討論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從而培養科學觀察、規范表達和分析問題的能力。樹立實事求是、嚴謹務實的科學態度。
討論與思考下列問題
(1)、該實驗裝置中,如果燒杯中的水足量,請問水會充滿整個集氣瓶嗎?為什么?由此你能得出什么結論?
(2)、根據拉瓦錫的研究結果,氧氣約占1/5,如果實驗時集氣瓶中的水面小于1/5,可能的原因有哪些?
引導學生對所獲得的事實與證據進行歸納,得出結論。培養學生的規范表達能力。 在上述探究活動的基礎上,閱讀教材有關內容,師生共同歸納得出空氣的組成。
第四個環節:歸納總結 得出結論
九年級學生對自然科學的學習已經有了一定的基礎,可以開始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分析能力,但是現在學生的自我約束能力還不夠,學習過程中還需要教師的嚴格要求。在上述探究活動的基礎上,引導學生閱讀教材有關內容,師生共同歸納空氣的組成。培養學生的規范表達能力
第五個環節:自主學習 提高認識
活動一:讓學生閱讀課本上的有關內容并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總結空氣中氧氣、氮氣、稀有氣體的用途和空氣中的污染物與防治污染的方法。
活動二:新課程的一個基本理念是:破除書本知識的桎梏,構筑具有生活意義的課程內容。為了豐富學生的課外知識,播放酸雨危害的錄像片,介紹洛杉磯光化學煙霧事件的成因及危害,焚燒秸稈、 露天燒烤等現象給我們生活帶來的不便,講述有關溫室效應、臭氧層空洞的內容等,使學生深切的感受到環境污染就在我們身邊,保護環境勢在必行。從而培養同學們的環保意識。
利用班班通在中國環保總局網站上找到當天各大城市的空氣質量日報,讓學生分析各城市質量情況、分析原因并思考大氣污染防治的具體措施。
第六個環節:拓展延伸 鞏固提高
(1)、利用家中現有的物品設計一個實驗來測一下空氣中氧氣的含量。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應用能力。
(2)、通過網絡、電視、報刊等媒體調查有關室內(尤其是新裝修的房間)污染的來源、危害及防治辦法。培養學生獲取信息的能力。
四、說板書和作業設計
板書設計:本節課,我主要采用綱要式的板書設計,直觀清晰的向學生呈現了本節課的知識點,有利于學生從整體上把握本節課的知識脈絡,構建起相應的知識體系。
作業:課后題和從參考書中選取的習題。 針對學生素質的差異,我進行了分層次訓練,這樣做既可以使學生掌握基礎知識,又可以使有能力的同學有所提高。從而達到撥尖和減負的目的。
本節課的教學設計我主要采用教師引導,學生為主,師生協作,以實驗為基礎,以思維為重點的合作探究教學形式,著重了兩個體現、四個突出。
1.兩個體現: (1)體現新課程改革的教育教學理念 (2) 體現學生自主探究的學習方式
2.四個突出: (1) 以實驗為基礎,引導科學發現 (2) 以思維為核心,開展問題探究 (3) 以學生為主體,促進知識內化 (4) 以小組為單位,構建研究氯圍
說課稿 篇6
一、說教材:
課文改編自《孟子·公孫丑上》中一文,講的是古時候有個人盼望禾苗長得快些,就把禾苗一棵一棵往上拔,結果禾苗都枯死了。這則寓言告訴我們:不顧事物發展的規律,急于求成,反而會把事情弄糟。理解這則寓言故事所蘊含的寓意,對二年級學生來說是有一定難度。為此,須根據學生的認知心理特點,注意形象渲染,重視情境感受,讓他們在具體形象、生動有趣的情境中,感知語言情境,感受語言內容,感悟語言內涵,并讓他們在形象的想象和創造中培養創新能力。
二、說目標:
基于這樣的本文解讀,考慮二年級學生認知特點,本文本的教學目標設計如下:
1、會認4個生字,會寫4個字,能結合語境猜測、驗證“巴望、焦急、疲勞”等詞語的意思。隨文識字,理解詞語意思是重點。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能在讀、說、想中悟出故事的寓意:做事不可急于求成。這也是教學難點。
三、說流程:
