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說課稿模板匯總8篇
作為一名老師,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說課稿,借助說課稿我們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說課稿應該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說課稿9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說課稿 篇1
一、教材分析:
《學會理解父母》是陜教版思想品德七年級上冊第八單元《走進父母心靈》第一課時的內容。這一單元由四個課時組成,本課內容的學習有利于開啟下文《與父母平等溝通》和《孝敬父母》的教學。教材的特點主要是通過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等方式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發揮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作用,從而在活動中讓學生體驗、感悟父母的愛,樹立同父母溝通的意識。
二、說教學目標:
根據《新課程標準》和本人對教材的理解和分析,結合七年級學生的知識水平及認知特點,制定了如下教學目標。
知識——理解父母的愛
能力——正確認識父母對子女的關愛和教育,培養學分析問題和“換位思考”的能力。
情感、態度、價值觀——體驗、感悟父母對自己的愛,體會父母撫養自己付出的辛苦。
三、說教學重點和難點:
為了實現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根據《課程標準》的要求,我特確立以下內容為本節課教學的重難點內容。
1、教學重點——理解父母對子女的愛
2、教學難點——當父母與自己發生矛盾與沖突的時候,換位思考,理解父母。
四、說教學方法和學習方法:
1、說教法:
(1) 教法依據:按照新課標的要求,教師應是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參與者。教師要著眼學生的長遠發展,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和探究學習。教學中要努力啟發學生強烈的求職欲,以提高其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
(2) 教法選擇:我將重點采取學生自主合作探究活動與老師點撥引導相結合的教學策略,通過活動教學法、情景教學法、案例教學法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啟發學生學會多層次、多角度的思考問題,讓學生在活動過程中感悟知識,在感悟中實現情感的升華。
2、說學法:
(1)學法依據:根據新課程理念,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要教會學生學會學習,要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題作用,讓學生通過情景、活動、體驗,層層深入,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從日常生活中感受到父母的愛,上升到對父母的理解。
(2)學法選擇:結合本節課內容和學生實際,擬指導學生的學法是:
A問題探索法:通過設疑,引導學生主動地去思考、討論,不斷地探索,在此過程中,培養其辯證思維的能力,養成理論聯系實際的思維習慣。
B 合作學習法:即通過指導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討論,交流,使學生共同進步和提高。
C 參與學習法:即盡可能多地創造機會讓學生動起來,活起來,在快樂,和諧教學激勵中學會合作,學會學習,學會做人。
五、說課時安排,綜合設計思路:
1 說課時安排:一課時
2 說綜合設計思路:首先通過感人的情感,結合實際生活體驗,告訴學生:父母的愛就在你身邊,用心體會父母對我們的各種形式的關愛,讓學生將自己體驗到的愛表達出來,然后由事例和實際引導學生,使學生自己探究得到:要多了解父母,體會父母對自己各種形式的關愛。最后,通過情景創設升華主題,明確:當和父母有沖突和摩擦的時候,需要我們保持冷靜,換位思考,理解父母的不足,并且樹立同父母溝通的意識。
六、說教學過程,設計意圖:
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所以在具體的教學環節中,我設計了這樣四個教學步驟“馬上測一測”“現場說一說”“換位看一看”和“回家做一做”,希望盡量能用豐富多樣的形式來牢牢抓住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覺得上課是一種快樂。
首先,是新課的導入,我認為導課的好壞,是影響教學效果的首要因素,因此,我這樣來設計本課的導入:播放歌曲《燭光里的媽媽》。(可以在課前十分鐘讓學生欣賞這首歌,上課后用一分鐘左右欣賞歌曲高潮的部分,或者請一同學帶著感情誦讀歌詞)讓這首充滿溫情的歌曲來創設氛圍,引出課題——走進父母的心靈。
歌聲之后,我會繼續用充滿感情的語言來導入新課:從呱呱墜地的那一天開始,我們便接受者父母無微不至的呵護和苦口婆心的教導。有人說,父愛如山,母愛如燈。山在遠處巍峨,燈在近處溫暖。同學們都長大了,有了自己的想法和觀念,同父母在一起生活,難免會有誤會和摩擦。有句話說得好:用理解拆除心里的樊籬。今天,就讓我和同學們一起,探討“學會理解父母”這一話題。引入本課課題——學會理解父母。導課完畢后,進入教學過程的第一個步驟:
