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社戲》優秀說課稿范文(通用11篇)
作為一名老師,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說課稿,說課稿有助于提高教師的語言表達能力。那么寫說課稿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社戲》優秀說課稿范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社戲》優秀說課稿 1
一、說教材
1、說教材的地位
《社戲》是初中語文七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的一篇講讀課文,就體裁而言,它屬于小說。就內容而言,它是以“社戲”這一江南水鄉文化活動為線索,表現了作者的一段童年生活經歷。課文通過“我”和少年伙伴們夏夜行船、船上看戲、月下歸航等情節的描寫,展示了“我”的一段天真爛漫、童趣盎然的生活經歷,表現了作者對童年生活的美好回憶和對故鄉的眷戀之情。所以本文定位在“文化生活”上,體現了語文同文化生活的密切關系。因此教學本文除教會學生使用語文工具外,還有就是培育學生對課外生活的關注。
2、說教學目標
根據《語文課程標準》關于課堂教學要“整體考慮知識與能力、情感與態度、過程和方法的綜合”的要求及以上分析,本文的教學目標擬定為:
知識目標:朗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內容,了解故事情節。
能力目標:學生在熟悉課文內容的基礎上,體會文中景物描寫對表現主題的作用;體會小說通過刻畫人物形象表達主題的作用。
情感目標:體會作者對童年生活的美好追憶及作者眷戀故鄉的情感。
3、重點難點:
本文的景物描寫極具特色,作者采用寫意的筆法,從色彩、氣味和音響等方面描繪了月夜行船、船頭看戲、午夜歸航幾個畫面,情景交融,充滿江南水鄉的詩情畫意。因此,本課的教學重點是引導學生體會作者是如何抓住特點描寫景物的,又是如何借景抒情的。本文最后一段對豆對戲的贊美,似乎與文章前面的內容矛盾,因此,對文章的最后一段的正確理解是教學的難點。
二、說教法和學法
教法:
1、導讀法、問答法。
2、質疑法、精講法。
3、賞析法和點撥法。
學法:自主學習和小組合作探究相結合,指導學生在小組學習中掌握方法,在自學中提高能力。
《社戲》這篇課文寫的是少年兒童的故事,里面涉及到的人物和故事情節,與這個年齡段的孩子相仿,因此會深深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那么在學習上,為了顯示學生的主體作用,學生可以采取自主學習的方法。但是學生的閱讀興趣可能會只集中在故事情節上,而對優美的景物描寫、細膩的人物刻畫不會很在意。也由于作品年代久遠,學生對寫作背景不熟悉,所以教師在選擇教法時原則上應該精講、少講,放手讓學生去讀,去討論,去領悟。有些問題需要在老師的點撥下,啟發學生思維,讓學生小組討論,分別說出自己的理解和感悟,通過集體的智慧,解決疑難問題,從而顯示教師的主導作用。
教學課時:兩課時
教學用具:教師制作多媒體課件,布置學生結合課后練習預習課文。
三、說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激發興趣
同學們,童年生活猶如一幅五彩斑斕的圖畫,猶如一個歡快跳躍的音符,說不盡道不完,是我們最值得珍藏和回憶的美好時光。但隨著我們一天天的長大,童年生活會離我們逐漸遠去,在這里老師很想知道你們的童年生活是怎樣的,童年時你最喜歡做什么?喜歡去哪里?
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魯迅的一篇小說《社戲》,看看文中為我們展示了一個怎樣的童年生活畫面。
(設計意圖說明:由提問導入,揭示課題。通過提問學生,讓學生身臨其境,回憶童年生活,引發學生課堂對話的欲望,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二)檢查預習情況,出示幻燈片。
1、讀下列詞語,辨別字音、字形、字義。
歸省行輩不憚絮叨怠慢攛掇鳧水潺潺歌吹蘊藻家眷皎潔漂渺糾葛旺相模樣欺侮
(設計意圖說明:掃清閱讀障礙,重在讓學生掌握識字的方法,達到漢字的辨形、辨音、辨義的目的,培養學生養成的習慣。“使他們具有適應實際需要的識字能力、閱讀能力、寫作能力、口語交際能力。”)
2、這篇課文的體裁是什么?
(設計意圖說明:通過這個問題,檢查學生自主學習的情況,培育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
3、課文的作者是誰?選自他哪部集子?我們學過他的什么作品?
(設計意圖說明:通過這個問題的回答,來復習舊知識,達到溫故知新的目的。)
4、哪位同學能用簡潔的語言,概括本文主要寫了什么事件?圍繞這一中心事件,作者寫了哪些相關的事情?
(設計意圖說明:這一環節主要是訓練學生獲取關鍵信息的能力以及篩選、歸納概括信息的能力。)
5、根據小說的情節,課文可以分成幾個部分?
(設計意圖說明:情節是人物性格的發展史,從分析情節入手來把握人物形象,也是小說閱讀的一般規律。探究的問題則是引導學生全面把握文章的布局謀篇。)
(三)朗讀課文整體感知(導讀法問答法)出示幻燈片
(1)快速讀課文,找出自己感興趣的情節,并大聲朗讀,說出自己讀后的感受。
(設計意圖說明:借助多媒體教學課件,采用朗讀和默讀相結合的手法。這一環節既是因為《語文新課標》中指出“各個學段的閱讀都要重視朗讀和默讀”。也是試圖培養學生能在有限的時間里把握課文內容,又能通過適當的朗讀品位、體驗,培養語感。)
(2)女生讀課文1—3段,思考:
平橋村是一個偏僻的小村莊,住戶不到三十家,但課文卻說是“我”的樂土,為什么?這與看戲有關系嗎?
(設計意圖說明:這幾個問題均是訓練學生獲取關鍵信息的`能力以及篩選、歸納概括信息的能力。)
(3)男生讀課文4—6段,思考
平橋村是“我”的樂土,但也有不樂的時候,作者抓住什么事,用了哪些詞句來寫自己不樂的心情,
(設計意圖說明:體會課文用詞的準確、鮮明、生動的特點。)
(4)課文描寫的人物有哪些?你最喜歡哪一個?為什么?
(設計意圖說明:小說就是通過人物形象來反映社會生活的,人物形象的把握影響到對小說主題的理解。因此,教師應注意引導學生善于扣住人物個性化的東西。)
(四)研讀課文合作探究品味賞析(討論法賞析法點撥法)出示幻燈片
(1)課文的景物描寫極具特色,仔細研讀11—13段“夏夜行船”和22—23段“月夜歸航”的片斷,討論分析作者抓住哪些景物,用了什么修辭方法,調動什么感官展開描寫的?
(設計意圖說明:《語文新課標》指出:“語文教學要注重語言積累,感悟和運用……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培養學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所以在學生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就很有必要讓他們說出自己感受最深、最喜歡的段落情節,并談談讀后的感受。)
(2)找一個學生朗讀寫景段落,思考討論:
這些景物描寫前后有什么不同,反映了人物什么樣的心情,對表現主題有什么作用?
(設計意圖說明:教師要發揮引導者的作用,通過問題的提出,引導學生發散思維,并表示自己的意見,讓學生在交流合作中,解決問題,對于學生的發言言之有理就給予表揚。)
(3)思考討論:如何看待“偷”豆的事件,這與我們平常意義上的“偷”性質一樣嗎?為什么?
(設計意圖說明:《語文新課標》中強調“語文課程還應重視提高學生的品德修養和審美情趣,使他們逐步形成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
(4)小說結尾說:“真的,一直到現在,我實在再沒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戲了”這似乎與前面的敘述相矛盾,應當怎樣理解?
(設計意圖說明:《語文新課標》強調“在語文教學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學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為學生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結合這篇課文的特點,要讓學生盡情的發揮個人的感受,教師只要適時應用點撥引導法在朗讀方法或回答問題時稍作指導,對于學生的發言言之有理就給予表揚,對于不當之處適當給予點撥,訓練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表達能力。)
(五)質疑問難學生將自己在學習中遇到的問題提出來與同學們交流。
(設計意圖說明: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性差異和不同的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
(六)小結:你能用一兩句話,表述自己通過本文的學習得到的收獲或感受嗎?
