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備】說課稿范文集合八篇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就有可能用到說課稿,說課稿有助于學生理解并掌握系統的知識。優秀的說課稿都具備一些什么特點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說課稿9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說課稿 篇1
伴隨著冬日里溫暖的陽光,我們相聚在一起,共同研讀我們喜歡的數學。我要說的是人教版九年制義務教育小學數學二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的《6的乘法口訣》。
6的乘法口訣是在學生已經初步理解了乘法的意義,學會了1——5的乘法口訣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教材在編排上先出現一組準備題,每次加6,把得數填在空格里;再出現例7,看圖寫出乘法算式,并編寫出乘法口訣;然后進行鞏固練習、并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乘法口訣的教學是本單元教學的一個重點,也是本學期教學的一個重點,它是學生以后進一步學習乘除法的基礎。根據教學內容、學生實際和新課程標準的要求,我從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幾方面制定了本課的教學目標:
1、感受6的乘法口訣的形成過程,能熟記口訣并進行計算。
2、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學生通過操作,在1——5的乘法口訣的編寫經驗上,編出6的乘法口訣,發現口訣內在規律,體驗合作學習的過程與方法。
3、在編口訣和利用口訣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初步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積累學習經驗,享受成功的喜悅。
根據教學目標,我把本課的教學重點定為:掌握并應用6的乘法口訣。
由于低年級的學生年齡小,表達能力有限,將發現的知識抽象出來,概括成口訣和發現口訣的內在規律,對學生來說是一個難點,所以我把編寫乘法口訣,發現口訣的內在規律作為本課時的教學難點.
本節課突破重難點的關鍵是 : 為學生建立新舊知識的聯系, 讓他們學會遷移,用類推的思想去解決問題。
三、教法學法
我采用課件演示法、故事情境法,發現法、討論法等進行教學。通過創設情境,學生討論交流,達到師生互動、生生互動。
同時,我在教學中注重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通過觀察、比較、動手操作等學習方式充分調動多種感官的參與,全面參與新知的發生、發展和形成過程。
四、說教學過程
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知規律,結合教學內容,我把本課的教學程序設計成如下環節:(一)復習導入(二)探究新知(三)鞏固練習(四)總結評價。下面,我具體說說每個環節的安排及我的設計意圖。
(一)復習導入
俗話說:“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一個精心設計的課堂導入就像一組交響的前奏,一部小說的序章,它能夠緊緊吸引住學生的注意力,為整堂課的教學做好鋪墊。開課伊始,我圍繞1-5的乘法口訣設計了不同形式的練習題,采用搶答的方法引導學生參與。競爭機制的引入,激發起學生的參與熱情,激活學生已有的認知經驗,很自然地將學生的關注點引向本節課內容的學習與探究之中,為學生學習本節新知做好知識和心理上的鋪墊。
(二)探究新知
在教學中,我先利用課件出示主題圖,創設海底世界的情境,讓學生觀察并說說都看到了什么,找到了哪些信息,引導學生提出數學問題。如6條小魚用了幾個三角形?以便引起學生主動思考,并使學生保持較高的學習興趣。接著讓學生很快的告訴我3條小魚用了幾個三角形?4條呢?5條呢?最后問學生:“用什么方法可以很快的說出得數?”學生自然會回答用乘法口訣,從而引出課題:6的乘法口訣。
在這一環節,我主要是通過觀察,集中兒童的注意力,導入盡量簡化,開門見山,但又明確了學習目標,直入課題,同時提高了學習興趣,變“要我學”為“我要學”,為下一環節做好了認知和情感上的鋪墊。
結合提出的問題,課件展示一組準備題,一條小魚用了6個△,表示1個6,兩條小魚用了12個△,是2個6。也就是說多一條小魚就加上一個6。讓學生逐一算出2個6相加、3個6相加……6個6相加的結果。
這一環節的設計意圖是讓學生知道6的乘法口訣是為了解決6的連加的問題而產生的,使學生清楚知道6的乘法口訣中每一個積的來源,理解相鄰兩個積之間是一種相差6的關系,為學生正確總結出6的乘法口訣,正確算出口訣中的每一個積奠定了扎實的基礎,讓學生體會到數軸上的點與數之間有著一一對應的關系。
為了突出重點,也為了突破難點,我由淺入深的設計了一系列的問題,1個6怎樣用乘法算式表示?根據學生的回答,出示 1×6=6和6×1=6的算式,并讓學生說說這兩個算式表示什么意思?(一個六是六)結合乘法算式編一句乘法口訣(一六得六)。總結出一句乘法口訣可以列出2個乘法算式。
接著利用類似的方法引導學生編出口訣二六十二,讓學生掌握填表的想法和方法。本堂課的重難點是后4句口訣的編制和理解。我讓小組討論交流,列出剩余的乘法算式,編出相應的乘法口訣。
這樣設計的意圖是因為學生已有2-5乘法口訣為學習的基礎,我特意把3-6的口訣留給學生來歸納,使學生體驗到學習數學的成功感,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當學生匯報6的乘法口訣后,提問:為什么六六三十六這只有一個乘法算式呢?讓學生說出它們兩個因數是相同的,所以即使交換位置也是同一個算式,只用寫1個算式。然后讓學生選出自己喜歡的一句口訣說出它表示什么?見到這句口訣你會想到哪個乘法算式?加深理解6的乘法口訣的意義,也正是突出了本節課的重點,尊重了學生的選擇,同時使學生的個性得到了張揚。
給學生提供一個寬松的思考空間,是給學生提供培養創新能力的機會。為加深學生對6的乘法口訣的記憶,提供給學生一個“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記住6的乘法口訣”的空間,自主觀察、發現、總結出記憶的方法:(1)類推記憶法,如一六得六這句口訣,就是1個6,四六二十四,就是4個6相加的結果,如果忘了四六得多少,可以用四個六相加算出的結果就是四六的口訣了。(2)對比記憶法。總結出要是忘記了哪一句口訣,可以根據相鄰的兩句口訣來推算。因為前一句口訣總比后一句口訣少6,后一句口訣總比前一句多6。領悟到乘法口訣不是憑空出現的,而是生活中確實有使用的必要性,從而真正突破了本節課的難點。通過尋找,對比,培養學生的的觀察、概括能力,發展孩子的潛能,讓純粹的記憶變得生動和直觀。
在初步認識了6的乘法口訣后,接下來的任務讓學生記住口訣,這對學生來說有一定的難度,所以我采取了多種形式幫助他們記憶。
首先我讓他們齊讀,又因為每個學生的具體情況不同,所以接著自由背,然后同桌互相檢查背給對方聽,緊接著認為自己能背的都背一次。
再次我讓學生進行對口訣練習:出示口算卡片讓學生說出得數和口訣。
(三)鞏固練習
根據學生掌握知識的規律,針對本課的教學目標,我設計了不同層次的練習題。
例7之后的“做一做”(教科書第61頁),呈現用6根小棒擺成的六邊形直觀圖,以口答“擺2個六邊形用多少根小棒?擺6個呢?”鞏固6的乘法口訣。教學時,我先讓學生用小棒擺出六邊形。接著讓學生依序說出乘法算式和口訣。然后,再隨意提問:擺3個六邊形用多少根小棒?5個呢?讓學生說出乘法算式和口訣,使學生進一步熟悉6的乘法口訣。
62頁第1題,通過對3組題中每兩小題的對比、思考,揭示相鄰兩句口訣之間的聯系。練習時,我讓學生直接填書上。然后請學生觀察每組中的兩小題之間的聯系。想一想:6×3和6×4、6×4和6×5、6×5和6×6后一句口訣的得數比前一句大多少?為什么?