步驟一:“馬上測一測”
在這一環節中,我首先指導學生完成第一小節中有關父母情況的填寫,請學生就“我了解自己的父母嗎?”簡要談談自己的看法,并及時給予評價。為了讓學生更深切地理解“我們只有了解了父母,才能明白怎樣和他們相處”的道理,我會就某一項內容展。
第二小節的圖畫《手套》我會把它作為步驟一到步驟二的過渡。先讓學生觀察圖畫,然后同桌兩人一起圍繞三個問題談論自己的感受:你認為媽媽真的不怕冷嗎?你了解媽媽為什么這么做嗎?你怎樣看待媽媽的做法?我希望這樣的討論交流,能讓學生碰撞出思維的火花,深刻感受到父母的愛不僅是把我需要的東西給了我,更可貴的是,把他比我更需要的東西給了我。
步驟二:“現場說一說”
通過上一環節圖畫《手套》中對父母愛的感悟,自然過渡到本環節對父母愛的訴說。我會讓學生用最快的速度搜索一下自己的記憶,說一說:父母做的哪些事情最讓你感動?讓老師和同學們都來分享你對父母的感激之情。
當學生訴說時,我會多把一些機會留給后進生,希望能通過他們的講述,觸動自己的內心,達到教育的目的。此過程中,我會對每個學生的表現給予積極地評價,并提醒同學們用掌聲對其給予鼓勵與肯定。
這一環節結束后,我會這樣提問學生:“父母如此的愛我們,所以對我們有很高的期望,然而,因為望子成龍,我們與父母在現實生活中難免產生摩擦。與父母有了沖突,我們該怎么理解父母呢?”用這樣的提問過渡到步驟三“換位看一看”。
首先,我會讓學生說說自己與父母相處有哪些煩惱?學生大體會說出諸如“嘮叨”“隱私得不到保障”“父母當我是小孩子”之類的苦惱。這時,我就出示課本中的短文《佟佟的煩惱》讓學生大膽想象一下,假如你是媽媽,你會不會也忍不住嘮叨呢?為什么?讓學生換位思考,從媽媽的角度看待她這樣做的原因。最后引導學生感悟:母親的嘮叨中有關注,嘮叨中有關愛,嘮叨中有提醒。原來父母的嘮叨飽含著深愛。當學生還沉浸在思考中時,我再適時出示文中的圖畫《媽媽打探秘密》,引導學生站在媽媽的角度來分析她這樣做的原因?然后以媽媽的口氣給女兒寫一段話,“孩子,我想對你說”。通過設計這樣的寫話形式,讓學生完全站在母親的角度來看待問題,最終明白“可憐天下父母心,為了了解自己孩子的內心世界,父母當偵探都可以”。
這一環節設計的最終目的是讓學生感受到:父母對子女的關愛方式是多種多樣的,當我們和父母產生沖突和摩擦的時候,需要我們保持冷靜,換位思考,理解他們,并要善于同父母進行有效溝通。
通過小結后,我會提問學生:那我想聽聽,你們覺得回家之后應該做些什么呢?以提問過渡到最后一個環節:“回家做一做”。
學生發言后,我進行積極點評,鼓勵他們回家后通過行動來告訴父母,理解他們的辛苦,理解他們的關愛。
作業:1、看看父母的雙手。2、核對并記住父母的生日。3、給父母寫一封信,告訴他們,你深愛著他們。等等。
到此,我本節課所有的教學內容全部完成。
七、説板書 : 第八課 走進父母的心靈
第一節 學會理解父母
一、你了解你的父母嗎?
二、理解父母對子女的關愛
三、正確對待與父母的溝通
說課稿 篇2
今天我說課程的內容是小學藝術教材第七冊第四單元第二課《咚咚姑娘》中的一首歌曲〈啄木鳥〉。根據新課標和我對教材的理解,結合學生的實際水平,我將本課的目標定為以下三點:1、認識、了解啄木鳥的生活特點和特殊本領。2、學習表現啄木鳥的歌曲、感受歌曲的內容。3、嘗試運用各種藝術手段進行啄木鳥題材的藝術創作,以藝術的形式抒發自己對大自然的美好情感。
二、說設計理念:
《音樂課程標準》提出:“興趣是學習音樂的基本動力,是學生與音樂保持密切聯系、享受音樂、用音樂美化人生的前提。”在整個教學設計中,我以學生為主體、以興趣為核心,創設情境,讓學生體驗、發現、創造、表演音樂美和享受音樂的樂趣。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進行模唱和表演,重視學生個性的張揚及相互間的合作,從而培養學生對大自然的美好情感。
三說教法和學法:
學生是教學活動的主體,為了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我在教學中力求將學生對歌曲的感受和參于音樂活動放在重要的位置,讓學生在多聽、多唱、多動的環境中學習這首歌曲。教學方式方法的選擇上以激發學生興趣為主,采取“寓教于樂”、“寓教于玩”的方法,采用現代教學手段,配合板書和貼畫,本著為了每一個學生的宗旨,讓每一個學生都在已有的生活經驗和音樂素質基礎上,選擇自己的方式來展示自己,從而培養他們對音樂的興趣。
四說教學重點、難點:
我把學習表現啄木鳥的歌曲、感受歌曲的內容設為這堂課的重點。而難點是嘗試運用各種藝術手段進行啄木鳥題材的藝術創作,以藝術的形式抒發自己對大自然的美好情感。
最后我說說我的教學過程:
(一) 故事導入:這里我設計一個啄木鳥看病的FLASH,通過生動有趣的動畫故事引出所要學習的歌曲《啄木鳥》設計提問:“故事里是誰給樹爺爺治好了病?學生回答后引出本課的歌曲《啄木鳥》
(二) 觀察啄木鳥圖,回答問題:你所了解的啄木鳥是怎樣的?由幾部分組成?它是怎樣進行捕食的?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老師總結一下啄木鳥的身體特點和生活習性以及捕食的方法。(這個環節的設計意圖是通過學生觀察圖片及自我的討論和老師的講解對啄木鳥有一個初步的了解)
(三) 接下來我設計了一個節奏歌譜練習,本堂課的重點是讓學生學唱好啄木鳥這首歌曲,在這里我把歌曲中的一些難唱的地方創設了一個情景加以一定的練習。我出示一棵枯萎的蘋果樹,老師啊這里也有一棵蘋果樹,你們瞧,這棵樹啊也生病了,因為他的肚子里也有很多的蟲子,你們能學習啄木鳥來幫助他把蟲子啄出來嗎?而我的歌譜節奏就寫在這些小蟲子上,要求學生能唱出來就是把蟲子捉出來了,就會獲得一個小小啄木鳥的獎勵。當大家都能唱好展現在大家眼前的就是一棵長滿綠葉的樹
(四) 學唱歌曲 能幫助到人確實是一件很快樂的事情,聽啄木鳥正快樂的唱著歌呢?