(設計意圖說明:這是讓學生進行自我評價。在強調教學目標的同時,注意尊重學生的個性化體驗。)
(七)拓展延伸遷移練習(出示幻燈片)
學習描寫景物片斷〈秋天來了〉,要求能抓住景物特點,調動多種感官,運用多種修辭方法,多方面的反映秋天這一季節特點,做到融情于景,情景交融。
(設計意圖說明:《語文新課標》指出:“語文教師應高度重視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重視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而培養這種能力的主要途徑也應是語文實踐”這一環節是讓學生克服以課本為中心學習的傾向,實現教材內外的溝通和課堂內外的溝通。鞏固課堂教學內容,培養學生關注生活的習慣,訓練學生寫作的能力。)
板書:
平橋村我的“樂土”;
看戲前看戲前的波折;
夏夜行船。
看戲中船頭看戲
午夜歸航
看戲后
偷豆吃豆
(設計意圖說明:板書的功能是教師可以簡要而全面的概括教學內容)
尋找新世界,發現新內容!
《社戲》優秀說課稿 2
一、說教材
《社戲》是初中語文七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的一篇講讀課文,就體裁而言,它屬于小說。就內容而言,它是以“社戲”這一江南水鄉文化活動為線索,表現了作者的一段童年生活經歷。課文通過“我”和少年伙伴們夏夜行船、船上看戲、月下歸航等情節的描寫,展示了“我”的一段天真爛漫、童趣盎然的生活經歷,表現了作者對童年生活的美好回憶和對故鄉的眷戀之情。
二、說教學目標
根據《語文課程標準》關于課堂教學要“整體考慮知識與能力、情感與態度、過程和方法的綜合”的要求及以上分析,本文的教學目標擬定為:知識目標:朗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內容,了解故事情節。
能力目標:學生在熟悉課文內容的基礎上,體會文中景物描寫對表現主題的作用;體會小說通過刻畫人物形象表達主題的作用。
情感目標:體會作者對童年生活的美好追憶及作者眷戀故鄉的情感。
三、說教學方法:
根據本課目標和內容結合學生實際能力,應用各種教學手段調動學生的主動性,我采用以下幾種教學方法:
1、導讀法、問答法。
2、質疑法、精講法。
3、賞析法、點撥法,讓學生在整體感知與問題探究的基礎上對課文有一個整體的把握。
四、說重點與難點:
教學重點:
1、引導學生體會作者是如何抓住特點描寫景物的,又是如何借景抒情的。
2、人物形象的塑造,如六一公公、雙喜等人的個性特征對表達主題的作用。
教學難點:
1、探討文章的最后一段的深刻含義。
2、讓學生體會“我”和農民少年的美好友情,熱情地歌頌了農民孩子高尚、淳樸的品質。
五、說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進行導入
個人都有自己的童年,可以說童年時我們每個人最美好的記憶,老是想知道你們童年有什么有趣而特別的事情。今天我們學習的'這篇文章叫做《社戲》,我相信當我們學完這篇文章后或許你童年的記憶會歷歷在目的。
(二)解決生字詞
(歸省行輩不憚絮叨怠慢攛掇鳧水潺潺蘊藻家眷皎潔漂渺糾葛模樣欺侮)。掃清閱讀障礙,重在讓學生掌握識字的方法,達到漢字的辨形、辨音、辨義的目的,培養學生養成查字典的好習慣。
(三)朗讀課文,整體感知
1、有感情的朗讀課文,找出自己感興趣的情節,說出自己讀后的感受。以美讀啟悟,讓學生在朗讀中體悟作者感情,體會情景的交融,同時也能培養學生能在有限的時間里把握課文內容,又能通過適當的朗讀培養語感。
2、通過閱讀,我們不難看出:(1——3)隨母歸省平橋村。(4——30)看社戲的情景。(31——40)看戲后的情景。《社戲》是通過“我”與農村孩子看戲前后故事的敘述,贊美農民和農家孩子淳樸的品質和聰明才干,表現作者熱愛勞動人民的思想感情。
(四)合作探究,體驗反思
1、為什么戲并不好看,豆也很普通,文章結尾卻寫道:“真的,一直到現在,我實在再沒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戲了”?(通過這個問題的回答,突破重點難點。讓學生明白“我”所難忘的是平橋村的老人孩子那種淳樸、善良、真摯的感情和他們的勞動的本領、辦事的能力。再加上特有的農村風光,自由的空氣,人與人之間的和諧親密的關系以及人們樸實、善良的性格。對這段生活的回憶也表達了“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2、課文這樣有詳有略地敘寫事件產生了什么樣的藝術效果?(討論明確:這樣詳寫、略寫相配合,既表現出農村的諸多樂趣和美好事物,又使文章多姿多彩。)
3、本文的景物描寫十分出色,有何作用?(這是解決文章的另一個重點難點的,通過對這個問題的回答,讓學生們體會到情景交融、以景襯情的表現手法是為了表達作者的某一特定情感,并要求學生可以學以致用。)
4、解讀人物,分析形象。
小說就是通過人物形象來反映社會生活的,人物形象的把握影響到對小說主題的理解。因此,應注意引導學生善于扣住人物個性化的東西。通過分析文章中的雙喜和六一公公等人的形象有助于學生把握全文的思想感情,體會作者對江南純樸的風土民情的贊美和童年純真生活的贊美和眷戀。
《社戲》優秀說課稿 3
一、說教材
本單元課文的內容定位在“文化生活”上,這體現了語文同社會文化生活的密切聯系。文化生活是人類社會生活的重要內容,是人類精神活動的高級形式。語文除了是交際和學習的最重要的工具之外,還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語文教學除了教會學生使用語文工具外,還有引導學生認識和把握人類文化的重要任務。培養學生對文化生活、對文學藝術的廣泛興趣和鑒賞能力,是語文教學普遍的目標內容之一。課文《社戲》以“社戲”這一江南水鄉文化活動為線索,表現了“我”的一段童年生活經歷。課文通過“我”和少年伙伴們夏夜行船、船上看戲、月下歸航等情節的描寫,展示了“我”的一段天真爛漫、童趣盎然的江南水鄉文化生活經歷。
二、說教學目標
根據新《大綱》對閱讀和寫作的要求,將本課教學目標擬訂如下:
1、知識目標:體會江南水鄉文化生活,適當引導學生關注自己家鄉的文化習俗。
2、能力目標:
(1)引導學生通過反復的朗讀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
(2)體會景物描寫的詩情畫意和抒情作用。
3、情感目標:體會農家少年的'淳樸善良、好客能干和“我”與農家小朋友的真摯感情。
三、說教學重點、難點
在課文中,作者記敘了一段幼時看社戲的經歷,表現對童年美好生活的回憶和留戀之情。本文的景物描寫、細致逼真,充滿江南水鄉的詩情畫意。引導學生領會作者是如何抓住特點描寫景物,又是如何融情人景的,這是本文教學的重點。本文結尾對“豆”與“戲”的評價、贊美與前面對“豆”與“戲”的描寫似乎有些矛盾,引導學生理解這一問題是本文教學的難點。
四、說教學手段
1、從學生實際出發,以多媒體展示作為主要教學手段,一方面增強直觀感,培養學生對江南水鄉文化生活的感性認識。另一方面可以提高課效率,增加課堂知識容量。
2、把播放課文錄音作為重要的教學輔助手段,通過課文錄音把學生引進課文所描述的畫面,接受美的熏陶。
五、說教法、學法
1、《社戲》雖然寫的是童年趣事,而且主人公的年齡與初一學生大體相當,但畢竟年代久遠,對于當代少年,尤其是城市少年來說,是既熟悉又陌生,既親切又有隔膜,既容易理解,又會產生出許多奇怪的疑問來。針對這種情況,教師在選擇教法時原則上應該精講、少講,放手讓學生去讀,去討論,去領悟。學生的閱讀興趣可能會只集中在故事情節上,而對優美的景物描寫、細膩的心理刻畫不會很在意。這正是需要教師精講的地方。