這樣設計,不僅可以加深學生對乘法口訣含義的理解,而且可以幫助學生在偶而忘記某句乘法口訣時,利用相鄰兩句間積的變化規律,由與其相鄰的乘法口訣,推想出忘記的乘法口訣。
62頁第2題題目以摘蘋果的情景呈現練習內容,以激發學生的興趣和參與的積極性。練習時,根據畫面情景用生動且帶有激勵性的語言說明題目要求,促使學生積極參與“摘蘋果活動”。
63頁第6題。題目以圖文結合形式給出一只螞蟻6條腿的條件,讓學生分別填出3只、6只螞蟻多少條腿。
此環節的練習,加深學生對6的乘法口訣的理解與運用,突出練習的層次性。
練習五:幫幫我。運用所學的數學知識解決問題。教學時,讓學生從文字信息中,發現要解決的問題并找出相關的數據,然后得出結果。完成后,讓學生互相交流,說一說題意、解決問題的方法和結果,讓學生在交流中體驗成功。
這幾個練習,都采用色彩鮮明、形式活潑的課件加以展示,層次分明,動靜結合,有集體練習,有學生的個別交流,師生間的交流,練習效果突出,既鞏固了6的乘法口訣,又訓練了學生的思維,教會了學習方法。
(四)總結評價
最后,讓大家暢談今天這節課的學習有什么收獲?
這一環節的設計,通過談收獲,使學生對本課的內容有了更明確的認識,同時鼓勵學生在以后的生活中,要努力做一個愛觀察、愛思考的孩子,這樣使學生又一次感受到了數學在生活中的重要意義,進一步喚起愛數學,學數學的學習欲望。
本節課的板書,把6的乘法口訣都呈現在黑板上,整個板書能反映本節課教學的重點,體現6的乘法口訣的規律性,能夠使學生一目了然,而且便于學生記憶。
總之, 本節課努力為學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機會,讓學生經歷數學活動的過程,主動地參與到知識形成的整個思維過程,力求使學生在積極、愉快的課堂氣氛中提高自己的認識水平,從而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
以上就是我說課的全部內容,不足之處還希望各位老師指正,我相信每一次對教材的解讀,都會有不同尋常之處,愿我們在數學的高峰上越攀越高,一定會看到前所未有的奇觀。
說課稿 篇2
一、說教材
課文講述的是二百年前美國獨立不久,為了捍衛主權與外國作戰,急需定制4萬多支毛瑟槍,一位叫惠特尼的青年挺身而出,發明了“標準化”的生產方式,在當時有限的制造工藝下,與總統簽定了生產合同。簡單介紹了標準化在現代大工業生產的意義。揭示了“發明創造不只表現在有形的物品上,還表現在科學的‘方法’上”的深刻道理。
這是一篇說明文,通過一個簡單易懂的故事說明什么是標準化方法及影響。教學中重在引導學生抓住惠特尼的做法體會什么叫標準化方法。
二、說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內容,讀懂惠特尼發明的標準化的想法和做法,感知標準化對于現代化大工業生產的重要意義。
2.認識分號對掌握要點的作用,初步掌握分號的用法。
3.提升不斷探索和勇于創新的精神。
三、說教學重點:
課文的第二部分是全文的重點,也是教學的重點。引導學生通過各種形式的讀書活動,深入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惠特尼發明標準化的想法和做法,感知標準化對于現代化大工業生產的重要意義。
四、說教學難點:
對比兩種制造毛瑟槍的方法,體會標準化的先進之處。
五、說教學流程:
1、直接引入學習課文,說說課文主要講了什么?
2、引讀4—5段,回憶惠特尼在怎樣的情況下發明了標準化方法。
3、細讀課文,體會什么叫標準化方法,惠特尼是怎么做的。
(1)、自讀7、8段,勾畫惠特尼的做法,體會為什么這樣做。
引導學生抓住“按順序”“指導”體會統一組裝成成品的過程; 抓住“分別制造”和“形狀大小都一樣”體會成批生產標準化零件。之后,抓住“原來”“事先”引導學生體會成批生產標準化零件的好處。
(2)、標準化的做法帶來了怎樣的結果?
(3)、誰來當當惠特尼,用自己的話有順序地說說標準化的做法。
(4)、合作探究對比之前制造毛瑟槍的做法,體會標準化做法的先進之處。
4、讀書體會標準化的影響。說說我們的生活中那些物品是通過標準化方法生產的。
5、比較惠特尼的發明和愛迪生等人的發明有什么不同?對此,你有什么啟發嗎?
讀課文最后一句,抓住“不只…還…”,體會科學的“方法”比有形的物品更重要。
6、說說你還知道哪些有效的方法?
