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記》的優秀說課稿范文(通用5篇)
作為一位兢兢業業的人民教師,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說課稿,編寫說課稿助于積累教學經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我們應該怎么寫說課稿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桃花源記》的優秀說課稿范文(通用5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桃花源記》的優秀說課稿1
一、教材分析:
1、在教材中的地位與作用
《桃花源記》編排在人教版初中語文第二冊第五單元,是講讀課文,居單元之首,本單元通過對四篇文言文和五首唐詩的鑒賞,培養學生閱讀和欣賞古詩文的能力,使學生注重情感體驗,形成良好的語感,受到高尚情操與趣味的熏陶,發展個性,豐富精神世界。
2、教學背景分析
《桃花源記》是東晉陶淵明的名篇,作者生活的朝代動蕩,戰亂頻繁,生靈涂炭,作者因不滿現實的黑暗,辭官歸隱,躬耕僻野,寄情山水,作者筆下的桃花源景美人樂,充滿了濃濃的人文氣息,作品寄托了作者對理想社會的追求。
二、教材處理
1、教學目標的確立及其依據
面對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各門課程都在重新審視自身的價值,語文課程應致力于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與發展,豐富語言的積累、培養語感,發展思維,因此,我確立了如下的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了解作者及相關作品
整體感知,把握課文
通過對桃花源“美”與“樂”的分析,領會本文的主題
(2)能力目標:通過對桃花源美景的描繪,訓練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想象思維的能力
(3)情感目標:了解作者追求理想社會的思想感情,激發學生為追求理想的生活而努力學習,形成積極的人生態度和正確的價值觀
(4)創新目標:培養學生的創新素質和創新人格
2、課程資源的重組:
語文課程豐富的人文內涵對學生精神領域的影響是深廣的,學生對語文材料的反應又往往是多元的,應拓寬語文學習和運用的領域,在相關內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滲透和整合中開闊視野,為了加深對作者寄情山水一類詩文的印象,補充分析了陶淵明另一篇作品《飲灑之二》同時介紹到另一位田園詩人孟浩然及他的作品《過故人莊》。
3、學情分析
語文課程應該是開放而富有創新活力的,應注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本節課我主要是進行第二課時閱讀分析,基于學生從小就對古詩文有較好的基礎和興趣這一點,采用研究體驗式教學法,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受到情感的熏陶,獲得思維啟迪,享受審美樂趣。
三、教學方法及手段的運用
根據新課程標準對古詩文重點在于考察學生記誦積累的過程的要求,將朗讀,背誦課文結合到對文章的賞析當中,在感受文章音美、形美、意美的同時,讓學生積極參與和互相學習,達到感知知識的目的,具體做法如下:
(1)設置疑問,放棄權威思想,建立新型師生關系,鼓勵學生大膽質疑。
(2)延緩判斷時間,鼓勵學生進行自我判斷,提高學生辨別是非的能力。
(3)給學生較大的思維空間,允許學生自我思考和得出結論。
為增強教學的直觀性、趣味性、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采用了多媒體課件做為輔助教學。
四、教學流程
(一)復習提問:
1、作者陶淵明:[課件]
2、相關的田園作品:[課件展示]《飲灑之二》
3、其他的寄情山水的詩人《過故人莊》
4、從課文題目中,你能聯想到一個什么成語[課件]
[設計意示圖]:通過復習提問,對歷史上的寄情山水一類詩人及相關的知識予以整合,拓寬學生的知識面。
(二)導入新課:
陶淵明筆下的桃花源是一個景美人樂,與世隔絕的人間仙境,在初步理解課文的基礎上,讓我們來欣賞課文,一起走入桃源勝境。
<一>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幻燈片出]
[設計意圖]:讓學生明確本節課的學習任務,以便有目的的加以學習。
<二>[設問]文章的線索和順序:[課件]
[設計意圖]通過對文章的線索及順序的疏理,使學生對文章的脈絡有較清晰的印象。
<三>分析課文
1、品味“美”和“樂”
漁人進訪的桃花源是一個美景如畫,怡然自樂的“絕境”,其中的“景美”“人樂”,讓我們做如下分析:
(1)景美:[課件演示]
①在課文中讀出描繪桃花源美景的句子
提示:A外圍的美……B源內的美……
[設計意圖]:通過該問題的設置,突出重點,提高分析問題的能力。
②有感情地朗讀詩文中一二段
③[設問]:古文文字簡約,蘊含卻極其豐富,寥寥幾句,向我們展現的是美不勝收的桃源美景,請同學們發揮你的想象,用現代漢語來描繪一番桃源美景。
注意:描繪時抓住具體的景物,展開合理的想象,盡可能采用一些貼切的修辭,最后以抒情結束你的描寫。
[設計意圖]:一位同學描繪,另一位同學點評,在此基礎上,再請另一位同學描繪,最后教師評價,總體上肯定、鼓勵,并提出建議,通過此教學環節的設計,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加深理解和體驗,實現研究體驗式教學法。
(2)人樂:
桃花源外的桃林;清新、美好,桃花源內的田園風光,恬靜、迷人,那么桃花源內的人呢?