教師要重視點撥,提供背景材料,點明要點所在。教師的作用在于啟發學生思維,而不是交給學生一個答案。文學作品的內涵是十分豐富的,對文學作品的欣賞也應該是豐富多彩的。不同的讀者從不同的角度會有不同的理解和感悟。教學本課時,尤其在處理課后練習,不宜追求惟一的標準答案,要允許并且鼓勵學生提出質疑、發表見解。
2、不同時代的少年兒童有不同的興趣愛好,但他們純真的童心卻是相同并且相通的。因此,在閱讀時,采取聯想的方法會比較好一些。從《社戲》里小伙伴們的所作所為,聯想到自己;如果身處其境,會不會也那樣做?在現實生活中,自己和朋友們是不是也做過類似或者更“淘氣”、更有意思的事,做這些事,表現了少年朋友們怎樣的態度和情感?其次,要學習發現問題,提出質疑。《社戲》里的小朋友為什么這樣而不那樣,怎樣去評說他們的行為,這些都是可以質疑的。不只要提出問題,還要有自己的見解。第三,要認真體會作品中的景物描寫和心理描寫,并學習這些表達方式。
六、教學程序
第一課時
1、導入新課。
2、解決字詞障礙。
3、理清文章脈絡;熟讀課文。
4、明確“我”在平橋村得到的優待和樂事
5、播放課文朗讀錄音整體感知課文。
6、學生朗讀課文,梳理文章脈絡。
7、利用課文中的注釋和背景材料介紹,學生描述社戲這一習俗。
8、學生聯系家鄉某一文化習俗,在課堂上口頭表達,課后寫小作文。引導學生通過反復的朗讀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體會江南水鄉文化生活,適當引導學生關注自己家鄉的文化習俗。
第二課時
1、看戲前的波折;
2、航船在去趙莊途中的如畫景物和急切心情。
3、看戲時的心理和興趣。
4、找出夏夜行船時表現作者所見、所聞、所感的句子,并且體會其中哪些描寫可以體現當時人物的心情,明確此處是通過寫景來抒情的。
5、學生復述看戲過程,歸納看戲時人物的心情。
6、布置課后寫一篇小作文,練習以景抒情的寫法。體會景物描寫的詩情畫意和抒情作用。
第三課時
1、看戲歸來的情形。
2、看戲次日的情形。
3、復述歸航時主要寫了哪些趣事。
4、比較此時心情同看戲時有什么不同。
5、重點討論、理解文章最后一句的含義。體會農家少年的淳樸善良、好客能干和“我”與農家小朋友的真摯感情。
七、課后實踐
學生雖然不大會有在農村看社戲的經歷,但在城市中會有豐富多彩的各種文化活動,可以把自己參加過的一次活動的情況寫下來,也可以請自己的爺爺、奶奶、爸爸、媽媽談談他們是否看過社戲的情景。
《社戲》優秀說課稿 4
教學目的:
1、通讀全文,理清文章思路,領會文章的詳略安排。
2、學習用簡潔的的語言概括表述并欣賞文中優美的景色描寫,體會“人在圖畫中”的感覺。
3、能體會作者對童年生活的回憶、留戀之情。
4、感受民間風俗的無窮樂趣
課前預習:
通過查閱書籍或網絡搜索等方法了解作者魯迅及其主要作品。
教學過程:
一、情景導入:
1、欣賞多彩的'戲劇舞臺(投影):百姓看戲;孩子們看戲
2、回顧生活我們看戲。(跳蹯神)
37人組成的隊伍,圓場一圈,東西南北中五神五將一一亮相,濃眉、大眼、高鼻、闊嘴、方臉,既威武又兇猛;接著,隊形不斷變化,先是兩將揮動大刀對舞;接著是中神帶著一名大將居中,東西南北四神帶領各自的大將站于四角,拿著彩球、大刀,原地手舞足蹈,又有十六只馬燈跳躍飛奔,不斷穿插其間。此時,一旁的樂隊,把小鑼小鼓,大鑼大鼓越敲越急,扣人心弦,伴隨而來的是嗩吶聲聲,高昂激越。而五神五將跳躍越烈,穿插越快,對舞越猛,令人目不暇接。一派歡樂景象!
3、比較導入。
4、走近作者。
二、感知內容,尋找話題
學生以自己喜愛的方式讀課文,感知內容,尋找話題。
組織交流評價,感知文章主要內容與文章條理。(投影歸納)
1、平橋村是我的樂土—盼看戲
2、看社戲
(1)看戲前的波折
(2)月夜航船—前往看戲
(3)看社戲—船頭看戲
(4)月夜歸航—偷吃“羅漢豆”
3、回憶平橋村生活—看戲、吃豆
三、探究話題:
1、平橋村為什么是“我”生活的樂土?
2、為什么在“我”的感覺里,那夜看到的戲是平生最好的戲,那夜吃到的豆是平生最好的豆?
3、你在生活中有同樣的感受嗎?(或者“一次愉快的旅行”或者“難忘的探親故事”?)
(方法:自主研讀—合作探究—交流感悟——評價)
四、感悟發現:
甲
1、在小村里,一家的客,也就是公共的客。
2、阿發:直起身來說偷我們的吧,我們大得多。
3、我說:“很好。”不料六一公公竟非常感激,將大拇指一翹,得意地說,“我也要送給我們的姑奶奶嘗嘗”
乙
1、“哈,不認識了嗎?我還抱過你呢!”一種尖利的怪聲使我愕然了,只見她顯出鄙夷的神色,“忘了?這真是貴人眼高。”
2、“迅哥兒,你闊了!你現在出門大轎,三房姨太太。嚇!什么都瞞不過我。”我閉著嘴,無話可說,只見她憤憤地回轉身慢慢向外走,順便將我母親的手套塞在褲腰里出去了。——選自《故鄉》
五、比較歸納
平橋村的老老少少——勤勞能干,熱情好客,純樸無私,厚道善良。
平橋村人與人之間關系融洽
六、鄉情覓風:
走進生活、交流家鄉的民風及自己難忘的美好生活回憶
七、品味、欣賞、拾珠
讀自己喜愛的話,說自己美好的感受,欣賞最美好的畫面。
八、課后學習:
你也曾有過一次愉快的旅行或難忘的探親故事吧,能否寫下來讓我們也來欣賞一下?
板書設計:
雙喜:聰明能干
戲人阿發:憨厚淳樸
好六一公公:樸實善良
月夜行船
豆景船頭看戲
午夜歸航
《社戲》優秀說課稿 5
教學目的:
1、賞讀語句、美詞:感受人物品質和體味景物描寫;
2、正確把握課文的思想內容
教學重點:
感受人物品質和體味景物描寫
教學難點:
理解最后一段的深層含義,正確把握課文的思想內容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復習第一課時內容:本篇小說的主要情節是講什么事?(看社戲)
2、直接導入:那么,這次看社戲給魯迅留下了什么樣的印象?課文哪個地方(自然段)體現出來的?(最后一段)
二、講授新課
1、齊讀最后一段“真的,一直到現在,我實在再沒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戲了。”
2、分析最后一段
①如何理解句中的“再沒有”和“不再”兩個詞,說明了什么?(那次看社戲的經歷給作者留下難忘的印象)板書:難忘
②如何理解句中的“好戲”,真是看了一場好看的戲嗎?文中哪個地方專門寫戲的?(不是戲本身的好看,而是由戲想到戲外的人好而難忘)
a、要求快速找出戲不好看的原因;(直接原因和間接原因)
b、運用“我最想和文中的(人物)交朋友,因為(評價人物品質),例如(舉表現人物的語句)的句式自由賞讀人物描寫語句。板書:鄉人好(淳樸)
③如何理解句中的“好豆”,文中提到的`“羅漢豆”真的很好吃嗎?(不是豆好吃,而是偷豆的事很好玩且有趣而難忘)板書:鄉事趣
④如何理解句中兩次重復的“那夜”,“那夜”到底是什么樣的夜晚,美嗎?文中有沒有專門描寫“那夜”的語段?(有,第11段)
a、齊讀第11段;
b、指導運用“我認為(美詞)用得好,它好在寫出了(或表現出了)”的句式來體味本段中描寫景物的美詞。板書:鄉景美
⑤結合板書總結主題。板書:抒發對自由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
三、拓展新課
思考:從本文中不難看出魯迅筆下鄉人的淳樸善良品質和鄉景的清新美麗之中不乏充分體現一種和諧之美,那么請同學們也試談談你眼中的和諧社會應該是怎樣的呢?