六、說教學方式與策略:
1、抓住關鍵詞語品讀。
抓住重點詞句理解課文內容,是課堂教學中經常使用的教學方法之一,也是學習語文,感悟語言的有效策略。在這周的課堂教學中,我有意識地引導學生通過讀文,抓住課文中的重點詞句,引導學生抓住“按順序”“指導”體會統一組裝成成品的過程;抓住“分別制造”和“形狀大小都一樣”體會成批生產標準化零件。之后,抓住“原來”“事先”引導學生體會成批生產標準化零件的好處。
2、合作探究,運用對比的方法體會學習。
新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這表明新課程理念下的教學活動不同于傳統的課堂教學,它倡導的是一種全新的學習方式,強調的是學生在老師指導下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在學習活動中,學生不是被動的、消極的,不是被灌輸的器皿,不是書本的奴隸,不是教師的“應聲蟲”,而是具有個性的、生動活潑的、充滿生命活力的學生。因此,真正的教學應該從關注學生的實情,了解學生的需要開始。在充分了解學生的個性品質、知識結構、認知能力的基礎上進行教學內容的確定、教學目標的制定、方法的選擇、過程的安排、氛圍的創設。因此,在教學中,教師引導學生將標準化制造毛瑟槍的方法和18世紀以前的方法作對比,體會標準化方法的先進之處。通過之前的學習鋪墊,學生通過合作探究,總結了兩種辦法的許多不同之處。
說課稿 篇3
一、教材分析
解簡易方程這部分教材有兩種類型方程的解法。教材先出示例5:一個工地用汽車運土,每輛車運X噸。一天上午運了4車,下午運了3車。這一天共運土多少噸?要求3ⅹ+4ⅹ=?這在初中代數中,叫做合并同類項,考慮到小學生的知識水平和接受能力,教材沒有出現同類項等屬語。而是通過實例并借助插圖,幫助學生根據運算意義,從直觀上理解計算方法。在此基礎上,教學例6 、7X+9X=80的解法。這也是本節教材的一個重點內容。在后面學習列方程解應用題時,有些含有兩個未知數的題目,需要列出這樣的方程。而且這種題型思路統一,解法一致,既可減輕學生的負擔,又可提高學生解答應用題的能力。為今后學習分數應用題及代數方程解應用題打下了牢固的基礎。所以我們必須重視這部分內容的教學。結合教學內容,我將教學目標設計為:
智育目標 (1)。理解掌握形如aⅹ±bⅹ=c的方程的算理。
(2)。會解形如aⅹ±bⅹ=c的方程。為列方程解應用題作準備。
德育目標 培養學生學習中的團結互助精神。
能力目標 培養學生分析、推理能力和思維的靈活性。
重、難點 形如aⅹ±bⅹ=c的解法
其次,來說說我設計這課時的
二、教學理念
學生的數學學習過程是他們帶著原有的知識背景、活動經驗和理解走進學習活動,并通過自己的`主體活動,包括獨立思考、與他人交流和反思等,本課是在學生已有的觀察法、比較法的基礎上進一步運用嘗試教學法、遷移法,去建構對數學的理解。這就很好地突出了學習者的主體作用,使學生主動參與到整個學習過程中去,把發現知識內在聯系的機會與權利還給學生。從而培養和提高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及推理能力。
結合教學目標和學生實際,然后說說我的
三、教學流程
我將教學流程設依次設計為:精心設計 運用遷移、創設情景 激活課堂、重視指導 拓展延伸三步曲。先說第一步
精心設計 運用遷移
教學伊始,為學生營造一個故事情景:班上準備開一次文藝晚會,派你去買些水果,你會怎樣給營業員付錢?片刻沉默后,有的說:我會認認刻度,確定有幾斤再付錢。因為方程本來就是等式,這樣,讓學生在數學中也學會生活。再出示本課準備階段兩種類型的練習題,1、用字母表示乘法分配律,2、一個工地用汽車運土,每輛車運5噸,一天上午運了4車,下午運了3車,這一天共運土多少噸?對例5、例6的學習具有遷移的作用,通過看看、比比、算算,讓學生運用已有知識和解題方法可進行自主學習。因為數學本身也是充滿觀察與猜想的活動。如何圍繞重點展開教學,如何突破難點呢?因此教學流程設計的第二步
創設情景 激活課堂
“喜歡和好奇比什么都重要。”只有貼近孩子的生活,讓他們感到親切。這樣才能產生樂學、好學的動力。本課教學設計時,我對教材的例題加以調整。怎么樣才能使學生熟悉而喜歡呢?我不由想起了學生去中村桔園參觀一事,我靈機一動,對呀!多好的題材,這樣由原來的“工地運土”變為學生熟知的“中村運桔子”。(圖片)讓學生知道數學來源于生活,身邊處處皆數學。先讓學生嘗試解答,在復習題(3)中,學生根據題意列出了5×4+5×3和5×(4+3),觀察兩個算式的特點,學生明白了這里的兩種方法就是運用了乘法分配律,學生已經具備一定的解題能力,在此基礎上,由復習題演變引出新課,在學生明確其異同點后,遷移運用已有知識充分進行嘗試練習解決問題。 但仍有少數基礎差、能力弱的孩子難以明白。為照顧全體學生,因材施教。我提出要求,激勵孩子們干什么都要比著干,搶著干,爭著干!看看哪組最團結,愿意幫助本組學習有困難的同伴度過難關!因為每個孩子都是積極向上的,只要給他一個舞臺,每個人都愿意把自己展示給大家。這樣,在本組同學的帶動下,就是學習有困難的孩子也很快得出了4ⅹ+3ⅹ=7ⅹ。我又將例5的問題變成:上午比下午多運多少噸?有幾個學生的答案是:4ⅹ—3ⅹ=1ⅹ。在此,強調隨機教學,學生答案出現偏差,有不適當之處,教師要適時點拔,及時糾正。教師提示:1ⅹ可以寫成ⅹ,1可省略不寫。并通過不同類型的鞏固題讓學生更進一步明確算理。尤其注意b—0。6b ⅹ—0。36ⅹ的算法。這樣為例6的學習解決了關鍵一步,掌握例6 7X+9X=80的解題方法自然水到渠成。解答含有兩個未知數的方程,是本節課的重點,也是難點。我們不僅要讓學生會算,還要讓學生會說。說清算理: 一個式子中如果含有兩個未知數ⅹ的加減法,可以根據乘法分配律和式子所表示的意義,將未知數前面的因數相加或相減,再乘ⅹ,算出結果。因為學生總愛把自己當成探索者、研究者、發現者。也培養了孩子們的綜合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當然只要求少數同學能歸納算理就行,學生之間存在著不可避免的差異,對此不作全面要求。在此教師強調檢驗,沒要求檢驗的也要口算檢驗,這是對學生學習習慣的培養,從小養成嚴謹、認真的學習態度。從而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但是不同層次的學生應得到不同程度的發展,因此教學流程的第三步設計為:
重視指導 拓展延伸
《數學課程標準》中指出:“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只是在學生需要時給予恰當的幫助。”通過不同形式的習題幫助學生掌握新知。進一步突出本節課的重難點。尤其是創新題,1、編兩個不同的方程,使方程的解都是ⅹ=6,2、在□中填入合適的數,使等式成立。具有一定的挑戰性。只有當自己的觀點與集體不一致時,才會產生要證實自己思想的欲望,從而激活學生思維的火花。但是提出挑戰并不意味著要難倒學生,而是要激勵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不斷地去獲得成功的體驗。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只有通過學生自身的”再創造”活動,才能納入其認知結構中,才可能成為有效的知識。 在教與學的活動中,有老師的組織、參與和指導,有同伴的合作、交流與探索。 “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雖只有一字只差,卻是兩種截然不同的教育理念。我選擇后者。這樣既培養了孩子們分析、推理能力和思維的靈活性,又為學生的新知建構拓展出更大的空間!