1、 初聽歌曲感受歌曲旋律。設計問題:你覺得這首歌曲應該用什么樣的情緒來唱?
2、 隨著老師的琴聲一起來唱一唱這個環節大概要15分鐘左右,由于學生在節奏練習中已經把歌曲中的一些難唱的部分已經解決了,所以要唱好這首歌曲應該是沒有問題的,我采用學生領唱、師生接口唱、按節奏讀歌詞等方法來學習這首歌曲。
3、在最后一個環節中,我設計了一個音樂童話劇(啄木鳥治病)本課的難點是嘗試運用各種藝術手段進行啄木鳥題材的藝術創作,以藝術的形式抒發自己對大自然的美好情感。在這里我設計了一個童話劇學生帶上自己喜歡的頭飾在老師的朗誦和音樂聲中用另一種藝術形式來表現啄木鳥
4、情感小結:在廣袤的大自然中,生活著許許多多可愛的小動物,它們用自己的行動維系著自然生命鏈條中一個個重要環節,奏響了一曲曲自然生命的華美樂章,我們感謝他們!讓我們行動起來保護、愛護他們!
說課稿 篇3
一、說教材
1、教材內容分析
《金色花》是人教版七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第二十四課《詩兩首》中其中的一首詩,它是詩人泰戈爾創作的一篇優美的詩歌,其篇幅短小,意蘊豐富。由假象“假如我變成了一朵金色花”入文,由此生發想象——一個神奇的兒童與他母親“捉迷藏”,以兒童特有的方式表現對母親的感情,構成一幅兒童嬉戲的畫面,表現了家庭之愛和人類天性的美好與圣潔。
2、教學目標
按照新課程標準的具體要求,結合學生已有的認知基礎,我確定了如下的教學目標。
A、知識與能力目標
(1)掌握詩歌的朗讀技巧,繼而提高朗讀能力。
(2)體會詩歌中所表現的感人至深的親情。
B、過程與方法目標
(1)學生通過查資料,了解作者以及作品的背景情況。
(2)學生通過誦讀詩歌,體會詩歌的感情及主題。
C、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引導學生感受親情,孝敬回報父母,體驗人間至愛親情,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培養健康高尚的審美情趣和審美能力。
3、教學重點
反復誦讀,感悟詩歌的思想感情。
4、教學難點
深層品味詩句所蘊含的思想感情,培養學生鑒賞詩歌的能力。
二、說教法和學法
1、教法說明
本節課采取“美讀感知法”和“交流合作探究法”,在教學中讓學生通過反復朗讀,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并通過創設合理的問題情境,引導學生采用自主的、合作的、探究的方式深刻感悟到作品的內涵。
2、學法指導
本課的特點和教法指導思想決定了學生的學法,學生在獲取知識的過程中,將在教師的引導下,學會通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模式,并結合自身體驗,歸納出朗讀的方法,從而提高自身對詩歌的鑒賞能力。
三、說學生
七年級的學生也許知道泰戈爾,但對他的生平與思想了解不多,他們雖然讀過一些文學作品,但對外國詩歌接觸較少,很需要這方面的文學修養。這首詩因為它是反映兒童內心世界的,也正是學生自己內心的感受,所以他們不但有交流和傾訴的欲望,更有參與活動的熱情。
四、說教學流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1.播放歌曲《燭光里的媽媽》。
2.教師設問:這是一首感人至深的歌曲,歌中唱道“燭光里的媽媽,您的黑發泛起了霜花,您的腰身倦得不再挺拔。”是的,母親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獻給了子女,而你們有想過要回報母親嗎?
3.學生自由回答。
4.教師小結:生活中,我們時時刻刻沐浴著母愛,也不要忘了回報母愛。今天,我們就來看著詩人泰戈爾是怎樣回報母愛的。(出示:課題、作者)
[設計意圖:導語的設計親切自然,再加上多媒體的輔助,使課伊始,便引領學生進入良好的學習情境中,激發起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欲望。]
(二)簡介作者
1.教師設問:同學們對詩人泰戈爾有哪些了解呢?請借助自己的資料看一看,然后互相交流。
2.學生互相交流。
3.展示:泰戈爾生平簡介。
[設計意圖:讓學生自己查找泰戈爾的生平資料,使學生鍛煉了動手查找資料的能力,其實也就是讓學生借助課文學會動手、動腦,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學生的學習熱情在此時已被激發。]
(三)誦讀詩歌,整體感知
1.學生自由朗讀詩歌。
2.出示,讓學生理解并掌握課文中的生字詞。
3.學生齊讀詩歌,要求讀準字音,讀流利。
4.教師明確并質疑:同學們讀得非常不錯,但要想讀出詩歌的真正韻味,我們還需仔細探討課文。一首詩就像一幅畫,這首詩向我們展現了一幅怎樣的畫面呢?請同學們認真聽老師朗讀詩歌,邊聽邊思考這個問題。
5.教師示范朗讀。
6.學生自由回答。
(經教師引導學生歸納出:這首詩向我們展現了“我”想象自己變成一朵金色花,與媽媽嬉戲的畫面。)
[設計意圖:此環節讓學生初步感知課文,理解課文內容,體會詩歌感情。]
(四)合作交流,品讀詩歌
反復誦讀,感悟詩歌的思想感情是本節課的重點。為了突出重點,我采取了多種閱讀方式,讓學生在讀的過程中,不斷地加深對這首詩的理解。
1.教師設問:這首詩向我們展現出一幅兒童與母親嬉戲的畫面,那作者要表達一種什么情感呢?請同學們互相討論交流。
2.學生小組討論,全班交流。(在回答這個問題時,學生可能會從詩歌的朗讀技巧,如節奏、重音、語速、語氣等到方面加以回答。這時,我會引導學生歸納出:在朗讀這首詩時還應讀出不同人物的不同性格特征,并讓學生從詩句中歸納出人物的性格特征。)
教師明確:同學們對這首詩中的人物分析得非常透徹,下面我想請一位同學結合我們對詩歌中人物的探討來示范朗讀,讀后請其他同學從詩歌朗讀的節奏、重音、語速、語氣等方面加以點評。
3.指名示范朗讀,讀后其他同學評議。
教師明確:同學們的點評都很到位,接下來老師想請同學們聽一聽這首詩歌的配樂朗誦,請同學們結合自己的理解仔細品味,然后進行訪讀。
4.出示:《金色花》配樂朗誦,學生欣賞。
5.學生自由朗讀,教師指導:請同學們結合自己的生活體驗,以一個調皮孩子的口吻來讀。
6.學生分組朗讀。