四、鞏固新課
作業:以“我心目中的朋友”為題寫一篇不少500字的記敘文。
《社戲》優秀說課稿 6
學習目標:
1.理解社戲之樂在何處
2.通過優美語段體會本文風情美,從歡快活潑的寫人、敘事、描景中領悟作者對童年自由生活的留念之情。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復習上堂課內容。
(二)重點賞析:
1.指導學生反復朗讀文中的寫景部分,體會美麗景色對愉快心情的襯托作用:景美,小伙伴們純真的友情更美。
作者是從哪幾個方面表現美麗景色的?
引導學生明確:
(1)嗅覺,如豆麥和水草發散出清香;
(2)視覺,如月色朦朧,淡黑的起伏的連山;
(3)聽覺,如似乎聽到歌吹了;
(4)想象,如料想便是戲臺。
2.課文最后一段雖很簡短,但實在是文章的畫龍點睛之筆,蘊含著深刻的含義。那一晚的戲,看得人昏昏欲睡,氣得小伙伴們破口大罵;那一晚的豆,也只是滴著露水,帶著泥土氣息的普通羅漢豆。那么,文中為什么說“真的,一直到現在,我實在再沒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一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戲了?”
究竟好在哪里呢?原來“看社戲”和“偷豆吃”是“我”在平橋村這塊樂土感受最強烈,印象最深刻的兩件樂事,它們給“我”的少年時代帶來最美好、最愉悅的心靈感受,使我永遠不能忘記那里人們樸實、真誠、善良和聰明能干,也不能忘記美麗動人的江南水域風光,人與人之間的和諧親密,這一切都是“我”在“那夜”以后的.城鎮生活,人生旅途中再也不曾感受到的。因而,這一段意味深長的話,既表達了“我”對樂土生活的贊嘆,又抒發了對未來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
(三)拓展延伸:
許多童年時代的美好東西現在已經沒有了,比如以前過年時的一些傳統活動,自己炒瓜子花生,蒸饅頭團子,正月十五自己做兔子燈……其實現在的物質生活比過去好多了,但總覺得那時的東西要比現在的地道,為什么會有這種感覺呢?
教師先講述一個這樣的故事,然后讓學生回憶自己類似的童年經歷和感受。
教師總結:人與人之間的和諧相處,互相幫助是快樂的根源。
(四)課后學習:
回去跟父母或其他長輩了解現在已經淡化或消亡的民俗風情,選一個自己喜歡的記錄下詳細過程,制成海報或黑板報。
《社戲》優秀說課稿 7
教學目標:
1、了解肖像描寫的寫作手法
2、學會抓住特點和性格展現人物形象
3、學會使用不同的肖像描寫方法
教學過程:
一、 導入
上課之前先讓大家做個題目,猜猜這是誰?
(出示張飛描寫片段,學生猜出后出示圖片)
為什么我們能很快判斷出這個人是張飛?對,就是因為抓住了人物的特點。成功的肖像描寫能讓人物形象立體、生動,那么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如何通過肖像描寫塑造人物形象。
二、 進入主題
1、 概念呈現:所謂肖像描寫就是用精確、生動、形象的語言描繪人物外形各個方面的特點,如容貌、服飾、姿態、神情、風度等。
2、 課堂練筆:我們之前學過《福樓拜家的星期天》,作者對四位作家的描寫都非常傳神,那我們也來做個小演練。
都說世間的美千姿百態,各不相同,每個人對美的定義也不同,先請同學來說說,如果讓你寫一位美女,你會寫她的什么?
剛才大家講的都是大眼睛、高鼻子、小嘴巴,但是我們發現這些特征用在任何一位美女身上都是行得通的,難道美女都是一個模子刻出來的嗎?當然不是。接下來老師給大家出示一幅圖片,請大家根據這幅圖,寫一段關于畫中女子的肖像描寫。
3、 挑選學生優秀作文展示分析
4、 大家剛寫的語段都非常不錯,用文字表達出來的這位女子也確實很美,但只有這些特點并不能讓人覺得這個人物與眾不同。我們說美并不是只局限于外表,還可以寫哪些方面呢?(內在,性格)
現在我告訴大家這位就是林黛玉,我們先來聊聊對林黛玉這個人了解多少。
請學生介紹林黛玉性格。
那么接下來就請同學們結合林黛玉的性格,再剛才的語段上加以修改。
5、 挑選學生優秀作文展示分析
6、 出示《紅樓夢》片段,從這段文字里你看到的是一個怎樣的林黛玉?
(憂愁、嬌柔、病弱、智慧、柔弱中透著才氣的美女子)
7、 總結大家所寫的語段及這篇例文,我們發現大家所采用的方法無外乎兩種:整體描寫和局部描寫。大家覺得除此之外,還有什么方法也可以來體現人物的肖像特點?(側面描寫)
8、 大家所說的側面描寫就是烘云托月式,請大家看《陌上桑》里關于一位美女羅敷的描寫。
在你的語段上添加一兩句話,用上烘云托月式的描寫手法。
三、 總結
這堂課我們用自己的巧手描摹種種驚艷之美。但我們生活中并非所有人所有事都是美的`。不管美麗與否,只要我們抓住特點、性格,再貫以一定的方法,人物的形象就會立體、生動。
教學反思:
整堂課上下來自我感覺不錯,思路較為清晰,通過文段創作和不斷修改的方式將整堂課的思路串在一起,旨在讓學生學會運用正確的方法抓住人物的特點和性格,從而展現人物形象。上課過程中,學生表現良好,尤其是個別學生課堂創作非常精彩,博得一致好評。
令自己較為滿意的是最后板書的呈現,將這堂課的要點簡單地概括為六個字:特點、性格、方法,再將這三個詞語組合成一個人臉圖形,讓學生印象深刻。
但這堂課所反映出來的問題也是較多的,首先是本堂課采取美女的角度來作為訓練寫作的素材,對于學生來講并不是很了解很貼切,自然也沒有很多東西可以寫,大大局限了學生的創作思維。如果換成讓學生寫自己身邊的同學,效果可能會更好。
其次是臨場的反應有待改進,對于學生的回答和作品分析得不夠到位,對于突發狀況或是學生跑偏的現象不能作出及時而準確的判斷及引導。
第三是成果展示環節,學生的參與度不夠,始終只有固定的幾個學生起來回答,而大部分學生沒有參與進來。這可能是由第一個問題引發出來的。
《社戲》優秀說課稿 8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和步驟
一、導入新課。
對許多人來說,童年都是美好快樂的。關于這一點,從同學們前幾天以童年為題所寫的詩里面也可以看出來。
下面我念一首優秀習作給大家聽聽。童年:童年是七彩的夢/伴我在床頭玩耍/童年是彎彎的小船/載我在知識的海洋里道游/童年是快樂的小鳥張開翅膀/攜我在自由的藍天上飛翔//現在阿/童年卻是一枚小小的鈴檔/不管春與夏、秋與冬/永在我記憶深處/放聲歌唱是啊,人們回憶往事,總是充滿一種浪漫的理想色彩。即使如魯迅這樣的斗士,回憶起童年往事,筆調也旱溫馨的。
這從我們學習過的魯迅的散文《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可以看出來,還可以從今天我們要學習的課文魯迅的小說《社戲》中看出來。
二、了解作者。
關于魯迅的有關情況,在學習《從百草園到三昧書屋》時都介紹了,在此可用復述的形式,檢查學生的掌握情況,再次加深印象。
突出以下內容:
魯迅,原名周樹人,浙江紹興人,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
三、學生默讀課文。
1.了解課文內容。
2.畫記自己難以讀準、難以理解的字詞。
3.標出自己最欣賞的詞、句、段。
四、范讀課文(或聽磁帶錄音)。
1.要求:聽準字音;體會感情;理解部分詞語含義。
2.試著拼出下列加點字的讀音:
憚踱頗歸省行輩攛掇鳧水潺潺宛轉
3.訂正字詞的讀音。
五、學生誦讀課文,理清文章結構c
1.學生自由誦讀一Th遍課文,體味文章的思想感情。
2.本文的線索是什么?根據線索劃分課文部分。
本文的線索是到趙莊看戲。
①看戲前(1-3段)②看戲中(430段)③看戲后(3140段)
六、略讀第一部分,明確這一部分的重要性。
1.請同學朗讀這一部分。
2.第一部分中有一個詞既寫出了平橋村在我心目中的地位,又寫出了我對平橋村的情感,請同學們把這個詞找出來。(樂土)
3.文章寫平橋村是我的樂土,樂的具體表現有哪些?