最后,說說本節課的
四、教學反思
本課從復習題導入例5,由例5過渡到例6,一環一環,環環相扣,由表及里,由淺入深,逐步深入,借助多媒體教學手段,找學生熟悉的教學題材,使枯燥的數學課堂變得妙趣橫生,充滿活力;運用遷移法、嘗試法、小組合作等不同形式的學習,既可幫助學生突出重點,分散難點,使學生很快掌握了形如aⅹ±bⅹ=c的方程的算理,又可培養學生學習中團結互助的精神。使每位學生都體驗著參與探索的樂趣和成功的喜悅!
說課稿 篇4
一、說教材
《卡通——動起來的漫畫》是人美版小學第十冊十二課內容。
教材共兩頁,選取了中外各國大量的卡通圖片供學生欣賞。除一些卡通漫畫作品外,還有部分動漫影視截頻,不僅如此,在選材方面還注重了多種卡通表現形式的兼顧:傳統繪畫卡通、水墨卡通、電腦三維卡通、紙藝卡通等。在教學中有利于解決本課的兩個教學重點:1。通過欣賞不同的卡通作品,使學生對“卡通”這個概念有明確的理解;2。 通過欣賞和評述活動,最終可以創作出有獨特風格的卡通作品。
根據教材及教學內容,我制定了本課的教學目標:
知識和技能:
1、通過學習,了解卡通的由來及相關知識。
2、欣賞多種形式的卡通作品,認識卡通的一般表現形式。
方法與過程:
1、了解卡通的特點,繪制有特點的卡通造型。(這也是本課的教學難點)
2、鍛煉和培養學生豐富的想象能力和創造精神及對多種美術形式的認識和理解。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1、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體會卡通創作的樂趣。
2、感受卡通形象的正面性格,引導學生支持國產動畫片發展。
畫具應準備鉛筆、水彩筆、彩色鉛筆等。
本課設計為兩課時,第一課時以欣賞為主,加以了解有關卡通的各種知識,第二課時則進行卡通作品的臨摹與創作,此次我講授的為本課的第一課時。
二、說教法學法
本課是一節“欣賞·創作”課,與教學內容、目標及環節,我主要選擇的有以下教學方法:
教法:直觀演示法、情境激趣法、分析比較法、講解法、欣賞感受法、要點指導法等。
學法:欣賞法、理解法、交流表達法、實踐運用法、分析比較法、練習法、情感體驗法等。
三、說教學過程
結合本課的教學內容及三維目標,我設計的教學流程為:
1。問題導入
通過問問題引出這節課我們學習的內容《卡通——動起來的漫畫》。
【設計意圖:這種方法直觀明了,由學生喜愛的卡通形象導入,既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又體現了本課的教學內容。】
2。分析探究
(1)認識并了解“卡通”
a。教師、學生分別講述自己看過的卡通片。
b。講解“卡通”這個概念。
【設計意圖:通過欣賞經典的卡通形象,引出視頻,利用圖片與視頻的直觀對比,使學生突破教學重點,理解“卡通”的含義。】
c。交流有關卡通方面的知識。
【設計意圖:進一步講述卡通知識,明白卡通的由來及發展,在認識的基礎上,達到“了解卡通”的目的。】
(2)欣賞并品評“卡通”
a。進行猜卡通人物的小游戲。
【設計意圖:欣賞不同國家的部分卡通作品,通過讓學生欣賞一些喜聞樂見的卡通形象,激發學生對卡通的熱愛。】
b。游戲進行后,學生通過自身體驗,總結出卡通兩元素。
【設計意圖:通過不同類型卡通作品的欣賞、品評,了解卡通動漫作品兩個重要的表現元素,達到“品評卡通”的目的,并解決本課的另一教學重點,即卡通人物的設計。】
3。繪畫創作
(1)選擇一個自己最喜歡的卡通形象臨摹或想象并表現一個卡通場景下一場景的動作、表情變化。
(2)教師巡視指導。
指導要點:美國動畫的造型較為夸張,注重情節,日本動畫的造型較為唯美,很注重鉛筆稿的制作。在臨摹或創作的時候要注意保持紙面的潔凈,畫面線條要流暢細膩,涂色應做到色塊均勻、色度飽和、過渡自然等。
【設計意圖:在學生練習或創作的過程中有針對性的進行指導,并對卡通造型手法加以指點,解決本課教學難點。】
四、說板書設計
本課教學我主要設計了文字板書形式,先在黑板上寫下卡通兩個重要的元素:表情和動態。然后把不同國家的的卡通特點板書在黑板上。【設計意圖:卡通兩元素和不同國家的卡通特點的板書為學生下一節課中卡通人物的創作做好了理論準備。】
在本節“欣賞·創作”課的教學中,讓學生在欣賞與交流中認識、了解卡通,運用卡通造型手法進行練習、創作,最終使學生愛上卡通。教學設計上與教學過程中,還存在一些問題與疏漏,敬請各位同仁雅正。
說課稿 篇5
一、 說教材
《快樂的節日》是人教課標版小學一年級第二冊第六單元的一篇課文。這篇課文,以歌曲《快樂的節日》的歌詞為內容,描寫了一群活潑可愛的少年兒童愉快過自己節日的動人場面。內容生動、活潑。充滿了喜慶的節日氣氛,語言優美。為了訓練學生有感情朗讀詩歌,使朗讀訓練與感情融為一體,讓學生在學習中感受到學習的樂趣、生活的快樂,我制定了以下教學環節。
二、 說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朗讀課文,背誦課文。能隨優美的曲調歌唱。
2、感受生活的快樂幸福,培養學生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三、說教學重難點