學生討論總結:樂
①從文中哪幾句體現出來;
②分析“樂”的原因;
[討論]:為什么過上無憂無慮的生活的桃花源人樂呢?
點拔:聯系當時桃花源外的社會環境來思考
[設計意圖]:通過該討論題的設置,反饋對上節課內容的理解,倡導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2、桃源人的淳樸、好客
[課件演示]:文中描寫桃花源村民生活的句子有哪些?用現代漢語加以復述。
[設計意圖]:加深對桃花源這一理想境地的理解,進一步發展學生的想象思維。
3、桃花源系作者虛構:[課件展示]
[設問]:
①從哪些詞句可以看出桃花源是一個虛構的世界。
②作者為什么要虛構一個這樣的世界。
[設計意圖]:使學生明確作者借此文表達對理想社會的追求這一意圖。
三、鞏固練習:
關于理想
1、《桃花源記》是作者心中的理想社會;課件展示:文中的桃花源是一個()的地方。
討論、確定:課件打出。
2、[設問]:對這種理想,你有什么看法?
討論后各抒已見,允許有不同的看法。
[設計意圖]:發展學生個性,訓練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3、幻燈出示關于理想的名言:
A、理想并不能被現實征服,希望的火花在黑暗的天空閃耀。
――-巴金
B、理想如星辰__我們永不能觸到,但我們可像航海者一樣,借星光的位置而航行。―――史立茲
四、[課件]:作業
五、板書設計:
桃花源記
桃花源內
景美:
進桃花源外
人樂:黃發垂髫,并怡然自樂
處處志之
出蹤奇:
遂迷,未果
《桃花源記》的優秀說課稿2
一、說教材
1、《大綱》的要求:九年義務教育全日制初級中學《語文教學大綱》(試用修訂版)對閱讀能力提出這樣的要求“學習欣賞文學作品,感受作品中形象,欣賞優美、精彩的語言”。
2、教材內容的特點和作用:《桃花源記》是試用修訂本初中語文第二冊第五單元的一篇文言散文。詩人“以文為辭”,在《桃花源記》中虛構了一個美好的理想境界,比作者在田園詩《歸園田居》所描寫的田園生活更美,更理想。詩人以洗煉的筆墨,給我們描繪了一幅沒有塵世羈絆的人間樂園——世外桃源。因此《桃花源記》更具有文學的欣賞性,對提高學生的文化品位、培養文言散文的審美情趣有著重要的作用。
3、教學的重點、難點:由于初一年級學生知識積累的有限,形象思維能力仍占主導地位,抽象思維能力還不是很強,學生正確評價作者的理想有一定的難度。因此依據《大綱》要求和教材內容的特點,結合學生的實際,《桃花源記》的教學重點、難點可以這樣確定:
教學重點:感受桃花源的美境,理解文中作者所表達的美好理想。
教學難點:理解評價作者心目中的理想社會。
4、教學目標
學習目標:熟讀成誦,理解文章的內容。
能力目標:積累遷移,培養想象能力、創新能力。
德育目標:正確評價作者的理想,思考現代人生。
二、教學設想
1、陶淵明筆下的桃花源是一個“春蠶收長絲,秋收靡王稅”般的社會,和平恬靜,怡然自樂。它是一種理想,一種美的象征。因此,我把本節課設計為賞析課,以“美”為突破口,開展教學,突出重點。
2、為突破難點,我設計讓學生分組自由討論,啟發學生認識作者的社會理想,弄清“桃源”是“世外”的,而不是現實的。
3、教學手段:利用多媒體(CAI)課件創設情境,啟發學生去想象桃花源的美、理解桃花源的美,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進而激發學生創造美的才能。
4、課時安排:2課時
三、學法指導
教法的根本是學法,只有把“學法”教給學生,才能達到不教,正所謂“授之以漁,則終身受用無窮”。
1、誦讀法:朗讀是學生習得語感,提高閱讀能力的有效途徑,它具有喚起形象、表達情感、加強理解、訓練思維等多種功能。《桃花源記》是一篇美文,只有讓學生熟讀成誦,才可能習得語感,在此基礎上理解文章的內容,感受優美意境。