[設計意圖:學習詩歌,重在讀。此環節的設計讓學生范讀、品讀、聽讀、自由朗讀、分組讀,在讀的過程中揣摩詩意,既體驗了作者的情感,又感受到了語言的優美,使學生的情感同詩人的情感產生了共鳴。]
(五)合作探究,釋解疑難
深層品味詩句中所蘊含的思想感情是本節課的難點,我讓學生通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模式,深刻理解主題。
1.過渡:同學們剛才朗讀得非常棒,下面老師還有幾個問題想和同學們共同探討一下。
2.出示,師生共同探究。
⑴“我”為什么這么快樂?
⑵“我”為什么想變成一朵金色花,而且再三不讓媽媽知道呢?
⑶作者為什么把“我”想象成一朵金色花?
(教師提示:金色花是印度圣樹,開金黃色的碎花,象征圣潔而美麗。這時,學生不難得出,作者把“我”想象成一朵金色花說明我對母親的愛是圣潔的、美麗的。)
板書:圣潔 美麗
教師明確:同學們對問題的理解都很透徹,下面老師想和同學們再次合作,一起把這首詩歌朗讀一遍。
3.師生合作,再次深情朗讀全文。
[設計意圖:新《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在教學中,學生應處于主體地位,教師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因此,在此環節的教學中我讓學生通過共同探究,并適時加以引導和點撥,讓學生更深刻地感悟到作品的內涵,既突破了本文的難點,又充分體現了學生是課堂的主人。]
(六)拓展延伸
1.出示,提出疑問:同學們,生活中母愛無處不在,她像一股涓涓的溪流時時刻刻滋潤著我們。泰戈爾筆下的孩子愿意變成一朵金色花來回報母親的愛,如果你也具備了一種神奇的力量,可以隨意變化,那么你想變成什么來表達你對母親的愛呢?
2.學生自由回答。
3.教師明確:同學們的想象真是豐富,老師相信如果你們的父母也在場,一定會深受感動,并為你們的這種行為深感自豪。現在請同學們結合對詩歌的理解及自身生活體驗,齊讀課文。
4.學生齊讀課文。
[設計意圖:學生的想象力是豐富多彩的,新《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在語文教學中,應給學生搭建一個開放的、整體的,不斷建構的教學平臺,給學生留下豐富的想象空間,不要凝固學生的思想,這樣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此環節的設計既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開啟了學生無窮的思維空間,而且通過學生的內心告白,再次激發學生對母親的深深愛意及回報之情。]
(七)總結概括
這首散文詩讓我們感受到了一種濃濃的母子之情,正是因為母親無私的愛,才會引發“我”奇妙的想象,把自己變成一朵金色花來回報母親的愛,從而也體現出“我”對母親最圣潔、最美麗的愛,希望我們的同學們能好好珍惜母愛,細細品味母愛,懂得去回報母愛以及關心過我們的所有的人。
(連線,完成板書)
[設計意圖:此環節的設計既與板書相照應,又揭示了的主旨。此時,學生對本詩也有了更深層次的認識與理解。]
(八)板書設計:(出示)金色花
我 嬉戲
媽媽 圣潔 美麗
[設計意圖:此板書設計既體現了新課改的要求:簡潔明了,又是對全文的概括與總結,讓學生一目了然的了解的內容和主題思想。]
(九)布置作業(出示)
1.背誦課文,準備朗讀比賽。
2.母愛一直伴隨著我們成長,根據你的體會感受,你認為母愛就是什么呢?請用句式:“母愛就是……”來表達。
例句:母愛就是沒完沒了的嘮叨。
[設計意圖:閱讀與寫作訓練是語文教學的重點,以讀促寫,讀寫結合既是閱讀訓練的深化,又是寫作訓練的一種方式,兩者可以教學相長,相輔相成。]
說課稿 篇4
一、說教材
1、教材分析
《8的乘法口訣》是二年級上冊(人教版)第六單元表內乘法的內容,乘法口訣是表內乘、除法計算最基礎的知識之一,對今后進一步學習乘法除法計算具有重要的作用。教材的呈現是在學生學了2~7的乘法口訣以后學習的,所以教材的呈現形式沒有給一個完整的乘法算式和一句完整的口訣,意在讓學生主動歸納出8的乘法口訣,體現了學生學習獨立性要求的編寫意圖。
2、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
⑴、經歷獨立探究,編制8的乘法口訣的過程,體驗8乘法口訣的來源。
⑵ 、理解每句乘法口訣的意義,初步熟記8的乘法口訣,能用乘法口訣進行簡單的計算。
過程與方法目標:
通過編制口訣,初步學會運用類推的方法學習新知識。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培養學生合作學習的意識,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體驗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會用學過的數學知識解決問題。
3.教學重點與難點
教學重點:
讓學生理解8的乘法口訣的形成過程。
教學難點:
掌握口訣的特征,并熟記口訣。并用口訣進行簡單的計算。
二、說教法
開始上課,我就為學生設計了闖關游戲,在游戲結束時,創設生活情境引入新課,并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探索交流嘗試編寫乘法口訣。因此本節課主要采用情境教學法、嘗試教學法、游戲教學法進行教學。
三、說學法
新的數學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除接受學習外,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也是數學學習的重要方式,因此本節課主要采取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的學習方法,進行自主學習。
四、說教學過程
一、激發興趣,復習鋪墊
游戲:闖關
1、第一關:口算下面各題,并說出用哪一句口訣。
46= 73= 55=
27= 56= 45=
指名回答,并說出用了哪一句口訣
2、第二關:藍貓跳數軸
引導學生理解題意,并獨立完成。
二、探究新知
(一)出示主題圖,學生觀察。
1、學校的儀仗隊有哪些樂器?