方法:采取班上集體討論式,然后歸納三點:
①我在這里是公共的客,可以得到優待;
②可以讀念《詩經》之類難懂的書;
③可以釣蝦、放牛、體驗到鄉間生活的無窮樂趣。
4這一部分與寫著社戲有什么關系?
提示:小說三要素:人物、環境和情節。
(這一部分寫我隨母親歸省在平橋村的生活,意在突出人物活動的環境,同時簡寫一些趣事,為下文詳寫看戲中的趣事作鋪墊。)
七、小結。
這節課我們再次復習關于魯迅的一些文學常識;訓練了朗讀;學習了生字詞;梳理了文章的結構;弄清了第一部分在整個文章中的作用。為下堂課更深入學習這篇課文打下了基礎。
八、布置課外作業。
1.朗讀課文,從朗讀中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
2.把預習提示中加點的字詞連拼音~起抄寫兩遍。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和步驟
一、回顧上節課所學內容,檢查學生的掌握情況。
二、精讀第二部分。
1.默讀課文,思考:第二部分是寫趙莊看社戲的全過程。主要寫了哪幾件事?并據此劃分好這部分的層次。
一層(49段):看社戲前的波折;
二層(10一13段):去看社戲途中的見聞感受;
三層(1421段):在趙莊看社戲;
四層(22一3 0):看社戲后深夜歸航。
2文似看山不喜平。作者在看戲這部分沒有平鋪直敘,而是寫得起伏有致。譬如第一層就寫了看戲前的三次波折、三次轉機。請同學們在書上找出來,并思考這樣寫的好處。
一、筆法曲折,文氣搖曳,為看社戲做好充分的鋪墊;
二、初步表現小伙伴的熱情、能干等特點,尤其是雙喜。
3.學生齊讀一遍第一層,加深理解。
4一切問題都解決之后,小伙伴們自然要急急忙忙趕往趙莊看戲。作者抓住哪些內容進行詳細的描寫以突出小伙伴看戲途中的心情?請一位同學朗讀第二層,其他同學思考。
①第10自然段對少年朋友的開船動作運用一系列準確的動詞,進行傳神的描繪,表現小伙伴們駕船熟練敏捷的技巧、勤勞能干的性格和去看戲時的愉快的心情;
②第11自然段抓住景物特征進行描寫,充分調動多種感覺器官,運用多種修辭方法,融情入景,描繪出一幅十分優美的'水鄉月夜圖,既表現出我心隋的愉快,又表現出我心情的急切,非常傳神。
5齊讀、自由朗讀相結合指導學生朗讀第二層,并要求邊讀邊在頭腦中想象水鄉月夜行船的美景。
6第三層詳寫在趙任看戲。按說小伙伴們這樣興師動眾,就是想看戲的,但當小伙伴們看到戲后卻是怎樣一種心態呢?請同學們默讀第三層,讀后可以討論一下。(戲不好看。小伙伴們很失望。)
7.小伙伴們真正感興趣的是些什么呢?我們不妨看看第四層。教師范讀第四層。(偷羅漢豆)
8由此,我們想一想,小伙伴們這樣熱衷于來看戲的真實的原因是什么?①對少年兒童來說,對未知事物或新鮮事物的追求與探索遠比得到它更有吸引力;
②小伙伴們更在乎的是在看戲途中彼此可以無拘無束,自由自在地玩耍。所謂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小伙伴們真正感興趣的不在社戲,而在看戲前后的那種氣氛、感覺。
9.小說的三要素:人物、情節、環境。這篇小說不僅情節吸引人,更塑造出一些鮮活的人物形象。請同學們抓住人物的行為動作、語言,歸納一下他們的特點。(雙喜:聰明能干。阿發:憨厚無私。桂生:機靈勤快。六一公公:寬厚、好客。)
10至此,我們可以說,這篇文章以去看社戲為線索,寫出了一系列的人與事,情和景,充分地突出了平橋在我是樂土的主旨。請同學談談對課文最后一句話的理解。(我所難忘的是平橋村老人孩子那份樸實、真摯的感情和那特有的農村風光、自由的空氣、人與人之間和諧親密的關系。這一切都是我童年時在城鎮未曾見到過,在后來的人生路途中也很少再見到的。我對這段往事的深情回憶,表達了自身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
11.齊讀最后一部分。
三、布置作業。
1.做課后練習題第三題。
2.寫一篇回憶童年趣事的文章,二三百字即可。
板書設計:
社戲
魯迅
看戲前
樂上
好友
趣事
略
看戲中
戲前波折
夏夜行船
船頭看戲
月夜歸航
詳
看戲后余波略
(徐國鴻)
教學設計(B)
第一課時
一、導人新課。
上學期,我們學過魯迅先生的文章《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是魯迅回憶童年時代生活的一篇散文。內容基本上是真人真事。今天,我們再學習一篇他寫的小說《社戲)}。小說寫的人與事不一定都是真人真事,但也能從中看出魯迅對童年美好生活的回憶和留戀的心情。
二、檢查預習。
1.讀準下列加點字的讀音。(出示小黑板)
憚踱頗歸省行輩攛掇鳧水潺潺宛轉
2.討論課文段落層次。
1)文章的中心情節是什么?圍繞這~中心事件寫了哪些事情?
明確:
看社戲
戲前波折(開端)
夏夜行船(發展)
船頭看戲(發展)
月夜歸航(高潮、結局)
2)除了看社戲以外,文中還寫了其他活動或事件嗎?
明確:開頭寫了隨母親省親小住平橋村,釣魚放牛捉蝦等有趣的鄉間生活。結尾寫了六~公公送豆。
3)文章可分為幾個部分?
明確:三個部分。一、(1一3段);二、(4-30段);三、(340段)。
三、學習課文第一部分。
1.平橋村是一個什么樣的地方?
明確:離海不遠,偏僻,臨河,不滿三十家,以種田打魚為業,只有一個雜貨店。
2.這樣一個偏僻不打眼的小村莊,為什么是我的樂土呢?
明確:①可以免讀一些難懂的書,過著自由快樂的生活。②沒有一些禮教的束縛,人人平等。③還有著眾多豐富有趣的活動。
3.這一部分與中心情節有什么關系?可否去掉呢?