2、想象法:愛因斯坦曾說過:“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著世界上的一切,并且是知識進化的源泉。”由此可見,想象力對人的發展的重要性。本文是一個富有傳奇色彩的虛構故事,教學時引導學生發揮合理的想象,領會作者的意圖,評價桃花源社會。
四、教學過程
本節課的指導思想是教師作為啟發者和鼓勵者,創設情境,引導學生通過想象,主動參與學習,攝取知識,培養能力。整個教學過程主要是以朗讀為紐帶,以桃源‘美’境為主線,以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和創新能力為核心。其教學基本流程如下:教師導:誦讀感知——分步品讀——積累遷移。學生學:感受“美”——欣賞“美——創造“美”。
具體操作如下:
一、導入新課,激發興趣(約2分鐘)
好奇心是想象的起點。這一環節主要是通過教師口述桃花源的故事,創設情感情境,把學生帶入一個神奇的世界,抓住學生的好奇心,激起學習的興趣,讓學生積極主動地投入到本節課的學習中。
二、反復誦讀,整體感知(約10分鐘)
從認識的心理過程來說,這一環節是學生的感性認識階段,它是學生進行想象的基礎。設計讓學生通過反復誦讀掃清字詞的障礙,習得語感,積累感性材料。其具體步驟是:
①學生聽配樂朗誦,以此為示范向導,讓學生進入情境;
②學生自由讀,讀法自定,或朗讀,或默讀,甚至可以吟唱。這是尊重學生的“個體”認知個性,引導他們樂于去讀。此時,教師用幻燈片把一些易讀錯的字(如阡陌、語云、郡下、詣、驥、邑人)投影出來,供學生參考。
③小組內互評,看誰讀得最清楚、流利。通過討論比較優劣找差距,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從而對朗讀產生濃厚的興趣。“讀”后讓學生寫出一句話,把自己對這篇課文的感受表達出來,并與本組的同學交流,看誰寫得最簡潔。目的是讓學生初步整體感知課文。
三、分步品讀,理解、欣賞文章精妙的意境之美(約法20分鐘)
這部分是教學的重點。我將充分利用中學生好想象特點,引導學生細讀課文,認真揣摩課文中所表達的形象,通過想象去感受桃源的美,培養想象能力和創新能力。這一環節分兩步進行:
(一)帶領學生欣賞桃源的自然美。
這一環節的設計以“桃源美景”為核心,讓學生入情入境,展開豐富的想象;繪聲繪色,進行創造性的描繪。目的是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和創新能力。首先讓學生個別朗讀課文第一、二段,啟發其他學生思考:漁人在河兩岸以及從山口進入桃花源看到了怎樣的景色?并要求學生找出寫景的句子。接著,我在屏幕上投影出桃源風景的圖片,進一步引導學生思考:桃花源真是美不勝收,你頭腦中浮現出了怎樣的畫面?然后讓學生選一個自己喜歡的景點用下列句式進行描繪。句式:這里的……美,你看(聽)……。教師注意對描述中詞句理解不正確的地方,予以指正,鼓勵有創造性的描述。我也把自己的感受告訴學生:聽了大家的描繪,我眼前仿佛出現了一幅幅美麗的畫圖,桃源是美麗的,它美在環境幽雅,美在風景秀麗,美在資源豐富,美在靜謐祥和。通過教與學的雙向交流增加學生學習的興趣,讓學生積極主動地進入下一環節的學習。
(二)引導學生體會桃花源美好的生活畫卷——社會美。
在本節課的教學中,只有讓學生理解桃源的社會美,才能真正理解本文的主旨。因此我將進一步引導學生發揮合理的想象,理解“世外桃源”的內在美—社會美,深化學生的美感,形成初步的理性認識。具體的做法是:先啟發學生思考:“桃花源除了景美,還能讓我們感受到什么美?”學生回答之后,在屏幕上投影幻燈片,讓學生以漁人或村人的身份講述這里生活的美。目的是讓學生入情入境,去發現“美”,創造“美”,培養想象能力和創新能力。在學生講述之后,進一步追問:這里的首領是誰?衙門在哪里?這地方為何會有如此大的吸引力,讓桃源中人樂不思蜀?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進行點評:這里沒有戰亂,沒有階級,沒有紛爭,沒有憂傷,處處恬靜,人們過著怡然自樂的生活,是一幅幸福、快樂的美妙生活畫卷。此時學生的學習情緒高漲,利用這一點讓學生把全文再誦讀一遍,使學生加深對桃源“美境”的體驗。在學生還陶醉在環境幽美、其樂融融的桃源勝景時,進入下一步的學習。