2、每一行有多少人?
3、第一行和第二行一共有多少人?
4、你還能提出什么問題?
學生同桌討論,再匯報。
(二)回顧第二關藍貓跳數軸
1. 由藍貓跳數軸引出一個8至8個8的連加。
師:“再來看看藍貓又干什么?”(電腦演示)
師: “這是藍貓,它可愛運動了,是我們數學王國的運動健將哩,你看,它又在那里跳了。”(展示數軸)
師:“請小朋友一起來觀察一下,藍貓是怎么跳的?藍貓第一次從0跳到了幾?”
師:“接下來它要順著數軸繼續跳,每次跳的長度與第一次相同,那么藍貓第二次會跳到幾呢?”
師:“誰能來說說為什么?”
師:“那么藍貓第四次、第五次第八次分別能跳到哪里呢?說說為什么。”
學生反饋。
師:“求幾個8相加什么方法更簡便?”(乘法)
反饋引導學生列出乘法算式
(三)學生同桌討論,編出乘法口訣
1、學生同桌討論,編出8的乘法口訣
2、引導學生根據8的乘法口訣寫出另一個乘法算式。
3、這些算式有什么相同點?(都有數字8)
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8的乘法口訣(板書課題)
(四)全班齊讀口訣,試著背一背。
(五)當你忘記下一句口訣,怎么辦?
師:“藍貓在背口訣時,直撓頭,忘了六八得多少,怎么辦?”
學生探討,匯報。
(用前一句口訣的得數加上8,或用下一句口訣的得數減去8。)
三、鞏固練習
1、智慧樹
師:“這是一顆智慧樹,只有有智慧的同學才能讓它結滿成功果實。”
2、一只螃蟹八條腿
四、全課小結
這節課你學到了那些知識?
五、布置作業
背誦8的乘法口訣
六、板書設計:
8的乘法口訣
18=8 一八得八 81=8
28=16 二八十六 82=16
38=24 三八二十四 83=24
48=32 四八三十二 84=32
58=40 五八四十 85=40
68=48 六八四十八 86=48
78=56 七八五十六 87=56
88=64 八八六十四
說課稿 篇5
課題背景說明:
紫色石蕊和無色酚酞是中學化學中學到的酸堿指示劑,它們是一種弱的有機酸。在溶液里,隨著溶液酸堿性的變化,指示劑的分子結構發生變化而顯示出不同的顏色。
石蕊試液遇酸變成紅色,酚酞試液遇酸不變色。石蕊試液遇堿溶液變藍色,酚酞試液遇堿溶液變紅色。像石蕊和酚酞這類能跟酸或堿的溶液起作用而顯示不同顏色的物質,叫做酸堿指示劑,通常也簡稱指示劑。
在自然界里,有許多植物都有不同的顏色。這些植物色素可以用做紫色石蕊和無色酚酞的代用品嗎?
課題的目的和意義:
1尋找可以用做紫色石蕊和無色酚酞的代用品的物質---自制指示劑。
2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
3培養學生善于觀察、勤于思考、勇于探索的精神。
課題的前期準備:
了解什么是酸堿指示劑;常見的指示劑有哪些;某些溶液的酸堿性。
課題實施方案:
本活動綜合了資料查閱、分析總結和實驗探究的不同研究方式。在活動過程中,首先需要學生通過查閱資料了解獲取蔬果中色素的簡單方法,然后設計相應的實驗方案進行酸堿指示劑的萃取,并檢驗酸堿指示劑在生活中常見溶液以及實驗室中常見酸堿試劑中的變色情況,通過比較篩選出較好的酸堿指示劑。
首先要確定研究的課題——帶顏色的植物都可以用做紫色石蕊和無色酚酞的代用品嗎?