明確:這一部分為中心情節的展開作好鋪墊,如果去掉,后文的情節會顯得過于突兀,且顯得過于單調。
四、組織學生熟讀全文,為下節課的進一步學習作好準備。
五、布置作業。
思考課后練習題二、三。
第二課時
一、回顧上節課所學的內容。(略)
二、學習課文第二部分。
1.看戲之前遇到了什么波折,后來又如何解決的?
明確:三次波折,三次轉機。
又請班上男同學齊讀第10自然段,女同學圈出描寫少年朋友們開船動作的詞語,
共體味其運用之妙。
明確:動詞,拔、點、磕、架。充分描繪出小伙伴駕船技術的熟練,反映出小伙伴們聰明、能干的特點。
3。結合課后練習二第1小題,學習夏夜行船段,引導學生揣摩情景交融的描寫方法。
(答案見《教師教學用書》。)
4請同學默讀課文船頭看戲的段落,思考在作者筆下,我所要急切看到的戲好看嗎?為什么?
明確:不好看。①想看鐵頭老生翻跟頭,但那老生卻沒翻;②想看蛇精和跳老虎,等了許久都不見出來;③最怕看老旦,然而老旦終于出了臺并不停地唱著。除了正面寫出戲不好看外.文中孩子們喃喃的罵,不住的吁氣,打起呵欠等,這些對孩子神態的描寫,也從側面表現了戲不好看。
5.既然戲不好看,大家都一致贊成回去。請同學們齊讀寫月夜歸航的段落,并思考課后練習二第到。題。
明確:月下歸航寫了小伙伴們去偷羅漢豆的趣事。去時我的心情很急迫,總以為船慢,而此時我和小伙伴們偷豆吃豆,心情無比歡暢。
6在寫孩子們偷豆的時候,有一句人物語言很能表現人物性格特征,請同學們找出來,并思考表現了何種性格特征。
明確:阿發,偷我們的罷,我們的大得多呢。這句話足以表現出這群農家孩子熱情好客、淳樸善良、天真活潑的性格特征。
三、學習課文第三部分。
1.文章最后一部分是寫看社戲的余波,其中六一公公送豆的情節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
明確:孩子們偷了六一公公的豆,第二天他不料竟非常感激起來,并又送上一大碗羅漢豆來。從這里我們可以看出老人的寬厚慈愛,熱情好客,進一步說明我之所以愛平橋村,正是因為平橋村的人善良可愛。深化主題。
2.討論:我們把文章最后一句話真的,一直到現在,我實在再沒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戲了。刪去可不可以?為什么?
提示:①戲并不好看,豆也很普通,為什么我卻有這種感覺?②《社戲》這篇小說全文原有前后兩部分,課文書選后一部分,找出《社戲》全文,讓學生對比閱讀,啟發學生思維。③同學們讀這篇小說有什么感受?你覺得文中尤其是最后一句充滿著一種怎樣的情債?(參看《教師教學用書》中范伯群的《人生經驗通直感從《社戲》和《朝花夕抬》談起。)
四、布置作業。
1.做課后練習題三。
2.寫隨筆時,寫一篇《童年趣事》。
甲
板書設計:
社戲
魯迅
看
社
戲
戲前波折
夏夜行船
拔占磕架
所見、所聞、所感
船頭看戲罵、吁氣、打呵欠
月夜歸航偷我們的
再沒有吃到也不再看外向往留本心
《社戲》優秀說課稿 9
教學目標:
1、培養學生閱讀小說的能力──了解情節敘述的詳略處理和景物描寫對表達主題思想的作用。
2、了解小說的主題思想的深刻含義,體會作者對淳樸健康的農村生活的熱愛,對勞動人民純真無私、誠摯善良的優秀品質的歌頌。
3、虛詞的表達作用。
教學重點:
1、敘事的詳略處理原則與方法。
2、景物描寫。
3、虛詞的表達作用。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預習、質疑、整體把握全文)
1、指導學生按下列[預習提綱]進行預習。
[預習提綱]
(1)查閱工具書和有關資料,了解作品時代背景(寫成資料卡片)。
(2)閱讀課文后,思考以下問題:
①課文的第一段有一個關鍵詞語,它是全篇的中心主題思想,你能找到嗎?這個詞語又和小說的標題是什么關系?
②小說寫了幾件事?詳寫什么?略寫什么?為什么這樣來處理?
③課文中你喜歡的環境描寫是哪一段?你為什么喜歡它?
④課文中你認為最生動的場面在哪里?作者為什么能寫得如此生動?
(3)讀準下列加點字的音
(歸)省:xǐng 行輩:háng 憚:dàn 絮叨: xùdāo 怠(慢):dài 攛掇:cuānduō 鳧(水):fú 潺潺:chán (歌)吹:chūi 蘊藻:yùnzǎo (家)眷:juòn 皎(潔):jiǒo 漂渺:piāomiǎo 糾葛:jiūgé
2、質疑。由同學們提出在預習中發現的問題,進行交流。最后由教師把大家提的問題,歸納整理在[預習提綱]之中,加以研究。
3、師生共同評點課文。
(1)首先要從整體入手,把握課文的中心內容與作者的思路脈絡。可結合[預習提綱]中的思考①題來研究評點。
先由同學介紹自己收集到的有關課文時代背景的資料。抓住要點是①文章寫于1922年,由于辛亥革命不夠徹底,在封建軍閥的統治下,封建教育的思想仍緊緊地禁錮著大家的頭腦,封建的禮教制度牢牢地束縛著人們的手腳,一切都沒有進步,一切都沒有朝氣。②在這種氣氛之下,兒童教育就更成為封建教育制度的犧牲品了。枯燥無味的教育內容,僵化呆板的教學方法,使得學生身心都得不到健康發展,而且備受摧殘。少年兒童們渴望自由,追求發展,向往大自然的美好風物以及人與人之間的親密融洽友愛互助的關系。魯迅先生的《社戲》,正是在這種背景之下,以一個少年兒童觀察社會,觀察人情的角度,生動真切而又寓意深邃地發出了時代的吶喊:封建教育制度是非推翻不可的了!
(2)結合[預習提綱]中第①題進行討論分析評點,整理出作者的思路應是:文章的標題是社戲(指導學生閱讀課文注釋①),這是民間一種活動,在浙江紹興一帶是指在一定的區域內每年所演的“年規戲”。這是文章的中心線索,全文以到趙莊去看社戲為線索而寫出。但文章的主題思想卻在“樂土”二字上(指導學生閱讀第一段后找出這兩個字,并作評點)平橋這個小漁村是樂土,去看社戲是在樂土上的快樂活動之一例。
那么去看社戲樂在哪里呢?作者怎樣寫出“樂”字來呢?你認為樂不樂?(可以和作者一起來討論一下嗎?)循著這個思路,進入課堂學習的第二個環節,對課文的重點作局部的精讀與分析。
(3)結合[預習提綱]中的第②題,討論研究評點。
請注意作者對平橋村的描寫是多么的簡單樸素:“是一個離海邊不遠,極偏僻的,臨河的小村莊,住戶不滿三十家,都種田,打魚,只有一家很小的雜貨店。”,驟然一看,會叫人納悶,這個小地方有什么可值得寫的呢?先用一個冒號,解說清楚了為什么是樂土?平橋村沒有令人望而生畏的枯燥難懂的“秩秩斯干幽幽南山”,可見封建教育的內容與方法給孩子們心靈中留下的烙印是多么的可怕而又可恨啊!一個冒號點明了主題。一句話作了概述,這是“樂土”與“牢籠”的對比,略提后者,詳寫前者。
作者怎樣詳寫樂土──平橋村的農家生活特點呢?(指導學生閱讀課文和2、3、4段后作概述)大家閱讀后有什么感受,樂不樂?