四、整合評讀——理解評價作者的理想
這是教學的難點,主要通過啟發思考和學生自己的討論來突破,同時使用多媒體幻燈片輔助教學,提供背景資料。這一環節的設計主要是讓學生從整體上把握作品的內涵,通過想象誘導學生的發散思維,從中得出有規律的認識,即上升為理性的認識。具體的做法是:先要求學生默讀課文第四、五段,然后要求學生根據我提供的背景,聯系歷史知識思考,并分組討論:這么美的地方它存在嗎?你有什么根據?如果不存在,作者為什么要這樣虛構呢?此時我根據學生反饋的信息,對學生的思路、表達等方面點撥。并進一步對學生進行理想的啟迪和熏陶,啟發學生進行大膽的想象:陶淵明的理想社會能實現嗎?你心目中的理想社會是怎樣的社會?
五、歸納總結
學生通過前面的學習,對文章的認識已從開始的感知形象過渡到理性的認識。此時由學生自我總結已是水到渠成,因此我通過問題的形式啟發學生思考: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這是一個開放性的問題,可以讓學生談學習這一課的感受,也可以談學習方法等等。在學生正感受到“收獲”的滿足感時,我讓學生在以下的三件事中作出選擇,把“收獲”變為創造。
這三件事是:
①選一段你最喜歡的文段有感情地讀給全班或本組的同學聽
②用你的筆畫出你心目中的桃花源。畫好之后,如果學生愿意,就通過多媒體投影儀展示給全班同學看。
③制作知識積累卡:可以摘抄文中優美詞句,也可以把本節課的心得體會、學習的方法寫出來。
這一環節設計主要是讓學生把心中想象的“世外桃源”或者用心讀出,或者用繪出,或者用筆寫出,使課文蘊涵的美育價值在學生的讀、寫、畫中充分顯現出來,實現“美”的再創造,培養創新能力。同時充分發揮學生的個性特長,以照顧不同層次的學生。
六、課后延伸
現代教育家葉圣陶曾說過:“教是為了不教。”從認知心理來說,這是學習的必然,也是能力的延伸。因此我將通過布置課后作業,把學生對桃源美的感受延伸至課外,開闊視野,了解陶淵明描繪的“世外桃源”閃光的藝術魅力。具體說就是要求學生課后選讀以下詩作:《桃花源詩》(陶淵明)《桃源行》(王維)《桃源圖》(韓愈)《桃花溪》(張旭)《桃源行》(王安石)。
板書設計:
桃花源記陶淵明
桃自然美:芳草鮮美落英繽紛人間
花
源社會美:和平恬靜怡然自樂樂園
《桃花源記》的優秀說課稿3
一、教材說明
(一)教材位置及單元目標:
《桃花源記》是現行初中語文教材第三冊第五單元的第一篇課文。本單元選有五篇文言文,依照先后順序,它們分別是《桃花源記》、短文兩篇(包括《陋室銘》及《愛蓮說》)《核舟記》、《大道之行也》、杜甫詩三首(有《望岳》、《春望》和《石壕吏》)。至于本單元的目標,語文書上已明確指出:學生能借助注釋和工具書讀懂課文大意,然后在反復誦讀中領會它們豐富的內涵和精美的語言,并積累一些常用的文言詞語。
(二)本課教學目標及教學重難點:
《桃花源記》是陶淵明創作的一篇散文。它借助虛構的故事來表現作者的社會理想,給讀者展現了一個風景奇麗秀美,人民安居樂業,豐衣足食的理想境界,反映了古代勞動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本課的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準確地翻譯全文,并積累常用文言詞語的用法;
3、體會文章的語言特點和剪裁功夫,培養學生的想象力;
4、背誦全文并體會作者所提出的社會理想;
教學重難點:
見上述目標2、3、4
所需課時:
三課時
所需媒體:
幻燈片6張、光碟一張、錄音帶一盒及多媒體課件
二、對教法及學法的處理