1、引導學生通過理解課文內容,體會少年兒童的快樂心情。
2、練習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四、說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發學習興趣。興趣是學習最好的老師,為了使學生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在本節課一開始,我以師生共同搜集的慶“六一”圖片導入,讓學生在回憶的過程中重新體會到過節的快樂心情。從而營造了快樂的課堂氛圍,為這堂課的學習奠定了快樂的情感基調
(二) 以讀代講,在讀中感悟。在教學中,我緊扣目標,把教學主要活動放在讀上,為了引導學生感悟語言,使朗讀訓練與情感熏陶融為一體,我采用了多種朗讀形式,如自由讀、指名讀、師范讀、自瀆等讓學生朗讀。在學生讀書過程中,我始終一表揚為主,師生互動,讓學生在自主讀書中感受到讀書的樂趣、節日的快樂。
(三)激發情感、快樂學文。新課標強調尊重孩子的閱讀見解,讓學生做學習的主人,所以課堂上,我積極為學生創設寬松愉悅的氛圍,使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有所思考和感悟。
(四)動情時結束新課,留給學生無窮回味。在學生充滿節日的快樂氛圍中,播放《快樂的節日》歌曲,讓學生隨著歡快的旋律,唱跳。使學生愉悅的情感得到升華,達到教學高潮,留給學生無窮的回味。
說課稿 篇6
《老人與海鷗》這篇課文展現給我們是一個人與動物之間的感人故事,一幅人與自然和諧共存的動人畫面,更是一段真摯的情感。為此,本課教學我以“情”為線索,以“讀”為抓手,使學生在自主探究與對話升華中,抓重點詞句,品重點文段,充分感受海鷗對老人的那份親人般的令人震撼的情。
一、說教學目標:
1.人文切入,品讀悟情,是這堂課的第一個教學目標。
語文本身所具有的人文性、情感性,讓每一篇課文提供給學生們的總是不同的閱讀感受。因此,我制定了在情感朗讀中感受老人與海鷗之間的真情,了解真情是文章的靈魂的課時目標。以讀為抓手,品詞品句,深入感悟,讓學生們充分領略著這個文本獨特的魅力。
2.語文本身所具有的工具性和語文教學讀寫不可分割的特點又決定了本課時的第二個教學目標:通過學習課文的細節描寫,學會如何真實具體地表達感情,并進行語言積累。
二、教學重點:
練習以較快的速度閱讀課文,抓住描寫海鷗動作的重點語句,體會蘊含其中的深厚感情,并揣摩作者是如何把老人與海鷗之間的感情寫具體的。
三、說教法
本篇課文感情真摯,文字流暢,特別適合學生讀中感悟,采用以讀悟情的方法將更利于培養學生自讀自悟的能力。課文中描寫海鷗的句子寫得非常生動傳神,也十分感人。教學中我會將朗讀和體會結合起來,在學生品味理解課文后適時指導學生朗讀。寫應成為閱讀教學中不該淡化的環節,讀寫應有機結合。因此,我在教學中趁熱打鐵,進行了讀寫結合,在學生充分品讀感悟的基礎上,安排學生小練筆。讓學生把在學文中的真情流露記錄下來。
四、說學法
本節課,學生采用如下方法學習。
(1)用質疑法閱讀課文,通過邊讀,邊質疑的過程學到新的知識。
(2)勾畫、批注。通過圈化。品味重點詞句,讓學生體會蘊含其中的深厚感情。使學生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
(3)想象法。讓學生充分發揮想象,引導學生走進自主探究的境界,使學生感受人與動物的親情,感受大自然的和諧之美。加深對教學內容的認識,對知識的接受,點燃他們情感的火花。
五、說教學流程
本節課,的教學流程還是本著以“情”為線索,以“讀”為抓手而設計。大致可分以下幾大板塊。
第一板塊:復習回顧,激情導入。
通過回顧老人對海鷗的愛,為新課作鋪墊,同時在復習中,對文章寫作方法進行小結,也為本課時的領悟文章表達方法打下伏筆。
第二板塊:品讀課文,感悟深情
圍繞著一個問題質疑:哪些地方讓你感受到意想不到了。這一部分讓學生通過讀、思、悟,讀去體會、感悟老人與海鷗之間的感情。教學時,不僅要實現讀中悟情的目標,同時在閱讀中訓練學生品詞、解詞、朗讀、想象等各種語文能力,體現語文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
第三板塊:拓展延伸,讀寫結合
在學生充分感悟了海鷗對都比那份意想不到的情后,以一張海鷗撲向老人遺像的照片引入,引導學生展開想像:白色旋渦中的小海鷗會做出刮目相看的舉動,會鳴叫些什么?設計意圖一是為文本的第18自然段省略號內容進行補白,同時也是為了讀寫遷移,用所學到的寫法運用于練筆之中,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
最后一板塊:同時,老師教給了學生多種方法搜集資料的方法,達到揚情寓意的效果。
說課稿 篇7
一、說教材
我的課題是《林教頭風雪山神廟》(人民教育出版社編寫的高中語文教材第四冊第16課),這是一篇特殊的課文。