其次要討論并制定工作的步驟和程序。限定時間并組內分工:選取哪些有色物質、查找資料、需要什么儀器、藥品。
再次就是進行實驗。將所需器材和藥品列出清單,提前請實驗室教師作準備。為了更具有科學性,應該有對照比較實驗。
根據實驗小組寫出實驗報告,說明哪些帶顏色的植物可以用做紫色石蕊和無色酚酞的代用品。最后將成品裝入試劑瓶,貼上標簽,寫清名稱、日期。
總結與評價:
研究出成品展示給全班同學,傾聽同學和老師的評價。采納有價值的建議,進行實驗的補充、完善。 實驗室設置學生作品專柜,展示成品和實驗報告。
說課稿 篇6
一、教材分析:
小學科學課的研究對象主要有三大領域:生命世界、物質世界、地球與宇宙,本節課所講的《太陽系》屬于地球與宇宙這一領域。《太陽系》是科教版自然五年級第二學期第六單元太陽系與宇宙探索的第一課。在低幼階段,兒童就從各種媒體接觸到“地球”這一概念,通過三四年級的科學課的學習,學生獲得了有關地球的更完整的印象,這包括了解地球的概貌和組成物質以及因地球的運動而引起的各種變化。然而,僅僅認識地球是遠遠不夠的,在宇宙中除了地球還有天空中的星體。為此,本課在學生已經認識了地球、月球、太陽三個天體及其相互關系后,引導學生將視野擴展到更宏觀的太陽系,為小學生撩起星空的神秘面紗。通過認識太陽系,通過了解人類對宇宙奧秘的探索,使學生認識科學的進步和人類智慧的潛力,從而點燃小學生的求知欲。因此,本課的教學無論在知識上、能力上還是在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上,對學生的培養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學情分析
在本課教學之前,學生已經知道地球的.運動、月相的變化、日食和月食、以及地球、月球、太陽之間的關系等,這些知識將為本節課的學習奠定基礎。參加本課學習的對象是五年級的學生,學生已具有初步理性思維的特點,也具備一定的自主學習、協作探究的能力,對新信息的新鮮感影響了對主題的深層次理解、探索與把握,從一定角度上說分散了學生對知識的注意力。
為此,教師要不斷地改進課堂組織方式,以期全面發揮學生學習主體地位的作用。教師要有效地發揮指導和引導的作用,給更多的學生提供交流的時間和空間,在有效的自主探究發現與小組合作交流的活動中,促進學生自主與合作學習行為的養成,讓學生體驗著更多的學習樂趣。
三、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知道八大行星的名稱和排列順序;知道太陽系是以太陽為中心,由圍繞它轉動的行星(包括圍繞行星轉動的衛星)、矮行星、小天體等組成的。
2)情感目標:產生對行星、彗星、流星等天體的學習興趣;關注人類對星球的探索,培養學生了解天體、發現天體奧秘的渴望。
3)能力目標:具有空間想象能力。
四、教學重、難點
重點:知道太陽系的構成,感受宇宙的魅力。
難點:建立太陽系模型 ,讓學生對太陽系有一個正確的空間認識。
五、教法和學法
1、教法:
(1)激發興趣,適時誘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考慮到本節課的教學內容相對抽象,而學生由于年齡的特點,抽象思維能力相對較差,所以我倡導以形象直觀思維為主,使用多媒體作為輔助教學手段,變抽象為直觀,為學生提供豐富的感性材料,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2)樹立正確的科學世界觀。引導學生模仿課件自己動手做實驗,樹立科學的世界觀。
2、學法:討論交流,動手操作,小組合作,類比推理。
六、媒體資源及原由
根據本課知識點多,信息量大的特點,我在課前找尋了大量的資料,將太陽系的概況、八大行星表面情況等知識制成一個容文字、圖片、動畫、視頻為一體的內容較為豐富的課件——太陽系。由于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還有一定的局限,真實的太陽系運動的情況學生是無法想見的,幫助學生建立表象。學生通過一定的情景,借助老師和同學的幫助,充分利用現代教學手段,以資源為中心,以學生為中心,利用多媒體資料來積極、主動的去學習、去探索,自主完成所學知識的構建。通過本課的學習,學生還應初步了解一些科學發現的故事和科學家的事跡,知道一些科學發現的成果及其對人類生活的影響,知道科學技術的成果是一代又一代人努力的結果,激發探索宇宙的興趣和好奇心。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首先我通過讓學生觀看太陽系的視頻資料,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引發學生探究的渴望。(利用多媒體資源,產生壯觀的立體感覺,刺激學生的感官,讓學生身臨其境,激發其對宇宙太空的探索渴望,形成對科學新發展的興趣)。