由于本文故事性強,語言淺顯易懂,學生學起來定會覺得興味甚濃,疏通文意決非難事。同時教學的最終目標是培養學生的可持續學習能力。因此,我在本課采用的教法指導思想是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讓他們采用自主的、合作的、探究的方式去學習,注重他們自身對知識的理解、領會和積累。對內容通過由表及里、由淺入深的學習,逐步完成本課既定的教學目標。而我在學習過程中充當的角色是:一個組織者,把握其學習的整體走向;一個引導者,教給學生學習方法,教會學生學習;一本百科知識全書,給學生提供必需的知識。
《桃花源記》的優秀說課稿4
各位老師、同學們:
大家好!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新課標八年級下冊第七單元的第一篇文言散文《桃花源記》,我將從說教材、說教法、說學法、說教學過程、說板書五方面進行說課。
一、說教材
1、教材的地位及課文的特點
2、學情分析
3、學習目標的確定
4、重點難點的確定-確立
1、教材的地位及課文的特點
《桃花源記》是新課標八年級下冊第七單元的第一篇課文,是一篇膾炙人口的記述性散文,作者在《桃花源記》中虛構了一個美好的理想境界,比作者在田園詩《歸園田居》所描寫的田園生活更美,更理想。詩人以洗煉的筆墨,給我們描繪了一幅沒有塵世羈絆的人間樂園——世外桃源寄托了作者的政治理想。因此《桃花源記》更具有文學的欣賞性,對提高學生的.文化品位、培養文言散文的審美情趣有著重要的作用。
2、說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熟讀成誦,積累文言字詞,理解文章的內容,準確翻譯全文。
2)、能力目標:積累遷移,培養想象能力、創新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正確評價作者的理想,思考現代人生
4、說教學重點、難點
雖然是初三學生年級學生,同樣需要積累文言實詞,另外對于正確評價作者的理想有一定的難度。因此依據《語文課程標準》的要求和教材內容的特點,結合學生的實際,《桃花源記》的教學重點、難點可以這樣確定:
教學重點:
1、熟讀課文、背誦課文,積累文言字詞。
2、感受桃花源的美境,理解文中作者所表達的美好理想。
教學難點:理解評價作者心目中的理想社會。
二、說教學方法
1、賞讀結合法朗讀是學生獲得得語感,提高閱讀能力的有效途徑,它具有喚起形象、表達情感、加強理解、訓練思維等多種功能。因此,我把本節課設計為賞讀課,以“賞”為突破口,開展教學,讓學生在“賞”的基礎上,熟讀成誦,獲得語感,從而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內容,感受優美意境、體會作者渴望的理想社會。
2、創設情景、想象法本文是一個富有傳奇色彩的虛構故事,教學時通過創設情境,引導學生發揮合理的想象,領會作者的意圖,評價桃花源社會。
3、討論探究法新的語文教學理念是:教學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注重培養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為了貫徹這一思想,同時有效地突破難點,我設計讓學生分組自由討論,啟發學生認識作者的社會理想,弄清“桃源”是“世外”的,而不是現實的,讓學生真正理解作者的創作意圖。
三、說學法
1、朗讀賞析法
2、合作探究法
3、情景創設法
教學手段
1、音頻、與課文相關的圖片
2、利用多媒體創設情景、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說教學過程
四、說教學過程:
本節課的指導思想是教師作為啟發者和鼓勵者,應創設情境,引導學生通過想象,主動參與學習,攝取知識,培養能力。整個教學過程主要是以朗讀為紐帶,以桃源‘美’境為主線,以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和創新能力為核心。