基于寓言的人文性特點與教學目標,我把教案設計成:談話——初讀,——究因——感悟——明理——拓展六個環節。
第一環節:談話,印記寓言特點
讓小朋友們說說知道哪些寓言故事后揭題。目的在于印記寓言的特點:簡短,深刻。
第二環節:初讀,整體感知課文
這環節讓學生帶著課題中的疑問,反復讀課文,進行整體感知。
先從課題中的“苗、助、長”的理解入手,問,如果你想讓自己的禾苗長得快些,有什么好辦法呢?引出“揠”的理解。先猜測,后查字典。
第三環節:究因,理解操之過急
通過對文本的閱讀,明確農夫操之過急的心態,為下文的理解打下鋪墊。同時,抓住這一主線,帶動“巴望”“焦急”等詞語的教學。利用這些詞語帶動上下文閱讀,結合語境想象理解,借助關于“急”的成語小結內容,巧妙地將識字與理解課文相互滲透,真正實現隨文識字。
主要過程如下:
1、農夫種了禾苗后是怎樣的心情?請學生從文中找依據。
2、你好像聽到了農夫對禾苗說什么?想象,進一步體會“巴望”的心態。
3、讀出焦急的語氣。
4、 “急”字換成語,(詞卡揭示:迫不及待、急于求成、急不可待、操之過急)一起讀一讀。既積累詞語,又能巧妙概括此段內容。
第四環節:感悟,換位發表看法
引導學生進入不同的角色情境,多角度展開想象,體會農夫做法的愚蠢,并表達自己的觀點。
第五環節:明理,表演創編故事
1、情境再現:如果你就是農夫的兒子,會怎么開導你爸爸呢?同桌想像一下,演一演,看誰最能讓爸爸明白自己錯在哪里。
2、故事新編:到了第二年,農夫又種禾苗了,這回他會怎樣吸取教訓。
第六環節:拓展,延伸古文閱讀
《揠苗助長》這個寓言故事的原文只用了短短41個字,(宋人有憫其苗之不長而揠之者,芒芒然歸,謂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長矣。”其子趨而往視之,苗則槁矣。)足見古文的凝練。讓二年級的學生認識古文,是對今后學習古文的啟蒙。同時介紹國外的寓言,如古希臘的《伊索寓言》,俄國的《克雷洛夫寓言》,展示書籍,激起學生課外閱讀的興趣。
四、說理念:
在《揠苗助長》這課設計中,我著重于讓學生隨文識字,隨文理解,隨文創造。
首先是引導大膽猜測。對課文中的詞語解決,運用“猜想”的方法,要學生聯系課文內容,結合生活實際,借助知識基礎,能夠自己猜出意思的就不要查字典,對猜測不放心的可以查字典進行驗證補充,這樣能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知識儲備,以培養學生獨立求索的精神和獨立學習的能力。
其次是引導創造形象。為使學生深切感受和理解課文情境,一是引導展開豐富想象,還原具體形象。通過“從課文內容你好像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引導將課文的語言文字還原成具體形象。二是展開豐富想象,創造新的形象。注意隨機引導,促進學生拓展開去,創造新的形象,諸如:兒子焦急的形象、那人悔恨的形象、重整其鼓的形象。這就能讓學生在形象的想象創造中加深對課文內容的感受和理解,加強對課文的感悟。
再則是引導介入評價。小學生對蘊含于課文情境中的深刻蘊含往往難以理解,就事論事地引導理解,學生則難以接受。為此,教者引導學生一會兒充當拔苗人,一會兒充當旁觀者,進入情境,介入其中,談看法,說感受。這樣,能有效地調動學生的生活儲備和知識積累,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內在動力,以淺化知識難點,活化課堂氣氛,使學生在課文內容的理解和課文蘊涵的領悟同時,得到創新能力的培養。
說課稿 篇7
各位評委,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春》。下面,我將從教材、教法、學法、教學程序、板書五方面對本課的設計進行說明。
第一、分析教材
1.課文的地位及作用
《春》是蘇教版語文七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第一篇課文。它體現了本單元的教學目標,對于學好本單元其他課文,乃至以后學習寫景抒情散文都大有裨益。
2.教學目標