(二)整體感知,建立太陽系概念
在這一環節中,我設計了三個步驟,首先提問:地球在不停的圍繞太陽運動,還有哪些天體也在不停地圍繞太陽運動呢?其次,讓學生欣賞視頻資料;再次,讓學生觀察太陽系組成圖,提問它們之間是如何排列的?學生互相交流完畢后,請學生匯報交流的結果。根據小學生的心理、年齡特點,把握小學教學的“個性”,充分發揮教材的作用,布置學生收集資料,太陽系的研究在課前就已開始了。課上小組之間互相交流,在學生對太陽系有初步認識的基礎上,然后利用多媒體教學資源,根據學生的回答進行適時播放,創造適當的“情境”,讓學生接受視覺、聽覺等媒體信息,以學生為主體,實現自我反饋。突破本課教學重點。學生面對呈現的信息,聯系自己的先前知識,形成對當前信息的理解,同時,當前的新信息又能使原有的知識進行重組和調整。
(三)深入理解,建立太陽系模型
通過以上三個環節,學生對太陽系已有了初步的了解,為了讓學生充分感知太陽系的龐大。在試教時,我讓學生根據八大行星距太陽的平均距離以及各行星赤道直徑數據表建立太陽系模型,五年級學生對數據的處理能力還不夠,做出的模型效果也不理想,因此在陳祥金老師的幫助下,通過用實物模擬太陽系八大行星,建立太陽系模型。建立太陽系模型是本節課的難點,最主要的是借助建立模型讓學生建立起對太陽系的一個新的認識。這節課,我利用身邊的實物模擬太陽系的八大行星,讓學生對太陽系模型的建立有一個初步的感知。使學生對太陽系模型有一個直觀的印象,清楚的了解太陽系八大行星之間的關系。這樣的展示有利于突破教材的難點,使學生對太陽系的認識由抽象到具體,由復雜到簡單,突破教學難點。
傳統的天文常識教學一般采用單一的“講解——接受”式教學,這種教學思路其實并不符合人們認識事物的過程。只有讓學生自己透過繁雜多樣的現象,經過去偽存真,去粗存精,才算是真正經歷了科學的探究過程。因此,本堂課的學習力圖把傳統的步驟教師行為,學生行為設計思路及分析一講到底的課堂教學模式轉變成為學生自主式學習模式。以學生為中心,整個教學中教師起組織者、輔導者、參與者和促進者的作用,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和首創精神,最終達到使學生有效地實現對當前所學知識的理解和掌握。以人為本,主要著眼于“引”啟發學生“探”,放手讓學生自己積極主動處理信息,調動學習主動性,讓學生參與知識形成的全過程。在小組活動、多邊互動中增長智慧,培養能力。
說課稿 篇7
教材簡析:
這篇課文記敘墨子在楚國即將大舉進攻宋國之際,用巧妙、崐鋒利的言辭使戰爭發動者理屈詞窮,又憑借謀略使他們不敢輕舉崐妄動,最終阻止了戰爭的發生
教學重點:
1.曲折有致的故事情節。
2.生動鮮明的人物形象。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找學生講述《自相矛盾》的寓言故事。
2.從此故事中引出“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二.學習課文曲折有致的故事情節。
1.生速讀課文,概括出墨子勸阻楚國攻打宋國的三個步驟。
2.師生討論,明確:
第一回合是墨子使公輸理屈詞窮;第二回合是墨子使楚王理崐屈詞窮;第三回合是模擬攻守,說明楚國攻打宋國不會有好結果,崐促使楚王放棄攻宋。
3.師生分角色朗讀第一回合,討論:
⑴當墨子請公輸殺人時,公輸作何表示?
⑵而墨子分析公輸造云梯攻宋一事得出的最終結論又是什么?
⑶這場辯論的結果如何?
⑷公輸真的“服”了嗎?你能揣測他此時的心理活動嗎?
4.學生分角色朗讀第二回合,討論:
⑴墨子給楚王講故事,有什么目的?
⑵楚王是如何評價故事中人的?
⑶墨子又是如何以楚攻宋一事來作類比的?
⑷楚王真的決定不攻打宋國了嗎?揣測楚王此時的心理活動,初中三年級語文教案《《公輸》教案設計4》。
5.生自讀第三回合,討論:
⑴在模擬攻守前,楚王怎樣看待楚攻宋的結果?
⑵而模擬攻守的結果又是什么?
⑶公輸真的就此罷休了嗎?
⑷墨子又是怎樣讓楚王徹底折服的呢?
6.教師總結:
故事跌宕起伏,引人入勝;文章由此而具有曲折有致的情節美。
三.把握墨子的形象。
1.墨子能夠在辯論中取勝,他運用了什么技巧?
--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2.要求學生結合課文評述此種技巧。
3.這反映了墨子的什么形象?
--擁有過人的辯才。
4.在辯論過程中,墨子面對公輸,面對強國君主,甚至有崐殺身之險時,他有什么反應?
--“沉靜”、“從從容容”、“鎮靜”。(以上幾詞出自魯迅先生以此故事改寫的小說《非攻》)
5.這又反映了墨子的什么形象?