具體操作如下:
1、創設情景、導入新課。
投影顯示陶淵明的詩《飲酒》其五,讓學生讀并說說這首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志趣。如此學生既可以溫故,老師又可以自然地導入新課。然我們一起走進桃花源,一起走近陶淵明,并板書課題及作者。
2、簡介作者及其所處的時代背景。
陶淵明:(365---427)字元亮,一說名潛,字淵明,晉潯陽(今九江)人。陶少年則有“大濟蒼生”之壯志。29歲才處仕。在39歲時,方為彭澤縣令,在官80余日,因不肯為“五斗米折腰”便結束仕隱不定的生活,走上了歸田的道路。死后謚號“靖節”世稱“靖節先生”(五柳先生)
3、反復誦讀,整體感知。
這一環節是學生的感性認識階段,它是學生進行想象的基礎。設計讓學生通過反復誦讀掃清字詞的障礙,獲得語感,積累感性材料。其具體步驟是:
1)學生聽配樂朗誦,以此為示范向導,讓學生進入情境;了解課文大意。
2)讀:A、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閱讀方式來讀。這是尊重學生的“個體”認知個性,引導他們樂于去讀。教師同時,教師用幻燈片把一些易讀錯的字(如阡陌、絕境、詣、驥、邑人)投影出來,供學生參考。
B、“讀”后讓學生寫出一句話,把自己對這篇課文的感受表達出來,并與本組的同學交流,看誰寫得最簡潔。目的是讓學生初步整體感知課文。
C、指名疏通文意
D、再讀課文,讀懂內容,理清故事情節
4、分步品讀,理解、欣賞文章精妙的意境之美。
這部分是教學的重點。我將充分利用中學生好想象特點,引導學生細讀課文,認真揣摩課文中所表達的形象,通過想象去感受桃源的美,培養想象能力和創新能力。這一環節分兩步進行:
帶領學生走進自然美的桃源
為了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和創新能力。因此這一環節的設計以“桃源美景”為核心,讓學生展開豐富的想象,進行創造性的描繪。
首先讓學生個別地朗讀課文第一、二段,啟發其他學生思考:
A、解釋下列文言字詞:
豁然開朗交通古義()今義()
B、漁人在河兩岸以及從山口進入桃花源看到了怎樣的景色?并要求學生找出寫景的句子。接著,我在屏幕上投影出桃源風景的圖片。
C、引導學生進一步思考:桃花源真是美不勝收,你頭腦中浮現的又是怎樣的畫面?同時,我也把自己的感受告訴學生。通過教與學的雙向交流增加學生學習的興趣,讓學生積極主動地進入下一環節的學習。
引領學生體會桃花源美好的生活畫卷——社會美。
只有讓學生理解桃源的社會美,才能真正理解本文的主旨。因此我將進一步引導學生發揮合理的想象,理解“世外桃源”的社會美,深化學生的美感,
1、“桃花源除了景美,還能讓我們感受到什么美?
2、讓學生以漁人或村人的身份講述這里生活的美。目的是讓學生入情入境,去發現“美”,創造“美”,更進一步地培養他們的想象能力和創新能力。
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進行點評:這里沒有戰亂,沒有階級,沒有紛爭,沒有憂傷,處處恬靜,人們過著怡然自樂的生活,是一幅幸福、快樂的美妙生活畫卷。此時學生的學習情緒高漲,利用這一點讓學生把全文再誦讀一遍,使學生加深對桃源“美境”的體驗。在學生還陶醉在環境幽美、其樂融融的桃源勝景時,進入下一步的學習。
5、整合評讀——理解評價作者的理想:
這是教學的難點,主要通過啟發學生自主思考和探究討論來突破,同時提供背景資料。這一環節的設計主要是讓學生從整體上把握作品的內涵,通過想象誘導學生的發散思維,從中得出有規律的認識,即上升為理性的認識。
具體做法:先要求學生默讀課文第四、五段,然后請學生根據我提供的背景,聯系歷史知識思考,并分組討論:
1)這么美的地方它存在嗎?你有什么根據?如果不存在,作者為什么要這樣虛構呢?
2)陶淵明的理想社會能實現嗎?你心目中的理想社會是怎樣的社會?