首先,它所處的單元在教材中位置特殊。高中語文教材有四個小說單元(高三冊2單元,高四冊1單元,高五冊1單元共12篇課文),在第三冊教材中,學生重點學習了“小說的人物形象和環境”、“小說的情節和主題”,已能夠了解小說的基本要素和小說的主要特點。而第五冊教材的小說單元教學的重點是“小說的鑒賞”,這對學生閱讀小說提出了更高層次的要求。因此,從教材體系與大綱要求上看,第四冊教材的小說單元實際上是一個承前起后的單元,進行本單元教學時便應該充分考慮這一特征。
其次,本課在單元中的位置特殊。第四冊教材的小說單元教學的重點是“了解中國古代小說的特點”,本單元所節選的四篇課文均選自我國明清時代著名的幾部古典小說(《紅樓夢》、《水滸傳》、《老殘游記》、《醒世恒言》),而明清時代是我國古典小說發展的高峰,其創作總體呈現如下特點:(1)注意人物行動、語言和細節的描寫,在矛盾沖突中展示人物性格;(2)情節曲折,故事完整;(3)語言準確簡練、生動作流暢;(4)敘述方式明顯帶有說書人的印跡。而《林教頭風雪山神廟》一文在創作上則充分體現了我國古典小說突出的藝術成就,教學中應引導學生仔細體會。
再次,是本文在寫作上的特色.本課是該單元的第二篇講讀課文。本文節選自《水滸傳》的第十回,《水滸傳》是我國文學史上第一部以農民起義為題材的優秀長篇小說,它藝術地概括了歷史上農民起義發生、發展直至失敗的過程。作者用環境描寫來渲染氣氛、烘托人物、推動情節、深化主題的技巧是歷來被人們所稱道的,教學時應引導學生作重點領會。因此,我把本課的教學重點確定為:林沖的思想性格發展變化分幾個階段及其變化的關鍵;分析“風雪”等景物描寫對情節、人物的作用則是本文教學的難點。
二、說教法
在近幾年的教學實踐中,我對小說教學作了有益的探索:以“導”為主,從感覺人手,靈活運用評點法,以調動學生思維的積極性,讓學生學會鑒賞和評價。它的具體要求是:綜觀全局,抓住關鍵,創設問題點,激發學生積極思考,引導學生步步深入地探索,在此基礎上,據點作評,教師在關鍵處作靈活而簡明的評說點撥,啟發學生真正理解和掌握課文的精髓。這種評定法從學生的角度來講,是通過感受、點撥而產生頓悟,而不是教師塞給他們某種現成的結論,因而學生會為自己的不斷發現和新解而欣慰不已,無形之中學習興趣大增。葉圣陶先生說:“教師當然須教,而尤宜致力于‘導’。”“所謂教師之主導作用,蓋在善于引導啟迪,學生自奮其力,自致其知,非謂教師滔滔講說,學生默默聆受。”(《葉圣陶語文教育論集》下冊,第718頁、第725頁,教育科學出版社)要使學生的思維之水常“鮮”常“活”,教師就必須在“導”字上下苦功夫,切不可居高臨下,以自己的一知半解來堵塞學生的思維之泉。這就要求教師努力做好以下兩點:第一,要比學生站得更高、更遠,避免與學生站在同一思維平面上;第二,要知己知彼,懂得學生的閱讀心理并設法使學生處于躍躍欲試、一顯身手的最佳心理狀態,從而形成教學的良性循環。《林教頭風雪山神廟》一文的教學,我大膽地進行“問題導入,以導為主,讀議結合”方法的嘗試。
關于本課教學情景的創設的一點說明:我在上課前播放了電視劇《三國演義》的主題曲,而沒有采用電視劇《水滸傳》的主題曲,其意在營造一種特殊的氣氛——強烈的音樂節奏感驅使學生急于去領略英雄好漢們的悲劇故事。教學過程中還適時穿插入了錄像片的欣賞,有助于學生對主人翁性格和成因的理解。
三、說學法
在第三冊教材中,學生已經學過了兩個小說單元的小說,已能了解小說的基本要素和小說的主要特點,并對本文節選故事的情節、人物形象、主題思想等內容也能大體把握。組織本課教學時,教師如果只是停留于對課文的情節、語言、動作、心理等的逐條分析上,必然會把課文搞得支離破碎,而使學生毫無興趣;若能夠抓住一點,深入挖掘,分層閱讀,則能激起學生自動探求的欲望,開啟學生的思維,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曾記得去年在教學本文時,課堂上有位同學提出這樣一個問題:山神廟中,林沖用一塊“大石頭”頂住了廟門,使陸虞侯等三人不得進廟,為林沖最終識破奸賊的險惡用心從而走上反抗的道路提供了契機,可是林沖一個人“掇”得動一塊大石頭嗎?怎么陸虞侯三人卻推不開呢?這個細節真實嗎?問題一出同學們就議論紛紛,我也一時亂了分寸。因為對一般讀者而言這是個不成問題的問題,小說嘛,無巧不成書,情急之中,我想起蘇軾的一句詩:“竹外桃紅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我說道:“蘇軾為什么非寫成‘春江水暖鴨先知’不可呢?難道‘鵝’就不能夠先知嗎?小說和詩歌一樣都是文藝作品,閱讀文學作品是不能死摳的。”聽了我的解釋后,有的同學笑了,可不少的同學臉上仍舊帶著疑問、困惑。我的解釋為什么不能使學生信服呢?為了徹底地解開這個疑團,我想不如在課堂上主動地把“問題”提出來,讓同學們發表看法,各抒己見。
四、說教學過程
學生的學習過程一般包含“認知因素”和“情感因素”兩個層面。認知過程沿“感覺——思維——知識”一線走;情感過程沿“感受——情緒——意志”一線走,二者在學習過程中缺一不可。組織教學時,我認為不妨讓學生先睹為快,教師可放開手腳讓學生“盡情享受”文本。因為只有當學生與閱讀文本產生共鳴后,才會激發起探求的欲望;而只有當學生感受的觸角一直深入到與作家的感受觸角相交時,才有可能進入認知的階段。所以學生的自主感受是極其重要的,是深入理解作品及產生頓悟的前提。為此,我在課前布置了這樣一道預習題:用100字左右的文字提煉課文的情節或就作品某方面寫一點自己的閱讀感受。