一接觸課文,就會給我們一種很強烈的感染力:這里是多么有趣生動的生活啊!首先,這里不存在著封建意識中“犯上”的觀念,因為“他們也百分之九十九不識字”,封建禮教的干擾少些,這是民主平等的,因而也是自由的樂土。第二件事寫“釣蝦”,寫出鄉間小伙伴的熱情好客,心地善良。“照例”二字樸素而又認真地寫出這種習俗已經流傳很久,人人皆知,事事如此。而第三件事“放牛”,則寫出“我”的無能,才知道在實際生活中,光會念“秩秩斯干”是沒有用的,而小伙伴們在實踐中是怎樣的多才多藝啊!
以上三件事是詳寫中略寫,只在點明平橋村是塊“樂土”。是為下面的詳寫去看社戲作鋪墊。
第二課時
用“第一盼望的,卻在到趙莊去看戲”一句引入課文重點詳寫部分,過渡很自然。
課文的第5-9段,在大略讀過之后,深感這一大部分雖然只是在交代事件發展的過程,但也少不了作者的精彩的著筆:“我”“急得要哭”到“不釣蝦,東西也少吃”和最后的“不開口”,都在說明“我”的“無能”與無奈。而一個“大悟”與“攛掇”,終于使盼望成為現實,難怪大家高興得“立刻一哄的出了門”。描寫形象真切,叫人如聞其聲了。少年伙伴們的聰明才干,善解人意,躍然紙上,兩相對比,又深化了小說的主題思想。
以上可以劃為小說的第二部分。
小說的第三部分是去趙莊看社戲,是高潮部分。部分是詳寫。讓我們來分析體會作者是怎樣寫的?如果讓你來寫這段,你將怎樣處理這些材料?
小說按照順敘的思路在發展。第10段是寫出發,在這樣一段本來是平淡的敘事中,作者也沒有放過渲染主題思想的機會:“雙喜拔前篙,阿發拔后篙,年幼的都陪我坐在艙中,較大的聚在船尾。”多么能干,多么周到,多么有組織!令母親與外祖母都非常放心,只有一句“要小心”的吩咐,追上來相送這離弦箭般的'小船了。
下面該寫什么?當然內容很多,寫法也很不同。在選材上,什么是重點詳寫的部分?這可根據作者寫作的不同意圖而定。那么,魯迅先生是怎樣處理的呢?從中可以看出作者的匠心來。
作者首先詳寫的是沿途美好的夜色風光,迷人而又帶有神秘的色彩,令人陶醉:真是樂土!
指導學生三遍誦讀第11、12兩段,體會它的用詞的特點,并在頭腦中想象出月夜行船的美景來。豆麥和水草的清香是柔和而不襲人的;月色朦朧在水氣里,是溶化為一體,而不是生硬投入的;“朦朧”極為生動形象;而連山,像踴躍的鐵的獸脊(因為它是淡黑色而又棱角分明的)都遠遠向船尾跑去了。這是寫船在飛速前進。把靜態與動態,嗅覺與視覺,真實與想象都和諧地統一起來了。正當你沉浸在美景時,再加上第12段的音樂的描寫,那宛轉、悠揚的橫笛聲,便把人們引向一個出神入化的境地而“自失起來”了。大家都會陶醉在一種美的享受中。
當我們再繼續閱讀課文的第13-21段落時,大家有什么感受呢?這一大部分是詳寫,而且直接是寫看戲的情景的,但人們似乎在這里沒有看到精彩的戲劇場面,也沒有發現有會意的描述,相反倒是與小主人公一同來到,這老旦真是“最可怕的東西,尤其是怕他坐下唱”(因為一唱就沒完沒了!)好不容易“只見那老旦將手一抬,我以為就要站起來了,不料他又慢慢的放下在原地方,仍舊唱。”,“雙喜終于熬不住了,”在他一聲“怕他會唱到天明還不完”的分析中,大家只得返航回家了。這段描寫,我們應怎樣理解呢?表面上看,所述的事情很淺顯,都能看懂,但你細一想,作者為什么要這樣寫?而且還是詳細地寫?在這里就有個深層次的理解任務了,這就要與作者一同去思考討論的了。首先,這一大部分寫得很真實,少年兒童的心理活動描寫得傳神維妙,這是真實可信的。其次,寫這部分的目的是什么?是為了說明一個道理:對少年兒童來說,追求與探索比得到更富有魅力。得到一個物件,或看到一出戲,這些只是暫時的得到與滿足。而真正生動的追求與探索,則是在對大自然與社會中的無窮盡的熱愛中。可見少年兒童也能領略“醉翁之意不在酒,而在乎于山水之間”的道理的。這才是本文的真正旨意“樂土”所在。
所以在這部分將要結束時,作者再次描寫了美妙的音樂和歸航的歡快。“那航船,就像一條大白魚背著一群孩子在浪花里躥,連夜漁的幾個老漁父,也停了艇子,看著喝彩起來。”這段描寫的象征意義就不言而喻了。它使人近乎進入了一個童話的意境了。
回家路上,本應已無話可敘的了。一般的文章,到此也可以收口了。但作者在這里卻又奇峰突起,再次掀起高潮:吃羅漢豆。課文進入第四部分。這可真是神來之筆,略略一寫,人物形象就豐滿起來了。
指導學生結合[預習提綱]中第④題來閱讀第25、26段,找出大家認為最生動最富有表現力的句子“偷我們的罷,我們的大得多呢”一語寫出了阿發的淳樸、誠懇、熱情的性格,而少年兒童的純真無私的心境也坦誠地呈現在讀者面前了。
小說的結尾也很別致:盡管年齡的差異,使老年人與少年伙伴待客方式互有不同,但有一點是相同的,那就是為了使客人高興,他們是不惜一切的。所以六一公公得知自己的豆子被偷來待客時,不但不生氣,反而說“請客?──這是應該的。”尤其令人感動的是“我”只說了一聲“很好”,竟令他“非常感激”地說了許多話,又送來很多的羅漢豆。漁民的善良性格,鄉俗民風之純樸,自在不言之中了。
這一切當然又是“樂土”二字的真正內涵了。扣題在人情美三字上。
(4)指導學生再回到全文的整體上總結全文。
①小說的主題思想歸納,這是個比較深層次的閱讀理解問題。其旨意也較為深沉。要點是:第一,抨擊封建教育制度與封建禮教觀念對青少年的禁錮與摧殘;第二,贊美大自然的美好風光與勞動人民的美好情懷對人們心靈的陶冶與拯救;第三,表達了對自由、民主、平等生活的追求與渴望。
②歸納總結作者的深刻的主題思想與巧妙的構思謀篇是通過什么寫作方法表達出來的?對比(與襯托對比:“樂土”與“牢籠”;“我”與小伙伴;追求的與得到的。襯托:大自然的風光美與勞動人民的人情美相輝映)
(3)詳略處理方法。略中有詳,略寫時不草率,抓住每個機會來烘托主題;詳中有略,詳寫時不繁瑣,利用詳寫來深化主題。
《社戲》優秀說課稿 10
教學目標
1、理解文章敘事有詳有略的寫法。
2、理解本文景物描寫對表達中心思想的作用。
3、學習了小說通過語言行動刻畫人物性格的方法。
4、體會作者熱愛農村,熱愛勞動人民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
(1)分析景物描寫對表達中心思想的作用。
(2)分析雙喜,六一公公的人物形象。
教學時間
二課時
預習了內容
1、解決生字生詞
2、自讀課文,熟悉故事情節。
3、搜集與社戲內容有關的資料。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童年的生活是天真爛漫、多姿多彩的。提起童年,我們總會有無盡的回憶和向往。文學巨匠魯迅先生不僅對百草園和三味書屋充滿懷戀,對他在農村的一段生活也記憶猶新。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了《社戲》這篇小說,相信你對文中的樂趣也會感同身受。
二、檢查預習了
1、給下列加點的字注音。
歸省行家憚絮叨怠慢鳧水家眷皎潔
攛攝鳧水潺歌吹蘊藻楫漂渺糾葛
三、整體感悟
(學生四人小組討論,然后全班交流)
1、快速默讀課文,理清小說脈絡,把握小說內容。
2、找出自己最感興趣的情節,畫出自己認為寫得最好的語句,并大聲朗讀。
提示:
小說描寫我幼時的一段鄉間生活,主要刻畫了一群農家少年的形象,表現了對童年美好生活的回憶和留戀的心情。
小說由看戲前、看戲中、看戲后三部分組成。
第一部分(第13節)寫平橋村隨母親歸省的生活,交代出看社戲的時間、地點、機緣和參與人物。
第二部分(第4—30節)寫到趙莊看社戲的全過程。
第一層(第49節)寫看社戲前的波折。
第二層(第1013節)寫去看社戲途中的見聞感受。
第三層(第14—ZI節)寫在趙莊看社戲。
第四層(第22—30節)寫看社戲后歸航偷豆。
第三部分(第五節到完)寫看社戲后的余波。
四、分析研討:
課文寫了幾件事,哪些事詳寫?哪些事略寫?為什么?