5、歸納總結:
通過前面學習,學生們對文章的認識已開始從感知形象認識過渡到理性的認識,此時由學生自我總結已是水到渠成。因此,我通過問題的形式啟發學生思考: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這是一個開放的問題,可以讓學生談這一課的感受,也可以談學習方法等等。
在學生正感受到“收獲”的滿足感時,我讓學生在以下的三件事中作出選擇,把“收獲”變為創造。這三件事是:
1)選一段你最喜歡的文段有感情地讀給全班或本組的同學聽;
2)用你的筆畫出你心目中的桃花源。畫好之后,如果學生愿意,就通通過多媒體投影儀展示給全班同學看。
3)背誦你最喜歡的段落
這一環節設計主要是讓學生把心中想象的“世外桃源”或者用心讀出,或者用心繪出,或者用筆寫出,使課文蘊涵的美育價值在學生的讀、寫、畫中充分顯現出來,實現“美”的再創造,培養創新能力。同時充分發揮學生的個性特長,以照顧不同層次的學生。
6、課堂達標。通過這一環節讓學生對文章有個回顧與反思。
1)用一個成語()概括本課的內容。
2)指出下列詞語的古今詞義的不同:
妻子古義()今義()絕境古義()今義()
3)默寫描寫桃花源自然風光及社會風尚的句子?
6、課后延伸:
我將通過布置課后作業,把學生對桃源美的感受延伸至課外,開闊視野,了解陶淵明描繪的“世外桃源”閃光的藝術魅力。具體說就是要求學生課后選讀以下詩作:《桃花源詩》(陶淵明)、《桃源行》(王維)、或者陶淵明歸隱后的其他詩作。
五、說板書設計:
桃花源記
陶淵明
自然美:芳草鮮美落英繽紛
社會美:和平恬靜怡然自樂
此板書直觀,簡潔明白,充分體現了文章的主要脈絡,學生能從中抓住要點和精髓,深入理解全文,把握人物思想感情。
《桃花源記》的優秀說課稿5
一、說教材
1、教材分析:
《桃花源記》是課程標準人教版第三冊第五單元的一篇文言課文。學生在此之前已經接觸過這類文體。因此學生對文言文的一些基本常識和學法已經有所了解和認識,教師應在這基礎上進一步培養學生閱讀文言文的能力,積累一些文言詞語,為以后的文言文學習打下扎實的基礎,同時。這一課在本冊中也是本單元的第一篇文章。教師應引起足夠重視,盡力引導學生對古代社會人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的了解,更增加他們對社會主義的熱愛,從而做到文道統一,這也是教材設計本課的意圖所在。
2、課文內容:
陶淵明的《桃花源記)}是一篇臉炙人口的佳作,大家所熟悉的成語一一世外桃源,無人問津,皆出自于此,詩人所描繪的“春蠶收長絲,秋收靡王稅”,沒有階級,沒有剝削,沒有壓迫,沒有戰亂,自食其力,自給自足,和平恬靜,怡然自樂的社會更是那個戰亂頻繁,生靈涂炭的時代的人民所追求與幻想的。文章中的理想桃源是虛構的,但它卻具有強烈的現實意義。這也正是本文能一直為人所傳誦的重要原因。
3、教學目標:
初中《語文課程標準》明確規定:讀文言文要了解內容,能順暢的朗讀,并背誦一些篇目。根據這些要求,再聯系當今素質教育在語文教改中的體現以及學生實際。我制定了以下三個目標:
①能順暢地朗讀課文,背誦第1段。
②疏通詞句,積累文言詞匯。
③根據書上對挑花美景的描寫,結合平時學習的描寫方法,說(寫)一段話。
由于是八年級的學生,個體差異較大,古文的基礎又薄,從而對文言文的認知基礎及理解遷徒能力較差,所以我確定①②為重點目標,第③為難點目標。
二、學情分析:
初一學生知識面窄,沒有預習的習慣,但是好奇心強,對新鮮事物較易接受,從而很容易引發學生的求知欲也具有一定的形象思維和模仿能力。而八年級這個班比起其他班來,在這方面更是參差不齊,從而給教學帶來了一定的難度。也容易因此出現冷場的場面,對于這一點,教師應滿懷激情地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充分發揮主體的作用,從而取得預期目的。
三、教法與學法:
俗話說。“教無定法”,但是又“貴在得法”。無論任何方法的使用都應面對學生在課堂的具體情況,靈活掌握運用,不能死搬公式,從而不利于優化課堂教學,不利于素質教育在課堂上的實施。根據本課的特點及對學生實際情況的了解,制定了以下的教法和學法:
(一)教法。