課堂上應力避學生一看就“懂”、一“懂”興趣就無的現象。這就要求教師要有針對性地選擇突破口,設計好教學環節。導入新課時,我從釋題開始,提出“文題中‘風雪’僅僅是人物活動的一個環境嗎?”這樣一個簡單而又容易被學生忽視的問題,以引起學生對課文中有關環境描寫語句的觀注。這一步就稱之為“釋題生疑”。第二步則叫“趁熱打鐵”——“帶學生從文章里走個來回。”(張志公語)我讓學生把課文情節理清楚之后,再進行重點問題的討論。在讓學生概括本文的故事情節時,我問了這樣兩個問題:如果用不足20字概括呢?如果用4個字概括呢?有意識地插入語言表達的訓練。然后教師點撥小結:概括故事情節要注意三點(1)準確;(2)順暢;(2)簡練。出示情節發展的脈絡圖和對聯(演示),結束這一步教學。
接下去是進行課文難點問題的討論。實施這一步要盡可能避免“注入式的回答”——把結論先塞給學生,使學生的認識只能局限于教師所定的框框里。這不利于學生獨立思考能力的培養。教師應設計出一兩個“出其意料”的問題,把學生的思維引向深處。我把教學中的那個“困惑”在這個時候拋給了學生,讓學生談談各自的看法,以此來激起學生智慧的火花,并適時引導學生研讀課文,找出有關風雪描寫的句子(課文中有六處寫到風雪)再組織學生逐一討論分析,小結后明確:推動情節發展,渲染氣氛,襯托人物性格,深化主題等。課后可結合文中十二次提到“花槍”的有關語句讓學生自行作分析。
為加深學生對小說人物性格特征及其變化的理解,把握“風雪”的特點以及對情節、人物的作用,我在重點問題討論時插入影視片段欣賞,以加深直觀效果。
課堂總結這一步我以板書形式來呈現。
最后說一說作業的布置。題目有兩個:(1)人物綽號考證:《水滸傳》中的人物綽號記錄著人物的性格,并且各自都有一段來歷,引導學生考證,以加深對人物的認識;(2)人物分類點評:自己確定標準,將小說的人物分成若干類別,撰文點評,以文解文。我的意圖是學生課內學習《林教頭風雪山神廟》,課外可通過上述活動促發其自讀《水滸傳》原著,開展拓展閱讀,加強讀寫訓練,以達到能力遷移的目的.
板書設計略。
說課稿 篇8
《鄉下孩子》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蘇教版》二年級上冊的第4課,這首詩歌描寫了鄉下孩子豐富多彩的游戲、勞動等生活情境,反映了他們幸福愉快的童年生活。作者以鄉下孩子從幼年到漸漸長大的時間推移為“經”,以鄉下孩子從媽媽懷里,爸爸背上到廣闊田野的空間轉移為“緯”,交織成鄉下孩子童年生活的鮮活畫面,同時融進作者向往之意,贊賞之情。
全詩語言洗練而有童趣,所創造的意境清新活潑,我所執教的對象是城市孩子,大多學生對鄉下生活了解不多,但他們思維活躍,善于發表個人觀點,敢于創新、想象豐富。因此,在熟讀成誦、積累語言的基礎上,側重學生感悟、體驗,開拓視野,發展想象力是我教學的重中之重。 讓學生喜歡閱讀,感受閱讀的樂趣,在閱讀中培養學生的語感是我教學理念的靈魂。其次,轉變教師角色,和學生平等對話,相信學生,給學生自主權,在合作中學習,是我教學的策略。鼓勵學生對感興趣的話題有豐富的想象,有表達的自信心,培養創新能力,是我教學的又一理念。 語文課標倡導新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在接受式學習之外,學會自主、探究、合作學習,培養學生主動積極的參與精神和合作精神。課標還要求“要重視學生的獨特感受和體驗”。因此,我的教學流程設計是這樣的:
《鄉下孩子》一課,反映了鄉下孩子豐富多彩,幸福愉快的童年生活。那么,如何使學生在熟讀成誦的同時,又感悟到這一點,既而轉化為對農村,對大自然的熱愛呢?在教學流程中,我采用了“情感體驗”的教學方式,讓學生作為鄉下孩子的客人去體驗、去感悟鄉下生活,進一步想象,鄉下孩子還會干些什么?同時,運用直觀、形象的多媒體教學手段,通過聲情并茂的動畫素材,再現農村生活,使學生在情境中感悟,在感悟中創新,在創新中發展。所以,教學的主線是“以說為入、以讀為主、以悟為神”。
一、 情境導課,激發興趣。
在導課的環節中,我先出示了一幅農村生活畫面,請同學們仔細觀察圖上都畫了哪些景物?你知道這是什么地方?[通過讓學生觀察畫面上飛舞的蝴蝶,游動的小魚和漂亮的白鵝,可愛的花狗,美麗的公雞,饞嘴的貓咪,,憨厚的胖豬,清澈見底的溪水,盛開的野花等景物,讓學生從視覺上感受鄉下空氣清新、環境優美。]我接著問:誰會在這里生活呢?當學生說道鄉下孩子時,我又巧設過渡:“今天,就有一位熱情好客的鄉下姑娘邀請我們到她的家鄉去做客,她的名字叫‘大眼睛妞妞’。她悄悄地告訴老師,她生活得特別快樂,所以專門做了一首詩歌送給大家,你們想知道嗎?”這種導課方式,不僅激起了學生的好奇心,而且激發了他們的求知欲。
二、層層遞進,引導初讀
1、一讀課文,借助拼音,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二讀課文,看看這首詩歌主要寫了一件什么事?
3、三讀課文,劃出小節。想想每小節都寫了鄉下孩子什么有趣的事?