根據語文課程標準要求的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并重的三維教學理念,加上本文作為寫景抒情散文的體裁特點,本文的教學目標確定為:
(1)把握重要詞語的音、形、意
(2)體會春景中寓含的熱愛自然、春光的感情,奮發向上的精神
(3)欣賞描寫春的優美生動的語言
(4)理解如何抓住景物特點組織安排材料
3教學重點、難點
作為七年級的學生,這是第一次系統的學習寫景抒情散文,學生年齡小、感悟力還不成熟,結合本文的體裁特點,重點設為目標的(2、3、4),難點設為目標的(4)
第二、分析教法
1.主要采用問題導引式、啟發式。這是由于七年級學生對于欣賞美文還缺乏一定的思路,需要在教師的引導點撥下完成鑒賞。
2.采用多媒體等電教手段,擴大教學容量。這種方式的采用,既可以吸引學生注意、激發學生熱情,又可以使學生對美好的春光有直接的視覺效果,增強感染力。
第三、分析學法
朗讀法,討論法。課程標準提出:“要有豐富的積累,形成良好的語感,注意情感體驗,培養合作探究的精神”,作為寫景抒情散文有些意蘊是不可言傳的,所以這兩種方法是切實可行的,可以使學生處于主動積極的思維情感活動中,利于加深理解。
第四、教學步驟
1.檢查預習,補充相關知識。對于低年級的學生要打牢字詞基礎,加強對字詞,特別是有些多音、多義字的檢測。提問學生課外收集的作者情況,培養學生課外查找資料的習慣,教師可以進行補充。
2.學生自由朗讀或默讀全文,思考討論以下問題:
(1)在作者筆下,描繪了春天的哪些景物?你最喜歡哪幅圖畫?
(2)文中洋溢著一分什么樣的感情?你從哪些語句中可以感受到?
這兩個問題有利于學生對全文的理解,也較容易,可以通過學生自主活動、討論補充把握較好。教師應把發言權腳給學生。
3.在提問回答以上問題的基礎上,要求學生自選喜歡的段落,指出喜歡的理由,并做有感情的朗讀。這一題是緊扣課文重點中對優美生動語言的欣賞而設計的,同時又充分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理解。在學生表達自我感受的同時,教師可以有針對性引導學生對富有表現力的語言的體會。如:“鉆”“趕趟兒”等詞,排比、比喻等修辭手法的運用。通過幾個學生對不同片段的各抒己見,使學生對本文富有表現力的語言有了較為透徹的理解。對于能夠激發學生共鳴的段落,組織學生齊讀,增加語感。
4.引導學生體會本文如何緊扣“春”組織材料的。以(4)(5)節為例,使學生認識它們如何條理清晰的組織材料的,這樣可以突出重點,以點帶面,提高課堂效率,重在培養學生分析能力,戒面面俱到。
5.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同時進行閱讀反思:本文之所以這么生動、富有感染力,哪些方法值得我們學習借鑒。這是為下一階段的寫作鋪墊,有了上面的分析,學生通過簡單的交流可以不難認識到:這主要是由于修飾語、疊詞、修辭手法等的運用。
6.要求學生模仿課文,寫一段語言優美生動的寫景片段。題材自選,題目自選,著重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然后相互交流,評價,教師給以不同程度的肯定,以激勵為主,使學生做到以讀促寫,使學生在自我表現滿足中結束本課學習。
7.作業布置:以第六節為例,緊扣本文重點出題。作到少而精,富有啟發性,難度恰當。
第五、板書設計:求新、求實、求精。
春景:宏觀——山、水、太陽
微觀——草、、花、風、雨、人
春情:熱愛、奮進
補充說明:根據學生情況,分兩到三課時。
【精選說課稿七篇】相關文章:
【精選】小學美術說課稿03-16
小學美術說課稿精選01-19
【實用】語文說課稿七篇03-16
赤壁賦說課稿范文七篇04-21
《奇妙的克隆》說課稿精選12-17
《荔枝》說課稿精選2篇12-17
《節日》說課稿(精選5篇)11-30
《草原》說課稿(精選7篇)12-01
《離騷》說課稿(精選3篇)12-14
生命生命說課稿(精選15篇)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