1、點撥質疑法:這是我采用的最主要的一種教學法。通過教師的點撥,從而引發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增強學生對學習的主動性,加強對課文的理解討論,從而避免過多過雜的講解。
2、講讀法:包括詞匯、解說,課文講解,朗讀訓練,簡述大意,背誦等。
3、電化教學法:根據教學需要,適時使用錄音機、投影儀,直觀形象而又易于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吸引學生注意力c
(二)學法:
1、朗讀法,古文重在多讀,讀順暢,讀出節奏,讀出語感,這樣更易加深對課文的理解,更易背誦。
2、討論法:通過討論,可以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從而活躍課堂氣氛。
3、讀寫結合法:課文結束前,讓學生根據書中對桃花的描繪,訓練學生遷移能力,通過寫或說出自己喜歡的一種花。從而訓練學生多角度描寫事物。
四、教學程序:
在整個教學中,應以優化課堂過程為指導,貫穿素質教育,結合我區語文讀寫結合訓練,著重于“雙基”落實,充分體現“四個意識”。
(一)導入課題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教師應始終抓住這一點,通過不同的方法,調動起學生的興趣,為此,我是這樣設計開頭的。
1?請一位學生解釋一下,“世外桃源”這個成語,其他同學聽。
2?教師鼓勵性評價后,順勢讓其說出出處,由此引入課題。
(二)解題
這一步驟主要是幫助學生識別題目中“源”以便不要說寫成“園”。然后了解作家生平,及本課的出處,為下面學習本課打下基礎,具體設計如下:
1、板書標題:桃花源記,教師強調一下“源”與“園”區別,引起學生重視。
2、學生看注解①,簡單了解一下作家的基本情況,知道本文是《桃花源詩并序》中的序言,學生可作適當勾劃,以便今后利于復習。
(三)朗讀課文
古文應該突出多讀,教師應把朗讀作為本課教學的重要環節,訓練學生的文言語感,逐步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在這一環節上要調動學生積極性,關鍵還在于教師的指導。
1、聽錄音,學生的注意正音、節奏感,并初步了解課文大意。
2、學生分組進行朗讀比賽。要求:
①節奏合理,讀出對社感。
②語句流暢,發音正確。
(四)疏通課文詞句,積累文言詞匯。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是學習的主導。只有充分認識到這一點,才能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做到自覺地學習,這樣才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當然,教師也不能盲目樂觀,應盡可能估計到可能出現的困難,所以教師在讓學生發揮主體性的同時,注意起到一個良好的主導作用。為此設計如下:
1、學生結合注釋疏通詞句。
2、勾劃難點,互相討論,或向老師提問。(如有學生提問,下面的步驟可簡化些。如無,則就顯得重要了。
3、教師提示(放投影片)。
4、學生按記敘文六要素,簡述課文c
(五)學生朗讀并背誦第一段。
這一環節的設計一方面起反饋矯正作用,另一方面是為過渡到下一個目標作準備。
1。學生朗讀。
2、學生背誦第一段。
(六)聽說訓練
通過對第一段桃花美景的描寫,讓學生明確此段所使用的描寫方法,再結合以前所學過的描寫方法,學寫(說)一段話。這一環節主要是為了讀寫結合。讓學生有遷移能力,從而體現素質教育的要求。為此,我設計如下:
1、選兩則材料,用投影儀顯示出來,教師分析其描寫方法。
2、學生根據上面的提示學寫(說)一段話。
七、板書設計。
【《桃花源記》的優秀說課稿范文(通用5篇)】相關文章:
《桃花源記》的說課稿(通用5篇)03-16
《桃花源記》說課稿通用15篇11-06
《桃花源記》說課稿(通用15篇)11-05
陶淵明《桃花源記》說課稿范文11-01
《桃花源記》說課稿12-19
桃花源記說課稿15篇11-04
《桃花源記》說課稿(15篇)11-04
《桃花源記》說課稿15篇11-04
《桃花源記》說課稿800字09-26
《爭吵》優秀說課稿(通用5篇)1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