[通過三次不同要求的讀,使學生對詩歌內容有了一個整體的感知。逐步培養學生用自己的語言來概括文章內容的能力。]
三、 創設意境,讀中感悟
在學生對詩歌內容有大致了解的基礎上,我請學生選擇自己最喜歡的小節,用自己最喜歡的學習方式自由結合成小組,進行小組合作學習。這樣,學生有了充分的自主權,尋找自己興趣相投,關系親密的小伙伴,就能最大程度地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在小組內大膽質疑,積極發言,展示自己,在合作中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產生新問題。這時,我就作為小組的成員,深入到各小組,與他們共同探討,共同學習。一方面,可以了解他們的學習主題,給予適當的引導和點撥。另一方面,可以收集學生遇到的困難,以便在小組匯報時,做到有的放矢。例如:在匯報第一小節時,有一位同學提出為什么說他是“歡唱的黃鸝”“盛開的野菊”?我讓學生說一說,小時候躺在媽媽懷里會覺得怎么樣?爬在爸爸背上會干些什么?由此喚起學生得到父母愛撫時那種溫暖幸福的情感體驗,回憶起當時歡樂愉快的心情,體會到孩子在父母的關愛下就像“歡唱的黃鸝”,父母看到天真活潑的孩子就像“盛開的野菊” 。[讓學生明白這一小節作者用了兩個比喻。把鄉下孩子小時候在媽媽懷里“撒嬌”、“淘氣”,在爸爸背上“頑皮”“任性”的特點表現了出來。學生體會后,心靈碰撞、真情感悟,深情地讀出那份父母愛孩子,孩子愛父母的愉悅之情。]
又如:學生朗讀第二小節后,我覺得他們讀得不到位,就出示課件,讓學生邊讀邊觀察畫面,引導學生進入鄉下孩子的生活情境去想象:鄉下孩子是怎么捉蝴蝶,會編個什么樣的故事?(美麗的童話故事)他選用什么樣的草葉,會吹出什么動聽的曲子?體驗鄉下孩子生活的豐富多彩和嬉戲時的活潑愉快,學生進入情境后,指導學生用輕松、愉快的語氣朗讀和背誦這一小節。
小組匯報完后,我用第一人稱的語言描述,導讀各個小節,配以優美的音樂,把學生帶到鄉下孩子童年的意境,讓學生通過閱讀,體會鄉下孩子天真可愛、聰明伶俐、勤勞能干的性格特點,同時,感受鄉下孩子在如此環境中是幸福快樂的。激起學生熱愛農村,熱愛大自然,向往美好生活的思想情感。
四、啟發想象,遷移練習。
對課文進行朗讀、背誦后,我對學生說,假如你到了妞妞的家鄉,你會干些什么?你能像妞妞一樣也編個詩歌嗎?低年級的學生生活經歷較淺,讓他們言之無境是比較困難的。因此,我首先根據學生實際創設情境,出示了多媒體課件,使學生的思維、想象等心理活動有一定的物質依托,圖上有小狗、公雞、小貓、小魚、小豬、鵝等學生喜愛的動物,學生們見了個個神采飛揚,見物欲言。紛紛舉手發言:“拾一把稻穗,樂壞了驕傲的公雞。”“割一籃青草,饞得小羊咩咩叫。”“捉幾條小蟲,撐圓了公雞的肚皮。”“撿幾根肉骨頭,樂得小狗直搖尾巴。”
這樣,“一石擊起千層浪”,孩子們爭先恐后,思維活躍,不僅能夠準確地運用課文上的句式,而且還能夠聯系實際,說出生活中喜愛的小動物、吃的食物及相關的一些事情。
這時,我又引導學生:你們都是城市孩子,能把自己的城市生活再現成詩歌,說給“大眼睛妞妞”聽嗎?學生憑借自己的生活體驗和知識積累,大膽地去想象,去創新,在嘗試中體現我能行的快樂,做出了一句句,一首首天真、稚嫩、充滿童趣的小詩。比如:“曾是媽媽懷里/可愛的小豬。曾是爸爸背上/頑皮的猴子。彈一首歌曲/能喚起美好的回憶,打一次籃球/鍛煉鍛煉自己的身體。”雖然不夠完美,但對二年級的學生來說已經是難能可貴了。[遷移練習,把課堂還給學生,密切聯系學生的經驗世界和想象世界,讓學生憑借自己的思維方式,去拓展,去創新,成為真正意義上的主人。]
通過《鄉下孩子》的教學,以創設情境、趣味閱讀、感悟運用為理念,讓學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學習,充分體現了新課標的“教師是一個組織者、引導者、評價者”。同時,讓我更深地體會到教師相信學生、尊重學生,學生會給你意想不到的驚喜。
總評:
這篇說課講稿層次分明、結構嚴謹、論證充分,給人以清新純樸的感覺,充分體現了新的教學理念,著眼于學生的發展和創新這一特色。教師點子多,方法新;學生善思考,敢創新。
主要特點有三:
一、 設境導課方式新
因為這節課講的是鄉下孩子愉快的童年,但面對的是城里孩子,怎樣勾起孩子們對農村生活的回憶呢?仙老師運用多媒體創設情景,讓學生觀察感受鄉下清新的空氣和優美的環境。把學生的情感激發起來,然后和妞妞一起去鄉下做客。親自體會鄉下孩子幸福愉快的童年。這樣導課入情入境,讓學生很快進入角色。
二、體驗式教學方法新
新課標倡導的學習方式要求學生重閱讀、重積累、重感悟、重運用。要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和體驗,這節課充分體現了這一點。①讀中體驗。仙老師設計了大量的閱讀,有分層閱讀、情景閱讀、引讀、配樂誦讀。比如:當學生讀得不到位時,老師出示多媒體課件,幫助學生理解感悟。讓學生在讀中和文本對話,體驗鄉下孩子豐富多彩的童年生活。②遷移體驗。鄉下孩子的生活不僅僅局限于這些,他們還會干些什么呢?學生聯系自己對農村生活的獨特感受,體驗到鄉下孩子還會拾稻草,捉蟲子,割青草等生活情景后,給教學增添了不少色彩。學生在體驗過程中,心靈也得到了凈化。
三、讓學生大膽創新思路新
怎樣把學語文、用語文有機地結合起來,在語言實踐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是我們語文教學的目標。仙老師這節課,讓學生以《鄉下孩子》這首詩歌為依托,去編寫城里孩子美好幸福的童年,低年級學生編得雖不夠完美,但我們重的是過程。學生在這一過程中,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升華,是這一節課本身遠遠達不到的。
因此,這篇教學設計的確是引導學生主動學習、積極探索、勇于創新的教學說課精品。
【【必備】說課稿范文集合八篇】相關文章:
《冰花》說課稿范文01-15
《離騷》說課稿范文12-09
體育說課稿大全體育說課稿范文11-11
蘭亭集序說課稿范文集合五篇06-19
蘭亭集序說課稿范文集合5篇05-26
蘭亭集序說課稿范文集合8篇05-12
蘭亭集序說課稿范文集合10篇05-08
《水調歌頭》說課稿集合7篇11-04
關于數軸說課稿范文02-22
《將進酒》說課稿范文12-04