討論并歸納:
A、寫了我隨母親歸省小住平橋村。
B、釣蝦放牛的鄉間生活。
C、看社戲前的波折。
D、夜航去看社戲途中。
E、去趙莊看社戲。
F、看社戲后歸航偷豆。
G、六一公公送豆。
(2)詳寫的是:C D E F
(3)略寫的是:A B G
教師小結:
本文作者圍繞看社戲,濃墨重彩地鋪寫看社戲前的波折,去看戲途中,看社戲的過程和看戲后歸航偷豆,令人讀來如身臨其境,深受感染。而對于得以看戲的機緣,看戲后的余波,作者則簡略帶過,用筆非常高明。詳略之間,又并非簡單化的截然分開的。詳寫中也間雜著略寫(如母親深夜候船),略寫也絕不是都作籠統的交代(如放牛釣蝦的鄉間生活就寫得充滿情趣)。這些寫法,都值得我們認真學習了。(寫作特色)
五、布置作業
1、識記字詞,背過課下注釋中較難理解的解詞。
2、進一步理解課文,找出景物描寫的語段并嘗試分析雙喜和六一公公的的人物性格。
第二課時
一、復習了鞏固
可根據班級情況檢查基礎知識或開展競賽,復述故事情節。
二、問題研討:
1、小說描寫的人物中,你最喜歡誰?為什么?試著分析雙喜和六一公公的形象。教師指導方法:分析人物性格要結合人物的語言、行動描寫。如:當外祖母擔心都是孩子們時,雙喜大聲打包票,理由有三:①船又大。②迅哥兒向來不亂跑。③我們又都是識水性的?表現雙喜反應靈敏,考慮周到,善解人意,辦事果)斷。學生小組討論,教師巡回指導,然后共同完成:
(1)當我看社戲受到波折時,雙喜大悟似的提議表現雙喜聰明。
(2)例子
(3)看戲時雙喜分析鐵頭老生不翻筋斗的原因表現雙喜聰明、細心。
(4)歸航偷豆時征求豆主人阿發的意見表現雙喜考慮事情周到。雙喜以為再多偷,倘給阿發的娘知道是要挨罵的表現雙喜考慮周到。
(5)吃完豆,雙喜所慮的是用了八公公船上的鹽和柴,并考慮好對策表現雙喜考慮事情周到。
(6)雙喜送我回到家,都回來了!那里會錯。我原說過寫包票的!表現雙喜做事有始有終。
(7)雙喜回答六一公公的問話表現雙喜反應靈敏。
小結:雙喜是一個聰明、機靈、善解人意,考慮周到,辦事果斷的好孩子頭。
如有學生提出雙喜是壞孩子頭,并以偷豆作為理由時,可引導學生討論如何看待偷豆的事。
討論并歸納:(1)偷的是自家的豆,請的'客是公共的,偷豆請客,理所當然。
(2)從六一公公的話可以證明:請客?這是應該的。
(3)六一公公還送豆給客人嘗嘗。因此,這不算什么盜竊行為。而是表現孩子們熱情好客,淳樸善良,天真活潑。
關于六一公公的分析要點:
(1)雙喜,你們這班小鬼,昨天偷了我的豆了罷?又不肯好好的摘,踏壞了不少。證實雙喜他們是否偷了豆,重在指責他們踏壞了莊
稼。表現六一公公善良、寬厚,愛惜勞動果實。
(2)六一公公看見我,便停了揖,笑道,請客?這是應該的。還問迅哥兒,昨天的戲可好么?豆可中吃呢?表現六一公公淳樸、好客。
(3)六一公公夸自己的豆好我的豆種是粒粒挑選過的表現。六一公公好高興。
(4)六一公公送豆給母親和我吃表現六一公公淳樸、好客、熱誠。
小結:六一公公是一個寬厚、善良、淳樸、好客、熱誠的老人。
2、課文的景物描寫非常成功,試找出相關語段,分析作者是從哪些方面來展開對景物的描寫?表現了人物怎樣的心情?
(朗讀、討論后再回答)
要點:
(1)景物描寫多側面。分別從視覺、聽覺、嗅覺、觸覺等側面著筆,恰如多重奏管弦曲,給人一十分豐富的感覺,景物的立體感由此產生。
(2)景物描寫多層次。這里所說的層次,主要指景物的空間位置,文章清晰的顯示出遠景、中景、近景三個層次。
(3)運用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加強了表達效果。
景物描寫不僅有聲有色有味,然而更有情。夏夜行船表現出我急切的心情,而月夜歸航則表現了孩子們歡暢愉快的心情。情景交融,抒發了作者熱愛農村的感情。
3、戲并不好看,豆也很普通,為什么文章結尾卻寫道:真的,一直到現在,我實在再沒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戲了?討論并歸納:我所難忘的是平橋村的老人孩子那種淳樸、善良、真摯的感情和他們的勞動的本領、辦事的能力。再加上特有的農村風光,自由的空氣,入與人之間的和諧親密的關系。這一切都是我童年時代在城鎮未曾見到過。在以后的人生路上也很少見到的。我對這段往事的回憶,表達了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
三、拓展延伸
結合自己的生活體驗,談談對最后一句話的理解。
四、布置作業
1、《社戲》中的景物描寫優美而又樸素,淡泊而又醇厚,選取一些摘記下來,并逐步養成做摘記的好習了慣。
2、試著將優美的景物描寫句子背過。
《社戲》優秀說課稿 11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 深刻理解作品的思想內容
2、 分析人物形象
過程與方法
教師引導學生理解作品思想內容,學生根據已有能力分析人物形象。教師適時引導拓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體會人物的品質
教學難點
理解作品的思想內容
教學重點
分析人物形象
教學方法
啟發式
教學設計
一. 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課前播放歌曲《童年》,談話導入。
二. 講授新課
1. 抓文眼,明主旨
齊讀最后一段。思考:
(1) 你從課文最后一段能看出什么?
(2) 那一夜的戲好看嗎?請結合課文內容說說為什么?
(3) 那一夜的'戲并不好看,“我”為什么還會如此懷念?
(4) 那一夜的豆好吃嗎?為什么?
2. 評人物,抓中心
《社戲》中有許多人物,你最喜歡誰?說出理由。
請運用“我喜歡文中的___(人物),因為他(他們)___(性格或品質),比如____(舉人物表現)”的句式來說。
三. 小結
四. 拓展遷移
你的身邊也有文中這樣的朋友和長者嗎?你有過類似的體驗嗎?
五. 布置作業
以“童年”為題,寫一篇文章。(再次播放《童年》,結束課)
板書:
第十課 社戲
魯迅
看戲
懷念 人
吃豆
【《社戲》優秀說課稿】相關文章:
人教版《社戲》說課稿04-05
關于《社戲》說課稿01-25
《社戲》語文說課稿(精選7篇)07-24
《社戲》說課稿講解(通用7篇)07-15
《社戲》優秀教案08-29
社戲優秀的教案02-07
社戲優秀教案03-09
社戲優秀教案09-06
語文《社戲》的優秀教案0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