--擁有過人的膽識。
6.教師總結:
墨子是一位具有過人辯才與過人膽識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崐章由此而具有生動鮮明的形象美。
四.課堂小結:
對付強大的敵人,不僅要從道義上戰勝他們,還要用實力來震懾他們,這就需要我們具有過人的辯才與膽識。
五.布置作業:
1.課外閱讀收錄在魯迅小說集《故事新編》中的《非攻》。
2.積累幾種文言句式:
⑴排比句式:……不可謂……不可謂……
舍其……而欲竊之
猶……之與……也
⑵判斷句式:以……為……
說課稿 篇8
一 說教材
(一)教材分析
《 動物的主要類群 》 是華師大版《科學》七年級上冊第二章第一節。本節是在學習了《地球上的生物》之后而需要學習的內容。有了前一章的基礎,關于動物,學生能說出很多動物的名 稱,但對怎樣給動物分類還不肯定,因此通過對本節內容的學習可以使學生對動物的分類及各類群動物的特點有一個清楚的認識。
(二)教學目標:
根據《新課標》的要求,依據學生已有的實際水平,本節課我確定的教學目標是:
1. 知識與能力:
1. 了解常見脊椎動物的類群及代表性的脊椎動物
2. 熟悉五大類脊椎動物的主要特點
3. 了解每一類脊椎動物的形態、結構、生活習性和生殖方式都是與生活環境相適應的
2. 過程與方法:
通過觀察、討論等活動,深入理解動物進化系統樹的含義,強化生物進化的觀點。
3. 情感、態度、價值觀:
通過對動物類群的學習,進一步強化熱愛動物、保護動物的情感。
(三)、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
1. “將下列動物進行分類”
2. 無脊椎動物和脊椎動物的類群。
●難點:
1. 認識動物的進化系統樹。
2. 了解動物進化的基本規律。
二、說教法:
在教法的設計上,體現“面向全體學生”的理念,以引導學生自主學習、主動探究、合作學習為主要教學手段,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注重提高學生的生物科學素養。養成科學的分析方法,培養科學推測、科學思維能力。本節采用情境導入法、討論法、觀察法、談話法等教法。
三、說學法:
在 這節課教學中我采用綜合運用多媒體課件、充分利用大屏幕、啟發引導學生分析討論,增強直觀感受,由淺入深,通過教師啟發引導學生觀察、思考、分析討論、交 流和小組合作等形式學習。真正的使學生由被動的聽轉為主動的學。學生在自主學習、合作學習中找到了樂趣,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
四、說教學程序:整個教學過程有以下五個環節:
(一)視頻引入,創設情境
(二)目標引領,合作探究
(三)展示交流,反饋解疑
(四)總結提升,強化知識
(五)訓練鞏固,拓展延伸
第一環節:視頻引入,創設情境
播 放“動物世界”視頻。學生觀看視頻,感受動物世界的豐富多彩,充滿生機,激發探究,進入情境,此時教師講述:“自然界中的動物形形色色,多種多樣,形 態千差萬別,這些動物分布廣泛,在海洋、陸地、空中都有其分布,他們是生物圈中的大家族,與人類有極其密切的關系。這么可愛的動物需要我們去研究、利用和 保護他們,那就需要將他們進行分類,怎樣對不同的動物進行分類呢?”引入本節內容。
第二環節:目標引領,合作探究
出示圖片,引導學生分析、思考,由淺入深,先從認識圖片中的動物開始,找出它們的特征,多設幾個問題,例如:
1. 思考哪些動物比較熟悉,并說出他們的主要特征。
2. 哪些動物是你比較陌生的?他們又有那些特點?
3. 把熟悉的和不熟悉的相比較,有什么相同的特征和不同的特征?哪些動物可能與你熟悉的動物屬于同一個類群?
4. 能否根據生活環境合理地將這些動物分成不同類群?
5. 能否根據生活方式將上述動物合理地分為不同的類群?
6. 能否根據形態結構的不同將他們分為不同的類群?
通過問題逐步引導學生分析,從而得出結論——可以依據生活環境、形態結構、生活方式等等給他們進行分類。然后以小組為單位進行活動,每組確定一個分類依據給這些動物進行分類。
第三環節:展示交流,反饋解疑
在 學生完成分類活動后,分別找不同的小組代表發言,闡述他們的分類方法及結果。教師及時給予評價,多用鼓勵性語言,激發學生興趣。鼓勵學生質疑,并適時點 播。然后引入動物分為無脊椎動物和脊椎動物兩大類,引導學生觀察動物進化系統樹,從中總結出動物進化的規律,各類群動物之間存在著親緣關系等。
第四環節:總結提升,強化知識
先請學生談本節課的收獲,總結本節課的知識要點,給學生一個系統化的知識結構,加深理解與記憶。學生可以向教師提出相關問題,教師給以答疑。鼓勵學生勤于思考,敢于提問、積極探索。
第五環節:訓練鞏固,拓展延伸
為 鞏固所學知識,檢驗學習效果,我設計了幾道練習題,進一步強化了學生對重、難點知識的理解和應用。在拓展延伸環節設計了“動物之最”,目的是想讓學生拓寬 視野,多了解一些有關動物的知識,這個環節以搶答形式完成,以此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最后為了讓學生認識更多的動物,為下節課內容的學習積累知識,我精選 了一些動物圖片制作成flash動畫片播放,并配上《動物世界》的主題音樂,使學生在那熟悉的旋律中欣賞多姿多彩的動物圖片,然后結束本節課。
五、板書設計
我比較注重直觀、系統的板書設計,這樣能及時的體現本節課的知識點,便于學生理解、掌握。
六、教學評價與反饋
為發揮生物教學評價的教育功能,我主要從課前的準備、課堂展示和檢測效果三個方面進行評價。在評價中以保持良好的課堂秩序、調動學生學習興趣、增強集體榮譽感為目標,注重學生學習過程和學習結果的全程評價,使學生始終處于一種“學中有樂、學后有成”的感覺之中。
總之,我的整個課堂教學設計體現以學生的發展為本的精神。為充分體現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原則,教學設計力求發揮學生的主體意識,無論是問題的提出,還是問題的解決,都有意識地營造一個較為自由的空間,讓學生主動地去觀察、分析、發現,使學生主動地參與到教學活動的全過程中,教師只起到了啟發、誘導、點拔的作用,使學生真正成為教學的主體。
【【實用】說課稿模板匯總8篇】相關文章:
初中地理說課稿模板《北京》說課稿12-29
優秀說課稿模板03-16
《離騷》說課稿模板12-05
蘭亭集序說課稿模板匯總6篇03-27
小學音樂說課稿模板12-27
《過秦論》優秀說課稿模板12-28
《墨梅》參賽優秀說課稿模板12-28
《蜜蜂》說課稿模板2篇12-17
《獅子和鹿》說課稿模板12-17
《蜘蛛開店》優秀說課稿模板1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